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模版]
基层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业务对象和经营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农村、农户、农业,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已逐步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这给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近期,我们就此问题对沭阳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农村信用社机构43家,其中法人机构1家。统计工作主要由县级联社的信贷业务股具体负责,其基本职责是按金融统计制度要求采集、汇总、编制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并开展各类相关金融统计工作。
从近几年对信用社的统计检查情况看,沭阳县信用社统计管理工作较为薄弱,普遍存在着“重操作、轻管理”现象,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统计考核、培训或检查往往是结合在其他业务工作中进行的,甚至是附带的,如财务检查附带统计检查,会计培训兼带统计培训,而专项的统计检查及培训则很少开展。同其他业务工作相比,信用社统计工作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位臵。
1、从人员配备情况看,县联社按要求配备了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均有三年以上的统计工作年限,具备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基本能够胜任统计工作要求。但由于业务部门人员少(仅2-3人),统计人员还要兼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岗位,工作比较繁重。
2、从设备配臵情况看,统计业务用机基本上做到了专机专用,但由于配臵较低,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的业务处理,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设臵及归属人行统计报表项目情况
农村信用社业务状况表分为一、二、三级会计科目,其中一级会计科目与人行、银监会规范设臵的农村信用社全国统一会计科目一致,二、三级会计科目是省协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设臵的。
1、存款类科目主要设臵:2011活期存款科目,归属金融统计报表的农业存款项目;2051定期存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企业存款中定期存款项目;2111活期储蓄存款科目和21111个人结算户存款归属统计报表的活期储蓄;2151定期储蓄存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定期储蓄;2431应解汇款和2511保证金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其他存款。
2、贷款类科目设臵和归属情况。目前农信社贷款科目存在多种分类方式并存情况:包括按贷款对象、按贷款期限、按贷款形态、按贷款方式等设臵科目。
3、贷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项目情况:目前农信社贷款归属的统计报表项目主要是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其他短期贷款及其他中长期贷款:
三、农信社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信社会计科目设臵与现行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科目及统计指标设臵的全面性、合理性以及二者间的正确归属关系。当前农信社会计科目设臵与现行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农信社贷款科目设臵过于单一,难以按现行统计制度要求真实反映贷款投向情况。虽然农信社贷款科目多达40余个,但实际仅由七大类贷款组成,即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其他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且从科目名称看,基本是以“农”字打头的,这种科目设臵情况近十年基本无变化,但实际上,信用社的非农性质贷款正在不断增加,这种科目设臵已明显滞后于信用社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无法准确反映出非农性质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受限于单一的科目设臵,将个体经营性贷款归入短期农户贷款科目,三资企业贷款归入其他贷款科目,工业、建筑业贷款归入短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科目进行核算;而发放居民消费性贷款时,由于除助学贷款外,未设其他消费贷款科目,信用社往往根据贷款方式及贷款用途的不同分别在农户贷款、其他贷款等科目核算。以沭阳县农联社为例,2005年8月末在1251抵押农户贷款科目核算的2000多万元贷款,绝大部份属于城乡居民房产抵押贷款,主要用于居民房屋装修,属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但归并到统计报表中却体现为农业贷款,显然不够合理。
从以上实例可以分析,贷款科目的不合理设臵易引发几个问题:一是出现非农业性质贷款归属到农业贷款的现象,人为增大了支农贷款比例;二是无法真实反映部分行业贷款发放情况;三是贷款科目设臵过于单一客观上易造成贷款科目使用的混乱。这些问题已经导致部分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了金融统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并掩盖了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2、部分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影响统计数据的正确归属。
一是影响贷款累放累收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是信用社不良贷款科目设臵不合理影响累放累收报表数据的准确采集。目前,信用社在会计表内设不良贷款科目,当正常贷款转逾期时,无论是短期或长期、质押或抵押贷款,均统一转到逾期贷款科目,该科目仅按贷款对象进行分类,未按期限及贷款方式分类。同时会计上采用红蓝字冲帐的记帐方式,即正常贷款转不良时,借方红字冲减正常贷款,同时借方蓝字记不良贷款。根据现行贷款累放累收统计制度要求,采用上述记帐方式,在填报累放累收指标时,只要将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相加即为本期发放(收回)数。但受农信社不良贷款会计科目设臵及统计归属关系的影响,实际操作中,转换人行后的累放累收报表有时会出现短期贷款累放数大于实际累放数,而中长期贷款累放数小于实际累放数甚至出现负值的情况(贷款累放及累收的总数不受影响),究其原因是在归并关系中逾期贷款的借、贷方发生额均被归并入短期贷款的累放及累收额中,这样,当中长期贷款出现正常转逾期时,转逾期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将被并入短期贷款的累放额中,由此造成中长期贷款累放数小于实际累放数情况。目前农信社统计人员只能采取手工调整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是影响企业类存款的准确划分。目前农信社企业类存款科目仅设2011活期存款和2051定期存款两个科目。其中活期存款科目核算的是信用社吸收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的活期存款,该科目将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合并在一个科目进行核算,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存款的具体情况,对此,目前人行统计系统仅笼统地将该科目下核算的活期存款全部视同农业存款归并入统计报表中的农业存款项目,而反映在统计报表中农信社企业存款项下的活期存款数据值却为零,仅定期存款有数。实际上,信用社活期存款科目核算的有农业也有非农业性质的存款,目前的这种科目设臵及归属关系只能导致对农村信用社企业存款的片面反映。
三是无法真实反映部分贷款项目期限。主要涉及抵押、质押贷款及助学贷款等项目的期限。据农信社会计科目说明,农信社将发放的所有短期及长期抵押、质押类贷款均放在抵押、质押类贷款科目中核算,而根据现行统计归属关系,农信社抵押、质押类贷款转换人行后,却在短期贷款内反映,掩盖了部分贷款的真实期限;农信社助学贷款科目核算的是以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发放的助学贷款,但科目说明中并未提及贷款期限问题。实际上,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助学贷款主要为生源地短期助学贷款,但在统计系统中却将其归属为其它中长期贷款下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未能准确反映助学贷款的真实期限。
(二)统计数据采集电子化程度较低,统计数据质量不尽人意。
一是从统计数据采集情况看,农信社报人行月报数据中,信贷及累放累收数据主要来源于联社财务部门提供的业务状况表,可由系统转换生成,但需统计人员手工进行差额调平,现金统计月报需由基层社上报后由联社统计人员逐社手工录入再汇总生成;报人行季报数据除部分可由联社财务、信贷、人事部门提供外,大部分数据仍需由基层社手工填报(如流动性指标,贷款按行业、按企业性质分类,逾期贷款按期限分类等指标)。按人民币行业分类统计表所牵涉到的相关数据采集不能按照统计口径自动生成,由于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时间短、统计人员每月都要加班加点手工录入相关数据,才能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另外,部分会计科目设臵与统计指标不相匹配。如会计科目定期储蓄存款中只设臵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指标,而统计报表中要求统计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一年、二年、三年以上四项指标。以上情况反映出农信社统计数据采集方式仍然较为落后,与商业银行的数据采集方式形成较大反差。
