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地质学读书介绍

时间:2019-05-12 18:2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井地质学读书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测井地质学读书介绍》。

第一篇:测井地质学读书介绍

测井地质学——读书报告

测井沉积学方面的研究或应用

组长:师凯歌 201302030233 组员:钟寿康 201302030208 杨燕茹 201302010107 朱晨蔚 201302010107 陈佳作 201532020018 王雅萍 20153202014

2016.4.20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以及必要性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测井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不能局限于单井或者单一岩层的局部层面上,我们更应该做出区域性、多层岩层关联性的地质解释。这种要求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将测井知识和地质中的沉积相知识联系起来,把两门学科从原理层面上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测井沉积这一边缘性学科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测井资料的解释变得更加具有宏观性,使得测井资料解释而来的地质数据回归到地质体系中,这将使得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提升到区域层面上来,如此看来,这一问题的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2、学科的产生

做为这一学科的主体—沉积相,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沉积相是指古代沉积的产物,它是根据沉积环境或沉积作用加以定义的岩石体或沉积物特征的组合。沉积相的识别必须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第一,宏观层面:相与相之间的组合。根据沃尔索相律:“只有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这一规律指导了在沉积相分析过程中进行沉积相的平面组合。第二,局部层面:岩石组合(类型及结构)、沉积构造(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古水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

在了解沉积相的知识以后,如何解决两门学科的联系成为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测井沉积学的本体—沉积相的识别,然后利用两门学科的关联性,将测井“嫁接”到沉积相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测井相。测井相是由法国地质学家O.SERRA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组测井响应集合,它代表一定的地质相,并能将其它相体相区分。测井相又称电相。

二、测井相

1、测井相的定义

测井相的提出,目的在于利用测井资料(即数据集)来评价或解释沉积相。测井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且可以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别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集”。事实上,这是一个n维数据向量空间,每一个向量代表一个深度采样点上的几种测井方法的测量值,如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声波时差(AC)、密度(DEN)、补偿中子(CNL)、微球型聚焦电阻率(RXO)、中感应电阻率(RIM)、深感应电阻率(RID)这样一个9维向量就是一个常用的测井测量向量。

2m厚地层共16个采样点,一个16×9测井数据集就可以表征这一地层。而测井测量值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如孔隙度(Ø)、饱和度(Sw)、渗透率(K)、骨架参数Vmal,Vma2,Vma3…及泥质含量(Vsh)、粉砂指数SI等来表征。

2、测井相分析

(1)定义

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以及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如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岩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知识推理确定各个测井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2)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

测井相分析就是要用测井特征表征岩相特征。测井资料是地层各种地质现象的综合反映,通过对测井资料(包括常规测井、特殊测井及其处理成果)进行分析,能够解释多种沉积特征与现象,其指示的主要沉积相标志有:

岩石组合(类型及构造)。对测井资料进行数字处理,能确定出岩石类型及计算出岩石的百分比含量,利用成像测井等资料时别岩石结构。

沉积构造。对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相关处理后,就能做沉积构造解释,如冲刷面、层理类型、纹层组系产状及其垂向变化。

垂向序列变化关系(正粒序、反粒序、复合粒序、无粒序)。利用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上下解除关系及岩石成分的数字处理结果分析地层垂向序列变化关系。

古水流方向。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或成像测井得到的地层倾角方位频率图或地层倾角矢量模式判别古水流方向。

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在测井中为间接体现。

(3)测井相分析思路 如下图

(4)测井相分析成果的主要用途

由于测井相分析能够获得深度准确、质量较高的单井岩相柱状图,故它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性,研究岩相特征;

为单井解释、多井评价确定地层模型提供依据;

研究地层层序关系,进行地层对比;

研究油田储集层的纵、横向变化及油气层分布,予测有利含油

气区;

提供各类岩相统计结果,对研究区域性的生储盖条件极为有利;

进行沉积相与构造地质研究。

三、沉积相标志的测井解释模型

1、测井曲线要素及其常规组合测井曲线地质意义(1)幅度:分为低幅、中幅、高幅三个等级(2)形态: ①钟形:反映水流能量向上减弱它代表河道的侧向迁移或逐渐废弃。

②漏斗:反映砂体向上部建造时水流能量加强,颗粒变粗分选加好,代表砂体上部受波浪收造影响,此外也代表砂体前积的结果。

③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一致,物源充足的供应条件,是河道沙坝的曲线特征

④对称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它多以充刷、充填作用为主,具有正粒序。

⑤反向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河水道末稍前积式充填为主具有反粒序。

⑥正向齿形:为充填堆积特征,常代表洪水作用下的堆积具有对称粒序。

⑦指形:代表强能量下的中层粗粒堆积,如海滩、湖滩

⑧漏斗-箱形:代表丰富物源供应下的水下沙体堆积,为河口堆积的典型特征。

⑨箱形-钟形:环境为有丰富的物源,但后期由于河道迁移或废弃导致能量衰减,具有河道的均质沉积,到后期正向粒度的沉积。

⑩上为漏斗-箱形,下为漏斗-钟形:代表河道在迁移摆动条件下,有丰富物源供应的水道充填式堆积。

(3)接触关系 顶底接触关系反映砂体沉积初期、末期水动力能量及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有渐变和突变两种,渐变又分为加速、线性和减速三种,反映曲线形态上的凸型、直线和凹型。突变往往表示冲刷(底部突变)或物源的中断(顶部突变)。单砂层顶部突变,反映了砂体沉积末期水动力、物源供应条件。

(4)光滑程度:光滑、微齿、齿化(5)齿中线:水平平行、上倾、下倾平行(6)幅度组合包络线类型

(7)层序的形态组合方式:加积式、后积式、前积式

2、层序序列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测井曲线形状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其粒序序列变化,通常用反映岩性、粒序变化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的形态组合来反映每一种沉积亚相、微相的层序特征

(1)正粒序模型。一般为钟形,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增大,而自然电位为自下而上由高负偏向低负偏甚至基线附近变化。

(2)反粒序模型。对应于漏斗形测井曲线。即自然伽马向上逐渐减小,而自然电位自下而上由基线或低负偏向高负偏变化。

(3)复合粒序模型。对应于复合形态的测井曲线,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钟形、漏斗形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曲线连续变化组成。

