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字号
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字号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04月02日09:44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柳清 洪波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的崛起,经济与金融正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身主动发展需要与被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加快。但作为商业银行基础管理工作之一的金融统计工作,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开放发展的新形势下,需抓紧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金融体系。本文就当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以求切实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生命力,促进其增强服务金融体系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金融统计所面临的金融环境、统计对象、统计范围等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其统计的地位弱化,主动适应金融环境的能力差,统计的作用与定位偏重于业务经营与发展,对系统性风险、交易性风险的监测统计考虑不足;商业银行自身对不断丰富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新业务品种的统计管理缺乏主动性,创新业务的统计得不到足够重视和支持;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不畅等问题也影响了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日新月异,理财资金的频繁进出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对资金投向及对社会资金来源及运用的监测分析造成了较大影响。
随着货币、证券、债券、期货、保险、外汇和黄金市场的起步,我国金融市场将得到全面的建设和发展,金融脱媒的作用将越发凸显。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信用、私募股权基金、地下钱庄、影子银行以及高利贷等日益兴起的民间金融,极大的挑战着现行的金融统计制度。换个角度说,商业银行的金融统计工作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其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
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现状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弱化
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地位不高,虽然因为上市后的信息披露需要,较以往有所提升,但统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仍然得不到充分体现,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各家银行对统计的定位基本是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其次是提供最基本的业务数据,金融统计本身具有的信息、咨询、调研分析、监督等职责,已经被淡化。商业银行对统计参与经营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能要求,数据应用分散在各部门,统计无法直接获取需求和发展动力,统计部门在商业银行内部越来越边缘化。
(二)商业银行基础数据质量不高
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基本单元的商业银行,其基础统计数据的质量,决定了我国金融统计工作质量,但目前商业银行的基础信息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数据使用者与源数据生成者目的不同,导致基础数据质量不高。目前商业银行统计部
门掌握的数据,主要是一些适用于宏观管理和监管的报表数据,其中有很多数据质量值得怀疑,而且多是不能够直接使用的数据。原因是当前商业银行少则几十个业务系统,多则几百个业务系统,各个系统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管理,业务部门是从业务需要出发应用系统,而非数据管理,作为最终数据加工汇总的统计部门,无法控制基础数据源的质量,因此基础数据源质量差在所难免。
2.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由于各业务系统立项设计之初,无法预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因此当系统无法反映全部业务数据或者两个需要关联的系统无法实现联动时,都会出现数据缺失或者两个系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统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目的差异,是造成数据源管理不到位,基础数据不准确,并导致最终统计数据直接可用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3.商业银行总分行统计信息传递不畅。商业银行总行负责全行统计系统的管理,相关程序的开发,模板的编写等;分行在使用总行下发的程序时,不了解具体的数据提取流程,当出现问题和错误时,一旦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容易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同时,一级分行上报的部分报表数据质量较差时,总行往往由于不信任下级行上报的数据,而放弃使用下级行报表。总行对基层行数据情况了解不充分,以及总分行之间单向的信息传递关系很容易压制下级行的能动性,最终导致互相得不到支持,造成统计工作上下不通畅,存在需求与支持脱节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之间部分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
1.会计与统计管理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差异。虽然商业银行目前使用人民银行公布的统一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数据统计,但是在同一个科目下,各家商业银行在子科目的设置、业务处理方式,以及统计口径归并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很多统计数据无法进行比较。
2.信息系统建设差异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差异。目前电子技术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商业银行之间信息管理水平、系统架构设置目的、不同系统数据对接、核心系统使用持续性等各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导致各行在提取和进行统计数据管理时,出现了时效性、准确性、可比性、历史性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随着各类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有计划的信息统计数据管理与业务需求出现了更多新的矛盾。
未来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展望
(一)确立商业银行统计工作地位,加强商业银行基础数据源管理
2011年度金融统计制度会议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杜金富要求金融机构正确认识统计工作重要性,自觉地站在宏观调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高度,结合机构自身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增加各方面资源的投入,为金融机构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实的保障,全力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统计工作地位,已经不单纯是商业银行一个内部职能管理的问题了,它涉及到国家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稳定等战略安全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1.要明确统计与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经营和管理的关系。可以说统计参与经营管理的程度
