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8:5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职能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我县实行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所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如何优化组合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上来,这是目前乡镇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刘堡乡在认真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在改进干部工作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作出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思考。

一、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今年取消征收农业税以后,乡镇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旧的工作机制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干部思想观念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加之,法制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现行的乡镇工作方式方法已经退化淘汰,甚至有些做法和想法与法律相抵触。经济要发展,职能要转变,身份要转换,这些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急需我们去认真探索和思考。

二、乡镇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乡镇工作目前面临着三大课题:一是人往哪里去?二是钱从何处来?三是事该怎么干?围绕这三大突出问题,我们认真开展调研,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人往那里去?

且不说村组干部,就乡镇机关干部而言,面临着机构要重设,岗位要重定、人员要重组、职能要重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机构设置:

从现行乡镇行政机构设置来看,严格地来讲乡镇行政没有机构设置,只有按要求设置了行政岗位,如:民政助理员、司法助理员等按行政职能设置了岗位,没有独立的办事机构。从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来看,乡镇设置有“七站八所”,既有乡镇直接管理的,又有双重管理的,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直接领导与双重领导的矛盾;二是机构设置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三是职能作用与市场经济需求的矛盾。这些矛盾与问题是乡镇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岗位确定:

过去,乡镇对工作岗位的概念是模糊的,总认为只要是乡镇的干部,什么工作都要干,尤其是驻村干部,所有工作一包到底,这便有了“万精油”干部的头衔,出现了“老http://

第二篇:贫困地区转变乡镇职能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改革稳步推进,乡镇干部已经从过去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但乡镇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文秘部落,怎样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作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难--乡镇现行机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现行机制与乡镇干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构臃肿,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要求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地域大小,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每个上级机构和部门都要在乡一级找到自己的“脚”,结果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运行成本太高。以我县为例,我县是陕南一个落后的山区农业县,财政入不敷出,但每个乡镇吃“皇粮”的多则近百人,少则三四十,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如我县银龙乡,该乡人口仅有6143人,但在编和不在编干部却多达71人;财政收入仅有30万元左右,而一年的支出却要80多万元。

2、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税费改革前,乡镇就存在着财政收支缺口,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借债,通过寅收卯粮来勉强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税费项目,乡镇可用财力一下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如我县2003年全县乡镇可用财力为796万元,而同期乡镇供给人员为854人,仅正常工资性支出就需700多万元。但绝大部分事权(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提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等)都需要乡镇承担,乡镇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比例失衡。而在财权与事权不相统一的情况下,乡镇的职权也逐渐萎缩,近年来乡镇的“七站八所”在行使职能时逐步走向独立,相关部门如国土、司法、统筹等十多个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与乡镇党委、政府形成“隔离层”,而这些单位所承担的责任,却依然在乡镇。权利不断上收,责任不断下放,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的失衡,直接造成乡镇各项工作协调和开展困难,乡镇党委、政府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具备的行政职能不相匹配。

3、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由于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不能安心扎根基层,千方百计想“进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吃不透、拿不准,工作方法简单;更有一少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作风漂福

4、干部流通体制不够完善。乡镇干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平均年龄偏大,性别比例失调。干部进出不畅,难以有序流动,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但交流的主体是乡镇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的交流难度很大,仍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乡镇工作,城郊乡镇的不愿交流到边远乡镇,本地干部不愿交流到外乡镇,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长期在一个乡镇工作,思想上有厌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我县池河镇113名干部中,在本乡镇工作10年以上的有78人,占干部总数的69.1%。

5、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乡镇干部学知识、学技术大多靠自学,目前的培训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相应的干部培训配套机制也不完善,乡镇干部素质提高缓慢。据初步统计,乡镇干部中重管理的干部多,懂技术的干部少,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0%。