(4)无粒序模型。对应于箱形或平直测井曲线,’即自然电位及自然伽马曲线形状自下而上不变或只是微齿化。

3、岩石组合(成分、颗粒大小)测井解释模型

(1)测井响应特征值(测井参数值)

选择几口沉积研究较详尽的井(井段)作为基准井(井段),然后推广出去,反过来以测井响应确定沉积相。

把目的层段的各类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值采集起来,建立不同岩性相的测井参数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判别、聚类分析就可以系统处理出来对应井段的岩性序列

(2)测井相图编制

(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岩石组合在不同研究区不同目的层段有较大差异性,表现出电性数值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地区要选择不同测井解释模型,采集岩心样本用于系统处理。

4、岩石构造测井解释模型(倾角测井响应)

(1)槽状交错层理:表现为一组短模式线连接的小红、蓝模式组合,底部往往为模式群间断处显示的冲刷面。

(2)板状交错层理: 为一组模式线被彼此平行的红、蓝模式组合。

(3)楔状交错层理:为一组模式线被彼此交叉的红、蓝模式组合。

(4)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为小角度绿模式或杂乱模式。在倾角对比处理中难以检测这种小型层理。

(5)小型砂纹交错层理:表现为小红蓝或杂乱模式。

(6)浪成冲洗双向低角度斜层理:表现为低角度的红蓝模式且合间互,模式的矢量模式方向相反。

(7)高角度斜层理:表现为单一的高角度蓝或红模式。

(8)冲刷面(再作用面):表现为上、下两种不同倾角矢量模式的间断处,通常上部倾角大,下部倾角小。

5、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

(1)平行结构:倾角矢量成绿模式。砂岩层序面或者薄砂层、泥岩层相互平行。常见于席状沉积及海相沉积之中。

(2)前积构造:倾角矢量成蓝模式。水流向前(盆地)推进过程中,有前积作用形成的结构。常见于三角洲前缘和水道中心部位。

(3)发散结构:倾角矢量呈红模式。同一时间单元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沿下倾方向加厚,反映不均匀的沉积作用。常见于差异压实后河道边缘。

(4)杂乱结构。倾角矢量杂乱,反映块状砂或者井眼条件不好。

5、古水流方向测井解释模型

(1)全矢量方位图法

全矢量方位频率图法就是将一段砂层中所有矢量进行方位统计,作成小方位频率图,哪一个方位点子最多,就表明主要的水流方向。图为某井的一段河道砂的全矢量方位频率,图中清楚地表明水流方向为南西方向。该方法是一种效果既好又十分简便的方法。

(2)红、蓝模式法

在短对比矢量图上,一段砂岩层看起来点子似乎很乱,但是只要按照红、蓝模式法将砂岩层中的矢量进行分类,显然就清楚了。对于砂岩层中的矢量大致可分为前述及的四种情况:红模式、蓝模式、绿模式、随机矢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短对比矢量图上,红、蓝模式的划分原则比在长对比图上严格,其原则是:

a把深度接近的箭头相连;

b连接时不要通过一个有异义的倾角;

c将方位大致相同的箭头连上,倾角值越大时,方位角必须越相近似才能相连。反之,当倾角很小时,方位角的变化可达90o;

d蓝色图象的终端可以是红色图象的始端,反过来也是一样。

四、地层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

1、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

(1)关键井测井沉积亚、微相模型的建立(2)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

a测井对比标志层

常选择特征标志层为等时界面,如火山喷发含高放射物质岩层。标志层在全区分布稳定,区域上为等时界线。因此在全区对比中以这个测井标志层对齐,上下地层依次等时对比。b骨架砂体顶底界的确定

测井曲线形态变化,岩性组合特征及地层倾角识别的沉积构造垂向序列,以砂岩层底冲刷面或再作用面为底界,以砂岩之上与泥岩接触面、砂岩层间明显间断或侵蚀面为顶界,横向连接砂体形态变化。c成因地层单元划分 根据区内不同测井曲线垂向变化规律和横向等时对比性,依据成因地层学(W.E.Galloway,1983)的对比原则,将剖面上地层按沉积成因单元不同的电性特征划分。

(3)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

2、碳酸盐岩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1)建立关键井

选用具有齐全完整的地质录井、取心分析、特殊分析及大量薄片鉴定资料,并且有齐全准确的测井资料的井作为关键井,在此基础上由沉积岩石学的角度进行地质沉积相与沉积微相划分,建立地质沉积微相模式。

(2)根据关键井确定测井信息对地质沉积微相的响应,进行测井电相分析。

(3)对各井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正与归一化处理,达到全气田各种测井信息标准化。

(4)根据关键井采用各种聚类技术,如最佳有序分割、非线性映射、模糊聚类或神经网络等进行测井多变量电相划分。

(5)根据关键井沉积微相划分,建立测井沉积微相统计数学模型,并建立测井沉积微构模式。

(6)对统计模型进行地质检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证实地质吻合度高及所建立模型高度显著。(7)根据建立碳酸盐岩测井沉积微相模型对各井测井沉积微相具体划分

五、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读书笔记的编写,让我们对测井沉积学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通过自主查找,我们也学会了许多课外的知识。感谢老师给予这次自我总结的机会,感谢本小组所有同学的努力。

六、参考资料

洪有密,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王贵文、郭荣坤,测井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测井资料地质分析,石油化学出版社

欧阳健、王贵文、吴继余、宋惠珍,测井地质分析与油气层定量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司马立强,测井地质应用技术,重庆,石油工业出版社 O.Serra H.T.Abbott 测井对沉积学与地层学的贡献

朱筱敏,沉积岩石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地质学专业情况介绍,地质学专业简介

地质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专业内容:主要涉及地球及太阳系行星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成、演化的基本理论,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

专业特色:以地球物质成分、演化研究见长,在国内有相当影响。近年来开展大陆岩石圈及其动力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并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基础课有地球科学概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等;

专业基础课有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学等;专业课有大地构造学、地球演化、中国地质学等;选修课有理工类选修基础课与专业基础、专业选修课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毕业生可考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去地质调查所、矿业公司、矿山、油气公司等单位从事生产、研究、开发的技术工作,或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到相关部门从事专业业务管理工作。

