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时间:2019-05-12 17:4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第一篇: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发布日期:2011-2-10 17:13:12 信息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

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

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 “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2、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煤价。入冬以后,冬储煤需求增加,全国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推升取暖用煤需求,12月下旬,全国日均火电发电量达到107亿千瓦时,创年内新高,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煤炭价格在高位运行,电力企业存煤积极性下降。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能源局召开座谈会要求煤炭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的煤炭供应;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价格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囤煤惜售、恶意炒作行为,不得干预煤炭外运,保持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督促电力、煤炭企业做好2011年度电煤衔接,订立长期供货协议。在有关各方积极配合下,煤价趋于稳定,电煤价格适当下降。12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775元/吨,比11月底下降30元/吨。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

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4.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达到4660小时,比上年增加114小时,是2005年以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其中,水电3429小时,比上年提高101小时;火电5031小时,提高166小时;核电7924小时,提高208小时;风电2097小时,提高20小时。

2、电力需求增速前高后低。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受上年基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影响,增速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用电量延续了2009年四季度以来快速增长势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二季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用电量增速开始回稳。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钢铁、化工、建材、有色四大行业用电量开始回落,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下降。迎峰度夏期间,全国降温负荷迅速攀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进入四季度,各地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工业用电增速快速回落。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累计用电量1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一年来增速首次转负,比全社会用电增速低5.7个百分点,处于多年较低水平。

3、迎峰度冬期间,华中、西南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偏紧。进入12月份,各地“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前期受到抑制的煤炭和电力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强低温天气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电煤库存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相对高企,中、西部地区的火电企业亏损加剧,电厂存煤积极性下降。12月31日,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可用天数降至15天,远低于10月底21天的水平。由于电厂存煤下降较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陕西等省先后采取有序用电或拉闸限电措施。

(三)成品油消费增长较快,四季度柴油出现时段性短缺

2010年原油产量稳步增长,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进口2.39亿吨,增长17.5%。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2010年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前三个季度基本在70-85美元/桶间波动,11月以来,在发达国家 “二次政策刺激”,特别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国际油价强势上扬,年末达到92美元/桶,创26个月以来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三次调升、一次调降,成品油消费持续回暖,从三季度开始,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受宏观经济拉动,柴油消费大幅增长。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比上年增长32.4%,是汽油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世博会、亚运会带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加之商务出行活跃,航空煤油消费保持旺盛需求。

进入四季度,三秋农忙用油增多,部分地方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用电量一定程度受到抑制,一些地方启用柴油发电,放大了社会正常用油需求,10—11月,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柴油供应偏紧。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协调下,石油企业采取了增加进口、调整加工量、加强运输调度等措施,有效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进入12月份,柴油市场供求秩序恢复平稳,库存逐渐回升。

(四)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进口LNG 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天然气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主要消费地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4%。

为防止2009年冬季的“气荒”重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从三季度开始主动协调油气企业,一方面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鼓励开展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加大LNG现货采购,补充国内缺口;同时,调整检修计划,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的投运进度,市场资源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冬季全国没有出现“气荒”现象。

二、2010年能源行业的新进展

2010年,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目标的指引下,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注重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一)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一是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开发、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严格限制新建小煤矿。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有12个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28亿吨。二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46号),明确要求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进行兼并重组。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内蒙古和宁夏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神华、中煤、同煤、山西焦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淮南矿业等9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产量达到17.3亿吨。三是加大力度关闭小煤矿。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淘汰煤矿落后产能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2010年,全国关闭小煤矿1693处,淘汰落后产能1.55亿吨。目前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减少到1万处以内。四是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2010年关停小火电11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7210万千瓦。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机组占33%,年底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达到33台,在建11台。201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克/千瓦时。

(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其中,水电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云南小湾、四川瀑布沟、青海拉西瓦、贵州构皮滩等一批水电项目陆续投产。截至2010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2%,水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三号机组投产,结束了核电3年没有新增装机的局面,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201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装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4%。2010年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70万千瓦。至2010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

(三)扎实开展保障民生工程,城乡用能结构加快升级 一是改善城镇居民用能条件。至2010年底,全国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区市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初步实现长三角、京津唐等重点用气地区多气源灵活调度,弥补了华北和华东地区大中型城市用气缺口。在北方高寒地区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建设热电联产机组,解决城市人口供暖问题。二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2010年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共安排中央投资计划65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0亿元;安排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投资计划2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对未改造农网进行全面改造,对已改造过的进行升级改造,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突出问题;逐步理顺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目标。三是积极支持边疆地区能源建设。加快项目核准,扩大中央资金政策惠及范围,解决新疆偏远农牧区基本用电问题。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互联,打通了新疆电力外送通道。北疆三条天然气管线陆续建成,启动了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南疆三地州25个市县人口集中地区居民生活用气问题两三年内将得到解决。组织建设西藏拉萨和阿里应急燃油机组,缓解西藏电力供应紧张;开工建设青藏联网工程,西藏电网不再孤网运行;西藏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解决了西藏主电网覆盖的全部32个县、17万户、76万人的用电问题。

(四)能源储备和输送通道建设加快,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收储,二期项目启动实施,一批商业石油储备基地陆续建成投运,2010年底库容达到2650万立方米。建成大港等3个储气库群,总工作气量 13.9亿立方米;启动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10个储气库建设,总库容244亿立方米。江苏等5个LNG接收站加快建设,一期规模1550万吨/年。涩宁兰复线、川气东送、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中卫——黄陂段等一批天然气骨干管道工程相继投运,有效弥补了冬季用气缺口。区域电网互连互通进程加快,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增强。至2010年底,西电东送北、中、南三个通道的输送能力超过6900万千瓦。投产了一大批跨区跨省的输变电工程,如西北宝鸡—四川德阳直流联网工程、山西晋东南—湖北荆门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呼伦贝尔—辽宁直流输电工程等。

