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心理学学习读本》复习提纲
校长心理学读本复习提纲
一、填空
1、陶行知先生以()教育、()教育、()教育的办学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朗、平等、实干”风格的晓庄师范学校。P42、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的办学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P43、南开中学老校长张伯苓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必须把提高学生()和发展学生()放在突出地位。P44、校长的()是校长个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成功的关键。P45、校长的()比言语教育和规章制度管理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P56、自我意识大体概括为()、()、()三个过程。P77、校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表现在: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二要善于
()、三要有()。P88、自我认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在集体各项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关系的一种了解和掌握,它包括自我角色认识、自我评价、()()等心理因素。
P89、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校长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持久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周密的思 考力、正确的()、敏捷的应变力、均衡的协调力和严谨的(),但最重要的是()。P810、校长要树立的宽容意识包括:容量意识容人意识()。P1411、一个人是否具有()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一个组织能否 不断涌现一流人才,领导很重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重视(),是一流领导者与三流领导者的分水岭。P2012、要摆正自己的领导心态,校长应具有先进的(),形成锐意革新的心态;应具有正确的(),形成正确的驭权心态;应具有较强的(),形成淡泊名利的心态;应具有(),形成参与式领导心态;应具有良好的(),形成协调学校人际关系的心态。P27----P2813、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是校长影响力中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因素,它决定着校长影响力的大小和时间持续的长短。P2914、对于一个校长而言,良好的情绪情感最主要应体现在()、()与和谐相处三个方面。P4115、、一名成功的校长在心理素养上应具备:优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P4416、性格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P4517、校长克服自身的心理焦虑心理应做到:根据实际问题,调整焦虑水平;针对个性弱点,改造个性品质;更新认知模式、消除心理定势;客观分析资源、();主动 沟通交流、();运用心理疗法,缓解降低焦虑。P59---P6018、校长授权要做到:对下属授权应当分工明确、不要对完成任务的方法提出要求、允许下 属参与授权的决策、()、()、做好出现错 误的思想准备。P78---P7919、让学校实现快乐管理应做到:营造积极的学校()环境、塑造师生积极1
和谐的人格、引导师生体验()。P8320、校长应从以下几方面管理学校的非正式群体:大力弘扬、支持鼓励、()、分化瓦解、()、舆论引导。P105—P10621、校长树立学校品牌意识包括:校长要有学校品牌角色意识、伦理意识、推广意识、()意识、()意识。P109—P11022、学校管理实施柔性管理应树立民主的学校管理理念,发挥柔性管理的()
功能;充分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发挥柔性管理的()功能;着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柔性管理的()功能。P118—P11923、校长表扬下属应遵循的原则有:实事求是原则、精心权衡原则、()、抑扬有度原则、()。P152—P15324、校长指责下属要讲究技巧即:批评要目的明确,();批评要尊重人格,();批评要营造氛围,诚心帮助人;批评要换位思考,因势利导。P155—P15725、校长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要学会用情感激励、用目标激励,用知识激励,用()、用()。P167—P168
二、选择
1、()一再强调南开中学是造就“活孩子”的,不是造就“死孩子”的。“只知
道压迫孩子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造出一群‘魔鬼’来,点用处也没有。”P4
A、陶行知B、张伯苓C、冯恩洪
2、学校管理者的()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P4
A、办学思想B、创新管理能力C、人格管理魅力
3、校长的()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言语教育和规章制度管理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学校师生的影响也更持久,更深远。P5
A、人格影响力B、办学思想C、创新管理能力
4、无知便无德,无德便无能,无能则无为,无为者则无威信。这句话说明一个校长具有一
定的()是建立自己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P8
A、领导艺术节B、高尚品德C、专业知识
5、鉴于校长的特殊身份,很多时候是游离于组织监控系统之外的,这就要求校长拥有
()能力。P11
A、管理B、周旋C、自我监控
6、使自己成为一名幽默的校长,要使自己具有较广的知识面、高尚的情操、()、深刻的洞察力。P18
A、严谨的作风B、乐观的精神C、宽容意识
7、校长的领导心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态。P24
A、直接影响B、间接影响C、不会影响
8、校长是学校的领袖,著名教育家()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P31
A、胡光耀B、张伯苓C、陶行知
9、对于成功的校长来说,要真正学会达理,关键在于能够准确地理解处于被领导和被管理
地位的教师,而要准确理解老师就离不开换位思考和高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做到
();也只有高位思考,才能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佳境。P42
A、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0、心理学家把情绪的产生归于三个因素的整合作用: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识因素。
()在情绪的表现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P45
A、刺激作用B、认识作用C、生理作用
11、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是人的个性中
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P45
A、情感特征B、认识特征C、情绪特征
12、在遭遇挫折后,能否成功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往往是摆脱挫折困扰的重要条件。在这
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转移、()、压抑。P49
A、宣泄B、对抗C、忍耐
13、“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要求校长管理要有()意识。P61
A、总结B、归纳C、反思
14、学校管理反思具有五个特性:即()、广泛性、针对性、反省性、过程性。
P63
A、实践性B、理论性C、计划性
15、反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对自己的管理行为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反思方式有:自我反
思、()、群体性反思。P63
A、合作反思B、他人反思C、个体反思
16、校长在进行授权的时候应当只授权()。P78
A、结果B、方法C、过程
17、快乐管理是为了提高师生的工作幸福感而提出的一种新管理模式。()
是基础,师生的积极人格能增进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师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又助于师生形成积极的人格。P84
A、浓厚的文化氛围B、先进的教学设备C、积极的学校环境
18、作为一种群体心理现象,凝聚力还表现为校长促使教职工处于心理协调和平衡状态的能
力,也是校长领导水平在教职工()的综合反映。P88
A、心理上B、工作上C、教学上
19、心理协调可以成为缓解学校()的“排气阀”,取代单靠行政压制和空洞说教的做法,真正体现润滑组织运行和组织破缺的作用,这就要求处在心理协调具体环节波结点
上的校长,要有大将风度和宽容的雅量。P89
A、压力B、冲突C、困难
20、参与管理是指组织在做决定前,能依照组织内成员的特点、要决定事务的性质及当时的客观情况,让成员参与(),以期能达成组织预定的目标,并满足成员个
人的心理需求。P93
A、全部的决策过程B、适当的决策过程C、大部分的决策过程
21、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可以()、提高自身价值、排除自身的心理障碍、增强自己的工作动力。P93
A、优化教学环境B、优化心理环境C、优化工作环境
22、人际关系是集体中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关系,诸如认识是否一致、琚是否融洽、行动是否协调,其中()占主要地位。P95
A、情感因素B、认识因素C、行为因素
23、美国学者马斯洛和波物都提出过“需要层次理论”其最高层需要都是()。
