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全国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
2009年全国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
2005年全国共发生种类安全生产事故728,000起,死亡127,000人。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起,死亡112,822人。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4,950起,死亡98,340人。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
2004年全国GDP达到13.6万亿元,同时也有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1亿GDP死亡一个人;全国人口有13.6亿人,也就是说,2004年1万居民当中有一个人死于安全事故。死于安全事故的13.6万人中,有10.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004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约占全国GDP的2个百分点,这还不算间接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每年由于意外事故(工商和交通事故等)造成多万人丧生,其中最严重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因公路交通事故、铁路路外事故死亡8万人,其次是矿山事故,特别是煤矿事故,每年矿山因工死亡1万人,其中煤矿占80%以上。
在人类职业领域,每天由3000人死于工作;每分钟有2人因工商事故而死亡。
在上述遭受技术风险的整个社会领域中,职业领域是重灾区:全世界每年死于职业工商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为110万人(其中约25%为职业病引起的死亡),这比媒体所报道的每年交通事故死亡99.9万人、暴力56.3万人、局部战争死亡50.2万人和艾滋病死亡31.2万人都要多,因此职业工商事故和职业病成为人类的最重大的死因之一。
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天发生68.5万起,每小时发生近2.9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起。
今天,时间每流逝一秒,会有160个人在躯体上留下“无形战争”的痕迹,4000人被“无形战争”送入病房。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家庭,时时都有被意外卷走安宁和家园的风险。
一、安全方面的统计资料
现代社会,每年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有350万人死于“无形战争”——意外事故,其中有近40%是老人和小孩;同时有1500万人受到失能伤害;35%的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的GNP(国民生产总值)。
第二篇: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不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会给当事人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建筑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削弱了现场安全防护能力,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质量忽视安全,不熟悉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因此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形同虚设。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包给一些不具备施工条件或不具备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自我保护能力差,问题非常突出。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在工程造价中不计提安全施工设施费,施工单位委屈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只有能省则省,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篇:施工过程坍塌事故发生原因及措施
国内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经常发生建筑物、脚手架、模板支架、土方等坍塌及塔吊等起重设备倒塌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才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一、倒(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1笔者搜集有关典型事故实例,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造成倒(坍)塌事故的直接原因,多数是由于结构先稳所致。进一步分析造成结构失稳的因素存在如下几个共性问题:
1)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2)脚手架、模板支架、起重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计算错误;
3)施工前没有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未做具体技术安全措施交底,特定施工项目未经专家评审论证;
4)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5)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
6)施工队伍素质差,不执行法规、标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思想上存在盲目性、冒险性、随意性;
7)现场作业环境不良,安全防护设施缺乏。
2另一方面,结构失稳也存在多种个性问题,例如:
1)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多因结构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差;地基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结构支撑连接(焊接)不牢固;超载、外力冲击,或严重偏心荷载给结构造成失稳等。
2)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支架坍塌:多因架体结构搭设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整体安全稳定性差;超载或严重偏心荷载;遇外力冲击或振动;不按程序拆除架体等因素造成结构失稳。
3)基坑(槽)土方坍塌:多因挖土时土壁不按规定留设安全边坡(甚至负坡度),缺乏支护或支护不良:土质不良或出现地下水、地表水的渗透;土壁经不起重载侧压力或遇外力振动、冲击等因素造成土壁失稳、滑坡坍塌。
4)起重设备倒塌(尤其性质严重的是塔吊倒塌):多因设备技术安全性能差,结构强度不足;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垂直起重设备与建筑物拉结差:出现超载、碰撞、阻力;塔吊升降顶升过度或违章操作等原因而造成起重设备失稳倒塌。