二是从近年来信用社的数据报送情况看,由于受落后的数据采集方式影响,再加上统计人员工作对上报数据没有进行认真审核把关,数据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手工填报的信贷季报及旬报数据,差错率较高,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农信社统计软件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一是系统运行速度慢。自2005年起,农村信用社开始使用人行廊坊市中支开发的《农村信用社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与之前的TJBB统计系统相比较,具有较大的进步,但从使用效果来看,部分功能比原先的统计系统却更落后。突出表现在系统的运行速度上,如报表的打平校验、从基础表中转换生成分析表等操作,运行速度都非常慢,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二是系统软件修订工作不到位。尽管今来农信社已下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补丁对系统进行修订、完善,年初农信社报人行统计结转月报、季报三番五次修改也是频繁打补丁的结果,但由于受农信社现有管理体制的影响,基层联社对系统信息的一些修改意见往往无法及时反馈到省里,使得一些修改工作出现滞后或不到位,如农信社报送人行的下岗失业及助学贷款统计旬报至今无法实现系统数据的正常转换,目前只能以手工报表方式报送。
此外,信用社统计人员普遍反映该系统的整个工作界面太小,无法放大,可视性差。
三、改进和完善农信社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信社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把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到实处,为统计人员及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兼职过多的统计人员给予适当减负,对落后的设备予以更新。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各项统计工作,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能动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2、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村信用社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为基层统计人员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业务能力强、具备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加强统计人员的配备。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信社统计工作科技含量。鉴于目前农信社统计工作手工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质量,难以适应现行金融统计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一部分统计指标取数困难问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配套的业务软件,统计软件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省联社统一要求的标准接口程序相兼容,相关数据衔接,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报表数据直接转换为统计相关数据,采取网络传输,逻辑审查,减少信用社统计人员工作量和重复上报数据,使统计数据取之有道,达到降低手工劳动强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目的。
4、尽快改革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全面、准确反映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状况。首先必须准确界定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不合理科目进行调整,如对活期存款科目进行细化,划分农业及非农业存款;解决部分贷款科目期限问题;将农户贷款中居民消费性贷款和个体经营性贷款调分离出来,真实反映纯农户贷款。同时,为全面、真实反映农信社贷款投向情况,根据贷款的实际用途增设部分贷款科目。如按企业性质增设工业、商业、个体及私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三资企业等非农性质的贷款科目;按发放消费贷款的用途增设相应的消费贷款科目,如住房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第二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县乡基层统计是统计的基础,是政府统计数据的源头。目前,县乡两级基层统计体制不理顺、调查体系不健全、调查方法落后、调查工作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数据质量差等问题日渐突出,致使县乡两级统计工作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同时,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基层工作人员几乎用全部精力应付报表,很难有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其业务技能、人员素质无法跟上统计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不力,特别是乡镇没有把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乡镇计生办、司法所、财政所、民政办等单位上级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而统计部门多年来基本上未给任何扶持政策和资金。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力量不够。县乡两级统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县级由于受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充实新鲜血液,从而制约了县级统计工作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统计事业改革的需要。乡镇虽然有专职统计人员,但他们大部分专职不专业。部分企事业单位未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有的虽然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二是统计工作人员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队伍战斗力不强。从县局来看,业务人员中既熟悉业务,又能独立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处理的很少,个别业务人员虽参加统计工作多年,但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已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三是统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制约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于统计队伍,由于受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工作环境的限制,统计人员因业务工作出色而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很少,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特别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乡镇统计人员由于受事业编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统计人员未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二、几点建议
(一)确保各项统计调查经费落实到基层。在统计经费的安排上,国家、省、市开展的抽样调查及一些临时性调查,按照谁主持调查谁负责经费的原则,做到调查项目与调查经费相配套。对于普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普查的种类、经费负担和标准予以规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担。
(二)改善县乡统计工作环境。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县乡统计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调动业务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各乡镇、企事业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统计人员,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和加强基层统计员的培训,充实统计业务、统计法规和电脑操作及其他知识,使基层统计员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一套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指标数量不过多、组合功能较强、易于操作,能准确、及时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五)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的尚方宝剑,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