盼--农民期盼乡镇提供优质服务

转变乡镇职能,变指令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那么,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呢?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他们迫切希望有一批联系紧密、作风过硬、发展经济本领强的乡镇干部带领他们搞经济、闯市场,在生产、技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1、提供信息服务。市场信息对于农民来说,好似指路明灯,农民要致富,就要选准项目,而项目来源于对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判断和预测。农民普遍反映,希望乡镇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较全面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2、提供科技服务。农民群众因为缺乏技术,搞项目时就不大胆,想干而不敢干,怕一旦技术跟不上,就会失败,亏本。技术问题已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一条拦路虎,为农民提供的科学技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3、提供流通服务。调研中,农民群众大多反映,现在农副产品生产出来找不到销路,大多都卖到了小商贩的手中,短斤少两不说,小商贩还极力压价,农民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这也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直接原因。农民急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流通服务组织,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他们搞好农副产品销售。

4、提供政策服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认真抓好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落实好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等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基本政策,不但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用好作风提供优质服务。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农民群众需要的是真正扑下身子,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真心诚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干部。

变--乡镇转变职能要出实招

转变乡镇职能不是一句空话,要动真格,出实招。今年以来,我县采取

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配制,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等改革措施,使乡镇工作机制真正走上一条群众欢迎、干部拥护、上级认可的改革新路子。下面,结合我县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转变乡镇职能的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机构。转变乡镇职能,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构做保证,必须调整乡镇机构设置和运转形式,改变干部工作角色和方式方法。一是按需求设置机构,我们对过去设置重复、职能交叉、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销;把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把业务单

一、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机构进行挂靠。二是按服务设置机构,针对服务的对象、性质和方式的不同,设置对应的服务机构,实行“对口”服务。三是按发展设置机构。各乡镇根据区域经济的不同现状,设置符合各自产业发展特点的相应机构。

2、优化组合人员。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对乡镇内设办(所、队)负责人,全面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工作人员由办(所、队)负责人根据其业务特点选择工作人员,一般工作人员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自由择岗。对在改革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我们出台了“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或承建农科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领办、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村和街道社区任职。

3、撤销包村干部,成立产业服务队。我县积极探索和改革乡镇干部管理和服务模式,绝大部分乡镇撤销了包村干部,重新整合技术力量,实行了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成立产业服务队。过去,乡镇干部包村工作“一把抓”,什么事都管都抓,结果什么事都抓不出成效。现在成立了服务队,工作不搞“大杂烩”,干部不当“万金油”,实现了干部包村向专业服务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谈到服务队的工作成效时,曾溪乡四新村支部书记说:“过去包村干部绝大部分精力用在收税上,对农民的指导太少了。而现在的服务队是‘九牛爬坡,各出各的力’,效率很高,为农民提供的是专业服务。”以我县饶峰镇为例,该镇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烤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蚕桑、畜牧产业,财政、林业,计划生育和综合工作六个服务队,分别制定目标任务,实行考核奖惩,且与工资挂钩,激发了干部为农民服务的热情,服务队巡回各村开展技术培训,进行专业指导,推动了产业发展。

4、乡镇干部领办、创办绿色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城关镇新堰村农民马孝平告诉我们:“前年政府号召种莲藕,我怕种了不一定赚钱,所以一直拿不定主义。后来,看到镇上的干部集资入股新建莲藕示范基地,我觉得他们田地要租,劳力要请,而自己可以省下这部分,肯定能赚钱,就试种了几亩,结果卖了个好价钱。”马孝平的话反映了很多农民的心声,他们发展产业或新项目,怕担风险,没有信心,往往处于观望状态。而乡镇干部带头示范、领办创办绿色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给农民现身说法,能有效地把政府号召变为农民自发行为。2002年,熨斗镇干部孟天毅贷款25万元,承包了熨斗茶厂,建起了千亩优质茶园示范基地,兴办了养殖场,形成种、养、加工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茶厂和养殖场雇用农民工45人,并带动帮扶发展畜牧产业大户10户。实践证明,乡镇干部领办、创办绿色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是推进产业发展,吸收和消化当地剩余劳动力,缓解财政压力的得力举措。