专业前景: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引入和相关学科的不断交叉、渗入,地学新发现、新理论不断问世,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展,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地质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主干学科:地质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在课程内安排、野外地质的认识实习、区域地质测量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地质学 地球化学

第三篇:测井曲线代表符号介绍

常用测井曲线符号单位

测井曲线名称 符号(常用)单位符号 单位符号名称 自然伽玛 GR API 自然电位 SP MV 毫伏 井径 CAL cm 厘米 中子伽马 NGR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Rxo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d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m 浅探测感应测井 Ils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d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感应测井 CON 声波时差 AC 密度 DEN g/cm3 中子 CN v/v 孔隙度 POR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ORF 渗透率 PERM 毫达西

含水饱和度 SW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SXO 地层温度 TEMP 有效孔隙度 POR 泥浆滤液电阻率 Rmf 地层水电阻率 Rw 泥浆电阻率 Rm 微梯度 ML1或MIN 微电位 ML2或MNO 补偿密度 RHOB或DEN G/CM3 补偿中子 CNL或NPHI 声波时差 DT或AC US/M 微秒/米

深侧向电阻率 LLD或RT OMM 欧姆米

浅双侧向电阻率 LLS或RS OMM 欧姆米 微球电阻率 MSFL或SFLU、RFOC 中感应电阻率 ILM或RILM 深感应电阻率 ILD或RILD 感应电导率 CILD MMO 毫姆欧

PERM绝对渗透率,PIH油气有效渗透率,PIW水的有效渗透率。

测井符号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Rt true formation resistivity.地层真电阻率 Rxo flushed zone formation resistivity 冲洗带地层电阻率 Ild deep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深探测感应测井 Ilm medium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中探测感应测井 Ils shallow investigate induction log 浅探测感应测井

Rd deep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s shallow investigate double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RMLL micro lateral resistivity log 微侧向电阻率测井 CON induction log 感应测井 AC acoustic 声波时差 DEN density 密度 CN neutron 中子

GR natural gamma ray 自然伽马 SP spontaneous potential 自然电位 CAL borehole diameter 井径 K potassium 钾 TH thorium 钍 U uranium 铀

KTH gamma ray without uranium 无铀伽马 NGR neutron gamma ray 中子伽马

5700系列的测井项目及曲线名称

Star Imager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 CBIL 井周声波成像 MAC 多极阵列声波成像 MRIL 核磁共振成像 TBRT 薄层电阻率 DAC 阵列声波

DVRT 数字垂直测井 HDIP 六臂倾角

MPHI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BVM 可动流体体积

MBVI 束缚流体体积 MPE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Echoes 标准回波数据

T2 Dist T2分布数据

TPOR 总孔隙度 BHTA 声波幅度 BHTT 声波返回时间 Image DIP 图像的倾角

COMP AMP 纵波幅度 Shear AMP 横波幅度 COMP ATTN 纵波衰减 Shear ATTN 横波衰减

RADOUTR 井眼的椭圆度 Dev 井斜

原始测井曲线代码

AMP5 第五扇区的声幅值 AMP6 第六扇区的声幅值 AMVG平均声幅 AO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2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3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6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FF 截止值

AORT 阵列感应电阻率 AO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PLC 补偿中子 AR10 方位电阻率 AR11 方位电阻率 AR12 方位电阻率 ARO1 方位电阻率 ARO2 方位电阻率 ARO3 方位电阻率 ARO4 方位电阻率 ARO5 方位电阻率 ARO6 方位电阻率 ARO7 方位电阻率 ARO8 方位电阻率 ARO9 方位电阻率 AT1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2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3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6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90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AV平均衰减率 ATC1 声波衰减率 ATC2 声波衰减率 ATC3 声波衰减率 ATC4 声波衰减率 ATC5 声波衰减率 ATC6 声波衰减率 ATMN 最小衰减率 ATRT 阵列感应电阻率

ATRX 阵列感应电阻率 AZ 1号极板方位 AZ1 1号极板方位 AZI 1号极板方位 AZIM 井斜方位 BGF 远探头背景计数率 BGN近探头背景计数率 BHTA 声波传播时间数据 BHTT 声波幅度数据 BLKC 块数 BS 钻头直径 BTNS 极板原始数据 C1 井径 C2 井径 C3 井径 CAL 井径 CAL1 井径 CAL2 井径 CALI 井径 CALS 井径 CASI 钙硅比 CBL 声波幅度 CCL 磁性定位 CEMC 水泥图 CGR 自然伽马 CI 总能谱比

CMFF 核磁共振自由流体体积 CMRP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CN 补偿中子 CNL 补偿中子 CO 碳氧比 CON1 感应电导率

COND 感应电导率 CORR 密度校正值 D2EC 200兆赫兹介电常数 D4EC 47兆赫兹介电常数 DAZ 井斜方位 DCNT 数据计数 DEN 补偿密度 DEN_1 岩性密度 DTST 斯通利波时差 ECHO 回波串 ECHOQM 回波串 ETIMD 时间 FAMP 泥浆幅度 FAR 远探头地层计数率 FCC 地层校正 FDBI 泥浆探测器增益 FDEN 流体密度 FGAT 泥浆探测器门限 FLOW 流量 FPLC 补偿中子 FTIM 泥浆传播时间 GAZF Z轴加速度数据 GG01 屏蔽增益 GG02 屏蔽增益 GG03 屏蔽增益 GG04 屏蔽增益 GG05 屏蔽增益 GG06 屏蔽增益 GR 自然伽马 GR2 同位素示踪伽马 HAZI 井斜方位 HDRS 深感应电阻率

HFK 钾

HMRS 中感应电阻率 HSGR 无铀伽马 HTHO 钍 HUD 持水率 HURA 铀

IDPH 深感应电阻率 IMPH 中感应电阻率 K 钾

KCMR 核磁共振渗透率 KTH 无铀伽马 LCAL 井径 LDL 岩性密度 LLD 深侧向电阻率 LLD3 深三侧向电阻率 LLD7 深七侧向电阻率 LLHR 高分辨率侧向电阻率 LLS 浅侧向电阻率 LLS3 浅三侧向电阻率 LLS7 浅七侧向电阻率

