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课程小结

时间:2019-05-12 17: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课程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课程小结》。

第一篇:近代史课程小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小结

临近期末,所有的课程即将结束了,这门《中国近代史》也不例外。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感觉这门课的老师十分的亲切。老师吹嘘说她每年的评分都是最高的,当时也只是笑笑,相信,也不相信。不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老师讲课确实很棒哦!自己给老师的评分正如她自己所言,给了近满分,像是着了魔一样。

对老师感兴趣,才能听得进课。这是我的一个坏特点,怎么能因为老师而决定自己听不听课呢。不过也正是老师讲的好,不照本宣科,才会让我对历史渐渐感兴趣。作为一名理科生,最头疼的就是历史,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就算知道了,就算背了,也始终记不住历史所发生的时间,意义,或者是条款的内容。这些最重要的知识仿佛在我的脑海里永远记不住一样,而我又对这些历史事件和故事充满兴趣。

每节课最期待的就是老师讲故事,最不期待的就是回答问题。有几次回答问题的经历,可是都不好。上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就记不得了,甚至刚刚讲过的,一会又忘了。所以每次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不知道说些什么,而老师则不会全盘否定每一个回答者的答案,只是说:嗯,对,但……

每节课都坐在最前排,因为自己看不清,当然也是希望听故事。

就是这样一门自己特别喜欢的课,竟然旷课了一次!因为自己的一件小事,没有去上课,也没有向老师请假。于是……这成了这门课最痛心的地方。明明自己每节课都去了,就一次没来,结果竟然是专家听课,不用说,自然得扣分了。于是,每次上近代史课,都很沮丧,一节课没去,就像自己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很感谢近代史的老师,能让我看到《建党伟业》这部电影。这部电影2011年上映,而6年间我却从未看过,甚至《建国大业》也没有看。课后至今,我把《建党伟业》又看了两遍,一是因为课上看的很多都没有看懂,所出现的历史事件完全没有概念,二是电影中的人物太多,我也不是全都认识。于是我课后又看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很多镜头都有印象,可是就是不知道这是谁,怎么就发生了这些事呢。于是,第三遍的时候,把镜头中的注解都搜索过了一遍,每个历史事件也都串了起来,对大致的人物也都有了了解。最令我敬佩的是大将军蔡锷,蔡锷的形象正如扮演着刘德华一样,有一股浓浓的无间道风,谈不上卧底,但在那个战争年代,要想骗过袁世凯,唯有蔡锷做到了。“假装拥帝,才能骗过袁世凯”,也是蔡锷,将袁世凯从皇帝梦中拉出来。

课程虽然结束,但是想要了解历史的心却永不止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在20世纪所发生的故事。了解国史,国情,正是我们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自己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小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小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中国近代史知识,也有了很多关于近代史每一件事件的想法。

首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大学生为什么有中国近代史必修课程。简而言之,就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中国过去的经历与发展,才能演变出如今的中国,现代和近代,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也就很难真正了解中国的今天,更加别说中国的未来发展情况,中国的明天是什么样。我们当代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而来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繁荣富强,和过去受尽列强耻辱的旧中国,落后愚昧的旧中国是相差甚远的。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要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科学认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思考历史,思考过去,思考我们中国的每一个脚步,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更快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的历史。

中国近代,是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近代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更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屈辱史,反过来说,从一个落后衰弱的旧中国,最终演变成繁荣富强的世界大国,中间的路途是多么的坎坷,是多么的艰辛,一百多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将对诸国列强的斗争进行到底,誓死抵抗,守卫我们的家园,守卫最后一片净土。因此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是人们的努力,人民的不断斗争与不懈努力,智慧,勇敢,爱国,成就了伟大中国的一段光荣史。

从1840年开始,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内封建统治的压迫,把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原来的中国,是东方巨龙,是富饶之地,但是,这两个强大的反动势力,一方面非常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在被压榨下受尽屈辱,受尽折磨,基层人民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民不聊生。一方面又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百年西方列国得以快速的发展,生产力,科技,教育,国防,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使得我们的中国远远落后与他人。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剥取更多的资源与土地,频频打击压榨中国。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取得社会进步,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的英勇斗争。在许多西方国家早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下,落后的中国,在饱受侵略和欺凌宰割的困境中,要走向近代、走向世界,斗争是何等艰难困苦,道路又是何等坎坷曲折。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在一百多年中间,几代中华儿女付出了多少血的代价,才终于在全世界面前站立起来。

第三篇:近代史课程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详细的了解。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国侵略的抗争史,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涌现出像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中日甲午战争中,邓士昌、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反侵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倡导富国强兵,创办军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第四篇:近代史课程感悟