3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笔者同时观察意识到:任何事故的形成,都是在主因与诱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而且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即:
1)从无形到有形;
2)从量变到质变;
3)从渐变到突变;
4)从屈服到极限;
5)从失稳到破坏。
也 就是说,当现场某项结构(设备)存在隐患情况严重,破坏力超过安全临界力时,即在事故将要发生前的瞬间,或存在于演变过程的片刻时间内,现场将会出现一些 异常现象,如:结构(设备)局部损伤、变形、扩大性裂缝或实物表面剥落,或者产生异常音响、振动、摇晃、颤抖等现象,这些都是显示事故即将发生的先兆和信 号。用力学原理来分析,在失稳演变过程中,由于结构受力大于结构强度因而受到破坏,或因结构受力产生重心偏移,且无抗拒失衡的约束力时,若由此产生的倾覆 力矩大于结构本身的稳定力矩,结构就会迅速失稳而倒(坍)塌。
二、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事故措施
科 学证明:结构受力情况下的安全状况,决定于结构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这三个条件也是防止倒(坍)塌事故物质措施的基本要素,必须设法满足。为此我们 必须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重视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思想提高警惕,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施工前有预见地考虑对事故采取有效预防对策,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加强现场管理,增加投入,变无控为有控,变有控为消除,对事故防患于未然,就可以达到铲除隐患、转危为安的目的。但我们在思想上要克服自满情绪,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存在的隐患要认真彻底整改,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下面简要谈谈预防倒(坍)塌事故的措施意见
综合性预防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2)周密进行工程技术设计、审查和交底工作: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应急方案,做好特定施工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及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4)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5)强化工程质量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监理单位加强检查监督,督促整改,清除隐患。
2单项预防事故措施:
1)防建筑物(含临建设施)坍塌:
①确保建筑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
②按技术图纸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及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技术复杂与30m及以上的高空作业建筑工程、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和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工程的施工方案,均应经专家评审论证。
③严格掌握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及计量。
④严格工程检验与试验制度,确保工程结构强度及其安全性能。
⑤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符合质量要求,混凝土养护及时;按设计要求掌握拆模时间:
⑥钢结构:钢结构的材质、型号、规格及加工安装均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一二级焊缝要经金属探伤仪检测。
④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各种临建设施搭成后都应组织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经安全主管人签字后方准使用。
⑧工地临时工棚及围墙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砌筑并抹灰,严禁用泥土砌筑,砖柱间距不大于5m;房盖严禁搭设在围墙上;临建设施墙基附近应设排水沟。
⑨工地搭设灯塔、水塔、水泥罐等临时设施的结构与基础必须牢固安全,高度超过5m的塔体应设斜支撑或揽风绳:
⑩临建设施在1m范围内不得挖掘沟槽或堆置余土及建筑材料与构件,防止造成临建设施失稳倒塌。
11发现临建设施不安全的隐患,应及时排除或采取加固措施。
12对建筑物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楼面、屋面堆置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材料时,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板、尾面板底部采取支撑临时加固,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施工中严防损伤建筑构件。
13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室内不得住人,工地临建设施与施工的建筑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
14防止外力对建筑物产生碰撞、激烈振动和破坏。
15对旧建筑物拆除时,应制定拆除的安全措施方案,指派专业队伍拆除,严禁采取掏空、推倒的拆除方法。
2)防高、大型模板支架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含滑模)坍塌:
① 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编制模板支架搭设与拆除方案,并切实执行;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和设计计算资料,应组织专家评审。所谓超 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②进行高、大型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主要内容为:
支架的静载与动载承载力计算:
模板底板与力木衬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
支托梁(大、小横杆)的抗弯、抗剪及挠度计算;
顶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扣件抗滑移力计算;
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③ 按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搭设模板支架,材质、规格、立杆顶撑、支座、扫地杆、纵横水平拉杆的间距、竖向与水平剪刀撑的搭设及扣件数量设置和脱模剂涂刷、支模 工艺等均应符合设计方案与质量安全规范要求,确保模板支架的整体稳定性。模板支架检查验收合格,才准浇筑混凝土。
④模板支撑宜用钢支撑 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对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架应采用加强型支撑系统,确保其强 度及刚度,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平整夯实,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含大梁起拱)的沉降量。支撑立柱接头应正确,根部应加设垫板。斜支撑和立柱 应牢固拉结,形成整体。
