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启懋教授论台海危机
陈启懋教授论台海危机
中评社香港3月24日电/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台湾研究会顾问陈启懋教授在《中国评论》月刊三月号发表专文《当前台海形势和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条件》,作者提出:“认为两岸关系今后已不可能出现大的反复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次台湾的县市长选举以及部分‘立委’补选的结果,已经敲起了警钟。”“现阶段的任务是力争在若干年内构筑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开创稳定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并使之不可逆转。”“如果国民党在分裂派制造的政治舆论压力下,在民进党‘卖台’的攻击下,无所作为,连一个中国都不敢讲,那岂不是自丢旗帜,自废武功?这样下去,怎么能引导人民,营造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共识?又怎么能长期保持政治上的主导权呢?”文章内容如下:
对当前台海形势应有全面清醒的估计
自2008年5月以来台海形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两岸关系中的负面因素,而不应过分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迄今所获得的一切进展不是不可逆转的。
笔者提出这个观点远在最近台湾的县市选举之前。早在09年5月一次海外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就提出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宜过分乐观,后来还以此为题在网上发表了文章。根据主要是:
(1)在分裂派将近20年的统治下,台湾民众中的中国意识日趋淡薄,国家认同发生了问题,台独倾向有发展。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据台湾当局“研考会”09年5月所作民意调查,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者在岛内民众中所占比例竟达64.6%,而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包括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只占29.6%(注1)。又如同月台湾《远见》杂志发表的民调,明确主张台独的人达到24.5%,其中15%主张立即实行台独;在回答两岸最终应否统一时,69%的人说不(注2)。该杂志稍后一些的民调显示,82.8%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事实上是“两个国家”(注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台湾绝大部分民众中,台湾人是中国人不是一个问题。两岸终将统一是岛内的主导思想,主张台独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人。但是现在,不少认为台湾终将与大陆统一的人甚至因为怕被戴上“卖台”的帽子而不敢公开说出自己的主张。岛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这种情况不会因岛内政权的更迭而很快改变。
(2)目前两岸间存在的政治争议现阶段很难解决。岛内绝大多数人包括统派人士都认同“中华民国”,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目前仍在岛内进行有效治理。而大陆认为“中华民国”已在1949年为中国人民推翻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这是两岸关系中一个高度敏感的棘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随时可能引发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
(3)尽管目前民进党在岛内失去了行政权力,又受到陈水扁贪污案的严重困扰,但它仍然是一个有力量的政党,有众多“台独”社团作桩脚,在民众中有40%的支持率。民进党“维护台湾主权独立”的口号在台湾民众中有相当市场。民进党搞街头政治、舆论宣传的能力都强于国民党。而执政的国民党是一个有百年多历史的老党(从其前身兴中会、同盟会算起),本身也有很多弱点,如派系众多、黑金残余、官僚主义、论资排辈,对处理突发灾变事件缺乏经验(如在不久前应对莫拉克台风中表现的),等等。在台湾现在的政治体制下,新的政党轮替仍会出现。问题是迄今民进党仍保持着台独政纲,而且似乎难以改变。如果民进党再次上台执政,很难预料它会在台独道路上走得多远。因此我们对一年多来台海形势的积极变化只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而不能太乐观。认为两岸关系今后已不可能出现大的反复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次台湾的县市长选举以及部分“立委”补选的结果,已经敲起了警钟,从这一点上说是好事。
抓住历史机遇巩固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的好势头并使之不可逆转
上述情况也说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国家的和平统一,依然是将来的事,什么时候能实现,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或更长一点时间,目前尚难预测。
现阶段的任务是力争在若干年内构筑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开创稳定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并使之不可逆转。在今天台湾民意状况、政治生态下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弥足珍贵的,为实现这一任务提供了特殊的历史机遇。海峡两岸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先经后政、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两岸关系,争取在若干年内通过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定,正式终止两岸敌对状态,建立起两岸和平发展的框架和各种相应的机制。
台湾现已仿效西方国家建立起民主体制。尽管这种体制还很不成熟,还带有很大的民粹成分,容易为一些政客操弄,但法制毕竟是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必须得到法律认可和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因此协定签订后两岸和平发展的局面和趋势就不可逆转。即使民进党再上台也难以破坏。反之,如果不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则两岸关系仍有可能出现重大反复,会给双方带来重大损害,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两岸签订和平协定的政治基础
