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某区烤烟产业化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对策
对某区烤烟产业化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对策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每年烟草行业为国家提供的税收占我国总财税收入的××××%,居全国各行业之首,在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烤烟产业已成为××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主导发展产业,据统计××××年全区烤烟种植面积××万亩,完成烤烟农特税收××××万元,占财政收入的××%,完成烤烟生产产值××万元,占农业产值的××%,烟叶经济收入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愈来愈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财税增收的一条主渠道,对直接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但在发展欣喜的同时,烤烟产业面临如何进一步持续发展的新课题,又严峻地摆在我们各级干部和广大烟农的面前,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产业保持持续有效长期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是我们需要充分重视的高度战略,当前制约烤烟产业持续壮大的诸多因素迫切亟待解决,为此笔者对全区烤烟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有益助烟富民兴区的一些发展路子。
一、全区烤烟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区烤烟种植始于××*年改革开放以后,各区乡干部为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增加收入,在××等地组织发动农民种植烤烟,兴起这一产业,××*年全区烤烟种植发展到××亩,农民通过开始种烟得到了些实惠,但由于当时烤烟生产管理、收购体制不健全,加上计划体制影响,烟叶价格、市场不稳定,收购中出现一些压级压。
没有科学合理轮作,导致土地土壤理化性状遭到破坏失衡,烤烟病虫害严重,如黑颈病、花叶病等普遍发生,而预防的原则又必须实行轮作休作解决这一问题,药物防治无效果,因而影响了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农民继续种植和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影响,信心不足,调动不了高涨情绪,如××乡连石村的李支书说,××××年全村种植烤烟××亩,××××年下滑到××亩,××镇善马牛村××××年种植××亩,××××年只种植××亩,××乡××片区村下滑××%,××镇老烟村××村、××村等,全区××××年比××××年减少种植面积××××万亩。究其原因就是烤烟种多年,土壤不适应,烟叶产量品质下降,烟农说烟株会蔫死病严重,其实就是黑颈病、花叶病问题难以解决。
*、开辟发展新烟区农村劳动力缺少,举步维艰。由于近几年农村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很好,青壮年外出务工呈上升趋势,出现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现象严重,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紧张,导致组织发动农民种植烤烟工作困难,如××乡××××年烤烟种植面积××亩,××××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烤烟工作,把烤烟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乡财政收入的一个突破口,但由于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共外出××*个,农户中大部分只有老人、儿童留守家中,无劳动力承担发展种植烤烟,烤烟生产属劳动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乡政府感到发展非常吃力,××××年种植面积仅达××××亩,××乡外出务工××××人,××××年、××××年烤烟种植面积只有××*亩,收效不大。
*、烤烟生产机构不够健全,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突出。为推动烤烟产业发展,××区于××年开始成立全区烤烟生产办公室,常设机构牵头负责抓全区烤烟发展,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烤烟办公室负责抓此项工作,目前区乡烤烟生产办公室职责进行基本明确,以组织农民生产种植为工作中心,协调产前、产后服务以及协调收购工作,烟草公司行业系统在各烟区设立烟叶收购站负责组织收购烟农烟叶产品,执行国家定购合同价格、等级、标准及完成与农户签订合同种植收购量,两套工作机构体系职责明确,分工明晰,运行良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但由于烤烟生产业发展办公室机构设置未达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健全,烟办主任、副主任基本上是工作员又是评判员和技术员,全区烤烟生产就靠四五个人工作指挥运转,显然力不从心,如在烤烟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也是烟办主任去亲自讲解、辅导,是不能顾及的,在烤烟收购中出现烟叶站评定等级同烟农有纠纷,需要仲裁组与评判,仲裁组也仍然由烟办的*个领导去组成,这也不科学,缺少科学性和公正权威性,评价体系不健全将导致每年烤烟收购的矛盾突出,开仓关仓时有发生,秩序良好,井然得不到尽快扭转,此项问题也将影响种烟农民的积极性。如××××年发生在××烟叶收购站点上,××村××自然村烟农多次与收购站发生烟叶价格纠纷,导致第二年该自然村××多户烟农未签订种植合同。
三、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策及建议、尽快改革烤烟耕作制度,下大力推行科学合理轮作、培育良性循环地力,促进长效持续生产。我区烤烟生产属油烟两熟制,农民种一季油菜,种一季烤烟,土地连续耕作导致土壤地力得不到休养和恢复,连续多年种烤烟,又没实行轮作,土壤生理得不到调节,易滋生传播病毒,烤烟黑颈病、花叶病感染严重,药物防控效果甚微,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农民种植烤烟积极性下降,导致种植面积锐减,使全区烤烟种植徘徊不前,增幅停滞,转入第二个烤烟生产低谷。为振兴全区烤烟发展,兴起第二轮烤烟种植高潮,必须尽快推行合理轮作制,采取种一季绿肥,种一季烤烟的方式,唯有肥烟生产技术措施大力推进,我省××地区在烟地推广种植绿肥、马铃薯,改良土壤取得良好效果。××××年××镇在种烟村计划推广肥烟种植××亩,得到烟农积极响应,但由于绿肥种子没解决,农民要出钱购绿肥种子,积极性受到了影响,此项技术措施未在全区得到很好推广。在同烟农坐谈中,很多种烟户都很相信科学种烟技术,希望采取推广措施新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烤烟产量的质量。据测算,种一季油菜,按亩产××斤计算,扣除人工肥种投入,纯收入只是××—××元,种油菜在季节上贻误了烤烟移栽最佳时期,*月烟(早烟)在产量、品质上对比*月烟提高*到*等级,产量也较高,取消油菜种植,种植绿肥,保护烟地,一是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提高土壤地力,减少烤烟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解决油烟争取茬口季节冲突,保证种上*月烟,每亩可增加的烤烟经济收入××*元以上,完全可以弥补减少油菜收入的损失,更主要能解决烤烟持续种植发展的问题,做大做强形成产业规模。
