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
一、社会保障的目的和意义 1.经济目的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维持生命的安全; 2.政治目的
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3.最终目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社会保障的特点
一是社会性
社会保障对象具有社会性,即其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的社会性;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社会性。社会共同承担制。
二是强制性
各国均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观随意性。社会保障所规定的某些保障项目,不论个人或雇佣单位愿意与否,都必须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参加并接受其保障;社会成员个人无权选择所参加的社会保障的项目、待遇,社会保障机构也无权拒绝社会成员享受其权利的要求;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以立法形式保证实施,符合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按要求缴纳,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拒绝参加社会保险,违反了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是普遍性
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多个方面; 保障对象普遍:覆盖至全体社会成员; 四是公平性
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五是互助性
横向互济: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济:代际之间的互济。如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六是储蓄性
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其实质是“取之于已,用之于已。”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1.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特点:一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市场机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经济、无法协调效率与公平等。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与以政府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干预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2.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补偿功能:是对因为市场竞争造成失业、下岗者的一种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客观地描述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2、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社会保障费、国家资助(财政补贴)以及资金运营收入,经过长期积累,数量巨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
平衡需求功能:经济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就要保持需求与供给的总体平衡。在经济扩张时期,就业比较容易,失业率低。在经济紧缩期,找工作困难,失业率高,可支配的收入减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保障被称之为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
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由于失业给付,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从而具有唤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复苏。
而当经济高涨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支出相应缩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因此增大,减少了社会需求急剧膨胀,最终又使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的环节,在一次分配的时候,将高收入者以征税的形式收上来,通过财政手段转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维持劳动力再生产:通过失业救助,使失业者能够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通过就业培训,又使得失业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业。
促进劳动力有效配置:通过社会保障调控,劳动者无后顾之忧,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部分劳动力则通过失业救助,找到了最能发挥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实现了有效配置。
本节重点:
1、社会保障的特点
2、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二篇:自我鉴定特点和作用
自我鉴定的特点
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
自我鉴定的作用
(1)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
(2)帮助领导、组织、评委了解自己,作好入党、入团、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材料准备工作。
(3)重要的自我鉴定将成为个人历史生活中一个阶段的小结,具有史料价值,被收入个人档案。自我签定的格式与写法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签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1)前言。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2)优点。一般习惯按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争取进步”等。自我鉴定的正方行文,可用一段式,也可用多段式。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用语准确。
(3)落款。
在右下方署明鉴定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例文2:高中自我鉴定范文
三年的高中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于xxxx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xx中学。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三等奖学金。在不满足于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注重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学习。
有广泛爱好的我特别擅长于排版及网页美工和多媒体的制作,就任本班组织委员的同时也加入了校学生会宣传部。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和部内成员团结一致,一年间我由部委升为部长。在任部长期间注重配合学校、学生会其它部门,出色的完成各项宣传工作,促使学校的各种运作更顺利的同时行。
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xxxx年至xxxx年间获校文娱比赛及知识问答比赛等一等奖。大胆创新对校报版面进行改革,使得校报的受视率提高到一个层次。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xxxx年xx月获校演讲比赛一等奖。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xxxx年我以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应聘为学校网站的管理员,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得到同学及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xxx xxxx年xx月xx日 例文2 自我鉴定