将会决定统计在银行中的地位,统计的基本职能是涵盖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各个过程中的。要给商业银行统计工作一个准确的定位,给统计的功能一个准确的界定。
按照《金融统计管理规定》中的定义,金融统计至少应包括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咨询意见和统计监督三项内容。统计的职能并不是脱离银行业务经营,简单从原始的数据(比如台帐)开始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并最终生成统计报表的。在数据生命周期中,统计应该统筹从原始数据到最终报表数据的生成和应用的整个过程;由统计牵头、各专业部门共同参与,确定报表从原始数据加工生成的规则,各部门负责生成和提供原始基础数据,统计部门负责监控原始数据质量,对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产生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并最终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2.目前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衔接外部监管的要求,明确监管报表数据与内部数据直接的对接关系(规则和所需要的基础信息),确定责任部门,监控、评价数据质量,推动基础数据质量的提升,这是商业银行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运用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系统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也是全国金融统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
3.运用数据仓库理论,促进统计工作在数据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的发展,特别是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在目前电子化进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的情况下,数据存储电子化、集中化、统计收集信息(操作型处理)的作用已经淡化,而利用信息支持管理决策(分析型处理)应该成为统计新的发展方向。
(二)金融统计要提升主动调整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1.主动适应货币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利率市场化推进
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如果剔除商业信用、民间融资等融资形式,人民币新增贷款在我国社会融资中的地位正逐步下降。未来几年,商业银行将面临存贷利差缩小、中间业务占比增加、房地产市场价格回归,押品市场重估等新的发展形势。随着全面的金融改革发展,保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商业银行金融统计体系要能够及时随金融状况进行调整,增强应对经济金融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随着货币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统计工作必须及时跟进,主动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以及存贷款利率统计的相关工作;必须“以金融概览为基础架构,尽快建立”全面、统一、协调、敏锐“的金融统计体系,刻画金融业”全息图“,准确、及时反映金融业总量、结构、风险情况”。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有关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的指标体系,以全面、准确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量,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2.要加快金融统计方式方法的改进
(1)从存量统计向存量和流量统计并重;目前商业银行金融统计沿用的存量统计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而流量统计反映的则是因为交易、机构分设、核销等因素引起的业务变化,更易于分析和描述经济的活动与趋势,更好地展示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金融统计应根据经济、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随时观察资金流量领域的变化,及时梳理流量统计指标;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资金流量统计指标的统计,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预测方式,提高流量统计分析的质量。
(2)从全科目统计向标准化统计,以及明细数据统计迈进。金融统计标准化是对全科目统计的一个推进,可以解决商业银行间统计数据不可比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逆周期宏观调控也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统计标准化改革,其实施及实践效果要能够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统计工作是全国金融统计的基础,只有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统计改革,才会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也符合“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金融统计的工作环境、调查对象和统计需求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金融统计工作必须更好地融入整个金融市场,把握住市场运转的脉搏,从而为宏观调控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快速、准确和全面的统计信息。
第二篇: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哈巴河县统计局 朱仁礼
为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县域经济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职能,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统计工作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监测、指导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各项重大目标任务,把统计工作作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积极支持统计部门、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带头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目前哈巴河县5乡1镇均设立了统计办公室,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均有一名副乡长或是副书记任组长,虽然机构是有了,但是能真正投入到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的各级领导要经常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关心、支持统计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作为县、乡各级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贯彻自治区、地区统计局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统计机构的设立、人员、资格、制度、台帐等,以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扎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置或指定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本单位统计工作的相应机构。要配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各乡镇至少落实1名综合统计专职人员,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也应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至少落实1名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大中型企业要有一名专职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证办法》,不得安排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畅通统计工作渠道,规范统计工作行为,保证各项统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切实解决好统计数据基础来源问题,确保各项统计数据有据可查、真实可靠,特别是有的数据是从财务上取得的数据一定要建立起数据来源凭证。
