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19-05-13 05: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范文]》。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范文]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

1997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人民银行监督管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农村信用社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特别是从2003年

以来的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使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更为活跃,主要表现在:

(1)农村信用社产品与服务创新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基础上积极创新,同时在中间业务领域相继推出了银行卡、信息咨询、理财业务等金融产品。这些新兴的金融产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而且拓展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空间,拓宽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渠道。在服务方面,农村信用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改善了信用社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银行至上”的服务形象发生了重大转变,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2)农村信用社管理素质与管理水平取得很大进展。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等8个省(市)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一次全面改革。2004年8月,农村信用社改革在除海南和西藏以外的21个省(区、市)全面推开。在传统的“三性”原则基础上,引入全面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等方法的基础上,2006年,中国银监会整体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改造现有金融机构,鼓励培育新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06年初开始,全国农信社系统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贷款实行“五级”分类。农村信用社系统展开了从高管人员的大规模培训,大量的农村信用社的基层高管人员被轮流培训,到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进行工作实践,大银行抽调上百人分赴各省指导五级分类,农信社六十万员工的业务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通过实行五级分类,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与商业银行的标准达到了统一。

(3)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和管理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与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相比起步较晚,起初主要应用在对外营业上。现在,农村信用社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以网络为依托,先后开展了电子联行及各类代收、代付等业务。除联行外,对外营业的电子化水平基本能够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持平。同时,管理信息化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通过管理信息的及时反馈,农村信用社增加了经营收益,降低了经营风险,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2、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信用社依然面临着资产质量较差、经营效益不好、资本充足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相对于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起了步,上了路,水准低,不平衡”(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语)的现实状况,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能力更为落后,主要表现在:

(1)金融创新观念缺乏。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还没有真正树立起金融服务的观念,依然存在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其经营核算意识不强,工作开拓性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金融创新的切入点,而是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的考核,缺乏金融创新观念。

(2)高素质金融人才严重缺乏。金融创新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现代金融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没有思想观念新、竞争意识强、具有丰富金融知识和直接操作经验、精通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对计算机、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开展。

(3)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和特色性创新少。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满足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信贷品种较少,金融创新主要是模仿、借鉴国内商业银行的做法,以吸纳性创新为主,有特色和原创性创新很少,创新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由技术进步引起的金融创新工具只是极少数,同时创新层次低,创新主要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扩张。

(4)金融技术创新有限,金融工具创新能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老牌资深、实力雄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业务网络,电子化程度较高,资金调拨灵活,在“硬件”上比农村信用社先进的多。同时它们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金融创新成果,再加上服务意识强,在“软件”上也比农村信用社先进。农村信用社由于科技人才的缺乏,观念落后,不舍得在电子化建设上投入,导致农村信用社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金融创新处于初级阶段。

(5)金融创新的监管不完善。目前,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监管还不到位,不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仍不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将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活动监管纳入正常轨道。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问题探讨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问题探讨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基于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臵、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一般来说金融创新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是产品与服务创新,二是管理与技术创新,三是理念与文化创新,四是体制与机制创新。

金融创新作为农村信用社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关系、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人曾以信用社为重点开展金融创新调查,并撰文指出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资产业务创新多,中间业务创新少、吸纳性创新多,自主性创新少、低附加值创新多,树品牌增效创新少”。那么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发展,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全面提升竞争实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

