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的作用和特点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
一、诗歌的作用
诗歌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文字的出现便有了诗歌的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诗歌从原始的劳动号子,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至“五·四”以后到现代的新诗这样一段几千年的多元化发展历史,其思想表现形式和语言展现艺术始终没有背离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始轨迹,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诗歌学习和运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知祖国语文,传承中华文化。
诗歌是语言文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植根于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参入、社会文人所推动,自始至终传承了着中华文化传统,是祖国语言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运用能够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祖国语言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认知传统古老的祖国语言文化的璀璨辉煌、博大精深;认识中国诗歌文化深厚雄浑的人文根基,广博深邃的思想底蕴,形式多样的类型体制,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是西方诗歌文化无法比拟的;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弘扬祖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过程中,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2、认识社会生活,提高人格品质。
诗歌以其独有的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不同的诗歌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出多样化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直接而又形象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
通过诗歌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了解时代的变迁,知晓社会历史,认识社会环境,增长社会知识,进而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中华语言文字优美和伟大的基础上,开发智力,拓展思维,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3、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提高思维创造力。
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人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
诗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文学作品。诗歌作品正是通过奇特的想象,形象的思维,丰富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形象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思想认知态度为社会所传承,为人民所热爱。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欣赏,能够使人们通过感受文字语言的震撼、文学作品的形象,唤起联想和想象,开发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通过人们创新想象力的拓展,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个人能力的提高。
4、开发语言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审美的熏陶,情感的溶合,思想的共鸣。
从语言的度角说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有的简炼直白,有的含蓄婉转;有的放纵恣肆,有的雍容典雅;有的优美浪漫,有的朴素自然。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使人们在欣赏、领悟精彩、规范的语言文字过程中,学习和借鉴语言表现的风格、特点和技巧进行语言练习,锤炼语言艺术,开发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从审美的角度看不同的诗歌作品,通过不同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形式,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反映出社会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可以使人们在阅读、欣赏诗文的过程中结合诗文的声调、节凑、韵律,把握诗文诗意,想象描绘情景,体会诗人情感,展开美的想象,体会美的感受,从而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
二、诗歌的特点 从原始劳动号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类起源初期的思想情感、语言思维和社会劳动生活;结合诗歌自劳动号子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作用,我们可以感悟到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思想情感和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思想情感是诗歌的内在特点,是诗歌的思想和情感本质所在;语言艺术侧是诗歌的外在特点,是诗歌的具体表现形态。
1、诗歌的思想表现特点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一般也称“观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人对社会事、物的认知观点、裹贬态度等都属于思想的范畴,而所反应出的言词论调、笔墨文字都是其思想的情感表现形式。诗歌的内在特点是抒发人的这种思想情感。不管是绘景、咏物,还是写人、叙事,无不是为了抒情。抒情是诗歌的生命、灵魂,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
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从诗歌的思想表现特点上弄清诗人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歌咏的是什么样的物,叙述的是什么样的事,刻画的是什么样的人,感知诗人对社会事、物的认知观点、裹贬态度,进而悟赏诗人以此抒发的思想情感;诗歌习作时应该对客观存在的事和物有一个全面的思维认识,在明确的了自己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着手创作,才能明确、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思想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产劳动是人们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来源。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文字,改变了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文学艺术的产生创造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字则在丰富和发展人类语言的同时记载了社会生活的境况及发展轨迹,丰富了人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内容。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最早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从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看来,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生活的需要,起源于获取劳动丰收的愿望,而且,劳动生活直接构成了原始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内容。因此,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诗歌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不是依靠什么先天的本能,而是社会实践的结果。
据《吕氏春秋》的《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里所描述的“操牛尾,投足以歌”是一种歌舞的形式;而“歌八阕”则是歌舞的内容,表现出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对“遂草木”、“奋五谷”的生活愿望以及“建帝功”、“依地德”的社会状况。这里歌舞形式所反映的歌舞内容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
诗歌既然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就会受到一定历史时代的制约。凡是社会制度和人事有重大变迁的时代,凡是新旧变革或社会动荡、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可以通过诗歌的声音,了解当代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好恶爱憎,从而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人生。
