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劳动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工作薄弱、数据上报质量不高等问题逐渐呈现出来,致使劳动统计工作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界需求。本人从事部门劳动统计近10年,从事专业劳动统计工作也已两年了,现就当前劳动统计工作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当前劳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核心,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在现行劳动统计工作中,统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基层单位劳动统计没有专职人员,基本是政工或会计人员兼任,很难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劳动统计工作中,有的单位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加之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出于利益考虑,有意少报甚至瞒报劳动统计数据,从而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2、劳动统计改革相对滞后。综观现行报表的指标数量和内容,其提供的指标呈现“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对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需要及社会焦点问题的指标明显不足。如:失业和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目前的劳动统计还不能提供全社会劳动就业和失业情况。目前国家对于劳动统计在方法、制度上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不能满足各级政府决策的有关需要,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经济单位体制改革造成从业人员难以统计。单位体制改革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从业人员难以统计。比如保险系统和通信系统,业务员可以兼多家保险、通信业务,单位之间没法区分,从而造成这部分人员不是遗漏就是重复统计。
4、单位与统计员依法统计意识不强。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用途很广泛,职工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的交纳以及社会上一些经济赔偿案件的处理等,都要以劳动统计中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作为参考标准,这样就使得部分单位管理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按统计制度规定如实填报,瞒报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同时也存在部分统计员自身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统计工作理解不够,对统计报表往往是应付了事。
5、劳动统计年报反映的社会平均工资偏高。2007年国家对劳动统计进行了改革,城镇私营单位不再统计在劳动统计范围中,而实行抽样调查。据今年我县城镇私营单位劳动统计抽样调查的数据反映,我县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比全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低7198.63元,只是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57.61%,加之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后,大部分企业是私营单位,这样劳动统计年报反映的社会平均工资主要是行政事业、城镇集体及国有企业单位的工资水平,比全社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高。
二、做好今后劳动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劳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把好审核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善数据质量评估监督制度,对来自基层的统计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核实,对上报的主要数据要有评估报告,不仅要分析劳动统计数据自身发展变化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也要分析劳动统计专业与其他专业数据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可比性,真正使劳动统计数据反映客观实际,确保主要数据能客观地反映劳动经济运行趋势,为宏观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对社会平均工资的评估一是要通过纵向与横向两方面进行比较。纵向比较主要是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数据与历史资料、部门资料、相关资料绝对值及增幅相比较,如果没有新的调资政策出台,不应出现较大的变动,相反,如果有新的调资政策出台,应有明显的变动,当然,还要考虑调资政策是否到位等因素。横向比较,对基层单位来讲,应与行业相近的单位相比。对地区来说,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县的平均工资水平接近。二是要搞好重点调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评估。重点调查数据主要是现口径劳动统计的数据,抽样调查数据主要是私营单位抽样调查数据,在确定社会平均工资时,应该将两方面的调查数据综合起来进行推算,这样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全社会的整体工资水平。总之,在对待统计数据质量这个问题上,要形成上下齐抓,人人共管,齐心协力的局面,真正使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的劳资统计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三个统一,即鼓励加快发展与客观真实地反映其速度和水平之间的统一;对当地党政领导负责与对历史对未来负责之间的统一;对上级负责与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之间的统一。
2、把好监审关,提高劳动统计执法水平。统计监审和执法检查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劳动专业统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县统计局要采取重点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组织实施。重点检查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法规和专业科室负责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组织实施。专业检查主要由专业人
第二篇:石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婷婷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子长采油厂陕西延安7173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石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例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报表型”的工作状态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制度不健全、工作侧重点偏移、手段落后、人员素质偏低等。鉴于此,提出改进的措施:应转变统计观念;建立新的统计指标;提高企业统计工作从业人员素质,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手段;建立 适合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关键词】石油企业;统计工作;统计制度
统计是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是掌握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制定政策和安排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石油石化行业重组改制持续深化,石油企业内部经营重点逐步实现了从实物数量型向综合经济效益型的转变。所有这些,一方面为石油企业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因此对于石油企业统计工作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一、石油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日趋一体化,市场竞争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且越来越激烈。正确认识统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统计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概括而言,企业统计将会发生八大方面的变化,即统计成为企业管理和支持决策的综合经济信息中心;统计信息范围扩大;统计非定期调查和统计抽样调查方法越来越重要;统计网络发展越来越快;统计事前监控和事中监控职能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向国际标准靠拢;统计自我评价逐步完善;统计需要复合型人才。
二、石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石油产业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关乎石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国家经济命脉也息息相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石油企业经营机制长期被束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从而导致为其服务的石油企业统计工作在统计体制、运行机制、指标体系以及工作职能
1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创新和变革,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石油企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不了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另外,统计人员的待遇较低,在职称晋升以及奖惩方面并不能享受与其他岗位人员同等的待遇,这就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2、企业“报表型”的工作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和体制改革滞后,企业及其下属各二级单位的统计工作主要是忙于应付上报的统计报表任务,这是一种被动应付型的状态,不利于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3、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许多企业的统计工作处于松散管理状态,上下级之间缺乏监督和考核,缺乏对核算部门领导的考核,这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4、企业统计工作侧重点偏移,建设项目统计工作“欠头久尾”
