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
新化县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1个上渡办事处,有行政村1176个,自然村组11933个,社区居委会44个,人口138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上梅镇为城区居集地,共有人口18万。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县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文化体制改革情况
2012年5月,我县根据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各市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湘宣字„2010‟11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各市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湘宣字„2010‟15号)和娄底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新化县文化体制改革中有关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批复》(娄编„2012‟25号)精神,在新化县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新化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基础上,组建新化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加挂新化县版权局牌子,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新组建的县文广新局设置8个内设机构,其中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股的主要职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县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推进全县广播电影电视“村村通”
工程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对广播电视播出(转播、网络)机构、广播电视节目等制作单位的建立、撤销和开办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及电影放映实施行政许可,并对全县广播电视播出(转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承办开办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含IP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视听节目)服务业务的审核报批工作;监督管理全县移动电视、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广播电视广告播放和公共视听载体的广播电视节目播放;审查境外影视剧、合拍影视剧、需要审查的国产影视剧及其他进口节目内容;监管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及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落地和接收工作;起草全县广播电影电视规范性文件,承办和应诉广播电影电视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管理全县电影发行、放映工作;拟订全县电影发行、放映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承办全县电影制作、发行单位、院线工作和外商投资影院的设立与变更的审批和年度审核工作;管理和实施全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负责全县农村和社区公益电影的规划和管理;综合管理县直专业电影院,负责电影专项资金收缴和管理;联系、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工作。根据上级批复的三定方案:
(一)新化县广播电视台接受新化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版权局)的管理,接受中共新化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协调。新化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新化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版权局)管理的事业机构。
(二)新化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版权局)代表县人民政府委托新化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和版权市场履行行政执法职权。建立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协作配合机制,县文广新局要及时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情况告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要及时向县文广新局通报执法情况、文化市场动态和重大案件查处情况。
(三)人员编制:核定县文广新局行政编制18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原配备的工会主席1名本次改革配备过渡,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1名(高配副科级),股级领导职数7名。纪检(监察)机构行政编制在局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内单列。
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我县广播电视覆盖情况
我县广播电视台设立有高标准前端机房一个,目前传输数字电视基本节目69套,付费节目95套(其中高清节目21套),包括中央台所有节目和各地方卫视台节目,新化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1套。
1、城区广播电视覆盖情况。
我县城区有线电视网络从1990开始兴建,经过近23年的发展,总计铺设光缆700KM,电缆900KM,光节点近200 3
个,采用750M宽带网络,覆盖上梅镇14个社区和2个行政村,上渡办事处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共计覆盖4.1万户,覆盖人口18万人,基本上实现了对县城的无缝覆盖。
2、乡镇广播电视覆盖情况。
我县通过无线、有线和直播卫星等三种方式对广大农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覆盖。
(1)无线覆盖情况