就其时代性来说,各个时代不同的诗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这样或那样地带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从不同侧面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诗经》中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有些诗写的是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有些诗则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如《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有些诗完整地记述了奴隶社会人们的具体劳动生活及劳动过程,如《豳风·七月》、《小雅·无羊》、《周南·苤苢》等。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凤·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而《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完整地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了诗人的思想境界。我国诗歌自《诗经》、《楚辞》后,经唐诗宋词、元曲,至“五·四”,到现代新诗的历代诗人及其诗歌作品,无论其社会发展如何的变化,无论社会斗争和民族矛盾怎样的激烈,无论是怎样的社会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其诗歌或诗句在思想内容上都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只有能够在思想内容上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本质的诗歌作品和真实反映思想情感、境界的诗人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存载并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研学和赏用。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便是高度集中地概括了当代封建社会到处存在着的富人纸醉金迷、挥霍无度,穷人挨饿、受冻、受压迫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生活事实;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所造成的社会黑暗现象。
再如:近代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的诗篇《血字》。
《血字》是一首具有时代特色的著名诗篇,是殷夫于1929年11月为纪念“五卅”惨案四周年而作。它以一九二五年在上海产生的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为题材,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示了一个革命者誓与旧世界决战,为新时代催生的豪放气势。
从思想内容上看,诗的前三节表白了对“五卅”运动深切的追思。诗人以“血液写成的大字”,“斜斜地躺在南京路”、“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记录着冲突的通过”等诗化的语言,以不同的壮烈场境描写和刻画了“五卅”运动的悲壮画面,再现了“五卅”运动波涛壮阔、声势浩大的斗争情景,用重复的“血液写成的大字”诗句唤起人们要牢记“这个难忘的日子”,记住敌人残酷的罪恶,记住无产阶级在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所付出的血的代价;在借以寄托诗人的哀思的同时,用来唤起和鼓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诗人在诗的四、五、六节,以“立起来,在南京路走!”“今日他们的天堂”、“他日他们的地狱”等澎湃的气概和洪亮有力的语句称颂了“五卅”运动,抒发了个人激情壮志,表达了自己为时代革命献身的崇高思想。
最后几节诗人在“五卅”运动的归意之下,将“五”和“卅”化为二个血字,通过“二个血字不该再放辉煌”“千万的心音够坚定了”“这个日子应当即刻消毁!”等诗句信念坚定地相信工农民众革命的血不会白流,坚信无产者尽责任、抖精神,在挣脱剥削压迫镣铐的斗争中,向旧世界发出冲锋的号角,用自己必需、切实的战役行动,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终将赢得革命的胜利。
短短一篇不足500字符的《血字》,划分了三个层次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既描写和刻画了“五卅”运动的真实壮烈的场境和波涛壮阔的浩大斗争声势,又用澎湃的气概和洪亮有力的语句抒发了个人激情壮志,表达了自己为时代革命献身的崇高思想,坚信无产者尽责任、抖精神,挣脱剥削压迫的镣铐,终将赢得革命的胜利。不可谓不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生活。
诗歌发展到现代,无论是“九叶派”、“朦胧诗派”、“第三代诗人”,还是目前正在兴起的新的诗歌流派或新的诗人,所有的诗作都同样是无不体现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思想表现特点。
诗歌相比其他文学作品,由于结构篇幅、节奏韵律的具体要求不同,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更为集中,也更精炼。它往往是抓住生活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深入发掘,用高度集中、精练,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语句予以表现。伟大的导师、诗人毛泽东同志对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有着精辟的总结和论述,明确地指出:“文艺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2)抒情言志,饱含丰富思想感情。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抒情是诗歌的本质。诗歌是通过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来揭示和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撷取社会生活中的感情浪花来表现社会现实,展现作者的志向和抱负。人的这种思想情感既包括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抱负,也包括社会大众的主流思潮和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态度,而诗歌作者思想情感和志向抱负都是通过其诗歌中所述写的生活情感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是态度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的这种态度体验决定了有情感就会有表现。神态、举动、语言、文字都是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诗歌中的抒情则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将情感无遗地展现出来,以为社会所甄别或接受。在中外诗歌发展历史上,凡是脍炙人口、长久流传的诗歌,无不饱含着真挚而浓烈的思想感情而为人们所普遍喜爱。
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发于诗人的内心深处,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真实的态度体验。只有具体的、独特的、富有诗人个性,并发自诗人内心的真实的态度体验才能进入读者的内心,与读者产生共鸣,使诗人与读者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形象,进而影响、激励读者,发挥社会作用。
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诗歌的社会作用与小说、报告文学、议论文不同,不是靠小说的尖锐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也不是靠报告文学确凿的事实、议论文周密的论证去影响、激励读者,发挥社会作用;诗歌是凭借其真挚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艺术形象,美妙的情景交融,和谐的诗句韵律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产生思想和艺术共鸣的基础上和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如岳飞的《满江红》,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上阕开篇两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意思说: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抬头远望,心怀报国之志涌动,于是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向。这里诗人通过刻划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满腔热血的思想感慨和汹涌激荡的心潮大志,给读者的思想和情绪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上阕后篇两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前句意是说: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不是我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不停的战斗,八千里路比喻的是征程,云和月形容的是艰辛,即是说在长久的征途中我要以白云和明月作伴,披星戴月,不停的战斗。后句意是说:不能等了,如果就此等下去,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就只会空有悲愤。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在漫长征程中转战南北的报国信念,下句则展现了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情怀。
作者下阕开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四小句,意是说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句式短促,音韵着力,简炼铿锵;特别是“何时灭?”反诘句吐露并强调了满腔的民族义愤,情感强烈,力超字意,志冲云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句表达了要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雄心壮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二句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对敌愤慨之语,意是我要吃敌人的肉,我要喝敌人的血,足见诗人抒发的是一种对敌寇那种不共戴天的切齿痛恨;结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意是等待收复失地,山河一统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里“待从头”三字再抒情怀,慷慨明誓,充满决心和自信。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满江红》之所以能够以“气壮山河”“光照日月”影响社会、影响诗坛以至于影响历代炎黄子孙,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凭借其真挚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艺术形象,美妙的情景交融,和谐的诗句韵律以及由真挚情感所迸发的忧国之心、报国之志进入到了读者的心灵,千余年来为后人所共鸣,使读者在获得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的同时,获得了诗句语言、抱负志向、人物形象等诸方面审美享受,为历代传颂。岳飞在这篇诗词中揭示了当代遭敌侵辱的时代背景,以真实的、饱含丰富的思想情感,抒发了自已“精忠报国”的耿耿之心,拳拳之意。通过对岳飞《满江红》的诵读、欣赏、分析,可以感受得到诗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思想感情”的思想表现特点。
