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2011年度村镇建设工作总结
××镇2011年度村镇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镇村镇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区工委、公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建委及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镇党委、镇政府带领镇、村、组三级干部,依靠全镇人民,发扬“三苦四千”精神,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启动,分步实施,一步到位”的原则和配套建设的目标,始终以小康工程建设总揽全局工作,使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强喜的成效,特别是住房等硬件建设上了台阶,上了规模,推动了我镇小康工作的顺利实施。现将村镇建设工作总结
一、总体概况
我镇是嘉峪关市近郊镇,位于市区东南侧,离市区19公里,总土地面积11xxxx公里,总人口740xxxx,总户数203xxxx,•辖xxxx行政村4xxxx村民小组。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城郊型农业为路子,使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稳定持续发展。90年以前,我镇居民点大多为七十年代末形成的土坯房,处于成型点的户数约占全镇总户数的6xxxx,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农户住宅布局参差不齐;加之约4xxxx的零散居住户的存在,造成通路、通水、通电等基础配套设施不能顺利实施,农村管理难度也比较大,新建房户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不利于公益事业的开展和实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建房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居民点及村镇建设滞后的矛盾突出。鉴于以上情况,镇党委、镇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了居民点建设工作,制定了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攻关突破,长抓不懈,一抓到底。
二、村镇建设基本情况
居民点及村镇建设的任务是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耕地,方便生产,有利于生活的原则下,坚持高标准起步和配套化建设目标,截至本年度,新建、改建9xxxx的农民住宅,新建村委会、镇政府办公设施,硬化、绿化道路,彻底改变居民点及村镇面貌。
1、居民点建设方面:
①示范点建设
示范点建设是村镇及居民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突出示范点的典型、样板作用,先后建成了石桥二、六组,团结三、六、七、八组,河口一、五组的示范点建设。目前这些示范点有以下共同特点:一是住房改建率达9xxxx以上;二是居民点道路已全部硬化;三是居民区花池、散水全部完工;四是农户大门瓷砖画贴面全部完成;五是全部完成了居民点绿化美化工作。石桥二组、团结六组、七组还完成了路灯架设工作。石桥二组还架设了调频音响。
②住房改建:2011全镇累积建成住房192xxxx,占全镇总户数的9xxxx。人均拥有住房3xxxx米。累计建成砖混结构住房48xxxx,砖木结构住房59xxxx,砖土木结构住房72xxxx,砖木以上结构住房占建成户的52.xxxx。团结村、河口村建成户比例达96.xxxx、96.xxxx。石桥村、塔湾村建成户比例达90.xxxx、87.xxxx,冯家沟村、文殊村建成户比例达80.xxxx、79.xxxx。全镇4xxxx村民小组建成了5xxxx居民小区。
③居民点配套工程建设
在居民点建设中,我们做到“四通三配套”,四通即:水通、路通、电通、信息通;三配套即:文体娱乐场所、卫生设施和居民点建设相配套。
水通:2011年进一步完善我镇人饮工程,彻底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xxxx。
路通:2011年,建设完成镇区及六个村汽车站,完善以镇区为枢纽的镇域交通运输网络。现已建成县乡、村组道路(含居民点道路)共87条64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条,为嘉文公路和酒文公路,在本镇石桥村交汇,道路总长度32.54公里,其中:嘉文公路1条28.64公里(长城第一墩至祁丰区山口),酒文过境公路3.9公里(文殊镇逸夫小学门口至冯家沟村5组)。村组道路28条11.788公里,居民点道路56条17公里,专用道路1条246xxxx(团结村1组县乡道至文殊水泥厂)。道路硬件设施较好、布局合理、流通性强。
电通:自九五年完成了镇变电站扩建工程,完成了高低压农电线路改造,居民点农电线路也相继改造完毕,保证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农户通电率达10xxxx。
信息通:随着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我镇通讯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镇、村、组通信网络有了重大改进,现广播覆盖率10xxxx,有线电视光缆、程控电话线路覆盖率10xxxx,有线电视入户110xxxx,入户率54.1xxxx,架设电话622部,入户率30.5xxxx。同时,市移动通讯公司和市联通公司在本乡建立了无线移动电话接收、发射塔xxxx,为全镇通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体娱乐场所和居民点的建设相配套:目前,各村民小组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共计4xxxx,并配备了一定的设施,保证了农民一会、学习和小型娱乐活动的开展。同时,我们在居民点规划区内预留了1--xxxx地,待农民的住宅建设全部完成后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功能、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街心花园,进一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卫生设施和居民点建设相配套:重点进行了农户卫生厕所的配套化建设,由过去的步步高改建为现在的蹲坑、水冲等形的厕所。已累计改建卫生厕所120xxxx,占全镇总户数有64.xxxx,其中蹲坑式卫生厕所114xxxx,水冲式6xxxx。同时,推广使用了沼气,既使粪便得到了天害化处理,也取得了方便、卫生的效果,累计推广沼气池163口,占总户数的8.xxxx,有条件的农户还使用了液化三油气灶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2、村委会建设、学校建设方面:
村委会建设是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先后翻建了六个村的办公室。2011年新建团结村村务活动中心,新建改建部分组文化活动室。
学校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团结小学教学楼、文殊小学太阳能教室、冯家沟小学办公楼、中心小学太阳能教学楼的建设任务,并完成了图书室、办公室、宿舍等附属工程,建筑面积268xxxx米,附属工程建筑面积109xxxx米,围墙201xxxx,使我镇学校硬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镇区建设方面:
完成了镇区文化活动广场改造工程,硬化面积400xxxx米,新建政法办公大楼一座。
4、居民点及村镇绿化工作方面:
居民点及村镇绿化美化工作也是基础设施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镇村面貌的重要举措。我们结合植树造林工作,累计绿化、美化4xxxx村民小组的居民点,镇区、各村委会、各小学都本着多绿化、少硬化的原则,完成了花园式单位建设,居民点及村镇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观。