M1R1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1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3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6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1R9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1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1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3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6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2R9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1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1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2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3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6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4R90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电阻率 MBVI 核磁共振束缚流体体积 MBVM 核磁共振自由流体体积 MCBW 核磁共振粘土束缚水 ML1 微电位电阻率 ML2 微梯度电阻率 MPHE 核磁共振有效孔隙度 MPHS 核磁共振总孔隙度 MPRM 核磁共振渗透率 MSFL 微球型聚焦电阻率 NCNT 磁北极计数 NEAR近探头地层计数率 NGR 中子伽马 NPHI 补偿中子 P01 第1组分孔隙度 P02 第2组分孔隙度 P03 第3组分孔隙度 PD6G 屏蔽电压 PE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PEF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PEFL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PERM-IND 核磁共振渗透率 POTA 钾 PPOR 核磁T2谱 PPORB 核磁T2谱 PPORC 核磁T2谱 PR 泊松比

PRESSURE 压力 QA 加速计质量 QB 磁力计质量 QRTT 反射波采集质量 R04 0.4米电位电阻率 R045 0.45米电位电阻率 R05 0.5米电位电阻率 R1 1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25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4 4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4AT 200兆赫兹幅度比 R4AT_1 47兆赫兹幅度比 R4SL 200兆赫兹电阻率 R4SL_1 47兆赫兹电阻率 R6 6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8 8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RAD1 井径(极板半径)RAD2 井径(极板半径)RAD3 井径(极板半径)RAD4 井径(极板半径)RAD5 井径(极板半径)RAD6 井径(极板半径)RADS 井径(极板半径)RATI 地层比值 RB 相对方位 RB_1 相对方位角 RBOF 相对方位 RD 深侧向电阻率 RFOC 八侧向电阻率 RHOB 岩性密度 RHOM 岩性密度 RILD 深感应电阻率

RILM 中感应电阻率 RLML 微梯度电阻率 RM 钻井液电阻率 RMLL 微侧向电阻率 RMSF 微球型聚焦电阻率 RNML 微电位电阻率 ROT 相对方位 RPRX 邻近侧向电阻率 RS 浅侧向电阻率 SDBI 特征值增益 SFL 球型聚焦电阻率 SFLU 球型聚焦电阻率 SGAT 采样时间 SGR 无铀伽马 SICA 硅钙比 SIG 井周成像特征值 SIGC 俘获截面 SIGC2 示踪俘获截面 SMOD 横波模量 SNL 井壁中子 SNUM 特征值数量 SP 自然电位 SPER 特征值周期 T2 核磁T2谱

T2-BIN-A 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 T2-BIN-B 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 T2-BIN-PR 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 T2GM T2分布对数平均值 T2LM T2分布对数平均值 TEMP 井温 TH 钍 THOR 钍

TKRA 钍钾比

TPOR 核磁共振总孔隙度 TRIG 模式标志 TS 横波时差

PORH 油气重量 NEWSAND BULK 出砂指数 NEWSAND PERM 渗透率 NEWSAND SW 含水饱和度 NEWSAND SH 泥质含量 NEWSAND CALO 井径差值 NEWSAND CL 粘土含量 NEWSAND DHY 残余烃密度 NEWSAND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NEWSAND DA 第一判别向量的判别函数 NEWSAND DB 第二判别向量的判别函数 NEWSAND DAB 综合判别函数 NEWSAND CI 煤层标志 NEWSAND CARB 煤的含量 NEWSAND TEMP 地层温度 NEWSAND Q 评价泥质砂岩油气层产能的参数 NEWSAND PI 评价泥质砂岩油气层产能的参数 NEWSAND SH 泥质体积 CLASS SW 总含水饱和度 CLASS POR 有效孔隙度 CLASS PORG 气指数 CLASS CHR 阳离子交换能力与含氢量的比值 CLASS CL 粘土体积 CLASS PORW 含水孔隙度 CLASS PORF 冲洗带饱含泥浆孔隙度 CLASS CALC 井径差值 CLASS DHYC 烃密度 CLASS PERM 绝对渗透率 CLASS

PIH 油气有效渗透率 CLASS PIW 水的有效渗透率 CLASS CLD 分散粘土体积 CLASS CLL 层状粘土体积 CLASS CLS 结构粘土体积 CLASS EPOR 有效孔隙度 CLASS ESW 有效含水饱和度 CLASS TPI 钍钾乘积指数 CLASS POTV 100%粘土中钾的体积 CLASS CEC 阳离子交换能力 CLASS QV 阳离子交换容量 CLASS BW 粘土中的束缚水含量 CLASS EPRW 含水有效孔隙度 CLASS UPOR 总孔隙度,UPOR=EPOR+BW CLASS HI 干粘土骨架的含氢指数 CLASS BWCL 粘土束缚水含量 CLASS TMON 蒙脱石含量 CLASS TILL 伊利石含量 CLASS TCHK 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 CLASS VSH 泥质体积 CLASS VSW 总含水饱和度 CLASS VPOR 有效孔隙度 CLASS VPOG 气指数 CLASS VCHR 阳离子交换能力与含氢量的比值 CLASS VCL 粘土体积 CLASS VPOW 含水孔隙度 CLASS VPOF 冲洗带饱含泥浆孔隙度 CLASS VCAC 井径差值 CLASS VDHY 烃密度 CLASS VPEM 绝对渗透率 CLASS VPIH 油气有效渗透率 CLASS VPIW 水的有效渗透率 CLASS

VCLD 分散粘土体积 CLASS VCLL 层状粘土体积 CLASS VCLS 结构粘土体积 CLASS VEPO 有效孔隙度 CLASS VESW 有效含水饱和度 CLASS VTPI 钍钾乘积指数 CLASS VPOV 100%粘土中钾的体积 CLASS VCEC 阳离子交换能力 CLASS VQV 阳离子交换容量 CLASS VBW 粘土中的束缚水含量 CLASS VEPR 含水有效孔隙度 CLASS VUPO 总孔隙度 CLASS VHI 干粘土骨架的含氢指数 CLASS VBWC 粘土束缚水含量 CLASS VTMO 蒙脱石含量 CLASS VTIL 伊利石含量 CLASS VTCH 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 CLASS QW