P97
A、认知需要B、尊重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
24、非正式群体在学校中往往有着各种()的作用,它们在某种程度
上影响着学校的舆论导向,影响着学校工作开展的质和量,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学
校整体目标的制定和实现。P104
A、显在B、潜在C、显在或潜在25、先秦诸子中()的管理思想就有着鲜明的柔性化特征。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所谓“柔弱胜刚强”、“上善若水,水能利万物而不争”等论述,其实就是对柔性管理的阐释。
P115
A、孔子B、孟子C、老子
26、双桥学校,出台学校制度,在制度上留有足够的空间。以考勤为例,学校规定凡是没有
课的教师,都可以在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二节课到岗,对签到可以有每月五次不签的余地,这种管理是()。P117
A、快乐管理B、柔性管理C、制度管理
27、作为学校管理者培养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动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情感;注重领导()的影响。P145
A、非智力因素B、权力因素C、非权力因素
28、许多成功的领导者都认为:要让别人紧紧跟随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A、表扬他们B、奖励他们C、与他们搞好关系P 15029、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就会萎蘼不振,就会未老先衰,就不愿意
去努力,最后自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说明一个人的()很重要。P 158
A、工作成绩B、健康体魄C、心理状态
30、校长要善于将学校的()与教师的()融合在一起。P 160
A、工作愿望B、目标愿望C、发展愿望
三、判断
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P42、以“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的办学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朗、平等、实干”风
格的晓庄师范学校的是张伯苓先生。/()P43、校长的创新管理能力是校长个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成功的关键。()
P44、校长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门学科专业知识、二是教育学科管理理论的专业知识。()P95、一个理想的学校校长,应该是“权力与威严”统一型的领导者。
()P96、真正对提高领导水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有意义的是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反
对的意见。()P157、使自己成为一名幽默的校长要使自己有宽广知识面、要陶冶高尚情操、要有
乐观精神、深刻的洞察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P188、并不是所有智力高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有许多智力中等的也能提供创造性贡献,智力高
低与否和个人的创造力并没有绝对相关。()P199、校长的创造力,是校长在从事复杂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中,使知识和经验形成的技能的超水平的发展。它比普通才能具有更高的水平、更强的能级和更快的率。()P1910、作为校长,要充分发掘下属的创造力,除了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还必须十分重视对下属专业能力的培养。()P2111、校长要着力营造一个“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危机、就意味着失败”的氛围。不要把下属引向忙忙碌碌、加班加点的低层次积极性上去,而要引向创造性工作的高层次积极性上去。()P2112、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的领导心态只是校长的个体心态,校长的领导心态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心态不会产生直接影响。()P2413、校长的影响力起主导作用的是权力因素,而不是非权力因素。()P3714、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是校长的言行、品德、学识、能力在教职工中获得的威望和信誉产生的,它不具有法定的性质。()P3715、非权力影响力是建立在教职工发自内心的信服基础上的,其激励作用往往比权力影响力更大。()P3716、校长在学校人际交往中要少用权力,多用非权力。()P3717、校长情绪的调节和控制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更是保证团队良好工作氛围的需要。()P4018、校长经常性使用情绪化管理,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很不利。()P4119、校长工作方式泼辣,眼里容不得沙,一发现不“顺眼”的事儿立马采取措施。这种管理方式是态度严谨,雷厉风行的表现。()P4120、对于成功的校长来说,要真正学会通情达理,关键在于能够准确地理解处于被领导和被管理的教师,而要准确理解教师就离不开换位和高位思考。()P4221、成就最大的人与成绩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P4322、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这一基础往往表现为意志的独立性、坚定性和果断性。()P5323、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遇到实际挫折,或意识到某种可怕场合、重要时刻即将来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不踏实、烦躁不安、恐惧等逃避的情绪体能或紧张、渴望等期待的心理体验。()P5724、反思不是对事物简单的“回顾”或分析,而是从事物现有的层面出发,向更深层探索,在新的层上看到现实的不足。这就决定了校长要有下列反思性探究技能:经验技能、分析技能、判断和评价技能、预测技能。()P6325、学校的个性化管理或特色管理是我国学校管理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每一位校长在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之一。()P7426、管理思维是管理思想、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和管理习惯等要素交织渗透而形成的定型化的思想方法,是管理者管理思维能力发展程度的内在表现。()P7527、校长的下属往往不止一个人。在对他们进行授权时,每个人的分工都应当是十分明确的,不能不有重叠的部分。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P7828、下属犯错误实际上是他们得到锻炼的机会。只要下属得到的锻炼等于因此带来的损失,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授权者。()P79
29快乐管理从人的情感兴趣出发,使管理适应人,而不是纯粹让人去适应管理。()P8030、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考虑到了师生物质条件、身体健康基础上的满足,那么
快乐管理让师生不仅要从物质基础上,更要从精神情感、社会适应上获得满足,而社会适应获得满足更为重要。()P8031、管理就是做人的心理工作,其本质就是心理沟通。从管理下属的角度来看,管理就是校长与下属的心理沟通。管理下属就是在于校长通过心理沟通,把下属 引向学校发展的目标,共同为学校发展出力。()P8532、心理协调就是指正式组织中领导与被领导者以及相互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 坦诚沟通沟和相互谅解,是彼此间联系和关系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P8833、在学校管理中要引入激励因素,而激励与回报就是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P9334、现代心理的一些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值得表彰的行为、事迹所发生的时间与
给予表彰,授予荣誉的时间的距离越大,激励的效果则愈大,两者成正比关系。()P9935、在一个组织中,冲突过少会使学校缺乏生机,会抑制创造性和工作效率,冲 突过大又会造成组织的混乱,智谋的冲突才会使人的工作效率能得到高度发挥。利用冲突,就是要使冲突保持在适当的水平。()P10236、非正式群体是指那种自然或自发形成,没有确定权利、义务的群体。它不是 由组织正式组建,而是自然或自发形成的,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相近或观点相同,以及需要等原因把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且依靠心理、情感的力量来 维持的群体。()P10437、有人将校园文化视为一种“深层的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软约束”,它是 常见的规章制度的“硬管理”所不能取代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P11238、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 心中产生一种显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意志转变为人们自觉和为的一种以人为 中心的管理。()P11539、自我实现的人性观认为,效率的最大化不是管理的全部内容和唯一目标,人的情感需要、发展需要才是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一个“人性化”的管理者应着力创造一个适宜人性张扬的环境,培植组织的亲和力。()P1194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P12441、教师的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教师的具体教育活动,但它形成的个性意识倾向却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效果。()P14142、教师之间是有竞争的,教师之间的竞争既体现在工作上,又体现在人际关系上。()P16043、用人制度要真正给教师以希望,能体现用人所长、避人所短,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让大家看到干得好与干得不好就是不一样。()P16044、校长在工作中需要一些“顶梁柱”培养一个或者数量比较少的几个“亲信”是校长工作所采取的方法之一。()P17745、当遇到有逆反心理的教师时,校长或冷静理智,分析成因;或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或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或行政干预,及时制止。()P18046、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既是身体劳累所致,又是来自心理疲乏。()P183