第三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建议
基层统计是统计的基础,是政府统计数据的源头。目前,.基层统计体制不理顺、调查体系不健全、调查方法落后、调查工作效率低、抗干扰能力弱、数据质量差等问题日渐突出,致使统计工作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有各专业的定期报表制度,其中部分专业还细分了规模以上的全面报表制度和规模以下的抽样调查制度,这些都要求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每月或定期完成。同时,我国现行还有三大普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普查年年有,中间还穿插人口抽样调查、住户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各式各样的调查,给基层统计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基层工作人员几乎用全部精力应付报表,很难有更新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其业务技能、人员素质无法跟上统计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二)经费的不足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不力,特别是基层没有把统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基层计生办、司法所、财政所、民政办等单位上级均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而统计部门多年来基本上未给任何扶持政策和资金。
(三)统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力量不够。统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由于受编制的限制,不能及时充实新鲜血液,从而制约了统计工作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统计事业改革的需要。虽然有专职统计人员,但他们大部分专职不专业。部分企事业单位未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有的虽然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但人员变动频繁。二是统计工作人员不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队伍战斗力不强。基层业务人员中既熟悉业务,又能独立运用电脑进行文字、数据处理的很少,个别业务人员虽参加统计工作多年,但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已不能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三是统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制约统计工作的发展。对于统计队伍,由于受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工作环境的限制,统计人员因业务工作出色而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很少,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特别在这次换届选举中,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受事业编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统计人员未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二、几点建议
(一)确保各项统计调查经费落实到基层。在统计经费的安排上,国家、省、市开展的抽样调查及一些临时性调查,按照谁主持调查谁负责经费的原则,做到调查项目与调查经费相配套。对于普查,应以法律的形式对普查的种类、经费负担和标准予以规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担。
(二)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国家和省、市要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调动业务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各团场、企事业单位要配备高素质统计人员,并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重视和加强基层统计员的培训,充实统计业务、统计法规和电脑操作及其他知识,使基层统计员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一套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指标数量不过多、组合功能较强、易于操作,能准确、及时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统计报表制度。加快抽样调查替代全面报表制度的步伐,大力改革以全面报表制度为主的统计方法制度,合理安排好各个普查的时间以及每个普查的周期,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普查工作效率,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统计信息化建设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有利于减少基层负担,促进部门沟通,同时也能为党政领导、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服务。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建好统计信息网,配备计算机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建设好便捷通畅的统计网络环境;二是建好统计数据库,充分利用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标准数据库和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的普查数据库;三是用好统计通用软件,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培训,使广大基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统计通用软件并广泛用于统计工作实务。
(五)加大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的尚方宝剑,要重视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同时,要结合普法工作,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的再深入,进一步增强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基层统计员心中真正树立起按时上报统计报表是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的单位或个人,对那些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维护统计工作的尊严。
第四篇: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哈巴河县统计局 朱仁礼
为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县域经济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统计工作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监测、指导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各项重大目标任务,把统计工作作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积极支持统计部门、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带头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目前哈巴河县5乡1镇均设立了统计办公室,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均有一名副乡长或是副书记任组长,虽然机构是有了,但是能真正投入到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的各级领导要经常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关心、支持统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作为县、乡各级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贯彻自治区、地区统计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统计机构的设立、人员、资格、制度、台帐等,以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扎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置或指定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单位统计工作的相应机构。要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各乡镇至少落实1名综合统计专职人员,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也应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至少落实1名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大中型企业要有一名专职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证办法》,不得安排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畅通统计工作渠道,规范统计工作行为,保证各项统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切实解决好统计数据基础来源问题,确保各项统计数据有据可查、真实可靠,特别是有的数据是从财务上取得的数据一定要建立起数据来源凭证。