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能源战线靠前指挥,加强供需衔接和调度,积极投身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青海玉树地震后第4天即全面实现了应急供电保障;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第13天,舟曲县城用电恢复正常。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加大跨区电网送电力度,全面实施供电保障方案,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三、2011年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我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1年能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已步入本轮危机后的缓慢上升通道,2011年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由于尚未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我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国际方面。一是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2010年。2010年底,OECD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助和刺激计划相继结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仍显乏力,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各国政府有意识地拉动内需,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力量。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普遍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低于2010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低速增长或“停滞”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4.2%,比2010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2%,回落0.5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6.4%,回落0.7个百分点。二是新兴经济体“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通胀”的风险。为尽快走出低速增长,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二次政策刺激”,美国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推出5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购买计划。欧美等发达国家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资金,通过硬通货的优势地位转移并释放了自身的通胀压力,却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三是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受复苏不均衡、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对出口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增强。新兴经济体内需扩张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疲弱,但经济增长仍靠内外需双轮驱动,对来自发达市场的需求依赖仍较大,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贸易摩擦、汇率争端和政策冲突将明显升温,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加剧波动。

国内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将带动各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新“非公36条”政策全面落实,将引导和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劳动者收入持续提高,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我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已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审慎、灵活,国家将合理调控信贷投放量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侯变化,盲目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

总体上,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政治优势,市场潜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以及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不断提升,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1年能源经济走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

1、煤炭

2011年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运和改造,将加快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煤炭产能的释放。国际市场上,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哥伦比亚、俄罗斯等产煤国家产量增加,将继续增加对我出口份额。全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受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

2、电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农村家电产品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也将较快增长。但在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有效抑制。2011年电力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左右,比2010年增长9%左右;新增电力装机8000万千瓦,年底累计装机达到10.4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口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将达4700小时左右。全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仍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电力缺口。

3、成品油

经过前两年销售量井喷式增长后,2011年汽车产销增速将逐渐回落。考虑到单车油耗下降和城市治堵措施等因素,全年汽油消费增幅将有所减缓。“十二五”时期,民用航空建设步伐将加快,2011年航空煤油消费仍将较快增长。受工农业生产、基建和物流运输业的拉动,柴油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当前受煤、电价格机制影响,电企存煤积极性下降,1月份以来已有部分省市拉闸限电,如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下游用户以油代煤发电可能性增加,将拉升一季度的柴油需求。

4、天然气

随着地区性输气管网加快建设,城乡居民用能结构不断改善,天然气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消费量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20%。天然气消费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产地及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成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消费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将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

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水电重点流域开发力度继续加大,预计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亿千瓦。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岭澳核电站二期二号机组实现投产,核电总装机将达1174万千瓦。新疆哈密、内蒙古开鲁、吉林通榆、甘肃酒泉、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风电装机超过1400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生物质能产业将更趋多元化,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加快培育,利用规模继续扩大,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国家能源局发布2009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0年展望

国家能源局发布2009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0年展望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实施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   新世纪 41.76-0.03-0.07% 中国石化12.14-0.06-0.49% 工商银行5.03-0.05-0.98% 中国石油13.39-0.14-1.03%

。能源行业化危为机,在困难中前行,抓住全球能源需求放缓的有利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把握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下跌的难得机遇,创新模式加强能源国际互利合作;紧紧围绕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团结奋进,开拓进取,能源运行总体平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2009年能源经济的总体情况

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29.6亿吨,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发电量36506亿千瓦时,增长7%;全社会用电量36430亿千瓦时,增长5.96%。原油产量1.89亿吨,大体持平,下降0.4 %;原油净进口1.99亿吨,增长13.6%。天然气产量829.9亿立方米,增长7.7%;煤层气(瓦斯)抽采量达到71.8亿立方米,利用量23.5亿立方米,分别增长23.8%和36.6%。

(一)全年能源运行前低后高,总体平稳

2009年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能源需求逐步回升,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年初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能源运行低迷。二季度开始,宏观经济止跌企稳,能源需求逐渐回暖,煤炭、电力、石油消费结束了持续下滑的势头。上半年国内能源供应总体较为宽松,价格平稳。三季度,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企业开工率明显回升,加之夏季降温负荷高,能源消费转旺。进入四季度,钢铁、建材、化工和有色等行业快速恢复,拉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入冬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长时间遭遇极端低温天气,居民取暖用能迅速攀升,华中、华东地区天然气、煤炭先后出现供应紧张。总体上看,下半年能源消费趋于活跃,全国能源供需总体仍保持平衡,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部分能源品种出现供应紧张。

(二)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1、煤炭主产省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工作有序推进。至2009年底,山西省重组整合企业正式签订协议率达98%,主体接管到位率达94%。煤矿复工复产、改造建设、矿井关闭工作全面展开,“多、小、散、低”的产业格局发生根本转变。一是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矿井数由2598处压减到1053处,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二是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5000万吨级、11个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三是办矿机制明显优化。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其中,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占30%,股份制企业占50%。四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整合后的保留矿井将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省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都将得到显著提高。贵州省通过国有大矿托管、兼并、收购等形式整合小煤矿,河南省推进现有国有重点煤矿强强联合。2009年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矿1000个,煤矿个数下降到1.5万个。