古台山电视转播台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古台山主峰,装备有三台总功率达1.4千瓦的功率发射机,转播中央一套、七套、新化电视台等三套节目,可覆盖全县70%以上的农村,覆盖人口达70万人以上。
(2)有线电视覆盖情况
我县目前基本上每个乡镇都建有有线电视站,除了白溪有线电视站属县广播电视台直管之外,其余乡镇有线电视站都属乡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县广电部门负责政策和业务上的指导。
我县加大县乡联网建设和村村通工程建设,目前已县乡联网26个乡镇(上梅镇、洋溪镇、槎溪镇、石冲口镇、维山乡、科头乡、桑梓镇、曹家镇、吉庆镇、白溪镇、圳上镇、荣华乡、温塘镇、田坪镇、游家镇、西河镇、孟公镇、琅塘镇、金凤乡、炉观镇、文田镇、水车镇、坐石乡、古台山林
场、大熊山林场、油溪乡),联通65家有乡村有线电视站,架设光缆650余公里,建信号中继站4个,传输广播电视节目50套,覆盖行政村610个,覆盖自然村2916个,覆盖农户6万户,覆盖总人口约为23.32万人。
(3)直播卫星覆盖情况:
1.2007年8月11至9月24日,我县圆满完成了转星调整工作,共完成13.6万座卫星天线的调整,实际调整率达100%,覆盖人口50.2万人,占市下达任务总数的114%,在全省居于首位,我县荣获了全省转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我县通过直播卫星覆盖方式对无法通有线电视的电视盲村进行覆盖。2013年,我局根据省广电局的部署和安排,对我县广播电视自然盲村实行整体推进,按计划逐步解决偏远农村看电视难问题。2009-2013年,共安装国家下拨的直播卫星接收设施1.5959万套,解决广播电视自然盲村1296个,覆盖人口10万余人;村民通过自购卫星接收设备,覆盖自然盲村982个,覆盖人口8万余人.3.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
根据省局相关文件的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我县组建43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对我县29个乡镇、1176个行政村的村民实行公益电影的放映,每年都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局下达的放映任务。2013年,我局为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
管理,与县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新化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作用。
4.我县明源国际影城基本情况
明源国际影城于2010年3月由国家电影科研所根据国际标准专业设计,同年开始兴建。影城整体钢架结构建造,观影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建设于2011年8月正式运营。
明源影城总建筑面积近1600平方米,设有4个多功能全数字化专业放映厅,1号厅面积160平方米,座位112个,2号厅210平方米,座位163个,3号厅280平方米,座位252个,4号厅112平方米,座位90个,其中2号和3号厅为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立体3D厅。4个放映厅共计617个观影座位。系统信息化管理与国家电影总局数据中心同步,由北京九州中原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提供片源,影片放映全国同步。影城内置中央空调,换气系统与消防系统均达到国家标准,并经职能部门验收通过,影像观影效果也由专业机构检测评定达到国际水平。
(二)思想统一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规划。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认清了
三个关系:第一,认清了社会与文化的关系。这是我们开展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也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第二,认清了公共文化与广播电视的关系。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而广播电视与生俱来的优势,就注定了其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村村通而言,我们架起了现代文化通往广电盲区农户的桥梁。通过广播电视的开通,为了那些地处边远或经济困难的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的食粮,使他们能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外部世界的丰富资讯,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所以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的光荣。第三,认清了广播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年,对于担负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而言,为民着了想,心系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强烈需求,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收视权益。用好了政府给的钱、给的设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用心做好了村村通这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工作,由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
三、乡镇广播电视机构及相关情况
我县各乡镇设置了广播电视站,广电编制人员98名,86年拆区并乡后,人、财、物由乡镇管理。其工作主要是以驻村驻点,配合乡镇中心工作为主,有的乡镇把广电编制人
员安排到管区或下属机构担任一些职务,长期从事与广电毫无相干的工作,对本乡镇的有关广播电视的基本情况一头雾水,要求上报的资料无从下手,致使本乡镇的广播电视建设规划的发展受到影响。而目前乡镇广电在编人员没有一个是专业对口人员,也没有一个参加了相应的“继续学习”和专业培训。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等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也无法及时推进相关工作。政治敏感性低,责任意识薄弱。
四、存在的问题
1、新组建的文广新局,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但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去年党的十八大安全播出工作,我局在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集经费,加强管理和检查,确保了全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村村通广播电视和农村公益电影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工作经费、建设经费、管理经费、维护经费如何解决?