⑤制作滑模的材料、构配件、千斤顶等设备应有合格证,操作平台各部件的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液压滑升模板时统一指挥。操作平台应限制施工荷载,严格掌握混凝土出模强度不低于0.2MPa:滑升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⑥模板支架上不得直接承受混凝土输送泵管的附加冲击振动力或塔吊卸料斗的冲击力,对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⑦在模板支架上浇筑混凝士时,应先浇筑柱、梁、楼板(屋面板),后浇筑挑梁及檐板,防止出现偏心荷载而使支架失稳。
⑧严格控制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做到均匀分布,并不得超过设计要求;但当出现因超载、偏心荷载、外力冲击振动等因素而使模板支架失稳、倾斜、下沉等险情时,应紧急撤出作业区全部人员至安全区域,确保人身安全,然后采取妥善排除措施。
3)防脚手架坍塌:
①搭设多层及高层建筑使用的脚手架,均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高度在50m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还应进行专门构造设计与计算(承载力、强度、稳定性等计算)。
②搭、拆脚手架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③搭设脚手架的材料、扣件及定型构配件,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使用前应经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
④脚手架结构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搭设。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与建筑物进行拉结,保持架体的允许垂直度及其整体稳定性;并按规定绑设防护栏杆、立网、兜网等防护设施,架板铺设严密,不准有探头板及空隙板。
⑤脚手架搭设应分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施工期间还应定期与不定期(特别是在大风、雨雪后)组织进行检查,严格建立脚手架使用管理制度。
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完成初验合格后要经专门检测部门检验,发给使用证才准使用。
⑦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有安全可靠的提升设备和防坠落、防外倾及同步预警监控等安全装置,其型钢构造的垂直支承主框架及水平支承框架必须采取焊接或螺栓连 接,不得采用扣件与钢管连接。升降架体时要统一指挥,加强巡视,严防挂撞、阻力、冲击、架体倾斜晃动。如出现险情应立即停机排查。
⑧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宜双排搭设,立杆接头断面错开一个步距,根部置于长垫板上或支座上,按规定绑扫地杆。支撑立杆的地面应平整夯实,防止因地基下沉立杆出现悬空现象。
⑨悬挑式脚手架的底层部位的挑梁应使用型钢,用强度满足要求的埋置卡环将挑梁牢固固定支设于梁面或楼板上,并根据搭设架体高度,按设计要求使用斜拉钢丝绳作部分卸荷装置。
⑩吊篮脚手架应使用定型框架式吊篮架,吊篮构件应选用型钢或其他适合的金属结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升降吊篮应使用有控制升降制动装置和防倾覆装置的合格提升设备;操作人员均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11施工使用的悬挑转料平台应经设计计算。平台不得附着于脚手架上使架体受力,必须独立设置:平台两侧的吊挂斜拉钢丝绳应与建筑物拉结受力:平台荷载应严格限量。
12一切起重设备和混凝土输送泵管在使用中与脚手架要采取有效隔离和防振措施,以防脚手架受到振动、冲击而失稳。
13拆除脚手架应制定和交待安全措施,不得先将连墙杆拆除,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拆脚手架场所应设置警戒区。
4)防基坑(槽)土方坍塌:
① 深基础施工挖、填土方,应编制深基坑(槽)安全边坡、土壁支护、高切坡、桩基及地下暗挖工程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所谓深基坑(槽)是指开 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槽)、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槽);高切坡是指岩质边坡超过30m、或土质边坡超过15m的边坡; 土壁支护要进行支护计算,并交底执行;挖、填土方要按照施工程序组织施工。
②根据地基挖掘深度与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分别按规定采取留置安全边坡、加设固壁支撑、挡土墙、设置土钉或锚杆支护等安全技术措施,严禁挖掘负坡度土壁的违章作业行为。
③土方开挖前要在确认地下管线、人防结构等地下物及废井、坑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时,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派专人密切观测,并做出记录。
④如遇地下水位高于工程基础底面或地表水使土壁渗水情况,应采取降水、排水措施;如遇流沙土质应采取压、堵、挡等特殊安全措施;拆除固壁支撑时应按回填土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并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对相邻建筑物产生破坏。
⑤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土方时,应有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商定施工技术方案与排水方案。在深基坑(槽)和基础桩施工及在基础内进行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监护、指挥。
⑥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土、堆物应按规定保持安全距离,堆放数量不大的建筑材料距土壁应不小于1.5m,挖出的余土应堆放在距土壁1m以外,高度不超过1m.⑦距基坑(槽)3m范围内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或重物、重型设备存放;如附近有建筑物(含围墙等临建设施),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⑧雨季施工,在基坑(槽)周围应采取堵水、排水措施,基坑内泡水,应使用潜水泵抽水排除:冬季挖土、填土,基础表面应进行覆盖保温,解冻期应检查土壁有无因化冻而失去牯聚力的塌方险情。
⑨如附近有使用打桩机或运输车辆通行以及爆破等产生的振动力,应采取土壁加固安全措施。
⑩在施工作业中,应经常对基坑(槽)土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土壁裂缝、剥落、位移、渗漏、土壁支护和临近建(构)筑物有失稳等险情,应及时撤出基坑(槽)内危险地带的作业人员,井采取妥善排除措施,当险情排除后才准继续作业。3 预防倒(坍)塌事故,做好如下几项质量安全监理工作:
①认真参与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含计算书),提出修改意见,履行审批与监督实施职责。
②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技术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根据政府与建设单位的授权,监督参与工程的有关各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质量安全法规、规范、标准与规定。