本人近一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
不足是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吴××
20××年×月×日篇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一、矿物形态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单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特定的晶体和形态特征,称为结晶习性(简称晶习)。如石英晶体呈柱状;云母呈片状;黄铁矿呈立方体;石榴子石呈四角三八面体等。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和程度,可将晶习大体分为三类:
1、一向延伸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a≌b≤c)晶体细长,如针状、柱状(辉锑矿、电气石),柱状(角闪石),纤维状(蛇纹石石棉)等。
2、二向伸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第三方向不发育或发育差(a≌b≥c),呈片状(如云母、石墨),板状(如重晶石)等。
3、三向等长型(等轴状):晶体沿三个方向大体相等发育(a≌b≌c),有等轴状、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磁铁矿等。
(二)矿物集合体形态
在自然界,呈完好的单晶产出的矿物较少,多数是多个单晶成群产出,即成为集合体状态产出。这里所说的矿物集合是指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集合体可根据矿物结晶程度大小分为两类:
1、晶质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1)显晶质集合形态: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辨认出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显晶质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单体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如柱状、针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的不规则聚合体;如纤维状集合体是针状单体大致平行密集排列而成,放射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排列而成;粒状集合体是三向等长的单体呈不规则聚合体;又如簇状集合体是由一组具有共同基底,且其中发育最好的晶体与基底近于垂直的单晶体群所组成。
(2)隐晶质集合体形态:隐晶质集合体是用放大镜也看不清单体界线的集合体。按其紧密程度可分为致密块状和疏松土状集合体。
2、非晶质矿物的形态
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晶形,它的颗粒在显微镜下也难以辨认,而主要是根据外表形态或形成方式来分类,常见的有下列:
分泌体:在岩石中形状不规则或球状的空洞,被胶体等物质由洞壁向中心逐层沉淀填充而成,其平均直径大于1厘米者,叫晶腺,小于1厘米者叫杏仁体。如玛瑙是sio2胶体物质在晶腺中周期性扩散所造成的环带。
结核体:是围绕某一核心(砂粒、碎片等)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成的球状体,内部常为同心状构造,多为胶状成因。直径小于2毫米的球状结核体大小如鱼卵者称为鲕状体;直径大如豌豆(2~5毫米)者称为豆状体,如鲕状豆状赤铁矿,鲕状石灰岩等。
钟乳状集合体:是由同一基底逐层向外生长而成,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等形态的矿物集合体。通常由胶体凝聚或溶液蒸发逐渐沉积而成,如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均为方解石)等。
还有葡萄状集合体(外形犹如成串的葡萄),如硬锰矿。肾状集合体(外形为半椭球体)。当非晶质矿物的集合体无一定外形且较致密时称为块状集合体,呈松散粉末状时称为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由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我们运用肉眼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小刀、放大镜、瓷棒、磁铁等)和试剂(稀盐酸)对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别,可达到认识、区别矿物的目的。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光学、力学等性质,我们着重讨论能够观察到的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自然光作用于矿物表面之后所发生折射和吸收等一系列光学效应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及光泽等。
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的自然光吸收后所呈现颜色。按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1)自色:是指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它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有关。自色比较固定,对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如方铅矿的铅灰色。
(2)他色:矿物因含外来带色杂质或气泡等引起的颜色叫他色,如石英,纯净石英为无色,杂质的混入可使石英染成紫色、玫瑰色、烟灰色等。
(3)假色:为矿物表面氧化等原因产生的颜色叫假色,如方解石、云母等矿物,在解理面上所见的虹彩的晕色,斑铜矿表面的锖色(蓝紫色斑状)。
矿物颜色的描述,为了便于比较和统一,常以标准色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及白、灰、黑等色来说明矿物的颜色。当矿物颜色与标准色谱有差异时,可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如淡绿、暗红、灰白色等。另外,也可依最常见的实物来描述矿物的颜色,如砖红色、草绿色等。具体描述矿物时,下列矿物可作比色矿物:
红色——辰砂
白色——方解石
黄色——雌黄
铁黑色——磁铁矿
褐色——褐铁矿
铅灰色——方铅矿
绿色——孔雀石
铜黄色——黄铜矿
蓝色——蓝铜矿
桔红色——雄黄
黑色——黑电气石
金黄色——自然金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刻划、敲打等)后所呈现的性质,如硬度、解理和断口等。
1、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刻划、敲打等)的程度。鉴别矿物的硬度,可以把欲试矿物的硬度与某些标准矿物的硬度进行比较,即互相刻划加以确定。通常用的标准矿物,即摩氏硬度计就是用这种方法确定的:用十种矿物互相刻划,按硬度相对大小顺序把矿物硬度分为十级,排列在后边的矿物均能刻动前面的矿物。这十种标准矿物是: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简单的方法来试验矿物的相对硬度,即把硬度分为三级: ①低硬度——小于2.5,可用指甲刻动;
②中等硬度——2.5~5.5,可用小刀或钢针刻动,手指甲刻不动;
③高硬度——大于5.5,小刀刻不动。
矿物的硬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物理参数和特征之一,测试时应注意:①矿物的硬度是指单个晶体的硬度,而纤维状、细分散土状集合体对矿物硬度有影响,难以测定矿物的真实硬度;②受风化影响的矿物,其硬度往往偏低。因此,测试硬度时必须先矿物晶体的新鲜面,而且用力不宜过猛,以避免试验不准。
2、解理和断口
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外力作用(如敲打)后,沿一定方向出现一系列相互平行且平坦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矿物的这种破裂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矿物受外力作用后,在任意方向上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称为断口。
解理和断口互为消长关系,即解理发育者,断口不发育,相反,不显解理者,断口发育。矿物的解理按其解理面的完好程度和光滑程度不同,通常划分为四级:
①极完全解理:解理面极完好,平坦且极光滑,矿物晶体可劈成薄片,如云母、辉钼矿。②完全解理:矿物晶体容易劈成小的规整的碎块或厚板状,解理面完好,平坦、光滑,如方解石、方铅矿等。
③中等解理:破裂面不甚光滑,往往不连续,解理面被断口隔开成阶梯状,如辉石、白钨矿等。
④不完全解理:一般难发现解理面,即使偶见到解理面,也是小而粗糙。因此,在破裂面上常见有不平坦断口,如磷灰石、锡石等。