3、对相关部门的管理,须尽旱理顺,以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省广电局领导行程安排(方案)
1.8月8日,冷水江市-新化县桑梓镇,考察桑梓镇广电站及村村通工作情况,考察完毕后进县城听取工作汇报,晚餐及住宿。8月9日,县城-古台山电视转播台,考察完毕后观摩资鹊界梯田,在水车镇就中餐,之后观摩梅山龙宫,进县城就晚餐。
第二篇:***乡广播电视工作汇报材料
***乡广播电视工作汇报材料
**乡位于**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56户,总人口1.4万人,属典型的丘陵地区。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壮大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带动农村广播事业发展,实现农村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户户通的思路,围绕“建得起、用得好、管得住、长期通”的目标,乡党委、政府力争用
2-5年的时间使有线广播电视光纤通村率达100,同轴电缆通社率达100,用户入网率达80。现将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广播电视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平台。**乡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2002年实现县乡光纤联网后,广播电视骨干传输网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一方面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一些农户居住分散,个别村社经济基础薄弱,仍有近30的农民看不上电视,目前全乡有线电视用户仅80户。另一方面,农村广播虽在七、八十年代实现了“村村通”,但“建管用”体制不顺,长效机制未建立,因而不断出现建了坏、坏了建的不良循环,农村广播无钱维护,全乡仍有个别村的广播不能正常使用,致使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很大。为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广播村村通、光纤电视户户通”工程,力争用2-5年时间使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以有线电视的大发展,推进农村广播的大发展,使农村广播实现村村通。
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建立农村广播电视长效机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并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建立由书记、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推动工程建设进程。
二、因地制宜,落实措施,努力完成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任务
1、多管齐下,落实资金。农村有线电视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我乡地处山区,部分贫困农户想看电视而又无钱安装的矛盾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开源节流多方筹资,拓宽农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实施有线电视扶贫,由乡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担保,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农户贷款安装有线电视,对分散居住的农户和贫困党员、特困户安装有线电视,给予费用补贴或减免;三是建立维护管理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农村广播电视长期运行的资金来源,确保农村广播电视长期服务三农。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党委、政府与乡广播电视网络子公司、村层层签订农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责任书,从权责利上对网络公司和乡、村、用户终端进行界定,层层明确任务和责任。责任到部门,责任到单位,责任到项目,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哪一级完不成任务,就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哪一个人完不成任务,就追究哪一个人的责任。同时健全广播电视发展工作专门机构,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政治和业务培训,真正使各项工作能够开展起来,落到实处。
3、注重实效,落实措施。一是建立农村广播电视由县广电局所属网络公司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新体制,形成建设、管理、维护一体化;二是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工程设施设备保护和服务责任制,着力提高传输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使广播电视真正“入户”。并确定检验标准:看“入户”率,看收音机、电视机声音和图像的清晰度,看收听收看到的节目套数,看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实际效果。
三、齐心协力,稳步推进,切实促进农村广播电视的载体作用
一是促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和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开广播电视会进行村务、社务公开,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乡尤其是村级组织,有效进行农村社会管理的极其重要的工具。通过广播电视及时把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央、省、市、县对农政策,直接向农民朋友宣传,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是促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载体。通过县、乡广播电视丰富多彩的自办节目和转播上级台节目,把党委、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业生产的指导,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各种农业科技、致富信息迅速直接宣传到千家万户,引导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促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了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通过广播电视及时迅速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传送给群众,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使“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封建迷