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台湾有些人士主张在签订和平协定时在一中问题上采取模糊的方针,这是我们不能同意的。因为和平协定如果不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或在此问题上含糊其辞,那无异大陆方面自动废止反分裂法为台独开绿灯。因此要达成两岸和平协定,就必须争取大多数台湾人民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台方有些人士强调政治谈判和签订和平协定只能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不错,“九二共识”是双方对话和合作的基础,当然也包括政治对话。现在的问题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在政治对话中需要进一步澄清“九二共识”的内涵。“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方面可以对这个“共识”的内涵有自己不同的表述,但不管你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必须明确表达并坚持,绝不能动摇、含糊。目前台湾有些人士在分裂派的政治压力下,在讲“九二共识”时模模糊糊,不讲一个中国,甚至把一个中国与“九二共识”对立起来(如说“我们现在只讲‘九二共识’不讲一中原则”),这是对“九二共识”的歪曲,大陆方面当然不能接受。重申、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识”成为政治对话的基础自然不成问题。
还有些台方人士认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与大陆签订和平协定,无异于根据大陆条件接受和平统一。这是一种误解。胡锦涛主席在08年12月31日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方可以有不同的认知和表述,但不能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并不要求台湾人民都要承认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要求他们认同两岸同属于一个国家。这实际上也是台湾原来的立场,即台湾的现行“宪法”、“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例”和台湾当局1991年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中表达的立场。在台湾的这些官方文件中都很明确的说,大陆与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注4)我们只是要求台湾回到自己的一个中国的立场,并不是要求台湾接受大陆版的“一个中国”,也不是要求台湾在签订和平协定时对和平统一的前途表明态度、承担义务。事实上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并不以台方放弃其对一个中国涵义的认知为前提,协定签订后双方的政治争议依然存在。
台湾方面签订和平协定后不会损失什么,而是可以获得许多重大的实质利益,包括:(1)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可以集中更大的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必再担心“大陆威胁”;(2)北京承认台湾当局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对于台湾、澎湖、金门以及马祖岛的管辖权,这是签署和平协定的必然产物;(3)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获得更多的国际活动空间;(4)两岸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准,有利于台湾经济繁荣和人民福祉的进一步提高。如果说有损失的话,那就是分裂派搞台独更不可能了。但这与其说是一种损失,倒不如说丢掉了一个包袱,或者说,消除了一种隐患。因为台独就是战争,就是台湾人民的灾难。
两岸政治对话的时机和条件
最近台湾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春山教授提出了两岸进入政治对话的三个条件:(1)签署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和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2)台湾内部形成共识;(3)取得美日等国的支持。(注5)这第一条已不成问题,MOU已经签定。ECFA虽然还有些障碍,但也有望在今年中签订。第三条并非必要条件。两岸政治对话毕竟是两岸中国人的事,能够争取大国支持当然很好。争取不到也不应影响中国人处理自己的事。而且奥巴马访华已表示美支持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对话。
问题是第二条。大陆内部对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签订和平协定没有什么歧义,但台湾内部对要不要与大陆进行政治对话协商签订和平协定,意见还很分歧。广大台湾民众赞成与大陆发展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期待藉此早日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台湾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但在分裂派的长期影响下,相当多的人(不仅是绿营的群众)担心签订和平协定会使台湾“丧失主权”,因而对两岸政治谈判有顾虑。民进党正是利用这种情况,操弄舆论,打击国民党,攻击马英九要通过政治谈判把台湾“出卖给大陆”,企图藉此重整旗鼓,再次夺权。目前不要说是政治对话,就连两岸讨论经济合作这样经济性的问题,民进党也在大做文章,鼓噪要搞全民公投,而且看来他们还能煽动部分民众。
国民党执政后政绩不彰,民望下降。这次县市选举受挫,今明年面临几次更大的选举,忧心忡忡,唯恐处置不当失去选票。因而在政治对话问题上畏首畏尾,连一个中国原则都不大敢讲。这些都说明目前立即进行政治谈判建立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条件尚不成熟。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为适时举行政治对话创造条件。两岸学者、专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就破解政治对话中的种种难题进行研讨,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的重要问题是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固然要重视民意,尊重民意,争取民众大多数的支持。但同时要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政纲,引导人民,带领人民,告诉民众两岸建立长期稳定的和平发展关系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努力消除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的“去中国化”的流毒,努力争取大多数民众认同两岸同属于一个国家。国民党是有长期维护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爱国传统的党。如果国民党在分裂派制造的政治舆论压力下,在民进党“卖台”的攻击下,无所作为,连一个中国都不敢讲,那岂不是自丢旗帜,自废武功?这样下去,怎么能引导人民,营造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共识?又怎么能长期保持政治上的主导权呢?请国民党领导人和执政诸公三思
第二篇:台海危机
刘连昆是两岸第一位同时拥有少将身分的间谍,曾在解放军总后 勤部军械部任军械部部长。九九年,刘连昆少将和邵正宗大校被解放 军军事法庭秘密审判处决那一案件引起中南 海的震动,也严重破坏了 台湾渗透中国 军方的力量。刘连昆这样一位堂堂的解放军少将,又怎 么成为台湾间谍?他到底为台湾提供了什么样的情报,最后又是因为 什么原因被中Gong抓获?