*、加大对烤烟推行技术革新的有效措施。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
(2009年11月5日)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零陵区凼底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凼底乡地处潇水河畔,位于零陵区东南部,距城区25公里,乡域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东与富家桥镇隔江相望,南接双牌县五里牌镇、平福头乡和茶林乡,西与菱角塘镇接壤,北与朝阳办事处相邻。境内多山地,潇水、桴江河、双牌水库右干渠纵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零陵区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油菜制种、甘蔗、柿子、萝卜、香芋、黑美人西瓜、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全乡辖2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有5350户,20772人。现有耕地面积20130亩,其中水田17900亩,旱地2230亩,人均0.97亩。2008年,全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几年来农业开发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现有土地、水利条件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油菜制种、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有利水利
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的水利条件虽然较优越,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如贯穿我乡冷山、长田、易家洞、凉水井和涯次渡等村的三斗渠,多年来塌方、渗漏严重,由于距离远、工程量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乡财政无力承担。造成下游各村农地缺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凼底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羊公滩、高桥无公害蔬菜基地,长田、凼底、大桥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乡万亩优质稻基地,油山岭、欧家坪、涯次渡油菜制种基地,江边、伏塘、杳塘萝卜种植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依托我乡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优质
稻、无公害蔬菜、油菜制种、萝卜种植等主导产业,一是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在长田、凼底、大桥坝等制种区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1000亩。二是发展优质稻种植。在全乡20个行政村重点是袁十万、黄皮、伏塘、凼底、易家洞、晓江和凉水井等7个村推广发展高档优质稻,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品种结构。三是发展油菜制种。落实宣传好国家有关油菜制种补贴政策,重点抓好油山岭、欧家坪和江边等3个村。四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利用羊公滩、高桥两个村有利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发展无公害蔬菜3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加工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售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三篇:衡阳县烤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衡阳县烤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周新铭
近日,县价格成本调查队与县烤烟办的同志一起,深入走访栏栊、库宗、金兰等乡镇的部分烟农和9户烤烟登记户,对广大烟农普遍关心的烟价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烟农一致认为,烟农要增收,烟价要提高,种烟才有积极性。现就烤烟生产、成本、价格等调研的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烤烟生产在衡阳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湖南通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库宗桥一带盛产“衡烟”,因“烟香、色鲜、味好”而作为贡烟上京,一时美誉“海内上品”远销海外。为了承传烤烟优势,助推农民种烟增收致富,县委政府采取大力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生产。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县在石市、栏栊、大安、库宗、金兰等乡镇开始试种烤烟2100亩取得成功。因种烟收入与种粮比较效益略高一些,烟农即便辛苦,也愿意种烟,第二年种烟面积有所扩大。2006年全县有9个乡镇636户承担了12485.1亩烤烟种植,其中金兰镇种烟1449亩、库宗乡种烟3381亩、洪市镇种烟3449.1亩、栏栊乡种烟1633亩、杉桥镇种烟760亩、演陂镇种烟426亩、大安乡种烟1099亩、西渡镇种烟168亩、石市乡种烟120亩。2007年受政策调整影响,全县种烟面积减少4415亩,分布于7个乡镇的280个烟叶户承担着8070亩烟叶的种植任务,其中金兰镇种烟1100亩、库宗乡种烟2500亩、洪市镇种烟1300亩、栏栊乡种烟1200亩、杉桥镇种烟70亩、演陂镇种烟1600亩、大安乡种烟300亩,目前烟叶长势良好,烟农热情高涨。
二、烤烟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是成功的保障
一是县政府将烤烟生产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基地,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烤烟生产基地办公室,制定了县长、乡长、村长、组长“四级负责制”。由于领导重视,部门紧密配合,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使烤烟生产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是政策上给予扶持。为保护烟农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了给予烟农良种、肥料、农膜、农药等补贴的政策措施,对于烤烟单产高、质量好、出售量大的烟农,得到的补贴更多,据初步测算,烟农亩均可获得各种补贴收入达400余元。
