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
2、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 ③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①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身心状态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③合理地组织活动 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的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15、无意识学说:
(一)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它以社会习俗和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的部分。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8、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机体觉)
19、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错误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20、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对比:黑灰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 3)联觉(红橙黄让人觉得温暖);
4)后像(视觉后像:注视电灯几秒闭上眼还会觉得眼前有一个与电灯相 仿的光亮形象;感觉后像)
21、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2)选择性(军事伪装:对象和背景越相似越难区分)3)理解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4)恒常性(从远处看人,即使人很小也能分辨出该人是大人)。
2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第一环节)、保持(第二环节)、再认(重现)(第三环节)。(再认是做选择题,重现是做简答题)
23、记忆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动作记忆
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形象记忆(二)记忆的三种系統
划分标准:根据记忆活动的特点、加工形式和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
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约为0.25-2秒,以外部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内容量较大;
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经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超过1分钟;语义编码为主;容量极大,基本上没有限制。
24、遗忘
(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3)压抑说(4)同化说
25、影响遗忘进程的其它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及时复习)
26、遗忘规律:遗忘曲线是德国艾宾浩斯提出的,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7、思维的含义及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28、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29、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 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 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意识分类 1.直觉思维2.分析思维
3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1、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指人们在活动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所需要的不断克服困难、缩小障碍、并使障碍最终消失的心理活动过程
32、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2)动机水平(3)定势的影响(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性特点
3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4)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35、想象分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最高境界)、有意想象
36、有意想象的分类:1)创造想象(鲁迅创作祥林嫂)
2)再造想象(学生没有目睹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根据历史资料描绘想象出生动形象;北国风光)
3)幻想(注:想象过程:千手观音、九头鸟体现了想象的夸张性)
3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①需要满足: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②个体发展:情绪发展在先。情感发展在后。
③时间长短:情绪是短暂的、冲动的、不稳定的心理体验,情感是稳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体验。
④外部表现:情绪通过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表现,情感也以外在形式表现,但多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②情绪的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制约。
38、情绪的种类(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1.按社会性划分,可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 2.按复杂性划分,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特征:持续性、弥漫性)
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也不会马上消除,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激情(特征:爆发性、冲动性)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特征:超压性和超荷性)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9、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在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感和惊讶感)、美感(心旷神怡)
40、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情感在自我发展中的意义(对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学业提高)
(二)提高情绪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法”,“他人评价法”)
(三)学会自我激励
(四)提高移情能力
(五)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41、不良情绪的调控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改变认知角度
(三)转移注意力
(四)合理地发泄情绪
(五)学会制怒
(六)消除紧张
42、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43、意志和认识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4、意志和个性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他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
45、意志结构中的几种主要心理成分:期望、抱负水平、选择与决策
46、意志的基本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心理矛盾。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猛虎); 趋避冲突(想吃糖又怕胖);
多重趋避冲突(难以抉择,两种工作,地位高待遇低,地位低待遇高)2.目的的确定 3.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的考验
47、狭义的挫折的含义: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
48、挫折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
②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③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④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的力量。
49、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50、能力的二因素说
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别因素S构成的
51、智力形态论 美国卡特尔 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晶体智力是以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的知识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也受流体智力的影响
52、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3、能力的培养
1.重视早期教育,遵循早期教育规律进行培养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54、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征。
55、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
56、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7、气质学说(1)体液说
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胆汁质(李逵)和抑郁质(林黛玉)(2)体型说(3)血型说(4)激素说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其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征。
58、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59、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个人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0、性格的类型
(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4)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按社会价值取向,按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6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①起源方面(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
②可塑性方面(气质可塑性较小、较慢,性格可塑性较大较快);
③ 行为指向方面(气质表现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人的社会心理特征);
④优劣方面(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发展性格也会影响掩盖、改造气质。62、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63、需求的种类
(一)生理性需求;
(二)社会性需求 6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基本要点是:
1.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人类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高级需要
3.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
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6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1.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是难以苟同的。在我们看来,一个人不能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而应以理想社会的实现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强调的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虽然马斯洛也看到了少数人为满足高级需要可以牺牲低级需要,但却认为是个别例外的情况。当人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高级需要之后,高级需要便经常对低级需要起调节控制作用,同时低级需要也有赖于高级需要的保障和改进。马斯洛没有看到这种辩证关系。66、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67、动机的三种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6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原因,称为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69、需要与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1)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行为表现。
(2)需要或内驱力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外部诱因是导致动机行为的重要条件。70、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也称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也称为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3.根据对活动的驱动作用不同,可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导动机。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71、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
动机过强,反而降低了效率(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型 难度大的任务:动机小点好 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适中 容易的任务:动机大点好 7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73、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兴趣、信念、理想 名词解释:
1.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5.无意识:就是主体没有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8.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10.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1.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12.补偿: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某种感觉丧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13.记忆: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4.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15.逻辑记忆:以关于事物的关系或联系为内容的记忆称为逻辑记忆。16.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17.动作记忆:以人们曾经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动作记忆。18.遗忘: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1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过程。
20.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2.心境: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不会马上消除,而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3.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24.应激: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多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5.意志: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26.挫折: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27.适应:适应是个体遇到挫折时,对挫折采取有效策略,改变主观态度或客观条件,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28.能力: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29.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
30.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31.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32.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33.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34.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3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36.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37.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統。38.兴趣: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
39.信念: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40.理想: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第二篇: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Ⅱ心理学概论部分(50分)
一、判断题(20分)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研究,不可以将群体作为单位。
()
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控制加工可以节约注意资源,但不能提高加工速度。()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潜在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
负强化就是惩罚。
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影响一个人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害怕和焦虑是两种几乎一样的情绪状态。()
教学效能感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之一。()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约在青少年末期就结束了。()
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
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二、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
2、心理现象分为。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是通过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
6、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1)冯特(2)华生(3)弗洛伊德(4)马斯洛
7、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1)精神动力学派(2)行为主义学派(3)人本主义学派(4)认知主义学派
8、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1)认知过程(2)行为(3)思维活动(4)潜能
9、一个人刚刚能够看见的光线亮度是他视觉的。
(1)差别感受性(2)绝对感受性(3)差别阈限(4)绝对阈限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______现象。
(1)反应(2)对比(3)适应(4)刺激
11、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加以组织,记忆的容量可以扩大到_______。
(1)3±2(2)5±2(3)7±2(4)9±212、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黏液质(3)多血质(4)抑郁质
13、价值观属于。
(1)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倾向性(3)心理过程(4)性格
1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1)投射测验(2)自陈测验(3)能力测验(4)智力测验
15、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1)发现法(2)头脑风暴法(3)掌握法(4)先行组织者
1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1)能力(2)努力(3)任务(4)运气
1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1)社会促进(2)社会抑制(3)社会进步(4)社会退步
18、心理辅导的对象是。
(1)精神疾病患者(2)心理疾病患者(3)心理失调者(4)正常人
19、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1)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2)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3)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4)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0、个体无力应付困境的一种状态,称为。
(1)自卑(2)危机(3)困扰(4)心理疾病
三、多选题
1、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_______。
(1)本我(2)自我(3)忘我(4)超我2、自动加工的加工方式是_________。
(1)依赖大量注意资源(2)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3)应用灵活
(4)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1)动机(2)定势(3)功能固着(4)问题呈现的方式
4、印象具有______三大特点。
(1)间接性(2)直观性(3)稳固性(4)综合性
5、儿童依恋的类型大致有________。
(1)安全依恋(2)焦虑—回避型依恋(3)焦虑—矛盾型依恋
(4)焦虑—不安型依恋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__________。
(1)主动性(2)社会性(3)情境性(4)强化作用
7、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_______等三个阶段。