县级统计局应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考核和验收办法,要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统计基础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纳入政府综合统计考核。
三、应进一步理顺统计工作关系,构建分工合理、职能明确、资源共享的政府统计体系
要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理顺统计工作关系,明确统计工作职责。
县统计局是履行政府综合统计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监督全县范围内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核算,负责全县生产总值(GDP)、农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贸易与旅游业、劳动情况、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乡镇综合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本乡镇范围内的统计工作,统计业务受县统计局的指导。县级各部门和实施垂直管理的行业在县统计局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部门(行业)内的统计工作。
县级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县统计局搞好各项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向县统计局报送其统计调查所取得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和统计报表。县级部门和垂直管理的金融、保险、电力、电信、邮政、烟草等单位,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汇总的部门(行业)业务统计资料时,应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工商、国税、地税、民政、质监、编办等部门,应按照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的要求,及时向县统计局提供相关行政登记资料;县统计局应定期、无偿地向县级各部门提供有关综合统计资料。
坚持实行在地统计的原则。凡在县域范围内的所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不论其隶属关系、规模大小、所有制性质,都要依照《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实向县、乡镇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人员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应接受县、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管理和监督。凡新设立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批准成立或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内,建设单位在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前,应到县统计局登记备案并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四、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规范统计调查秩序
阿勒泰地区统计局应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依法清理和规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建立健全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制度,促进部门统计调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对违法统计调查项目,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纠正、制止,切实减轻基层单位统计工作负担。
五、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统计环境
各级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要保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能。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本单位的统计法制建设,抓好统计法制宣传和教育,把《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列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计人员统计法律意识和依法统计的能力。要广泛开展面向公众的统计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营造依法统计的法制氛围。
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履行统计监督的职能,加强对统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指导、检查和监督。要建立健全统计执法监督机构,充实统计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统计行政执法制度,提高统计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要综合运用专项执法检查、常规执法检查等形式,有必要时要积极会同司法、监察等部门,开展联合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切实规范统计调查工作秩序。2007年哈巴河县统计局共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4件,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建议加大经济处罚、电视曝光和追究领导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要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统筹安排,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联通县、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信息网络,改变基层单位统计数据报送方式,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贮的现代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统计数据库,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哈巴河县5乡1镇均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机,但是未接入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业务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不高,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不够,就连县级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方面的知识撑握的也不多,有的同志工作了十几年或是二十几年,就连一个报表的程序也不懂,文件也不会打,只会开机关机,上网玩游戏,配备的计算机还是好设备,而设备到了这样人的手里过不了多久也就成了老黄牛一样运转不动了。建议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大业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建立一整套长效的学习机制,对有些不掌握又不学习、工作效率差的人要有一个约束机制和考核制度,不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应向组织部门或是有关部门大力推荐统计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学习考察机会,而有的同志从工作到退休就在统计部门,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也少,有的就根本没有参加过,业务知识和理论得不到更新和充电,就在一种模式下工作,没有积极性,理论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工作创新。再一个就是专业学校毕业的统计人员太少,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而专业的人员进不来,编制部门下达的编制就这么多,不流动新的血液就进不来。