1997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人民银行监督管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农村信用社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使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更为活跃,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信用社产品与服务创新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基础上积极创新,同时在中间业务领域相继推出了银行卡、信息咨询、理财业务等金融产品。这些新兴的金融产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而且拓展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空间,拓宽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渠道。在服务方面,农村信用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改善了信用社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银行至上”的服务形象发生了重大转变,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农村信用社管理素质与管理水平取得很大进展。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等8个省(市)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一次全面改革。2004年8月,农村信用社改革在除海南和西藏以外的21个省(区、市)全面推开。在传统的“三性”原则基础上,引入全面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等方法的基础上,2006年,中国银监会整体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改造现有金融机构,鼓励培育新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06年初开始,全国农信社系统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贷款实行“五级”分类。农村信用社系统展开了从高管人员的大规模培训,大量的农村信用社的基层高管人员被轮流培训,到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进行工作实践,大银行抽调上百人分赴各省指导五级分类,农信社六十万员工的业务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通过实行五级分类,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与商业银行的标准达到了统一。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和管理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与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相比起步较晚,起初主要应用在对外营业上。现在,农村信用社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以网络为依托,先后开展了电子联行及各类代收、代付等业务。除联行外,对外营业的电子化水平基本能够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持平。同时,管理信息化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通过管理信息的及时反馈,农村信用社增加了经营收益,降低了经营风险,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臵,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观念不强。一方面,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是面向“三农”服务,信用社的大部分职工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封闭的环境、传统的思想,禁锢了其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的干部职工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金融创新的误解:一是认为自己地位低,素质不高,不敢言创新;二是害怕改革创新会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不敢越雷池之半步;三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前途信心不足,因此对创新没有热情和兴趣;四是对新的金融工具或产品,认为不适合信用社的情况而束之高阁。

(二)体制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信用社处于多重管理又失之于管理的地位,客观上抑制和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创新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自设立以来,一直没有独立的运行过,先隶属于农业银行,后又归人民银行代管,这种动荡不定的体制,导致了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管理手段落后、职工文化和业务素质低、电子化水平低、清算渠道不畅、服务功能不健全、安全防范设施条件差、信贷资产结构单一。各地虽然进行界定和清理,但仍有许多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同时还加剧了队伍不稳、思想不稳的局面。体制的制约使农村信用社的创新增加了难度,这也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形成较大差距的一个主要因素所在。

(三)高素质金融人才严重缺乏。金融创新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现代金融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没有思想观念新、竞争意识强、具有丰富金融知识和直接操作经验、精通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对计算机、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开展。

(四)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和特色性创新少。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满足农户信贷资金需求的信贷品种较少,金融创新主要是模仿、借鉴国内商业银行的做法,以吸纳性创新为主,有特色和原创性创新很少,创新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由技术进步引起的金融创新工具只是极少数,同时创新层次低,创新主要表现为简单的数量扩张。

(五)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不健全,无法体现合作性。农村合作金融应是农村一支独立的起基础性作用的金融力量。但现在一直把合作金融作为国有银行的助手和补充,仅限于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从而扭曲和制约了合作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效应。

三、信用社金融创新滞后的根本原因

(一)体制方面因素。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自成立之日起就处于一种“上无爹娘,下却儿孙满堂”的尴尬地位。体制不清、权属不明使得信用社历来都处于一种“朝中无主,自我发展”局面。目前虽然农村信用社实行县级法人统一管理,但在业务管理体制上仍隶属于省级联社,加之本身由于财务、人员等包袱较重,在金融创新上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全省性吸纳性创新网上银行等业务都是一直处于难产阶段,更别说是全国性的自主性创新。可见体制不顺、权属不明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信用社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二)技术方面因素。金融要创新,就必然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信息电子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电子化程度普遍低下,加上信用社点多面广,空间跨度大,其电子化建设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而以目前省管信用社的体制是很难克服这个技术难题的。这也农村信用社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得症结所在。

(三)主动性方面因素。创新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投入。从领导层来看,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来看待信用社的发展问题,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那么在金融创新方面就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没有任何突破。从普通员工层来看,如果不提高其整体文化程度、业务素质,那么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果不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员工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得不到激发,信用社金融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四)环境方面因素。一是农村社合信用环境不够理想,有不少的贷户存在恶意赖债逃债行为,致使农村信用社不愿意积极推广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二是金融监管相当严格。银监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的代理业务以及新业务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解决信用社金融创新滞后的根本途径