第二篇: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
2、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②刺激物的新异性 ③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④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二、人的主观因素:①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期待④人的身心状态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 ③合理地组织活动 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的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的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15、无意识学说:
(一)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的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最后根源和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的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理想化的自我,它以社会习俗和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的冲动,不顾现实的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的部分。
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18、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觉,机体觉)
19、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错误知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错觉,视错觉)20、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对比:黑灰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 3)联觉(红橙黄让人觉得温暖);
4)后像(视觉后像:注视电灯几秒闭上眼还会觉得眼前有一个与电灯相 仿的光亮形象;感觉后像)
21、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2)选择性(军事伪装:对象和背景越相似越难区分)3)理解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4)恒常性(从远处看人,即使人很小也能分辨出该人是大人)。
22、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第一环节)、保持(第二环节)、再认(重现)(第三环节)。(再认是做选择题,重现是做简答题)
23、记忆的种类
(一)按内容分类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动作记忆
一般来说,文艺工作者擅长形象记忆(二)记忆的三种系統
划分标准:根据记忆活动的特点、加工形式和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
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约为0.25-2秒,以外部信息的物理特征编码。内容量较大;
2.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经复述,可以进入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超过1分钟;语义编码为主;容量极大,基本上没有限制。
24、遗忘
(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3)压抑说(4)同化说
25、影响遗忘进程的其它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及时复习)
26、遗忘规律:遗忘曲线是德国艾宾浩斯提出的,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7、思维的含义及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的认识活动过程;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28、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29、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类 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类 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过程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意识分类 1.直觉思维2.分析思维
30、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1、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指人们在活动从已知状态到达目标状态所需要的不断克服困难、缩小障碍、并使障碍最终消失的心理活动过程
32、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2)动机水平(3)定势的影响(4)原型启发(5)功能固着的影响(6)个性特点
3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护好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氛围(3)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指导(4)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个性
35、想象分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最高境界)、有意想象
36、有意想象的分类:1)创造想象(鲁迅创作祥林嫂)
2)再造想象(学生没有目睹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根据历史资料描绘想象出生动形象;北国风光)
3)幻想(注:想象过程:千手观音、九头鸟体现了想象的夸张性)
3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①需要满足: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人所特有的。②个体发展:情绪发展在先。情感发展在后。
③时间长短:情绪是短暂的、冲动的、不稳定的心理体验,情感是稳定的、深刻的、持久的心理体验。
④外部表现:情绪通过面部、身体动作、言语方面表现,情感也以外在形式表现,但多以内在体验形式存在,比较含蓄、内隐。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②情绪的变化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制约。
38、情绪的种类(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1.按社会性划分,可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情绪 2.按复杂性划分,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典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1)心境(特征:持续性、弥漫性)
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也不会马上消除,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激情(特征:爆发性、冲动性)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特征:超压性和超荷性)
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9、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在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感和惊讶感)、美感(心旷神怡)
40、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情感在自我发展中的意义(对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学业提高)
(二)提高情绪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法”,“他人评价法”)
(三)学会自我激励
(四)提高移情能力
(五)要有意识地陶冶高级社会情感
41、不良情绪的调控