刘连昆同时在两岸拥有少将身分达七年之久,是台湾国防部军事 情报局改制以来最重要的策反工作,代号「少康专案」。国安局长丁 渝洲曾形容少康专案是军情局的「镇山之宝」。刘连昆从一九九二年正式加入台湾军情局工作,至一九九九年被北京当 局逮捕、处死,七 年期间提供无数重要情报给台湾,被认为是中 共 建 政五十年来最严重 的间谍案。
据美国《世界日报》(6.26)报导,江 泽 民的亲信、解放军总装备 部部长曹刚川的周边人士,数年前也曾被刘连昆渗透策反。香港媒体报导称,刘连昆军中人脉很广,在八○年代大陆武器发展和售卖的黄 金时期,刘连昆和一批负责军工武器系统的主管们居功不少。刘连昆与这批少壮军人,包括贺平(邓 小平女婿)、粟戎 生、贺 鹏飞及曹刚 川均有交情。
间谍这最古老的行业,随冷战结束似乎没落了,但在两岸,因意 识形态对立增强,反更形活络。前军情局长殷宗文在八 九 民 运后强化 「进入大陆、建立据点」的活动,更催化了刘连昆事件。
事件的高潮是九六年叁月台湾总统大选时的军事演习。根据刘连 昆提供的情报,演习的底线原先是:实弹射击、越过海峡中线、动员 潜舰、攻占外岛。整个演习的预算,解放军编列了四十亿人民币以上,约合台币近二百亿元,规模惊人。
但在演习前,台湾开始展开反制的军事部署,同时美国也表达强 烈关切,及派出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中 共高层因此担心爆发大战,立即下达「叁不原则」:导弹不飞越台湾本岛、战机和军舰不过海峡中线、不占外岛。这些讯息,透过刘连昆即时提供,让台湾领导人「 老神在在」,顺利完成选举。
至于台湾如何和刘连昆搭上线,主要和中 共大校邵正宗有关。
少康专案殷宗文亲自主控邵正宗和刘连昆同在总后勤部军械部任 职,刘是军械部部长,邵则是职级较低的大校处长。根据邵正宗被捕 后向中 共 国安部人员透露,他是一九九一年正式加入军情局的工作,被台湾方面封以「少康一号」,在他的积极运作下,中 共 军方层级极 高的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刘连昆少将才愿意加入台湾军情局的工作。
台湾方面成立的「少康专案」,则以争取「少康二号」刘连昆为 首要目标,并决定由前军情局局长殷宗文亲自主控这条「大线」。九 二年十一月,台湾方面派出军情局第六处王姓上校副处长,加升一级,以少将身分前往大陆,亲自争取刘连昆为台湾工作。
台湾代表在当时担任「少康专案」驻港「越界交通」(跨区联络 人)安排下,住进广州「白天鹅宾馆」。此时,安排会面的邵正宗正 式告知刘,台湾代表抵达的消息。刘人在北京,如果搭机南下,要向上级请假,行事机警的他,改搭火车南下,花了一天半时间,才住进
见面礼两万美金的红包
紧张的时刻来临,如何确定这场高层谍报会不是陷阱。台湾方面 先由「越界交通」与刘共进早餐,探个口风。王姓少将则单独前往双 方预定会面的广州越秀公园,沿路则在新华书店等地点暂停,观察有无被中 共人员跟监。
进入这座位于广州郊区的公园后,双方人马保持可见的距离,然 后利用无人的羊肠小径,爬上隐密的山岗,于大石上席地而坐,展开 两岸情报圈首次层级最高的「目视接触」。刘开始有点紧张,会后双方分别前往广州「东方轩」酒店聚餐时,气氛才转为轻松。刘连昆当 场还点了一瓶茅台酒,双方闲话家常,完全看不出是一场惊心动魄的 间谍会。
在这场间谍会中,台湾告知了刘的待遇、联络方式、重点工作。待遇比照国军少将编阶,月薪是每月叁千五百美金(以九二年币值计约新台币九万元),工作奖金另发,每批情报少则台币四十万元,多 则百万元以上,并代为转存于海外银行专户。退休后由军情局照顾生活及福利,并依个人意愿安排至国外或台湾居住。为表示对这次会面 的重视,台湾方面拿出两万美金红包,做为见面礼。
9X年我们台湾关系很紧张,军委已下命令攻打台湾外岛了。后来又没打。。只射了3颗导弹飞过台湾上空。为什么不打了就是应为J。。具体我不敢说,总知就因为这个!大家想想这个罪有多重!
当时台海局势紧张的气氛,局外人是根本无法想像的。当时在海峡前线演习指挥部(实际也是准备攻台的司令部)几位少壮派军官听说北京把撤消一级战备状态,并下令不准对通过台湾海峡的美军航母开火后把帽子一扔,不顾军令返京力谏,立下了“打不下台湾就提头来见”的军令状,但此时中央的态度已经很坚决。几位军官在力谏无效的情况下泪流满面,一位甚至说出了“让美国军舰过海峡简直就国耻”的话后拨枪准备死谏,幸好他的同僚手快将枪抢了下来。
这一切都是因为J造成的啊,他把我军进攻的时间表和布属情况和东风导弹布属基地。在广州都卖给了美国人,美国政府得到这一绝密重要情报后。给我外交部门势加压力,我国未于回应,但美国人派特使向我国家领导人拿出了这一文件你想想当时有多气愤!这么大个间谍就在我军内部,太可怕了!J的父亲是我国建国元老之一,J又是他唯一的独子。J提出要见1号首长,1号首长知道得罪不起这个元老。更何况“大家长”已病危,有可能J的父亲会找到“大家长”,已死相求不杀独子J。1号首长就出国考察去了,但1号首长的秘书处和中央办公厅联名写了个“关于XXX同志问题的通报”发给各位.元老。那年中秋J的父亲借中秋赏月之名,想让老一辈.元老来他家共讨“迎救爱子”。薄一泊,叶XX,程XX,这些元老都在邀请之列,因为元老们都看过了通报都很气愤。没有一去的。J父亲知救爱子无望,在9X年圆旦之日,喝红酒服了100片安眠药自杀。
第三篇:台海危机
2002年台海危机
文章作者:[不说不透]2000-06-20,21:47:38
2002年5月6日凌晨,台湾“立法院”经过三昼夜的激烈争论,在大量“立法委员”缺席的情况下强行通过“独立宣言”。随 后,陈水扁宣布台湾独立,废除中华民国宪法,成立台湾共和国。
5月6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严厉谴责台湾领导人分裂祖 国的无耻行经,要求台湾当局回到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来,并呼吁 台湾人民行动起来与分裂作斗争。《告台湾同胞书》强调中国政 府绝对不会坐视台湾的独立,必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的统一。同时,中央军委还对台湾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其于5月9日0时之前撤消“独立宣言”,否则“中国人民解放军 必将行使自己神圣的使命”。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紧急召见美、俄、英、法等国 驻华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奉命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和决心。
从上午8时起,台湾中正国际机场和高雄国际机场一片繁忙,挤满了意欲离开台湾的民众。上午11时,人数达到了一个高峰,7日内飞往世界各地的机票全都预订一空。
当天,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支持一个中国,但反对武 力解决台海危机,希望两岸保持克制。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表示俄 罗斯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任何行动。世界各国 也纷纷表示关注台海危机。
晚8时,陈水扁发表电视讲话,欢呼台湾的独立,并要求民众 保持冷静,强调中共不会动武,即使动武,台湾军队也有能力“ 捍卫台湾的主权”。吕秀莲接受记者访问时则表示,“陈总统” 终于做了一件“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
5月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大军区共100万人在浙江、福 建沿海集结完毕。
早上,台北、高雄、台中、台南各地出现群众示威游行,要 求民进党下台,恢复中华民国。上午8时,国民党、亲民党、新党 联合在台北中正广场举行集会,斥责“独立宣言”的荒谬和无效,要求恢复中华民国宪法,取消独立。示威群众多次与军警发生
冲突,岛内局势紧张。
吕秀莲就三党集会接受记者采访,指责台湾的男人就会做缩 头乌龟,中共还没来,自己就先乱了,并声称,“如果中共打过 来,我吕秀莲一定会冲在第一个”。她还说要防备“中国人”捣 乱,像“中国国民党”这样的“中国的组织”,都应该都关起来。
当天,不到半数的“立法院”继续开会,通过了“台湾共和 国”的“国歌”和“国旗”,并着手制定“宪法”。陈水扁致电 美国总统小布什,要求美国对中共施加压力,阻止中共动武,并 请求美国协防台湾。
下午5时,陈水扁宣布“全国”戒严,并严禁一切政党活动和 群众集会,严禁反对或颠覆“台湾共和国”,严禁扰乱民心和军 心,并从即时起禁止台湾民众离开台湾。当天晚上,军警驱散亲 民党的集会,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因为发表《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的演说,被控扰乱军心而被捕。
5月8日上午,首都10万群众集会,纪念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 3周年,国家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实现祖国的统一,并严厉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上午9时,陈水扁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台进入紧急备战 状态,号召民众保卫家园。大量台湾青年应征入伍。陈水扁还解 除了十名反对独立的高级将领的职务。但陈水扁同时又声称,在 国际社会的干预下,中共不会动武,而且也没有能力动武。当天上午,美国国务卿抵华进行斡旋,希望中国不要动武,同时呼吁台湾放弃独立。联合国秘书长也于晚些时候抵华,希望 能和平解决台海危机,并建议中国延长最后通牒时限。中国政府 随后宣布将最后通牒时限延长24小时。
日本政府则宣布,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日本将冻结对华贷 款。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狼在日本右翼集会上发表《为陈水扁加 油》的演讲,鼓动日本右翼组织为台湾而战斗,并称这是“大和 民族挽回声誉的最佳时机”。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提出最严正的 抗议。
5月9日,美国总统委托陈香梅抵台,劝说陈水扁放弃台独,不要添麻烦。吕秀莲在会见中大骂陈香梅,令陈水扁十分难堪。陈水扁对陈香梅说,只要不危害台湾的主权,两岸什么都可以谈,并表示愿意去北京。
中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指责陈水扁言论的荒谬性,奉劝其
悬崖勒马,不要低估中国政府捍卫祖国统一的决心,并指出,只 有台湾放弃独立,和谈才有可能。
美国国会两院对是否出兵台海争论不休,难以形成一致意见。基辛格则提醒美国议员们不要忘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前车 之鉴。日本自卫队集结冲绳,借口在可能爆发的台海战争中将保 卫日本渔民。美国两艘航空母舰奉命开往台湾以西海域,监视中 国行动。
5月10日0时,由于台湾当局未对最后通牒作出正面回应,中 央军委主席正式签署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即时起对台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宣布封锁台湾各港口,禁止一切船只和飞 机出入台湾,并对台军事目标实行空袭。
上午8时,全国各电视台、广播电台同时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 族人民书》,宣布由于台湾当局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分裂祖国,为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我人民解放军已于当日0时开始对 台作战。《告人民书》号召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 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统一贡献力 量。