④深入工地做好质量安全监理工作,严格质量安全报验与检验、签证制度,不经检验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⑤发现有可能发生倒(坍)塌事故的险情,要认真分析原因,会同有关人员积极研究提出排除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必要时可由总监下达暂时停工整改令,并同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直至险情排除方可批准复工。
⑥协助与配合施工单位总结推广预防倒(坍)塌事故的经验,认真汲取事故教训,积极督促整改,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不安全的隐患或未遂事故的偶然出现,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必然的事故伤害。这充分说明了“安全无小事,预防是根本”的道理。
总之,各项预防措施,都要做到“有计划方案,有布置落实,有检查改进,有经验总结”,并要结合实际,有始有终,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第四篇:从一起残疾人发生的事故中得到几点启示
如何做好残疾人专用车辆交通管理
——从一起残疾人的交通事故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王保生
案例:2013年01月21日,中队民警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当事人吴某(男18岁,聋哑人)驾驶电动自行车与沈某(男,43岁,背驼加腿瘸)驾驶电动三轮车并后驮有张某(女,15岁,学生,是沈某的邻居)发生交通事故,致张某受伤,该事故吴某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沈某承担事故次要责任,张某不承担事故责任,而张某住院治疗共花去3000元。吴某家境很差,吴某出生后三岁,母亲就离家出走,紧接着父亲也离家出走,父母至今杳无音讯,现家里只有70多岁的爷爷和奶奶,并且爷爷已是肚癌晚期,家庭是靠政府补贴和别人捐赠渡过,沈某家有背驮遗传史,他的女儿在长到十六岁时,背也开始微驼,家里为了给她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并责台高筑。如此两家的家庭情况实在是很贫穷,特别是吴某,实在是很可怜。因此虽说这起事故不大,但给民警调解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过办案民警多方努力和奔跑,得到吴某村委会的顶力帮助,该事故成功调解,吴某的村委会到场进行协商调解,由村里承担了张某医疗费用2000元,张某家里自己承担了1000元到此,该案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众所周知,残疾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收入不高,交通工具大多是非机动车,也没有交强险来保障,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国家和社会生产了残疾人驾驶的专用车辆作为代步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动车成为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在海安几乎每一家都有一辆电动车,现在有一些残疾人使用电动车来作为代步工具,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方面的原因,参与交通活动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加上电动车的缘故,在交通活动中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一、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
残疾人驾驶的专用车辆,一般都是符合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审批才能上道路驾驶残疾人专用车辆,但该案例中,该残疾人驾驶的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上道路行驶,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交通安全监控,并且发生交通事故毫无保障,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
1、车辆自身性能因素。按照电动自行车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电动自行车的制动性能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电助动的以20km/h的车速电助动骑行),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米,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米。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车辆存在超速、超重、无脚踏等违规现象,而车辆的制动系统在超速行驶中经常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驾驶人通常也没有头盔等必要的保护措施,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损失比普通自行车的损失更大,后果更严重,残疾人驾驶情况更糟。
2、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由于残疾人身体残缺的原因,使其难以受系统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甚至全然无知,机动车驾驶技能低下,根本无法保证安全驾车和在道路上遵守法律规定安全行驶,无疑是一名真正的“马路杀手”。一旦上路行驶,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能。
3、驾驶技术难以保障。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有些不参加培训,有些经过培训但也效果不明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又无法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三是车主私自改装车辆,一些由于自身生理缺陷不
宜驾驶机动车而驾驶机动车的残疾人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残疾人交通管理的对策
现在电动车的安全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占很大一部分比
列,残疾人驾驶电动车,对道路交通安全危害更大,是一个重大交通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根治。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消除隐患。
1、严格管理,规范残疾人专用车辆市场。国家应迅速
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规范残疾人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于已经购买的不符合残疾人电动自行车和机动车国家标准、又未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目录的有动力驱动装置的车辆,车辆所有人依照前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上路行驶。对设计时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车辆,加装限速装置或采取其他限速措施。