2、电力结构继续优化。一是火电比重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装机6.5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8.2%,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增长14%,约占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0万千瓦。二是火电建设继续向高参数、大容量、环保型机组发展。至2009年底,全国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64.6%,比2005年底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在建12台。三是核电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0台,为全世界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在建规模2192万千瓦。四是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风电突破500万千瓦,我国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和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甘肃敦煌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三)创新模式加大能源国际合作力度,努力实现互利双赢

2009年,我国分别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签订总计600多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每年可获得约7500万吨进口原油保障,约为2008年进口原油总量的42%。中俄原油管道俄方境内段和我境内段工程均已开工,2010年底投产。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建成投产,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开工建设。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政府间协议已经签署,将建设通往云南昆明的油气管道。与我周边国家修建油气管道,不仅为我提供了稳定的能源资源,也为过境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沿线地区装备制造业、机械加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

国家把重大能源装备自主化作为提升我国能源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依托重大工程重点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LNG成套技术和重型燃气轮机装备自主化。2009年三代核电超大型锻件、主管道、安全壳等关键设备自主化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国产1.5兆瓦风机已成为主力机型,亚洲首台3兆瓦海上风机成功并网发电。海上钻井平台、海洋工程设备、LNG运输船自主化水平大大提升,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和100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2009年电站成套设备出口1800万千瓦。

二、2009年主要能源行业发展特点

2009年,在宏观经济复苏带动下,煤、电、油气行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看:

(一)煤炭供应前松后紧,我国从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为进口国

2009年煤炭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煤炭产销稳定增长,需求经历了缓慢回升到加速增长的明显变化。上半年受需求疲软影响,煤炭供应总体宽松,价格平稳;下半年在宏观经济持续回暖带动下,主要用煤行业需求快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国煤炭日均消费量环比分别增长8.2%、4.1%和5.3%,同比增长-1.9%、0.2%和11%。进入四季度,电力、钢铁、冶金等主要用煤行业加速增长,煤炭需求超过预期,煤炭供应从相对宽松、供需基本平衡转为紧平衡,部分地区、个别煤种供应偏紧。主产地煤炭坑口价、重点集散地动力煤市场交易价以及主要消费地煤炭交易价格普遍上涨,年末秦皇岛港山西优混(5500大卡)煤炭价格比7月份上涨了近40%。

秦皇岛港煤炭平仓价(山西优混5500大卡)

2009年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亿吨,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亚太主要煤炭消费国需求锐减,国际煤炭价格及航运费大幅下跌,南方沿海电厂购买国际煤炭的成本低于从国内购买;我国经济率先恢复,煤炭需求稳步增长,价格从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扬;从2007年开始,我国取消了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等。煤炭进口大幅增长,标志着我国煤炭供需已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平衡。

(二)全国用电市场稳步恢复,产业素质显著提升

2009年全国发、用电增速稳步回升,全年发电量增速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提高0.47个百分点,各季度用电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2%、-0.59%、7.97%和20.72%,总体呈现逐步回暖、加速增长的态势。6月份月度用电量增速结束了八个月来的负增长,8月份累计用电量增速年内首次转正,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9年一、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比上年分别增长7.9%、12.1%和11.9%,均超过全社会用电增速;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4.2%,低于其他行业用电增幅。主要用电行业中,建材行业从3月份开始最早实现正增长,化工行业7月份恢复正增长后持续好转,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在四季度带动全社会用电量高速增长,有色金属行业用电下滑幅度最大,但在12月末累计实现了正增长。工业增长是拉动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2009年轻工业用电受金融危机影响小、恢复早,但增速较慢,重工业用电受影响深、恢复晚,但增长迅速。在经济走出增速低谷的背景下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预示着用电量增长具有一定持续性。

受全社会用电需求持续回升带动,月度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累计为4527小时,比上年下降121小时,降幅减小251小时。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比上年同期低151、114和18小时,降幅明显缩小,而四季度比上年同期高出130小时。12月份,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为462小时,高出上年同期59小时,比居于高峰的2007年同期仅低19小时,已恢复至常年水平。

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6006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实现“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的任务,每年可节约原煤6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亿吨。为鼓励淘汰小火电,国家累计核准清洁、高效、环保的“上大压小”项目6552万千瓦,另有4260万千瓦开展了前期工作。全国燃煤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由2005年底的每千瓦时370克,降至目前的342克,累计降低28克。2006年至今,由于燃煤火电机组煤耗降低、能效提高,全国累计节约原煤约2.1亿吨。南方电网区域内五省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积极推进,两年来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850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

(三)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天然气保供能力增强

2009年初石油石化行业市场需求萎缩,价格大幅下滑,炼厂开工率一度降至70%,成品油库存居高不下。二季度以后,随着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石油石化产品需求逐渐恢复、价格回升。进入四季度,国内成品油需求趋于活跃。10月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创年内最高,达1926万吨,同比增长13%。11月、12月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均为正增长,全年表观消费量为2.07亿吨,同比增长1.4%。

随着2009年国内重点炼化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疆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装置建成投产,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主体装置基本建成,四川炼化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中海油惠州炼油装置顺利投产等,全年新增炼油能力近4000万吨。执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地方炼厂加工负荷提高,市场上非标、替代等隐性资源增加。相对于缓慢恢复的市场需求,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呈供大于求态势。