2、质量当家,科技做主是成功的动力
烤烟品质的好坏,是决定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关键,更是打开市场之门的一把钥匙,只有提高烟叶品质,才能保证烤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利用先进技术,培育优质烟苗。优质烟苗有利于增强烟叶的抗逆性和抵御灾害能力。统一实行集约化育苗,全面推广棚漂浮育苗技术,提高移栽壮苗率,灵活掌握移栽时间,确保壮苗移进大田。
二是选择优质烟区,提前整地起垄。对自然条件较好的烟区,与烟农签订好种烟计划合同,划定好种植区域,适度集中,合理轮作,对落实好种烟计划的烟农,适度提前整地起垄,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土壤熟化、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促进烟苗根系生长,又能减缓烟叶移栽时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提高移栽质量。三是适时打顶留叶,实行成熟采收。对施肥过量的烟株,推迟打顶时间,节
距拉大有利于多余养分消耗,对脱肥烟株要尽量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以促进上部烟叶开片并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对长势正常烟株见花打顶,有效地调控烟株养分供应和长势。
四是推广先进工艺,提高烘烤质量。烤烟提质增效,基础在田间在烘烤。引导烟农向烘烤管理要效益,采用新工艺,科学烘烤,提高质量。针对不同烟叶品种的特性,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烘烤水平,普遍推广了“低温调湿变黄、稳温排湿烤熟、通风脱水干叶、控温控湿干筋”的烘烤技术,使烟农生产的烤烟达到“黄、干、香”的品质,以尽量减少因烤烟不当造成的损失。
3、市场运作,规模种烟是发展的方向
为了发展烤烟生产,县政府提出了“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规模种烟、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为逐步改变“户自为战”的传统种烟模式指明了方向。金兰镇陈町村党支部书记陈磊,2006年种烟40亩,2007年种烟50亩,都是采取工厂化经营的管理方式获得成功。用陈磊自已的话说:“如是不是采取工厂化经营,我既管不好,又会亏老本”。他2006年种的40亩烤烟,除去一切成本,自已纯收入22000元,亩平纯收入550元。他介绍经验说:“工厂化经营可以提高种烟产量和质量,特别能克服烘烤紧张时所缺劳力的困难,有利于提高种烟技术,稳定烤烟生产的发展”。总结集约化经营的优点是易于扩张组织生产,规模效益好,形成产业链条,整体创效益的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即使种烟某一环节亏损,其它环节仍然可以赚钱,整个产业链条仍会盈利。金兰镇规模种烟的经验获得成功,不但在全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而且更能给农民带来种烟效益和财富,深受农民欢迎。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偏低。据调查,2006年亩烤烟总产值1800元、亩成本1602元,其中亩物质与服务费用602元,亩人工成本900元,亩士地成本100元。虽然种烟成本增加,但大部分烟农仍然认为种烟效益比种粮效益好,即使亏损,但至少可以拿到种烟的人工费用和各种物质补贴,另外种烟还有收购合同作保证,比起其它经济作物来,风险较小,收益也相对稳定。种烟与种粮、种棉进行比较,收入仍显偏低,烟农选择种烟,实属一种无奈。见下表:
二是烟叶收购价格偏低,等级差较大。据烟农普遍抱怨,烟叶收购价格偏低,一般在每公斤9元左右。在烟叶定级时,又分得特别细,等级又多,群众不可理解。金兰镇陈町村主头组烟农陈元志,去年种烟33亩,由于前期烟叶遭冰雹袭击后,烘烤烟叶时又没掌握技术,烤出来的烟叶质量达不到验级的标准,去年收不抵支仅仅只收入6000元,亏损特别严重。在烤烟分等验级中,又缺乏技术手段,仍是眼观判断等级标准和收购价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造成收购环节同档次烤烟的价格差异较大,定级的随意性严重挫伤了烟农积极性。
三是种烟劳动强度大,雇工困难。烤烟生产除了投入大、生产环节要求高外,劳动强度比种粮强度大,特别是烘烤烟叶时,非常紧张,并且高薪也雇不到工。据初步调查,80%以上的烟农都是50岁以上的年纪,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栏栊乡大石村1060人,1079亩耕地,种烟200亩,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动力有550人,在家种烟16户,年龄都在55岁以上,连外地承租该村土地种烟的老板骆新森,年龄也有50岁了。例如烘烤一房烟,需要4个以上强壮劳动力进行分工合作,时间要求在一天一夜里完成烤房任务,是最紧张,最费劳动力的,一般年轻人愁辛苦,体力吃不消,不愿干烘烤烟的工作。大石村龙门组烟农刘假生,今年54岁,全家5口人,种烟6亩,2个子女在广州打工,烘烤时,他在本村张贴广告,也招不到人,就从十里外的岘山乡雇人换工,每天付工资60元,还给别人讲了一谷箩的好话。刘假生心有感慨地说:“烤烟烘烤雇不到工,真是急死人了”。
四、思考与对策
1、适当提高烤烟收购价格。从烟农收益上看,没有烟草部门的补贴,烟农收益仍然偏低。建议国家烟草专卖局把最低烤烟价格提到今年加上实物价格补贴后的水平,改暗补为明补,合理制定烟叶收购价格特别是等级差价,充分运用价格杠杆调动烟农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推广农场化烤烟生产模式。根据调查,6个承担烤烟种植任务的乡镇,目前只有金兰镇实行了农场化模式,成片大规模种植,生产成本低,比较效益高,这种模式应大力推广,要尽快改变“户自为战”的传统烤烟生产模式,要将有限的技术、资金、劳力等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推行社会化服务,切实解决烟农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3、继续加大对烟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力度。烟叶种植前期投入大,大部分烟农都是资金短缺,需要烟草部门加大资金和物资的扶持力度,预付款的发放、专用物资的供应等扶持措施,要继续给予惠顾。烟农从育苗到烘烤,都迫切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服务到家到田头为烟农排忧解难,化解烟叶生产风险,确保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加强烟叶的分级分等的监管工作,要防止烟草收购部门随意压级压价、严厉惩处人情烟关系烟,切实维护烟农利益。
(作者单位:衡阳县物价局)
第四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赵丽蓉