井筒水流量 PLI QT

井筒总流量 PLI SK

射孔井段 PLI PQW

单层产水量 PLI PQT

单层产液量 PLI WEQ 相对吸水量 ZRPM PEQ 相对吸水强度 ZRPM POR 孔隙度 PRCO PORW 含水孔隙度 PRCO PORF 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RCO PORT 总孔隙度 PRCO PORX 流体孔隙度 PRCO PORH 油气重量 PRCO BULK 出砂指数 PRCO HF 累计烃米数 PRCO

PF 累计孔隙米数 PRCO PERM 渗透率 PRCO SW 含水饱和度 PRCO SH 泥质含量 PRCO CALO 井径差值 PRCO CL 粘土含量 PRCO DHY 残余烃密度 PRCO SXO 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PRCO SWIR 束缚水饱和度 PRCO PERW 水的有效渗透率 PRCO PERO 油的有效渗透率 PRCO KRW 水的相对渗透率 PRCO KRO 油的相对渗透率 PRCO FW 产水率 PRCO SHSI 泥质与粉砂含量 PRCO SXOF 199*SXO PRCO SWCO 含水饱和度 PRCO WCI 产水率 PRCO WOR 水油比 PRCO CCCO 经过PORT校正后的C/O值 PRCO CCSC 经过PORT校正后的SI/CA值 PRCO CCCS 经过PORT校正后的CA/SI值 PRCO DCO 油水层C/O差值 PRCO XIWA 水线视截距 PRCO COWA 视水线值 PRCOCONM 视油线值 PRC

第四篇: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环形影像的油气勘探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解译, 从而获得所需信息的一种技术, 因此被广泛用于地质研究、矿产普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勘探, 不仅形象, 具有宏观性, 而且能在较大区域内进行研究, 比较适用于早期的油气资源调查。在对油气盆地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资源调查过程中, 利用TM 图片的线性影像、环形影像所反映出来的地质特征并通过与已知油气区对比, 建立了影像地质特征与含油气区分布之间的关系, 预测了该地区有利含油气区。通过对其线性影像与环形影像的解译, 为预测油气藏的分布提供了依据。关键词:遥感环形影像油气勘探

1.概 要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得到了环形影像, 对于环形影像的地面采样和室内化探测定分析确认了环形影像是对油气地表异常的反映。进一步验证了环形影像在遥感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2.环形影像的解译和分析

自卫星遥感问世以来,人们发现在图像上普遍存在着色调、水系、地貌、影纹、植被等,显示出圆形、准圆形、环形、准环形或未封闭的弧形影像,我们称为环形影像或环形形迹。构成地表的环形影像因素很多,有的是人类工程,如圆形或环状水库、人造林、某些军事工程等;有的是自然地理地貌构成的环状山脊、环状水系、环形湖泊等;有些是地质体、地质构造构成的;还有的是宇宙成因的,如陨石坑等,根据航天考察拍摄的月球、火星、木星等星体照片表明,环形影像不仅发育于地球表面,而且广泛发育于太阳系的其它星体,当前有关科学家认为其它星体的环形影像是天体碰撞的遗迹。

环形影像是遥感勘探油气最重要的怀疑标志。遥感勘探油气是建立在烃类微渗漏存在的理论基础上的。微渗漏理论认为, 深埋于地下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及其伴随物通过渗透运移、水动力运移、扩散运移, 以上覆盖层的断裂、节理、孔隙、微细裂隙等为通道运移至地表, 引起岩石、矿物、土壤等发生蚀变, 于是在油气藏的上方形成一个还原环境柱状体, 产生遥感影像上的色调异常或影纹异常等蚀变晕。因此在平原地带遥感图像上的色调环形影像除个别的为人类活动造成外, 大多是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晕的反映。在生油盆地范围内, 遥感图像上的环形影像, 特别是许多环叠置的环群大多为油、气或非烃气微渗漏, 在地表扩散形成的晕圈, 它包括红层的褪色、粘土矿化、碳酸盐化、低价铁富集以及由蚀变引起土壤的质地、其它化学组分及含水量的变化和植物生态的变化。

环形影像是指图像上具有环形、圆形或块状几何形态的影像异常。由不同色调的影纹或纹理构成, 也可以通过水系的异常分布反映出来。事实表明, 环形影像是地表、地壳或更深部的块状地质结构(如隆起、坳陷或各种火山机制等)的反映。由于它们的形状、结构和成分与周围介质相比存在多种差别, 因此成为地质解译时的判别标志。在研究区内, 共解译出 47 个环形影像(面积大于1 000 km2 的有31 个)。其中, 面积大于10 000 km2 的有4 个, 面积为5 000~ 10000 km2 的有5 个。地质解译的判别标志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特别是

色调的含义变化常取决于不同的地质、地理背景。如环形影像R6 内为浅绿色, 周围被红色和深蓝色的湖泊、河流包围, 经与实际资料对比确定为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在该凹陷内, 前已发现大)中型油气田12 个;环形影像R45 内为浅红色, 其东部为浅绿色,其余部分被红色和深蓝色的湖泊、河流包围, 经与实际资料对比确定为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 目前已发现大)中型油气田8 个。

漠河盆地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5 个环形标志, 其内部主要为绿色, 从周围的红色中突出出来, 不但反映了坳陷区的宏观特征, 也反映了坳陷区内部结构特征, 为找油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重力、磁力及区调资料显示, 该区具有一定的生、储、盖条件, 但不同构造单元的生、储条件不同, 分析认为额木尔河凹陷最为有利, 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 1 凹陷面积大, 基底埋藏深;o 额木尔河和二十二站组地层发育, 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 且存在半深湖相泥岩沉积;该区暗色泥岩已达到成熟或高成熟。因此, 推测该区为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通过对环形影像的地质调查对证, 发现环形影像与各种地质作用的关系, 按其形成的不同地质因素, 大致可分为显示各种侵入岩体及其边界条件(烘烤边、岩相分带、蚀变带等)的环形影像;显示中心式喷发岩残留, 隐伏火山机构的环形影像;显示前寒武纪变质岩区某种构造(弯窿、隐伏侵入体等)的环形影像;显示构造岩块活动的环状断裂影像;显示隐伏区凸起、凹陷构造的环形影像;以及与地貌有关或显示岩性差异界线的环形影像等。其中前三种情况较为普遍和明显, 与油气资源的关系亦更为密切。