三、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一是还有部分村民没有完成住房改建任务;
二是部分配套设施还没有完成,特别是文体娱乐场所、街心花园,还没有实施。
三是居民点管理工作滞后,脏、乱、差及三堆现象还比较突出。
四是村镇及居民点绿化美化工作还不够扎实,环境建设急需加强。
五是乡村道路的绿化任务还很大。
四、明年村镇建设主要项目
一是完成镇区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系统建设;
二是文殊镇农贸市场建设工程;
四是居民点道路改造工程;
五是中心小学至冯家沟村4.8公里道路改造工程;
六是“一池三改”农家厕所改造工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目标,不断加强村镇建设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把文殊镇建设成为富强、繁荣、极具特色、富有活力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镇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页眉文字
镇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科学规划依法管理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翟镇人民政府翟镇属工矿区,区域面积69.5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6.63万人,是国家六部委联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省政府确定的“山东省中心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紧紧围绕中心镇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平台,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山东省村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荣誉称号。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镇村镇建设方面一些做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城乡流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桥梁。工作中,我们本着“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我镇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一是搭建政策平台,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我们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针对业主特别关注的建筑用地、税费收支、教育医疗等现实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入住工商业户的户籍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生产经营中的税费交纳等具体问题作了详细规定,积极鼓励扶持镇内外广大业主商户入镇经商办企业,极大地推进了镇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二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小城镇建设档次与水平。为了搞好规划,我们多次邀请省市建设规划设计专家,进行实地踏勘测绘,对镇区今后的建设发展制定了详尽的方案。2004年,我们又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设计完成了镇域镇区近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了中心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全镇的交通、水电、供暖、通讯、文娱、教育、医疗、环卫、照明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努力创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镇区环境,为我镇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一是加大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今年,投资300万元完成村村通道建设18.4公里,使全镇村村通里程达70公里,实现了45个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完成了莲花山旅游专用通道翟镇段的道路规划和路基工程,形成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同时,协调公路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7个部门,对济临路翟镇段进行了重点清理,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满眼灰尘、雨天污水横流的现状。二是抓好商业街开发。在前期开发翟良路、望新路、文化路三条商业街的基础上,新开发董家庄南段、穆家店西路段商住房1215平,使全镇商住房建设户达1230家,建筑面积40215平,镇区商业注册登记户达730余家,形成南至羊村、北至石灰峪、东到东梁庄、西到崖头的商业交易带。三是根据总体规划,投资150余万元建成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街心花园一处,使居民有了一个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2、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镇区服务功能。一是完善供排水系统。镇政府投资280万元,建成了日供水6000立方米、供水距离达16公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里的专用输水管线。今年又投资110万元建成山泉水供水管道,实现镇区6个村庄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喝上纯净的山泉水。同时加强了排水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60万元,投工8万个,对镇区12公里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共垒砌排污暗渠9.8公里,排水河防护墙2.2公里,污水沉淀拦河坝32米,彻底改变了环境脏乱的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二是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医疗条件。加大镇一中硬件投入,今年投资80多万元新上多媒体教室一口、微机室两口、电子备课室一口,添置各种教学设备200余台套。投资30万元充实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实现适龄儿童全部安全入托,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投资30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门诊楼进行扩建改造,并率先在泰安市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全镇农民参保率达到69.7。三是多方协调进行电力改造、电话装机和有线电视普及活动。几年来共投资470万元,对镇区34个村的农用电网和镇区23个驻地单位进行线路改造,共架设10KV输电线路150公里,埋设照明灯150盏;投资330余万元进行电话村装机优惠活动,使全镇的电话用户普及率达75以上,十二个电话村普及率达85以上,同时新装一线通(ISDN)设备和宽带网(ADSL)设备各一台,终端用户80余家;投资170万元架设有线电视传输网,有线电视信号入户率达60。另外,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镇区各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共栽植各类花灌木8.5万余株,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