〔内容摘要〕近年,我市各县区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市委政研室调研组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农业产业化 发展 建议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市委政研室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农业发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的总体要求后,全市立足实际,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六枝特区以优质稻、优质油菜籽、茶叶等产业为重点;盘县以马铃署、核桃、折耳根等产业为重点;水城县以烤烟、生姜、猕猴桃、茶叶等产业为重点;钟山区则抓住发展城郊农业,形成了蔬菜、奶牛等主导产业。一批专业化较强的乡镇和专业村应运而生,如六枝特区郎岱镇已建成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六枝特区岩脚镇的罗家寨村已建成养鸡专业村,水城县的发那村已建成万亩蔬菜基地,钟山区的大河镇已发展成为成郊蔬菜种植和养殖大镇。
(二)各种协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协会作为民间的中介组织,成为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一种好形式,具有政府功能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2个,其中:盘县71个,六枝特区72个(60个专业协会、12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钟山区45个,水城县34个。盘江的折耳根协会结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迅速,到2008年,已建成面积达600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折耳根集散地。六枝特区岩脚镇的冬瓜协会,面向云南昆明、曲靖、和省内市场,促进了该地冬瓜产品有组织外销。盘县四格乡上坡村的马铃署协会面向省内外市场,促进了该地马铃署产品有组织的销售,使马铃署的销售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钟山区的大河蔬菜协会、场坝的个体鲜肉协会等,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基地建设有了一定规模。如六枝特区的制种基地、优质稻基地、蔬菜基地、油菜
籽基地、茶叶基地,盘县的肉牛养殖、核桃基地、马铃署基地、折耳根基地,水城县的生姜基地、蔬菜基地、茶叶基地,钟山区的蔬菜基地、奶牛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建设,体现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重点,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带动了名牌战略。2008年,盘县的“碧云剑”茶获得了“六盘水市知名商标”、“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和第三届贵州农产品展销会“名优特产品”称号。水城县的红心猕猴桃在省内外已有较大知名度,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黔宏”牌红心猕猴桃在奥运会推荐果品评比会中被评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品牌价值已初显成效。
(四)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如省级龙头企业六枝特区种子公司,已形成了“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该公司在省外还有3000多亩的制种基地。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实行生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的产品“山明”姜茶被省科技厅列为星火科技项目计划,并荣获出口产品资格证书,还连续二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其产品“山明”姜茶和“老姜汤”在市场已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及品牌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不能承担“龙头”作用。其原因一是实力较为薄弱,带动能力不强。二是“龙头”与基地两张“皮”,“产”与“加”脱节,没有基地,不顾及农民的利益,“龙头”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管理粗放。
(二)基地规模偏小,产业化经营尚未搭起框架。农户生产经营仍以传统的小农式分散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多大改变,经营方式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无市场竞争能力。二是产品包装、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三是龙头企业或经纪人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逐鹿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缓慢。一是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力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农技站一般有20人左右,但懂技术、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只有7至8人,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更缺乏。二是农技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抓本职工作,致使试验、示范全程脱节。三是协调服务不到位。我市的农村各类协会操作不是很规范,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
(四)基础设施投资欠帐较多。如“一山一河”地区乡镇村组的道路、通讯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至今尚未明显改善,水利设施老化落后,无法满足种果、种菜及其他产业的布局。在资金安排上存在重点不突出、谁跑得多就给谁,照顾情绪、撒胡椒面的现象,以致同类项目在多个地方实施,投放资金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
(五)农产品加工率低。全市39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基本上存在加工整体比重小,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大部分都处在初级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三、对策建议