2、调查摸底,全面清理登记。基层交警中队要安排警
力,深入辖区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专题调查,对当前所有的残疾人、残疾车,逐人逐车进行调查登记,掌握情况,摸清底数。做到知已知彼,心中有数。
3、加强宣传,敦促主动放弃非法驾车。通过调查,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掌握了基本情况后,要主动到有关乡镇,在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村级组织的协助下,携带宣传材料,登门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当面对驾车残疾人进行教育,认真分析其交通违法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对其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的威胁,讲清道理,严明法律,敦促主动放弃非法驾车。
4、政府牵头,社会联动,扩大残疾人就业机会。要想最终解决必然要全社会联动,社会联动需要政府牵头,在相应的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扩大残疾人的就业范围和种类。只有解决他们的生活来源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
5、要认清形式,大胆创新,交警部门与其他部门精诚合作,打好事故预防战。根据新时期交通安全管理的特点公安交警部门要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新时期公路交通管理社会化之路,有效的推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综合工作机制的完善。各职能部门要以大局为重,精诚合作,协同作战,拧成一股绳,共同打好事故预防战役。
6、强化调解,完善事故责任认定监督机制。交警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和增强调处功能,一是现场堪查现场需仔细。二是后期调查走访要及时,三是事故调解必到位,容情和法于一体,妥善和谐地处理交通事故。通过多元化调解机制将
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一个合理的事故责任认定监督机制,告知当事人对事故认定进行申请复议,力求责任认定趋向于更公平、更合理。
交通是由于人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应当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能因为它的发展而限制人类的活动。每一个人在交通活动中都是行人。因此交通政策的制定、道路的建设及交通设施的安排应从每一个人开始考虑,而不是从大众开始。瑞典之所以交通安全搞得好,就是因为在交通安全的各个环节坚持了这个理念。在制定交通政策、设计道路之前都要听取不同的交通参与者的意见,特别是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的意见。并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交通需求给予特别关注。只有当交通参与者对制定的交通政策、设计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有了认同,他们在交通活动中的权益得到保证,他们才能在交通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交通安全才有保障。
第五篇: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XX,地下X层,地上XXX层,建筑面积约XXXXXXm2,为XXXXXX楼。
根据国家平安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建筑法?第四十四条和五十一条关于平安生产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本工程平安生产的管理,执行平安生产责任制度,防止伤亡和其他平安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当施工中发生事故时,能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根据天津市政府和市建委的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特制定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那么,充分发挥本单位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平安,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本工程的主要特点及事故隐患的分布
1、本工程属于群体办公楼,建筑高度虽不高,但形式多样,很难实现标准化。结构、外形多变,施工方法必将随之改变。
2、本工程可周转场地狭小,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进行作业,而且各种机械设备、施工人员都要随着施工的进展而不停的流动,作业条件随之变换,不平安因素随时可能出现。
3、本工程施工区域大,流水段多,人、材、机流动大,这给施工管理增加了困难。
4、施工周期短,工期紧,单位时间内各专业交叉密度大;施工人员在室外露天作业,工作条件差危险因素多。
5、每栋建筑物从根底、主体到装修,每道工序不同,不平安因素也不同,即使同一道工序由于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生产过程也不同。而随着工程进度的开展,施工现场的状况和不平安因素也随着变化。
6、各类机械均由工人手工操作,隐患多。
高处坠落、触电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等五种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因此,这五种事故称为“五大伤害〞。此外,中毒和火灾也是多发性事故,所以,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加强对以上多发性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三、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分工
〔一〕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副
组
长:
成员:
2、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质安处〕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办公室
:
〔二〕成立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由工程部全体管理人员组成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工程经理任小组长。配备一名经过培训的卫生急救人员和保健医药箱及必需的急救器材。
〔三〕职责和分工: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公司生产部兼管。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根底,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公司生产部,公司经理XXX任总指挥,主管生产、平安工作的副经理XXXX任副总指挥。如总指挥不在企业时,那么由副总经理任总指挥。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
〔四〕训练和演习