2009年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稳步推进。主要有: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兰郑段建成投产,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增输工程等建成投用。核准了涩宁兰复线、安阳——洛阳管道等项目。至2009年底,国内天然气管道里程达到3.4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800公里。LNG项目取得新进展。江苏、大连LNG项目开工建设,核准浙江LNG项目,山东和海南LNG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

三、近期能源运行新情况与应对措施

2009年冬季,我国遭遇罕见的强冷空气袭击,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现象。11月中旬,华中、华东等地陆续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12月下旬,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电煤告急,部分城市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分析原因,一是入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来水较常年偏枯三至六成,华中地区水电出力明显不足,火力发电大幅上升,电煤需求迅速攀升。二是进入四季度,宏观经济加速回升,全国发、用电量大幅增长,其中,火电量11月、12月环比分别增长7.7%和9.8%。12月份全国直供电厂日均耗煤246.2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34.2%;库存2147万吨,可耗用8天。三是华中、华东地区煤炭资源匮乏,绝大部分需从省外调入,由于上半年煤价一直平稳,电力企业维持较低库存运行,而铁路运力短期内无法大幅提升。四是11、12月份低温雨雪天气袭击全国大部分地区,居民取暖用能迅速攀升。

为缓解上述地区用煤、用气紧张状况,国家能源局紧急采取措施,协调有关地方和能源企业,从源头上抓起,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一是组织协调跨区送电。主要是:通过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从陕西向河南送电111万千瓦;经宝鸡——德阳直流输电线路,从陕西向四川送电100万千瓦;利用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送电湖北200万千瓦。上述三个通道,合计支援华中电网约400万千瓦电力。为解决西藏电网缺电问题,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援建西藏应急燃油机组工程,总装机10万千瓦。

二是组织增加煤炭市场供应。第一,指导煤矿企业合理组织生产。全国煤炭产量从7月份开始逐月增加,11月份达到2.9亿吨,同比增长26.3%。第二,积极协调主要产煤省和煤炭企业增加对缺煤省份的煤炭供应。湖北出现拉闸限电后,我局迅速与有关地方能源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加大煤电双方衔接力度。

三是加大煤层气抽采及供应。一方面,积极指导晋城煤业集团、中联煤层气、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加大煤层气抽采量,提高输送能力,日抽采煤层气突破400万立方米,比最低时增加25%,保障河南、山西等地民用燃气和工业用气。另一方面,将煤层气液化成LNG(日供150吨左右),向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输送。

四是紧急协调增供天然气。第一,紧急进口LNG现货增加供应。协调中石油、中海油、上海申能集团等单位,利用上海LNG项目富余接收能力紧急采购一船LNG 现货供应上海市,将原供应上海的部分气量转供西气东输沿线其他省市。12月16—31日,西气东输管道实际减供上海气量2400万立方米(日均160万立方米),1月份全月还可减供 6200 万立方米(日均200万立方米)。中石油采购的第一船LNG现货已于1月2日抵达上海,总气量860万立方米。第二,协调中石油向武汉市增供。11月份,武汉市天然气最低日用气需求急剧上升至210万立方米左右。经我局协调,中石油临时调集气源,通过淮武线向武汉市增供部分天然气,目前日供气约220万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城市民用。

五是推动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督促中石油、中石化加快现有地下储气库建设,已列入规划的储气库尽快开工;启动中原油田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前期工作;在东部用气负荷中心启动地下储气库选址工作;就建立城市 LNG 储气调峰体系与有关部门协商出台鼓励政策;组织编制天然气基础设施和市场运营管理条例,为解决供气安全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四、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的投资项目大多数在2010年进入了大规模建设期,将带动全社会能源需求保持增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将带动全社会能源生产稳步增长。但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持续,石油等初级原材料产品价格振荡可能加剧,美元疲软态势持续。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中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等。2009年四季度以来,钢铁、建材以及化工等高载能重化工产品产量大幅回升,企业开工率显著提高,在通胀预期影响下,能源、原材料产品再库存化趋势明显,重工业快速反弹带来潜在的能源供给压力。

综上所述,预计201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受基数和政策效应等因素影响,能源增速可能呈现典型的“前快后慢”特点。

煤炭。预计煤炭供应偏紧的格局将持续到一季度末。随着产煤省煤炭生产趋于正常和山西产能释放,煤炭供应量相应提高,市场将逐步趋于平稳,但其他产煤省企业重组和资源整合进程将对国内煤炭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全年原煤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拉动煤炭需求增加,国际煤炭价格将保持目前的上升势头,预计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增势将明显减缓。

电力。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环境和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预计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呈“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电力消费弹性为1左右,年底发电装机容量约9.6亿千瓦,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2009年基础上略有下降。

油气。2010年国内成品油消费将呈恢复性增长。机动车仍然是成品油消费的主要推动力,汽车销量的增加将带动汽油消费继续增长,建筑施工用油、工矿企业及物流运输业的持续恢复将提升柴油需求,航空煤油在世界经济复苏和旅游业好转拉动下也将保持一定增长。但2010年全国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以上,加上地炼和社会资源,成品油市场总体仍将供大于求。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增长4%左右。

第三篇:2013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3年经济形势展望

来源:泰康人寿日期: 2012-11-19

编者按: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也不例外。前三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持续呈下行态势,全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难以完成,一方面是因为国际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把稳增长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力图保障经济健康稳定运行。2013年经济形势会如何?小编带您一起展望中国2013年经济形势。

出口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

近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1.7%,比同期全球贸易年均10%的增幅高出1倍。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1.6%,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由2002年的5%上升到2011年的10.4%。但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明显偏离了历史趋势。结合2013年总体的国际形势和以往经验的推算,并考虑到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以及结构调整升级等因素,预计2013年我国的出口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