古今中外,一切为人们所普遍喜爱、长久流传的诗歌,莫不饱含着真挚、浓烈,而又独特的情感。没有真实、独特的情感,实际上就是没有情感,就如同书本没有文字、文章没有内容、花园没有花草、鱼缸没有游鱼般有其名,无其实,就显得空洞、僵化、枯燥无味,就无所谓诗歌了。
诗歌所写的一切都是生活的感情化。真情可以使人变得高尚,使人变得无私。诗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打动人心,净化着人的灵魂。因此,无论是学习、鉴赏诗歌,还是写作诗歌都要从“抒情言志,饱含丰富思想感情”入手,展开学习思考和创作实践。
(3)意象思维,丰富、大胆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所谓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是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心理机能。“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工具。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而想象、联想和幻想则是意象思维活动的物化表现形态。在意象思维的过程中,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等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储存在人体大脑中所构成的思想和精神材料,它们经过思维过程中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等心理活动,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因此,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思维过程。
文学艺术中,意象是思想表现得以实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诗歌中的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诗歌的意象思维包括想象、联想和幻想等多种思维形式。诗歌作者在行文作诗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在想象、联想和幻想等形象化思维的基础上,运用拟人、状物、象征、夸张、比喻等手法,以词语构成的文字语句描写物象的细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志向抱负表现出来。作者的这种形象化思维就是意象思维,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内含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等。
想象、联想和幻想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的意象思维活动的结果。想象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想象(即设想或假想)出来的、内容相对比较 丰富的事、物景况。这些事、物景况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且这种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某事物而想起的其他相关的人、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的其他相关的概念;是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的心理过程,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由于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概念而引起的其他相关的概念,内容相对比较单薄,因而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包括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等。
幻想是指个人对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现实中幻想是指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抛开违背客观规律这一实质,幻想却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而引起的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能够反映出人们美好、理想的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先行。文学艺术中幻想则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而达到一种升华,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
在想象、联想和幻想中想象是意象思维过程的主体。
诗歌意象思维中的想象力是最自由、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心理机能,想象是诗歌意象思维的主要动力,是创造诗歌的主要手段。作者只有通过自由、丰富的想象才能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而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才能把社会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平凡与神奇、天上与人间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者只有凭着大胆、丰富的想象,“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武》),才能打破上下古今的限制,把自己最感动、最钟情的生活素材熔炼为诗歌的意象,创造出动人的意境,既感动自己,也感动读者。如果没有想象,作者再怎么“情动于中”,也无法在有限的诗句里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容。
想象是诗人必须拥有本领。这种本领来源于社会生活,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扎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景通过影象、文字、声音等形式以信息储存方式储存在诗人的大脑中,形成的意象的基本素材,经过思维过程中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等心理活动表现出来。
深入社会生活,有了丰富的想象,诗人在创作时,就会贴合社会生活实际,意象相合,浮想联翩,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如果诗人不深入生活,不了解社会,不储存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一味地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闭门造车,就不会有丰富、真实的想象,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只能是盆中之景,必然缺乏大气势,缺少民众所喜爱的生活气息。
古往今来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抒发情怀的名人、名诗、名句无数,唐代大诗人李白及其作品就是卓有成就的名人、名诗、名句的杰出代表。
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以山川之险为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着力描写秦蜀道路上的险峻和人性的险恶,流露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以达言蜀道之难而喻时事艰险之目的。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惊人的想象力描写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荡气回肠。他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至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他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凭借神奇而又丰富的想象,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无论是山高水急、林木荒寂,还是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势宏伟,境界阔大,使人耳闻目睹,如身临其境。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意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绢挂你的前面。瀑布从高崖上飞一样地腾空直落,好像有三千尺长,让人恍惚以为那是银河从九天倾泻到了人间。
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是那样的形象、逼真,使读者当真以为瀑布从高崖上飞一样地腾空直落,就是银河之水从九天倾泻到了人间,给读者以无限的美感享受。
李白的《古朗月行》也是丰富想象的典型诗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在《古朗月行》中李白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及强烈的抒情、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的心中忧愤。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便是对这一昏暗局面的讽刺;“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便是诗人忧伤的表达。
古代诗人杜甫(唐)的《望岳》、谢灵运(南朝)的《泰山吟》、曹植(三国)的《泰山梁父行》、谢道韫(晋)的《泰山吟》、张衡(汉)的《四愁诗》等都是富有丰富、浪漫,自由、奔放想象的作品,值得我们在诗歌学习中鉴赏和运用。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人类生命最高的艺术。诗歌意象思维中除想象外,联想、幻想的诗句作品古往今来不乏其人,我们亦需认真地学习和研究。
