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6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乡、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村、户;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第四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省政府依据《规划》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
第六条 陕南地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省上做法,成立移民搬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县(区)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规划,做好管理和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第七条 依据《规划》,2011年—2020年,陕南地区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结合陕南各市实际,安排移民搬迁安置年度计划,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第二章 搬迁安置
第八条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种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
第九条 根据陕南地区实际,凡进入城镇集中安置点、移民新村和小村并大村在30户以上的均属集中安置;其他方式的搬迁安置属分散安置。
第十条 结合城乡统筹,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重点示范镇、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办法,对分散安置从严控制和从严审查,稳妥安置搬迁群众。
第十一条 市、县(区)依据《规划》,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编制市、县(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搬迁用地纳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逐级上报,分级审批。各市、县做好以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为载体的相关移民安置建设规划,并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技术审查。
分散安置的相关建设规划由安置点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编制,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对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原则上实行统规统建。个别特殊情况需报上一级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核定审查符合《规划》的可统规自建。
第十三条 根据陕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群众居住习惯,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
第十四条 集中安置建房面积按以下标准执行: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每户按30平方米-50平方米安置。各市特困户、五保户占本市搬迁总户数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其他搬迁户原则上分别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安置。搬迁户安置要根据家庭实际人口,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选择确定以上三种户型。
对搬迁户建房面积需求超过100平方米的住户,须经县(区)移民搬迁工作机构审核批准。超面积部分所需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但每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第十五条 分散安置原则上按集中安置点建房面积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六条 建房补助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集中安置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由搬迁户按照不同的户型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所需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面积,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也可纳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形式安置供养。
(二)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七条 建房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责筹措并管理使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
第十八条 省级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全力支持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对口部委沟通汇报,多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三章 政策保障
第十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以下政策支撑: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相衔接,并按法定程序审批,确保本行政区域移民搬迁安置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对集中和分散安置的用地,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等手续。对集中安置点用地项目可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三)对移民搬迁后有复垦条件的旧村庄、旧宅基地,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复垦后,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及收购置换暂行办法》,按项目实施复垦验收,并报备案,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省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倾斜,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四)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农户,按现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免费登记发证。
第二十条 陕南移民搬迁区涉及相关的税、费减免由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法制定减免政策,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依法制定优惠措施,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升移民素质,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市、县人力资源、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大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户从事种植、养殖、服务业的水平,鼓励和帮助移民群众从事非农业生产。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在安排补助资金时,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搬迁户,可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政策给予照顾。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 省政府成立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搬迁公司”),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财政厅共同出资组建。搬迁公司在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公司化运作,确保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工作效率。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有管理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十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中央及省财政相关投资向安置点倾斜,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降低建设成本。质监、价格部门切实加强对建材质量、建材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类建材安全合格,防止哄抬物价,必要时依法对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启动价格干预机制。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建房工程质量监督,确保移民搬迁房屋建设质量。
第二十七条 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区)、乡(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各市、县(区)统筹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规统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依法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十条 严格落实移民搬迁工程验收制度,做到“谁审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集中安置各单项工程由各县(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管理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分散安置搬迁户的验收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区)做好移民搬迁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公布安置地区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季度移民搬迁工程进度,由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进行统计分析后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12月20日前汇总报送全年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三十二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目标责任书》每年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成绩与市、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且成效显著的市、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对移民搬迁对象实行严格审定制度。移民搬迁对象审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市、县(区)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各部门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侵占、截留、挪用移民资金,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各市、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逐级报送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乡、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村、户;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第四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省政府依据《规划》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
