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17:5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

【发布单位】804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1-11 【生效日期】1987-0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一日山西省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本省境内下列文物,均受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及其附属物、古民居、石窟寺、石刻、古树、名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代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革命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六)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七)其他需要保护的文物。

第三条 第三条 本省境内地下、洞内、水域内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文物的规定。

第四第 第四第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第五条 第五条 地、市和文物较多的县(市、区)设文物管理机构。不设文物管理机构的县(市、区),须确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文物事业费列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文物事业单位的预算内拨款,专款专用;预算外收入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条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分批核定点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省级重公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也要认真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

第八条 第八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公布,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共同划定公布;

(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市、县人民政府划定公布。

第九条 第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危险品;不得进行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因特殊需要必须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文物时,须经原公布机关同意,并报请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建设新的建筑和构筑物时,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设计方案须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征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由同级建设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核定公布以前已有的非文物建筑和构筑物,对文物的安全或环境风貌造成严重影响的,应限期改造、拆除或迁移。改造、拆除或迁移所需经费,属于全民所有的,由建筑和构筑物的使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属于集体或私人所有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第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超标准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环境的活动。已经造成污染的,排放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地下蕴藏的煤炭、水源和其他矿藏一般不得开采。需要开采时,开采单位应事先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商定保护文物的措施。因开采需要维修或搬迁文物时,其费用由开采单位负责。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任何非文物部门占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限期搬迁。暂时不能搬迁的,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签订占用合同。占用期间损坏文物的维修费和搬迁费由占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解决。

所有权属于集体或私人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如拆除或改变所有权,应事先征得原公布机关的同意。国家为保护文物需要征购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规划部门应会同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将规划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石刻等必须保持原有建筑的整体性,对附属建筑和建筑的附属物不得随意拆毁、改建,也不得随意添建。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较大的维修、保养、迁移工程时,须严格履行技术审批手续,按保护单位的级别,经该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施工证照,方可动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宗教、园林等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在对文物进行维修、保养、迁移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或博物馆的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由管理和使用文物的单位负责。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配置消防、防盗设施。文物集中的重点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须建立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卫干部。当地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发掘单位提出申请,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掘。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出土的文物,除根据需要交考古部门研究的以外,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单位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省外有关单位在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必须事先征得本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根据批准文件和发掘证照,与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调查或发掘协议书。发掘出土的文物,按协议规定处理。

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来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办理。

经批准参观本省考古发掘现场的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不得在现场拍照和拣取文物标本。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在进行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时,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基建或生产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勘探工作。

大型工程及重点文物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中型以下的工程,由省辖市或地区行署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未经勘探的,工程审批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文物考古部门和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单位应本着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范围内的文物勘探发掘工作,以利工程顺利进行。

在生产建设和其他动土工程中发现的文物,应如数交当地文物部门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匿或据为己有。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在生产建设或基本建设工程中进行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所需一切费用,由基建或生产单位列入投资计划。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考古钻探队必须持有合法证件。在进行钻探时,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并同管理单位签订协议,缴纳管理费。探钻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全省一、二级文物藏品登记卡片;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一、二、三级文物藏品档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调用本省范围内的馆藏文物、出土文物和散存文物。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分级后,逐件登记造册。其中三级以上文物须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博物馆、文物保管单位和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收藏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卖、赠送。因展出或研究需要借用时,属一、二级藏品,须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三级以下藏品,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调拨、交换文物藏品,以及省外有关单位来本省征集,借用和交换文物,一级藏品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藏品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或借用国家收藏的文物。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社会流散文物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或搜集。按规定可以销售的文物,由国家设立的文物商店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社会上收购文物和经营文物销售业务。

零散出土文物应交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藏,不得私自买卖,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收购。

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省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收购或经销文物。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供销社以及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应与文物部门配合,对掺杂在收购的废品中的文物进行拣选。拣选出的文物,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取缔文物黑市交易,严厉打击文物走私贩运活动。

司法、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归还原收藏单位或移交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石刻的拓印,由文物保管单位进行。非文物保管单位或个人拓印,须经批准。

重要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生产,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

复制一级品文物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二级品文物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三级品以下文物须经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复制品的生产由文物保管单位及旅游、轻工部门分别或合作进行。仿制文物由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临摹壁画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临摹时必须按临摹的规定进行,保证文物不受损坏。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不得拍摄。允许拍摄的文物,也不得全面系统地拍摄,不得从展柜中提出拍摄。需要拍摄时,须按文物的保护级别,经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壁画、彩塑、书画、纺织品、漆器等易损文物,不得使用强光灯拍摄。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利用文物拍摄电影、电视及录像,属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非文物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测绘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物。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认真宣传执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保护文物有功的;