二、因地制宜,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由于地处矿区,长期采煤,造成个别村地面下沉,房
[1] [2] 屋斑裂、倒塌现象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状况,镇党委政府广泛征求意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见,经过实地勘察,决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实行旧村改造和整体搬迁工作策略,以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达到美化农村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于家庄位于我镇南部,是一个只有141户,人口400多人的
小村。该村房屋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占地面积大,且已陆续进入翻建高峰期。村内道路不通畅,公共设施没有任何基础,造成街面污水横流,垃圾乱倒,引发的村民矛盾已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改变该村的落后面貌,1998年,经市建委批准,我们把于家庄旧村改造列为翟镇六个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实施工程之一。改造工作中,我们请市建委对于家庄旧村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并将规划方案交由该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组织群众到村庄规划和建设搞得比较好的村学习参观,以统一思想,为旧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实施新规划中,我们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占基、统一尺寸、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形,杜绝乱建滥建。核准建设户数,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标准,建设住宅由原来的145户减少到124户,节约耕地38亩。同时,规划建设完成村内水泥道路5条,并完成供电、供水、路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使于家庄新村道路通畅,街道整齐,楼房林立,成为一个生活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型小康村。唐立沟村位于协庄煤矿塌陷区内,房屋受损严重,修缮重建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99年,经过镇党委政府、村委与协庄煤矿协商,决定对该村实施整体搬迁计划。在整体搬迁工作中,我们注重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土地管理法》、《城镇规划法》、《村庄集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唐立沟新村建设工作纳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该村成立搬迁办公室,按照“先急后缓”原则,确定了3—5年内搬迁完毕的工作思路。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房屋建造提出总体要求,并将新建房屋分为三个类别,有经济能力的要按统一标准建造二层小康楼,经济较困难的村民可先建一层住宅,老年房由村里集体建造。对建房户实施经济补贴政策,由村集体一次性补助迁移户2000元,保证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全体村民五年的努力,唐立沟新村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建设高标准小康楼270处。同时,该村加大投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先后投资90万元建成高标准联办小学和卫生室,投资50万元完成水电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对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并安装了路灯。全村90的居民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通过整体搬迁,唐立沟住宅由原来的454户减到现在的330户,净增粮田150余亩,一个布局合理,富裕文明的唐立沟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依法管理,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村镇建设规章制度。成立村镇建设领导机构、服务机构和执法机构,确保村镇建设依法稳定发展。二是严格规划设计。坚决执行村镇建设工作中的“一书两证”制度,严格建设审核审批程序,杜绝一切违章乱建、违法滥建现象,使村镇建设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轨道,确保建设发证率达100。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与城镇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设有专用档案室三间,资料橱14个,柜橱4个,建立起完备的档案资料,分门另类进行存放。并设有档案管理员一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管理保护及日常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在村镇建设工作中发挥查阅历史、提供依据、见证纠纷、记录发展的作用。近几年,我镇在村镇建设工作中的实践充分表明,村镇
页脚文字
页眉文字 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村镇建设的投入,直接拉动了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镇的区位优势,按照村镇建设规划,集中精力,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镇区开发建设,把城镇开发与活商、富民、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巧借内力外力,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向小城镇流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带动力强的城镇化新格局,力争全面完成村镇建设的长期和远期规划。
页脚文字