县级统计局应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考核和验收办法,要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统计基础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纳入政府综合统计考核。
三、应进一步理顺统计工作关系,构建分工合理、职能明确、资源共享的政府统计体系
要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理顺统计工作关系,明确统计工作职责。
县统计局是履行政府综合统计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全县范围内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核算,负责全县生产总值(GDP)、农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贸易与旅游业、劳动情况、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乡镇综合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乡镇范围内的统计工作,统计业务受县统计局的指导。县级各部门和实施垂直管理的行业在县统计局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部门(行业)内的统计工作。
县级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县统计局搞好各项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向县统计局报送其统计调查所取得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和统计报表。县级部门和垂直管理的金融、保险、电力、电信、邮政、烟草等单位,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汇总的部门(行业)业务统计资料时,应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工商、国税、地税、民政、质监、编办等部门,应按照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的要求,及时向县统计局提供相关行政登记资料;县统计局应定期、无偿地向县级各部门提供有关综合统计资料。
坚持实行在地统计的原则。凡在县域范围内的所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不论其隶属关系、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都要依照《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向县、乡镇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应接受县、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管理和监督。凡新设立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批准成立或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内,建设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前,应到县统计局登记备案并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四、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规范统计调查秩序
阿勒泰地区统计局应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依法清理和规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建立健全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制度,促进部门统计调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对违法统计调查项目,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纠正、制止,切实减轻基层单位统计工作负担。
五、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
各级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保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能。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本单位的统计法制建设,抓好统计法制宣传和教育,把《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列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计人员统计法律意识和依法统计的能力。要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统计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营造依法统计的法制氛围。
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履行统计监督的职能,加强对统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监督。要建立健全统计执法监督机构,充实统计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统计行政执法制度,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要综合运用专项执法检查、常规执法检查等形式,有必要时要积极会同司法、监察等部门,开展联合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切实规范统计调查工作秩序。2007年哈巴河县统计局共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4件,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建议加大经济处罚、电视曝光和追究领导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要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统筹安排,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联通县、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信息网络,改变基层单位统计数据报送方式,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贮的现代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统计数据库,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哈巴河县5乡1镇均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机,但是未接入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业务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不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不够,就连县级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方面的知识撑握的也不多,有的同志工作了十几年或是二十几年,就连一个报表的程序也不懂,文件也不会打,只会开机关机,上网玩游戏,配备的计算机还是好设备,而设备到了这样人的手里过不了多久也就成了老黄牛一样运转不动了。建议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大业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建立一整套长效的学习机制,对有些不掌握又不学习、工作效率差的人要有一个约束机制和考核制度,不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应向组织部门或是有关部门大力推荐统计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学习考察机会,而有的同志从工作到退休就在统计部门,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也少,有的就根本没有参加过,业务知识和理论得不到更新和充电,就在一种模式下工作,没有积极性,理论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工作创新。再一个就是专业学校毕业的统计人员太少,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而专业的人员进不来,编制部门下达的编制就这么多,不流动新的血液就进不来。
七、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管理,规范统计信息的使用与发布
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关于统计数据管理的规定,杜绝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的现象。建议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各新闻单位使用统计数据时,要以县统计局正式反馈或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并需注明出处。各新闻单位发表涉及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的新闻稿件,送稿单位或作者须经县统计局核实后,方可发稿。