诗歌意象思维具有创造性与生命性的特征,是作者在认知社会生活基础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自由重构。由于诗人意象思维中重复不断的思维创新,使这种独特的、自由大胆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幻想,赋予了事、物生命的形象和活力,给了人们认知和审美的启迪,使人们从习以为常的社会历史、生活、人性和大自然中获得了异常独特的审美发现,唤起了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激情。
诗歌的意象思维能够有效地确立篇意,使诗人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表现出来的作品能给读者明确的思想情感,让读者感觉到情感真实、身临其境;能够使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物化,加强了语句的快感和审美的愉悦;能够使想象、联想和幻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有利于抒发真挚情感,刻画人物、景物形象。因此,在诗歌的学习鉴赏中,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从方法上注重意象思维,学习和运用丰富、大胆的想象、联想和幻想是诗歌学习实践者的一大要决。
2、诗歌的艺术表现特点
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为诗歌的思想表现服务的,其艺术特点主要是通过诗歌的体裁格式、语言艺术、修辞手法等外在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篇幅上的短小精悍,语言上的高度凝炼,结构上的分行排列,节奏上的音韵谐美,情感上的意境优美等外在形态则是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要求。特别是古典诗歌讲求的合辙押韵、对仗,现代诗歌追求的自由、开放以及浓烈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和形式上分行排列,更是将诗歌的艺术表现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1)语言高度凝炼,篇幅短小精悍。
诗歌的体裁格式决定了诗歌的篇幅短小,字数有限。
由于诗歌是着重于抒情的文学体裁,体裁格式所决定的篇幅短小、字数有 限使其主题表现既不能如散文般用大篇幅的语言文字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以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也不能像小说样用更大的篇幅的语言文字进行细致的形象塑造、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以实现作品的思想主题;诗歌必须采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诗歌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必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的根本要求是语言暗示、语序倒置、跳跃自如;字句凝练、成分省略、词性转变。语言暗示、语序倒置、跳跃自如是诗歌强化情感及韵律、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字句凝练、成分省略、词性转变则是诗歌凝练简约、诗句硬朗坚实、词句表情达意的需要。只有尽可能地提高字词中含情的浓度,凝炼诗歌语言语序及字词字句,将所抒之情尽可能地浓缩在最少的字句中,才能够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高度凝练,短小精悍,是诗歌艺术表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如杜甫凭吊武候祠的诗《蜀相》中“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仅仅十四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三顾频频天下计”是写诸葛亮隆中献策、出山辅刘,“两朝开济老臣心”写诸葛亮在辅蜀两朝的一生事业中功勋卓著,鞠躬尽瘁。这里虽然没有具体描写诸葛亮的一言一行,却热情地颂赞了他自隆中献策起,至六出祁山、军中病死的毕生功勋事业,含介了他与刘备父子的亲密关系以及在蜀国中的地位、作用和对蜀国、刘备的赤胆忠心。
又如鲁迅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挚友许寿裳的诗篇。诗中“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诉说了爱国之心难以逃脱“神矢”的射中和自己远离的祖国,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情景感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则是寄语寒星转达自己对祖国和同胞的敬意,是同胞感觉不到的,而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以示对同胞和祖国的敬意。轩辕即黄帝,这里表示祖国和人民。
鲁迅《自题小像》短短二句话,二十八个字,既交待了自己远离祖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情景和自己思念、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又表达了自己为祖国献身的决心和意志。特别是“我以我血荐轩辕”一句,其语言字句上的高度凝炼“画龙点睛”般地将诗文《自题小像》的艺术特点和思想主题表现淋漓尽致,使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体现了青年鲁迅的鸿鹊之志和毕生矢志不渝奋斗的人生格言。
在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凝炼、壮美诗句的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民族志士澎湃的心,激荡着一个伟大国家的民族魂,激励着当代以至历代的华厦人民特别是亿万青年为祖国献身。再如赵朴初先生悼念周恩来同志的诗句“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诗人没有将周恩来同志的功劳作具体地描写,仅用“无私”二字,就高度地概括了周恩来同志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以及生涯中的巨大功绩和蕴含着的许多生动感人的具体事件;诗人也没有将周恩来同志的威望作具体地描写,仅用“不矜”二字,就清楚地揭示了周恩来同志在党和人民中的崇高威望。
赵朴初先生“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仅仅十个字,不但赞颂了周恩来同志高贵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格,而且道出了一个普遍真理:真正的威望是在“无私”、“不矜”中建立起来的。
以上诗例说明尽管诗歌的篇幅短小,字数有限,并不影响诗歌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不影响诗人的喻景抒情和述事言志。高度凝炼的诗歌语言,短小精悍的诗歌篇幅可以极少的笔墨、精炼的语句描写社会生活,刻画艺术形象,抒发真情实感。
(2)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礼乐记》)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外在节奏是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要求,内在节奏则是诗歌思想情感的具体表现。只有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协调一致了,诗歌才会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情感真挚,具有音乐美的感受。
诗歌的节奏源于人类的劳动节奏。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协同动作、减轻疲劳和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常常按照一定的拍子,并且在生产动作上伴以均匀的唱声和挂在身上的各种东西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这便是最早音乐节奏的来源。当文字产生,原始人把这种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和音响与含有一定意义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时,就产生了最早的诗歌。我国汉代辑成的《淮南子·道应训》里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历史的事实说明诗歌的节奏,决不单纯是语言本身的节奏,它是伴随着劳动过程的节奏和音响而产生的,是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和生产斗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用以组织生产和相互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语言文字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情感、想象意念以及诗歌结构形成、组分,各种文学艺术手法的运用、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强烈鲜明,要求更加细腻有序。
音韵是指抑扬顿挫的和谐声音。汉语语言文学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韵学等学科。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和历史,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要求和术语、定式,继承这份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是华厦学子的共同责任和任务。音韵学是专业学者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对于诗歌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无论是读诗或是写诗,知道一点基本的韵撤知识,了解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要求,能够对着词牌把握住律诗和词的节奏,就能够基本满足诗歌的鉴赏和习作需要了。
诗歌作品中音韵具体地说是指诗歌作品的音节韵律。诗歌的韵律主要包括节奏、音律、韵脚、双声、叠韵、四声等内容要素。
诗歌节奏、音律、韵脚是古诗歌韵律的基本要求。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极富音乐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音,规定了严格的交替格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自由奔放为主流的现代新诗中音律、韵脚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诗人的情感抒发,“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的呼声日趋高涨,并取得了根本性突破,但诗歌的节奏却始终是新诗音乐感中最为重要的要求;由诗歌节奏要求产生的诗句起伏变化、语调升降回落、字词读音轻重等诗歌外在表现形式则体现着诗人情感的发展变化及诗歌内容的展现延伸。因此,就现代新诗来说没有押韵,可以成就为诗;但没有节奏,就无所谓诗歌,更谈不上诗歌的音韵美。优秀的现代诗歌有着适合于诗歌思想内容的鲜明节奏和音谐韵美的音乐感。