《告人民书》发布以后,全国人民纷纷表示拥护支持党和政 府的英明果敢的决定,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统一祖国的正义行动,大家都表示要以更加努力工作来支持前线的解放军官兵。许多群 众还纷纷到报社、电视台捐款、捐物。
美国、日本、欧盟相继发表声明,谴责中国的武力行为,要 求中国立即停止对台湾的进攻,并公布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俄罗 斯则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应美国等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台海战争。中国则坚持台海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反对外国 干预。由于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的强烈反对,安理会未能通 过谴责中国的声明,只是对台海爆发战争表示遗憾和关注,希望 双方保持克制,实现停火,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海危机。
下午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作战总司令部公布第一期战报,宣布攻克金门、马祖,金门县长投诚。
台湾股市骤跌,在下跌1000点时,政府干预宣布闭市。由于 封锁和空袭,岛内民众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倒陈声浪逐渐高涨。台“国防部”出“安民告示”,称“共军”只是以攻占外岛为目 的,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共军”有攻取本岛的意图,而且美国海 军即将开入台湾海峡。
台建国党要求陈水扁决不能对中共示弱,呼吁台湾民众宁为
玉碎、不为瓦全,与“台湾共和国”共存亡。
5月11日上午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作战总司令部公布第 二期战报,宣布攻克澎湖,但台湾“国防部”予以否认,称澎湖 守军仍在英勇抵抗。
自解放军宣布攻克澎湖后,台政府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民进党激进派和保守派几次大打出手。反对党纷纷要求陈水扁辞 职。
美国指控中国轰炸了美国驻台北经济代办处,并以此为由,宣布两支航空母舰编队开入台湾海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了 美国的指控,并称中国空袭的都是军事目标,即使确有其事,也 肯定是属于误炸。
下午3时,台“国防部”承认澎湖失守,但称美军已经加入战 斗,形势将发生变化。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台作战总司令部公 布第三期战报,宣布我先头部队成功在鹅鸾鼻突袭登陆成功,正 在向高雄方向挺进。战报没有公布部队伤亡人数。而台湾“国防 部”则称有小股共军蹿登鹅鸾鼻,已尽数被歼灭。
晚8时,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宣布台北独立,在台北恢复中华民 国国号和宪法,随后,台北市警察部队包围总统府,忠于陈水扁 的宪兵部队和台北市警察部队发生激战。
晚10时,陈水扁宣布辞职。“副总统”吕秀莲拒绝接任,称 男人只会让女人去收拾烂摊子。“行政院长”唐飞接任总统,宣 布恢复中华民国国号和宪法,并要求与大陆和谈。大陆马上宣布 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2002年6月6日,海峡两岸代表在香港会展中心正式会谈。2002年台海危机
第四篇:陈启涛七一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蚌埠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蚌埠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蚌埠开埠百年,站在新起点、迈向新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升级提速、跨越赶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美好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五年,是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求实效的五年,是攻坚克难、升级提速促崛起的五年,也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和谐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和特大洪水等灾害困难挑战,我们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咬定目标不放松、埋头苦干不懈怠、科学发展不折腾、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升,蚌埠充满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
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636.89亿元,财政总收入101.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28.73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89倍、2.23倍和4.73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全力实施“3461”行动计划,建成了国电蚌埠电厂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粮食连续七年丰产丰收。县域经济增长快于全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传统服务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宝龙广场、家乐福、沃尔玛等商业项目建成开业,大学科技园、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纵深拓展,发展活力日益凸显。成功进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获得了更大改革空间和更多发展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创新型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均已占皖北六市总量一半以上。市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城经济开发区获准筹建省级开发区,沫河口工业园、固镇台湾工业园加快建设,开发区开发建设面积扩大到83.2平方公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行政管理、投融资管理、市对区财政体制、城建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扩权强镇等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在蚌设立分支机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持续提速升温,成功引进国电、中粮、中建材、广西柳工等战略投资者,特步、新威国际、华芳纺织等知名企业落户蚌埠。丰原生化、华光集团、振冲安利等骨干企业实现战略重组,八一化工、金威滤清器等本土企业加快发展,全民创业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统筹区域联动发展,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编制实施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定位进一步明晰,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城市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启动实施城市大建设,京沪高铁蚌埠南站、蚌埠新港、淮河蚌埠复线船闸、龙子湖南公园、黄山大道等工程建成使用,大庆路淮河公路桥、城市西出口改造等正在实施,滨河西片区、龙子湖西片区、淮上新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4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达到105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加强城市拆迁工作,全面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被确定为全省棚户区改造试点城市。取消市区“两桥”收费,解决了影响跨河发展的瓶颈。三县县城建设框架拉开,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土地整治工作稳步推进,集中建设了一批中心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和处理能力居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污染难题。
创新提升城市文化,发展软实力明显增强。
