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农业工作大全
四、农业工作
(二)积极创建森林乡镇
邴集乡通过“创建森林乡镇、森林村庄”,不断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可再生林业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2013年度以来,全乡共植树1万多株,新增森林面积545亩。
(三)蔬菜园区建设
今年我乡在东张村规划面积5000亩的东张村现代蔬菜园,先期项目投资938万元,群众自筹620万元,扶贫资金80万元,农电资金130万元,小农水资源108万元,农民自建钢构大棚400亩左右,基础设施完善,棚内西瓜为主,目前已上市,平均每产效益均在1万元左右。
(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
我乡截止目前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已申报家庭农场26家,涵盖农机、植保、种养殖、土地流转、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等诸多领域,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合作社的运行和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事宜。
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主抓了邴集西张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提升型和东张产业带动型两种美好乡村建设模式,重点建成了农民公园,、文化长廊、沟塘治理、墙体美化等工程。采取了市场化动作,以产业带动的东张美好家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占地30亩,已初步建成200套住房,已预订出90%以上;二期工程也正在施工中。
以上几点是我乡主要工作开展情况简明汇报,有不到之处,敬请各级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并真挚欢迎各界朋友莅临我乡指导工作。邴集乡人民政府 2013年8月2日 下一步工作开展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乡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适时抓好经常性工作,努力在落实上下功夫,总体工作思路是:
1、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
2、着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
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一个实实在在的森林乡镇。
4、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党建工作新成效。
5、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强化现代农业发展。
6、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确保社会稳定。
7、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9、进一步加大对“一事一议”项目的落实力度。
10、积极寻找税源,保障税改任务的如期完成。邴集乡人民政府 2013年8月3日
邴集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一、在编人员机构设置情况
1、编制情况 我乡机关单位有编制人数为26人,实有20人,缺编6人;事业单位应有编制13人,实有9人,缺4人,其具体情况是:农村经济统计服务站应有编制3名,实有3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应有4人,实有没有人;文化广播科技服务站应有3人,实有0人,缺编3人,事务服务与就业和社会保障所应有编制3人,实有2人,缺1人。
2、存在问题
(1)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人员严重缺编,造成一人兼多职,给工作带来不利效应。(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岗位所需要的事业型技能人才。
3、意见和建议
建议上级部门、合理调配人员编制,及时为缺编乡镇输送对口技能人才。
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尽管如此,多数干部还是比较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踏踏实实的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全乡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尽心尽力,成绩是明显的。但也有些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想法,意志上消沉,行为上消极,缺乏工作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不够稳定,工作上带有情绪,有些干部因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或年龄偏大些,加上工作有压力,家庭有负担等原因,工作不够安心浮飘。还有部分干部因自身工作经验和能力问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感到对工作无所适从,产生畏难和对工作飘浮现象,不深入、不想深入。
(2)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
因长期在农村工作,条件艰苦,社会关系薄弱,对仕途失去信心,工作平淡,只想平静地生活、工作,算着日子打发时间,能力差的干部照样被提拔重用,能力强的干部不被重用,总认为“干好、干坏”无所谓,对待工作求有功,但求无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开拓意识,没有大局观念,我行我素。(3)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偏低
部分干部、职工认为只要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应付过去,得过且过,到月领到工资就可以了,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文化学习等都是次要的,所以在开展中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政策处理问题,有时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依法行政的能力没有没有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导致工作出现被动局面。
(4)作风不扎实,宗旨观念淡薄
一些干部职工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沉不下去工作,走读现象时有发生,干工作总是拈轻怕重,不是想办法迎难而上,而是见问题就后缩,看重的是一些蝇头小利,私心严重,没有大局意识,遇问题推诿扯皮,推卸责任。
2、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1)干部工作生活压力大
一是工作辛苦,乡镇中心工作甚多,加上上级各部门安排下来的各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除去参加各种繁多的会议和整理迎检材料外,几乎是起早摸黑,难得有几天清闲的日子;二是生活清苦,目前虽然工资有微弱的增加,但还要赡养父母、照顾妻女,加上家庭、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开支,举债度日子;三是环境艰苦,乡镇干部由于工作、生活无规律、风里来雨里去,几乎常年没有放松地休息过,加上工作上紧张,及时雨还会带病坚持工作,工作中遇到问题处理不当时,常常会遭到群众的一顿埋怨和发泄。(2)乡镇干部对工作的创新精神不够 一是干部之间的交流探到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干部交流更困难,有的同志从参加工作以后从来未交流过;二是优秀年轻干部得不到及时重用,有时空缺一个位子,都是由上级领导来支配,关系网严重,更别提进城工作,所以造成部分干部根本无心干本职工作,更别提对工作有创新精神。(3)乡镇干部培训机会少
对乡镇领导干部要求提得多,培训学习机会也多。但对一般干部来说,常年也许不会有一次两次机会,导致整个干部队伍的业务和政治素质得不到锻炼,无论在政策理论上,实用技术上,书本知识上、创新意识上,工作经验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经验缺乏。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1)合理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 一是要严把入口关,可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和市直部门有计划分层次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这样即提高整体素质又可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二是要建立干部交流机制,规定乡镇干部在同一乡镇工作几年后,及时交流(平级交流、提拔交流等),以提高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2)