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自诗经以来,无论是楚辞、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都有谱唱,且楚辞更是诗句、音乐、舞蹈三重结合之音韵美,宋词也有很多都是配舞伴乐以展示音韵之美。
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得益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语言。汉语不仅是象形文字,为世界各民族所仰慕,其语言的音律优美,韵律和谐,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比拟的。汉语的单音节发音,与世界上任何一种发音长度不一的拼音语言相比,节奏感都要强得多,是世界语言中最优美的诗歌语言。日本学者石川忠久就高度赞扬说:“汉诗是高级的语言艺术,无疑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
文学,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因其语句上高度凝炼,篇幅上短小精悍,形式上分行排列,而又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诗人浓烈的感情,使读者闻之动心,易唱易记,更是一种精美的语言艺术。在这种更为精美的语言艺术中节奏、音韵是诗歌精美语言艺术的内在特点和核心要求。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一首节奏鲜明有序,音谐韵美著名词作。词句全文为:“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中被毛泽东尊称为“君”的李淑一,是“骄杨”(开慧)的“好朋友”、“柳”(直荀)的夫人。1933年,李淑一在丈夫柳直荀牺牲后,结想成梦,和泪填了一首《菩萨蛮·惊梦》词;数十年后,李淑一于1957年1月寄给毛泽东,请他指正;毛泽东看完这首词,对亲人的思念、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令其 “大作读毕,感慨系之”,于同年5月11日,挥笔写下这首著名的词章,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也表达出一代伟人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百倍关爱,感天地、泣鬼神。
从韵律上看,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中下阕的“舞、虎、雨”三字韵脚对照词谱,与上阕韵脚及下阕“袖”字似乎不贞同韵,疑有“破韵”之嫌。但一向重视用韵、深谙格律的毛泽东很清楚这一点,他在1958年12月“作者自注”中明确指出:“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这里毛泽东所说的“不可改”是因为内在节奏(诗歌思想情感的表现)要求而“不可改”,即是为了不因韵害意而“破格”;“只得仍之”是因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协调统一,即意与声谐,浑然天成而“只得仍之”。可见诗为言志,既然格律是为了情感服务的,“情动绳墨外,笔端起波澜”(臧克家语),就没有必要胶柱鼓瑟了。这就是伟大诗人毛泽东的原意。
“诗为言志”就是诗意,是诗歌的思想表现特点所决定的;节奏、音韵是诗味的具体表现和要求。不见诗意、没有诗味的诗词句,即便合律,也无所谓诗词。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虽“破韵”,但在遵循诗词格律的前提下,根据表达需要而作点灵活变通,可以看作是其“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诗论的一种艺术尝试,同时该词又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将语言形式上的节奏因素、音谐韵美因素与词作的思想内容节奏、情感抒发节奏诸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色的鲜明的诗词节奏,增强了包括情感美、音乐美在内的诗词韵律美,使诗词的意美在节奏鲜明、音谐韵美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诗味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不能不称之为节奏鲜明有序,音谐韵美的好词了。
毛泽东的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在实际咏颂欣赏中配有多种版本的配曲音乐,无论何种配曲版本或乐器配唱,其优雅之韵律,明畅之节奏,深厚之情感无不得到完满的体现;伴之舞蹈时,在翩翩起舞中的音韵之美更是使人“音语联想”,“乐韵成思”,“触舞生情”,感人肺腑。
中国几千年的词歌发展历程中,富于韵律美的诗词歌赋很多,除《蝶恋花》外,如《雨霖铃》、《临江仙》、《一剪梅》、《虞美人》、《满江红》和《钗头凤》等,都有各种配曲,唱起来都是美感十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美的享受。因此,我们赏析和习作诗歌时,一定要把握诗歌的节奏,结合包括矛盾冲突、感情的起伏、人物的言行与关系、自然音响的消长等在内的生活节奏变化发展以及意象思维方法,在鲜明的、适合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节奏调动下,充分地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进而得到艺术和心灵的享受。
(3)形态上分行排列,跳跃自如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外在形式要求。诗歌的分行排列是由诗歌的语言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是诗歌格式布局的要求。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样式,分行排列则是诗歌文学的体裁要求。中国诗词格律中的格,是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所应遵守的格式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式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虽然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式要求,但分行排列却始终是诗歌文字展现的基本形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分行排列从语言文字展现上能给读者造成视觉的观赏效果,给读者明确的心理定势,使读者看到这样的分行排列形式就知道这是文学作品中的诗歌。
其次是诗歌节奏变化的要求。分行排列使诗歌语句中词和词之间的音节停顿,使诗歌的语言表述在停顿中显现出诗歌语言的节奏变化要求,显现出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中诗歌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当分行排列将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诗句的语言表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韵脚押韵时,读起来就顺口,节奏感就更强,就更具有情感的色彩和音乐美的享受。
再次是诗歌艺术表现的要求。诗歌作为一种精美的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诗歌语言的精炼、寓意,节奏、韵律上,还体现在语言文字展现的排列样式及组合图形上。这种通过排列样式及组合图形所体现的诗歌造型、韵律、气势和美感就是诗歌艺术的排列美。如古体律诗和绝句排列均为方阵型,逐字逐行排列,行数四或八行,行间字数相等,呈长方形,是一种规矩齐整之美,这种方阵型犹如行军布阵,威严整肃,牢不可破,势不可挡;而在现代诗歌、欧化诗歌中诗人们根据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需要及诗歌排列美的艺术创作要求进行排列设计,在分行排列的原则基础上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地创作出了许多诸如梯阶形、金字塔形及其它多种象形图案,“笔墨生动,意蕴深长”地展示了诗歌的排列美及音乐美。
跳跃自如是诗歌语言叙述艺术最基本的外在形式特点。所谓跳跃自如指的是诗歌的语言叙述艺术特点所决定的文字语句的使用手法及思想内容的表现方法。
从文字语句上来说:高度凝炼、短小精悍决定了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微末节地描写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具体的境物、事件,抒发思想情感,托物言志;决定了诗歌只能运用文字语句的转换变化,描写并展现其深蕴复杂的思想内容和纵横无限的时空跨度。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由于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和纵横无限的时空跨度,因此诗人思想情感、意境想象都是通过文字语句的转换描写在自然过渡,跳跃自如中抒发和展现的。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除词牌名“浪淘沙”的格律要求分行排列外,从语言叙述艺术上看是一首融描写、感慨、抒情于一体,自然过渡,跳跃自如,热情洋溢的词作。全文如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是毛泽东一九五四年夏天在北戴河边休养边工作时,在滔天白浪中下海尽兴畅游了后回到寓所,意犹未尽,一气呵成写下的一首雄浑壮美与沉郁缅怀之词。当时抗美援朝战争以保卫我国的边疆而胜利结束,在全国范围内(除西藏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中国彻底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全国在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中呈显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词由景抒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诗人在词的上阕开头写了北戴河的海景风貌,在观景中蕴积着对人民生活、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深深情思。“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由景抒发情感,由“打渔船”对渔(人)民的关切系念意喻引申到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关切系念,足见诗人的情怀。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下阕启文中诗人对上阕结束后的发问并没有作直接回答,而是用千年前的往事即“千古风流人物”的曹操当年跃马挥鞭率军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在萧瑟秋风中观沧海,洪波涌动,有感而发,以歌言志所写下旷代名篇《观沧海》作为借喻和对比;结果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虽然仍是萧瑟秋风之时,仍是洪波涌动之景,但今非昔比,社会已经变换,千年前东临碣石遗篇主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我们实现了,中国人民已经当家作了主人。