第三篇:2012年关于广播电视工作汇报
关于广播电视工作汇报
吉首市广播电视台
(2012年10月31日)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2月,根据上级文化体制改革精神要求,吉首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更名为吉首市广播电视台。改革后,我台有内设机构7个,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1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6名,目前共有在职人员130人,其中在编57人,超编16人,聘用57人;有35人在合资参股的州网络公司上班,有95人在台本部上班。
二、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我局(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舆论引导为重点,以事业发展为根本,始终做到围绕中心,主动切入,服务大局,引导有力,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升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能力
1.围绕中心,谋划发力重大宣传。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喉舌”之一,我台紧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突出做好重大部署、重大主题、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形势政策的宣传解读和热点问题的应对引导,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
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以《吉首新闻》栏目为主阵地开展宣传报道。围绕城市品牌发展战略、州市共建共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第七次党代会、建党90周年、创建先行先试示范区、建市三十周年、城市文明创建、喜迎党的十八大等,紧扣主题,及早策划,组织采访,开展重点宣传报道。比如我们推出了“城市品牌发展战略”连续系列报道16期,“州市共建共管”连续系列报道12期;“辉煌30年〃吉首前行”连续系列报道24期;“我为党旗添光彩”连续系列报道10期;“喜迎十八大”连续系列报道15期;“曝光台”220期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文化旅游产业、“双十”产业、“十大园区”建设、“四大中心”建设、重点工程、民生事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抗洪救灾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尤其是注重民生新闻报道,在拼特色上下功夫。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宣传报道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好典型和好经验。去年以来,共开设了《奋进2011》、《奋进2012》、《美好家园 州市共建共管》、《探访谷韵吉首之美》、《城市品牌大家谈》、《与文明同行》、《走基层 一线见闻》、《百姓呼声》、《平安吉首》、《外媒看吉首》、《创先争优》等10多个栏目,播出各类新闻7200余条。二是以专题栏目为平台开展宣传报道。去年7月1日,开设了《聚焦发展—科学跨越在吉首》、《民生百话—和谐构建在吉首》、《人物访谈—共谋转型在吉首》三个专
题栏目,每周各播出一期节目。其中,《聚焦发展》以深度的经济报道为主体,聚焦吉首发展前沿,发现吉首科学跨越进程中轰动性事件,展示吉首科学跨越发展成果,比如策划拍摄、制作播出了《谷韵吉首起飞》、《天堑 通途》、《乾州归来》、《同住一个城共爱一个家》、《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梦想》、《墨“香”山村》等;《民生百话》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新闻,追踪事件最新进展,捕捉聚焦新闻事件。比如策划拍摄制作播出了《苗族四月八—雨中的激情狂欢》、《舞出新生活》、《“谷韵之声”“唱响”北京》、《80后在路上》、《相亲相爱》、《最美不过夕阳红,一路欢歌一路情》等;《人物访谈》以解读评论为节目气质,以对话为表现手段,比如策划拍摄,制作播出了《张永康:解密湘西“三带论”》、《王跃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鲁明勇:网络照进现实》等。另外,还拍摄制作了计生创国优《惠风和畅土家苗寨》、申报省级文明城市《文明花开满眼春》等专题片。自去年开播以来,三个栏目共采编制作播出电视专题节目近200期。
2、开拓进取,用心推进宣传创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前提,以“三贴近”原则为指导,以提高节目质量为根本,创新改版节栏目,进一步提高媒体的收视率和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对外形象。一是扩大频道节目覆盖面和受
众范围。通过积极汇报和努力协调,一频道即吉首频道节目信号覆盖全州,已被州文广新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正待报州委宣传部批准;二频道即吉首都市频道节目信号已实施完成从原来仅覆盖吉首农村到现在可覆盖吉首城区和农村,并于今年8月1日已正式试播,进一步拓展了宣传平台。二是实施频道节目的整体包装改版。去年7月1日,《吉首新闻》首次扩容提质,从15分钟时长扩容到20分钟,同时增加播出稿量,并率先在全省县级电视台中实现直播。新闻直播的实现,有力地推动了记者和技术人员素质技能的提高,提高了新闻质量水平,基本做到了当天新闻当天播出,确保了新闻的实效性,提升了频道形象。今年8月1日,《吉首新闻》再次扩容提质,由20分钟时长基本扩容到25分钟,并实现了新闻主播实名制和新闻提纲字幕提示。去年7月1日,新开设了《聚焦发展》、《民生百话》和《人物访谈》三个专题栏目,专题从一个栏目每月一期节目扩容到三个栏目、每周三期节目,进一步扩展了宣传窗口和扩大了宣传容量。同时,频道的其它节栏目如广告、剧场、影院、天气预报等都进行了包装改版,节栏目焕然一新。
3.创优节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宣传吉首,扩大影响是广电媒体的责任,为充分发挥广电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加大宣传容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宣传质量的提升,力争多出好作品、优稿件,主攻争上央视和省级广电媒体。对此,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奖励机制,调高了奖励标准,改善了上稿硬件条件,把创优上稿贯穿全年宣传工作的始终,加大措施,加大力度。2011,央视采用播出12条,央教采用播出1条,央广采用播出18条,省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采用播出79条,均创历史新高。今年1-9月,央视采用播出5条,省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采用播出50条。同时在去年一年一度的全省广电系统创优评选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取得了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加强外宣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吉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谷韵吉首城市品牌的彰显。