第三篇:×镇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科学规划 依法管理 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 翟镇人民政府翟镇属工矿区,区域面积69.5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6.63万人,是国家六部委联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省政府确定的“山东省中心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紧紧围绕中心镇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平台,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小城镇建设、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山东省村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荣誉称号。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镇村镇建设方面一些做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 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城乡流通,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桥梁。工作中,我们本着“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我镇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一是搭建政策平台,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我们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针对业主特别关注的建筑用地、税费收支、教育医疗等现实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入住工商业户的户籍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生产经营中的税费交纳等具体问题作了详细规定,积极鼓励扶持镇内外广大业主商户入镇经商办企业,极大地推进了镇区建设和经济发展。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小城镇建设档次与水平。为了搞好规划,我们多次邀请省市建设规划设计专家,进行实地踏勘测绘,对镇区今后的建设发展制定了详尽的方案。2004年,我们又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专家设计完成了镇域镇区近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明确了中心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加快小城镇建设进度,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全镇的交通、水电、供暖、通讯、文娱、教育、医疗、环卫、照明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扩建,努力创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镇区环境,为我镇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一是加大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今年,投资300万元完成村村通道建设18.4公里,使全镇村村通里程达70公里,实现了45个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完成了莲花山旅游专用通道翟镇段的道路规划和路基工程,形成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同时,协调公路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7个部门,对济临路翟镇段进行了重点清理,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满眼灰尘、雨天污水横流的现状。二是抓好商业街开发。在前期开发翟良路、望新路、文化路三条商业街的基础上,新开发董家庄南段、穆家店西路段商住房1215平,使全镇商住房建设户达1230家,建筑面积 40215平,镇区商业注册登记户达730余家,形成南至羊村、北至石灰峪、东到东梁庄、西到崖头的商业交易带。三是根据总体规划,投资150余万元建成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街心花园一处,使居民有了一个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2、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镇区服务功能。一是完善供排水系统。镇政府投资280万元,建成了日供水6000立方米、供水距离达16公里的专用输水管线。今年又投资110万元建成山泉水供水管道,实现镇区6个村庄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喝上纯净的山泉水。同时加强了排水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60万元,投工8万个,对镇区12公里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共垒砌排污暗渠9.8公里,排水河防护墙2.2公里,污水沉淀拦河坝32米,彻底改变了环境脏乱的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二是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医疗条件。加大镇一中硬件投入,今年投资80多万元新上多媒体教室一口、微机室两口、电子备课室一口,添置各种教学设备200余台套。投资30万元充实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实现适龄儿童全部安全入托,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投资30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门诊楼进行扩建改造,并率先在泰安市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全镇农民参保率达到69.7%。三是多方协调进行电力改造、电话装机和有线电视普及活动。几年来共投资470万元,对镇区34个村的农用电网和镇区23个驻地单位进行线路改造,共架设10KV输电线路150公里,埋设照明灯150盏;投资330余万元进行电话村装机优惠活动,使全镇的电话用户普及率达75%以上,十二个电话村普及率达85%以上,同时新装一线通(ISDN)设备和宽带网(ADSL)设备各一台,终端用户80余家;投资170万元架设有线电视传输网,有线电视信号入户率达60%。另外,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镇区各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共栽植各类花灌木8.5万余株,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
二、因地制宜,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由于地处矿区,长期采煤,造成个别村地面下沉,房屋斑裂、倒塌现象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状况,镇党委政府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实地勘察,决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实行旧村改造和整体搬迁工作策略,以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达到美化农村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目的。于家庄位于我镇南部,是一个只有141户,人口400多人的小村。该村房屋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占地面积大,且已陆续进入翻建高峰期。村内道路不通畅,公共设施没有任何基础,造成街面污水横流,垃圾乱倒,引发的村民矛盾已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了改变该村的落后面貌,1998年,经市建委批准,我们把于家庄旧村改造列为翟镇六个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实施工程之一。改造工作中,我们请市建委对于家庄旧村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并将规划方案
