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8:5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筠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礼云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在劳动执法过程中,虽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一、执行《劳动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的基本法,规定了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范,对于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式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执行《劳动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劳动保障管理不到位。我县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逐步改制为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逐步壮大,己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0%以上,同时,为发展县域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工矿企业,这些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用工非常灵活,工人流动性大,管理不规范。据统计,除原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外,少部分私营企业至今尚未纳入常规管理,有的私营企业未与职工签订全员劳动合同或未参加社会保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保护,从近两年的劳动保障综合执法检查和案件处理看,95%的举报投诉案件是针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拖欠工资、工伤案件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劳动争议处理案件也有90%以上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劳资之间发生的争议。

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混乱,人员流动频繁,客观上增加了劳动保障管理的难度,进入市场经济后,我县企业的劳动关系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大批职工离岗、下岗自谋职业;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和部分企业的下岗、失业及退休人员;同时还有一部分企业使用了外来劳动力,还有一部分未纳入管理的家政服务人员、临时工及保姆等,这些人就业比较灵活,流动性大,劳动关系的确定和管理上较为混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现有劳动保障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随着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的劳动保障管理已成为劳动保障执法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一些用人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工权益的保护,有意躲避劳动保障管理。一些改制企业和新成立企业不能主动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保障登记手续,加上少数用人单位思想上存在误区,以为自主用工就是自由用工,产生了用工的随意性,增加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是执法环境欠佳。执法环境欠佳,存在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存在着职工、群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学习理解程度不够,职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差。客观方面,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贫困县,市场小,企业多是小型企业,发展受限、发展缓慢,企业都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点保护对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企业法人和领导只注重企业的效益和上缴的利税,忽视了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对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增加了一定难度。

三是政策调整不到位,配套规章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劳动保障作为调整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对调整劳动关系,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调整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健全的现象。有的政策法规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有的甚至存在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现象,如临时就业、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及兼职人员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的确定,农民工、外来劳动力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农民工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在我县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占就业总数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县,除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农民工和外来劳动力超过我县各类企业和个体户用工总量的70%。农民工和劳动力流动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而劳动保障方面针对农民工和劳动力流动就业的配套法规政策很少,客观上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农民工权益保护难,劳动执法难。

四是劳动保障机构建设落后,执法形象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现状看,劳动保障机构建设滞后,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等机构建设相对薄弱,远远不能够适应新时期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的需要。

执法需要执法形象,执法形象不仅仅是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还要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要树立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机构建设,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设施,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劳动监察机构的执法条件相对其他执法部门没有强制执法权,更没有强制执行权。客观上造成不被社会所重视,是影响执法力度和执法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主要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劳动保障执法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为加强劳动执法工作,适应新形势劳动保障工作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保障执法形象,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劳动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执法环境的营造关键在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首先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学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切实认识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劳动保障的重要性,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企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职工权益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才能摆正劳动执法的地位,才能够真正、长期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要懂法、守法,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从具体的行政执法行为做起,围绕“公正执法,服务社会”的宗旨,树立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形象;第三,通过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规的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定形式组织企业法人代表及管理人员学习和熟悉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让他们真正懂法、自觉守法,自觉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劳动保障部门是劳动执法的主体。加强执法机构建设的关键是领导重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量,把劳动监察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增加人员、经费和购置专用车辆等必要的装备;其次,要宣传自己,通过各种形式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处理好重大、涉及面广的大案、要案,为政府分忧解难,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第三,加强劳动监察机构的管理,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并大胆尝试新的执法手段,增强执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真正做到“公正执法、服务社会”,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是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制度不健全、处理手段不力造成的。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工极不规范,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监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不能积极配合,有的甚至无理阻挠,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处理手段显得不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劳动监察的监督力。一是工作要形成制度,例如:“用工备案”制度,用工单位用工必须报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对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根据其用工情况督查其劳动合同签定、社会保险登记缴纳及工资支付情况等,实行台帐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处理投诉案件;三是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动配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是劳动执法的主体。但劳动执法不是完全独立的,需要其他执法部门和职能部门的配合,如对建筑行业的执法检查需要城建部门的支持;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执法检查,需要工商行政部门的支持配合;行政处罚需要人民法院配合执行等。而实际上存在着各部门只重视本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忽视了其它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的现象,部门之间配合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影响了执法的效果。如何加强各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一方面劳动监察机构要主动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行政执法的管理和协调,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明确执法责任,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指导和协调行政执法工作,从根本上杜绝“都管都不管”、“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创造良好、和谐的执法环境。