(一)扶持龙头企业,延长特色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运作,生态化的标准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对一批有前途而现阶段步履维艰的企业,要逐个诊断,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对那些“投产之日就是停产之时”的企业,要组织有关专家分析研究,能救活的尽量救活,救不活的要及时清理各项投入,把资金(贷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扶持龙头企业,一定要用“产业化”的思路操作,抓住基地建设与广大农户的利益连结,实现农民增收;要搞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二)以规模化、专业化为方向,抓好市场建设。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市建成一大批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发展大市场,形成大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宏观的市场概念是国内外市场,一方面要抓好大宗的、有质量和品种品牌的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采取以资金、土地入股、租赁等形式,广泛吸收各方资金,建设具备规模,突出专业,形成群众的大市场。加大各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对外招商引资步伐,积极扶持、培育两三个大型农副产品聚散批发市场,争取使我市真正成为贵州西部地区物资流通中心。
(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交给协会去办。大力推行“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对还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基地,要积极引导成立协会,规范运作,促进农民增收。二要着力于培养一支科技推广型、市场服务型和信息传递型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及时为农民提供到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政府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把对农民的科技境况和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落实到位。三要加快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利用网上销售窗口及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名优农产品。四要积极发挥好能人经济带动作用。
(四)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一是用好专项资金,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和信贷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项目的产业化经营。二是用活社会资金。通过股份合作,引导农民把闲散资金投入农业开发。用活盘活农业资产,用资源换资金。三是争取上级的支持。用好的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引进外地资金。关键是建立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库。五是资金使用严格落实“捆绑用、重点投、追踪补”方针,杜绝“感情投资”、撒胡椒面,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深化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解决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辐射力不强的问题,推行订单农业,制定“保护价”,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互利互惠、共荣共衰”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和科技创新力度,解决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的问题。推进良种产业工程,抓好名、优、特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全面推行良种良法。三是要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投身到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联合和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科技进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
第五篇:如何做大做强屏山烤烟产业的调查与对策思考
如何做大做强屏山烤烟产业的调查与对策思考
屏山县政府课题组
屏山县烤烟产业独具优势,如何利用移民迁建的机遇将烤烟产业做大做强,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课题组通过对中都镇、新市镇、富荣镇和太平乡等烤烟生产重点乡镇认真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屏山烤烟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史
屏山县位于四川省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为300—1400米。屏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9℃。土壤以山地黄棕壤土为主,占幅员面积43%,其次为紫色土壤,占幅员面积26%,土壤PH值6.0—7.3;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和氯含量均属优质烤烟的土壤要求范围内,是生产优质烤烟的理想基地。
屏山县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所产烟叶有较好的烟叶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具备开发“焦甜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质量基础。屏山县自八十年代初引种烤烟成功以后,迅速在中都河流域、金沙江河谷一带各乡镇发展。九十年代初期,屏山烤烟生产发展进入高峰期,1997年烤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7万担。1998年以后,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烤烟生产大幅下滑,至2002年止,产量下降到8000担左右。2003年被取消种植计划。2006年,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北烟南移”的发展机遇,决定加快屏山烤烟基地建设,实现恢复性种植:2006年产烟1万担;2007年产烟1.6万担;2008年产烟3.5万担。