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工程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模拟演习,保证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的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施工,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四、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个体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触电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
建筑物与外电高压线之间不达平安操作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平安要求;临时用电架设末采用
TN-S系统、不达“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开工具平安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末作接零保护,潮湿作业末采用平安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末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
〔2〕预防措施
①
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撤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
②
在建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平安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防止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平安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
③
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
④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⑤
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防止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
⑥
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
⑦
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平安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开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平安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平安电压。
⑧
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
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
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末按平安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2〕预防措施
①
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楼板边、阳台边、屋面边、基坑边、基槽边、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基坑口等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②
施工现场使用的龙门架〔井字架〕,必须制定安装和撤除施工方案,严格遵守安装和撤除顺序,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在运行前,要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平安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确认合格有效,方可使用。
③
脚手架外侧边缘用密目式平安网封闭。搭设脚手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操作层的跳板必须满铺,并设置踢脚板和防护栏杆或平安立网。在搭设脚手架前,须向工人作较为详细的交底。
④
模板工程的支撑系统,必须进行设计计算,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和平安技术措施。
⑤
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力矩限位器和超高、变幅及行走限位装置,并灵敏可靠。塔吊的吊钩要有保险装置。
⑥
严禁架上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
物块,以防止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机械伤害的环节
机械设备未按说明书安装、未按技术性能使用;机械设备缺少平安装置或平安装置失效;对运行中的机械进行维修、保养、调整,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设备带病运作。
〔2〕预防措施
①
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平安装置或平安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②
按标准要求对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前方可使用。
③
机械操作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遵守劳动纪律。
④
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⑤
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
4、中毒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中毒的环节
现场燃烧的有毒物质;食堂采购的食物中含有毒物质或工人食用腐烂、变质食品。
〔2〕预防措施
①
严禁现场燃烧有害有毒物质。
②
工人生活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不吃腐烂、变质食品。炊事员持健康证上岗。暑伏天要合理安作息时间,防止中暑脱水现发生。
〔二〕火灾、化学物品爆燃或爆炸应急预案
1、火灾事故
〔1〕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主要环节
电气线路超过负荷或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电热设备、照明灯具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大功率照明灯具与易燃物距离过近引起火灾,电弧、电火花等引起火灾。电焊机、点焊机使用时电气弧光、火花等会引燃周围物体,引起火灾;民工生活、住宿临时用电拉设不标准,有乱拉乱接现象。民工在宿舍内生火煮吃、取暖引燃易燃物质等。
〔2〕预防措施
①
做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根据电器设备的用电量正确选择导线截面,导线架空敷设时其平安间距必须满足标准要求。
②
电气操作人员要认真执行标准,正确连接导线,接线柱要压牢、压实。
③