(三)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四)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的;

(五)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其他重要贡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的时候,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成绩显著的。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不上交国家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追缴非法所得的文物;

(二)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私自经营文物购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经营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两倍的罚款;

(三)进行倒卖文物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倒贩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三倍的罚款;

(四)将国家收藏的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处以一至两倍的罚款,并没收其文物和非法所得;

(五)污损、刻划、攀登文物的,视其情节,由文物保管单位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

(六)私自拓印重要石刻,私自复制文物或将未公开发表的文物资料私自送给外国团体和外国人的,私自将国家收藏的文物赠送、借给他人的,视其情节,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同时给予行政处分;

(七)擅自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挖土、采石、爆破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其停工,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八)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堆放垃圾,超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活动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上述单位限期治理,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九)违反考古钻探技术规程的,未经批准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钻探、发掘,并处以罚款;

(十)在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中,发现文物不及时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现场,使文物受到损坏的,给主要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

(十一)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违章建筑的,由建设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或改造,并对上述单位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十二)擅自移动、损坏文物保护标志、界桩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

(十三)擅自拆除、改建和损坏古建筑及其附属物、纪念建筑物、石刻、石窟寺、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古树、名泉等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按损失程度负担修复费,并处以罚款。

罚款数额除

(二)、(三)、(四)项外,对违法单位的罚款为五千元至五万元,对个人的罚款不超过两千元。

依据本办法进行的处罚,受罚单位或当事人不服的,在接到处罚通知十五日内,可向执行处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仍不服的,在接到裁决通知书十五日内,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的,由处罚单位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和盗窃国家文物的;

(二)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或进行文物投机倒把活动情节严重的;

(三)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名胜古迹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坏、流失、失火、失盗情节严重的;

(五)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六)将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

(七)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文物保护实施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省的文物保护管理,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凡本省境内下列文物,均受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及其附属物、古民居、石窟寺、石刻、古树、名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代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革命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六)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七)其他需要保护的文物。

第三条 本省境内地下、洞内、水域内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文物的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第五条 地、市和文物较多的县(市、区)设文物管理机构。不设文物管理机构的县(市、区),须确定专人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文物事业费列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财政预算,由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文物事业单位的预算内拨款,专款专用;预算外收入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分批核定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也要认真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第八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公布,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共同划定公布;

(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市、县人民政府划定公布。第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物;不得添建新建筑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危险品;不得进行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因特殊需要必须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文物时,须经原公布机关同意,并报请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建设新的建筑和构筑物时,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设计方案须按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征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由同级建设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核定公布以前已有的非文物建筑和构筑物,对文物的安全或环境风貌造成严重影响的,应限期改造、拆除或迁移。改造、拆除或迁移所需经费,属于全民所有的,由建筑和构筑物的使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属于集体或私人所有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超标准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环境的活动。已经造成污染的,排放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十一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地下蕴藏的煤炭、水源和其他矿藏一般不得开采。需要开采时,开采单位应事先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商定保护文物的措施。因开采需要维修或搬迁文物时,其费用由开采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 任何非文物部门占用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限期搬迁。暂时不能搬迁的,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签订占用合同。占用期间损坏文物的维修费和搬迁费由占用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解决。

所有权属于集体或私人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如拆除或改变所有权,应事先征得原公布机关的同意。国家为保护文物需要征购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规划部门应会同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将规划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

第十四条 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石刻等必须保持原有建筑的整体性,对附属建筑和建筑的附属物不得随意拆毁、改建,也不得随意添建。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时,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第十五条 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较大的维修、保养、迁移工程时,须严格履行技术审批手续,按保护单位的级别,经该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施工证照,方可动工。第十六条 宗教、园林等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在对文物进行维修、保养、迁移时,按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办理。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或博物馆的防火、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由管理和使用文物的单位负责。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配置消防、防盗设施。文物集中的重点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须建立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卫干部。当地公安机关应加强对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 导。

第三章 考古发掘

第十八条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发掘单位提出申请,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掘。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考古发掘。

发掘出土的文物,除根据需要交考古部门研究的以外,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单位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九条 省外有关单位在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必须事先征得本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根据批准文件和发掘证照,与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调查或发掘协议书。发掘出土的文物,按协议规定处理。