(二)发展现状 2008年,屏山县种植烤烟有7个乡镇,48个村,186个组,种烟农户831户,移栽面积15186亩,占市下任务的101.2%,收购烟叶35193.87担,占任务数的100.55%,产值 2474.07万元,均价 7.03元/斤,实现烤烟税544.29万元。2009年,屏山县烤烟主要分布在中都镇、太平乡、新市镇、富荣镇、夏溪乡、新安镇、锦屏镇、福延镇和大乘镇9个乡镇,共有61个村,种烟面积1.6万亩,产量有望突破4万担,现已基本形成屏山独具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
(三)烤烟恢复种植以来并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1、政策大力倾斜。仅2008年一年,屏山县在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2317.933万元,其中烟水配套工程718.734万元,在36个村进行规划设施,其中水池424口,新增蓄水容积2.9万立方米,使4510亩基本烟田受益;整治山坪塘10口,新增蓄水容积4.8万立方米,3520亩基本烟田受益;新建和整治二型沟渠35条为36.86千米,5180亩基本烟田受益;铺设管网202.9千米,控灌基本烟田面积3590亩。建密集型烤房433座,投入777.375万元,解决了10825亩烤烟的烘烤问题;新建和整治机耕道7条110.7公里。大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山区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得已实现。
2、收购环节明显好转。一是在收购上把握好公开、公平、公正的量级原则,收购秩序不断规范;二是坚持以烟农为本,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三是随着烤烟价格的大幅提升和奖励政策的推行,烟农种烟效益好,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3、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是烤烟生产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全县烤烟面积的扩大,县烟草营销部已组建了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出台并实行分片包干负责的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切实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科技兴烟意识不强。烤烟生产的先进技术推广较慢,技术力量不足,技术人员数量与当前的烤烟生产技术服务需求不对应,烟技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烤烟行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配合不够密切,未形成整体的合力。少数烟农种植烤烟肥料投入不够,科学施肥和科学种植、田间管理不到位,打顶抹芽不彻底,严重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烤烟烘烤设施滞后,烘烤技术掌握不足,导致烘烤烟叶质量不好。致使屏山烤烟产业发展与现代烤烟农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一是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烤烟面积较少;二是烟区基础设施仍然滞后,烤烟烘烤用电困难,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极大地制约了屏山县烤烟质量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三)烟区劳动力相对紧缺。受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烟区劳动力严重不足,致使烟农队伍不够稳定。
(四)有少数烟农存在种“应付烟”的现象。少数烟农种烟的动机是为套取国家的烟水、烟路等配套项目,不拿好田好土种烟,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影响着适宜区烤烟面积的拓展。
(五)烤烟风险救助体系不健全。烤烟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是投资大、风险高的农业产业,风险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制约着烟农的生产积极性。
(六)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尚未组建。烤烟基层站点功能不全、设施简陋,使屏山烤烟生产向规范化、科技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当前烟区群众的思想动态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烟农是发展现代烤烟产业的真正主体,是政府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助农增收的服务对象,是烟草公司发展壮大和赖以生存的基石。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通过广泛走访调研(中都、太平、新市、富荣三镇一乡适宜种烟区的20户群众:其中2009年已种烟有12户,未种烟的有8户),就烟区群众对发展烤烟产业的看法和意愿进行了调查,其思想动态表现如下:
(一)有意愿扩大种植规模的群众认为:发展烤烟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严格把握各个技术环节,不遇自然灾害,肯定比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效益更好。调查说明了我们值得思考:一是扶持烟农的政策和收购环境稳定问题;二是烤烟技术服务队伍、服务能力建设问题。
(二)自身意愿发展一个单烤房种植烤烟的群众认为:今年多数烟农经济收入高、效益好。调查中得知,自己想种植,但调土地困难,希望给予帮助和支持。我们值得思考的是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搞好烤烟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持观望态度的群众认为:今年烟叶赤心病较重,风险救助体系未健全,烟农亏损严重。调查中我们值得思考的是应尽快完善烤烟风险救助体系问题。
(四)没有能力种植烤烟的群众认为:家里就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劳动力种烟。调查中得知劳动力缺乏的现实问题。
四、做大做强屏山烤烟产业的对策措施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做大做强屏山烤烟产业必须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全县烤烟产业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根据县委、县政府计划2012年全县发展8万亩、产烟20万担规划,需要扎实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着手打造重点烤烟基地乡镇、基地村组,培植一大批基本烟农,通过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县烤烟产业化发展。紧紧围绕“好田好地种好烟”思路抓好烟田规划,切实做到“三个转移”,即烤烟种植由贫瘠土地向土质好、非灌溉区向宜灌溉区、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移,不断巩固和发展基本烟田。具体应做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