大力弘扬和践行“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的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窗口服务和文明创建水平,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全省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全国婚育新风示范市等称号。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涌现出李玉兰、余瑞青、吴群等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花鼓灯、泗州戏和五河民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蚌埠“双墩一号墓”、“垓下遗址”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光彩玉器城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和谐蚌埠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07年开始实施民生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2.3亿元。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本实现城乡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固镇县新农保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各类各级教育加快发展,蚌埠学院成功晋升本科院校,创建了民办高校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档案和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权益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法治蚌埠建设扎实推进,我市被评为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市,并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称号。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省“六连冠”,并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圆满完成第二批和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县处级干部理论水平暨廉政知识任职资格考试等制度,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和完善干部初始提名、考核考察、综合评价机制,推动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常态化、制度化,在全省率先实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票决等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了常委会集体领导、专门委员会指导协调、常委分工落实、有关方面督查督办的市委常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集中整治中层干部作风,严格实施治庸问责制度。全面推进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和“两新”组织等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创新务实之风,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积极构建具有蚌埠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打下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配合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蚌埠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向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蚌部队、驻蚌单位和在蚌投资创业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蚌埠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优势产业比重不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城市辐射带动功能还不够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加快城乡统筹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社会建设与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些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谋划发展的深度、推动落实的力度等还显不够,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少数干部精神不振、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下大力气努力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经受了各种严峻形势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不足是最大的市情,加快发展是蚌埠最大的政治。五年来,我们紧密结合现阶段基本市情,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发展至上,确立了全党谋发展、全市抓经济、优先抓工业、关键抓投入、重点抓招商、全民抓创业、强力抓环境、着力抓民生的鲜明工作导向,在抢抓机遇中升级提速,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奋进,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是加速蚌埠崛起的不竭动力。五年来,我们坚持从破除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旧风尚等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入手,充分利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这个平台,持续推进解放思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全民创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的要求更高,面临的困难更多,要解决的问题更复杂。我们要继续把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在各项工作中,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必须坚持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转型阶段的重要任务,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视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了社会和谐。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增进百姓福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统筹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发展的成果致富百姓、用惠民的成效检验发展,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期待。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改善民生来凝聚民心、汇聚民智,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以加强党建为第一保证。加速蚌埠崛起,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五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通过强化党委核心领导作用、选好用好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倡导真抓实干作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在新的发展阶段,多种复杂严峻考验、多种风险和挑战仍然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加强党建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蚌埠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面临诸多机遇: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一轮治淮工程拉开序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享有更多优惠政策,我省全面加快皖北地区振兴步伐、更加突出蚌埠核心增长极地位,这将使我市得到的政策支持更加有力;京沪和京福高速铁路的相继通车,将为我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带来更多新机会;我市本身发展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和社会加快转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势头日趋强劲。
我们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正面临加快发展和全面转型的双重压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有效投入、增强创新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等方面任务依然艰巨。面对各地新一轮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乘势而上,跨越赶超,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再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升级提速促崛起为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开放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皖北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比2010年再翻一番以上;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体制机制更趋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皖北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在全省位次快速提升,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五年翻一番,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同志们,以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为起点,历经百年的建设发展,蚌埠从昔日的古渡渔村,已经发展成为一座交通发达、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市人民期望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美好期待。
(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设实力蚌埠