有的把无解理者称为极不完全解理,晶体的破裂面完全为断口,如黄铁矿、石榴石等。断口可描述为贝壳状断口(如石英断口)、参差状断口(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观察解理和断口时应注意:①解理面是鉴定矿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观察解理时,通常先看晶体破裂后是否出现闪光的平面(转动标本时,有否闪光的小平面),就可知有无解理面。然后,再根据解理面的完整程度确定解理的等级;②观察解理时,注意区别晶面和解理面,解理为受力后产生的破裂平面,一般较新鲜,平坦有较强的反光;而矿物的晶面,有的表现出各种花纹或麻点,通常无明亮的反光,其表面显得黝暗。
矿物还具有其他物理性质
比重:矿物的比重是指纯净、均匀的单矿物在空气中(一个大气压)的重量与同体积纯水在4℃时重量之比,以g标记。比重是鉴定和对比矿物的依据,其精确数值要通过专门测试才能确定。
常是用手掂估矿物的轻重,将矿物的比重分为三级:
重矿物——比重>4,如方铅矿、重晶石等。
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如石英、方解石等。
轻矿物——比重<2.5,如石墨、云母、自然硫等。
弹性: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在弹性极限内)能发生弯曲形变,当外力取消后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云母。
挠性:指矿物受外力作用能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取消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绿泥石。
脆性: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易裂成碎块或粉末的性质,如方铅矿。
磁性:指矿物可被磁场所吸引,甚至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质。通常用普通磁铁测试,能被磁铁吸引者称为磁性矿物,如磁铁矿。
除了上述物理性质可作为鉴定矿物的特征外,还常用一些简单的化学方法来鉴定矿物的成分,如用冷稀盐酸来测试方解石,可化学反应并释放出co2,产生许多小气泡。常见矿物的识别
一、硫化物类
方铅矿(pbs):完好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7.4~7.6。有三组立方体完全解理,性脆。
鉴定特征:具三组正交的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大,可以与其他铅灰色矿物,如辉锑矿、辉钼矿等区别。
闪锌矿(zns):晶体呈四面体(极少见),常呈粒状、块状集合体。随着含铁(fe2+)量的增高,颜色由无色——浅黄——褐黄——黄褐——棕黑色;条痕由白色到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半金属光泽。硬度3.5~4,比重2.9~4.2。有六组完全解理(多面闪光)。鉴定特征:条痕比颜色浅,六组完全解理,较小的硬度,可与黑钨矿、锡石等区别。
辉锑矿(sb2s3):晶形常呈斜方柱形长柱状、针状。柱面上具有纵纹。集合体一般为束状、柱状、针状、放射状,少数为柱状晶簇。
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硬度2~2.5,比重4.51~4.66。一组柱面解理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纹。
鉴定特征:根据柱状晶形、一组解理及解理面上常有横纹,与方铅矿区别。
黄铜矿(cufes2):完全晶形极少见,常呈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铜黄色,表面有时见蓝、紫、褐色等斑杂锖色(假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5~4,比重4.1~4.3。性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鉴定特征:黄铜矿与无晶形的黄铁矿,可根据黄铜矿新鲜面颜色深和较低的硬度来区别。黄铁矿(fes2):晶形常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常具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的锖色(假色)。条痕绿黑或褐黑色,金属光泽。硬度6~6.5,比重4.9~5.2。性脆,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完全的晶形和晶面条纹,浅铜黄色,较大的硬度,可与黄铜矿区别。口决:
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真美丽;
条痕色黑皆性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显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
风化面上露本性,黄铁变褐铜生绿。
二、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
石英sio2:石英是以sio2为成分的一族矿物的统称。主要有α石英、β石英,还有隐晶质的玉髓和胶态含水的蛋白石等。
α石英常呈柱状,由六方柱(m)和菱面体(r,r)等单形组成的聚形,在柱面上常具横纹。
β石英常呈六方双锥状。
石英颜色多种多样,水晶一般无色透明,脉石英呈白色、乳白色、灰色,因含杂质引起颜色变异,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硬度7,比重2.65。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形态、硬度、无解理、断口的光泽、不易风化等,可与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相区别
赤铁矿(fe2o3):晶形少见,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胶状者常呈鲕状、豆状和肾状。呈片状晶形者称为镜铁矿。具有晶形者为钢灰色至铁黑色,隐晶质或粉末状者呈红色。条痕为樱红色或红棕色。半金属光泽,晶体硬度5.5~6,隐晶质者硬度小于小刀,无解理,比重5.0~5.3,无磁性。
鉴定特征:根据条痕、无磁性可与磁铁矿区别。
磁铁矿(fe2+fe23+o4):完好晶体形常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为致密块状,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6,比重4.52~5.20。无解理,具强磁性。鉴定特征:根据颜色、条痕及强磁性与赤铁矿区别。篇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习题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可变荷载的是()。a、土压力b、屋面积灰 c、风荷载d、吊车荷载
2.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目前是采用(),该方法的特点是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定目的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再按照现行的鉴定标准下结论。a、传统经验法 b、实用鉴定法 c、结构鉴定法 d、系统鉴定法
3.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等级是由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状态判定,划分为______层次______等级。()
a、二,三b、三,四 c、三,三d、四,五
4.改变结构钢材置及荷载传送方法的加固方法,称为()。a、直截加固法 b、改变荷载传送加固法
c、外套结构加固法 d、增大截面法
5.预应力筋加固时,张拉量中需要考虑的不同于普通后张法预应力筋之处是()。a、锚具变形 b、预应力筋回缩
c、裂缝闭合引起缩短变形 d、预应力引起钢筋伸长 6.对受拉区加厚并加配筋的情况,验算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其所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的强度利用系数。a、0.85 b、0.9 c、0.95 d、0.8 7.在混凝土柱加固施工时,原柱的负荷宜控制在极限承载力的()。a、0.4b、0.5 c、0.6d、0.7 8.下列哪一种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a、伸缩缝b、防震缝 c、施工缝d、沉降缝
9.下列不属于增补筋与原梁之间的连接方法的是()。a、全焊接法 b、半焊接法 c、粘结法 d、机械连接法
10.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目前是采用(),该方法的特点是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
定目的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再按照现行的鉴定标准下结论。a、传统经验法 b、实用鉴定法
c、结构鉴定法 d、系统鉴定法
11.在对大偏心受压柱进行承载力计算和校核时,出现的距离e指的是()。a、轴向力作用点到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b、轴向力作用点到受压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c、受压钢筋到受压边缘的距离 d、受拉钢筋到受压边缘的距离