七、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管理,规范统计信息的使用与发布
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关于统计数据管理的规定,杜绝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的现象。建议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各新闻单位使用统计数据时,要以县统计局正式反馈或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并需注明出处。各新闻单位发表涉及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的新闻稿件,送稿单位或作者须经县统计局核实后,方可发稿。
八、进一步做好统计信息咨询,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和质量
要围绕“农牧稳县、矿业强县、开放活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针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统计调查,加强分析研究,充分利用统计调查所取得的统计信息,积极开展统计信息咨询。
建议县统计局要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坚持定期发布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做好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预测工作,整理、编印好各《统计年鉴》及各项重大普查资料。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也要及时公布本乡镇、本部门统计调查所取的统计资料,为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统计服务。
第三篇: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能源问题近年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是空前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作为政府统计部门,切实的做好能源统计监测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如何运用准确、客观、真实的能耗数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做好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的关键和重点。目前国家和**省统计局已经制订了一系列的能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源统计指标体系,各级统计部门在坚决落实国家能源统计制度的同时,也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市当前的能源统计现状以及日常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分析和研究。
一、**市能源统计发展状况
(一)**市能源统计的发展情况
80年代初期,在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当时能源统计隶属于物资统计;到90年代中期,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2003年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特别是2006年以来,能源统计调查工作由规模以上向全社会扩展,调查范围的扩大和指标的不断增多,与能源统计力量的相对薄弱形成明显的对照。在这种形势下,各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相继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2007年以来,各省、市两级统计局也设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目前我省11个地市基本上都成立了能源科,**市也于2008年下半年经编办批文正式成立能源科,专门负责全市的能源统计调查。
(二)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调查情况
(1)近几年的能源报表范围
近几年根据国家和省里的能源报表制度规定,**市统计范围包括:⒈辖区内一、二、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活动。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⒊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⒋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⒌铁路、公路、运输企业。⒍主要能源生产和销售企业等。
(2)近年**市能源消费现状
近几年来,**市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重要抓手,使能源消费增长明显慢于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水平呈现稳定下降态势,节能降耗取得初步成果。
一是总体能耗水平逐年下降。近两年,**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速减缓、能源消费结构继续改善的态势,200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686.75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同比增长9.60%,低于gdp的增长速度2.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为3.67吨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8吨标准煤。2007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55.04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同比增长9.81%,低于gdp的增长速度6.39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为3.48吨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2吨标准煤。虽然万元gdp能耗没有完成当年下降5.6%的目标,但降幅比上年加快3.29个百分点(2008年的能源消费量数据经省局核定后,于5月底6月初向社会发布)。
二是结构节能贡献突出。全市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拉动gdp单耗下降较多。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94.3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7%相比低26.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71吨标准煤。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29.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1%,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5%相比低21.4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1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76%。
三是重点企业能耗有所下降。近几年全市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已见成效。据2007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统计数据显示,**市47户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耗量为475.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61%。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品单耗比上年明显下降,其中火力发电煤耗由2006年的320吨标煤下降到316吨标煤;合成氨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2027吨标煤下降到1903吨标煤;氧化铝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651吨标煤下降到596吨标煤;炼铁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1109吨标煤下降到968吨标煤。
(3)**省节能降耗“三个体系”的建立
