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5篇)

时间:2019-05-13 17:1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负强化塑造观察学习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 能力 智力 学习风格 认知风格 问题解决 迁移 创造力 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

问答

1.在儿童行为管理中,运用惩罚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2.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3.学习陈述性知识时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信息编码方式?

4.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5.如何利用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6.在教育教学中怎样发挥观察学习的作用?

7.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8.针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9.能力有哪些种类?

10.简述吉尔福德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11.论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12.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应如何进行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

13.学习风格的差异有哪些表现?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14.认知风格的差异有哪些表现?

15.性别差异现象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待性别差异?

16.动机的驱力理论与诱因理论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7.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

18.分析不同目标定向的学生的差异。

19.试比较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

20.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2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22.根据TARGET模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3.简述概念的获得与运用

24.怎样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25.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迁移?

26.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教学的基本观点

27.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8.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进行训练?

第二篇: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2014)

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实验研究相关研究

二、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3、教育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概念:最近发展区图式

二、简答

3、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阶段、年龄、特征等)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于儿童青少年人格培养具有怎样的意义?(PPT)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概念:普雷马克原则观察学习效果律有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替代强化学习的顿悟说连续接近技术(P39)智慧技能学习

二、简答:

1、举例说明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3、各种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所做实验、学习的实质、过程、规律等)

4、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5、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6、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7、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8.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9.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0.简述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

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2.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3.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4.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5.试分析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型的对于教学的意义。

注意:记住P69的图表“学习理论的基本情况总览”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概念: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内部动机

二、简答:

1、学习动机的种类是如何划分的?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4、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1.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一、概念: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同化符号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二、简答:

1.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2、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

9、专家型与新手型问题解决者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简述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13、简述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第六章动作技能

一、概念:动作技能(P176)

二、简答:

1、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P1182-184)

2、动作技能的种类

3、简述练习的作用、高原现象

第七章学习迁移

一、概念:学习迁移(P198)正迁移(P198)负迁移(P199)高路学习迁移(P200)

二、简答: 16.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P204)

17.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P198-200)

14.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220)

10.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P217)

三、论述:

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217)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P211)

第八章 品德形成二、简答: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P232)。(其研究方法是什么)

2、品德的结构成分

3、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研究方法及其主要观点

三、论述: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P232、235)。

注意:本复习题中涂灰处为必须复习的,也是原有的复习题。其余为

我扩充的。涂灰的简答题中也有填空的内容,但不是全部的填空与判断的内容。因此我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复习题。题型只有五种。

考试题型: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参考:南京电大试题库—教育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新编 绪论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第一节

一、对象和范围

(一)含义: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 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它应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应当具备的要求;

1(二)理解对象应注意:.它主要研究学校情2以.4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技能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包括知识、其研究的学与教,.3境中的学与教; 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学习的迁移、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基本理论;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范围:

(三)保持和遗忘; 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二、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的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历史、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发端;1903

一、短暂的历史詹姆士《对教师的对话》雏.年美国威廉1887

形;:桑代克强调教育测量、统计分析和学科心理的研年代)20世纪1903--20

二、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年代30世纪20(过渡时期

(二)究;:年代)80世纪20年代—50世纪20(发展时期:

(三):年代)50世纪--20《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1〈教.布鲁纳:2;,提出“掌握学习理论”)1976()和《人类的特征与学习》1956((〈学习的条件〉.加涅:3;)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960(育过程〉.奥苏贝尔:4,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1965.安德森: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1968(〈教育心理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1974(三、现状和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重2.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1 页89 共 页1 第

.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3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5.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统一;4别指导问题; 过程的影响增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观察法、调查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第一节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包括人的一生,包括态度、行为方式、信念、价值体系和知识经验等各方面;1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是为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个人社会化而建立的专门系统组织。2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化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体

(一)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二)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三、教学与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

1(一)什么是教学:包括两方面

(二)什么是课:.课的组成部分:内容2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包括三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相互作用。

(三)有效教学的指标输入;师生及学生间的相互作用;经验输出。学生和教师 第二节

一、学生及群体心理特征

1(一)学生及学生群体)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1(.分类: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又可分为三类:团结的、散聚的、离散的;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空间、2(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教师的指导:期望、引导、接纳、关爱等;、仪表等;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特点:群体 类似(年龄、性别、个性等)需要的互补性 页89 共 页2 第