12.粘贴钢板加固法中,钢板能否有效地参与原梁的工作,起到加固效果,主要
取决于()。a、粘贴钢板的强度 b、原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c、钢板和混凝土之间胶黏剂的强度 d、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需要对建筑进行鉴定和加固的是()。a、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安全度不够 b、重要的历史建筑需要进行保护
c、对建筑进行改建、扩建 d、已有建筑附近进行深大基坑开挖 2.以下加大截面加固法中的构造规定正确的是()。a、加固板的受力钢筋直径宜用6~8mm b、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c、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d、用单侧或双侧加固时,应设置u型箍筋 3.下列属于预应力筋锚固的方法有()。a、u形钢板锚固 b、焊接粘结锚固 c、高螺栓摩擦-粘结锚固d、扁担式锚固
4.制定具体的加工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主要的是______和______。
()
a、建筑物的使用要求b、建筑物的安全性 c、可能的加固施工条件 d、原有的施工图纸 5.混凝土扶壁柱法的工艺及构造做法正确的是()。
a、当原墙厚度小于240mm时,u形连接筋应穿透墙体,并加以弯折 b、u形箍筋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40mm,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 c、销键连接法的销键的纵向间距不应大于1000mm d、混凝土扶壁柱用c25-c35混凝土,截面宽度不宜大于250mm
三、判断题 1.评定完损性等级主要是为构件和结构的加固提供依据,主要是以内力分析和截面验算为主。()
2.用预应力法加固持续板时,预应力筋弯折点的位置宜设置在反弯点四周。()3.连续板预应力筋的张拉宜采用两端张拉,以减小预应力摩擦损失。()4.用预应力法加固板时,应采用柔性钢丝或钢绞线,不宜用粗钢筋。()5.钢筋的冷弯性能指钢筋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6.试验研究表明,外加构造柱对墙体的抗剪强度提高有限,一般不大于30%。()7.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不足时,应对柱子的受拉侧进行加固,小偏心受压柱承载力不足时,应着重对柱的受压侧进行加固。()8.对于用直线预应力筋加固的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决定于预应力产生的纵向力。()
四.简答题
1.预应力筋加固梁截面承载力计算的等效荷载法的含义是什么? 2.引起梁板类受弯构件承载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并对该原因举例。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习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答案:
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等效外荷载法。所谓等效外荷载是指预应力对原梁的作用可用相应的外荷载代替,它们两者对原梁产生的内力(弯矩,剪力及轴力)是等效的。等效外荷载法是指:加固梁在承载力计算时,把预应力作为外荷载等效地作用于原梁上,然后按原梁尺寸及原梁的配筋情况来验算原梁的承载力。2.答案:
原因主要有施工质量不良,例如配筋过少,水泥质量差,设计有误,例如荷载漏算,受力分析错误,使用不当,例如桥梁超载使用,意外事故,如洪水,改变用途和耐久性的终结,如钢筋锈蚀等。
第三篇: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
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
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3.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
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5.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第四篇: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一、公文的特点
公文,是在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是各级机关与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性。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这是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及一般的文章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
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只要是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条例的规定并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度建立和存在的,它们都是法定的作者,它们都有独立对外行文的资格。如各级党的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有关的《组织法》建立的。在《章程》、《宪法》和《组织法》在规定了这些机关的职能以及这些机关制定和发布公文的权限。
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也就是说,公文主要是以机关的名义或机关的某一部门的名义制发的。例如,国务院文件、某某省人民政府文件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的;某省人事厅文件、某县县委组织部文件是以机关的某一个部门的名义制发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文件是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制发的;工厂、学校、科研单位的文件是以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制发的。这些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称为行文单位。
机关的发文有时也用工具领导人或机关首长的名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以及机关首长对所属工作人员的任免令(或任职通知)等。用领导人作为发文的名义,并不是以他个人的名义出现,而是代表他所在的机关的身份来发文的,也是法定的作者。这是领导人行使自己法定职权的一种表现。必须说明的是,以领导者个人的名义发文,在个人名字前面都应冠以机关的名称与职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某大学校长×××等。一旦这些人不在担任这一职位,也就失去了这一法定作者的地位。
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公文既然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其实单位为了传递意图、办理公务、记载工作活动面而制发的。这就是必然要赋予公文以机关喉舌的地位。也就是说,公文可以代表机关发言,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因此,公文也就是成为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工作的可靠依据。比如,中共中央文件,就代表党的中央委员会这一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权威,传达的是党中央的意见,所以它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威信。通过党中央文件的制发,传达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我国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工作的依据和准绳。再如,国务院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它所制定和颁发的文件,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的职能和职权范围,具有行政领导和行政指挥的权威等。这种法定的权威性,也叫做法规的强制力。如国家领导机关发布的命令、法令、法规等。是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产生的,是要强制执行的,违法了是要依法予以行政制裁或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的。