近代史课程感悟

这一门课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历史的再认识,“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的历史,或花枝招展,或楚楚动人,亦或是细腻如牙雕,此为初见却往往不是历史的本我素颜。然而我们之所以为史,读史,绝不仅仅是为了感叹我们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更不是简简单单的记住一些过去发生过的事,培根在《谈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的确,历史是使人明智的,通过已经发生的历史,为现在及未来提供经验性的指导或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还有,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历史经验”之类的字眼活跃在各种文献及媒体中,这些不都是希望历史这个“小姑娘”能发挥她智慧女神般的作用么?然而,“小姑娘”不经过一番精心打扮,怎么上的了社会的大舞台呢?写史的是统治者,读史的是被统治者,于是历史多是成了意识形态的附庸,无奈地“生来为观看”了。古语有云:成王败寇,不正是精确的这出了历史的的这一基于自身特殊的影响与主动权分离事实拥有的无奈和悲哀。历史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它更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是人类文明的映射,它具有选择性,但不是它自己或者说是事实本身而是社会在选择,所以有这样的一句话:“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多么神奇的“小姑娘”啊,她就是这么悲情的笑着。困住的真实,渴望为人所了解。我们亦有义务去还原一个客观的历史,毕竟,真实是历史永远无法推卸的责任。

读史的角度很多,而对于中国近代史,我们过去的认识大多是以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阶级斗争,单维的解析片段事实,评析历史人物,更可悲的是绝对对错的武断认识悄悄的在我们的脑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这种简单武断的认识往往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放之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健康传承的角度上,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吧。就这门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需要“再认识”的历史太多太多。当然,再认识并不是直接否定现在的认识,以武断去终结武断似乎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客观吧。多角度的去解读,克服片面,还原真实,站在意识形态之上,我们才有可能接近客观。这也是我个人所理解的“历史的再认识”

再认识之一,历史背景的再考证。

历史事件是构成历史的一个基础部分,早在我们学习历史之前,老师们就已经教我们在讲故事时要讲清楚起因。高中从文,背景分析更是学习历史事件的必须,背景考查的分值也占据很大比重。了解事件,不能不讲起因,了解历史事件,不能不谈背景。以中国近代化启动的标志——鸦片战争的背景为例,谈背景,可以分为国内与国外两个部分,当然这只是一种分析的角度。我们是自然而然的站在“我”的角度,痛斥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而找“鸦片战争”的借口,打开古老的中国大门,掠夺资源,倾销产品,破坏中国主权,害的中国从此走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我们往往会漏答中国,我们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国的统治者——清王朝是怎么样的。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而此时的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正在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现代民主国家;自然经济依旧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而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工业革命;三纲五常,等级尊卑还在为苟延残喘的社会提供着精神支柱,而西方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悄悄植入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中。当然,鸦片战争的主导方是英方,是先进的文明形态以野蛮的手段去破坏落后文明的社会形态,这里,我们所提到的背景再认识,不是简单的多把目光投射到自己,而是在于去挖掘事件背景表面现象下的本质矛盾冲突,着重内因在事件的具体投影,这便是我个人认为的背景再认识的内涵所在。

再认识之二,历史意义的重解读。

很多时候,我不太喜欢意义一词,其原因可能很多文科战友都深有体会。意义,谁说的准,还是乖乖的背吧,不就课本及参考书上那些不痒不痛的句子嘛。个人认为,意义的解读却真真切切的是历史的责任所系,正是因此,往往对历史意义的解读,是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的主观意愿的主要控制对象之一。没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能称之为历史,意义的使用可能有些泛了,但是解读历史不能少它,所以再解读,不仅是历史事件价值的挖掘,处于不同角度的对于历史的同一尊重。拿辛亥革命的意义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它作为一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千年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辛亥革命亦是一场思想文化的传播运动,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变革的强大催化剂,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矛盾的对立性具有普遍意义,辛亥革命亦有其不能克服的不足,革命的影响广度深度都远没有到位,缺乏社会整合和领导现代化的能力,也没有真正建立现代意义的的民主国家,革命果实也被窃取。对如此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历史之所以伟大之一就在于它的意义的双重性,即有其所成就之事实意义和其广义的示范效应,又有特定的历史条件映射下的提高空间留与后来者传承发扬。历史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应该就是这种双重性的承载,对历史意义的重解读应该是基于客观史实上的双重性意义的解析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功与过的论断。

再认识之三——历史人物的再认知。

没有无“人物”的历史,历史人物即是历史中不能分割的部分,鲜活了历史的形象,历史人物本身就是一本本浓缩的社会和历史。每一个“上书”的人物一面是自己,另一面是社会。在“人”这个奇特的历史因素的认识上,很难能有一个真实客观的共识,就算排除“统治者”强加的帽子,还是有作为人所无法摆脱的主观因数。所以,历史人物注定不再是单纯的自己。以第四讲中的对陈独秀问题的在认识:走出神鬼史观为例证,回顾这个“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共创始人之一,总书记,“右派”,“托派领袖”的一生曲折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位传奇人物所蒙受的不公与凄凉的寂寞,怎么重新评价这个被历史给“黑”了的伟人,走出神鬼史观,依据确凿之事实依据,体察时代的特殊环境,理清和把握人物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遵循“同情之理解”的基本评价原则。这些固然是基础的原则,而我个人所理解的历史人物的再认识不仅仅应该做到这些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原则,还应该有还历史人物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尽管他或她已经是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单纯研究他或她个人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我依旧坚持认为,每一个历史人物那属于自己的一面也应该得到我们后人尊重的还原,也许有助于他或她作为“历史”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他或她是某个特定时代里的鲜活的个人,我们不能以历史价值来一笔带过他的个人价值。