《浪淘沙·北戴河》中诗人通过文字语句的跳跃转换展现其思想情感的跳跃变化和诗词内的蕴积深厚。“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将上阕尾句和下阕启文连在一起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对现实海景描写抒情之中文字跳跃到千年前的魏武挥鞭,跳跃到了曹操的旷代名篇《观沧海》,这种文字语句的跳跃是诗人在对流逝的慨叹中,与古人之叹交相浑融,显得情绪交融,跳跃自如;诗人上阕尾句发出的茫茫博大询问意在借浩大无涯的海景引出下阕启文的怀古情怀,进而通过怀古情怀热情洋溢地歌颂着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种手法的运用使诗句的过渡更显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意境深远,令读者阅读欣赏起来回味无穷。
第二篇:诗歌特点
关于诗歌的特点
经常搞文学创作的朋友都知道,小说、散文、诗歌等这些文学体裁,都有其固有的特点,都应遵循固有的创作规律。新体诗,特别是现代诗歌是继承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有的变得晦涩难懂,有的直白的如白开水,毫无意境可言,有的干脆将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直接当做诗歌来用,让人们觉得现在的诗歌走向没落。近两年来,由于上网的关系,我认识了许多中老年诗友,一些诗友并且拿出已经出版的诗集,让我写评论,或让我修改。他们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对缪斯之神的追求,确实令我钦佩和感动,然而他们的诗品确实不高。因此,我就想简单谈谈诗歌的特点。
一、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的,是简洁精干的,同时也是优美的。古诗词由于字数的限制,因此要求每句、每个词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大诗人杜甫曾说过,他为写好一句诗,曾粘断数根胡须。还有贾岛推敲的故事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贾岛骑着毛驴吟着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准是用“敲”字合适,还是用“推”字合适,只顾低头作诗却误撞了韩愈的车马。
现代诗虽然没有古体诗那么严格,但仍然要反复锤炼语言,使其高度浓缩。它区别于别的文学体裁,可以完全省略主语,以及其他句子成分,以达到诗歌的隽永和美感。例如艾青的诗歌《花样滑冰》:“冬季的花朵,寒冷的狂欢。”作者把主语省略了,但显得更紧凑,更优美。
二、诗歌的语言是夸张的,有时其对象不是特指的。
在数字运用方面,通讯报道要求准确真实,诗歌则不然,它可以是大概的、粗略的,甚至是夸张的。通讯报道或小说,往往准确地告诉读者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情。诗歌则可以这样说“去年此日今门中。”2008年召开的奥运会,则可以这样说“八年八月连八日。”例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
在地名和人物的运用上,诗歌可以借用,但不是特指,其目的是为了深化主题。例如文天祥的《得儿女消息》其中的两句:“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尤怜典午身。”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里面的昭阳殿、蓬莱宫、长生殿,都是借用的,并非杨玉环真的就住在里面。
三、诗歌的思维是跳跃的、立体的
在语句的词序上,也可以前后颠倒变换,以追求诗歌的新颖、生动、优美。有的诗人,为了突破格律、韵脚对诗歌的束缚,追求意境的变化和写作手法的突破,利用汉字的固有的声调和音节,巧妙的排列组合,仍然收到韵律美的效果。这就是诗歌的另一个特点,跳跃性。
在艺术形式上,作者或两句一节,或四句一节,甚至八句一节。仍拿艾青的《花样滑冰》举例,它是两句一小节,闻一多的《死水》是四句一小节,拜伦的《唐璜》是八句一小节。而艾青的著名长诗《光的赞歌》或四句一小节,或五句一小节,或八句一小节,音乐感、美感极强。
在表现的内容上,句与句之间可以是不连贯的,诗节段落间可以是跳跃的。例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从老水车跳跃到矿灯,再跳跃到稻穗、路基等等,这些画面的跳跃与组合,是诗歌的深度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也大大提升。
四、诗歌的感情色彩是饱满的。
我认为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的感情色彩是最饱满,也是最强烈的。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悲伤、忧虑的色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喜悦的色彩,“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惊喜、狂喜、欢快的感情色彩。
为了增加诗歌的感情色彩,我们经常用有比喻、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比喻最常用,假如一个写诗者连比喻都懒得用或不会用的话,那就干脆就别写诗了。没了比喻,整个诗歌干巴巴的,毫无美感而言。这就是人们称之为“老干体”,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郭沫若的“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了。就连张打油写的诗歌的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比喻的多形象啊。
夸张、排比经常用,就举一个例子,舒婷的诗《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反复这个修辞方法,在《诗经》中常见,例如《雎鸠》《采薇》《木瓜》等等,就以《木瓜》为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也经常用反复的手法,一咏三叹,歌的味道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篇:自我鉴定特点和作用
自我鉴定的特点
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
自我鉴定的作用
(1)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
(2)帮助领导、组织、评委了解自己,作好入党、入团、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材料准备工作。
(3)重要的自我鉴定将成为个人历史生活中一个阶段的小结,具有史料价值,被收入个人档案。自我签定的格式与写法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签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1)前言。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2)优点。一般习惯按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争取进步”等。自我鉴定的正方行文,可用一段式,也可用多段式。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用语准确。
(3)落款。
在右下方署明鉴定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例文2:高中自我鉴定范文
三年的高中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于xxxx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xx中学。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三等奖学金。在不满足于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注重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学习。
有广泛爱好的我特别擅长于排版及网页美工和多媒体的制作,就任本班组织委员的同时也加入了校学生会宣传部。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和部内成员团结一致,一年间我由部委升为部长。在任部长期间注重配合学校、学生会其它部门,出色的完成各项宣传工作,促使学校的各种运作更顺利的同时行。
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xxxx年至xxxx年间获校文娱比赛及知识问答比赛等一等奖。大胆创新对校报版面进行改革,使得校报的受视率提高到一个层次。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热情的参加,在xxxx年xx月获校演讲比赛一等奖。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xxxx年我以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应聘为学校网站的管理员,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得到同学及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xxx xxxx年xx月xx日 例文2 自我鉴定
本人近一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
不足是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吴××
20××年×月×日篇二: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常见矿物鉴定特征
一、矿物形态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
矿物单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总是趋向于形成特定的晶体和形态特征,称为结晶习性(简称晶习)。如石英晶体呈柱状;云母呈片状;黄铁矿呈立方体;石榴子石呈四角三八面体等。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和程度,可将晶习大体分为三类:
1、一向延伸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其余两个方向发育差(a≌b≤c)晶体细长,如针状、柱状(辉锑矿、电气石),柱状(角闪石),纤维状(蛇纹石石棉)等。
2、二向伸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第三方向不发育或发育差(a≌b≥c),呈片状(如云母、石墨),板状(如重晶石)等。
3、三向等长型(等轴状):晶体沿三个方向大体相等发育(a≌b≌c),有等轴状、粒状,如石榴子石、黄铁矿、磁铁矿等。
(二)矿物集合体形态
在自然界,呈完好的单晶产出的矿物较少,多数是多个单晶成群产出,即成为集合体状态产出。这里所说的矿物集合是指同种矿物的多个单晶聚集在一起的整体。