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经济金融形势,农村信用社必须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有效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应该紧扣《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省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在建立县级统一法人基础上,直接对基层信用社员工进行垂直管理,最终把农村信用社逐步过渡为区域性的银行。具体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1)、调整机构设臵,构建高效组织机构。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机构设臵上,应按照决策参谋系统、市场拓展系统、服务保障系统和监督考评系统重新调整内部机构。(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信用社应该将人力资源视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彻底实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是要建立符合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需要的员工级别体系,按照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业务经营能力、创造价值效益等指标全面推行等级管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时也要建立健全专业人才管理机制,实行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双轨晋升”制度,为专业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真正做到以事就人,人适其所,各尽其才,各尽所用,使每个有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主要包括存款业务创新、贷款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包括服务形式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以及服务手段的创新。信用社的创新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来确定,不能一味的吸纳性跟风,搞什么“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其实,创新贵在“新”字,我们面对广大百姓,创新必须适合大众的口味。要脚踏实地的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上做文章,尤其是在个性化服务上要有新的突破。而个性化的服务要求信用社走出柜台、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上各方面的金融需求,找寻直接而有效的服务方式,这实际就叫“营销”。而诸如此类的营销活动正是未来农村信用社创新品种、创新服务、增强经营活力的一大趋势。农村信用社创新服务的根本点在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最终把业务经营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最大限度地拓展业务市场。

(三)加强经营理念与文化创新。信用社要坚持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本”经营理念,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人本”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一方面信用社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和大客户进行人文关怀,充分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位员工要彻底更新观念,变“坐商”为“行商”。主动研究市场,瞄准市场需求,并创新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劳务去满足这些需要。

(四)加大创新资金和技术投入。技术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信用社要想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就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当前法人结构既然是县级统一法人,那么联社有必要结合自己实际业务情况进行一些投入开展符合本地实情的业务创新。通过技术研发推动信用社综合效益的提升。

总之,信用社金融创新“三多三少”问题由来已久,要想改变金融创新尴尬现状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在省管县级统一法人的基础上,金融创新不管是体制上还是业务品种上,要想破解全局品牌效应和地方区域特色之间的矛盾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第三篇:基层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模版]

基层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业务对象和经营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农村、农户、农业,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已逐步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这给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近期,我们就此问题对沭阳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农村信用社机构43家,其中法人机构1家。统计工作主要由县级联社的信贷业务股具体负责,其基本职责是按金融统计制度要求采集、汇总、编制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并开展各类相关金融统计工作。

从近几年对信用社的统计检查情况看,沭阳县信用社统计管理工作较为薄弱,普遍存在着“重操作、轻管理”现象,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统计考核、培训或检查往往是结合在其他业务工作中进行的,甚至是附带的,如财务检查附带统计检查,会计培训兼带统计培训,而专项的统计检查及培训则很少开展。同其他业务工作相比,信用社统计工作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位臵。

1、从人员配备情况看,县联社按要求配备了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均有三年以上的统计工作年限,具备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基本能够胜任统计工作要求。但由于业务部门人员少(仅2-3人),统计人员还要兼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岗位,工作比较繁重。

2、从设备配臵情况看,统计业务用机基本上做到了专机专用,但由于配臵较低,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的业务处理,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设臵及归属人行统计报表项目情况

农村信用社业务状况表分为一、二、三级会计科目,其中一级会计科目与人行、银监会规范设臵的农村信用社全国统一会计科目一致,二、三级会计科目是省协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设臵的。

1、存款类科目主要设臵:2011活期存款科目,归属金融统计报表的农业存款项目;2051定期存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企业存款中定期存款项目;2111活期储蓄存款科目和21111个人结算户存款归属统计报表的活期储蓄;2151定期储蓄存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定期储蓄;2431应解汇款和2511保证金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其他存款。

2、贷款类科目设臵和归属情况。目前农信社贷款科目存在多种分类方式并存情况:包括按贷款对象、按贷款期限、按贷款形态、按贷款方式等设臵科目。

3、贷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项目情况:目前农信社贷款归属的统计报表项目主要是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其他短期贷款及其他中长期贷款:

三、农信社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信社会计科目设臵与现行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科目及统计指标设臵的全面性、合理性以及二者间的正确归属关系。当前农信社会计科目设臵与现行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农信社贷款科目设臵过于单一,难以按现行统计制度要求真实反映贷款投向情况。虽然农信社贷款科目多达40余个,但实际仅由七大类贷款组成,即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其他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且从科目名称看,基本是以“农”字打头的,这种科目设臵情况近十年基本无变化,但实际上,信用社的非农性质贷款正在不断增加,这种科目设臵已明显滞后于信用社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无法准确反映出非农性质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受限于单一的科目设臵,将个体经营性贷款归入短期农户贷款科目,三资企业贷款归入其他贷款科目,工业、建筑业贷款归入短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科目进行核算;而发放居民消费性贷款时,由于除助学贷款外,未设其他消费贷款科目,信用社往往根据贷款方式及贷款用途的不同分别在农户贷款、其他贷款等科目核算。以沭阳县农联社为例,2005年8月末在1251抵押农户贷款科目核算的2000多万元贷款,绝大部份属于城乡居民房产抵押贷款,主要用于居民房屋装修,属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但归并到统计报表中却体现为农业贷款,显然不够合理。

从以上实例可以分析,贷款科目的不合理设臵易引发几个问题:一是出现非农业性质贷款归属到农业贷款的现象,人为增大了支农贷款比例;二是无法真实反映部分行业贷款发放情况;三是贷款科目设臵过于单一客观上易造成贷款科目使用的混乱。这些问题已经导致部分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了金融统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并掩盖了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2、部分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影响统计数据的正确归属。

一是影响贷款累放累收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是信用社不良贷款科目设臵不合理影响累放累收报表数据的准确采集。目前,信用社在会计表内设不良贷款科目,当正常贷款转逾期时,无论是短期或长期、质押或抵押贷款,均统一转到逾期贷款科目,该科目仅按贷款对象进行分类,未按期限及贷款方式分类。同时会计上采用红蓝字冲帐的记帐方式,即正常贷款转不良时,借方红字冲减正常贷款,同时借方蓝字记不良贷款。根据现行贷款累放累收统计制度要求,采用上述记帐方式,在填报累放累收指标时,只要将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相加即为本期发放(收回)数。但受农信社不良贷款会计科目设臵及统计归属关系的影响,实际操作中,转换人行后的累放累收报表有时会出现短期贷款累放数大于实际累放数,而中长期贷款累放数小于实际累放数甚至出现负值的情况(贷款累放及累收的总数不受影响),究其原因是在归并关系中逾期贷款的借、贷方发生额均被归并入短期贷款的累放及累收额中,这样,当中长期贷款出现正常转逾期时,转逾期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将被并入短期贷款的累放额中,由此造成中长期贷款累放数小于实际累放数情况。目前农信社统计人员只能采取手工调整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是影响企业类存款的准确划分。目前农信社企业类存款科目仅设2011活期存款和2051定期存款两个科目。其中活期存款科目核算的是信用社吸收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的活期存款,该科目将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合并在一个科目进行核算,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存款的具体情况,对此,目前人行统计系统仅笼统地将该科目下核算的活期存款全部视同农业存款归并入统计报表中的农业存款项目,而反映在统计报表中农信社企业存款项下的活期存款数据值却为零,仅定期存款有数。实际上,信用社活期存款科目核算的有农业也有非农业性质的存款,目前的这种科目设臵及归属关系只能导致对农村信用社企业存款的片面反映。

三是无法真实反映部分贷款项目期限。主要涉及抵押、质押贷款及助学贷款等项目的期限。据农信社会计科目说明,农信社将发放的所有短期及长期抵押、质押类贷款均放在抵押、质押类贷款科目中核算,而根据现行统计归属关系,农信社抵押、质押类贷款转换人行后,却在短期贷款内反映,掩盖了部分贷款的真实期限;农信社助学贷款科目核算的是以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发放的助学贷款,但科目说明中并未提及贷款期限问题。实际上,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助学贷款主要为生源地短期助学贷款,但在统计系统中却将其归属为其它中长期贷款下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未能准确反映助学贷款的真实期限。