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来本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办理。

经批准参观本省考古发掘现场的外国团体或外国人,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许可,不得在现场拍照和拣取文物标本。

第二十条 在进行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时,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基建或生产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勘探工作。

大型工程及重点文物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中型以下的工程,由省辖市或地区行署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进行勘探。未经勘探的,工程审批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文物考古部门和基本建设、生产建设单位应本着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范围内的文物勘探发掘工作,以利工程顺利进行。

在生产建设和其他动土工程中发现的文物,应如数交当地文物部门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匿或据为己有。

第二十一条 在生产建设或基本建设工程中进行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所需一切费用,由基建或生产单位列入投资计划。

第二十二条 考古钻探队必须持有合法证件。在进行钻探时,接受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并同管理单位签订协议,缴纳管理费。探钻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

第四章 馆藏文物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全省一、二级文物藏品登记卡片;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一、二、三级文物藏品档案。

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调用本省范围内的馆藏文物、出土文物和散存文物。

国家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经文物部门鉴定分级后,逐件登记造册。其中三级以上文物须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博物馆、文物保管单位和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收藏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卖、赠送。因展出或研究需要借用时,属一、二级藏品,须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三级以下藏品,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调拨、交换文物藏品,以及省外有关单位来本省征集、借用和交换文物,一级藏品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藏品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或借用国家收藏的文物。

第五章 流散文物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社会流散文物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或搜集。按规定可以销售的文物,由国家设立的文物商店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社会上收购文物和经营文物销售业务。

零散出土文物应交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藏,不得私自买卖,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收购。

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省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收购或经销文物。

第二十六条 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供销社以及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应与文物部门配合,对掺杂在收购的废品中的文物进行拣选。拣选出的文物,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第二十七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取缔文物黑市交易,严厉打击文物走私贩运活动。司法、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归还原收藏单位或移交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六章 文物的拓印、复制、临摹、拍摄、测绘

第二十八条 石刻的拓印,由文物保管单位进行。非文物保管单位或个人拓印,须经批准。重要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石刻的拓印和拓片的销售,须经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生产,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复制一级品文物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二级品文物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三级品以下文物须经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文物复制品的生产由文物保管单位及旅游、轻工部门分别或合作进行。仿制文物由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

第三十条 临摹壁画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临摹时必须按临摹的规定进行,保证文物不受损坏。

第三十一条 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不得拍摄。允许拍摄的文物,也不得全面系统地拍摄,不得从展柜中提出拍摄。需要拍摄时,须按文物的保护级别,经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壁画、彩塑、书画、纺织品、漆器等易损文物,不得使用强光灯拍摄。

第三十二条 利用文物拍摄电影、电视及录像,属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未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非文物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本省境内测绘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物。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事迹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认真宣传执行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保护文物成绩显著的;

(二)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保护文物有功的;

(三)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四)将个人收藏的重要文物捐献给国家的;

(五)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

(六)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发明创造或其他重要贡献的;

(七)在文物面临破坏危险的时候,抢救文物有功的;

(八)长期从事文物工作成绩显著的。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不上交国家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追缴非法所得的文物;

(二)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私自经营文物购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非法经营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两倍的罚款;

(三)进行倒卖文物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和倒贩的文物,并处以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的一至三倍的罚款;

(四)将国家收藏的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非法所得或文物价值处以一至两倍的罚款,并没收其文物和非法所得;

(五)污损、刻划、攀登文物的,视其情节,由文物保管单位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

(六)私自拓印重要石刻,私自复制文物或将未公开发表的文物资料私自送给外国团体和外国人的,私自将国家收藏的文物赠送、借给他人的,视其情节,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罚款,同时给予行政处分;

(七)擅自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施工、挖土、采石、爆破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其停工,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八)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堆放垃圾,超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或进行其他污染活动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责令上述单位限期治理,并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九)违反考古钻探技术规程的,未经批准进行考古发掘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钻探、发掘,并处以罚款;

(十)在基本建设或生产建设中,发现文物不及时向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现场,使文物受到损坏的,给主要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管理部门对责任单位处以罚款;

(十一)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违章建筑的,由建设管理部门会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或改造,并对上述单位处以罚款;同时给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以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罚款;

(十二)擅自移动、损坏文物保护标志、界桩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罚款,并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