第六条 陕南地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省上做法,成立移民搬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县(区)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规划,做好管理和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第七条 依据《规划》,2011年—2020年,陕南地区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结合陕南各市实际,安排移民搬迁安置计划,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第二章 搬迁安置
第八条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种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
第九条 根据陕南地区实际,凡进入城镇集中安置点、移民新村和小村并大村在30户以上的均属集中安置;其他方式的搬迁安置属分散安置。
第十条 结合城乡统筹,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重点示范镇、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办法,对分散安置从严控制和从严审查,稳妥安置搬迁群众。
第十一条 市、县(区)依据《规划》,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编制市、县(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搬迁用地纳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逐级上报,分级审批。各市、县做好以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为载体的相关移民安置建设规划,并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技术审查。
分散安置的相关建设规划由安置点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编制,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对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原则上实行统规统建。个别特殊情况需报上一级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核定审查符合《规划》的可统规自建。
第十三条 根据陕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群众居住习惯,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
第十四条 集中安置建房面积按以下标准执行: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每户按30平方米-50平方米安置。各市特困户、五保户占本市搬迁总户数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其他搬迁户原则上分别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安置。搬迁户安置要根据家庭实际人口,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选择确定以上三种户型。
对搬迁户建房面积需求超过100平方米的住户,须经县(区)移民搬迁工作机构审核批准。超面积部分所需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但每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第十五条 分散安置原则上按集中安置点建房面积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六条 建房补助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集中安置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由搬迁户按照不同的户型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所需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面积,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也可纳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形式安置供养。
(二)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七条 建房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责筹措并管理使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
第十八条 省级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全力支持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对口部委沟通汇报,多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三章 政策保障
第十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以下政策支撑: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相衔接,并按法定程序审批,确保本行政区域移民搬迁安置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对集中和分散安置的用地,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等手续。对集中安置点用地项目可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三)对移民搬迁后有复垦条件的旧村庄、旧宅基地,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复垦后,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及收购置换暂行办法》,按项目实施复垦验收,并报备案,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省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倾斜,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四)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农户,按现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免费登记发证。
第二十条 陕南移民搬迁区涉及相关的税、费减免由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法制定减免政策,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依法制定优惠措施,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升移民素质,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市、县人力资源、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大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户从事种植、养殖、服务业的水平,鼓励和帮助移民群众从事非农业生产。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在安排补助资金时,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搬迁户,可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政策给予照顾。
第四章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 省政府成立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搬迁公司”),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财政厅共同出资组建。搬迁公司在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公司化运作,确保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工作效率。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有管理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十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中央及省财政相关投资向安置点倾斜,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降低建设成本。质监、价格部门切实加强对建材质量、建材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类建材安全合格,防止哄抬物价,必要时依法对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启动价格干预机制。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建房工程质量监督,确保移民搬迁房屋建设质量。
第二十七条 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区)、乡(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各市、县(区)统筹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规统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依法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十条 严格落实移民搬迁工程验收制度,做到“谁审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集中安置各单项工程由各县(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管理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分散安置搬迁户的验收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区)做好移民搬迁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公布安置地区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季度移民搬迁工程进度,由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进行统计分析后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12月20日前汇总报送全年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三十二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目标责任书》每年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成绩与市、县(区)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且成效显著的市、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对移民搬迁对象实行严格审定制度。