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法定的地位所赋予的。从每一份具体的文件来说,都有它本身的特定的现实效用,代表它的制发机关所赋予的法定效力和作用。比如,党政领导机关所发出的每一项指示,每一项决定,要求所属机关认真贯彻、坚决执行,即使是一份通知,同样要求地方收文机关阅知和办理;下级机关的一份报告、一份请示也同样要求上级领导机关阅知和批复等。公文所具有的特定效用是有一定的时间性的。任何公文都不是用永远有效的。虽然有的公文具有历史文献价值,但从总体上说,它还是着眼于现实效用的。公文在现行工作中形成,在现行工作中使用,为推动现行工作服务。一旦它们的现行使命完成,那些对日后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就将转化为档案保存,对今后的工作仍然起着查考凭证作用。
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公文有规范的体式,这是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至于一般文章作品的又一显著特点。由于公文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的工具,是机关的喉舌,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所以,制发公文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为了维护公文的法定性、权威性与严肃性,并便于进行公文处理,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文处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中,对公文的体式作出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发文件都应当按照规定的体式(包括文体、文面格式和版面形式)办理,不能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制发和办理都必须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如,公文的制发,一般应经过起草、核稿、签发的程序。只有经过机关领导人签发的文稿才能印刷、用印和传递。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必须履行完备的会签程序;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还需报请上级机关审批或由主管部门批准等。对收文的办理,一般应包括签收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任何人不能违反公文办理程序擅自处理。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才能实现机关文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二、公文的作用 在机关的日常工作活动中,公文
制与办理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它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部门或者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履行职能,进行公务活动,不能不使用公文。即使是召开会议,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在其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形成一些文件材料,甚至是重要的文件材料。没有公文,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总的来说,机关公文的作用在于它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机关之间相互进行联系以及机关内部处理工作事物的一种工具。充分认识公文的作用是使用好公文这一工具的重要前提。具体地说,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与指导作用。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可以经常通过制发公文来部署各项工作,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决策,对下级机关或部门的工作进行具体的领导与指导。例如,党的中央领导机关通过它所制发的各项指示、决议等重要公文,阐明重大方针政策、战略措施和工作步骤,用以领导和指导各个地区、各条战线的工作。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发布的领导性文件不是国家法规,但我们国家的法规,包括法律、法令以及行政法规和规章,都是党的政策的具体化。应此,党的政策性文件,代表党的权威,各级机关组织都要贯彻执行,并作为领导指导各项工作的依据。国家各级行政领导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则更具党的政策性文件,制定和发布各种有关的文件,如决定、计划、意见、通知来领导和指导下级机关或下级业务部门的工作。上级机关传递领导意图与下级机关的纽带,发挥其领导与指导的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公文具有行为规范作用,这是公文本身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与法定的权威性等特点赋予的。这种行为规范作用又称之为法规约束作用。国家的各种法规和规章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和发布的。这些规范性公文一经发布,便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无论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应当依照执行,不可违反。它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生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规范性公文的行为规范作用与社会道德规范不同,违反社会公德将受到舆论的谴责,而公文的行为规范作用是带有强制性的。国家以强制手段保证它的权威,谁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规章,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和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宪法》有制定与颁布了《民法》、《刑法》、《兵役法》、《婚姻法》等基本法。对这些法律、法令如有违反,国家的执法机关就要“惟你是问”。如违反了法规、规章(如条例、规定、办法、章程、规则等),虽不至于犯法,但要受到批评、警告、记过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有的还要处以罚款。这就说明这些规范性公文在它的有效范围内,必须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强制执行。
3、传递信息作用。公文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党和政府的上下左右机关之间,其决策、方针、设想和意图等政务信息,常常是通过公文的传递而取得的。例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工作活动情况,各地的突发事件,社会动态,经济技术情况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工作情况的汇报,上级决策、指示的下达,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的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的报告等都离不开公文这一工具。上级领导机关通过批阅下级机关送来的报告、请示、汇报、调查报告以及简报、总结汇报材料等,就及时掌握了下级机关的信息动态。这就为上级机关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各项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又如,下级机关通过阅读上级机关的指示、决议、通报、通知等文件,就能及时掌握从上级机关传来的信息动态,根据这些信息动态,下级机关就可以及时开展工作和完成规定的任务。至于评级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使用的“函件”等文件,更多是用于直接为沟通信息得到处理和解决;上下左右机关直接的关系,靠公文传递的党的得到调整。从而保证了各级机关组织的工作正常地、有秩序地运转。
4、公务联系作用。各机关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经常要与上下左右有关的机关单位机关进行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机关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频繁。机关公务文书的协调联络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广泛了。一个机关的工作活动,不是孤立的进行的,有时要向它的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情况、请示问题;有时要与一般机关单位就工作业务进行商洽、询问、回答或交流情况和经验;有时要与有关企业、部门或单位签订合同、协议书等。公文在同一系统的上下级机关之间、评级机关之间以及不相隶属机关之间,都能够起到沟通情况,商洽工作、协调关系、处理问题的公务联系作用。