第二篇:四措并举做好农业工作
狮子岗乡四措并举做好农业工作
狮子岗乡作为农业大乡,非常重视农业工作,把农业政策性补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从四个方面做到惠农、扶农、支农和强农。
一是做好农业各项政策性补贴工作,将优惠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该乡严格按照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要求,精确统计农户农业种植面积,根据程序规范操作,使广大农户节本增收;二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将扶持惠及农业种植大户,该乡遵循农业发展规律,重点支持大户承包经营,依照上级土地流转政策,用政策性实惠来扶持大户;三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将开发惠及偏远丘岗,该乡积极争取扶贫项目,结合土地资源,以项目带动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支持开发利用好丘岗土地资源;四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将生产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惠及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等因素制约,该乡上争外引,加大农业水利、道路等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农业工作
农业产业化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镇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蒋集镇位于定远县西南,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三县交界,西与长丰县接壤,南与肥东县相邻。镇属丘陵地带,平均海拔33米,正常年平均降雨量700—800mm。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万亩,辖1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
1、特色产业初见规模,龙头企业得到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镇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5.9万亩,经果林、特色种植等5000亩。凯源粮贸蒋集分公司,年产50万吨优质大米,产品远销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亲情绿色养殖、冠南养猪专业合作社等养殖企业年出栏生猪3.7万头,产品远销上海、合肥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组织保障有所加强。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镇政府采取一系列组织保障措施。一是在全镇建立起了以“政府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的农业产业发展领导责任体系。二是落实了具体办事部门、工作人员和一定的经费。三是加强考核督促,将农业产业发展纳入全镇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而且每年对村委会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实行现场督查。
3、结合我镇500亩村庄整治工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4、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稳步发展。目前已注册成立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农业植保等行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在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差距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虽然确定了主导产业,但多数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其主导地位还不强。二是产业基地的生产条件还十分脆弱,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未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适应市场能力弱。需求量大时难以做到大批量供给,需求量小时又出现卖难,缺乏应变弹性,难以保证稳定及时提供优质产品。三是公司+农户的供销模式处在发展初期,存在起点低、规模小、资金短缺,自身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带动作用还不大等诸多问题。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传递系统还不够畅通,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有利于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为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树立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整个社会发展大计和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2、因地制宜,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创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发展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农产品。
3、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培育和推广公司+农户的供销模式,将产业发展的诸多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
4、加强扶持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第四篇:农业大县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四)(推荐)
我市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辖10个镇(办事处),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是全省第一批畜牧大县创建县(市)和全国第一批生猪调出大县(市)。有清平猪、双莲鸡等国家、省级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禽生产的条件。从2007年开始,我市积极申请并全面参与全省畜牧大县的创建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现
将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创建目标
近年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畜牧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畜牧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确定了“重点发展养猪主导产业,稳定发展家禽产业,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掀起了畜禽养殖的新一轮热潮,有力地推动了畜牧大县创建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市畜牧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中长期规划,即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88.1万头,农民人均出栏2.56头,家禽出笼926万只,牛出栏7150头,山羊出栏14.5万只,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均分别比2007年增长10% ;力争到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110万头,家禽出笼1100万只,山羊出栏17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2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40%以上。