(二)统计数据采集电子化程度较低,统计数据质量不尽人意。

一是从统计数据采集情况看,农信社报人行月报数据中,信贷及累放累收数据主要来源于联社财务部门提供的业务状况表,可由系统转换生成,但需统计人员手工进行差额调平,现金统计月报需由基层社上报后由联社统计人员逐社手工录入再汇总生成;报人行季报数据除部分可由联社财务、信贷、人事部门提供外,大部分数据仍需由基层社手工填报(如流动性指标,贷款按行业、按企业性质分类,逾期贷款按期限分类等指标)。按人民币行业分类统计表所牵涉到的相关数据采集不能按照统计口径自动生成,由于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时间短、统计人员每月都要加班加点手工录入相关数据,才能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另外,部分会计科目设臵与统计指标不相匹配。如会计科目定期储蓄存款中只设臵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指标,而统计报表中要求统计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一年、二年、三年以上四项指标。以上情况反映出农信社统计数据采集方式仍然较为落后,与商业银行的数据采集方式形成较大反差。

二是从近年来信用社的数据报送情况看,由于受落后的数据采集方式影响,再加上统计人员工作对上报数据没有进行认真审核把关,数据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手工填报的信贷季报及旬报数据,差错率较高,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农信社统计软件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一是系统运行速度慢。自2005年起,农村信用社开始使用人行廊坊市中支开发的《农村信用社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与之前的TJBB统计系统相比较,具有较大的进步,但从使用效果来看,部分功能比原先的统计系统却更落后。突出表现在系统的运行速度上,如报表的打平校验、从基础表中转换生成分析表等操作,运行速度都非常慢,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二是系统软件修订工作不到位。尽管今来农信社已下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补丁对系统进行修订、完善,年初农信社报人行统计结转月报、季报三番五次修改也是频繁打补丁的结果,但由于受农信社现有管理体制的影响,基层联社对系统信息的一些修改意见往往无法及时反馈到省里,使得一些修改工作出现滞后或不到位,如农信社报送人行的下岗失业及助学贷款统计旬报至今无法实现系统数据的正常转换,目前只能以手工报表方式报送。

此外,信用社统计人员普遍反映该系统的整个工作界面太小,无法放大,可视性差。

三、改进和完善农信社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信社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把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到实处,为统计人员及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兼职过多的统计人员给予适当减负,对落后的设备予以更新。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各项统计工作,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能动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2、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村信用社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为基层统计人员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业务能力强、具备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加强统计人员的配备。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信社统计工作科技含量。鉴于目前农信社统计工作手工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质量,难以适应现行金融统计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一部分统计指标取数困难问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配套的业务软件,统计软件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省联社统一要求的标准接口程序相兼容,相关数据衔接,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报表数据直接转换为统计相关数据,采取网络传输,逻辑审查,减少信用社统计人员工作量和重复上报数据,使统计数据取之有道,达到降低手工劳动强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目的。

4、尽快改革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全面、准确反映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状况。首先必须准确界定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不合理科目进行调整,如对活期存款科目进行细化,划分农业及非农业存款;解决部分贷款科目期限问题;将农户贷款中居民消费性贷款和个体经营性贷款调分离出来,真实反映纯农户贷款。同时,为全面、真实反映农信社贷款投向情况,根据贷款的实际用途增设部分贷款科目。如按企业性质增设工业、商业、个体及私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三资企业等非农性质的贷款科目;按发放消费贷款的用途增设相应的消费贷款科目,如住房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模版)

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服务是金融行业的基本特征,也是农村信用社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赢得客户、占据市场的竞争焦点,各种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各项服务品牌纷纷出笼,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服务功能的齐全日益成为凝聚客户的决定性因素。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地域环境限制、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因素,致使服务功能难以与其它商业银行相媲美,服务质量更是大步滞后,服务的落后与不健全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金融服务竞争格局,打造好“服务”品牌,用服务吸引客户,用服务赢得利益价值,值得我们每一位信合人的深思。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依靠其网点多和人员多的优势,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加大支农服务力度,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存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如泰和县联社以全县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全县97%的农业贷款,各类贷款客户达2.72万户,存款客户达26.3万户,存款客户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近一半。