5、乡镇干部兼任村支部书记。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市县试行将乡镇干部下派到村任村支部书记的做法,收效良好。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就这一做法征求乡镇领导、一般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意见时,大家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可行:一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将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乡镇机关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同基层党组织的“高位嫁接”。二是可以消化乡镇富余人员。三是可以缓解村干部报酬给乡镇财政带来的压力。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一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在角色扮演上有冲突。二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开展工作难。村委会及村干部能否接受下派的村支书,群众对其信任程度如何,以及乡土观念、宗族势力的排挤等等,都为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开展工作设置了重重阻碍;三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生活上有困难。考虑到吃住等细节问题,有可能给农民增加新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行乡镇干部下派兼任村支书这一做法要慎重。第一,要挑选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这是前提和保证;第二,要符合该村实际,该派则派,不搞一刀切,这是关键。

6、乡镇干部充实进社区工作。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凸现出来。然而,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社区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就我县而言,一方面是社区干部队伍老化,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一些退休老干部,平均年龄均在60岁以上。另一方面是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太低,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据调查我县社区工作人员的平均月工资为120元。这部分工资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加了乡镇的财政负担。因此,把乡镇干部充实进社区工作,上述问题则迎刃而解。

7、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闯市尝找信息、引资金。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工作量将减少一半,势必产生大量富余人员,而且绝大部分乡镇本身就严重超编,如何为大量的乡镇富余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发挥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从我市个别县的实践来看,组织和引导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谋职锻炼、闯市尝找信息、引资金,这一做法是积极的,成功的,是一条“借地育才”、“借鸡下蛋”、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好方法,是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对盘活干部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导和推动作用。

8、变乡镇干部为农村经纪人,成立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有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结构调整“你也调,我也调,调来调去卖不掉”,农民最大的困难是卖难问题。为让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种啥不愁销,我们可以在乡镇干部中挑选信息灵、懂营销、善管理的干部,鼓励他们组建中介组织,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商品供求信息和产品营销等有偿服务。也可以按股份制形式,成立农副产品购销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农民搞好农副产品销售。

转变乡镇职能,变“管理”为“服务”,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全新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不懈地探索,才能找到出路。

第三篇:新形势下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

——*编办调研报告

乡镇政府工作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职能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实践还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仍然存在着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十七大报告,为乡镇政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乡镇必须以解决农民最需要的问题为核心,重塑基层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会议上提出,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体制,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乡镇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我县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乡镇政府的职能必须随之转变,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一、乡镇工作现状:

自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我县乡镇行政机构在设臵上统一设臵“四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共设17个乡镇,2005年撤乡建镇过程中将柏林乡撤并后归入了藏巴哇乡,大族乡撤并后归入了卡车乡并更名为喀尔钦乡。在乡镇分类过程中,柳林镇、木耳镇被确定为二类乡镇,其余13个乡镇为三类乡镇,现15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34名(其中周转编制5名),事业编制654名。截止2008年底乡镇实有行政人员322名(其中干部311名,工人11名),事业人员548名。总体行政缺编66名,事业缺编106名。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乡镇却不具备法律、政策、税赋、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和能力;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界定的行政执法主体,绝大多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地税、国税、工商实行了垂直管理,公安、司法、土地由县上派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直发,卫生院由县直接管理,乡镇对这些机构不具备领导关系,一些本该由县级部门承担或仅需乡镇配合的工作也交由乡镇办理,县乡职责不清,权责不一,乡镇对社会的管理职能事实上不健全。

2、乡镇职能弱化。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很多地方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同时,部分乡镇站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3、乡镇政府管理方式不适应。乡镇政府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转变过来。重生产管理,轻提供服务;重经济指标,轻社会统筹;重落实指标,轻公共产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发展经济,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