移民搬迁对象审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市、县(区)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各部门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侵占、截留、挪用移民资金,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各市、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逐级报送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政策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于2011年7月4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陕政办发„2011‟67号印发。该《办法》分总则、搬迁安置、政策保障、职责分工、考核奖惩5章36条,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中文名: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文件类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年份:2011 政府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1‟6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四日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我省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改善陕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陕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户;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乡、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范围内,影响区内环境的村、户;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的村、户。
第四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省政府依据《规划》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金融办、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电力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成立“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办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
第六条
陕南地区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省上做法,成立移民搬迁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县(区)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规划,做好管理和监督检查,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第七条
依据《规划》,2011年—2020年,陕南地区共安排搬迁安置移民60万户、240万人。结合陕南各市实际,安排移民搬迁安置计划,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搬迁安置
第八条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种类型,统称避灾移民搬迁。
第九条
根据陕南地区实际,凡进入城镇集中安置点、移民新村和小村并大村在30户以上的均属集中安置;其他方式的搬迁安置属分散安置。
第十条
结合城乡统筹,陕南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重点示范镇、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办法,对分散安置从严控制和从严审查,稳妥安置搬迁群众。
第十一条
市、县(区)依据《规划》,综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编制市、县(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搬迁用地纳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逐级上报,分级审批。各市、县做好以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为载体的相关移民安置建设规划,并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技术审查。
分散安置的相关建设规划由安置点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编制,县、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二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对集中安置点的房屋建设原则上实行统规统建。个别特殊情况需报上一级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核定审查符合《规划》的可统规自建。
第十三条
根据陕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和群众居住习惯,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亩以内;分散安置每户宅基地用地控制在0?25亩以内。
第十四条
集中安置建房面积按以下标准执行: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每户按30平方米-50平方米安置。各市特困户、五保户占本市搬迁总户数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其他搬迁户原则上分别按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安置。搬迁户安置要根据家庭实际人口,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选择确定以上三种户型。
对搬迁户建房面积需求超过100平方米的住户,须经县(区)移民搬迁工作机构审核批准。超面积部分所需建房资金由搬迁户自筹,但每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第十五条
分散安置原则上按集中安置点建房面积标准执行,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六条
建房补助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一)集中安置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由搬迁户按照不同的户型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建房所需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搬迁群众中的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面积,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也可纳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形式安置供养。
(二)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七条
建房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责筹措并管理使用,具体办法由省财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
第十八条
省级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全力支持集中安置点和重点示范镇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对口部委沟通汇报,多方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政策保障
第十九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以下政策支撑: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与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相衔接,并按法定程序审批,确保本行政区域移民搬迁安置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对集中和分散安置的用地,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等手续。对集中安置点用地项目可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三)对移民搬迁后有复垦条件的旧村庄、旧宅基地,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复垦后,依据《陕西省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及收购置换暂行办法》,按项目实施复垦验收,并报备案,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省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向移民搬迁安置区域倾斜,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四)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移民搬迁安置农户,按现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免费登记发证。
第二十条
陕南移民搬迁区涉及相关的税、费减免由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依法制定减免政策,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依法制定优惠措施,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力度,提升移民素质,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各市、县人力资源、教育、扶贫、农业等部门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大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户从事种植、养殖、服务业的水平,鼓励和帮助移民群众从事非农业生产。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在安排补助资金时,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搬迁户,可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政策给予照顾。
职责分工
第二十三条
省政府成立陕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搬迁公司”),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财政厅共同出资组建。搬迁公司在省移民搬迁安置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公司化运作,确保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工作的全面实施。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对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提高工作效率。各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有管理审批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十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协调中央及省财政相关投资向安置点倾斜,完善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降低建设成本。质监、价格部门切实加强对建材质量、建材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类建材安全合格,防止哄抬物价,必要时依法对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启动价格干预机制。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建房工程质量监督,确保移民搬迁房屋建设质量。
第二十七条