(一)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改变认知角度
(三)转移注意力
(四)合理地发泄情绪
(五)学会制怒
(六)消除紧张
42、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43、意志和认识
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4、意志和个性
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
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强,即使对某项活动没有兴趣和爱好,他也会以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
45、意志结构中的几种主要心理成分:期望、抱负水平、选择与决策
46、意志的基本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1.心理冲突(或动机斗争)
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当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并存的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心理矛盾。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猛虎); 趋避冲突(想吃糖又怕胖);
多重趋避冲突(难以抉择,两种工作,地位高待遇低,地位低待遇高)2.目的的确定 3.选择行动的方法
(二)执行决定阶段 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2.克服内外困难 3.经受成败的考验
47、狭义的挫折的含义: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
48、挫折应对:①正确对待挫折;
②冷静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③认真分析挫折原因,有针对性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④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的力量。
49、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
(1)理智的压抑(2)升华(3)补偿(4)幽默(5)合理宣泄(6)认知改组 50、能力的二因素说
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别因素S构成的
51、智力形态论 美国卡特尔 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晶体智力是以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的知识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也受流体智力的影响
52、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即感知觉能力与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意志力、思维能力等)2.按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按能力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53、能力的培养
1.重视早期教育,遵循早期教育规律进行培养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 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54、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特征。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征。
55、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
56、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57、气质学说(1)体液说
多血质(王熙凤)、粘液质(林冲)、胆汁质(李逵)和抑郁质(林黛玉)(2)体型说(3)血型说(4)激素说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其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征。
58、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59、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个人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0、性格的类型
(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 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4)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按社会价值取向,按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6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①起源方面(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
②可塑性方面(气质可塑性较小、较慢,性格可塑性较大较快);
③ 行为指向方面(气质表现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囊括人的社会心理特征);
④优劣方面(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发展性格也会影响掩盖、改造气质。62、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63、需求的种类
(一)生理性需求;
(二)社会性需求 6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基本要点是:
1.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不能像传统的本能研究者那样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类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需要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人类的需要可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低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高级需要
3.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将出现疾病或危机。
4.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但不是每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6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继承与批判
1.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把人的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2.马斯洛十分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典范,是最有价值的人。然而他所讲的自我实现是个人的自我实现,仅仅是极少数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是难以苟同的。在我们看来,一个人不能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的追求,而应以理想社会的实现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3.马斯洛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强调的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虽然马斯洛也看到了少数人为满足高级需要可以牺牲低级需要,但却认为是个别例外的情况。当人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高级需要之后,高级需要便经常对低级需要起调节控制作用,同时低级需要也有赖于高级需要的保障和改进。马斯洛没有看到这种辩证关系。66、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67、动机的三种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
6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部刺激也是引起动机的一个原因,称为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69、需要与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1)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行为表现。
(2)需要或内驱力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外部诱因是导致动机行为的重要条件。70、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生物性动机(也称为生理性动机或原发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也称为心理性动机或习得性动机)。
2.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3.根据对活动的驱动作用不同,可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导动机。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71、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