4、“属地管理原则”形成了乡镇工作压力。根据我国管理体制,乡镇是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执行的责任在乡镇。乡镇没有向下推的环节,向上推更是没有可能,别说是上级党委、政府,即使是县直各部门也都不能得罪。特别是在信访、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问题上,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乡镇手中,但考核结果却影响乡镇其他工作成效。正是来自“属地管理”的压力,乡镇在职能运行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5、上级任务与自身中心工作的错位。根据上级对乡镇的考核办法,县直各部门都手握“一票否决”之剑,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级级考核,逐级把压力传递到乡镇,而目前乡镇承担着县以上党委、政府层层布臵下来的指考核指标任务非常繁重,其中一票否决项目超过5项之多。上级的任务就如同一个圈,萦绕在乡镇干部的心头,直接导致乡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上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中,在上级部门任务的重压下,乡镇考虑立足于自身实际谋求发展,服务经济的中心工作就显得很苍白,甚至于部分乡镇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模式,上级部门支一支,动一动,不支不动,而真正的创新性工作,立足于本乡镇实际,服务发展的“自选动作”寥寥无几。

6、乡镇各事业单位体制不顺,减弱了乡镇政府的调控能力。目前,乡镇直接管理的站所已经很少,大部分实行垂直管理,就连教育、卫生这样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部门的人事权也不在乡镇,而乡镇承担着最大最直接责任的工作,据初步了解,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与乡镇签订的责任目标就多达18项以上,其中票否决项目就达5项。实际的管理执行权限非常有限,只有责任,没有职能。乡镇对各垂直部门所站的协管作用远跟不上县级及其以上党委、政府,更多的是协调沟通,因此形成了部门掌权,上级协调,架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实质。对乡镇所站各部门的调控力在降低,这也直接导致了乡镇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缺少了有力的支撑。

7、人员素质及结构不适应,素质普遍低下。人员身份混杂,非公务员占比重过大。官多兵少,领导职数占编过大。人员结构状况不合理,即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无专业技术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老职工多,年轻职工少。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对党在农村的工作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工作模式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

8、事业单位服务水平不适应、服务功能不强。一是政事不分。乡镇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行政人员混同使用,承担乡镇政府安排的行政工作。结果是既没有做好行政工作,却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其次,由于乡镇事业各站所人员知识、文化、能力等较低,无法利用自身技术,通过示范引导为农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导致“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

9、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当前,在农牧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在工作方面成了乡镇和村的传话简。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

乡镇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乡镇职能转变基本方向是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指导思想上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管理内容上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转变职能的重点是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转变途径: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调“多予、少取、放活”,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和模式。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加快促进乡镇干部转型,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和开展工作新局面的能力。第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部行为。第四,要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转变乡镇职能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坚持思想认识先到位。乡镇干部头脑要尽快“转变”,由管理制约农民的潜意识转到服务理念上来。二是必须坚持以促进农村发展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离开发展谈转变,是舍本求末。三是必须坚持上下联动。乡镇职能转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的调整,联动性很强。要把乡镇改革县级改革统一起来,整体推进。四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只要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符合农民意愿,只要有利于解决乡镇问题和乡镇职能充分发挥,都可以进行大胆探索。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乡镇职能配臵。这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社会政治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为此,必须实行基层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乡镇职能要由抓事务向抓服务转移,体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乡镇机构改革要以减负放权为原则。机构设臵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要立足实际,合理设臵机构,不墨守成规。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改革乡镇“七站八所”的事业机构,理顺其管理体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臵,合理配臵资源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从而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赋于乡镇更多的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使乡镇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要破除包揽一切的作法,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中去,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要建立健全为农牧民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在种植、养殖、劳务输转等方面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为农牧民提供产后服务。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要为农牧提供长期的生产技术服务。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工作,农民就能见到实惠,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也显现了出来。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变,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臵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服务来管理。一是要努力实现乡镇职能重心的转变,即由过去对乡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领导与管理转变为对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服务。二是健全政府机关,特别是“七站八所”等条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4、强化技能培训,力促干部转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推进乡镇改革的重要前提。面对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干部素质与能力不适应的问题,我们要以培养技能服务型乡镇干部,建设技能服务型乡镇政府为目标,把干部培训作为乡镇职能转变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乡镇干部思想上要有为民服务的意识,工作上有为民服务的本领。

5、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面向乡镇基层工作人员的考录机制、考核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将惩激励机制。通过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打破铁饭碗。严格入口,畅通出口。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6、加强对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明确符合基层政权特点的乡镇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按照实现短期财政支出不再增加、中期财政支出明显减少、长期财政支出彻底减负的思路,乡镇5年内机构、人员编制不能增加,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着力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政策观念,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