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区)、乡(镇)按照移民搬迁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图像、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包括搬迁户新旧居住房屋图片、搬迁户申请、迁入地户口、购房契约合同、搬迁农户花名册、验收意见等),做到“县乡有档、村有册、户有卡”,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档案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核程序,由各市、县(区)统筹做好相关核查工作,并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统规统建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依法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十条
严格落实移民搬迁工程验收制度,做到“谁审定、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集中安置各单项工程由各县(区)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按项目管理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分散安置搬迁户的验收工作,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各市、县(区)做好移民搬迁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公布安置地区建设进展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每季度移民搬迁工程进度,由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进行统计分析后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12月20日前汇总报送全年工作进展情况。
考核奖惩
第三十二条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目标责任书》每年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成绩与市、县(区)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且成效显著的市、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对移民搬迁对象实行严格审定制度。移民搬迁对象审定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市、县(区)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级各部门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侵占、截留、挪用移民资金,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各市、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逐级报送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 词条由网民创作并享有版权,请保护版权归属
对 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仍有疑问? 去百度知道提问
第四篇: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暂行办法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我县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消除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总体规划(2011—2020年)》、《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和《丹凤县移民搬迁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县范围内移民搬迁安臵和后期扶持及有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移民搬迁对象分为以下几种:
(一)长期严重受滑坡体、泥石流、尾矿库、洪水灾害威胁的群众;
(二)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落后,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设施配套困难,无发展潜力的村、户;
(三)人口规模过小,经济收入来源少的村、户;
(四)距镇、村公路5公里以上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户;
(五)居住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重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民和“边、远、分、散”自然村的村民;
(六)已规划或即将建设的水库库区范围内村、户。
第四条 全县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衔接;城乡统筹、全面发展;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村组搬迁、相对集中安臵;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县镇联动、镇抓落实。”的原则,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第五条 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扶贫、水务、林业、国土、住建、财政、民政、人社、农业、公安、教体、卫生、交通、环保、电力、监察、审计、文广、公安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协调解决移民搬迁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导实施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扶贫局,具体负责全县移民搬迁日常工作管理工作。
第六条 镇政府作为移民搬迁责任主体,应成立工作机构,建立“镇抓落实、移民到村、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规划,认真实施,严格管理,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工作。
第七条 依据我县《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全县共安排搬迁安臵移民2.3万户、9.3万人。县政府结合各镇实际,分制定移民搬迁安臵工作计划,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搬迁目标。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一)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全县移民搬迁工作,编制全县移民搬迁总体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完成计划下达、实施方案审批及实施情况检查工作,牵头开展移民搬迁项目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二)县发改局:负责各集中安臵移民点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协调相关行业专项资金、项目捆绑用于移民搬迁安臵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制定工赈移民搬迁安臵规划及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县扶贫局:负责制定扶贫移民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抓好扶贫移民搬迁安臵的组织实施工作。
(四)县水务局:负责结合国家人畜饮水工程,做好移民安臵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制定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安臵规划及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各集中安臵点洪涝灾害评估工作。
(五)县林业局:负责移民安臵点林业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移民安臵点绿化工作,制定生态移民搬迁安臵规划及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县国土局:负责搞好移民安臵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移民安臵建房用地勘界、报批、审批及宅基地复垦工作;做好各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的地质灾害安全评估工、移民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等工作。
(七)县住建局:负责移民搬迁安臵点规划选址,绘制移民搬迁户建房设计图纸和建筑风格指导工作,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组织实施,改善安臵点村镇建设和村镇人居生态环境,加强建材、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加强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为城镇安臵移民提供保障性住房。(八)县财政局:负责及时筹措、划拨各类移民搬迁资金,做好资金的全程监管工作。会同县发改、交通、扶贫、国土、林业、水务、住建、环保等部门,捆绑整合以工代赈移民搬迁、道路交通、扶贫移民搬迁、土地开发整理、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环保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移民搬迁安臵工作。
(九)县民政局:负责做好搬迁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的搬迁安臵规划和实施计划的落实工作。加强移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等工作。
(十)县人社局:负责建立移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移民安臵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执行移民就业有关救助政策,维护移民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十一)县农业局:负责移民安臵点农民负担减轻、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作。
(十二)县公安局:负责协调做好移民群众的户籍审查及转移登记工作。
(十三)县教体局:负责移民安臵点学前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组织实施好教育布局规划。
(十四)县卫生局:负责移民安臵点卫生防疫工作,搞好移民安臵点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规划建设。(十五)县交通局:负责指导县、镇拟定移民安臵点道路交通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投资政策的移民安臵点道路建设;指导各镇做好通往安臵点道路建设的技术支持及工程质量监管等工作。
(十六)县电力局:负责移民安臵点电力供应工作,搞好移民安臵点电网建设。
(十七)县环保局:负责加强移民安臵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组织评估,做好移民安臵点环境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十八)县监察局:负责对移民搬迁资金、物资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十九)县审计局:负责对移民搬迁资金、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工作。
(二十)县文广局:负责做好移民搬迁对外宣传工作,协调解决好移民搬迁实施过程中的广播、电视接收问题。
(二十一)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对移民搬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对移民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十二)各镇政府:负责本辖区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的组织实施,抓好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如期完成项目计划。
第三章 搬迁安置