动机过强,反而降低了效率(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型 难度大的任务:动机小点好 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适中 容易的任务:动机大点好 7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1.主观性2.选择性3.稳定性4.社会历史性 73、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兴趣、信念、理想 名词解释:
1.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意识: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5.无意识:就是主体没有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和。
6.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7.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8.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10.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1.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12.补偿: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某种感觉丧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13.记忆: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4.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15.逻辑记忆:以关于事物的关系或联系为内容的记忆称为逻辑记忆。16.情绪记忆: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情绪记忆。17.动作记忆:以人们曾经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动作记忆。18.遗忘: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1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过程。
20.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2.心境:针对该事物而发生的情绪不会马上消除,而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是强度有所减弱而已。这种具有持续性且强度有所弱化的情绪状态,即为心境。23.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24.应激:应激是人面对危险状况或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时多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25.意志: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26.挫折: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状态。27.适应:适应是个体遇到挫折时,对挫折采取有效策略,改变主观态度或客观条件,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
28.能力: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29.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
30.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31.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32.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33.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34.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35.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36.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37.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統。38.兴趣: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
39.信念:信念是人对于生活准则的某些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的意识倾向。40.理想: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第三篇: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Ⅱ心理学概论部分(50分)
一、判断题(20分)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研究,不可以将群体作为单位。
()
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控制加工可以节约注意资源,但不能提高加工速度。()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潜在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
负强化就是惩罚。
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影响一个人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害怕和焦虑是两种几乎一样的情绪状态。()
教学效能感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之一。()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约在青少年末期就结束了。()
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
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
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二、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
2、心理现象分为。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是通过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
6、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1)冯特(2)华生(3)弗洛伊德(4)马斯洛
7、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1)精神动力学派(2)行为主义学派(3)人本主义学派(4)认知主义学派
8、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1)认知过程(2)行为(3)思维活动(4)潜能
9、一个人刚刚能够看见的光线亮度是他视觉的。
(1)差别感受性(2)绝对感受性(3)差别阈限(4)绝对阈限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______现象。
(1)反应(2)对比(3)适应(4)刺激
11、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加以组织,记忆的容量可以扩大到_______。
(1)3±2(2)5±2(3)7±2(4)9±212、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黏液质(3)多血质(4)抑郁质
13、价值观属于。
(1)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倾向性(3)心理过程(4)性格
1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1)投射测验(2)自陈测验(3)能力测验(4)智力测验
15、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1)发现法(2)头脑风暴法(3)掌握法(4)先行组织者
1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1)能力(2)努力(3)任务(4)运气
1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1)社会促进(2)社会抑制(3)社会进步(4)社会退步
18、心理辅导的对象是。
(1)精神疾病患者(2)心理疾病患者(3)心理失调者(4)正常人
19、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1)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2)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3)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4)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0、个体无力应付困境的一种状态,称为。
(1)自卑(2)危机(3)困扰(4)心理疾病
三、多选题
1、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_______。
(1)本我(2)自我(3)忘我(4)超我2、自动加工的加工方式是_________。
(1)依赖大量注意资源(2)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3)应用灵活