7、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明确乡镇事业机构的整合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乡镇“七站八所”应当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与县级事业单位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其服务功能。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事业单位,可由财政按其任务核定经费,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对承担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要依靠自有的技术和服务手段,面向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具备经营能力的单位要逐步改制或重组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或中介组织。

第四篇: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几点思考

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几点思考

国际在线城市频道消息:由镇巴县人民政府网获悉,作为我们乡镇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我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接触最多,我们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支持力度,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

一、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现状

农村工作相对较为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差,工作任务繁重,服务对象多、范围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艰苦条件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一些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思想松动,行动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违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脱离群众,与群众搞对立,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不注重学习,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学习意识不强。平时读书看报看新闻较少,集中学习时流于形式;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理论认识不足,遇有问题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理解掌握得不够深刻透彻,缺乏大局意识。

二是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与群众缺乏沟通与交流,不能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很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分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相反,有的人遇到问题缺乏理性和耐性,易情绪化,很容易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把矛盾激化,增加工作的难度。

三是责任意识欠缺,责任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在部分人中存在,遇有重大事项“退避三舍”,主动请缨少,回避责任多。工作时互相推诿、萎靡不振、挑肥拣瘦、牢骚满腹,而提要求时却振振有辞,理直气壮。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浮夸,工作起来“蜻蜓点水”,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上级安排的任务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群众的利益得不到及时实现和维护。创新意识不强,仅仅满足于把任务完成,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干部队伍逐渐老化,年轻高素质干部较少。现在乡镇干部队伍中的主力军仍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从村干部、工人中招录的干部,他们知识面窄,理论水平差,更新慢,跟不上发展形势。组织、人事部门较多注重抓县级以上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不够重视,造成年轻同志进不来,高学历、高素质的本科院校毕业生不想来的尴尬局面,乡镇干部未形成合理的人才群体。二是缺乏理想信念,没有明确目标。受思想道德意识、年龄、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原因影响,一些乡镇干部只满足于有一个较稳定的工作,而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工作目标,工作起来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理论素养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三是待遇水平不高。与县级部门工作人员比起来,乡镇干部工作环境和条件差,任务重,内容多,责任大,权力小,而待遇却相对较低,使乡镇干部内心失衡,积极性不高。四是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应激励措施不到位。干好干坏、能力强弱体现在经济、政治待遇上差别不大,工作起来没有动力;乡镇干部相对来讲流动性较小,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缺乏工作激情。

三、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可通过采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软硬兼施”等办法来加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健全完善招录制度,逐步优化乡镇干部结构。规范和健全乡镇干部招录制度,严格乡镇干部录用条件,通过招考选拔方式,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同时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就业,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使得他们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能在乡镇干部队伍中产生“鲇鱼效应”,无形中给其他乡镇干部增加压力,使其向好的看齐,不断提高自己。

二是健全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要按照乡镇职能转变的新要求,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走出去看等形式,不断创新活化培训方式,深化培训内容。要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做到定时间,每周定期组织干部广泛开展学习;定篇目,要求每次必须学完规定的篇目。加强理论培训,增加学习内容,不断提高每个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宣传推广典型,开展学习竞赛,评比学习工作成果等办法,在乡镇机关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增强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严格考勤和请假制度,克服乡镇干部工作散漫、消极问题;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包村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防止干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乡镇干部包村实行竞争上岗,且要与所包村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村干部的意见,以此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竞争力和战斗力;根据职位职责要求,实行目标任务明细化考核办法,考核时要充分体现民意。表现好不好,能力强不强,业绩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发挥群众的评价监督作用。同时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以后工资增减、评先选优、岗位调整、推荐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明纪律,严格责任追究,遇有责任事件,要一追到底,对责任人员绝不姑息,使得乡镇干部工作时葆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健全完善保障激励机制,解除干部后顾之忧。一要适当提高干部工资待遇。加大对乡镇资金的投入,在保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和公用经费。二要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提拔,受到重用,让乡镇干部感到“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希望、基层有事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工作。三要建立干部合理流动机制。加强县直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之间的流动性。从县直机关选派中青年干部到乡镇工作,接受锻炼和考验。乡镇干部工作出色的,可交流到县直机关工作。乡镇之间也可异地交流,这有助于增加干部的工作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调整他们的心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激励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干好党的工作。五是发挥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首先本人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其他干部树立榜样。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刚柔相济,既要严明纪律,严格制度,又要与普通干部多交流多沟通,虚心听取和接受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需,从生活方面体谅他们的难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组织角度关心爱护他们,让干部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使干部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随着农村税费及“两工”的取消,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实体的大量涌现,实现城乡统筹和构建新农村的任务尤为艰巨,面对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乡镇干部历史形成的传指令,收税费,搞结扎的工作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客观需要。要改变目前乡镇工作困境,就