目前不少石油企业统计数据过于庞杂,大多偏重于反映企业产品产量、实物工作量等数量型指标,而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市场竞争能力的指标少。石油企业建设项目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和油田更换改造项目,其统计需要经过规划计划部批准立项后才开始进行。然而,现行的建设项目统计重点,是从建设项目施工开始到竣工的统计,这就存在着对建设项目的前期统计和跟踪统计严重欠缺的问题,也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投入和实际需要的全部资金。
5、企业统计手段落后,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处在手工状态,很少借助电脑或网络,统计数据只进行简单加工,不能派生出更多有用的统计数据。统计队伍人员构成、素质、工作能力与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反差。缺少中高级统计人才,加上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严重影响统计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6、统计工作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石油企业与市场经济的逐步接轨,石油企业内部经济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多种经营成分并存,经济运行情况千差万别,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反映的问题多种多样,统计工作的内容也就不尽相同。而目前综合统计机构缺乏一套完整的反映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指标体系和报表制度,对于多种经营企业的统计工作是综合统计机构的盲点,整体工作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三、解决石油企业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企业的经营策略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企业正确面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
1、转变统计观念
改变石油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转变统计工作思想观念是重点。这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共同发挥作用,确保思想观念转变保证彻底性。
(1)领导要重视、正视这项工作。企业内部工作要想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企业领导的支持,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其他部门或者是财力上的大力支持,统计工作进行才有确实的人力以及财力保障。
(2)转变统计工作部门的思想观念,可以借鉴国内外相近行业的先进统计理念。
(3)调整服务方向。石油企业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更新观念,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向,从过去主要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报表型统计转变为主要为本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参谋智囊型统计。
2、建立新的统计指标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石油企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有的统计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石油企业的统计工作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新的统计指标的确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统计资料的广泛性、可变性、及时性。
3、提高企业统计工作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引进高水平统计人才。根据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统计的需要和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为搞好企业统计工作,应该把既有统计理论,又懂石油方面专业知识和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也可以对现有的统计人员进行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科学、统计预测、统计分析研究与写作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需要的统计人才。
4、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手段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增加综合统计机构的电子计算机,实现统计报表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报告写作计算机化,而且要在企业主要生产机构、管理机构、决策机构实现计算机管理和统计,实行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以便及时传递、处理、反馈信息,及时运用信息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和企业管理。
5、建立适合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指标
石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合理地确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考虑从反映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
总之,要想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周围的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借鉴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手段,确保石油企业的统计工作与石油产业的发展步调相一致,确保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问题
一、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统计人员较少,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且统计手段较为落后,疲于在日常性报表中应付,无法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形成高质量的统计报告。同时,统计队伍不稳定,换岗频繁,容易造成工作脱节、失误增多。一些金融机构疏于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健全或根本没有设置,上报的统计数据缺乏可靠依据。
2、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缺陷导致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而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或者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来迎合领导意志,造成会计信息虚假,进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3、数据采集、项目调整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基层金融机构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支点。由于统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对于现有统计人员来说工作量过大,一些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不能完全按照金融统计制度要求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如在编制现金收支统计报表时,统计人员不按现金传票来源、用途分项统计,而是主要登记储蓄存款收入(支出)、其他金融机构收入(支出)、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提取贷款支出)等几个主要的项目,然后将其他项目的现金收入统统归入到其他收入(其他支出)中。这明显违背了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现金收支构成的真实情况。
4、数据录入、汇总质量不高,上报不及时,不能保证金融统计报表的准确、完整。金融统计目前基本上实现上机操作。手工采集的统计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时,由于统计报表项目多、数据大,常常因统计人员工作不细心而出现“串行”现象,虽能使统计报表校验平衡,但项目数值已发生变化。数据汇总虽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但也存在错选、漏选报表代码等现象,从而造成数据汇总不完整。同样,在数据上报过程中也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再加上人为的延误报送时间,常常影响到金融统计报表的编制和统计信息的发布。
5、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统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金融统计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统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对统计人员的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等管理环节的弱化,使统计人员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报表质量差强人意。同时,依法行政的随意性导致执法不严、以罚代法,使一些金融机构领导和统计人员因此对统计法规熟视无睹、有章不循,助长统计数据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防范统计数据失真、提高金融统计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消除统计数据失真,从外部来说要强化外部监督、完善法规制度执行,对严重的、人为的统计数据失真严肃查处甚至司法处置。从金融机构内部来说,要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抓好员工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