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在本轮经济持续下行中,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消费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房地产销量持续回暖,与住宅相关的装修、建材、家电、家具等消费将有所回升;根据汽车购置周期和原油价格走势,汽车及石油制品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受通胀预期影响,珠宝和贵金属消费因保值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13年居民消费大概的增长率在14%左右。

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首先,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随着商品房销售回暖,且销售增速超过新开工面积增速,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降幅收窄,市场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将出现小幅回升。但与2012年相比,2013年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所下降,保障房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其次,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利润偏低,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2013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2012年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再次,根据“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2013年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

物价上涨压力有所上升

物价上涨可能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一项经济现象了。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有可能推高2013年的CPI。食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随着PPI逐步回升,将部分传导到CPI。2013年物价综合压力将略有上升。再考虑要素价格改革等,2013年CPI可能会有一定的上涨。

综合判断,2013年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有所上升,全年经济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经济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并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议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

现在已经是11月中旬,还有1个半月的时间即将进入2013年,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对2013年及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分析,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几点个人的拙见。

一、2012年经济形势回顾

回首2012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中美两国完成了重大人事调整,美国已经完成了大选,奥巴马成功取得连任,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即将登场。美国为刺激经济,推出了QE3,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洲深陷欧债危机泥潭,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经济持续下滑,二季度GDP下滑到7.6%,进入10月份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有出现拐点的迹象,10月份CPI降低到1.7%,PPI在连降14个月后首次回升,房地产在严厉的调控下,价格得到有效控制,呈现结构性涨跌的局面,温州、鄂尔多斯等房价过高的地区房价明显下降,其他房价比较合理的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明显趋缓。

二、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

1、宏观调控陷入两难选择

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以及CPI的过快上涨,国家采取了相对紧缩的信贷政策,导致经济下滑,实体经济资金异常紧张,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企业之间三角债规模加大,企业互担互保的现象严重,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中国宏观调控既要控制房价和CPI,又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宏观调控陷入两难选择。

2、高房价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过去10年的房价快速增长,导致大量资源(资金、原材、消费能力)向房地产行业集中,导致我国企业制造业成本(土地、房产、人力资源成本等)快速上升,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不断加大,导致我国金融体系风险加大。高房价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出口乏力。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美国缓慢复苏、欧洲陷入欧债泥潭,日本经济不振,加上钓鱼岛事件,使日本政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本经济更加艰难。同时,人民币继续升值,导致出口增长幅度连续下滑,2012年实现进出口额增长10%的目标比较艰难。

4、垄断行业获取垄断利润,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银行: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5000亿元,占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53%,银行今年的利息差接近2万亿元。

石油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联通、高速公路、房地产等行业拥有垄断利润。

高资金成本、高油价、高运输成本、高通信费用等等,垄断行业利润过高,提高了整个社会和企业的运行成本,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2013年经济展望

2013年,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上任的第一年,我国的重大经济政策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政策环境不会发生大的变化,2013年下半年一些重大经济政策可能会逐步出台,新的经济发展政策将更加强调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而不是过去的“速度和效益”上。

从全球经济来看,全球经济不会出现大的改观,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

2013年的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013年下半年我国发展速度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历史,我国经济GDP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将成为常态。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8大以后,我国第四代领导人将会不断推进政治、经济的改革,不断打破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急需加快改革,一是土地及房产过高,二是资金成本过高。

1、深化土地及房地产改革,跳出宏观调控两难的怪圈

目前的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货币宽松会导致房地产和CPI的快速反弹,紧缩货币又导致社会资金面异常紧张,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经济复苏乏力。

为此,必须加大房地产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

第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了二次大的土地改革,1978年,中国改革开后推进第一次土地改革,就是包产到户,解决了中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二次土改是土地招拍挂,1987年,深圳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解决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原始积累。中国土地呼唤第三次土地改革,深圳、重庆均做了有益探索,但力度还远远不够,中国农民拥有大量的闲置宅基地不能流转和抵押贷款,大量的集体土地不能成为抵押贷款的资产。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村庄占地面积7000多万亩,现在达到3亿亩地,增加了2.3亿亩;而城市占地由原来的2000多万亩到现在的7000多万亩,才增加了5000多万亩。而与之对应的是,30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将近5亿,农村减少了将近9000多万人。除此之外,中国还有40多亿亩的未利用土地,其中包括5.6亿亩盐碱地,26亿亩沙漠,还有裸露、采矿塌陷地等10亿亩,几千万亩滩涂地。农村村庄占地是城镇的3倍,农村土地及宅基地存量资产巨大。因此建议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的确权、流转,允许城市人口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允许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的可抵押贷款等等。

一旦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中国将释放大量的可供贷款的土地及宅基地等资产,将极大的促进农业生产的工业化进程,有效降低城镇房地产价格,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农村地区消费的快速增长,推进我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的转变。

第二,全面推进房产税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房产资源也是有限的,已经曝光的炒房团买房一出手就是几十套,甚至上百套,有些贪污犯购买拥有几十套房产的不在少数,这些投机腐败行为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必须坚决打击。对房产持有情况实行全国联网,每个人持有房产的情况一清二楚,通过全面推进房产税,抑制富人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的动机,有效降低房价。

2、拓宽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第一,中国还有40多亿亩的未利用土地,国家如果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比如借鉴美国的“圈地运动”政策,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些土地的开发。