3.结 论

(1)利用遥感技术的线性影像, 可以研究区域性深大断裂的展布及其分布规律, 从宏观上研究深大断裂与有利含油气区的关系, 从而预测有利的含油气范围和聚集带。

(2)利用遥感技术的环形影像, 可以从区域上划分盆地边界及盆地内部断陷带的展布规律, 从而确定沉积盆地边界和有利的生油断陷带。

(3)通过已知油气区影像特征的识别, 可以进行类比、分析, 从而预测新的油气田区。建议在今后的影像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油气地球化学场对于地表所产生的波谱影响, 以使影像图能够反映更多的物理、化学信息, 同时应加强遥感图像信息与石油地质构造关系研究, 使遥感技术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 1] 赵振远, 徐树宝, 刘洪学等航天遥感信息在地质中的应用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 2] 叶和飞1 叶和飞油气地质遥感论文集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

1[ 3] 李永颐, 李斌山, 陆 成1 遥感地质学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0

[ 4] 管海晏, 王学佑1 塔里木盆地遥感地质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

[ 5]刘崇禧、徐世荣编著, 油气化探方法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 6]郭德方、叶和飞著, 油气资源遥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第五篇:土木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论岩土工程勘察的“今天和明天”

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土木工程地质学的学习,其中,各色各样的单元让我们了解到了不一样的工程地质学,同时,岩土工程勘察亦是在工程地质的星海中一颗璀璨之星。因此我细心研究,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对岩土工程勘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什么是岩土工程勘察? 世纪80 年代岩土工程勘察体制逐渐形成,而岩土工程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岩石或图的利用、政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而作为岩土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岩土工程勘察勘察能够为岩土工程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岩土勘察技术日趋向数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岩土勘察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安全使用周期,所以必须引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得岩土勘察技术更能满足高层建筑和基础建设项目工程的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若勘察工作不到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将揭露出来,即使上部构造的设计、施工达到了优质也不免会遭受破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二,岩土勘察的重要性

因为岩土勘察主要勘察的是工程建设场地的地基, 地基具体指建设场地的岩土体, 岩土体是自然界经过长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 根据地区地域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等因素的不同, 建设场地也具有很高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所以说, 在设计和施工建设前, 要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岩土的勘察, 岩土勘察的结果报告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岩土勘察的的报告质量也是整个工程质量的保证, 所以说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要想做好岩土勘察的工作就要在进行岩土勘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完善的解决。

三,岩土工程勘察如何施工? 在各种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遇到许多地质情况,为了更好的施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不可少。岩土勘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包括:1.要获取带有地形和坐标的建筑工程整体的平面结构图,还要对不良地质的类型、评价、分布状况及其对工程会造成的危害作出评价,还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处理措施,查清楚建筑物周围岩石的种类、厚度和结构,计算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2.要划分建筑工程中地震设防区附近的场地类别和土体类型,判定湿陷、液化、膨胀土的分布及程度;3.进行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时,还要调查工程场地的地下水情况,在设计地基降水时,要详细说明地下水的发展趋势和水位变化情况,对地层的渗透性也要做好调查,准确判断建筑物周围的土体情况和水资源环境可能会给建筑材料带来的各种影响,还要了解地下水的流动状态、深度、水中元素种类等,来作为判断地基土体类型以及地下水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制定出有效应对措施;4.开挖深基坑前,必须要获取相应岩土参数,以此作为根据来计算桩基稳定性情况,再根据计算的结果选择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与此同时充分了解建筑的特性及设计意图,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四,方法得当,事半功倍。那岩土工程勘察有什么方法呢? 1.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领域所属的基本理论,包含: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力学理论等方面,这些多数为模仿科学的理论。譬如,经验型公式。从本质上说,岩土工程的过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应用个人经验,结合实践,构建模型,技术人员运用精确的参数数据,良好的判断,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对于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均是尤为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学习与预测→现场观测→对比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分析、评估和总结三大过程。总之,经验积累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偏倚任何一方都将失之偏颇。

2.设计沟通的必要性

目前,部分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缺乏认识,影响勘察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具体要求是:执行房屋建筑工程详勘之前,应广泛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确切资料。强调勘察前期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因设计者是勘察成果的直接实践对象。工程前期时,勘察者应有效把握设计意图,明确拟建物的工程特性。这有利于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譬如,高层建筑设置有裙房。在勘察前,必须明确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对于主体不高而跨度较大的建筑群,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这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较大差距。须加强勘察前的设计沟通。

3.等级划分的重要性及经济性 遵循相应的分级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譬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等。这些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在充分熟悉掌握各等级,才能实现安全、经济、合理的局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采取较为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岩土工程勘察目标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成本量反映技术水平的优劣。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现状,节约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譬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 倍的桩径,且大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的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 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变更为45m(须上报审批的项目,按要求执行)。这样,可在一定程度节约工作量,实现经济效益。譬如,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是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

4.不断吸纳新知识

工作依据来源于规范、规程,其针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等,全方位提出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要求与规范。技术人员应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需求,可避免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此外,技术人员应认真研读规范规程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五,地基可以说是一栋建筑的力量之源,它承载着许多,奉献很多。因此地基的基础建设尤为重要。那岩土勘察在这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下不同地质中又有哪些应用?

在地基基础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主要的施工部分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大致包括资料收集与整理、勘察等。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地基基础勘察中,只有依据相应的勘察要求,选择使用适宜的处理方式,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中的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还存在一些会影响勘察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对地质条件的勘察不够深入,导致建筑施工出现问题。因此,在地基基础中应用岩土工程勘察,必须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实施勘察,以便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施工地区的不同,代表着地基基础下的地质条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1.天然地基基坑勘察。在天然地基基坑勘察中,一般使用的勘察方法都比较容易、便捷。但是,在天然地基基坑勘察中,地质条件对地基基坑