4.精心策划,认真开展公益宣传。以服务为中心,经营广告的同时,开展公益宣传也是广电媒体引导社会大众的一份责任。一是精心制作公益广告。通过文字、动漫、画面等形式,制作了一批文明创建、交通安全、城市品牌、吉首精神、生活知识等服务社会、反映民生的公益广告。开设了《城管视线》、《与文明同行》、《志愿者在行动》等公益宣传栏目。二是精心筹办公益活动。策划举办了“爱心送考”、“红色青春—爱国歌曲大家唱”、“辉煌与梦想—穿越历史的声音”等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公益广告的播出和公益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了广电媒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了广电媒体的话语权威性和公信力,凸显了现代媒体的活力。
(二)坚持建管结合,加快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1、全面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村村通”建设是今年省定为民办实事之一,我们作为责任单位,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加大措施,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安排了工作任务。签订了工作责任书,以乡镇为单位,按月集中整体推进,安排一片,完成一片,验收一片。今年8月底,我们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有线电视用户689户,直播卫星3328户,共发放直播卫星设备1475套,有效解决了309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盲村4017户农户收听收看不好广播电视的问题。
2、积极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为提高农村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质量,我们积极想办法,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努力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设备数字化升级,基本上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在此基础上,我们狠抓了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加强基础建设和联网入户工作,以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户看电视难的问题。目前,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率,乡镇已实现100%,用户达到98%,建成无线数字电视发射基站2个。
3、切实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优质畅通。优质畅通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内在要求,对此,我们从进一步改善服
务态度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活动,故障报修电话回访率达到100%,故障排除率达到100%,特别是因灾设备受损后,我们迅速组织抢修人员赶赴受灾乡镇,第一时间 对损毁设备进行维修,及时恢复农村广播电视的正常传输。完成双塘镇机房和河溪镇阿娜机站的改造搬迁工作,有效改善了乡镇机房的设施条件。
(三)强化责任意识,认真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台成立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股室和人员的职责,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追究,把安全播出作为广电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常态线,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重点抓好重要时期、敏感时期的安全播出工作,确保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2、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严格播出节目“三审制”,确保播出节目内容健康,导向正确。开展安全播出设备大检查,重点加强播出机房、前端机房、发射机房、供配电机房,传输干线等环节的设施、设备检查,采取有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安全播出。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值班值守、技术维护、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广播电视优质传输和安全播出。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以及相关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同时,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本领,并在进一步完善《吉首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和岗位练兵活动,使各个安播岗位人员更加熟悉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提高岗位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切实做到反应迅速,指挥有力,调度灵活,配合紧密,防范有效。
(四)树立经营理念,大力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建设
1、经营网络。首先是建好“两张网”,即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网和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网,全面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任务,加快推进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拓展新的市场主体。其次是护好“两张网”,即夯实网络经营基础,切实加强网络维护,扎实开展优质服务系列活动。第三是用好“两张网”,开动脑筋,积极开展促销宣传活动。9月底止,共发展用户8178户,其中有线用户7172户,无线用户1006户。