第二篇: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根据市局安排,在此次综合督查中,我们对基层税务机关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执法程序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税务机关执法程序的规定。如对于执法中不得少于2名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出示税务检查证件等规定。执法程序瑕疵必然会损害检查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目前,税务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对执法程序重视不够,税务人员运用随意,不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现像时有发生。比如在基层分局,有的单位在逾期办理税务登记、逾期申报处罚实施环节,虽然管理分局管理员在行政执法模块中做好相应的处罚数额,但征收单位没有相应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只是“收款开票”,严重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的规定。其他的还有未按规定程序核定个体工商户应纳税营业额,未向纳税人出示检查证件、未按规定回避、未履行告知义务就处罚等行为。

2、调查取证存在瑕疵

税务稽查对案件证据有较高要求,只有在稽查过程中调查搜集到充分证据资料,才能对稽查相对人的税收情况进行正确的定性、定量处理。尽管《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对调查取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证据取得的方式、证据证明力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证据取得方式不合法、证据的关联性差等取证瑕疵严重影响了稽查工作质量。

3、滥用自由裁量权

税务自由裁量权是税法赋予的在税务执法过程中由税务机关在一定幅度内自由定性及定量的权利。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涉及到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运用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税务相对人责任的有无、大小及多少问题。目前,税务实践中,存在税务人员主观或客观滥用定性及定量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范围过宽,同种案情异种定性、相似情节差别对待的现像较为普遍,如对个体工商户定额的核定。

4、税收法律文书使用不规范

税收法律文书是税务执法中实现权力和履行职责的重要凭据,没有税收法律文书或使用不规范、不真实的税收法律文书,是导致税务行政争议中败诉的主要原因。有的单位使用法律文书不够严肃,在日常税收活动中,许多基层单位和

税务人员不重视税收执法程序,凭感觉和经验办事,随意简化税收执法手续,尤其是对于所作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和理由,应当告知相对人的却不告知。如:责令纳税人限期纳税时,不下达《限期纳税通知书》,有口头告知现象,为今后解决涉税问题埋下隐患;文书填写不规范、不完整,有的没有法制员签字,有的签字是机打签名,不具备法律效力;应当登记备案的资料不登记备案等。

二、产生原因

1、税收法律政策因素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税收法律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在目前的体系中,税收法律所占比例极小,大部分是税收政策。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政策变化较快,税收政策受经济变化影响呈复杂多变性。税收政策的不一致性与滞后性是产生执法风险的重要原因,另外对于那些税收法律政策没有规范的问题,税务人员往往很难把握。

2、社会环境因素

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出于培植地方经济及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担心税务检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对税务日常执法进行不正当的干预、阻挠,致使税务部门执法压力增大,风险增加。再有,相关部门不能有效配合,税务部门执法,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如工商部门、银行部门、房产部门等,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对税务机关的执法配合性较差,总是以种种理由拖延提供或拒不提供有关资料,加大了税务机关执法难度。

3、税务人员素质因素

随着法制法进程的推进,依法行政对税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少数税务人员存在法制意识淡薄、不依法办事的情况。同时随着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到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使税务工作变得异常专业化和复杂化。对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税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从而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导致了执法责任的产生。