(1)有趣(2)情趣(3)乐趣(4)志趣
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
(1)熟悉性(2)相似性(3)互补性(4)对等性
9、群体决策的优点有________。
(1)多方面收集信息(2)利用集体智慧(3)增加群体凝聚力(4)费时费力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________。
(1)诊疗模式(2)发展模式(3)教育模式(4)文化模式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的建立
一是从西方来看:第一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他一生投入到“认识自己的事业”中。柏拉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取决于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有着系统杰出的贡献。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论灵魂》。二是从古代中国来看
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韩非: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他的思想论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
如: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时习之;
听其言,观其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等等。
从以上两条线看心理学长长的过去,基本的定论是:
心理学寓于哲学中,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为以上的论述基本源于两方面:
一是日常经验;
二是哲学思辩。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当科学方法第一次被运用于解决心理学问题时,科学心理学就出现了。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小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说,它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
1、优势兴奋
2、镶嵌式活动
3、动力定型
4、始动调节
5、保护性抑制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P73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P9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含义表现为: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
2、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是非连续性的;
3、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方面,儿童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
4、阶段的顺序性是不可改变的,不能颠倒、不能逾越。
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应关注儿童思
维的过程;
2、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3、承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4、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9
5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与支持或通过儿童的努力就可以达到。
对教育的启示
1、在教学中应实行“辅助”学习
2、教学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注意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的、可转移的、可分配的。
(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总体趋势:从无意注意优势地位,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1、无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处于同一水平。
儿童大脑的发育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条件
2、有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P11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1)合理运用注意规律
(2)培养儿童相关心理品质 P113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知觉是对感觉刺激作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的三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动静关系
3、个体经验
(二)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恒常性有多种表现:
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三)、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法则)
相似性
邻近性
闭合性
好的连续性
简单性
图形-背景
(四)知觉的理解性
用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
二)、方位知觉
初入学的儿童一般能正确辨认前后、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则有个发展过程。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左右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7岁比较固定的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
2、7-9岁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9-11岁较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方位。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自身相对一致而有别于他人的特征模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此阶段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培养方法:一定的育养技术;父母子女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此阶段任务:发展自主性。
培养方法:允许儿童做与其发展(年龄)相适应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要符合一定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培养方法:父母应积极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勤奋感。
培养方法: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学生的有效指导。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培养方法: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际体验。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化因素;
个体的自我意识。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先天的气质倾向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体貌与体格特征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早熟的男孩倾向于更自信和更受欢迎,但早熟的女孩并不具有这种优势。有些研究证明,早熟儿童在学校测验中分数较高.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教养
1、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鲍姆令特的研究:
对儿童的成熟水平进行区分: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最不成熟的三组;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亲子关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小学儿童心理学、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以及对教育的启示;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亲子关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第五篇: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简答题:
1.习得活动一般分为哪几类?p270
2.什么是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举例说明。p217 3.简述皮亚杰的同化调节理论。p30 4.外语词的被习得有何表现?p226 5.影响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p236 6.记忆的基本过程有哪些?p185 7.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什么?p245 8.简述克拉欣的输入假设的主要内容p268
9.写作中通常可采取哪些策略帮助组织思想?p322-324
10.传授和培养外语知识技能的能力的主要表现有哪些?p349 11.话到嘴边现象说明了什么?p181
12.什么是阅读教学的总体设计原则。p301
13.语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影响语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112 14.书写作为一种运动技能具有哪些特点?p306 15.发展口语的途径有哪些?p263
16.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词的结构包含哪些基本方面?p214 17.语言的结构层次有哪些?p47
18.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有何特点?p247 19.外语教学大体上包含那几个主要方面。p15-16
20.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人们通过哪些方式认识事物?p31 21.班杜拉在分析观察学习时强调了那几个过程?p35 22.语言学家哈利戴热为语言有那几种功能?p51 23.加涅把学习分成了几种类型?p36 24.知觉具有哪些特点?p114
25.简述影响内部词汇检索的因素。p125 26.动机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种?p337 27.写作过程中有那些心理活动?p318 28.什么叫言语的产生?p57
论述题:
1.影响口语发展的因素p277
2.试分析外语学习者心理上的个别差异的表现。p341
3.试述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任务和研究对象。p11-12 4.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掌握课堂。p355
5.请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对外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p329-339 6.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习得词汇。p229 7.联系实际论述影响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p286-288 8.请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p299
9.联系实际论述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言语示范。p350 10.试分析外语学习者心理上的个别差异的表现。
11.联系实际论述外语教师如何发挥外语教学能力。p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