2、经营广告。首先,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扩大节目覆盖面,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频道关注度。其次,努力创新广告经营机制,提高广告经营水平,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比如,创新广告作品,广告既落实商家的要求,又抓住观众的目光,制作上更加精美,投放上,针对不同时时段的收视群体插入适合的广告类别;又如开设了《健康湘西》、《房产天地》、《人社春风》、《边城人防》等影响大、档次高、能极大满足客户多重需求的四个广告专题栏目。第三,拓展广告业务和平台,除了投放硬性广告,节目冠名外,还新增加了机顶盒开机广告业务,特别是今年8月1日,开通的吉首都市频道,为广告投放增加了新的平台,目前正加紧培育,力争早日完成和渡过市场培育期。
3、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广电媒体的影响力,发挥广电媒体独有的一些优势,我们相继成功举办了吉首地区房交会、车展、“魔幻之夜”晚会、中南五省农博会等商业性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广电媒体的职能,彰显了广电媒体的活力。
(五)深化创先争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1、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继续深入开展“三服务、三满意”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以“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
2、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述职述廉,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严格落实纪检干部全程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制度;以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切实促进单位作风的转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在搞好自律的同时,抓好他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干部职工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做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核、注册和职称评审等相关工作,加大对年轻干部、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他们在岗位锻炼中不断成长。
三、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
1、历史遗留问题:16人超编问题,过来这16人有全额拨款编制手续,但编制实行实名制后未有编制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安定性。
2、人员身份问题:文化体制改革后,原局领导班子6人的行政编制被划走,公务员身份被改掉,特别是其中一名班子成员接近退休年龄,即将面临退休时的身份和待遇计算问题。
3、单位编制数问题:现有编制数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所核定,今年初文化体制改革后,编制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又减少了9名,但近20年来,广电事业发展很快,过来为适应发展需要,聘请了部分人员,主要是宣传事业人员,这些人员通过岗位锻炼和培养后,有的成了工作中的骨干,但由于身份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走了很多,对人员的稳定性和事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影响。
(二)、设备建设方面
我台现有的设备,大多数是十年前购置,有的已经老化、陈旧、落后,有的需要技术升级,比如整个播出系统,直接关系到播出效果和平时的安全播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安全播出存在严重的隐患;又如大型活动的录播和直播所必备的切换台,目前还是仅有4路信号接口的模拟切换台,严重滞后录播和直播的需要。目前,我台设备建设共需 63万元,具体情况附后。
(三)网络建设方面
1、网络改造问题。我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是2002年初建,2008年基本建成,目前有传输干线320公里,光节点157个。有线电视联网乡镇、街道15个,联网行政村68个。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质量直接牵涉到农村老百姓看电视的问题,由于这张网初建时质量不是很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农网改造迫在眉睫,请求政府解决部分改造资金50万。
2、前端机房改造问题。目前,我市农村无线和有线电视的前端机房要进行改造升级,按照上级广电部门的要求,缺少一路信号的备份需加一路信号(50多套节目)的设备,资金为30万。
(四)预算调整方面
1、人头经费:对于过来编外未纳入财政预算但事业发展确实需要的聘用人员的人头经费,比如,我们现有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人员56人,其中由财政供养的仅有7人,还有49人由单位自行供养,这49人每年人头费(含“三金”)为176
万,我们每年取回在州网络公司上班的全额拨款人员的人头费为81万,用于供养聘用人员,但每年还有95万的缺口,因此在无法解决这些人员全额拨款编制的情况下,请求政府帮助解决这些人员的人头经费(含“三金”)共计每年95万元。
2、“村村通”维修费。“十一五”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常年维修护费财政预算安排每年8万元,由于维护成本的提高,在“
十二、五”期间,请求把维护费提高到每年20万元。
3、专业设备维护费:现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的维护费,请求提高到每年10万元。
4、数字化平移引导资金:“十二五”村村通数字化平移成本是每户350元,请求政府解决50—100元/户作为引导资金,纳入预算。
(五)相关政策方面
1、信号覆盖扩面问题:请求政府帮助协调州委宣传部,同意把湘西吉首频道的信号覆盖扩大到州内其它7个县。
2、光纤搭挂免费问题:我市农村有线网络从2002年开始兴建,到2008年全部建成,有线网络传输光纤均是搭挂移动、电信、铁通、电力等部门的杆路,由于当初建设资金的原因,我市未栽一根杆子,没有自己的杆路,每年搭挂费在80万元左右,为此请求政府帮助协调这些部门把搭挂费作为
州市共建项目给予免费。
3、税费优惠问题:我市网络公司每年上缴营业税和所得税在12万元左右,由于公司建立时间不长,正处于成长期,承担的任务也很重,因此请求政府在税费问题上给予优惠。
第四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汇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汇报2007-02-18 09:41:58
农村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建设情况汇报
郧县辖区20个乡镇(场)338个行政村,5896个自然村,约15万户、60万人,版土面积3800平方公里。80%的村处于山区、半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村民居住分散,特别是自然村位置偏僻,户数人口数少,交通极为不便,到2004年底,全县约有20余万人不通有线广播电视。自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自然村“村村通”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以来,我们结合郧县经济基础薄弱、地形复杂的实际情况,克服了种种困难,全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6年2月底,全县140