4、执法监督因素

过错责任追究不够有力。执法监督部门往往存在矫枉过正的顾虑,重教育,轻惩处,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这个关键环节不狠抓、不严管,缺乏实质性地监督管理,不能触及执法人员的灵魂,起不到真正的警示与威慑作用,致使有的问题不能在日常检查中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从而助长了执法人员的懒惰和侥幸心理。

5、纳税人因素

纳税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有的对税务机关违法行政不明白、不知道。有的明知不对,也不敢或不想与税务机关争辩。“人微言轻”、“民不与官斗”是中国历史的

传统积淀,即使胜券在握,也会由于种种顾虑,不敢进行复议和诉讼而私下和解,甚至忍气吞声。不仅助长了个别单位和个人的“老大”思想,更使执法有过错的单位及个人逃脱了责任追究,从而使依法治税失去了有效的群众监督,助长了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第三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企业、劳动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用人单位规范了劳动用工,劳动职工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自我维权意识增强。职工权益维护不断加强,成功维权的案例日趋增多,社会法治意识有极大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对《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学习理解、平时职工信访中掌握的情况和对我县部分企业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所了解的情况,现将《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县总工会在推动《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县的劳动合同制度不断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但是,在劳动合同的签订方面,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还比较低;在劳动合同的执行方面,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给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等现象;在劳动合同终止、解除方面,存在不依法支付经济补 1

偿金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一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用人单位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或是与职工签订不合法的用工协议。企业错误认为签订了劳动合同,意味着限制了随意解聘劳动者的行为,意味着需为劳动者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增加用工成本。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型私企具有“小、散、变”特点,用工不签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企业分期分批签,一年期合同较多,合同短期化不可避免。连续两次用工后,企业变相与劳动者解除合同,转向劳动派遣,降低连续用工的成本。

(二)出现企业规避经济补偿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一些企业无视政府颁布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把政府颁布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企业的工资分配标准。对下岗失业职工发放的生活费扣除社会保险,一般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有一些企业尽可能压低员工的基本工资,在伙食、职务等其他方面给员工增加补助,以此规避因违反《劳动合同法》而须支付的经济补偿金,降低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

(三)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合同全部在单位保管,未缴纳社会保险。《劳动合同法》施行后,有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检查,与职工签订了在劳动保障部门购买的规范劳动合同,但仍然不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有的合同均被单位保管,且合同上条款不完善,职工甚至不知道合同上到底写了什么,导致维权找不到依据。

(四)建筑领域劳动合同基本形同虚设。主要原因是农民工认为劳动合同只是形式,是公司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且“霸王合同”普遍存在,无暇顾及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缴纳养老保险等,或对法律条文一知半解。有的农民工不关心也根本见不到合同,只关心工种和工资的高低,能按时领到工资就心满意足了;有的农民工认为不签劳动合同更自由,便于工作的流动。

二、进一步贯彻《劳动合同法》的措施

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根据实际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法律的贯彻力度。为此,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推进《劳动合同法》宣传活动的开展。通过定期提供劳动法律宣传活页、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企业和劳动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违法企业媒体曝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一是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举办面向企业管理者、工会干部的培训班,通过身边典型案例,提高管理者

法律意识和工会干部的依法维权能力。二是重点开展针对劳动者的普法宣传,开展大型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举办普法培训班,与职工面对面,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

(三)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要全方位、多层面、多渠道、多载体开展涉及《劳动合同法》实施问题的协商、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发挥三方机制,畅通职工投诉渠道,受理职工投诉和要求调解的案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四)发挥工会作用,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首先抓基层工会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发挥工会源头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帮助和指导劳动者依法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其次,建立健全工会全程参与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工会干部的参与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参与本单位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调动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其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发挥工会仲裁调解、案件代理、审理和特邀调解员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督促劳动合同制度贯彻落实。

第四篇:行政执法存在问题思考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法规的行政行为,是使法律、法规、规章得以正确实施的保障,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整个执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以维护国家政令畅通、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为基本宗旨。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理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全面推行依法行