(十三)擅自拆除、改建和损坏古建筑及其附属物、纪念建筑物、石刻、石窟寺、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植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古树、名泉等的,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按损失程度负担修复费,并处以罚款。

罚款数额除

(二)、(三)、(四)项外,对违法单位的罚款为五千元至五万元,对个人的罚款不超过两千元。

依据本办法进行的处罚,受罚单位或当事人不服的,在接到处罚通知十五日内,可向执行处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仍不服的,在接到裁决通知书十五日内,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的,由处罚单位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 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贪污和盗窃国家文物的;

(二)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或进行文物投机倒把活动情节严重的;

(三)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名胜古迹的;

(四)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坏、流失、失火、失盗情节严重的;

(五)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六)将国家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卖或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

(七)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7年1月11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

第三篇:山西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

山西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2008修正)

2008-12-14 11:00:22 山西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

(1996年10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80号颁布并实施,根据2008年1月8日以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18号颁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均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区内的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其他绿化义务。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全省城乡绿化工作。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市绿化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化工作。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化规划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改作他用,确需改作他用的,应经原批准机关同意,并相应补足绿化用地面积。

第六条 城市新建工程必须按城市绿化规划安排绿化用地,绿化用地标准应当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新建居住区绿地所占居住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所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30米:

(四)单位绿地面积所占单位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其绿地率不低于30%。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五)公共绿地中绿化用地所占比率,按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旧城改造地区的绿化面积,按照前款

(一)、(二)、(四)项规定的指标降低5个百分点。

第七条 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因客观环境限制达不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标准,又确需进行建设的。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按所缺的绿化用地面积给予补偿。

绿化补偿的资金统一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人民政府的规划用于绿化规划和建设。

城市绿化补偿的标准和办法,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生产绿地面积所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第九条 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委托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

从事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质认证,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发给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

第十条 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城市防护林带、风景林带、干道绿化带及干道两侧单位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须按有关规定报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其主体工程与配套绿化工程应当同时设计,绿化工程设计方案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取得建设项目绿化意见书。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时,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十一条 城市绿化工程竣工后,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该工程建设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开发区建设、旧城改造区建设及其他基本建设的配套绿化工程完成期限,不得晚于主体工程完成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

第十二条 城市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城市绿化规划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单位管界内的绿化规划和建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建设单位应将规划文件和工程竣工资料副本向所在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按规定移交城建档案机构存档。

单位和居住区现有绿化用地低于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标准,尚有余地绿化的,应当自接到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之日起两年内进行绿化。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三条 城市绿化管理按下列规定分工负责:

(一)公共绿地、风景林地,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二)街道绿地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沿街单位和居民共同管理:

(三)苗圃、草圃、花圃、果园等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管理;

(四)单位管界内的绿地,由本单位管理;

(五)公共居住区绿地,由街道办事处管理;

(六)城市规划区内的铁路两侧、公路两侧以及河道、水工程渠两岸的绿地和部分郊区林带,分别由其主管部门管理。

第十四条 禁止下列损害城市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一)在绿地内损坏草坪、花坛、绿篱,损坏、盗窃绿化设施:

(二)在树木上牵挂绳索、架设电线,在绿地内晾晒物品,停放车辆,放牧;

(三)在绿地或绿化带内挖坑取土、堆放物料;

(四)在绿地内搭灶生火,燃烧废物,倾倒有害物质:

(五)擅自砍伐树木,就树盖房、设置广告牌标语牌、刻划钉钉、攀折花木等损害树木生长;

(六)距树木一米以内堆放物料,二米以内挖沙取土:

(七)其他损害绿地有碍树木生长的行为。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包括单位附属绿地)。

因建设或特殊原因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一次占用城市绿地1公顷以上的,须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一次占用城市绿地0.1公顷以上的,须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修剪城市规划区内的树木。

确需砍伐、移植和非正常修剪城市树木的,必须经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每砍伐一株树须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地补栽胸径不小于5厘米的树木十株以上,移植、修剪城市树木须按规定补偿。砍伐、移植、修剪城市树木,须由建设行政主督部门指定的城市绿化专业队伍进行。

第十七条 城市树木应当与各类工程管线、交通设施保持适当距离。当树木生长影响管线安全或者交通设施使用需要修剪时,由管线或者交通设施管理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统一由城市绿化专业队伍进行修剪。