第九条 本县移民搬迁安臵具体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向城镇迁移。有组织地将一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安臵到城镇发展产业、居住和就业。
(二)向移民新村迁移。对移民搬迁量大而且集中,自然条件宜居,土地资源相对宽裕,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建移民新村,集中进行移民搬迁安臵。
(三)小村并大村迁移。对移民搬迁量少且比较分散,自然条件受限、土地资源紧缺,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地方,选择和依托经济和用地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基层村进行迁并,就近实现移民搬迁。
(四)自主分散迁移。有自愿迁移愿望和有条件的农户利用移民补助资金分散迁入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或集镇,或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投亲靠友、自谋出路和自谋职业等。
第十条 移民搬迁安臵户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补助扶持政策。移民搬迁安臵费用采取以移民户自筹为主,其到户建房补助按户均3万元,省、市、县分别负担50%、12.5%和37.5%。
(二)安臵用地政策。安臵搬迁群众新建住房用地面积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集中安臵点每户宅基地控制在 0.2亩以内、分散安臵每户宅基地控制在0.25亩以内。
(三)户籍管理政策。搬迁至本县外的移民,户口必须随人迁移至新居住地;县内安臵的移民,在原居住地房屋拆除或旧宅还耕还林后,整村搬迁的,将户口全部迁移至新居住地;分散搬迁的,户口可迁至新居住地,也可暂时保留在原居住地。
(四)规费减免政策。在移民搬迁工程中相关部门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有关费用的收取给予减免或优惠,减轻移民搬迁安臵成本;对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搬迁农户,在创业初期的3-5年内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
(五)权益保障政策。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学,由安臵地政府统一协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享受与迁入地居民子女同等就学待遇;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就读的,优先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在高中阶段就读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移民搬迁原有的集体资产享有权、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不变,但已享受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补助政策的搬迁户除外。鼓励农民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地,以防耕地撂荒。
(六)产业扶持政策。优先对搬迁群众及子女参加生产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组织动员搬迁群众子女参加中职培训,通过培训输出实现就业;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培育后续产业,支持搬迁群众培育主导产业。
第十一条 各镇应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和计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编制镇移民搬迁计划。经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办公室审核并报经市移民办批准后下达各镇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县扶贫部门应在县财政局设立移民搬迁安臵财政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各镇要设立移民搬迁安臵资金财政专户,资金捆绑,统一分配,集中使用,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实行严格的台帐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各镇、各部门对移民搬迁户有关文件、资料、搬迁补贴费用、安臵项目建设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必须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台账和档案,按上报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确保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底子清楚、账目真实、项目实施情况准确无误。
第十四条 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实行月报告、季通报、年考评制度。各镇每月25日前要将当月工作进展情况汇总上报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办公室(县扶贫局)。
第十五条 移民搬迁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各项目实施主体要认真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规定,未经竣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县政府将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列入对镇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县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计划每年组织对移民搬迁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且成效显著的镇、部门,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未完成任务的镇、部门,县政府将进行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 县政府对移民搬迁对象实行严格审定制度。移民搬迁对象审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的,将严肃追究相关镇、部门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八条 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移民搬迁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对资金使用以及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对安臵移民资金、物资实行全面监督审查,发现截留、挪用或贪污的,要依法从严查处。
第十九条 各镇、各部门在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侵占、截留、挪用移民资金,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13年12月31日起自行失效。
第五篇: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更是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毁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16721户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1.6万户6.4万人的103%。其中,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3个,占计划任务的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13439户52991人,主体建成封顶7797户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3277户13307人,主体建成封顶的有3146户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272个,搬迁安置2.1万户8.2万人,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调、常务市县(区)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长抓工程推进,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300户以上安置点19个,提高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2011年,全市确定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弥补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新建社区,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提高落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实行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9.7亿元,户均6.06万元,超过省政府规定6万元的补助标准,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着力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占补平衡原则,坚持搬新拆旧,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结合城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对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也有认为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不深,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搬迁移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要么一律统规统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可供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训、严格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从而自觉坚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相结合,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应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建房面积,以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既强调统规统建,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把安置点选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必须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确无灾害隐患,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既注重在移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多元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坚持多元安置,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农田、适当调剂口粮田等措施,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在区域特点,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通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质教育和文明教育,引导搬迁移民逐步改变生活习惯,适应新环境,建立新关系,享受新生活,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真正由农民转变为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