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了解:美国莫雷若的社会测量法;处理:利用非正

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做好消极人员的工作;坚决拆散破坏团伙。

二、教师心理4课堂的管理者;.3学生模仿的榜样;.2教员;.1教师角色:

(一)公.6团队活动领导者;.5办事员;..权威人物。10.父母;9.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8.学者与学习者;7共关系人员;

(1968)

(二)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美国罗森塔尔《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2.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

1(三)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 .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4.过高估价奖惩的作用;3习;

(四)课堂上的“讲台效应”

(五)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学习兴3.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2.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1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5.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4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2;.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等)

1(六)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要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

正不自私。条(略,10.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美国罗森夏和弗斯特归纳为

1(七)优秀教师的品质与技能理解学生(虚心、敏感、移情作用和客观性; .2;页)48见书 .理解自己。4.与学生的有效交际;3 页)

52(八)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略,见书

页)52

(九)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略,见书.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与特点:性质:是一种人际沟通。它具有

1(十)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传递教学信息,激励学与教的积极性和改变学生思想和行为等心理功能。改善师生关系,满足师生个体心理需要,;是“一对多”式;是一种代际交往(注意差异)特点:是一种正式交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规则性))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2交往。()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2(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3 页89 共 页3 第

.课堂上促进师生交流的技巧(略,4页)56.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略,见书3以公认的渠道为限;;角色地位障碍;交往技能障碍;心理障碍(忽视差异).课堂交往障碍:语言障碍(语言不当)5页)57见书。;课堂结构障碍(秧田式)(缺乏技能)

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第三章 第一节 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本的价值观:承认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关心他人;

1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学习的四个层面:自尊;生活技能培训;学习怎样学习;具备特定的基2团结互助精神;事业心;创造性等。.学习的三重目的是: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培养综合概念技能;3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包含三个基本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4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生存。.发展学生学会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发展其2.鼓励猜测、探讨和改进;

1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4;.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即自我学习的能力)3理解力;.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即善于思考,寻找关联和 .发展理智上的忠诚。5结构; 教师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

一、教师的责任:师德、师风、学识、修养、技能等略)

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略)胜任教学工作,并能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创设环境;;.专业化的含义:

1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教师素养人性化的含义:心中有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一、有关的概念与研究背景.学习目标也称2.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1 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聚合功能。期望)*效价=

二、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启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激励作用

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价值性标准;可能性标准;低耗性标准;丰富性标准;就高性标准。页89 共 页4 第

(标准)法。D(条件)C(行为)B(主体)A

四、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一)对象与行为的表述:明确学习主体和学习行为,用动宾结构短语;80%

(三)标准的表述方式:按正确次序;至少条件的表述:环境、人、设备、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因素;

分钟以内;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等。5,在2mm正确;精确度

(二)情感的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教学目标(五个程序):整个

(三)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齐卜勒)

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发展的概念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一、构造上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头

1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近末梢梯度:发展是2 尾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更远的脚部;,显示出发展顺序0.9.谢利的研究表明:个体间发展顺序一致性的指数为3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的; 的恒常性。

(二)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

三、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综合的分化:分化与整合相统一的过程;

(三)概念化:使用以语言为中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后,个体的动作就逐渐的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

(四)社会化:随着交往的扩大,心的高度的信号功能,能撇开实物的具体属性,归纳和概括,寻找内在联系;

(五)个性化:随着发展,儿童的个性特征越发儿童的社会关系变得丰富,集体的价值观念等对儿童产生影响; 明显。

(二)成熟与学习:相互促进,相

四、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三)社会环境因素: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互制约;

(四)学校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

(五)主观能动因素其心理发展施加影响;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3岁——1岁)——哺乳期;婴儿期(1岁——0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稳定性和可变性乳儿期(页89 共 页5 第

第四篇: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

2、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 ③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①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身心状态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③合理地组织活动 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的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15、无意识学说:

(一)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它以社会习俗和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的部分。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8、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机体觉)

19、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错误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20、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对比:黑灰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 3)联觉(红橙黄让人觉得温暖);

4)后像(视觉后像:注视电灯几秒闭上眼还会觉得眼前有一个与电灯相 仿的光亮形象;感觉后像)

21、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2)选择性(军事伪装:对象和背景越相似越难区分)3)理解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4)恒常性(从远处看人,即使人很小也能分辨出该人是大人)。