承担修剪费用的办法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统一登记,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制定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和养护复壮措施。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和第十六条规定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规定责令限期退还绿化用地,恢复原状,可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规定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依据《条例》规定责令停止侵害,6 并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未经同意擅自在城市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网点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授权的单位依据《条例》规定责令限期迁出或者拆除,并对个体经营者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对不服从公共绿地管理单位管理的商业、服务摊点,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给予警告。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规定取消设点申请批准文件,并可以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规定责令停止侵害,并处以每株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直接责任人员或者单位负责人,可以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城市绿地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未设建制镇的工矿区、居民区、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西省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04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1-05-12 【生效日期】1991-05-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办法

(1991年5月12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三条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保障村民委员会依法行使自治职权。

乡、镇人民政府有权依法向村民委员会布置有关的行政任务,村民委员会应当接受并完成乡、镇人民政府布置的各项行政任务。

第四条 第四条 村民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一)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积极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二)召集、主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

(三)尊重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法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组织村民搞好生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教育和组织村民积极完成国家的粮棉油及其他农副产品定购任务,实行计划生育,履行纳税、服兵役及其他依法应尽的义务;

(五)对村民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开展拥军优属,爱国卫生、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和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

(六)兴办本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其他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优抚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

(七)依法保护国家财产和军事设施,管理本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和各种设施、财产,教育村民珍惜土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八)调解民间纠纷,促进村民之间、村际之间的和睦团结,处理好与驻村单位的关系;对编入村民小组的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进行监督、教育;

(九)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五条 第五条 村民委员会应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历史习惯,按照有利于村民自治、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原则设立。其建制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六条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裁并和调整管辖范围,须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有关的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七条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具体名额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的规模大小、工作任务和经济条件,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多民族居住的村应当有少数民族成员。

第八条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产生。

依法享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的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村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连选连任。

第九条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实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时,也可实行等额选举。

实行差额选举时,主任、副主任的候选人数可以比应选人数多一人,委员候选人数可以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二人。

第十条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推荐和村民代表会议提名。未设立村民代表会议的村。可以由村民小组提名。所提候选人应张榜公布,经过村民充分酝酿、协商,根据多数选民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应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心为村民服务、作风民主、办事公道、不谋私利的人担任。

村民委员会成员有严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或不称职的,如有五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撤换时,应当召开村民会议讨论。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委员,由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进行。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时间,由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指导,村选举工作领导组主持进行。

村选举工作领导组由三至五人组成,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名,经村民讨论通过。其中应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代表和村民代表。新的村民委员会产生后,村选举工作领导组的工作即行停止。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村选举工作领导组在选举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有选举权的村民进行登记、公布;

(二)根据多数选民意见,确定和公布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单;

(三)规定选举日期,主持召开选举大会;

(四)拟定选举办法草案,并在选举大会上通过;

(五)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名单,并将当选名单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六)负责整理选举档案,选举工作结束后移交新选的村民委员会保存。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缺额或因故出缺时,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补选。候选人由村民委员会按应选人数提出,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通过。在未补选前,由村民委员会确定代理人选,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村民委员会主任出缺,可由乡、镇人民政府征得村民同意后确定代理人选,代理时间不得超过半年。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一年至少举行两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参加,也可由每户派代表参加。

村民会议的决定,须由年满18周岁的村民或户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始得生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机构,具有以下职权:

(一)讨论、决定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建设计划;

(二)审查和通过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的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资金筹集办法;

(四)听取并审议本村建设、村民建房用地计划;

(五)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六)讨论、决定有关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及其他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村规民约由村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由村民委员会监督执行。

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人口较多和居住分散的村,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由各村民小组组长和若干户推选一名代表组成,代表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职责是代表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参与本村的自治管理,对村民会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工作需要可设置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其工作可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可分设若干村民小组。村民小组管辖的户数可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村民小组组长,应在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

村民小组组长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村民会议的决定,完成村民委员会交给的任务,办好本村民小组的各项事宜,及时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决定问题,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村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应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认真执行,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所需的经费,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可向本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筹集,但不得随意摊派和乱支乱用。收支帐目应当按期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的一切财务实行公开。各项收支和物资的分配,提留集资的收缴,义务工的分配,都应建帐分记,定期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报酬,原则上实行固定补贴或误工补贴两种办法。补贴标准由县或乡、镇人民政府作出规定,并保证兑现。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村民应当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具体计划、步骤,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山西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山西省爆破作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定稿)