勘察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勘察不同地质条件的天然地基基坑时,应该利用适宜、科学的方法进行勘察,并对勘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天然地基基坑的勘察有三种方法:(1)二次沉积地质勘察,这种勘察方法的实施需要勘察人员需要重视对土层的勘察,二次沉积形成的土层强度较差,不能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持力层。在天然地基基坑挖掘中,如果二次沉积形成的土层存在问题,应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勘察,或者是以钻孔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2)半填半挖地段,半填半挖地段式的天然地基基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在对半填半挖地段实施平整处理,并利用大型机械对这一地段进行整治,以使该地段能够实现土方平整目标。在此基础上该地段土质强度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会对该地段的勘察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该地段实施岩土工程勘察时,勘察人员应全面、仔细的分析该地段的土层,并分析该地段的土质颜色和强度,以避免在勘察时候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从而保证该地段勘察结果的准确性。(3)断裂破碎带。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断裂破碎带属于一种极为复杂的天然地基基坑。在对断裂破碎带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往往会出现基坑挖掘与勘察报告不一致的问题,当出现这种问题时,需要再次进行勘察,以便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地质勘查资料的完整度。同时,通过综合分析完整、准确的勘察资料,选择较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如十字交叉法等,以便有效的解决断裂破碎带地质存在的问题。

2.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建筑工程施工所使用的地基基础会随着区域地质的不同,而选择使用不同的地基基础。丘陵地区在实施建筑施工的时候,往往是使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尽管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勘察方法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如果在勘察中遇到第三系砂泥岩,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的难度就会被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第三系砂泥岩的性质与普通砂泥岩性质有一定的区别,其属于半成岩,这类岩的膨胀性、软化性都比普通砂泥岩强,因此在勘察过程中,需要针对第三系砂泥岩的性质,选择使用适宜的勘察方法,并且要对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以确保其能够符合建筑施工标准。在勘察第三系砂泥岩时,较常使用的勘察方法是利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的方式对第三系砂泥岩层的强度进行检测,假如该岩层人工挖孔桩基础下的桩端持力层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就可以顺利进行;但假如桩端持力层没有达标,便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处理,如以深挖、灌浆的方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桩端持力层能够得到施工要求,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施工。

六,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了解到,虽然现在岩土工程勘察很重要,但仍然存在着不足,比如以下几点:

1,勘察依据不足

岩土工程的勘察是一项时间短、任务重的工程,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和测绘方式等,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是在岩土勘察过程中,经常出现准备不充分、缺乏相应材料的现象,导致无法对某阶段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增加了工程的安全隐患。如果为节省资金而在勘察前没有对项目进行了解,就不仅会浪费勘察时间,同时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阻碍工程进度。另外,该问题的产生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一定的联系,工作人员为了尽早完成任务,没有对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勘察资料失真,给工程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2,缺乏合理的安排

由于工程建设对地形和地质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对勘察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在实践中,如果在野外进行勘察,就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勘察困难,需要提前进行合理的安排。由于缺乏必要的计划,因此很可能会受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临时调整计划和程序。这增加了勘察设备的管理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由于勘察工作的复杂性,忽视了对编制人员、勘察人员和分析人员的统一管理,导致大家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程序混乱,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终影响了岩土勘察结果。

3,工作人员能力受限,素质不高。

很多数据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有限,导致实验结果受到质疑。根据相关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统计数据,但在实践中,未经系统培训的工作人员由于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对专业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审核,大多是靠经验进行审核,导致工程勘察质量堪忧。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各种规范规则, 很多都是从照搬国外同类标准, 再加上国情调整演变而来, 不同的工程施工管理部门所采用的都是部门标准“ 在岩土勘察中也是如此, 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标准与地质工程的勘察标准就有很大的差异, 而同样是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 也会因为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 因此岩土勘察规范管理是非常混乱的, 没有一个可以统一执行的标准规则” 这就使得岩土勘察中的工作量与数据失去准确性与可靠性, 各部门之间的勘察结果不能共享, 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施工的困难“ 同时, 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来源复杂, 很多是非科班出生, 没有接受系统的勘察教育与培训, 这也使得先进的勘察技术与勘察机械设备得不到准确迅速的推广使用, 进而影响我国岩土勘察的发展” 4,勘察工具比较落后

近年来我国工程施工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作为工程基础的岩土,勘察工作中也越来越多采用国际标准, 对勘察中的数据精确度要求逐渐提高“ 可是大多数岩土勘察人员手中所使用的仍然是陈旧的勘探设备和传统的勘察技术, 这就使得我们的岩土勘察数据精确度大打折扣, 是我们的工程建设发展进程受到了技术设备的阻碍” 现代新型岩土勘察设备早已摆脱了传统设备的重厚长大,变得轻薄短小,在不同的地质状况与交通条件下都能方便的搬运与适应, 运输容易, 拆装方便, 使用智能, 能迅速适应不同环境及时开展勘查工作, 并得出精确的测量数据“ 这些都是陈旧的测量设别所不具有的” 陈旧的勘查设备仪器由于不方便拆装与运输, 还很容易影响到测量工程的顺利开展, 陈旧设备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会导致工程施工失误率增加, 这些都会造成工程施工期的延长和资金的浪费“ 5,岩土勘察过程中监理力度不够

在所有的工程施工中, 工程监理都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只有科学严格的工程施工监理才能确保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与工程规划的准确落实“ 在岩土勘察过程中也是如此” 可是我国岩土勘察中还缺少独立的工程监理系统“ ” 再加上整个工程设计部门对岩土勘察监理工作不够重视, 使得很多勘察施工缺失了监理环节, 或者是工程监理形同虚设, 走走过场“ 更有甚者, 是监理部门与勘察人员一起弄虚作假, 编造数据, 监察不严” 这些不良现象, 最终导致岩土勘察的数据失去准确性,缺少精确度, 造成工程设计失当。工程施工受阻, 很多豆腐渣工程, 就是缺失工程监理的后果体现"

6,勘察报告不完整

勘察监测报告是施工的理论依据,形式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由于编制人员不熟悉整个报告编制的环节,对勘察报告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编制报告的编写存在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过于注重结果,对报告的程序缺乏认识,忽略了对勘察建议和问题的分析。勘察报告是对勘察结果的总结,对建设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保证勘察结果的正确性。

七,既然存在问题,为了以后岩土工程勘察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去解决它们。1.规范要求,培养勘察人员专业素质