2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第一环节)、保持(第二环节)、再认(重现)(第三环节)。(再认是做选择题,重现是做简答题)

23、记忆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动作记忆

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形象记忆(二)记忆的三种系統

划分标准:根据记忆活动的特点、加工形式和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

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约为0.25-2秒,以外部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内容量较大;

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经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超过1分钟;语义编码为主;容量极大,基本上没有限制。

24、遗忘

(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3)压抑说(4)同化说

25、影响遗忘进程的其它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及时复习)

26、遗忘规律:遗忘曲线是德国艾宾浩斯提出的,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7、思维的含义及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28、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29、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 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 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意识分类 1.直觉思维2.分析思维

3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1、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指人们在活动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所需要的不断克服困难、缩小障碍、并使障碍最终消失的心理活动过程

32、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2)动机水平(3)定势的影响(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性特点

3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4)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35、想象分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最高境界)、有意想象

36、有意想象的分类:1)创造想象(鲁迅创作祥林嫂)

2)再造想象(学生没有目睹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根据历史资料描绘想象出生动形象;北国风光)

3)幻想(注:想象过程:千手观音、九头鸟体现了想象的夸张性)

3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①需要满足: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②个体发展:情绪发展在先。情感发展在后。

③时间长短:情绪是短暂的、冲动的、不稳定的心理体验,情感是稳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体验。

④外部表现:情绪通过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表现,情感也以外在形式表现,但多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②情绪的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制约。

38、情绪的种类(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1.按社会性划分,可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 2.按复杂性划分,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特征:持续性、弥漫性)

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也不会马上消除,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激情(特征:爆发性、冲动性)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特征:超压性和超荷性)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9、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在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感和惊讶感)、美感(心旷神怡)

40、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情感在自我发展中的意义(对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学业提高)

(二)提高情绪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法”,“他人评价法”)

(三)学会自我激励

(四)提高移情能力

(五)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41、不良情绪的调控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改变认知角度

(三)转移注意力

(四)合理地发泄情绪

(五)学会制怒

(六)消除紧张

42、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43、意志和认识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4、意志和个性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他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

45、意志结构中的几种主要心理成分:期望、抱负水平、选择与决策

46、意志的基本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心理矛盾。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猛虎); 趋避冲突(想吃糖又怕胖);

多重趋避冲突(难以抉择,两种工作,地位高待遇低,地位低待遇高)2.目的的确定 3.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的考验

47、狭义的挫折的含义: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

48、挫折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

②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③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④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的力量。

49、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50、能力的二因素说

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别因素S构成的

51、智力形态论 美国卡特尔 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晶体智力是以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的知识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也受流体智力的影响

52、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3、能力的培养

1.重视早期教育,遵循早期教育规律进行培养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54、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征。

55、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

56、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7、气质学说(1)体液说

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胆汁质(李逵)和抑郁质(林黛玉)(2)体型说(3)血型说(4)激素说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其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征。

58、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59、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个人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0、性格的类型

(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4)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按社会价值取向,按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6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①起源方面(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

②可塑性方面(气质可塑性较小、较慢,性格可塑性较大较快);

③ 行为指向方面(气质表现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人的社会心理特征);

④优劣方面(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发展性格也会影响掩盖、改造气质。62、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63、需求的种类

(一)生理性需求;

(二)社会性需求 6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基本要点是:

1.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人类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高级需要

3.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

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6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1.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是难以苟同的。在我们看来,一个人不能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而应以理想社会的实现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强调的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虽然马斯洛也看到了少数人为满足高级需要可以牺牲低级需要,但却认为是个别例外的情况。当人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高级需要之后,高级需要便经常对低级需要起调节控制作用,同时低级需要也有赖于高级需要的保障和改进。马斯洛没有看到这种辩证关系。66、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67、动机的三种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6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原因,称为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69、需要与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1)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行为表现。

(2)需要或内驱力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外部诱因是导致动机行为的重要条件。70、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也称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也称为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3.根据对活动的驱动作用不同,可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导动机。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71、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

动机过强,反而降低了效率(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型 难度大的任务:动机小点好 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适中 容易的任务:动机大点好 7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73、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兴趣、信念、理想 名词解释:

1.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5.无意识:就是主体没有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8.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10.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1.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12.补偿: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某种感觉丧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13.记忆: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4.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15.逻辑记忆:以关于事物的关系或联系为内容的记忆称为逻辑记忆。16.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17.动作记忆:以人们曾经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动作记忆。18.遗忘: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1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过程。