交由该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组织群众到村庄规划和建设搞得比较好的村学习参观,以统一思想,为旧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实施新规划中,我们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占基、统一尺寸、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外形,杜绝乱建滥建。核准建设户数,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标准,建设住宅由原来的145户减少到124户,节约耕地38亩。同时,规划建设完成村内水泥道路5条,并完成供电、供水、路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使于家庄新村道路通畅,街道整齐,楼房林立,成为一个生活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型小康村。唐立沟村位于协庄煤矿塌陷区内,房屋受损严重,修缮重建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99年,经过镇党委政府、村委与协庄煤矿协商,决定对该村实施整体搬迁计划。在整体搬迁工作中,我们注重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土地管理法》、《城镇规划法》、《村庄集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唐立沟新村建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该村成立搬迁办公室,按照“先急后缓”原则,确定了3—5年内搬迁完毕的工作思路。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房屋建造提出总体要求,并将新建房屋分为三个类别,有经济能力的要按统一标准建造二层小康楼,经济较困难的村民可先建一层住宅,老年房由村里集体建造。对建房户实施经济补贴政策,由村集体一次性补助迁移户2000元,保证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全体村民五年的努力,唐立沟新村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建设高标准小康楼270处。同时,该村加大投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先后投资90万元建成高标准联办小学和卫生室,投资50万元完成水电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对村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并安装了路灯。全村90%的居民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通过整体搬迁,唐立沟住宅由原来的454户减到现在的330户,净增粮田150余亩,一个布局合理,富裕文明的唐立沟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依法管理,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村镇建设规章制度。成立村镇建设领导机构、服务机构和执法机构,确保村镇建设依法稳定发展。二是严格规划设计。坚决执行村镇建设工作中的“一书两证”制度,严格建设审核审批程序,杜绝一切违章乱建、违法滥建现象,使村镇建设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轨道,确保建设发证率达100%。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与城镇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设有专用档案室三间,资料橱14个,柜橱4个,建立起完备的档案资料,分门另类进行存放。并设有档案管理员一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管理保护及日常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在村镇建设工作中发挥查阅历史、提供依据、见证纠纷、记录发展的作用。近几年,我镇在村镇建设工作中的实践充分表明,村镇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村镇建设的投入,直接拉动了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镇的区位优势,按照村镇建设规划,集中精力,突出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镇区开发建设,把城镇开发与活商、富民、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巧借内力外力,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向小城镇流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带动力强的城镇化新格局,力争全面完成村镇建设的长期和远期规划。
第四篇:镇村镇建设工作汇报
xxx镇位于xxx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处,面积7.8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1个行政村、140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总户数5460户,17953人。现就我镇村镇建设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千方百计加快村镇建设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精品小城镇和城镇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村镇建设工作定位的认识程度,而且促进我们真抓实干,加大村镇建设组织领导的力度。
一是进一步把村镇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村镇建设工作,把它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并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x镇开展村镇建设“新村杯”活动实施方案》、《xxx镇~年村镇建设工作计划》。
二是领导把村镇建设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亲自抓。设置村镇建设专职工作人员,按规定将有关档案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和分类,保证了城镇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二、抗震安居工作
成立了xxx镇抗震安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工作有力。同时,将城镇抗震安居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做到了责任到人。抗震安居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中,并与各社区(村)层层签定了《xxx镇抗震安居工作责任书》。
三、环境卫生管理