岩土勘察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勘察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勘察工作的质量,为了满足岩土工程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岩土勘察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同时勘察人员在进入实际勘察工作之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实习期,才能正式进行勘测工作。另外,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必须加紧健全,从而为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改善,勘察人员才能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同时统一的规范使得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得勘察结果也更加统一。勘察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也会改善勘察工作中的不足现象,提高了岩土工程的经济性。

2.加强监管力度,从基层做起

如何进一步有效规范工程勘察市场, 行业管理部门可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建立行业信用体系等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加大监督力度, 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和规范, 首先要强化对建设单位执行法定程序的监督;依法规范建设单位的招投标行为, 严肃查处规避招标和不执行招投标程序的行为;建立完善建设单位的市场信用约束机制, 解决建设单位恶性压价、拖欠工程款等行为。发挥有形市场作用, 规范工程勘察招投标工程勘察招投标应严格按照工程勘察招投标管理办法执行, 注重考察投标方技术实力、工程业绩, 审查投标人资格、资质, 限制入围单位数量。不应单纯以低 价格确定中标方。应加强评标过程的监督管理, 开标工作应公开, 增加透明度, 避免暗箱操作。推行责任保险制度, 保障投资安全从1999年起设计责任保险开始在深圳、上海、北京试点的基础上, 建设部和中国保监会于2003年在全 国15个省市推行。责任保险制度的效果是明显的, 是规避工程质量风险、规范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好办法。工程勘察行业可考虑推行责任保险制

3.分析评价要符合标准

在进行岩土工程的资料分析评价之前,要对与分析评价有依据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直至保证准确无误后才可以进行使用。此外,还要根据实际工程结构的特征、类别、荷载等情况,对应用的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带来影响充分考虑,要对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相应的工作经验及工程地貌情况,从而提出比较精确、科学合理、符合标准的考察报告。

4.岩土工程报告撰写要有理有据

对于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要符合岩土工程的理论依据,在岩土工程报告中,基本定义要清楚,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报告的撰写要根据相应的国家规范及行业规范,要减少隐患,保证工程安全,起到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此外,对于撰写的报告要有层次感,章节段落的安排要合乎情理,可以突出撰写的重点内容,文章前后要相互呼应,可读性要强。在应用图表方面要恰当,这样才便于分析与应用。

5.进入数字化时代

加强技术投入,提升勘察效率。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质勘察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加强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技术投入,采用新型科学技术,从而使地质勘察工作效率与质量全面提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地质探查工作中,也应积极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针对地质勘察信息数据,建立起专门的地质勘察信息数据库,将地质勘察得到的地质参数以及力学指标等各类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科学化管理。此外,在地质勘察工作中,还可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加大数学地质法(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的产物),从量的角度解决建筑工程场地的地质情况与问题,实现建筑工程场地地质数据的统计分析、地质勘察中的计算机模拟、工程地质参数获取、存储与自动化处理等一体化操作,提升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效率。另外,在地质勘察工作中,还可加强3S 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统称3S。全面提升勘察质量。

6.应用策略思考

以地质条件为依据,优选适用的勘察技术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在选用勘察技术时,应根据工程地质特性以及不同地层结构与地层单元,选择合适的勘察技术,从而保障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钻探与坑探是地质勘察工作中两种常见的勘察方法。其中,前者的通用性较强,应用广泛;后者的主要优势在于在实测观察中,可实施直接性的探查测量,但此种勘察方式所需的勘察周期较长,需要的资源成本投入较大,应用相对较少。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中,应结合实际,优选合适的勘察方法。例如,对于岩土勘察而言,通常选用钻探方法;然而对于地下水位相对较深且勘察深度相对比较小的工程而言,多选用“探井法”进行地质勘察。同时,在对相对比较疏松的地层勘察过程中,可选用静力触探试验或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方式,来实现准确的勘察分析,获得较好的勘察效果。但如果在地下水水位较深,而且地基土的颗粒非常粗大的地层勘察中,也选用静力触探试验方式,其勘察效果将大打折扣。基于此,在地质勘察实践中,应结合勘察实际情况,优选合适的勘察方法,提升勘察质量。

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从本质出发,了解影响因素的特点,从制订完善的工程勘察规范、提前做好勘察工作、规范勘察行为、采用先进的技术的等方面入手,保证勘察质量。只有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合格,才能达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

八.在未来,岩土工程勘察会如何发展,将值得我们期待。

我国工程勘察行业发展态势虽然良好, 但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工程勘察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只有在认清行业现状, 找准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才能够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技术进步、规范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 促进工程勘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各项工程项目中的岩土勘察要求必定会越来越高。因此,岩土勘察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如果勘察不合理,就可能会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然而目前为止,岩石的勘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必须加紧对勘察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大量培养勘察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积极引用新设备,不断推动岩土工程中岩土勘察的发展。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3)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近年来数字化勘察技术被广泛应用,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 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 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 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 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 供各专业设计使用。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实施改进, 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技术, 并推广其广泛应用,这是勘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其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尚未完全攻克,而且我国目前在数字化勘察、勘探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因此,必须加大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的培养, 并加快该技术的研究应用, 以真正实现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勘察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学》 张宗苗,《工程勘察行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官善友,《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及方法》杨弘,《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地质勘察技术》高春陆,《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李茂柱,《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卢俊文,《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及对策研究》李盛斌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中的运用探讨》芮结根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黄时斌

下载测井地质学读书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井地质学读书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

    矿区地质灾害分析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矿山地质灾害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矿井突水、瓦斯爆炸、采空区......

    测井要求,大学生读书报告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读书报告的格式(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或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

    地球物理测井(推荐)

    一:名词解释 中子视石灰岩孔隙度单位:以含水纯 中子天然气挖掘效应:对于含气地层,气体部分所造成的含氢指数的降低,与气体部分被岩石骨架代替是不—样的。因为岩石骨架本身具有......

    测井年终工作总结

    测井工作总结 1、测井工作量本次测井时间为2009年11月26日,实测深度184米,测斜点5个,可采煤层1层,具体测井数据如下表: 2、使用仪器设备及刻度本区使用的仪器设备为陕西渭南煤砖......

    测井作业指导书

    篇一:测井hse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井下作业工程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控制......

    地质学学习心得

    地质学学习心得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基本信息。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1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2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 (1) 查明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 (2) 对场区......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复习重点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计算题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 考试内容 1. 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内涵及任务; 2. 掌握工程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