5、凭借记载作用。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公文在传递意图、联系公务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上的凭据作用。这是因为,既然每一份文件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那么,对受文机关来说,就可将文件作为安排工作、处理问题的依据。有些文件,则具有比较明显的凭证作用。如经过当事人双方共同签订的协议书、合同等文件,它的凭证作用是作为证实签约双方曾经许诺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依据。谁违反了协议和合同的条款,就要追究谁的责任。可以说,形成这类文件的目的,就是为了作文字凭证的。还有一些公文具有明显的记载作用。例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机关大事记、值班日记、各种登记等,它们都是机关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记载作用,可以供日后的利用查考。
公文不仅在机关的现行工作中具有凭据记载作用,同时,对于过去的事情,它又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机关史料的积累,是解决矛盾、澄清是非的凭证,也是若干年后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所以,每一份对日后工作具有查考利用的公文在完成其现实使命以后,都有整理归档保存,以备查找利用。例如,制定一项新的政策,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还要参考过去制发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公文;机构调整、人事任免、调解矛盾、落实政策等也需要查看过去的有关文件规定,以作参考。应此,公文作为历史事件的记载与查找的依据,其凭据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以上所述,是就公文的主要作用而言的。公文还有知照作用、协调作用、宣传教育作用等,就不一一详述了。实际上从每一份具体的条件所起的作用来看也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具有几种作用,我们应该结合起来认识和理解。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一、公文的分类
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的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构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人手,对机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进行科学的分类。这是人们认识公文这一事物并探求其科学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基本的公文分类,主要是从公文的来源、使用范围、行文关系、性质与作用、内容与特点等方面来划分的。分述于下:
1、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机关和机关某个部门的文件,按照它们的来源可分为外机关发来的公文和本机关拟制的公文两大类。其中,由本机关拟制的公文按照制发公文的目的、发送对象,又可以分为向外机关发出的公文和在本机关内部使用的公文。因此,按照公文的来源,可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1)对外文件。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本机关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如1987年9月16日林业部向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就是林业部的对外文件,是发文。而国务院则是这份发文的针对机关。
(2)收来文件。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比如上面讲的林业部向国务院发出的报告,对国务院来说就是收来文件。又如上级机关发来的指示、通知,下级机关送来的报告、请示,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送来的公函等,都是本机关的收文。
(3)内部文件。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比如,机关内部的规章制度、会议记录、工作计划、经济总结以及内部的通知、通报等。如《××工厂2003生产计划》、《××大学关于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教学秩序的几项规定》,就是限定在某工厂和某大学内部使用的文件。在机关文书工作中,为了加强公文管理,一般由文书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机关的外发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分别进行登记。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某一份具体的文件来说,这样划分又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发生交错或互相转化的情况,这是由公文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例如,主要用于机关内部使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有时也要报送上级机关备案或发给下级机关参阅,或与其机关交流;有时收到上级机关的意见、通知有需要转发给下级机关贯彻执行。这样,内部文件和收来文件在一定条件下就又转化成对外发文了。
2、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
行文关系,简言之,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从一个单位的对外文件来说,可以按照它们的行文关系,文件的去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出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比如,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国务院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委、办、厅(局)向国务院有关部、委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就是上行文。一般地说,上行文是作为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请示问题,请求给予领导和业务指导的文件。
(2)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为。比如,中共中央各个部之间,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局之间,各个省委之间,省人民政府之间,各个县委之间,县人民政府之间,都是平级平行机关。再如,省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之间,学校和工厂之间,没有领导指导关系,是一些不相隶属的机关。上述这些机关之间,在相互联系或协商工作问题时,一般都适宜于使用函来行文。
(3)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比如,党中央给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件就是下行文,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办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对口的有关部、委、办、厅(局)所发的文件,也是下行文。下行文一般常用指示、决定、意见、通知、批复等。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级业务部门实施领导与业务指导责任的重要工具。对下级机关与业务部门来说。是重要的收来文件。一些面向群众的公告、通告、通知等文件,也是下行文。
3、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
从公文的内容是否涉及及党和国家的秘密,涉及秘密的程度,以及发文机关对公文所限定的阅读范围,有可将公文划分为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和公布文件。