强化对城镇居民区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充分调动各社区力量,在城镇范围内推广了垃圾袋装化,城镇总户数5460户,有4400户达到垃圾袋装化,垃圾袋装化普及率为81%,使城镇以往的卫生死角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也方便了社区广大居民的生活。各社区自开展帮扶共建活动以来,充分调动帮扶单位的力量,加强对城镇范围内饮食服务业的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使市容市貌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同时,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是提高城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形式,也是保护提高城镇广大群众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镇先后建立和调整了xxx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社区(村)都配备了兼职健康教育宣传员,形成一个基础宣传教育网络,一如既往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了《xxx镇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健康教育台账,利用爱国卫生月、国际红十字日等重大节日向城镇广大居民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使广大居民的健康意识得到了提高,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卫生基本常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
四、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
城镇各社区(村)利用板报、宣传单、公开栏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居民宣传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有关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各社区均掌握了各自小区园林建设相关的数据资料,有健全的绿化档案。
xxx镇人民政府
~年7月27日
第五篇:镇人民政府二Oxx村镇建设工作总结
镇人民政府二Oxx村镇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镇村镇建设工作不断进取,深化改革的一年,是我镇自建立建制镇和被确定为xx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年。这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城乡建委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我镇农村工业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这个中心,以x府发〔2000〕33号文件为目标,我镇的村镇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大改变了场镇面貌,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我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一、主要工作回顾
⒈场镇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配套。今年新开工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共19家,建筑面积达17044M2。新增镇区面积50.7亩,旧城改造18户,拆除旧房面积5301M2。修建商住楼、综合用房及住宅楼已竣工的房屋面积12684M2。基础设施共投入资金192.5万元,主要用于大同街道路改造,铺设混凝土路面长度为200米,宽度为9米,投入资金28万元;新修下水道700米,投入资金万元;街道绿化投入资金0.5万元,种植行道树100株;改造大兴至梅江公路大兴段计2.6公里,投入资金145万元;修建卫生公厕和垃圾台各一个,投入资金8万元;其它建设投入2.5万元。新增镇区人口127人。
⒉农村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村民住房从纯居住型向小康型过渡。今年全镇共办理农村村民建房手续126件,建筑面积21600M2,砖混结构楼房达99%,其中小康型住宅占10%以上。进一步规范明细了农村村民建房办件程序,使广大群众树立了“办齐建设手续才能动工建设”的观念。
在农民新村建设上,我镇在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指导下,规划了5个新村建设点。以“全面规划,重点建设”为指导思想,今年重点建设xx村农民新村。今年进入新村规划点建房的共计35户,其中xx农民新村有29户进场建设。
二、主要工作经验
⒈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切实转变思路,才能开创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小城镇建设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资金短缺,难度大。如果继续按老办法,老思路,不用发展的眼光,没有改革开放的精神,那么,要建设好小城镇将是一纸空话。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取,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将小城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⒉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搞好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关键。今年初,镇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坚持以“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为指导思想,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村建国土办、城管办人员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重点抓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补充完善了到场镇投资落户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重大问题,党政领导亲自抓,为我镇村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⒊广泛宣传,严格执法是搞好村镇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今年全镇共办板报4期,书写永久性标语8幅,广播稿播出12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到场镇投资落户的优惠政策,建设农民新村的意义及其相关政策。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镇的村镇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⒈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速度不很快。
⒉少数单位和个人夫划意识不强,只顾小集体利益,在旧城改造中提出过分要求,不满足其要求则不拆、不迁、不建。
⒊农村零星建房设计水平低下,功能不全,使用不便,质量不高。
四、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是我镇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同时也是本摘自《我要公文网》(www.xiexiebang.com)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在总结上年村镇建设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加快场镇建设步伐,建好管好市级试点小城镇,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⒈实施兴隆街及大同街片区旧城改造工作,编制完成片区旧城改造规划。