1、重点抓好老烟区的规划。老烟区有一定的人力、技术、基础设施等烤烟种植基础,只要规划科学合理,效果会相当明显。要根据烟区土地资源、宜烟土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基本烟田筛选划定、基础勘查、档案建立等基础性工作。要通过规划,将瘦薄地、斜坡地、沙油地等剔出,不再种植烤烟,转而种植其他耐旱农作物或者植树造林保护土地;将好田好地纳入烤烟种植地,种植优质烤烟,提高比较效益。
2、抓好新烟区的开发。注重挖掘最适宜种烟村组的潜力,着重开发宜种烟地区。
3、注重规划方法。抓好种植条件较好的100亩以上规模小区域规划,做好小区域内的烟田基本信息管理,抓好基本烟田的定界管理。
4、抓好面积规划。按种植面积二倍以上的比例来做工好基本烟田规划,以便科学轮作,科学统筹,打造集中连片区,提高烤烟生产的规模化水平。
(二)引进烤烟新品种,减少病虫害
由于云85、云87在屏山推广种植已多年,虽然具有较好品质,但是抗病害能力已明显下降。为此,县烟草营销部应根据烟叶市场的需求,合理引进二至三个适合本地自然生态条件种植的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示范种植,积累生产技术,淘汰不适宜品种,然后在同一按1—2个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延长优良品种的种植时间,减轻病虫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烤烟规模化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明确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转包、让包、土地置换和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组织和引导当地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工作中来,把宜烟耕地适度地转移到种烟能手、种烟大户、专业合作组织手中。如中都镇黄桷村全村、太平乡龙潭村、富荣镇玉峰村二组都是将所有农户的耕地按比例调整出来后,引进大户承包种植,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零星分散种植的问题,但工作起来难度还是较大。因此,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引导,整合企业、农民、社会等各方力量,多途径、多形式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创新烤烟生产组织模式;引进卷烟工业企业建立烟叶原料基地,发展中介组织推进社会化服务,培养职业烟农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生产;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主体,提高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四)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培育一支基本烟农队伍
劳动者是生产关系的主体,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提高烟农综合素质,一是要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转变烟农思想,把要我种转变为我要种,只有烟农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意识增强、种烟积极性高,种烟效益才能提高,烤烟发展才能实现规模发展;二是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各项技术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特别在各生产环节中技术人员要进行到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让农户真正依靠技术促效益、科技兴烟上水平。
积极打造一支基本烟农队伍,一是通过烟农、烟草部门双向选择,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通过积极引导,筛选确定与未来3年烟叶种植规模和产量相配套的基本烟农,为确保全县8万亩的种植目标,屏山应长期保持2000户左右的基本烟农,并建立基本烟农电子档案,加强对基本烟农的服务和管理。二是加大对基本烟农的培训力度:重点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得提高基本烟农素质,烟农知识化是烟叶生产现代化的关键,烟叶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烟农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因此要建立定期的基本烟农培训制度和召开基本烟农技术研讨会制度,拓宽基本烟农的知识面,达到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目的。其次得引导烟农走职业化道路,积极探索烟叶生产新模式,积极创建职业化烟农队伍,打造一支有活力、懂技术、会经营、能从事烟叶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职业化烟农队伍,使职业化烟农年烤烟收入占家庭收入的80%以上,年均种烟30亩左右。
(五)整合力量,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正确指导烤烟发展
烤烟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优化区域、优化农户、优化地块 “三优化”的原则,大力实施 “科技兴烟”战略,狠抓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创新烟叶生产关键技术,在稳定种植区域和面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保证产量,主攻质量,实现烟叶亩产280斤以上,达到优质适产。为此,烟草部门一是对现有的技术人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技术人员真正懂烤烟生产技术。二是增加技术人员力量,解决烤烟收购期间无人指导生产的现象,具体做法可以将乡镇农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这只队伍的作用发挥出来,县烟草部门和所在乡镇党委都要出台激励政策予以调动,从而解决技术人员紧缺问题。三是加强对技术人员从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正确指导烤烟生产;四是加强与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建立烤烟生产技术培训和科研研发基地,加强对干部职工、基层烟技员和烟农的技术培训,以增加屏山县烤烟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烤烟的单产和品质,为屏山发展现代烤烟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群众生产条件