提升综合实力特别是提升经济实力,事关城市地位和人民利益。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仍然是蚌埠当务之急。我们要全力推动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协调发展,尽快促进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着力打造皖北振兴的核心增长极。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实力不强,根子是产业实力不强。我们要坚持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继续以足够的精力和有效的资源主攻工业,在百亿元年销售收入企业、百亿元投资项目、千亿元年产值园区、千亿元年产值产业上实现“零”的突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000亿元。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工业企业组织结构,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开发区扩容升级,明确产业定位,坚持错位发展,提高入区项目质量和投入强度,推进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基本完成工业企业退市进园任务。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卫生医疗、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态。引进更多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加快组建农村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涂山、天河、双墩、垓下等景区和大明文化园、中华古民居、森禾现代花卉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水运发展和口岸建设,充分发挥淮河的黄金水道功能,繁荣交通运输业。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没有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就没有蚌埠的争先崛起。要坚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推动重大项目市县统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向县域延伸,强化要素支撑,加速产业集聚,力争“十二五”末1-2个县进入全省一类县行列。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县域振兴的突破口,有效利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重点加快推进县域开发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深入推进扩权强镇试点,抓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人口集聚等关键环节,推动各种资源配置向重点镇集中,着力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推进沿淮百万亩蔬菜产业带建设,深化“畜牧富民工程”,促进精品渔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加快发展乡村经济,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形态,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蚌埠发展,必须继续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要坚持项目优先,重点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投资力度。深入实施“3461”行动计划,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调度,确保在建项目尽早投产发挥效益、计划新开工项目按期实施。坚持把引进工业项目、扩大工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保持工业经济高强度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政策性投入带动创业性投资、风险性投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跟进。鼓励企业和驻蚌单位增加投资。吸引更多资金投向工业企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产业发展。
(二)大力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魅力蚌埠
加快建设皖北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蚌埠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人才、产业、文化等方面优势,以百倍信心和实干精神,提升加工制造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交通航运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让蚌埠这颗淮畔明珠更具魅力。
推动城市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大蚌埠都市区,协调推进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推动各区及功能区高水平开发,加快与怀远县城等周边城镇的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以高铁新区为核心的湖东片区及燕山路以南的南部新区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开辟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产业支撑强、建设品位高、生态环境好的城市新名片。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滨湖西区开发建设,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要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发展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加快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机制,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淮上新区要充分发挥地域和空间优势,加快开发建设速度,尽快发挥出城市副中心作用。加大老城区的改造建设力度,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以30万以上人口规模为目标,加强三个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整体功能,增强产业及人口集纳功能,为建成大蚌埠都市区提供支撑。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大力提升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城市高速外环线和大庆路淮河公路桥。整合和减少市区铁路专用线,完成水蚌线改造。建成蚌埠新港集装箱物流港,建设三县相关船闸和码头,提高淮河等航道水运能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三县及农村延伸,建成蚌埠至固镇一级公路和蚌埠至五河高速公路、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蚌埠段,建成五河园集大桥。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工程,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薄弱环节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心城镇,集中建设一批千户以上、万亩左右的中心村,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乡绿化水平,争创全国园林城市。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有效开发和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淮河水质继续提高,城区一级空气天数显著增加,城区入淮的河流得到普遍治理,建成一批滨水景观廊道。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实行严格的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目标责任制。扎实开展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继续推进龙子湖、天河地区生态综合开发,加大沱湖、四方湖、三汊河湿地保护和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建设活力蚌埠
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持续推进解放思想,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强力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激活发展的潜能,用开放促进要素的集聚,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用足用活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政策,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政、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重点,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管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资本运营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实施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更多合格的中介服务组织。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新的农村治理机制。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推进部门内部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优化,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拓展招商领域,改进招商方法,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争取更多体量大、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蚌埠。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合作,推进与省内兄弟城市对接合作,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强和引导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公共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发展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和载体,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设和扶持一批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着力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城市文化,积极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创业、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社会创新氛围。