1、充分重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统计工作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金融统计信息不仅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提供服务,还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数据信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抓好金融统计工作的人员配置、内部协调以及统计真实性的内部审计,把好数据关,切实提高金融统计质量。同时,要为统计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和素质成长环境,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
3、依法进行金融统计。金融统计法规对指导、规范金融统计活动,查处和打击各种金融统计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保证金融统计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真正做到学法、懂法,依法开展金融统计活动。为做到这一点,工作中应坚持执行四项制度:一是统计质量检查制度。对统计项目调整、数据采集、录入、汇总、上报等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二是统计报表审核制度。既要审核统计数据的真实、合理性,又要审核统计数据与其它报表的衔接情况。三是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完善分析形式、增强分析深度、提高分析质量,发挥统计分析在业务经营中的决策服务的作用。四是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统计资料做好“双备份”,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化。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执法水平。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在保证各项统计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指导、监督金融机构的统计工作,坚决查处金融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对金融机构金融统计的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使统计执法检查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第四篇:浅谈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浅谈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监督检测中心环保站杜 杨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对改进这些问题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环境统计,时效性,统计能力,准确性
一、环境统计现状
环境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统计数据是环保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法律权威性。随着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行的体制和统计方法使统计工作难抗干扰,违法统计屡禁不止。虚假数字误导了公众和决策者,给宏观管理造成巨大损失,并影响了政府的声誉。各级环保部门都认识到数据失实的危害性,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体制改革极其复杂,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
二、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
不同企业的工作方向不同,产生的污染也不同,但是却采用相同的环境统计报表格式,这样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设置,譬如混淆指标名称,格式过于死板不灵活等,还有一些数据在环保方面并无意义,却仍需要填报,无形中增加了环境报表的上报速度。
2、数据时效性较差
现在我们向环保局报送的环境统计报表主要是季度报表和年报
表以及申报表。这三种报表是互相关联的,也存在数据的重复填报。然而污染物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瞬时性,一份监测报告甚至需要用于全年的环境统计报表,时效性确实比较差,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污染状态。
三、环境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环境统计能力不强
从事环境统计的人员应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用电话要几个数据汇总上报, 既要核实数据的真实性, 也应潜心做环境统计分析。但是各单位的环境统计人员一般都身兼多职,不是专门负责环保,所以不能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环境统计工作中。
目前我们的环境统计手段还相对落后, 能力比较薄弱, 环境统计的计量较难处理。规定污染源排放量以监测数据为准, 但监测站的六个人面对几十家单位污染源每月监测, 另外再加上其它常规监测任务,压力太大。
2、环境统计数据不准确
环境统计,就是用数字反应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准确的统计数字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由于基层环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较少,对报表不能做到人人仔细核对等原因, 污染源数据采集“ 源头”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都导致环境统计数据不够准确,许多数据经不起考究。
四、结合实际工作讨论如何做好环境统计工作。
1、修订完善环境统计管理制度
我们应当通过狠抓基层报表的填报与综合核算,努力提高环境
统计数据质量,使环境统计数据能够较好的反应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通过对统计频次、数据收集和报送的手段与方式、数据审核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努力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时效性;通过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使环境统计尽可能全面的反应环境整体状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2、加强环境统计基础研究工作
我们要完善环境统计的运作机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能力。数据来源于基层单位,首先输入各级基层上报的数据,然后对数据汇总输出,那么,在输入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许多错误。为了避免错误,应当所输入的数据进行两级过滤。第一级由操作者完成,第二级由计算机完成。
数据是以二维表存在的,按基层单位、统计时间为关键字生产记录,按各统计项目为字段名生成具体数据,那么,对于某基层单位来讲,间的数据对比,可以衡量数据的相对合理性。如果基层单位发生特殊情况或者操作者误操作,那么对于错误数据,应当提示予以逐级修改。
五、总结
面对环保部门对环境统计数据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我们要实现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等报表数据的统一。一是改进统计方法, 完善统计制度, 尽快落实统一数据来源;二是着力做好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逐步形成科学的环境统计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增强时效性;三是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及时掌握新老污染增
减动态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奠定基础;四是界定目前环境统计的范围, 基于环保局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核定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环境统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惟有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机制才能提高环境统计的公信力,维护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为发展规划和工作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基础资料,从而造福社会,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第五篇:浅议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数据的质量不高
1、乡镇统计离不开乡镇政府的领导,统计环境抗干扰能力差
乡镇统计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领导,人员经费上归乡镇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乡镇领导,导致统计环境抗干扰能力差。特别当统计数据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时,其政治色彩更加浓厚。因而有那些统计人员愿意为核实统计数据的多少而赌上自己的职业?以至有统计人感叹:统计工作,领导不重视统计,难搞,领导太重视统计,也难搞。
2、乡镇、村的统计工作量不堪重负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统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部分乡镇有疲于应付的倾向,遇到大型国情国力普查,即使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也很难适从。
当前,乡镇统计站负责的“统计范围”较广,干了很多本应由其他单位部门干的工作。就拿去年来说,人口普查、小康社会认知度调查、脱贫攻坚调查、科学发展观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政法系统满意度调查等十多项专业调查,而这些调查,有些本不属于统计部门的调查项目,因此上级部门不能“完全揽活”,而“统揽”的结果是顾此失彼,使乡镇统计工作不堪重负。
3、为“时效性”而牺牲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但有时为了达到上级部门、乡镇领导对时间的要求,不惜牺牲统计数据的“生命”而提供预计数,估计数,这样的数据何来准确性?