二、落实过硬措施,保障大县创建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大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工作部署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畜牧局。各镇(办事处)也成立相应机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研究实施本辖区畜牧产业发展方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市畜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强部门配合。交通部门对调运及其产品的专用车辆开通了绿色通道;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兴建畜禽养殖场合理安排用地;林业部门对办养殖场的林地征用和林木砍伐手续的办理给予支持;畜牧、经济商务、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生猪、饲料、兽药市场的经营秩序进行了整顿和规范。发改、财政、农业、统计、保险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全市畜牧大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对重点企业、重点大户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其协调解决发展上的问题。三是严格考核兑现。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把创建畜牧大县指标作为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市政府每年组织专班对各镇(办事处)创建畜牧大镇工作进行考评、验收,重点考核畜牧业生产指标、人均指标、规模养殖指标、养殖治污指标以及效益指标等。考评数据以统计局的法定数据为准。采取量化考核到项、综合考评、按分排序的办法进行考核评定,对排名前列的镇(办事处),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兑现畜牧大镇、畜牧大村奖励。
(二)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我市从2003年至2006年,每年拿出400万元资金用于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养殖贷款贴息等奖励;2007年,我市积极争取上级的有关畜牧业项目和扶持政策资金2060万元;2008年除向上争取有关畜牧业项目和扶持政策资金2369.87万元以外,为了争创全省畜牧大县(市),**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当政发20082号文件《关于印发**市创建畜牧大县方案的通知》,出台了新建万头猪场奖40万元,新建一栋标准化“500”猪舍奖5万元、标准化“150”猪舍奖3万元等12条政策措施,并利用春季党训班、三级干部会、农业技术培训会、**农业110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大力发展畜禽生产的氛围。全年共兑付畜牧产业奖励资金近700万元。由于项目资金的到位和各级扶持政策的激励,社会力量纷纷投资发展畜牧业,极大地促进了**市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三)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水平针对近年来生猪生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完善技术服务手段,为畜牧大县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先后组织畜牧兽医科技骨干百余人次,在畜禽标准化生产、良种繁育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共开展专项技术培训105场次,受训农户达近4万人次。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全省重点推广的优质蛋鸡高效饲养技术、标准化养猪技术、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监测技术、高产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山羊圈养技术已在全市大范围应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肉尸处置技术和病死动物肉检验规范已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作,“150”、“500”标准化养猪模式、养羊“1235”模式等新模式已在我市全面示范推广,深受农民的欢迎。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全面推行了畜产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等的登记备案制
度,建立养殖及加工场(户)电子档案。从2004年开始,我们将全市50头以上的养猪户实行书面和电子两种档案备案管理,全面跟踪掌握规模养殖动态。三是办好示范典型带动发展。在畜牧大县创建过程中,我们先后向上申报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5套,制定了清平猪等地方品种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并申报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生产品牌,全面推行健康无公害绿色养
殖。(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并分门别类培植典型样板,先后在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建“115”生猪生态养殖样板,在半月五里岗建“500”样板,在玉泉办事处玉泉村建“150”样板,在坝陵办事处坝陵村建万头养殖小区样板,在草埠湖民生牧业公司建规模猪场配套有机肥料厂样板,在王店镇建生猪良种工程样板,在两河麦城村建养猪专业合作社样板。每建一个样板,就开一次现场会,现场观摩、举一反三,还组织大户外出参观学习,有效地促进了畜牧大县创建进程。
(四)狠抓良种繁育,增强竞争能力我市在坚持抓好清平猪等畜禽保种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展了畜禽品种改良,开拓了畜禽品改工作的新局面。从1980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生猪“四化”等品改项目,确立并推广了生猪三外“杜长大”或两外一内“长大清”、山羊波杂组合模式。从2007年开始,结合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在我市第一批试点实施的机遇,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全市建成生猪供精站1个,中心人工授精站7个,区域人工授精站21个,培训合格人工授精员120人,符合采精条件的良种公猪252头。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品种清平猪母本的作用,完善三级良繁体系,建立了“三群一站”(即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生猪人工授精站)良繁体系。全市栏存母猪8.79万头,其中外血母猪2.1万头。全年实现人工授精13.5万头份,人工授精面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80%以上,总受胎率90%以上。全市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90.3%,优质杂交肉羊比例达80%以上,优质杂交鸡优质比达85%以上,奶牛良种率达100%。