2008年6月,**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发[2008]16号文件下发了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部署了在全省全面建立节能降耗调查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工作。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全省全社会能源生产、流通、消费情况,监测能源经济运行、能源使用效益和有效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我省设立了《**省节能降耗统计调查监测制度》,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全省能源产品的生产、流通。
2、全社会能源消费的统计调查与节能降耗监测。本制度的能源调查表采用重点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涉及统计局能源、工交、贸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金融同业授信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的建议
金融同业授信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的建议
金融同业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横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综合性、交叉性的业务特质使之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业务领域,同时由于资本约束、息差收窄、盈利压力、未来的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金融同业业务,竞争也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结合当前国家经济政策,探讨与各类金融同业开展授信业务的合作模式,努力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以实现“保利润、控风险、促发展”的工作目标。
金融同业授信的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同业概况
金融同业主要包括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我国金融同业市场日益繁荣,截至2009年末,银行类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57家,营业网点19.3万个;证券公司类金融机构共有106家;保险公司类金融机构共130家;信托公司共58家;融资租赁类金融机构共70家。
近年来,为了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推进金融制度市场化进程,我国金融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但是,已有的同业合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
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同业业务的重要性
当前,银行同业普遍将金融同业业务作为与公司、个人并列的三大主线业务之一。同业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已逐渐被各行所重视。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金融同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是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相互渗透,各项金融业务相互交叉,业务风险相互交叉,客观上也要求金融同业共同合作,整合有效资源,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并化解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同业授信业务的意义
同业授信业务是金融同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与众多金融同业客户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切入点。目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有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建立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要与银行、证券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同业客户建立授信业务联系,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同业业务。
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对该行业增加信贷投入。建议对于金融同业整体授信应遵循“积极发展、择优支持、扩大授信、稳健推进”的发展战略,防范信贷风险。
主要客户及产品选择建议
2010年,应继续积极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扩大授信额度、授信品种及合作范围。
授信管理政策。对银行的授信额度应按照授信额度管理方法,依据各授信产品风险程度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授信额度系数。授信额度系数最高为1,最低为0,对授信对象的加权授信额度不得高于所批复的授信额度。
客户准入政策。首先在政策性银行方面,应积极开展对政策性银行的授信业务,密切跟踪各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进展情况,根据其改革方向、业务定位和经营特点,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择优开展相关业务合作。授信以同业存放、拆借、信贷资产转让、票据、担保、代付、代理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为主。而地方性银行,应择优开展对地方性银行的授信业务。对于地方性银行采取分类准入制:按照所有者权益、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情况,对地方性银行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所有者权益较高、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且不良率较低的银行,可适度加大支持力度。可开展的业务品种包括同业存放、拆借、信贷资产转让、票据、担保、代付、代理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对所有者权益、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未同时达到上述标准的地方性银行,应审慎开展授信业务,不能开展纯信用类授信业务的,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包括信贷资产转让、票据、代理方面的业务。
产品分类政策。按照操作主体,授信产品可分为两类:总行操作的授信产品和分行操作的授信产品。总行操作的授信产品包括利率衍生品、即期外汇买卖、汇率表外产品、利率衍生品、汇率表外产品、拆借、存放同业、表内产品等;分行操作的授信产品包括回购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银行承兑汇票直贴、买断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资产债务人为金融机构)、担保、代理、代付、存放同业、拆借等。另外,为保留授信产品的灵活性,可视情况追加授信产品或暂停授信产品。
额度核定政策。给予银行的基准授信额度可按照拟授信银行上年末所有者权益的一定比例来核定。同时参照其总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拨备覆盖率、资产利润率、存贷比等指标上下浮动。
重点授信产品选择建议
金融同业授信业务涵盖了银行大部分的授信产品,但为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原则上以风险低、利润大、有利于带动相关业务发展为准则选择授信产品,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重点授信产品,如同业拆借、代理金融机构授信业务类等。
同业拆借。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由于同业拆借的期限较短、风险较小,许多金融机构都把短期闲置资金投放于该市场,以利于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最新颁布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了16类金融机构可以申请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这个范围涵盖了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和绝大部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从事同业拆借交易须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检查。因此,同业拆借的风险相对较小,是重点开展的同业授信产品。