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已有4套广播节目全部通了有线电视,可以接受30套高清晰电视节目,有效的解决了盲点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村村通”工程建设推得动
广播电视是农村宣传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科技、法律、信息、政策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可或缺的平台。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架设县乡有线电视光纤主干线路819公里,到2004年底,全县除黄龙库区叶大乡外,基本上实现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一体化,行政村通有线电视率达到73%,但是由于郧县地处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个别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农村仍有近10%的农民看不上电视,40%左右的农民看不好电视。为了充分发挥广播
电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郧县县委、县政府把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作为推进全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要求确保完成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目标任务,为此成立了由书记、县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场)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强化了组织领导,层层分解了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广播电视部门和农户家中调研,指导广播电视搞好规划论证,确保建好优质高效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按月对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通报,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二、多措并举,抓好落实,确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快
140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共需投资700多万元资金,国家、省、县配套资金有限,为化解资金难题,我们多措并举,筹集建设资金,稳步推进“村村通”建设进程。一是县政府大力
扶持。为切实解决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的问题,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两年来挤出70多万元配套资金,用于自然村覆盖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二是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筹措资金。即采取广电部门集资与社会筹款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广电职工和社会把资金投入到网络建设上;采取银行贷款和乡镇农民筹资相结合的办法,争取银行和用户支持;采取协议供货和分期付款相结合的办法,争取厂家、商家支持。两年来我们通过三结合的办法,共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覆盖工程。三是广电部门干部职工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省资金。为了节省开支,降低建设成本,县广电部门职工自己规划、自己设计、自己安装,自己相办法攻克施工和技术难题,千方百计为工程建设节省资金。全县组建10个工程队,共70多广电部门职工冒严寒、斗酷署,抢晴战雨、日夜奋战在“村村通”
工程建设一线。他们不叫一声苦,不叫一声累,不多要一分报酬,不讲任何代价,全力以赴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既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也保证了工程质量,还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村村通”工程建得好
村村通是我们工作的基点,户户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完全通和长期通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了切实让偏远山区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我们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郧县实际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对于集中成片、光纤通达方便的自然村,我们选择投资大、效果好的光纤联网方式,以满足山区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完全通、长期通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从规范网络建设入手,做好建前规划,建中检查,建后验收,保证网络建设质量,确保建一片网络,成一片网络,造福一方百姓。具体做到“四统一”:
一是统一建设规划。搞好网络建设,我们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讲求实效”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做好乡镇主干网整体规划。在掌握全县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及广播电视覆盖情况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了乡镇到村的网络建设方案。同时,要求村到户的网络建设方案必须经过审定同意后方可施工。
二是统一技术标准。城乡联网,技术标准必须统一,否则建起来的网就会“肠梗阻,”影响传输质量,发挥不出网络应有效益。为此我们统一了网络建设标准,要求无论是县到乡镇的主干网,还是乡镇到村组的接入网,都要实行专杆专线,不能依附于其它杆路,走自己独立发展之路;同时对有线电视传输技术参数、传输干线的设计、工程施工等做出统一规定。技术标准的统一,保证信号的安全和优质传输。
三是统一材料供应。以前乡镇站进货渠道不一,标准不一,甚至购进劣质
产品,导致网络前建后垮。加之乡镇站收入有限,有些根本无力购进材料,造成乡镇想建网却无力建设问题,影响了事业发展。为此,我们出台了从原材料上扶持乡镇建网的意见,实行材料集中统一供应,公开采购,同等材料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精心挑选材料,邀请有关部门组成设备器材检测小组,对设备、器材一律进行抽检,凡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入库。统一材料供应杜绝了不合格产品,保证了网络建设质量,节约了资金,此举大大推进了乡镇网络建设的进程。