历史的再认识,在我看来应该是一种史学态度,一种对真理的责任态度,一种对真善美和对人纯粹的尊重。方法可以是角度的多维转化,思维的不同认知,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理性之所存让我相信——历史同样有这种共同的理性价值,而这是这种价值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去再认识,去追求真的意义。

本课程的学习已经过半,略得以上拙见。有误之处,望师海涵。

第五篇:近代史课堂小结

近代史课堂小结

识人见其友,知国明其史。作为中国人,了解中国历史尤其重要。然而虽然是一名文科生,对中国的历史记忆却并不深刻,学习了近代史对于我来说便更有必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近代史,重视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了解中国国情,肩负起建设中国的重任,可能也是学校乃至全国高校一直把近代史设置为我们的必修课的原因吧。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就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人民就饱受压迫,生活不再那么安逸太平了。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大团结,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阶段。这个改变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成果。整个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课本总共分了十大章,每章设有内容更为详细的小节。每部分都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等方面仔细阐述了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章讲述的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个民族的进步,首先体现在思想上。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引,再强大的军队也只是一盘散沙。封建时期为什么屡次起义抗争都以失败告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封建官僚制度的局限性,很少反思反抗外敌后自己内部应该实现的改变是什么。因而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就显得尤为可贵,它们是新思想的载体,解放的潮流,给当时很多仍处于迷茫状态的革命者及青年人带来了一线曙光,理清了思路,明确自己的目标。同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也应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建立荣辱观,勇敢地打破原有思路,积极汲取有益于自身的思想,努力创新,树立目标,不断前行。就像一句话说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意的远方。

不得不说,这个学期的近代史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往日学习思修,马原,毛概的时候,尽管老师讲课认真细致,但讲台下的我们只觉索然无味,内容空泛。近代史却不同,老师上课时总是激情昂扬,时不时引出一些历史人物讲述屈辱战争与革命时期的小故事,伟大处抑扬顿挫;不堪时徐徐感慨。情到深处难自禁,老师内心的浓厚的历史情怀融合在空气中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在课堂上仿佛能够看到时光慢慢倒退,如同电影一般一帧帧回放在眼前。曾经历经的屈辱与艰难的抗争岁月呈现在脑海的同时亦像火把,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情,更像一条长鞭,抽动着历史转轮,告诉我们不忘甲午海战邓世昌沉入海底的英魂;不忘南京大屠杀敌人狡黠的神情;不忘红军长征露宿荒野啃食草根的坚韧。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老师不但展示了近代史的历程,更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让我们看到历史背后隐含的矛盾与进步,让我们领悟到前辈们的一次次改革与探索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更让我们坚定地跟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转瞬间当大二学姐的我们就要迎来大三,近代史课程也即将宣告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时间不长,学到的却很多:掌握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如两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了解了对中国近现代史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如孙中山、邓小平、毛泽东等;深刻地领会到历史和人民在经过岁月的检验和实践的探索下,慎重而庄严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条战线的主力军,身处大学时代的我们,虽然结束了近代史的学习,但研究历史的脚步却不能因此停止。我们要以史为鉴,将过去与现今未来联系在一起,利用过去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不断探索,搞好现代化建设;并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崇高信念;完善自身的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素养;挑起大学生应承担的重任,为自身以及祖国的不断发展积极贡献绵薄之力!

下载近代史课程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课程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课程学习感想

    无畏探索,在挫折中成长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当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中,我发现:“当你痛苦的时候,面临巨变的时候,成长才真正开始。......

    近代史纲要学习小结

    近代史纲要学习小结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探索与发现的奋斗史,经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明白了当时中国的根本国情,......

    课程小结

    姓名:陶浩学号:20114773班级:通信工程1班 《信号与系统》课程小结 在上册课本的学习中,首先涉足并且要掌握的就是信号的分类和有关的运算,其中,信号的运算主要有以下三类: 1.信号的......

    课程小结[范文模版]

    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一)我们的整个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绪论以及前三章为大的参考框架,在将马哲与非马西哲和中哲的对比中,有意识地概括地但是也是比较全面地讲授了......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 课程中心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年——1949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标题 《新中国诞生前一百年艰苦探索的历史启示》 教师 雷志敏 学生 杨树兵学号 20094395 专业 市场营销09级2班 新中国诞生前100年探索的历史进程......

    大一近代史 课程完结感想

    学习了近代史有感 如果这个感想仅仅是给授课老师看的,那我真心是觉得能放开一些写了。毫不隐瞒地说,从上学伊始到大学上学期,我最闹心的课程就是物理和历史,现在到了下学期物理仍......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谈解放战争时期刚刚步入大学走进逸夫楼502上“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时候,我其实是比较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我认为并没有什么必要去学近代史,日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