⒉筹备建设xx集贸市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继续实施道路绿化工程。
⒊继续狠抓农民新建设工作。
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乡(场)镇人民政府(管委),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抗震安居工程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利民、爱民工程。2006年是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搞好今冬明春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对于保证明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和任务完成十分重要。为认真做好明年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切实把今冬明春抗震安居工程准备工作及各方面任务落到实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结经验,大力推广,促使抗震安居工程顺利进行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市抗震安居工程取得显著成绩,群众已经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自觉参与建抗震房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新建抗震安居房1792户,其中农村970户,城市822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2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二次签定普查资料不够规范,没有2000年至2004年新建户的签定表;二是砖木结构的木檀条有通裂缝现象,通风口留设不符合要求,存在用泥浆砌筑红砖现象;三是女儿墙有起高现象,烟囱的砖筑方法不正确;空心板有开洞现象;四是窗间墙尺寸不符合要求,窗洞口过大;五是基础埋深不符合要求,应放置在原土层;六是个别承重梁的位置不符合要求。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加以改进。市抗震安居办要认真总结各乡(场)镇、各有关部门在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中好的经验、方法、措施,在全市进行推广。各乡(场)镇、各有关单位也要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成绩和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同时,在明年3月底之前要召开总结表彰动员大会,对一年来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村队)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以激励先进,推动后进。2006年我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3000户(套),其中农区2300户(套)。市抗震安居办及各乡(场)镇要根据全市目标任务,及时制定明年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措施,为明年早开工做好充分准备。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切实提高群众参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各族群众对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重要意义的再认识,调动和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全社会形成群众积极参与抗震安居建设的浓厚氛围。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原则,使各族群众知道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工程。是各族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保障
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是一场农村住宅的革命,对农民建房的观念是一次大的转变,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都有很大的难度。为此,市抗震办、各乡(场)镇要抓住今冬明春农闲的有利时机,重点做好农村工匠和工程技术管理骨干的培训工作,做到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实施到哪里,工匠的培训就进行到哪里。通过加强培训,解决我市专职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不足的问题。
四、拓宽渠道,积极筹措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
紧紧抓住2005年全市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顺利实施的有利机遇,因势利导,认真组织,广泛动员。引导广大群众克服等待、依赖和观望思想,不等、不靠,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同时,高度重视争取对口支援单位的帮助和支持,积极发挥对口支援单位和对口扶贫单位的作用,主动与各对口单位联系沟通,取得他们为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援助,以加快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建设步伐。
五、统筹安排,做好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
要把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与村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村、小村并大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庭院改造、道路村村通工程以及防病改水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庄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集中建设”的原则,把小的村庄进行集中,分散的农牧区集中到村庄。落实“一书一证”制度,引导农牧民按村镇规划进行建设,按程序办理有关规划手续,杜绝乱建现象。
六、及早安排,准备好抗震安居工程的建房材料
要提前确定建房户,估算明年的工程量,核算建材需要量。利用冬季建材价格较低的机会,发动群众做好红砖、钢筋、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的储备工作。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确保建材价格稳定,杜绝企业借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之机哄抬物价,以成本价向群众供应红砖、水泥等建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工程,要求加快建设,先后安排了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投资逐年加大,从“七五”、“八五”的上百万,“九五”的上千万,到“十五”初期的上亿,到目前的十个亿,中央“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投资规模。”在我国,要解决9亿农民的生活能源,沼气是重头戏。