必须从构建和谐新农村事业的客观矛盾中寻找突破口,从完善市场体制中寻找服务方式,从乡镇职能转变中寻找位置和出路。

[xiexiebang.com文章-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乡镇职责履行中面临的矛盾

一是形势任务与职能定位的矛盾,二是依法行政与强迫命令的矛盾,三是优质服务与素质不高的矛盾,四是供给财政与入不敷出的矛盾。

二、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目标

(一)职能取向。一是由计划干预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变到抓产业促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法制构建和谐社会上来,必须从过去的指令性、强制性计划干预模式向引导型、示范型、协调型的服务工作模式转变,向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方向转变,在服务中体现行政管理。二是由行政推动向依法行政转变,进一步规范乡镇行为,规避行政的随意性,减少行政干预性,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律观念和政策水平,自觉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三是由行政管理型向技术服务型干部转变,加快乡镇职能转变,核心就是要加快乡镇干部转型,通过培训学习,变“万金油”干部为经济内行型干部,变管理型干部为服务型干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服务本领和服务质量。四是由大包大揽型向务实高效型转变。在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通过培植市场主体,组建产业协会,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乡镇角色转变,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和协会组织担当经济发展的主角,抓主抓重,统筹协调,实现乡镇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

(二)、职能定位。社会管理职能: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规民约,构建和谐新农村。发展经济职能:组织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地域产业特色;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指导农村生产,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职能:提供水利灌溉、道路运输、电力供应、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性公共产品;协助教育部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和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养老保障包括福利院、敬老院的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建设乡村社会各种生活基础设施,建立农村特困户的救助体系。基层建设职能: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

三、乡镇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

(一)科学设置机构。依据新时期乡镇担负的职能要求,可考虑设立社会管理办、经济发展办、公共服务办、党政综合办,用科学合理的机构确保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优化人员组合。对内设机构实行竞争上岗;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或承建农科示范园;从事民营经济,领办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到村和街道社区担任正职。

(三)创新工作方式。学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经济;坚持服务到位不越位,重视搞好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环境优化工作;加快乡镇干部由生产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提高乡镇干部的依法行政的能力、经济引导的能力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因事设岗定人,优化整合干部资源,建立“钱随事走,以钱养事、以事取人”的考核机制,强化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紧迫感;按照产业服务的要求,对干部推行包产业、包项目、包技术、包效益、定奖惩的“四包一定”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权利统一、目标量化和效能管理,以项目目标责任为考核基准。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下载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乡镇职能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转变乡镇干部作风

    浅谈如何转变乡镇干部作风作者:嘉禾县肖家镇文化站 邓和明“转变干部作风,增强为民办事效率”,这句话道出了转变干部作风的最根本的意义,很多人一想到转变干部作风就会想到机关......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

    关于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

    关于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一、当前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自身沉重的包袱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绊脚石。长期以来,农业税及附加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乡镇运转......

    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江伟胜 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而党的作风体现在干部作风上。当前,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乡......

    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干部作风问题事关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的对外形象和影响。作风实,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对外形象就好,群众就信赖;作风不实,办不成事,群众就不信赖。乡镇干部直接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