(五)搞好疫病防控,保障产业发展创建畜牧大县,离不开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驾护航。我市历来非常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市畜牧部门负责搞好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以各镇(处)政府为防疫责任主体,各自然村为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形成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成立工作专班具体实施的格局。确立了“八统一”(统一聘请有资质的防疫员;统一组织防疫;统一领发防疫物资;统一建立季防月补针和常年疫病监控制度;统一建立动物防疫资料台帐;统一核发防疫员工资报酬;统一兑现动物死亡补偿金;统一管理防疫资金)的动物防疫新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新的动物防疫运行机制。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将动物防疫成本全额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出台了《**市动物防疫反应死亡补偿办法》,按镇处财政和市财政分别负担40%、60%的原则,每镇处每年1万元、市财政每年13万元的防疫反应、死亡补偿预备费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全市动物防疫反应、死亡补偿保障基金。并从2007年开始,全面免征农户的动物强制性防疫手续费,建立了村级动物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动物防疫员和观察员的报酬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三、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畜牧生产健康发展全市建成“150”、“500”标准化养猪栏圈141栋;优质畜禽养殖小区28个;各类规模养殖户2025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1628户,300头以上的有358户,千头以上的有83户,万头以上的有6户(清平种猪场、草埠湖民生牧业、王店满山红猪场、庙前茂源猪场、坝陵宏鑫猪场、河溶地畜猪场);年出笼1000只以上家禽的256户,其中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大户3个(玉阳冯运富、玉泉杜心春、河溶庄小东);年出栏100只以上山羊的141户。全市年出栏生猪过10万头的大镇6个,年出栏山羊过3.5万头的大镇2个。全市生猪累计出栏88.6万头,同比增长10.6%;山羊累计出栏13.87万只,同比增长4.1%;家禽累计出笼936.8万羽,同比增长11.8%;奶类产量1260吨,同比增长2.9%;禽蛋产量22361吨,同比增长14.9%;肉类总产量89811吨,同比增长14.8%;拥有奶牛657头;全市畜牧业产值17.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22%。
(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先后引进和培植了蒙牛乳业、兴蒙乳业、亚源乳业、均瑶乳业等乳制品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了年屠宰加工50万头的肉食品加工企业翔鹤食品有限公司和年设计规模5万吨的家禽饲料加工企业正天农牧有限公司;培植了清平种猪场、民生牧业、茂源猪场等16个生猪良种繁育场。翔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猪肉产品已成功在武汉、南京等大中城市超市上架销售,并成为奥运会期间宜昌市两家“涉奥肉类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实行生猪养殖“订单”,由公司为农户垫付外三元仔猪款,并按高于地方市场价予以收购育肥猪,网络12000个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其新建的2万头规模养猪场已投入生产。二是中介服务组织网络不断完善。依托畜禽专业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优势,组建了1个养猪专业合作社和3个养猪协会。拥有会员2872人。采取“四个统一”(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服务模式,集生猪收购销售、科技培训和跟踪服务于一体,采取“公司+协会+农户”与购销商相互联动的模式开展购销和科技培训活动,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前来进行授课和技术指导,大力推广畜牧业新科技,积极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其产品畅销省内,远销广州、上海、湖南、江西等地,为养殖户搭建“致富桥”。三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形成了小商小贩、交易市场、营销大户、加工流通等四级营销服务体系,目前从事畜产品流通的就达3000余人,其中年营销1万头以上的经纪人有8人,每年外销生猪达80余万头。四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注册了蒙牛、亚源、清平猪、翔鹤食品、双莲鸡等商标,翔鹤食品和民生牧业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畜禽产品和产地双认证。翔鹤牌猪肉产品已成为**市的优质猪肉的主导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小有名气。
(三)产业地位逐步增强畜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尽快把我市由粮油大市建成畜牧强市的战略目标。2006年,市人大六届二次全会又决定加快畜牧、林果和蔬菜三大产业发展,市专门成立了畜牧产业化办公室,由市委分管副书记挂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通知》(当政发20033号)和《**市畜牧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当政发200447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畜牧大县的通知》(当政发20082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当发20081号)等文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畜牧产业发展。2007年,我市成功跻身为全国256个生猪调出大县之行列,被纳入全国200个生猪良种补贴试点县市范畴,被确定为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广示范县,今年初,又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畜牧大县。
第五篇:胡乐镇“四抓”助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胡乐镇“四抓”助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胡乐镇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自开展以来,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新思路:
抓政策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单、横幅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发动工作,宣传期间共印制宣传单2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横幅6幅。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发动,营造了浓厚的“农保”氛围,使多数参保对象意识到“农保”是“无灾保平安,有灾减损失”道理,促进了“农保”工作顺利开展。
抓业务提升。镇农业服务站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理解,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对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金【2011】1417号)、《宁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等文件进行解读,并以图解形式公开承保理赔流程,使全镇农民明确作物承保理赔办结时间、全面掌握相关政策及承保理赔流程。
抓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扎实建立并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以“三农保险服务站”和“三农保险服务点”具体负责本镇的宣传发动、投保登记、报案等工作,各村设立服务点,安排技术人员,同时取得村两委、村组干部的支持。基本形成了一支网络较健全、业务素质较高的农业保险工作队伍,为做好农业保险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抓理赔。今年以来,全镇农作物油菜承保 1836亩,保费35506 元;小麦承保 27亩,保费270元;水稻承保 4236.74亩,保费63551.1元;玉米承保 717.6亩,保费7176元;截止今年10月底,全镇累计发放理赔资金70727.1元,每年有2880户农民受益,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