(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服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的闲散资金,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各项存款增长很快。同时,农村信用社还加大了贷款投放,在做大做强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等传统信贷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开办了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贷款新品种。如泰和县联社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额的比重高达82%,贷款业务已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成为影响经营利润的最主要的因素。

(三)农民借贷和投资理财等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利好政策,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往来越来越密切,借款购车、购房、消费、进城务工经商的现象越来越多,对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工具的认识也从无到有,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泰和县联社为农户授信达8.2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3%;与在信用社有业务往来关系的农户有2.48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一强。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一是员工习惯于按上级下达的任务办事,主动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欠缺。二是员工固步自守、安于现状的思想严重,坐等客户上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员工日常工作只习惯于办理传统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对新产品、新业务不够熟悉和了解,缺乏为客户提供理财方面服务的意识。

(二)员工服务水平与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员工业务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多,对客户提出的服务疑问解答不到位,影响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满意度。二是员工临柜业务流程掌握不熟练,办理业务用时过长,效率不高,延长了客户的等候时间。三是员工办理业务时文明服务用语使用不规范,影响了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四是员工掌握的知识面不宽,为客户提供临柜业务之外的附加服务的能力较弱。

(三)客户维护工作做得不够。一是对现有客户的结构、层次、对象等情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不够,导致对客户情况掌握不够,进而影响营销方案和服务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对优质客户进行重点维护不到位,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不多,导致部分优质客户流失;三是对客户的服务需求全方位的调查了解不细,导致各项服务措施和产品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竞争力强的服务品牌比较单一。一是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从自身的风险防范和业务流程上考虑较多,对客户的需要和方便考虑少,现有产品针对性不强。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多集中于资产和负债业务,在衍生金融产品和投资理财方面基本空白,难以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现有产品多元化不够。三是对金融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客户服务需求分析不多,现有产品持续性不足。

(五)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有所欠缺。一是服务手段落后,组合手段运用较差,仅限于广告宣传、微笑服务等肤浅服务,没有深入的调研和周密的服务策划。二是客户服务只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领域,服务功能局限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三是缺乏有效的客户识别技能,导致对客户的需求不能全方位、立体的掌握。四是科技支持有待提升。“百福卡”业务虽有一定规模,转账电话也在推进,中间业务也有一定发展,但与商业银行相比,还未开通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服务高端客户的手段和措施不多,难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服务。

(六)专业素质高的服务团队还未建立。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在操作上偏重于传统的存贷和结算业务,缺乏既有长期的、综合的工作经验,又熟知现代金融和新兴业务知识的实用性人才。尤其是具有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和市场预测、分析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的人才更是缺乏。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工作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一是环境有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步推进,全民创业新热潮的掀起,林权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拓展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政策有利。随着国家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及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拉动和活跃内需,也将促进农村信用社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筛选和争取更多优质客户。三是基础有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企业形象、服务水平和硬软件手段都大为提升,特别是各项电子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潜力巨大,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农业银行回归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定位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赖以生存的农村领地和发展空间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和挤压。二是客户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广。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人们理财观念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居民对银行的依赖性减弱,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受到青睐,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三是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期望越来越高。当前,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增强信贷服务和其它金融服务的期待很高,而我们的产品创新、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离这些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改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服务理念。一是在服务观念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手段,杜绝“重业务、轻服务”的片面发展观,做到既抓业务,又抓服务,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服务。二是在服务意识上,树立 “同质化很高的竞争年代,竞争的关键是服务和客户”的忧患和先行意识,把优质服务作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抓好抓实。三是在服务态度上,坚持快乐服务、微笑服务、真诚服务、主动服务,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