八、进一步做好统计信息咨询,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和质量
要围绕“农牧稳县、矿业强县、开放活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针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统计调查,加强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统计调查所取得的统计信息,积极开展统计信息咨询。
建议县统计局要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坚持定期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做好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预测工作,整理、编印好各《统计年鉴》及各项重大普查资料。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也要及时公布本乡镇、本部门统计调查所取的统计资料,为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统计服务。
第五篇: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不容忽视
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2007-02-02 21:54:2
5金融统计资料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源头数据报送者的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内容全面、报送及时。但从目前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实际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上要求。
一、基层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基础相对薄弱。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统计人员较少,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且统计手段较为落后,疲于在日常性报表中应付,无法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形成高质量的统计报告。同时,统计队伍不稳定,换岗频繁,容易造成工作脱节、失误增多。一些金融机构疏于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健全或根本没有设置,上报的统计数据缺乏可靠依据。
2、现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缺陷导致金融统计数据失真。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而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或者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来迎合领导意志,造成会计信息虚假,进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3、数据采集、项目调整随意性较大,不能严格执行金融统计制度。基层金融机构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支点。由于统计人员的工作失误,或对于现有统计人员来说工作量过大,一些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不能完全按照金融统计制度要求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如在编制现金收支统计报表时,统计人员不按现金
传票来源、用途分项统计,而是主要登记储蓄存款收入(支出)、其他金融机构收入(支出)、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提取贷款支出)等几个主要的项目,然后将其他项目的现金收入统统归入到其他收入(其他支出)中。这明显违背了现金收支统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难以全面准确反映现金收支构成的真实情况。
4、数据录入、汇总质量不高,上报不及时,不能保证金融统计报表的准确、完整。金融统计目前基本上实现上机操作。手工采集的统计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时,由于统计报表项目多、数据大,常常因统计人员工作不细心而出现“串行”现象,虽能使统计报表校验平衡,但项目数值已发生变化。数据汇总虽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但也存在错选、漏选报表代码等现象,从而造成数据汇总不完整。同样,在数据上报过程中也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再加上人为的延误报送时间,常常影响到金融统计报表的编制和统计信息的发布。
5、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统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金融统计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导致统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对统计人员的日常考核和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等管理环节的弱化,使统计人员实际业务水平大打折扣,报表质量差强人意。同时,依法行政的随意性导致执法不严、以罚代法,使一些金融机构领导和统计人员因此对统计法规熟视无睹、有章不循,助长统计数据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防范统计数据失真、提高金融统计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消除统计数据失真,从外部来说要强化外部监督、完善法规制度执行,对严重的、人为的统计数据失真严肃查处甚至司法处置。从金融机构内部来说,要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抓好员工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
1、充分重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
性。金融统计工作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金融统计信息不仅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提供服务,还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数据信息。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抓好金融统计工作的人员配置、内部协调以及统计真实性的内部审计,把好数据关,切实提高金融统计质量。同时,要为统计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和素质成长环境,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
2、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经济金融形势迅速发展对金融统计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无法胜任既繁重且时效性又非常强的统计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既精通统计业务,又要及时了解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学习会计业务和计算机知识,提高分析能力,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金融统计工作的内涵。为此一定要重视统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促使他们学好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抓好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3、依法进行金融统计。金融统计法规对指导、规范金融统计活动,查处和打击各种金融统计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保证金融统计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真正做到学法、懂法,依法开展金融统计活动。为做到这一点,工作中应坚持执行四项制度:一是统计质量检查制度。对统计项目调整、数据采集、录入、汇总、上报等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二是统计报表审核制度。既要审核统计数据的真实、合理性,又要审核统计数据与其它报表的衔接情况。三是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完善分析形式、增强分析深度、提高分析质量,发挥统计分析在业务经营中的决策服务的作用。四是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统计资料做好“双备
份”,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化。
4、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执法水平。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在保证各项统计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指导、监督金融机构的统计工作,坚决查处金融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对金融机构金融统计的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使统计执法检查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