第二,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转型,使我国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一个投资的市场,而不是目前的投机气氛主导的市场。

虽然我国股市从2007年的6124点下跌到目前的2100点,但大部分股票价格依然高估,比如最近上市的浙江世宝其H股价格不到2.3元,A股价格13元,山东墨龙H股也是2.8港币,A股价格11元,A股价格普遍比H股价格高。

因此,要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推进资本市场从投机型向投资型市场的转变,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多方共赢的局面。

3、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低成本的资金环境

2010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使得实体经济资金面异常紧张,流动性紧缩特征明显,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处于历史高位,民间借贷年资金成本高达30%甚至100%,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倒闭,严重制约了投资实业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加大金融体系的改革,对实体经济实行更加宽松的信贷政策,加快多层次信贷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典当、小额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幅降低存贷差,不断降低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目前欧美国家的贷款利息在2%左右,期望我们经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我国企业的贷款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低,则我国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将迎刃而解。

4、建设我国经济高边疆,有效防范国外势力的冲击

从世界格局来看,中国是具备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实力的主要国家,美国会利用金融、军事等手段抑制中国的崛起。因此,我们必须提前应对。

第一,金融侵略成为美国打击对手的主要手段

美国利用其美元无法撼动的结算货币地位,在国际黄金、石油、农产品、股市、外汇等市场呼风唤雨,不断打击对手,无论是苏联、日本、欧洲、亚洲四小龙均被美国货币利剑而遭到沉重打击。1990年日本发生金融危机,1991年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苏联被美国的金融战击垮而分裂,1997年索罗斯针对亚洲泰国、印尼、韩国、香港发起金融攻击,导致亚洲金融的爆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倒下的不是美国,而是欧洲。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下一个打击对象。

为此,我们要构建我国的金融高边疆,建设我国的金融防火墙,建议放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继续坚持外汇管制的政策,关闭美国对我国发起金融侵略的突破口。

第二,逐步减少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

我国的我国大豆等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超70%,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7%,超过了美国。美国华尔街可以翻手覆雨操纵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涨落,这将对我国经济安全(包括生产成本、CPI等)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建议要提前应对,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

至于股市,我去年12月对2012年的股市做过判断,“至于股市,影响股市最主要的问题是供求关系,由于IPO的不断发行,法人股的不断解禁,增发、配股等行为导致股市的流通市值不断提高,尽管今年因为股市下跌而损失了5万亿元,现在的流通市值依然高达25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股市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上周的交易账户也就全部账户的5%,仅仅700多万个账户在交易,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是股市不断震荡寻底的根本原因!”

2007年以来,国内证券市场已经调整了4年多的时间,上证综指从最高的6124点调整到不到2100点,虽然部分蓝筹股具备了投资价值,但由于本次经济调整是对30年经济发展的总调整,大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抑制了上市公司的效益增长,未来经济又将保持中速增长,同时A股供求关系失衡依然严重,大部分股票价格依然高估,A股从投机市向投资市场的转变过程还没有结束,A股目前还不具备历史性底部的特征,随着A股的进一步改革和调整,股票市场的进一步探底,我预计2013年将迎来历史性底部的出现,下一轮牛市将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而产生一轮长达数年的牛市。

第四篇: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展望

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展望

回首2012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中美两国完成了重大人事调整,美国已经完成了大选,奥巴马成功取得连任,中国第四代领导人即将登场。美国为刺激经济,推出了QE3,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洲深陷欧债危机泥潭,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一、当前国际经济的主要问题

1、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结构性危机,完成全球性的结构调整仍需时日,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干扰因素仍然很多,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发达国家透支性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发达国家为首的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将有效缓解世界金融环境的低迷,但将释放大量流动性转嫁危机。

3、在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委员会陆续通过欧元救助方案和财政调整方案的作用下,债务货币化、债务分摊化以及债务的重构开始快速推进。

4、美国经济虽然面临财政悬崖的冲击,但政治妥协将避免出现极端情况,在就业改善、房地产市场向好、消费提升以及金融市场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2013年美国经济小幅回升的概率较大。

5、在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制造业回升(2012年美国公司开始保持16%以上的增长速度)作用下,全球生产状况得到改善,世界经济有望在2013年走出“全球制造业困局”。但新兴经济体在结构性矛盾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内部的脆弱性问题最终会怎样解决,实难定论。

2013年世界经济的前景取决于三大因素:

第一,欧洲能否有效地阻止债务危机继续恶化,特别是能否保证西班牙不陷入债务危机;第二,美国能否防止“财政悬崖”,或较大幅度的财政紧缩;

第三,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能否避免“硬着陆”。

二、2013年国际经济展望

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充满变数,依旧不容乐观,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普遍低于去年,欧债危机悬而未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主要经济组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都不乐观,甚至宣称不排除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但随着金融环境逐步改善、悲观情绪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面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世界经济将小幅波动回暖。

一、当前国内经济的主要问题

1、宏观调控陷入两难选择

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以及CPI的过快上涨,国家采取了相对紧缩的信贷政策,导致经济下滑,实体经济资金异常紧张,企业应收账款快速增加,企业之间三角债规模加大,企业互担互保的现象严重,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中国宏观调控既要控制房价和CPI,又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宏观调控陷入两难选择。

2、高房价依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3、出口乏力。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美国缓慢复苏、欧洲陷入欧债泥潭,日本经济不振,加上钓鱼岛事件,使日本政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本经济更加艰难。同时,人民币继续升值,导致出口增长幅度连续下滑,2012年实现进出口额增长10%的目标比较艰难。