山西省爆破作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GA990-2012)、《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GA991-2012),切实做好爆破作业行政许可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安部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爆破作业(包括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爆破作业项目)的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省公安厅负责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资质等级和从业范围的行政许可;设区的市公安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和爆破作业项目的行政许可,负责爆破作业单位爆破作业人员的行政许可;县级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爆破作业单位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的行政许可和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市级公安机关批准的爆破作业项目安全警戒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

爆破作业行政许可实行网上受理。爆破作业单位的申请资料需进行专家评审,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爆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实物条件需进行现场审查;爆破作业项目需进行现场审查和安全评估。

公安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参考专家评审、现场审查和安全评估意见。需要下级公安机关审核的,由上级公安机关通过内部审查程序进行,实行内部流转。

第五条

省公安厅聘请专家,成立爆破作业单位行政许可评审专家组,负责全省爆破作业单位行政许可的专家评审和现场审查工作。爆破作业单位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爆破作业项目的安全评估工作。

第六条

行政许可自受理之日起,审批时限为20日,专家评审、现场审查、安全评估及公示、公告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限。

第二章 申 请 受 理

第七条 申请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单位,向所在地设区的市公安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业性)申请表,提供GA990-2012 8.1.1.1规定的下列材料。

(一)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安全评价报告;(二)爆破作业区域证明;

(三)涉爆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明;(四)爆破作业专用设备清单。第八条

申请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单位,向省公安厅提出申请,并提交《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营业性)申请表,提供GA990-2012 8.1.1.2规定的下列材料。

(一)自有或租用民用爆炸物品专用仓库安全评价报告;(二)注册资金、净资产、专用设备净值的有效证明;(三)近3年单位承接的爆破作业项目设计施工方案;(四)技术负责人主持的爆破作业项目设计施工方案;(五)涉爆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明;

(六)爆破施工机械及检测、测量设备清单。第九条 相关材料应符合如下规定。

(一)批准文件、证明文件、证书类材料需要提供原件、复印件,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类材料需要提供申请单位的正式文件,设备、装备类材料需要提供清单明细和原始证明;

(二)租用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的,需提供租用合同,并经储存库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批准同意,煤矿井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经煤炭工业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的,视为合格有效;

(三)注册资金、净资产、机械设备净值的有效证明为会计事务所出具的上或当年的审计报告;

(四)爆破作业项目业绩证明为项目施工所在地公安机关对该爆破项目设计施工的批准文件。两家以上单位联合设 3 计施工的,相关批文排名第一位的单位,视为有效业绩;总承包项目的,实际承担设计施工的主要单位,视为有效业绩;重组整合前各独立单位的设计施工业绩可以合并计算;单位安全评估、安全监理业绩不能作为设计施工业绩;

(五)技术负责人爆破作业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经历需要所在单位的证明文件。以公安机关批准的爆破作业项目设计施工业绩为准,其方案审批人或第一设计人为技术负责人的有效业绩。

第十条

申请材料除网上申报外,应提供5套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PDF格式)。其中,单位爆破作业项目设计施工业绩和技术责任人爆破作业项目设计施工业绩应分册装订。

第十一条

在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实施爆破作业的,爆破作业单位应向爆破作业所在地设区的市公安局提出申请,提交《爆破作业项目许可审批表》及GA991-2012 5.1.2规定的下列材料。

(一)设计施工、安全评估、安全监理单位持有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及其复印件;

(二)设计施工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的爆破作业合同;(三)安全评估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安全评估合同;(四)安全监理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安全监理合同;(五)安全评估单位出具的爆破设计、施工方案的安全评 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除应包括GA991-2012 5.1.1.2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委托单位提供证明文件,证明爆破作业项目是合法的生产、建设活动。

2、爆破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安全作业证的作业等级和范围符合所承担的爆破作业项目等级和范围的要求。

3、爆破作业项目的安全警戒方案切实可行。

4、安全评估报告需作出爆破作业项目是否安全可行的总体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收到申请的公安机关,应按照受理条件审查申请材料,在5日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1、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下达《民用爆炸物品行政许可事项受理通知书》;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补正后方能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填写《民用爆炸物品行政许可事项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材料的全部内容。申请人补正后,公安机关下达《民用爆炸物品行政许可事项受理通知书》;

3、申请材料不需要行政许可或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下达《民用爆炸物品行政许可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

第三章 评 估 审 查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受理爆破作业单位资质申请后,要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申报的申请材料有关内容进行专家评审。评审专家人数为3人,其中1名为评审组组长。评审结束后,要出具专家评审报告,对申请材料逐项作出评审意见。爆破作业单位申请材料的专家评审时间不超过5日。