现场用的电动机严禁超载使用,电机周围无易燃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④
施工现场内严禁使用电炉子,使用碘钨灯时,灯与易燃物间距要大于30cm,室内不准使用功率超过60w的灯泡。
⑤
使用焊机时要执行用火证制度,并有人监护、施焊周围不能存在易燃物体,并配备防火设备。电焊机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⑥
施工现场的高大设备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⑦
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照明装置一定要采用防爆型设备,导线敷设、灯具安装、导线与设备连接均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
2、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施工现场由于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引起火灾、爆炸的主要环节
施工现场的使用油漆、松节油、汽油等涂料或溶剂;使用挥发性易燃性溶剂稀释的涂料时使用明火或吸烟;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品的距离过小;
〔2〕预防措施
①
使用挥发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现场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烟,同时应加强通风,使作业场所有害气体浓度降低。
②
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品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
〔三〕土方坍塌应急预案: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坍塌事故的环节
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土;积土、料具、机械设备堆放离坑、槽小于设计规定;坑槽开挖设置平安边坡不符合平安要求;深基坑末设专项支护设施、不设上下通道,人员上下坑槽采踏边坡;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模板支撑系统末经设计计算;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排水等。
(2)
预防措施
①
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进行土方施工。
②
根底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平安边坡或固壁
支撑。对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
支架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③
施工中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防止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
④
基坑施工要设置有效排水措施,雨天要防止地表水冲刷土壁边坡,造成土方坍塌。
(四)暴风雨应急预案:
〔1〕施工现场由暴风雨引起伤亡事故的主要环节,强风高处作业〔阵风六级、风速10.8m/s〕;根底土方施工由于无排〔降〕水措施导致土方边坡失稳;
〔2〕预防措施
①
根底土方施工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排〔降〕水措施
②
六级以上大风严禁登高作业,塔吊、施工电梯等应按规定安装接地保护和避雷装置。
〔五〕地震应急预案: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地震、水灾灾害,由于地震导致建筑物损毁、人员伤害。
〔2〕处置措施
组织人员紧急疏散。
〔六〕水灾应急预案: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地震、水灾灾害,由于水灾导致建筑物损毁、人员伤害。
〔2〕处置措施
组织人员紧急疏散。
五、各类事故的处置程序和抢险措施
〔一〕处置程序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根据当时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进行现场抢救,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警,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排险,并根据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及各在建工程工程部制定出本单位的平安消防通道及平安疏散道路路线图,并确保通道的畅通,遇突发紧急事故时,由专人指挥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根据不同的事故,明确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
〔二〕报警和联络方式
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在进行现场抢救、抢险的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
进行报警,如有人员伤亡的,要拨打“120〞急救
和公司报警
;如果发生火灾,应拨打“119〞火警
和公司报警。
公司报警
:
〔三〕各类事故的抢险措施
1、触电事故的抢险措施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枯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2、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抢险措施
工地急救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
3、坍塌事故的的抢险措施
一旦发生事故,应尽快解除挤压,在解除压迫的过程中,切勿生拉硬拽,以免进一步伤害,现场处理各种伤情,如心肺复苏等。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严重可能全身被埋,引起土埋窒息而死亡,在急救中应先去除头部的土物,并迅速去除口、鼻污物,保持呼吸畅通。
4、机械伤害事故的抢险措施
〔1〕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2〕就近送医院。
5、中毒事故的抢险措施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中毒事故,让病人大量饮水、刺激喉部使其呕吐,立即送医院抢救,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保存剩余食品以备检验。
6、火灾事故的抢险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2〕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闸,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距离,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或枯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
〔4〕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方法将火熄灭。
〔5〕一般情况发生火灾,工地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情况严重立即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