(1)秘密文件。秘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也明确规定:涉及国家机密的公文应当分别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的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文件的密级越高,传送、阅读和保管的要求也就越严。因此,确定和划分文件的密级要十分慎重,力求准确。否则,密级过高不利于公文内容的传播,密级过低则扩大了知密范围,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当然,公文的保密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密件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式的发展、其秘密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文件的保密要求应当有时间限制,经过一定的时间,应按有关规定对“三密”(即“绝密”、“机密”、“秘密”)文件进行清理,该降密的应作将密处理,该解密的则予以解密。
(2)普通文件。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这种普通文件也并非无密可保,可供任何人阅看。机关、组织的决议、工作计划、总结,对工作人员的处理决定、通报等。这类普通文件阅读的范围比较宽。但一般说来,只限于本机关或本组织内部,不对外公布,即不在社会上公布,不向国外传播。
(3)公布文件。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比如一些公告、通告、公报,法律、法令,中央领导同志的某些重要讲话、报告等,通常都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播放、报刊登载,公开张贴或口头传达等方式进行公布。
4、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来划分
从公文的制发机关的性质可以将公文分为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1)法律、法规文件。法律、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法律、法规文件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①法律文件。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法律文件在我国是由行使最高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如《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②法令文件。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如公布法律的命令以及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发布的命令等。
③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这里所说的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除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外,还包括各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是为具体贯彻执行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对于行政措施、行政制度和活动规则所制定的有关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等。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应依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行政文件。行政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具有行政指挥、领导指挥工作和公务联系的作用。例如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使用比较普遍的请示、报告、通知、意见等。
(3)党的文件。党的文件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活动。其中,只限定在党的组织和党员中间阅读和传达的文件,又叫党内文件。
5、从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来划分
按照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可以将公文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执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等。
(1)指挥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它需要下级机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是下级单位决策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依据。例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2)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组织章程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工作、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兼有政策性和规定性的公文,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例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3)报请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时所使用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等。
(4)知照性公文。知照性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例如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5)记录性公文。记录性公文是指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记、值班日志等。
常见的公文分类还有: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又可分为特急件和急件: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从文件的处理要求上来划分,可以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件(阅件)等。
常见的公文的分类还有: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有可分为特急件和急件: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从文件的处理要求来划分,可以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阅件)等。
二、公文的文种
公文的文种也就是每一份公文的名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称。名称就是事物的概念,事物的称号。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的一种工具,也有自己的名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这些公文名称统称为文种。
1957年10月,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公文文种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指出:“不同的公文文种,反映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也反映着行文机关之间的关系和发文机关的权限范围。划清各种公文文种的使用界限,正确地使用公文文种,对于做好公文处理工作,具有中要意义。”也就是说,一份公文的文种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而确定的。各种不同的文件名称,可以概括地表明和反映各种公文的不同性能和不同作用,有利于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公文处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现行机关的行文,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的地位与发文的目的,正确的使用公文文种,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妨碍收文机关对文件意图的准确理解,影响公文的及时处理。例如,对于要向上级领导机关请示的问题,如果不使用“请示”,而错误地使用了“报告”这一公文文种,就有可能造成上级领导机关认为是一般性的工作报告,不需要作答复,而没有及时处理,以致耽误了工作。在如,同不相隶属的机关联系工作问题,即使发文机关的级别比受文机关级别高一些,也不能使用“决定”、“指示”,因为这不符合本机关的职权范围和所处的地位,而应当使用“公函”。又如,有的机关发文,不分什么内容和性质,总是使用“通知”这一文种,这样也就失去了以公文文种来概括和提示公文意图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统一公文文种非常重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各种为7类12种:
①报告、签报 ②命令
③指示 ④批复
⑤通报、通知
⑥布告、公告、通知 ⑦公函、便函 1957年10月,《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对公文文种和体式的几点意见》,对原规定的公文文种进行了调整。新增的文种有“令”、“请示”与“批示”,取消了“签报”、“公告”,将“公函”与“便函”合并为一个文种“函”。调整后仍为7类12种:
第五篇:中国宪法的特点与作用
中国宪法的特点与作用
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实施2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20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是一部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一部好宪法,它的特点与其他宪法有什么不
同?它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我们就开展对中国宪法的特点与作用的探究活动。
①、通过查阅资料,认识中国宪法的特点和作用,加深我们对我国宪
法的认识。
②、通过探究活动,将书上获得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
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能力。
③、发挥个性特长,学会与人协作,交流;增强团队精神,学会
与人合作。
第 1 页
当研究方案确定之后,课题组成员开始行动。首先是收集资料,同学们通过学习明白,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充分拥有和利用资料的基
础上。一般来说,获得资料的方法有三种。
①、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我们的课题探究主要涉及我国宪法,但
由于我们能力范围有限,所以我们向教政治和教历史的老师们
请教,了解我国宪法的有关内容。
②、利用因特网的搜索功能。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从网上查阅
与此课题有关的材料。
③、查阅文献。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查阅文献的工作中去。他
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去查阅相关的书籍、报
纸、杂志等。
接着,我们对已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将有价值的信息纪录下来,最后我们就进行文字的表达。
(一)、中国宪法的特点
宪法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法律家族的龙头老大——宪法。我作为国家的总章
程,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各位法律成员的立法根据,我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我有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别人没有而我独有的。
①、我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如我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是:
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我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此以外,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都是有我来规定的。这是我的特
点之一。
②、我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马克思赞扬过我,说我是法律的法
律。因为各法律成员的制定是根据我来制定的,他们是我的具体化。
如民法通则是根据我来制定的,他是我关于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具体
化。而且各法律成员不能和我相抵触,否则他就要被革职。如以前制
定了一个收容制度,但他更我相抵触了,因此他就被撤消了职位。这
是我的特点之二。
③、我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各法律成员的更为严格。由于前两个
特点使我有了第三个特点。因为我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国家能否长治久
安,社会能否健康发展,人们能否生活得美好,所以我规定我的修改
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
通过。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我有更深的了
解,因为我会帮助你们取得你应有的权利,而且我还要求你们为我做
好每一个义务。
(二)、中国宪法的作用
我国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的三次修正,宪法内容
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用。
概括起来,我国宪法有以下四大作用:
第一,我国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改
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第二,我国宪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表
现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
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三,我国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宪法强调实
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
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
法律的特权。21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
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
第四,我国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宪法对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
民主权利,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现行宪法强调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住宅不受侵犯权的保护,并增加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以及对残废军人、烈属、军属、盲聋哑及其他残疾公民和老人的保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缺一不可,这次探究性学习使我们充
分体会到这一点。在探究本课题的日子中,我们为搜索资料、整理资
料而整天埋头苦干,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得也在其中。由于有了这
个探究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机会,课题组成员从开始的选题,工作中的互相帮助,到探究活动有了一定的成果,没有人说
过一句累的话。而且,对于中国宪法的特点与作用的课题探究,使我们对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做到认
真学习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
我们还体会到如何分工协作,如何把收集到的资料科学地整理出来。因为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需要与同学、老师交流意见。分工协作再一次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能力、素质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然,能够走上这条路,都得感谢老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