集合体可根据矿物结晶程度大小分为两类:
1、晶质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1)显晶质集合形态: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辨认出矿物颗粒界线的集合体。显晶质集合体形态取决于矿物单体形态和它们的集合方式。如柱状、针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的不规则聚合体;如纤维状集合体是针状单体大致平行密集排列而成,放射状集合体是柱状或针状单体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放射状排列而成;粒状集合体是三向等长的单体呈不规则聚合体;又如簇状集合体是由一组具有共同基底,且其中发育最好的晶体与基底近于垂直的单晶体群所组成。
(2)隐晶质集合体形态:隐晶质集合体是用放大镜也看不清单体界线的集合体。按其紧密程度可分为致密块状和疏松土状集合体。
2、非晶质矿物的形态
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晶形,它的颗粒在显微镜下也难以辨认,而主要是根据外表形态或形成方式来分类,常见的有下列:
分泌体:在岩石中形状不规则或球状的空洞,被胶体等物质由洞壁向中心逐层沉淀填充而成,其平均直径大于1厘米者,叫晶腺,小于1厘米者叫杏仁体。如玛瑙是sio2胶体物质在晶腺中周期性扩散所造成的环带。
结核体:是围绕某一核心(砂粒、碎片等)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成的球状体,内部常为同心状构造,多为胶状成因。直径小于2毫米的球状结核体大小如鱼卵者称为鲕状体;直径大如豌豆(2~5毫米)者称为豆状体,如鲕状豆状赤铁矿,鲕状石灰岩等。
钟乳状集合体:是由同一基底逐层向外生长而成,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等形态的矿物集合体。通常由胶体凝聚或溶液蒸发逐渐沉积而成,如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均为方解石)等。
还有葡萄状集合体(外形犹如成串的葡萄),如硬锰矿。肾状集合体(外形为半椭球体)。当非晶质矿物的集合体无一定外形且较致密时称为块状集合体,呈松散粉末状时称为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主要由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所决定,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我们运用肉眼和一些简单的工具(小刀、放大镜、瓷棒、磁铁等)和试剂(稀盐酸)对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鉴别,可达到认识、区别矿物的目的。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光学、力学等性质,我们着重讨论能够观察到的物理性质。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自然光作用于矿物表面之后所发生折射和吸收等一系列光学效应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及光泽等。
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的自然光吸收后所呈现颜色。按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1)自色:是指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它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有关。自色比较固定,对鉴定矿物有重要意义,如方铅矿的铅灰色。
(2)他色:矿物因含外来带色杂质或气泡等引起的颜色叫他色,如石英,纯净石英为无色,杂质的混入可使石英染成紫色、玫瑰色、烟灰色等。
(3)假色:为矿物表面氧化等原因产生的颜色叫假色,如方解石、云母等矿物,在解理面上所见的虹彩的晕色,斑铜矿表面的锖色(蓝紫色斑状)。
矿物颜色的描述,为了便于比较和统一,常以标准色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及白、灰、黑等色来说明矿物的颜色。当矿物颜色与标准色谱有差异时,可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如淡绿、暗红、灰白色等。另外,也可依最常见的实物来描述矿物的颜色,如砖红色、草绿色等。具体描述矿物时,下列矿物可作比色矿物:
红色——辰砂
白色——方解石
黄色——雌黄
铁黑色——磁铁矿
褐色——褐铁矿
铅灰色——方铅矿
绿色——孔雀石
铜黄色——黄铜矿
蓝色——蓝铜矿
桔红色——雄黄
黑色——黑电气石
金黄色——自然金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刻划、敲打等)后所呈现的性质,如硬度、解理和断口等。
1、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刻划、敲打等)的程度。鉴别矿物的硬度,可以把欲试矿物的硬度与某些标准矿物的硬度进行比较,即互相刻划加以确定。通常用的标准矿物,即摩氏硬度计就是用这种方法确定的:用十种矿物互相刻划,按硬度相对大小顺序把矿物硬度分为十级,排列在后边的矿物均能刻动前面的矿物。这十种标准矿物是: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简单的方法来试验矿物的相对硬度,即把硬度分为三级: ①低硬度——小于2.5,可用指甲刻动;
②中等硬度——2.5~5.5,可用小刀或钢针刻动,手指甲刻不动;
③高硬度——大于5.5,小刀刻不动。
矿物的硬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物理参数和特征之一,测试时应注意:①矿物的硬度是指单个晶体的硬度,而纤维状、细分散土状集合体对矿物硬度有影响,难以测定矿物的真实硬度;②受风化影响的矿物,其硬度往往偏低。因此,测试硬度时必须先矿物晶体的新鲜面,而且用力不宜过猛,以避免试验不准。
2、解理和断口
矿物晶体或晶粒受外力作用(如敲打)后,沿一定方向出现一系列相互平行且平坦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矿物的这种破裂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矿物受外力作用后,在任意方向上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称为断口。
解理和断口互为消长关系,即解理发育者,断口不发育,相反,不显解理者,断口发育。矿物的解理按其解理面的完好程度和光滑程度不同,通常划分为四级:
①极完全解理:解理面极完好,平坦且极光滑,矿物晶体可劈成薄片,如云母、辉钼矿。②完全解理:矿物晶体容易劈成小的规整的碎块或厚板状,解理面完好,平坦、光滑,如方解石、方铅矿等。
③中等解理:破裂面不甚光滑,往往不连续,解理面被断口隔开成阶梯状,如辉石、白钨矿等。
④不完全解理:一般难发现解理面,即使偶见到解理面,也是小而粗糙。因此,在破裂面上常见有不平坦断口,如磷灰石、锡石等。
有的把无解理者称为极不完全解理,晶体的破裂面完全为断口,如黄铁矿、石榴石等。断口可描述为贝壳状断口(如石英断口)、参差状断口(如黄铁矿、磁铁矿等)。
观察解理和断口时应注意:①解理面是鉴定矿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观察解理时,通常先看晶体破裂后是否出现闪光的平面(转动标本时,有否闪光的小平面),就可知有无解理面。然后,再根据解理面的完整程度确定解理的等级;②观察解理时,注意区别晶面和解理面,解理为受力后产生的破裂平面,一般较新鲜,平坦有较强的反光;而矿物的晶面,有的表现出各种花纹或麻点,通常无明亮的反光,其表面显得黝暗。
矿物还具有其他物理性质
比重:矿物的比重是指纯净、均匀的单矿物在空气中(一个大气压)的重量与同体积纯水在4℃时重量之比,以g标记。比重是鉴定和对比矿物的依据,其精确数值要通过专门测试才能确定。
常是用手掂估矿物的轻重,将矿物的比重分为三级:
重矿物——比重>4,如方铅矿、重晶石等。
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如石英、方解石等。
轻矿物——比重<2.5,如石墨、云母、自然硫等。
弹性: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在弹性极限内)能发生弯曲形变,当外力取消后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云母。
挠性:指矿物受外力作用能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取消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如绿泥石。
脆性: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易裂成碎块或粉末的性质,如方铅矿。
磁性:指矿物可被磁场所吸引,甚至本身能吸引铁屑的性质。通常用普通磁铁测试,能被磁铁吸引者称为磁性矿物,如磁铁矿。
除了上述物理性质可作为鉴定矿物的特征外,还常用一些简单的化学方法来鉴定矿物的成分,如用冷稀盐酸来测试方解石,可化学反应并释放出co2,产生许多小气泡。常见矿物的识别
一、硫化物类
方铅矿(pbs):完好晶体常呈立方体,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7.4~7.6。有三组立方体完全解理,性脆。
鉴定特征:具三组正交的立方体完全解理,比重大,可以与其他铅灰色矿物,如辉锑矿、辉钼矿等区别。
闪锌矿(zns):晶体呈四面体(极少见),常呈粒状、块状集合体。随着含铁(fe2+)量的增高,颜色由无色——浅黄——褐黄——黄褐——棕黑色;条痕由白色到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半金属光泽。硬度3.5~4,比重2.9~4.2。有六组完全解理(多面闪光)。鉴定特征:条痕比颜色浅,六组完全解理,较小的硬度,可与黑钨矿、锡石等区别。
辉锑矿(sb2s3):晶形常呈斜方柱形长柱状、针状。柱面上具有纵纹。集合体一般为束状、柱状、针状、放射状,少数为柱状晶簇。
铅灰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硬度2~2.5,比重4.51~4.66。一组柱面解理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纹。
鉴定特征:根据柱状晶形、一组解理及解理面上常有横纹,与方铅矿区别。
黄铜矿(cufes2):完全晶形极少见,常呈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铜黄色,表面有时见蓝、紫、褐色等斑杂锖色(假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5~4,比重4.1~4.3。性脆,无解理,断口参差状。
鉴定特征:黄铜矿与无晶形的黄铁矿,可根据黄铜矿新鲜面颜色深和较低的硬度来区别。黄铁矿(fes2):晶形常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常具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浅铜黄色,表面常有黄褐色的锖色(假色)。条痕绿黑或褐黑色,金属光泽。硬度6~6.5,比重4.9~5.2。性脆,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完全的晶形和晶面条纹,浅铜黄色,较大的硬度,可与黄铜矿区别。口决:
黄铜黄铁似兄弟,金黄浅黄真美丽;
条痕色黑皆性脆,金光闪闪多威仪。
刀子面前显高低,黄铜屈服铁无异;
风化面上露本性,黄铁变褐铜生绿。
二、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