(4)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1)动机(2)定势(3)功能固着(4)问题呈现的方式
4、印象具有______三大特点。
(1)间接性(2)直观性(3)稳固性(4)综合性
5、儿童依恋的类型大致有________。
(1)安全依恋(2)焦虑—回避型依恋(3)焦虑—矛盾型依恋
(4)焦虑—不安型依恋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__________。
(1)主动性(2)社会性(3)情境性(4)强化作用
7、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_______等三个阶段。
(1)有趣(2)情趣(3)乐趣(4)志趣
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
(1)熟悉性(2)相似性(3)互补性(4)对等性
9、群体决策的优点有________。
(1)多方面收集信息(2)利用集体智慧(3)增加群体凝聚力(4)费时费力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________。
(1)诊疗模式(2)发展模式(3)教育模式(4)文化模式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的建立
一是从西方来看:第一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他一生投入到“认识自己的事业”中。柏拉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取决于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有着系统杰出的贡献。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论灵魂》。二是从古代中国来看
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韩非: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他的思想论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
如: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时习之;
听其言,观其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等等。
从以上两条线看心理学长长的过去,基本的定论是:
心理学寓于哲学中,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为以上的论述基本源于两方面:
一是日常经验;
二是哲学思辩。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当科学方法第一次被运用于解决心理学问题时,科学心理学就出现了。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小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说,它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
1、优势兴奋
2、镶嵌式活动
3、动力定型
4、始动调节
5、保护性抑制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P73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P9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含义表现为: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
2、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是非连续性的;
3、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方面,儿童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
4、阶段的顺序性是不可改变的,不能颠倒、不能逾越。
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应关注儿童思
维的过程;
2、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3、承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4、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9
5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与支持或通过儿童的努力就可以达到。
对教育的启示
1、在教学中应实行“辅助”学习
2、教学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注意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的、可转移的、可分配的。
(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总体趋势:从无意注意优势地位,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1、无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处于同一水平。
儿童大脑的发育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条件
2、有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P11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1)合理运用注意规律
(2)培养儿童相关心理品质 P113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知觉是对感觉刺激作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的三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动静关系
3、个体经验
(二)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恒常性有多种表现:
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三)、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法则)
相似性
邻近性
闭合性
好的连续性
简单性
图形-背景
(四)知觉的理解性
用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
二)、方位知觉
初入学的儿童一般能正确辨认前后、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则有个发展过程。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左右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7岁比较固定的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
2、7-9岁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9-11岁较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方位。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自身相对一致而有别于他人的特征模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此阶段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培养方法:一定的育养技术;父母子女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此阶段任务:发展自主性。
培养方法:允许儿童做与其发展(年龄)相适应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要符合一定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培养方法:父母应积极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勤奋感。
培养方法: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学生的有效指导。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培养方法: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际体验。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化因素;
个体的自我意识。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先天的气质倾向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体貌与体格特征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早熟的男孩倾向于更自信和更受欢迎,但早熟的女孩并不具有这种优势。有些研究证明,早熟儿童在学校测验中分数较高.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教养
1、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鲍姆令特的研究:
对儿童的成熟水平进行区分: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最不成熟的三组;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亲子关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小学儿童心理学、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以及对教育的启示;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亲子关系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