代理金融机构授信业务。代理金融机构授信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代理人,接受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委托人”)的委托,在由委托人承担其客户(以下简称“申请人”)违约风险的前提下,代理委托人向申请人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国内信用证代付、国内保理代付等在内的代理授信业务。该项业务不占用银行信贷规模,风险资产占用较低,盈利空间较大,同时有助于各类金融机构提升市场接受程度,调剂资金余缺,巩固现有客户,提高整体经营水平。
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同业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信贷资产转让、票据贴现和转贴现、资产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担保及其他表内外业务等授信产品,以深化同业客户合作关系、满足同业客户的正常资金需求。
另外,鉴于金融同业产品监管要求较高、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原则上应以短期授信为主,并结合国家产业规划、政策要求及发展前景选择合作项目。对于应收租金保理、同业借款等产品应结合项目背景适当给予中长期授信。
区域选择建议
我国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分布规律有较大差别,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从地区上看,东部地区金融机构个数、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最高;其余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从城市上看,同时拥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总部的城市从多到少依次为北京73(13、16、44)家、上海59(3、14、42)家、深圳33(3、17、13)家、天津7(2、1、4)家、南京6(2、3、1)家、广州6(1、3、2)家、杭州6(1、3、2)家、大连5(1、1、3)家等。以上地区、城市经济环境良好,地方政策法律法规较健全,金融同业市场基础较好,总体信用环境较好。
对于实行一级法人制的全国性金融机构而言,区域风险和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可视客户的具体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状况做个案处理。对区域性金融机构则应有所不同,基本原则是对主体业务和主体风险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可以优先支持资产业务,对于主体业务和主体风险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要谨慎支持资产业务。
另外,在制订区域授信政策时,对于行业龙头相对集中的环渤海、珠三角以及东部地区应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规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确定合理的目标客户授信量,区域信贷投放应综合考虑金融产业集群化与资源紧缺并存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
第五篇:基层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模版]
基层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业务对象和经营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农村、农户、农业,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已逐步涉及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这给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近期,我们就此问题对沭阳县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农村信用社机构43家,其中法人机构1家。统计工作主要由县级联社的信贷业务股具体负责,其基本职责是按金融统计制度要求采集、汇总、编制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并开展各类相关金融统计工作。
从近几年对信用社的统计检查情况看,沭阳县信用社统计管理工作较为薄弱,普遍存在着“重操作、轻管理”现象,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统计考核、培训或检查往往是结合在其他业务工作中进行的,甚至是附带的,如财务检查附带统计检查,会计培训兼带统计培训,而专项的统计检查及培训则很少开展。同其他业务工作相比,信用社统计工作往往处于被忽视的位臵。
1、从人员配备情况看,县联社按要求配备了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均有三年以上的统计工作年限,具备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基本能够胜任统计工作要求。但由于业务部门人员少(仅2-3人),统计人员还要兼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岗位,工作比较繁重。
2、从设备配臵情况看,统计业务用机基本上做到了专机专用,但由于配臵较低,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的业务处理,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设臵及归属人行统计报表项目情况
农村信用社业务状况表分为一、二、三级会计科目,其中一级会计科目与人行、银监会规范设臵的农村信用社全国统一会计科目一致,二、三级会计科目是省协会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省农村信用社实际设臵的。
1、存款类科目主要设臵:2011活期存款科目,归属金融统计报表的农业存款项目;2051定期存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企业存款中定期存款项目;2111活期储蓄存款科目和21111个人结算户存款归属统计报表的活期储蓄;2151定期储蓄存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定期储蓄;2431应解汇款和2511保证金科目归属统计报表的其他存款。
2、贷款类科目设臵和归属情况。目前农信社贷款科目存在多种分类方式并存情况:包括按贷款对象、按贷款期限、按贷款形态、按贷款方式等设臵科目。
3、贷款科目归属统计报表项目情况:目前农信社贷款归属的统计报表项目主要是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其他短期贷款及其他中长期贷款:
三、农信社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信社会计科目设臵与现行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科目及统计指标设臵的全面性、合理性以及二者间的正确归属关系。当前农信社会计科目设臵与现行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农信社贷款科目设臵过于单一,难以按现行统计制度要求真实反映贷款投向情况。虽然农信社贷款科目多达40余个,但实际仅由七大类贷款组成,即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其他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且从科目名称看,基本是以“农”字打头的,这种科目设臵情况近十年基本无变化,但实际上,信用社的非农性质贷款正在不断增加,这种科目设臵已明显滞后于信用社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无法准确反映出非农性质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受限于单一的科目设臵,将个体经营性贷款归入短期农户贷款科目,三资企业贷款归入其他贷款科目,工业、建筑业贷款归入短期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科目进行核算;而发放居民消费性贷款时,由于除助学贷款外,未设其他消费贷款科目,信用社往往根据贷款方式及贷款用途的不同分别在农户贷款、其他贷款等科目核算。以沭阳县农联社为例,2005年8月末在1251抵押农户贷款科目核算的2000多万元贷款,绝大部份属于城乡居民房产抵押贷款,主要用于居民房屋装修,属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但归并到统计报表中却体现为农业贷款,显然不够合理。