第十四条

经专家评审和安全评估,爆破作业单位资质和爆破作业项目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和安全要求的,公安机关组织现场审查。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现场审查由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组织。其中,一、二级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现场审查,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派员,会同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和评审专家组实施。

三、四级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现场审查,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派员,会同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和评审专家组实施,或委托市公安局牵头,会同县级公安机关和评审专家组实施。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现场审查由市级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组织,会同县级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和评审专家组实施。爆破作业项目的现场审查由市级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组织,需要时,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参加。现场审查结束后要出具现场审查报告,现场审查 时间不超过10日。

第十五条

参加专家评审和现场审查的专家由行政许可公安机关选派,不事先公布,并适用回避原则,确保公平、公正。专家评审报告和现场审查报告需签名确认。

第四章 审 批 许 可

第十六条

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根据行政许可流程,对申请材料、专家评审报告、现场审查报告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意见,爆破作业单位的行政许可报公安机关分管领导批准,爆破作业项目的行政许可报公安机关治安(民爆)部门分管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

对爆破作业单位资质申请,准予行政许可的,批准前向社会公示,批准后向社会公告;不予批准行政许可的,下达《民用爆炸物品行政许可事项不予批准决定书》,告知申请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八条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在省公安厅互联网官方网站上公示;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在所在地设区市公安局互联网官方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5日。

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公示以下内容: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资质等级、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爆破工程 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爆破作业项目施工业绩目录、技术负责人爆破作业项目施工业绩目录等。

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公示以下内容: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作业地点、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基本情况、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相关许可证件基本情况等。

第十九条

公示期结束,经批准的爆破作业单位批准机关下达《民用爆炸物品行政许可事项批准决定书》,通过互联网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告。公告期为5日。

公告包括以下内容:爆破作业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许可证件编号、资质等级、从业范围、签发机关、签发日期、有效期。

第二十条

省公安厅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营业性)后15日内,将依法取得一级、二级、三级资质的营业性单位的基本情况向公安部备案。设区市公安局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业性)后15日内,将依法取得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向省公安厅备案。

第二十一条

设区市公安局批准爆破作业项目后3日内,将批准决定书通报爆破作业项目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期满继续从事爆破作业的,爆破作业单位应在期满前60日内,向原签发公安机关提出换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申请。有效期内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到期的,停供停用民用爆炸物品,上述证照被吊销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予以吊销。

第二十三条

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发生变化的,爆破作业单位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签发公安机关提出换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的申请。

第二十四条

证件换发和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提高资质等级的申请程序适用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上级公安机关爆破作业单位行政许可应及时通报下级公安机关。各级公安机关依据职责分工做好爆破作业单位和爆破作业项目的日常监管工作。

第六章 工作纪律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两个标准的规定,实施爆破作业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严禁公安机关及民警以任何形式从事或者参与爆破作业活动;严禁采取任何形式限 制其他地区的爆破作业单位进入本地从事爆破作业;严禁指定安全评估、安全监理单位进行爆破作业安全评估、安全监理;严禁指定或者限制爆破作业单位购买民用爆炸物品;严禁以任何理由索取或者收受管理相对人的财物;严禁办理爆破作业许可证件违法“搭车收费”。

第二十七条

上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爆破作业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监督,及时纠正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凡对不符合条件的爆破作业单位、项目准予许可,对符合条件的爆破作业单位、项目不予许可,超越职权许可爆破作业单位、项目,对爆破作业单位违法行为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及索贿受赂等行为的,要严肃处理违法违纪民警及其直接领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公安厅之前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实施办法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交通运输行政监督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行政监督若干规定》,制定......

    山西省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山西省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行为,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管理绩效,保障内部监督检查有效实施,根据《财政部门内部监......

    《山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93号)现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长 孙文盛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山西省人民政......

    山西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实施办法[模版]

    山西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实施办法 2011-08-31 | 来源: 山西省朔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站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

    山西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1987

    山西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山西省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共5则范文)

    山西省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发布时间:2009-04-24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律师制度改革,完善律师队伍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律师在促进企业建设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司法部《关......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实施办法

    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实施办法 (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4月制定 省政府办公厅2006年5月18号晋政办发[2006]33号文转发) 第一章 总则 第......

    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扶持和鼓励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业的发展,强化企业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