4、垄断行业获取垄断利润,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银行: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5000亿元,占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53%,银行今年的利息差接近2万亿元。

石油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联通、高速公路、房地产等 1

行业拥有垄断利润。

高资金成本、高油价、高运输成本、高通信费用等等,垄断行业利润过高,提高了整个社会和企业的运行成本,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2013年国内经济展望

2013年,中国第四代领导集体上任的第一年,我国的重大经济政策将保持一定的连续性,2013年的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013年下半年我国发展速度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历史,我国经济GDP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将成为常态。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深化土地及房地产改革,跳出宏观调控两难的怪圈

第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二,全面推进房产税

2、拓宽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第一,中国还有40多亿亩的未利用土地,国家如果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比如借鉴美国的“圈地运动”政策,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些土地的开发。

第二,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转型,使我国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一个投资的市场,而不是目前的投机气氛主导的市场。

3、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低成本的资金环境

4、建设我国经济高边疆,有效防范国外势力的冲击

第一,金融侵略成为美国打击对手的主要手段

第二,逐步减少经济对国外的依赖程度

第五篇: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及走势

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及走势

2011年4月22日,国家能源局举行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拉动下,国内能源生产和消费平稳增长,能源价格基本稳定,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较好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当前国内外环境极为复杂,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仍然面临一些体制性、结构性障碍,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无明显改变,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仍然面临挑战。一、一季度能源形势

总体上看,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能源需求较快增长。

(一)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回稳

1、煤炭供应总体平稳。今年以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后国内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均同比大幅上升。一季度全国煤炭铁路运量55319万吨,同比增长12.6%;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量15627万吨,增长30.5%。3月末,北方七港煤炭库存1620万吨,其中秦皇岛港734万吨,分别比年初增加164万吨、39万吨。3月份,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等8个港口企业将开展首批煤炭储备试点,计划储煤500万吨。

2、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旺盛。今年以来,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增加,拉动了全国煤炭消费,特别是年初低温天气,电煤需求增幅较大。一季度全国粗钢、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7%、18.1%,火电量增长10.6%;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累计消耗电煤32247万吨,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3.7%。3月末,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约为5071万吨,比年初下降6.5%;可用天数为13天,比2月末减少3天,比年初减少2天。

3、煤炭价格高位回稳。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今年3月28日,又下发《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要求煤炭和电力企业加强自律,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受市场需求拉动,年初5500大卡/千克的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为782元/吨,比2010年最高的11月下旬下降20元/吨。春节过后,迎峰度冬渐入尾声,煤炭需求有所回落,3月初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降至767元/吨。随着春节长假过后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煤炭需求逐步回升,3月末环渤海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为773元/吨。

4、煤炭进口减少。2010年底,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遭遇洪灾,煤炭产量和出口严重受阻,亚太市场煤炭尤其是炼焦煤价格快速上涨,部分煤种价格已高于国内。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现货价格基本在120-130美元/吨之间波动,进口煤已不具有价格优势。受此影响,一季度全国累计进口煤炭3237万吨,同比下降26.4%。

(二)全国发、用电量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379万千瓦,新增发电设备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如: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山西等地。3月末,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达到9.7亿千瓦。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135小时,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小时,略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高于2009年、2010年同期水平。

1、清洁能源发电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发电量106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其中,火电量9006.5亿千瓦时,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7个百分点,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水电量1136.2亿千瓦时,增长32.9%;核电量205.8亿千瓦时,增长17.4%;风电量188亿千瓦时,增长60.4%,水电、核电和风电增速分别高出火电增速22.3个、6.8个和49.8个百分点。

2、全社会用电量回升。一季度全口径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其中,3月份与1月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基本相当,接近去年7、8月份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的用电量;2月份用电量3136亿千瓦时,是历年春节所在月份中最高的。一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为8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增幅下降15.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3.5%,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一季度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为1236亿千瓦时、145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5%、14.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1.3%和13.3%,比上年分别提高0.2个和0.1个百分点。

3、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偏紧。受采暖负荷持续攀升、工业负荷恢复、电煤价格、机组事故停机以及电力跨区输送能力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少量限负荷情况。1月份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有9个省级以上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区内最大电力缺口达2716万千瓦。随着春节放假和气温逐步回升,2、3月份电力缺口大幅减少至300万千瓦左右。

(三)石油消费“淡季不淡”

1、石油供应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原油5135.6万吨,同比增长6.7%;进口原油6341万吨,增长11.9%;累计加工原油11147.8万吨,增长10.2%;累计生产汽油1989.3万吨、柴油4130.2万吨和煤油429.6万吨,分别增长8.2%、11.5%和5.1%。

2、成品油消费逐渐转旺。年初受天气影响,基建、农业用油需求回落,春运前后汽油消费走出低谷。2月下旬以来,随着天气转暖,工业生产加速,物流、基建、春耕用油增加,商务和个人旅游出行率提高,成品油需求明显回升。一季度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6500万吨,同比增长约13%。

3、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天然气27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1%。1月份受低温天气影响,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创历史新高,华北地区日最高用气量达到8247万立方米,较去年峰值增加803万立方米,增长10.8%;进入3月份,取暖季结束,民用天然气需求量明显减少。

二、今年以来能源行业发展的特点

今年以来,能源行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渠道和领域,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一)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