从以上实例可以分析,贷款科目的不合理设臵易引发几个问题:一是出现非农业性质贷款归属到农业贷款的现象,人为增大了支农贷款比例;二是无法真实反映部分行业贷款发放情况;三是贷款科目设臵过于单一客观上易造成贷款科目使用的混乱。这些问题已经导致部分统计数据失真,影响了金融统计职能的正常发挥,并掩盖了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2、部分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影响统计数据的正确归属。
一是影响贷款累放累收数据的准确性。主要是信用社不良贷款科目设臵不合理影响累放累收报表数据的准确采集。目前,信用社在会计表内设不良贷款科目,当正常贷款转逾期时,无论是短期或长期、质押或抵押贷款,均统一转到逾期贷款科目,该科目仅按贷款对象进行分类,未按期限及贷款方式分类。同时会计上采用红蓝字冲帐的记帐方式,即正常贷款转不良时,借方红字冲减正常贷款,同时借方蓝字记不良贷款。根据现行贷款累放累收统计制度要求,采用上述记帐方式,在填报累放累收指标时,只要将正常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相加即为本期发放(收回)数。但受农信社不良贷款会计科目设臵及统计归属关系的影响,实际操作中,转换人行后的累放累收报表有时会出现短期贷款累放数大于实际累放数,而中长期贷款累放数小于实际累放数甚至出现负值的情况(贷款累放及累收的总数不受影响),究其原因是在归并关系中逾期贷款的借、贷方发生额均被归并入短期贷款的累放及累收额中,这样,当中长期贷款出现正常转逾期时,转逾期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将被并入短期贷款的累放额中,由此造成中长期贷款累放数小于实际累放数情况。目前农信社统计人员只能采取手工调整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是影响企业类存款的准确划分。目前农信社企业类存款科目仅设2011活期存款和2051定期存款两个科目。其中活期存款科目核算的是信用社吸收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的活期存款,该科目将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户合并在一个科目进行核算,无法真实反映企业存款的具体情况,对此,目前人行统计系统仅笼统地将该科目下核算的活期存款全部视同农业存款归并入统计报表中的农业存款项目,而反映在统计报表中农信社企业存款项下的活期存款数据值却为零,仅定期存款有数。实际上,信用社活期存款科目核算的有农业也有非农业性质的存款,目前的这种科目设臵及归属关系只能导致对农村信用社企业存款的片面反映。
三是无法真实反映部分贷款项目期限。主要涉及抵押、质押贷款及助学贷款等项目的期限。据农信社会计科目说明,农信社将发放的所有短期及长期抵押、质押类贷款均放在抵押、质押类贷款科目中核算,而根据现行统计归属关系,农信社抵押、质押类贷款转换人行后,却在短期贷款内反映,掩盖了部分贷款的真实期限;农信社助学贷款科目核算的是以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发放的助学贷款,但科目说明中并未提及贷款期限问题。实际上,目前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助学贷款主要为生源地短期助学贷款,但在统计系统中却将其归属为其它中长期贷款下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未能准确反映助学贷款的真实期限。
(二)统计数据采集电子化程度较低,统计数据质量不尽人意。
一是从统计数据采集情况看,农信社报人行月报数据中,信贷及累放累收数据主要来源于联社财务部门提供的业务状况表,可由系统转换生成,但需统计人员手工进行差额调平,现金统计月报需由基层社上报后由联社统计人员逐社手工录入再汇总生成;报人行季报数据除部分可由联社财务、信贷、人事部门提供外,大部分数据仍需由基层社手工填报(如流动性指标,贷款按行业、按企业性质分类,逾期贷款按期限分类等指标)。按人民币行业分类统计表所牵涉到的相关数据采集不能按照统计口径自动生成,由于数据采集工作量大、时间短、统计人员每月都要加班加点手工录入相关数据,才能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另外,部分会计科目设臵与统计指标不相匹配。如会计科目定期储蓄存款中只设臵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指标,而统计报表中要求统计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一年、二年、三年以上四项指标。以上情况反映出农信社统计数据采集方式仍然较为落后,与商业银行的数据采集方式形成较大反差。
二是从近年来信用社的数据报送情况看,由于受落后的数据采集方式影响,再加上统计人员工作对上报数据没有进行认真审核把关,数据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手工填报的信贷季报及旬报数据,差错率较高,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农信社统计软件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一是系统运行速度慢。自2005年起,农村信用社开始使用人行廊坊市中支开发的《农村信用社统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与之前的TJBB统计系统相比较,具有较大的进步,但从使用效果来看,部分功能比原先的统计系统却更落后。突出表现在系统的运行速度上,如报表的打平校验、从基础表中转换生成分析表等操作,运行速度都非常慢,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效率。
二是系统软件修订工作不到位。尽管今来农信社已下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补丁对系统进行修订、完善,年初农信社报人行统计结转月报、季报三番五次修改也是频繁打补丁的结果,但由于受农信社现有管理体制的影响,基层联社对系统信息的一些修改意见往往无法及时反馈到省里,使得一些修改工作出现滞后或不到位,如农信社报送人行的下岗失业及助学贷款统计旬报至今无法实现系统数据的正常转换,目前只能以手工报表方式报送。
此外,信用社统计人员普遍反映该系统的整个工作界面太小,无法放大,可视性差。
三、改进和完善农信社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信社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把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到实处,为统计人员及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兼职过多的统计人员给予适当减负,对落后的设备予以更新。同时,建立完善的统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各项统计工作,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积极性、能动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2、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农村信用社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为基层统计人员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业务能力强、具备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加强统计人员的配备。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信社统计工作科技含量。鉴于目前农信社统计工作手工劳动强度仍然较大,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质量,难以适应现行金融统计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一部分统计指标取数困难问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配套的业务软件,统计软件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省联社统一要求的标准接口程序相兼容,相关数据衔接,建立数据共享系统,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报表数据直接转换为统计相关数据,采取网络传输,逻辑审查,减少信用社统计人员工作量和重复上报数据,使统计数据取之有道,达到降低手工劳动强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目的。
4、尽快改革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全面、准确反映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状况。首先必须准确界定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不合理科目进行调整,如对活期存款科目进行细化,划分农业及非农业存款;解决部分贷款科目期限问题;将农户贷款中居民消费性贷款和个体经营性贷款调分离出来,真实反映纯农户贷款。同时,为全面、真实反映农信社贷款投向情况,根据贷款的实际用途增设部分贷款科目。如按企业性质增设工业、商业、个体及私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三资企业等非农性质的贷款科目;按发放消费贷款的用途增设相应的消费贷款科目,如住房贷款、住房装修贷款、汽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