农村沼气建设将成为“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业生态环境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农村沼气,可以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带动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农户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500元左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支200元左右;养畜及种植业增效也很可观,带来的直接效益在1000元左右,人均增加纯效益300元左右。目前喀什地区累计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近8000户,按每口沼气池每年增收节支1000元计算,每年为农民增收800万。如果全区50万农户,普及使用沼气,就可为农民增收5亿元。年初地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沼气的使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认为沼气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变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能够解放农村的劳动力。对这项工作各县市都要高度重视,按照地区下发的通知,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加快以推广沼气技术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橱的一池三改建设步伐。今年,要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6850座”,帮助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可见,沼气的使用将是未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新亮点。
农村沼气建设在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循环利用中不可替代农村沼气生态模式通过沼气微生物发酵把动物、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能流、物流的多层次循环,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农作物秸秆通过沼气发酵可以使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直接燃烧提高4-5倍;沼液、沼渣作饲料可以使其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增加20%;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且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农田施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通过上述综合利用,使氮素总利用率达90%,总能量利用率达到80%。
农村沼气工程,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有效途径。随着喀什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非用肥季节大量畜禽粪便污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导致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针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的状况,喀什地区农村能源部门积极申报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环境工程,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2003年11月19日下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熊辉银、副秘书长王绍宁,在农业厅艾则孜·克尤木厅长和乌鲁木齐市、县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七宫村——沼气示范村。熊辉银副主席一行先后参观了崔福等三家沼气用户,参观中大家看到,建了沼气池的农户庭院干净了,堆在院落里的牛粪堆消失了,建在沼气池上的水冲厕所,像城里的厕所一样方便卫生,厨房里干净明亮的不锈钢沼气灶一打就着,和城里人用的煤气灶没有什么两样。崔福告诉熊辉银副主席,自从家里修了沼气池,他家一日三餐都用沼气做饭,既方便又卫生,再不用每个月买一罐煤气了。在该村蔬菜种植基地杨新宗家的温室大棚内大家看到,温室内的一侧建了沼气池,沼气池为温室蔬菜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渣和沼
液,杨新宗在大棚内点上了沼气灯,既为大棚增温,又为蔬菜供应二氧化碳气肥。杨新宗说自从他家的大棚用上了沼肥,育的苗比旁边邻居家的苗壮;由于不需要施用化肥和农药,种出的菜色泽好,产量高,又是无公害产品,销路很好。熊辉银副主席看后兴致很高,对农村沼气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农村沼气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户的生活环境,我区要利用好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投资,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沼气和蔬菜种植相结合,为农户提供了能源,又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是新的发展方向。农业厅要尽快制定2004年沼气国债项目发展实施方案,自治区计委要根据中央国债项目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抓好农民沼气综合利用的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加快不同的沼气生态模式的推广。
乌鲁木齐县是国家2002年农业基本建设农村沼气项目试点县,按照项目要求,在该县推广了“一池三改”沼气建设项目单元,“一池三改”即在农户庭院结合改暖圈,改厨房,暖圈下配套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沼气池上建水冲式卫生厕所,实现了种养结合,产气与积肥同步,能流与物流良性循环,是发展庭院经济的一种高效农业生态模式。具自治区农村能源工作站的调查,小小的沼气池有四大功能:①建一口8立方米混凝土沼气池一次性投资1500元,使用寿命15年以上,每年可生产沼气395立方米,供4口之家一日3餐炊事用燃气,每天用沼气照明2小时,节约能源开支456元以上,相当于人均增收114元;②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一年可发酵人畜粪便15——20吨,生产出的是高效灭菌的沼肥,成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有效手段;③农户建一口沼气池可以解决80%以上的生活燃料,每年节约柴草2500——3000公斤,相当于封育了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得以长期巩固;④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粪便是沼气生产的主要原料,为保证沼气池供应足够的燃气,农民会积极增加养畜量。沼气户的牲畜存栏最少都有10只羊或3头牛。因此,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沼气建设的规模化发展,对实现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特别对南疆脱贫致富,保护和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