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行政执法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但是,依法行政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仍然存在种种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仅成为依法治国征程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而且直接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当前我国行政执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经过调研,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立法不具体、不明确、含糊、笼统,法律责任不清,执行中不好操作、无所适从,是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无论是行政实体法还是行政程序法都有不少空白;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有些则过于粗疏,对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造成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时理不直、气不壮,不好操作甚至因为心中无数而无所适从。如行政处罚问题,特别是罚款问题,可以说是当前人民群众议论最多的问题。一些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规定或是弹性太强、幅度过大,缺乏具体的标准;或者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只笼统地说“给予必要的经济制裁”,至于对什么性质的行为分别给予多少量的经济制裁,没有一个具体杠杠。这种空泛的、不加区别的、没有量化的条文,既不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导致大量处罚不当情况的发生,又给某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渎职失职等以可乘之机,也使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本身受到严重影响。

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明,加之利益驱动等原因,导致有的事没人管,有的事争着管,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另一问题。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问题仅靠一个部门孤军作战是不行的,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但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体制、立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执法部门职能相互交叉,权责划分不明,导致执法中“撞车”或扯皮拉筋。如房屋室内装修问题,经贸部门所属的轻工协会依照有关法规有监督管理权,规划建设部门依据《建筑法》的规定也有监督管理权;而当发生问题时,两个部门往往又互相推诿。又如食品和药品的监督管理,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但这方面的广告又归工商部门管理;一旦出现食品药品的虚假广告,消费者受了欺骗而找主管部门时,也容易发生“两不管”的情况。另外,由于部门利益驱动等原因,实际执法中不时发生这样的情况:有些领域的事没人管,出现“执法空白地带”;而在另一些领域或场所,则有许多执法部门争着去管,又出现“执法密集地带”。如有一家矿泉水企业,每年都要受到食品卫生部门、防疫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抽检,其中不少项目是相同的,抽检结果完全可以互相利用。但这些部门以抽检方式和标准不一样为由,互不承认对方的检测结果,一次又一次地上门抽检。每个部门抽检一次,企业就要交一笔不少的抽检费用。

一些行政执法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表现出种种乱作为或不作为,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

行政执法人员是行政规范的最终实施者。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的公平和效率。但在目前的行政执法队伍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也未受过系统的业务培训,特别是缺乏法律专业出身的知法懂法人员,造成执法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低下;个别部门甚至将社会闲散人员弄进执法队伍;还有一些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公权意识差,往往把手中的行政执法权力特殊化、私利化。这些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出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主要表现为:一是无视执法程序和裁量标准,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标准随意执法。二是乱收乱罚,搞“服务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或者搭车收费、强行摊派,有的甚至为了小集体或个人利益不惜损害或牺牲群众利益。三是只讲权利,不讲责任,服务意识淡薄,“四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严重,甚至漠视群众、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四是态度横蛮,作风粗暴,耍特权,逞威风,在群众面前颐指气指,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群众。笔者曾亲眼看见几个城管执法人员对一位在街头买柿子的农民大耍威风,先是用脚将农民竹筐里的柿子踹得稀乱,后又将柿筐掀翻,让没踹坏的柿子滚得满地都是,活生生一种土匪行径。五是执法犯法、徇私枉法、吃拿卡要、中饱私囊。

行政执法缺乏监督或监督乏力,不能有效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四个问题。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执法权力监督体系

不完善,监督手段虚化、弱化,既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又是造成行政执法中其他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来看。一些地方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比较薄弱,基本上是“手心”监督“手背”,监督制度虚化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执法部门内部由于形成了追求利益的价值观或不正之风,收费

罚款形成攀比之势,部门内部的监督仅剩形式,无实质内容;二是单位内部监督出现“互相礼让”现象,形成“真管不行,不管不行,抹平才行”的情况,三是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政治责任感,对身边或下属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不闻不问。