继续加大对烟区道路交通、生产灌溉、烤烟用电、烟地耕作等农业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对烤烟集中区域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打造,尽早、尽快改善生产条件,减轻烟农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七)构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体系
大力培育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促进主要烟叶技术标准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主要业务操作专业化;完善烟草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搞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和烟叶科技创新水平;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完善烟叶业务管理模式,统一烟叶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全面提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1、以烟点为基础,集中培植育苗工场。免费为烟农提供优质烟苗,以减轻烟农负担,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更便于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健全烤烟风险救助体系。规范烤烟保险理赔规程,提高勘验理赔工作效率;加强防灾减灾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风险防范体系是减少烤烟生产风险,保障烟农收入,促进烤烟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3、组建烟农协会,发展烤烟专合组织。以村为单位,烟农自发或村党支部发动成立烟农协会,在县级烟草营销部和基层站(点)负责协会的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和信息咨询。按计划合同要求,明确对烟农的扶持政策、补贴范围。在烟农协会的基础上分别成立育苗专业队、农机服务专业队、测土配方专业队、病虫害防治专业队、烟叶烘烤专业队、烟叶分级指导专业队等,专业队由烟农协会统一安排指导工作,在烤烟生产不同阶段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和职责。从而实行统一调整和连片种植、统一品种和集中育苗、统一预整地和移栽、统一物资供应和配送、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统一采收和集中烘烤等,使烤烟生产各个环节得到集中统一指导和管理,推进烤烟规模化种植迈上新台阶。
以村为基础,成立服务烟农、进退自由、地位平等、管理民主的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烤烟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场化运作,烟农以土地和劳动力折资入股,烟草行业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建立烤烟生产为主,其它高附加值产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增加合作社最终收益,其收益由烟农按出资比例和交易量(额)进行分配。合作社发展烤烟生产应以现代烟草农业为指导,重点在烤烟种植布局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和生产水平上下功夫,最终实现烤烟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八)建立烤烟病虫害预报和综合防治网络
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一是要继续开展烟田主要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二是要全面促进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应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措施和有效生态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要根据各烟区主要烟草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及病虫调查情况,及时确定预防及防治的关键时期。四是要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指导烟农及时组织农药、器械对大田烟株进行统防统治。注意做到适时对症下药,并准确掌握用药量。
(九)严格基本烟田保护和合理轮作制度 确定为基本烟田的地块,建议以立法的方式划定、保护,规划保护区域和数量,明确界线,登记造册,编制图表,设立标志,予以公告,签订保护责任书,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对已划定的基本烟田要确保不被挤占,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除轮作和国家重点建设需要外,不得将基本烟田擅自改作它用。
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以及配合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切实做好烤烟两年轮作,积极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合理轮作,为烤烟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减少烟田病虫害,提高烟叶质量和品质,加快扭转普遍连作的恶性状况,保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奖惩逗硬
为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加快推进屏山县20万担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将一批熟悉并擅长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干部充实到烤烟生产专业工作组,履行组织、协调、指导职能;县烟草营销部立足全县烤烟发展大计,切实抓好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烟叶收购及站(点)建设等工作;农业、科技、财政、工商、气象、质检、金融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全力支持全县烟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体制,提高和扩大正激励奖励标准和范围,更多的体现具体参与烤烟发展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镇(乡)、村干部的劳动价值,激发全县烤烟生产战线干部活力。同时加大对在抓烤烟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村(社)、专合组织和个人给与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