四是统一检查验收。我们挑选了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组成验收专班,每一个施工环节完成后,由县组成网络建设技术专班进行统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个程序,不合格者立即整改。对于有严重质量问题的,严肃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工程全部完工后,经检查验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四、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
“村村通”工程长期通
为提高“村村通”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和规范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建立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运行月报制度。对网络运营情况,要求各乡镇做到月报表、周汇报,由县局审核把关,对于谎报、瞒报、漏报的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二是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电视上滚动播出故障维护电话,在农村刷写宣传标语,公开维修电话,设立故障维护公示版报,严格故障维修值班制度,确保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公开承诺乡镇政府所在地故障2小时内排除,边远村屯4小时内排除。对用户电话投诉,做到有投诉记录、有维护记录、有反馈记录,保证用户满意。为规范服务行为,保证优质服务,制定了《广电从业人员服务规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仪表仪容、行业举止、服务用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并举办了专门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是严格春检维护制度。除日常维护外,我们始终坚持一年一次的春检,进行扶正线杆、调整信号、整理设施,保证安全优质播出。
郧县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在去年召开的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会议上,对我县建设城乡有线电视光纤网络一体化,保障农村广播电视长期通的典型做法进行了推广交流。今后,郧县将在继续做好140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刹尾工程的同时,全面展开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的上报建设工作。我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郧县广播电视自然村“村村通”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的贡献!
第五篇: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汇报
“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AB县共有29个镇,381个行政村,56.1万人。多年来,在省、市党政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县工作实际,采取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业务部门具体实施的办法,扎实开展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使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5%和99%,连续多年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
党政重视,真正把“村村通”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年来AB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我县“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以及“民生八大工程”项目之中,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年进行管理和考核。
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县文广局成立了“村村通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开展和落实,这些都为村村通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村村通这一“惠民” 工程进入千家万户。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县局对规划内各行政村及各乡镇广电
设工作已准备到位。
三、全力组织实施,严把工程质量
县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对全县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和督查落实。在确定设备发放和质量验收标准基础上及时研究制定了《村村通设备管理与发放办法》、《村村通管理制度》、《村村通设备运行维护登记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对设备投放、领用、勘测、调试、维护管理等工作建立档案,规范管理。同时由县发改、财政、文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三个督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及工程施工验收工作。
四、加强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规范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管理工作,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全面建立了“AB县村村通中心户长管理制度”。由中心户长全面负责每个建设点的设备管理、技术服务、信息联络等工作。在运行上坚持做到“七到位”,即:工作人员到位、岗位职责到位、管理场所到位、管理制度到位、管理手册到位、检修登记到位、信息联络到位,为每个中心户长家配发统一规格的管理制度牌、用户登记册、投放监督表、村村通用户须知和设备维修维护电话,从而使我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上得到了保障。
五、扩大广播覆盖面,建设农村广播应急网
按照市局的统一要求,在2011年6月份汛期来临之前,我县已全面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系统,形成了381个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