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快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页岩气等专项规划,上海等五个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完善风电并网技术规划和调度办法,制定内蒙古、东北、新疆和东南沿海风电消纳方案。组织开展风电、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制定,下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标准计划138项,发布核电、风电标准171项。筹建生物燃料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生物燃料产能建设。江苏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完成招标,敦煌1万千瓦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内蒙古5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基本完成。一季度,全国核电、风电累计投资243亿元,占全国电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近40%,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全国新增风电装机250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394万千瓦,发电量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4%。

(二)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一是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继山西、河南之后,山东、陕西、贵州、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相继拉开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序幕。山东以6家煤炭企业为基础,组建了山东能源集团,全省煤炭工业形成了以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两大集团为主的新格局。6月底前,陕西煤炭企业个数从522家减少到120家以内,煤矿数量减少到450处。到2013年,贵州计划年产量500万吨及以上企业集团的煤炭产量要达到全省总产量的60%,内蒙古煤炭企业最低生产规模要达到120万吨/年,企业数量控制在80-100家,形成1-2家亿吨级、5-6家5000万吨级、15-16家千万吨级煤炭企业。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常规火电、炼油、生物质能等领域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积极发展高效热电联产,对现役机组实施节能改造。南方电网区域的5个省区全面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运行,最大限度吸纳可再生能源。稳步推进分布式发电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减排示范项目和“城市气化”工程等节能减排工作。推广应用等离子点火、城市中水利用、脱硫脱硝、风电厂功率预测、智能电网等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三是加快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建设能源科技装备研发平台。加快高温气冷堆、快堆和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及装备研究,启动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技术、风力发电和海水淡化联合技术、智能化输配电关键设备等研发和工程示范。

(三)加强能源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改善边疆地区用能条件。加快推进青海玉树灾后重建电力保障工作。加快新疆城市热电和工业园区热电机组建设。新疆和田、喀什应急燃机电站投产,极大改善了南疆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南疆城镇气化示范工程、“温暖进千家”洁净煤项目陆续投产。在西藏开工建设10万千瓦光伏电站,缓解藏中电力紧张局面。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重点支持西藏、新疆、青海偏远县发展户用光伏系统,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加快新疆750千伏电网主网架建设。青藏联网工程有望提前至今年底投运。利用1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城网改造。二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编制投资方案,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解决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组织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比重,实现农村生活用能清洁化和优质化。加大对能源领域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城乡能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三是推进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向香港供气支线,年底前具备供气条件。积极开展西气东输三线前期工作。唐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工建设,将为京津冀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提供可靠气源。浙江、珠海和山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在建设中。三、二季度及全年能源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财政收支增长较快,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合计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3左右,有助于推动居民用能结构和用能水平的改善。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能源供应和需求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能源形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但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能源发展也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看,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二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日本地震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地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从国内看,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3月份CPI同比上涨5.4%,PPI同比上涨7.3%,宏观调控仍面临较大压力。另外,年初以来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新国八条及各地实施细则的陆续出台,对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0%的历史高点,近期又上调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能源消费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总体上,二季度及全年我国能源发展既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

(一)电力

预计上半年全国将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左右;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将会增长较快,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存在偏紧可能。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61-4.6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2%。

(二)煤炭

需求侧:正常年份的二季度,水电出力将逐渐恢复,火电机组集中进入检修期。预计今年从4月份开始,电力企业为迎峰度夏将陆续开始储煤,煤炭市场可能“淡季不淡”。供应侧:今年已完成资源整合的产煤省煤炭产量将逐步释放,煤炭供给总体平稳。从4月初开始,大秦线展开为期1个月的检修,铁路煤炭运量短期有所回落,但因港口库存较多、二季度是煤炭消费淡季,预计不会对煤炭供需平衡造成较大影响。进口:目前国内外煤价倒挂已超过每吨100元,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西亚北非局势不稳定、日本灾后重建以及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拉动,年内国际煤炭价格持续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我煤炭进口量将会受到影响。

(三)油气

二季度是成品油消费旺季。“三夏”、工矿企业、建筑施工和物流运输生产经营活跃,加之各地“十二五”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将拉动柴油需求增长。尽管一些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已经停止,部分一线城市出台了乘用车限购政策,但二、三线城市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预计2011年全国汽车销量将接近2000万辆,比上年增长11%。考虑到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9000万辆,天气转暖后出行还将增加,汽油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3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左右;全年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5亿吨左右,比上年增长8%左右。目前北方取暖季已结束,春耕生产对化肥用气需求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天然气消费将在迎峰度夏高峰前迎来淡季。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1040亿立方米左右,比上年增长7.5%左右。

下载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大全五篇)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根据2011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美国2012年将结束疲软开始复苏,全球经济也将开始常态发展。中国在这样的经济大局之中,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存在。目前,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2012经济形势展望》讲座通知

    中国人民大学《2012经济形势展望》讲座通知 目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完成,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展望明年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学校特别邀请国内著名经济......

    前三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和全年走势

    前三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和全年走势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稳步回升带动下,能源需求全面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并再创新高,供给能力继续增强。但受去年能源走势前低后高,以及为推......

    2010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大全五篇)

    2010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 作者:卢中原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2010-02-09 09:58:17 | 字号:大 中 小 经济可望继续回升,宏观调控注意预调和微调 2009年,我国成功地应对国际金融......

    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我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趋于正常增长轨道,但同时还应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以保障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膨胀的双重打击下保持较稳定......

    当前我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当前我市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

    2012年经济形势回顾及2013年展望

    2012年经济形势回顾及2013年展望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减速趋势,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见效,经济呈缓中趋稳态势,全年可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总体上......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2014-3-13 9:39:00中国发展门户网闫敏展望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提振社会各界信心,宏观调控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