从行政执法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来看。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身处行政管理活动的第一线,加之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专门监督机关包括人大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等,其监督往往滞后,不能把握监督最佳时机,监督手段也跟不上,无法及时有效地制约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使,因此导致监督权威实际上的弱化。

从群众监督来看。一些被处罚当事人因慑于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威,不敢向专门监督机关举报;一些当事人因行政执法人员有时对其处罚偏轻、有“照顾”之意,不愿向有关部门反映;还有一些当事人因缺乏法律观念、维权意识淡薄,压根就没想到把行政执法人员的“乱作为”捅出去。因此,群众监督实际上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新闻舆论的监督看。虽然一些新闻媒体不乏负有正义感、敢为百姓鼓与呼的记者,也不时刊播一些行政执法监督方面的报道,但由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许多行政执法中的“乱行为”要么披露、曝光时留面子、不点名,不疼不痒,要么该披露的不披露,该曝光的没曝光。笔者就熟知这样一件事情:某派出所一新提拔没几天的副所长,在某餐馆收治安管理费时与店主发生矛盾,不仅耍特权、逞威风,掀了店主的饭桌,还当众鸣枪,吓唬百姓,造成很坏影响。一家报社记者得知此情后立即前往采访,打算让这一事件曝光。但这个事件最终也没有在报纸上曝光,至今仍是内部新闻。原因很简单:派出所的上级单位——某公安分局领导出面请报社有关人员吃饭,而报社有关人员也觉得不宜得罪公安部门,还是给面子为上策,于是双方在觥筹交错中“私了”了这件事。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过分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搞“保护主义”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五个问题。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话十六个字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四句口号在我国已经提出好多年了。但客观地讲,到目前,这四句话只有第一句话做得较好,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和规章,早已结束了过去那种无法可依的历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而后三句话,还要做很大努力,还存在大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现象。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处理违纪违法案件时,总是过分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任意变通执行法规制度;有的甚至出面干预,搞保护主义,致使一些违纪违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如在一些地方,行政处罚特别是罚款,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就难于执行,即使执行了也收不到处罚的效果。因为对这些企业的罚款会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于是当地有关方面甚至有的政府领导往往出面干预、保护。同时,对企业的罚款也触及不到厂长、经理个人的经济利益,因而达不到处罚的效果;即使对厂长、经理罚了款,企业也会通过各种形式予以补偿。这是行政罚款中经济遇到的一个难题。

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权力和手段,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是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第六个问题。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不可缺少的行政手段。目前在我国的立法中,虽然不少法律、法规都有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但是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执行法。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机关常常感到缺乏必要的权力和手段,不敢用、不能用或找不到必要的强制手段,因而遇到违法事件束手无策、软弱无力,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效率。据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透露,每年我国都有数以万计的环保案件要处理;但另一方面,却是环保执法者一直面临着“腰杆子不硬”的尴尬:20多年来,我国以破坏环境罪定案的环保案件只有3件!一位十届人大代表就“大企业综合症”深发感慨:“这些大企业往往垄断或支撑着一个地方的财政税收命脉,敢于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不把环保部门放在眼里,扛着‘省管’、‘中央直管’等招牌我行我素……”不仅如此,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被围攻殴打的事件也屡有发生,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上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少数执法人员的身上,但由于行政执法活动涉及国家一切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必然会在社会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直接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三是背离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四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从体制上、立法上、机制上、监督上以及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防止和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第五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61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62论中小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培养 363论开放式教育

364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365论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下载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劳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进......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2007-12-15 20:59: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交通行政执法工......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进......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交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这是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进一步......

    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思考(5篇模版)

    安徽铜陵:城管执法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铜陵市政府法制办) 基本情况 我市是从2004年初开始启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工作方案经省政府法制办批准后,市编委......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道路交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道路交通行政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几年来,我区交通系统在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者及旅客、货主利益,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最近在调研时发现,与形势发......

    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一、当前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地方政府土地观念偏差。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在政绩观、发展观和利益观上出现偏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