(二)加强市场调研,创新服务产品。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客户最新的服务需求,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和设计金融服务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一是在风险可控、保证效益的前提下,稳步开办应收账款、高速公路收费权、水电费收费权、移动和电信话费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新品种,不断扩大抵押担保范围,丰富贷款担保方式,提升信贷产品竞争力。二是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做好“百福卡”、转账电话推广工作的同时,尽快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业务,以适应客户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三是大力研发金融理财等业务新工具,争取获得与有关基金和证券公司合作的市场准入资格,代理基金发行、赎回,代销理财产品。四是主动加强与财政、税务、教育、医疗、水电等公共部门和公用产业的联系沟通,大力开办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学杂费、代发工资、代理国家助学贷款等业务。五是逐步开展支票、本票、汇票、委托收款业务,扩大银行票据业务范围,为企业跨地区经营、走向全国市场提供多渠道的票据融资服务。

(三)整合资源优势,改进服务手段。一是开展人性化服务。秉承“客户永远是对的,如有疑问,请参照第一条”的服务理念,进行换位思考,用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延伸服务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消除客户的陌生感,增强亲和力。二是增强服务功能。设立告示宣传牌及时告知客户各类金融信息,设立大堂经理指导和引导客户办理业务;增加便民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有条件的网点可分设现金区、低柜非现金区、自助业务区、VIP区等,努力为客户营造温馨的环境。三是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推行,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推行客户服务首问负责制、限时负责制等有效工作机制,尽量缩短客户等候时间,用快速准确的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四是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服务标兵”、“青年文明服务岗”等活动,办好优质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五是全面推行双层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城区精品网点,成立大客户贷款营销中心和特色贷款中心,提升为大客户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四)强化客户细分,提升服务水平。据国外一项调查资料统计显示,银行获得1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如果一个银行能够将其客户流失率降低5%,其利润就可能增加25%以上。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通过有效的服务措施,积极维护和牢固客户关系。一是做好客户细分。利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各类客户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细分为忠诚客户、黄金客户和一般客户三类。对忠诚客户,在重要节日及客户的特殊日子,及时进行走访慰问,融洽感情;对黄金和优质客户,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客户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改进服务,力争将其提升为忠诚客户;对一般客户,要加强各项业务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其经常在信用社办理业务,力争将其提升为黄金和优质客户。二是注重细节服务。坚持礼貌待人,文明对话,情系客户,认识到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常送出一句亲切的问候,时刻保持一张灿烂的笑脸,必要时送给一杯暖暖的热茶,力求尽善尽美,以完美的服务回报客户,将细节服务坚持到底。三是实行差别化服务。银行业内的游戏规则之一是“80/20理论”,即20%的大客户为银行创造了80%的利润,80%的中小客户占用了银行20%的服务资源。对于服务对象主要面对“三农”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这种情况更甚。在城镇,对优质客户应采取主动上门、协助理财等互动双赢的服务措施;在农村地区,对种养殖大户采取送贷上门、送金融知识、送农业信息上门的等方式给予更多的优质金融服务。

(五)强化员工培训,建立服务团队。一是加强临柜人员业务流程培训,使其能熟练地掌握存款、贷款、结算、代理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提升柜员临柜水平。二是加强对青年员工、特别是一线青年员工标准化服务培训,重点加强员工服务礼仪和服务技巧的培训,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全面推行文明服务用语,提升文明服务水平。三是举办点钞、计算机、业务操作等岗位练兵和比赛,提高柜员临柜业务素质和技能。四是加强客户经理对债券、股票、投资、保险、等新型理财工具知识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理财顾问的能力。

(六)完善服务机制,激发营销活力。一是设立服务质量电子评价系统,把服务的评判权交由客户掌握,客户在办理完业务后只需占击“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按键中的一个,以此表达客户对柜员服务的真实满意度。二是完善投诉受理机制,设置意见簿,公布投诉电话,开通客户投诉渠道。三是建立客户需求调查制度,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主动查找服务差距,完善服务措施。四是建立柜员、客户经理星级评选机制。定期对各员工进行服务质量考核,设立24小时服务举报电话,对机构、员工实行服务计分管理,根据考核得分评选星级柜员、客户经理,并与绩效和升迁挂钩,促使全员乐于服务、精于服务。

第五篇: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二)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三)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股面××年月底达到;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户一次性入股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四)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

下载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