(四)加快打造文化强市,努力建设文明蚌埠
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打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弘扬和践行蚌埠城市精神,培育科学务实、创新创业、开放包容、敬业诚实、团结协作的现代文化意识,激发热爱蚌埠、建设蚌埠的热情。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蚌埠好人之城的品牌效应。继续深化市民素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提升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水平提升等四大提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文明指数,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为重点,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转变。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水平建设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新闻媒体和网络等建设与管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推进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及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让全市人民享受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花鼓灯嘉年华、光彩古玩玉器城、工艺美术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办好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安徽省玉器奇石古玩盆景博览会等各类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培育形成更多更具影响的文化品牌。重视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五)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努力建设和谐蚌埠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应有之义。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按照以人为本、以民为重、以法为准、以和为贵的原则,妥善协调经济社会活动中各类主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群众工作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创新村民自治机制,适度扩大社区管辖范围。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努力形成社会大调解工作机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入贯彻依法治市方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依法行政,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以食品药品和餐饮安全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继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坚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探索和创新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有效途径。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巩固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认真落实基层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努力建设民生蚌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坚持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突出富民优先导向,全面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大力促进全民创业,让更多的人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走创业富民路子,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社会风尚。健全公共财政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强化财产权权益保障,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一体化管理运行新机制,加强统筹管理,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发展公共租赁房,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棚户区及旧住宅区和农村危房改造,逐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扩大民生工程覆盖领域,重点向基层、农村、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倾斜。加强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加大救助帮扶力度,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驻蚌高校发展。完成蚌埠二中新校区建设,建成蚌埠职业教育园区。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方便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视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驻蚌省级医院加快发展,推进市级和县级医院做大做强,合力打造皖北医疗服务中心。加强体育场馆和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建成蚌埠市人民健身中心,推进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工作。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关心支持军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巩固发展双拥成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办好蚌埠的事情,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强大力量。
(一)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市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要紧跟理论创新步伐,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营造良好学习风气,完善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建立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宏观形势、本地本部门情况和自身实际,带着问题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精神,不断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路径、新举措。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建设一支能够与时俱进、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是加速蚌埠崛起的组织保证。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审时度势的应变力、总揽全局的驾驭力、开拓进取的创新力、一抓到底的执行力,切实打造政治坚定、务实高效、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牢牢把握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立足发展选干部、着眼全局配干部、注重实绩用干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用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与考核评价机制,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突出“一把手”队伍建设,促进党政主要领导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强化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管理机制和干部退出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现象。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政策,搞好人才服务,优化人才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创新,使其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以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带领农民致富、提供公共服务、实施民主管理能力。坚持以“三有一化”为目标,深入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以开展“双争双覆盖”为抓手,切实扩大“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努力走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党务公开,落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制度。进一步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结对帮扶,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四)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合力。良好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搞形式主义,把精力用在推动实际工作上。要大兴艰苦创业之风,树立争创一流的志气,勤勉敬业、甘于奉献,不断用新的标杆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率先垂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工作效能的提升、发展环境的优化。