石英sio2:石英是以sio2为成分的一族矿物的统称。主要有α石英、β石英,还有隐晶质的玉髓和胶态含水的蛋白石等。
α石英常呈柱状,由六方柱(m)和菱面体(r,r)等单形组成的聚形,在柱面上常具横纹。
β石英常呈六方双锥状。
石英颜色多种多样,水晶一般无色透明,脉石英呈白色、乳白色、灰色,因含杂质引起颜色变异,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硬度7,比重2.65。无解理。
鉴定特征:根据形态、硬度、无解理、断口的光泽、不易风化等,可与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相区别
赤铁矿(fe2o3):晶形少见,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胶状者常呈鲕状、豆状和肾状。呈片状晶形者称为镜铁矿。具有晶形者为钢灰色至铁黑色,隐晶质或粉末状者呈红色。条痕为樱红色或红棕色。半金属光泽,晶体硬度5.5~6,隐晶质者硬度小于小刀,无解理,比重5.0~5.3,无磁性。
鉴定特征:根据条痕、无磁性可与磁铁矿区别。
磁铁矿(fe2+fe23+o4):完好晶体形常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为致密块状,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6,比重4.52~5.20。无解理,具强磁性。鉴定特征:根据颜色、条痕及强磁性与赤铁矿区别。篇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习题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可变荷载的是()。a、土压力b、屋面积灰 c、风荷载d、吊车荷载
2.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目前是采用(),该方法的特点是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定目的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再按照现行的鉴定标准下结论。a、传统经验法 b、实用鉴定法 c、结构鉴定法 d、系统鉴定法
3.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等级是由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状态判定,划分为______层次______等级。()
a、二,三b、三,四 c、三,三d、四,五
4.改变结构钢材置及荷载传送方法的加固方法,称为()。a、直截加固法 b、改变荷载传送加固法
c、外套结构加固法 d、增大截面法
5.预应力筋加固时,张拉量中需要考虑的不同于普通后张法预应力筋之处是()。a、锚具变形 b、预应力筋回缩
c、裂缝闭合引起缩短变形 d、预应力引起钢筋伸长 6.对受拉区加厚并加配筋的情况,验算正截面承载能力时,其所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的强度利用系数。a、0.85 b、0.9 c、0.95 d、0.8 7.在混凝土柱加固施工时,原柱的负荷宜控制在极限承载力的()。a、0.4b、0.5 c、0.6d、0.7 8.下列哪一种缝应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a、伸缩缝b、防震缝 c、施工缝d、沉降缝
9.下列不属于增补筋与原梁之间的连接方法的是()。a、全焊接法 b、半焊接法 c、粘结法 d、机械连接法
10.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目前是采用(),该方法的特点是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
定目的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再按照现行的鉴定标准下结论。a、传统经验法 b、实用鉴定法
c、结构鉴定法 d、系统鉴定法
11.在对大偏心受压柱进行承载力计算和校核时,出现的距离e指的是()。a、轴向力作用点到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b、轴向力作用点到受压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c、受压钢筋到受压边缘的距离 d、受拉钢筋到受压边缘的距离
12.粘贴钢板加固法中,钢板能否有效地参与原梁的工作,起到加固效果,主要
取决于()。a、粘贴钢板的强度 b、原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c、钢板和混凝土之间胶黏剂的强度 d、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需要对建筑进行鉴定和加固的是()。a、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安全度不够 b、重要的历史建筑需要进行保护
c、对建筑进行改建、扩建 d、已有建筑附近进行深大基坑开挖 2.以下加大截面加固法中的构造规定正确的是()。a、加固板的受力钢筋直径宜用6~8mm b、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c、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d、用单侧或双侧加固时,应设置u型箍筋 3.下列属于预应力筋锚固的方法有()。a、u形钢板锚固 b、焊接粘结锚固 c、高螺栓摩擦-粘结锚固d、扁担式锚固
4.制定具体的加工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主要的是______和______。
()
a、建筑物的使用要求b、建筑物的安全性 c、可能的加固施工条件 d、原有的施工图纸 5.混凝土扶壁柱法的工艺及构造做法正确的是()。
a、当原墙厚度小于240mm时,u形连接筋应穿透墙体,并加以弯折 b、u形箍筋竖向间距不应大于240mm,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 c、销键连接法的销键的纵向间距不应大于1000mm d、混凝土扶壁柱用c25-c35混凝土,截面宽度不宜大于250mm
三、判断题 1.评定完损性等级主要是为构件和结构的加固提供依据,主要是以内力分析和截面验算为主。()
2.用预应力法加固持续板时,预应力筋弯折点的位置宜设置在反弯点四周。()3.连续板预应力筋的张拉宜采用两端张拉,以减小预应力摩擦损失。()4.用预应力法加固板时,应采用柔性钢丝或钢绞线,不宜用粗钢筋。()5.钢筋的冷弯性能指钢筋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6.试验研究表明,外加构造柱对墙体的抗剪强度提高有限,一般不大于30%。()7.大偏心受压柱承载力不足时,应对柱子的受拉侧进行加固,小偏心受压柱承载力不足时,应着重对柱的受压侧进行加固。()8.对于用直线预应力筋加固的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决定于预应力产生的纵向力。()
四.简答题
1.预应力筋加固梁截面承载力计算的等效荷载法的含义是什么? 2.引起梁板类受弯构件承载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并对该原因举例。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习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1.答案:
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等效外荷载法。所谓等效外荷载是指预应力对原梁的作用可用相应的外荷载代替,它们两者对原梁产生的内力(弯矩,剪力及轴力)是等效的。等效外荷载法是指:加固梁在承载力计算时,把预应力作为外荷载等效地作用于原梁上,然后按原梁尺寸及原梁的配筋情况来验算原梁的承载力。2.答案:
原因主要有施工质量不良,例如配筋过少,水泥质量差,设计有误,例如荷载漏算,受力分析错误,使用不当,例如桥梁超载使用,意外事故,如洪水,改变用途和耐久性的终结,如钢筋锈蚀等。
第四篇: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
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
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3.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4.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
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5.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第五篇: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例
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例
2、谈谈李白《塞下曲》表达技巧上的妙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参考答案】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例
3、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清静寂寥(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例
4、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参考答案】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例
5、阅读陆游《咏梅》,谈谈这首词怎样表达词人的志向和情操。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参考答案】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者以梅花自喻,将梅花人格化。词句写出了梅的风格神韵,写出梅花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的傲骨。语言炼字类 “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例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例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故用“铺”更准确、形象。同时,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例
5、请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例
6、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创作分类 文人诗 民间诗 形式分类 诗词曲 古体诗近体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时间分类 古代诗 现代诗 诗的分类 格律诗 自由体诗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形象意境类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
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例
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