乡镇统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很大一部分都花在催要报表上面,而没有精力对上报的各种
统计表进行监督和核实了。就统计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业报表、投资报表、贸易统计、劳资统计等来说,经常需要乡镇统计员和企业进行多次沟通、联系,若碰到企业主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人员不配合,那么迟报、拒报就难免了,经催报末报,而上报时间已到的就只能预计和估计了。
二、统计人员的统计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
1、统计人员收入较低
一直以来,乡镇统计员发扬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甘愿寂寞的统计精神,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又有多少乡镇统计人员能够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温暖,享受政府的关怀了? 10年前,兴化乡镇统计人员和农村“三匠”的平均工资基本相当。而10年后,乡镇统计人员的平均工资则仅为同期 “三匠”的30%-50%之间。作为家庭里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顶梁柱,面对社会交往、基本应酬的需要,面对涨幅较快的物价和消费水平,面对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面对接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2、统计人员的统计服务意识不强
统计服务创新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迫切需要,要让服务领导与服务社会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充分做好为社会服务、为百姓服务、为企业服务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统计的服务水平。
现有的统计产品中,常规性产品多,特色性产品少;在统计分析中,有深度、有创意、有见解的分析少,空泛议论的分析多;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满足于完成报表、按部就班的多,主动出击,开拓性开展统计工作的少,政府机关几乎是乡镇统计成果的唯一受益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统计服务功能的发挥。
3、统计人员忠诚统计、乐于奉献的意识不强
统计站在乡镇是最小的部门,只有一二个人,有些乡镇甚至都没有统计站。因统计部门只有做事的权利,没有用人的权力,是既不管事,也不管人,更不管钱,而乡镇其他工作岗
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部分统计员认为做统计工作发展前途小,再加上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其他工作低,被爱开玩笑的统计人戏称:统计站在所有乡镇职能部门中最不受村干部欢迎的单位。
三、统计基础建设力度不够
1、日常的统计经费得不到保障
统计工作任务的统一性与经费保障的差异性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它的时效性决定了统计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步骤、要求来完成,而工作经费遵循的却是自上而下的分级负担,经费落实的好坏与多少,取决乡镇财政状况、统计人员与领导的关系、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等,少数乡镇由于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导致统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2、统计人员配备与统计工作量不匹配
近年来,统计日益增长的工作量与统计人员职数的不匹配成为当前乡镇统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乡镇统计员一个人要干几个专业,甚至负责好几个上级统计科室的活,有些乡镇经济已经是几倍的增长,可统计工作还是那么一两个人在做。
由于村干部受职数的限制,各村的统计人员还是村结报员兼任。村结报员具体落实村庄规划建设、村民小组事务协调、涉农补贴核实发放、养老医疗保险的落实,管理自家责任田和家庭经营项目,是女结报员的同时兼任村妇女主任,因此具体事务较烦,经手业务较多,从而用在统计上的时间大不如从前了,布置的统计工作也只能“差不多”的完成了。
3、乡镇统计网络不健全,权威不高
基层统计部门是统计调查的组织者、执行者、监督者,承担着基层数据的采集整理、审核汇总、分析上报、执法监督等工作,因此,一个职责明确、协调一致、精干高效的统计网络是做好当前的乡镇统计工作的基础。
当前,虽然各村(居)委会、企业都明确了专(兼)职统计人员,建立了统计管理网络,落实了办公场所,但是这些网络、组织架构能不能经受得起当前的统计工作吗?
乡镇统计部门要求参加的统计工作会议很少有部门来参加,因为没有什么好处。要求报送的报表很少有单位自觉报送,因为他们本来就比统计部门有地位。要求村结报员参加的会议,也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参会,因为不能为村会计带去在老百姓面前展示的权力。
综上所述,以上问题如不解决,乡镇统计工作将何去何从?中国统计的“三个提高”又将怎样演变?“四大工程”又如何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