(五)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逐步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促进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公开透明运行。坚持以改革精神推进制度建设、以创新思路探索治本办法,不断深化土地审批出让、公共工程建设、各类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落实《廉政准则》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办各类腐败案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
各位代表、同志们,蚌埠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步伐,让城乡更秀美、百姓更幸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我们深感肩上担子很重、责任很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升级提速,共同建设皖北中心城市,共同打造皖北振兴的核心增长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论危机公关
论危机公关
姓名:刘烽华
学号 5400211206
什么是危机?危机是混乱和解体的一种临时状态,主要指个体无法用常规处理问题的方法处理一个特殊的情况,它是一种情境状态。危机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子,也是公共关系过程的伴随物。企业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决策失误、产品设计与质量问题、公共关系活动违反法规规定、经营人员的态度与水平问题以及新闻媒介和竞争对手的误导等等一系列原因,总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危机事件,危及企业的组织形象,利益关系甚至生存。任何一家企业或组织机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不当将给企业或组织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然而所谓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危机处理得好,甚至可能会给企业和机构带来意想不到的更大的收获。而要处理好危机,危机公关则必不可少,危机公关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下面我们看一则企业危机公关的案例——关于丰田召回门事件 案例背景:
不久前,以安全性能著称的全球汽车业老大的丰田汽车公司,却因为安全问题引发了“踏板门”、“脚垫门”、“刹车门”等**,给公司经营和品牌造成重大损失,而事件隐患多年前就已埋下。
2000年,丰田实施“打造21世纪成本竞争力”战略,计划把180个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削减30%,2005年前节省成本100亿美元。2006年,随着全球范围召回案例猛增,时任丰田公司总裁渡边捷昭为“质量小故障”道歉。
2007年3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启动对丰田汽车油门踏板嵌顿问题的调查。同年9月,丰田召回5.5万个脚垫。下半年丰田汽车相关的事故“显著增加”。
2008年,丰田超越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老大”。11月26日,丰田在美国召回420万脚垫有问题的汽车。后又召回美国市场8款230万汽车、110万辆脚垫缺陷汽车。1月25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通知丰田,后者有法律义务暂停销售召回车型。第二天,丰田宣布暂停销售8款车型。接着,其启动对CTS所产油门踏板及丰田电子油控系统的调查。调查针对普锐斯刹车问题的100多起投诉2月5日,“雪藏”近两周后,丰田章男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质量监理小组。2月9日,丰田宣布召回近万辆普锐斯及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2月10日,丰田开始修补普锐斯的制动系统。在召回门的泥沼里,丰田步履维艰,愈陷愈深。据摩根大通证券公司本月2日公布的估算数据显示,召回事件将给丰田带来3150亿日元的损失。此外诉讼的相关费用预计也将达到1000亿日元左右。
2009年11月26日,丰田在美国召回420万脚垫有问题的汽车。自此丰田公司拉开喧嚣的“丰田召回门”序幕。丰田公司仅因“踏板门”,就在全球召回850万辆汽车,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丰田又陷入了信任危机。丰田在这次浩劫中损失巨大,丰田自2009年以来在全球召回汽车总数已近1000万辆,大大超过2009年丰田698万辆的全球销量,成为汽车工业史上最大规模召回事件之一。据报道,该公司股价一周内累计下跌15%,市值蒸发250亿美元。案例分析: 本次危机公关的优点:
一:作为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亲自去道歉,并出现在美国国会举行的两场听证会上。听证会开始后,丰田章男就用英语对丰田车主经历过的所有事故感到深刻的抱歉。”接着,他承诺将努力修好被召回的汽车,严格执行“安全和顾客第一”的产品理念。这表明了事故发生后诚恳态度及对此事件的重视。这符合危机公关的5S原则中的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公司高层在事发后出面向公众道歉,这显示了丰田公司的诚意,并对事件的相关问题对公众进行解释,并承诺解决。而真诚的态度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赢得丰田北美销售商代表的支持。即使美国国会议员没有完全接受丰田章男的道歉,但丰田北美销售商代表却表示一直会在国会游说希望丰田早日脱困。
二、承担责任,主动召回
丰田在“主动召回”、“指令召回”、“隐匿召回”和“拒不召回”的诸多选项中,果断选择了“主动召回”和“主动申报”,并在美国采取了切切实实的行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国公众的理解。
三、与政府进行了较好的沟通。与政府间的沟通是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舆论导向,进而间接影响使媒体和公众。丰田章男到美国后,就与美国国会进行接触,争取得到政府的谅解和支持,虽然未完全得到原谅但也有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丰田的危机公关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一:对危机的处理的不够迅速。危机公关中“速度第一”,大家都知道在一系列事件发起初,丰田公司并未快速作出回应与解释,而丰田章男也是在时间扩大两周后才前往美国道歉。这就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二、对待危机的意识不强,缺乏对危机的预防。早在2004年丰田汽车就出现了质量隐患,但却并没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危机的预防。以至于造成全球“召回门”的猛烈爆发,进而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三、没有主动的去承担责任。在处理对中国的召回案件中,丰田一直出于不情愿与被动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也是企业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企业文化精神。推诿只能导致品牌信誉度的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丰田公司在发现问题后企图隐瞒事实,态度前倨后恭,顾左右而言他,妄图通过狡辩以推卸责任,其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的缺失严重毒化了危机处理的氛围和环境,使得危机处理过程失控; 小结:
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要把所有质疑的声音与责任都承接下来,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速度迟缓,而应拿出最负责任的态度与事实行动迅速对事件做出处理。其实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与大众甚至是受害者并不十分关心事件本身,更在意的是责任人的态度。冷漠、傲慢、推委等态度会增加公众的愤怒,把事件本身的严重性放大,甚至转移到这家企业或机构的道德层面。事实总是脆弱的,当危机来袭并且不断深化时,公众对于企业或机构的期望已不仅仅是抹清事实之镜,而希望从更高的价值层面获得企业或机构的反馈。在危机之中,关于事件起因、发展、后果等数据、证据的呈现属于事实之维,而对事件的反思、道歉、沟通、承诺等则属于价值之维。
所以,重大危机爆发之后,如果企业只一味执着自己是对或错、是或不是、有或无这个层面的事实之维,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公众怒气的。心与心的沟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诚承诺与行动,才是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诚态度承诺与行动,才是企业化解危机的有效之道。
总之,做好危机公关:速度是关键、诚意是根本、行动是核心。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表达诚意并制定正确的策略最后采取补偿措施及后续公关事宜。做好这些企业方可在危机中不倒甚至有所发展
任何一家企业或组织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危机,危机不可避免,所以对这些危机的处理就相当重要了,非常需要企业组织进行危机公关,危机公关的成败关系着企业或组织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