20.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2.心境: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不会马上消除,而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3.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24.应激: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多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5.意志: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26.挫折: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27.适应:适应是个体遇到挫折时,对挫折采取有效策略,改变主观态度或客观条件,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28.能力: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29.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

30.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31.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32.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33.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34.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3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36.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37.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統。38.兴趣: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

39.信念: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40.理想: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第五篇: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Ⅱ心理学概论部分(50分)

一、判断题(20分)

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 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 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研究,不可以将群体作为单位。

()

 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 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 控制加工可以节约注意资源,但不能提高加工速度。()

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 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 潜在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

 负强化就是惩罚。

 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

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 影响一个人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 害怕和焦虑是两种几乎一样的情绪状态。()

 教学效能感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之一。()

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约在青少年末期就结束了。()

 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 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 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

 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

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 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二、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

2、心理现象分为。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是通过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

6、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1)冯特(2)华生(3)弗洛伊德(4)马斯洛

7、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1)精神动力学派(2)行为主义学派(3)人本主义学派(4)认知主义学派

8、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1)认知过程(2)行为(3)思维活动(4)潜能

9、一个人刚刚能够看见的光线亮度是他视觉的。

(1)差别感受性(2)绝对感受性(3)差别阈限(4)绝对阈限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______现象。

(1)反应(2)对比(3)适应(4)刺激

11、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加以组织,记忆的容量可以扩大到_______。

(1)3±2(2)5±2(3)7±2(4)9±212、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黏液质(3)多血质(4)抑郁质

13、价值观属于。

(1)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倾向性(3)心理过程(4)性格

1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1)投射测验(2)自陈测验(3)能力测验(4)智力测验

15、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1)发现法(2)头脑风暴法(3)掌握法(4)先行组织者

1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1)能力(2)努力(3)任务(4)运气

1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1)社会促进(2)社会抑制(3)社会进步(4)社会退步

18、心理辅导的对象是。

(1)精神疾病患者(2)心理疾病患者(3)心理失调者(4)正常人

19、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1)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2)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3)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4)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0、个体无力应付困境的一种状态,称为。

(1)自卑(2)危机(3)困扰(4)心理疾病

三、多选题

1、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_______。

(1)本我(2)自我(3)忘我(4)超我2、自动加工的加工方式是_________。

(1)依赖大量注意资源(2)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3)应用灵活

(4)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1)动机(2)定势(3)功能固着(4)问题呈现的方式

4、印象具有______三大特点。

(1)间接性(2)直观性(3)稳固性(4)综合性

5、儿童依恋的类型大致有________。

(1)安全依恋(2)焦虑—回避型依恋(3)焦虑—矛盾型依恋

(4)焦虑—不安型依恋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__________。

(1)主动性(2)社会性(3)情境性(4)强化作用

7、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_______等三个阶段。

(1)有趣(2)情趣(3)乐趣(4)志趣

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

(1)熟悉性(2)相似性(3)互补性(4)对等性

9、群体决策的优点有________。

(1)多方面收集信息(2)利用集体智慧(3)增加群体凝聚力(4)费时费力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________。

(1)诊疗模式(2)发展模式(3)教育模式(4)文化模式

下载《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的建立 一是从西方来看:第一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他一生投入到“认识......

    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小学儿童心理学、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大脑......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简答题: 1.习得活动一般分为哪几类?p270 2.什么是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举例说明。p217 3.简述皮亚杰的同化调节理论。p30 4.外语词的被习得有何表现?p226 5.影响技能学习......

    陕西师范大学 2013-2014-2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3-2014-2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重点 年龄特征、图式、同化、顺应、客体永久性、最近发展区、自我同一性、学习风格、认知风格、泛化、分化、消退、准备律、效果律......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 (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2014年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五单元填空题

    第五单元 填空题 1、 学完单词coat后,再学习raincoat时,可以产生具体迁移。 2、 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互相之间的影响是水平迁移。 3、 根据迁移的内容不......

    1_2010.04.18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莫雷主编)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红色字体为已经考试过的题目) 一、 名词解释: 准备性原则 24;心理发展21;图式28;同化(顺应)28;人的学习(狭义学习)33;学生的学习36;效果律65;准备律65;练习律65;消......

    湖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广义)是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狭义)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