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共计50个)
省直: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处 吉林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总队 长春市:
长春市双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九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净月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绿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南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经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春市宽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市:
吉林市船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市昌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市丰满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市龙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市蛟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市磐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吉林舒兰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四平市:
四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双辽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梨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伊通满族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平市铁东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辽源市:
辽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辽源市东辽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辽源市东丰县东风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通化市:
通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柳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通化县快大茂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通化市东昌区民主街安监站 通化市二道江区煤炭工业管理中心 白山市:
临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靖宇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白山市矿山救护大队 松原市:
松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岭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乾安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宁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白城市:
白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镇赉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通榆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延边州:
延边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延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龙井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汪清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长白山管委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梅河口市:
梅河口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二篇: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名单
附件1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名单
(共199个)
北京市(4个)
北京市安全监管局事故调查处 北京市密云县安全监管局 北京市延庆县安全监管局 北京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一室 天津市(3个)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监管局 天津市宝坻区安全监管局
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监督一队 河北省(10个)
河北省安全监管局应急救援办公室 河北省煤炭工业安全管理局安全生产管理处 河北省保定市安全监管局
河北省沧州市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监察支队 河北省沙河市安全监管局 河北省永年县安全监管局 河北省迁安市安全监管局 河北省崇礼县安全监管局 河北煤矿安监局邯郸监察分局 河北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一处 山西省(9个)
山西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监督管理一处 山西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晋城市安全监管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安全监管局
吉林煤矿安监局辽源监察分局 黑龙江省(7个)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安全监管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安全监管局 黑龙江省东宁县安全监管局 黑龙江省宝清县安全监管局 黑龙江省安达市安全监管局 黑龙江煤矿安监局哈东监察分局
黑龙江煤矿安监局哈南监察分局安全监察三室 上海市(3个)
上海市杨浦区安全监管局 上海市虹口区安全监管局法制科 上海市崇明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江苏省(7个)
江苏省睢宁县安全监管局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安全监管局 江苏省南通市安全监管局 江苏省东海县安全监管局 江苏省扬中市安全监管局 江苏省沭阳县安全监管局 江苏煤矿安监局徐州监察分局 浙江省(6个)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安全监管局 浙江省宁波市安全监管局综合监督管理处 浙江省平阳县安全监管局 浙江省湖州市安全监管局 浙江省舟山市安全监管局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枣庄市安全监管局 山东省东营市安全监管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安全监管局 山东省菏泽市安全监管局 山东煤矿安监局财务处 山东煤矿安监局鲁东监察分局 河南省(10个)河南省濮阳市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鹤壁市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商丘市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济源市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沈丘县安全监管局 河南省安全监管局监督管理一处 河南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处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湖北省(5个)
湖北省安全监管局政策法规处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安全监管局 湖北省宜昌市安全监管局 湖北省黄石市安全监管局 湖北省应城市安全监管局 湖南省(8个)
湖南省怀化市安全监管局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安全监管局 湖南省衡东县安全监管局 湖南省汨罗市安全监管局
重庆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处 四川省(10个)四川省宜宾市安全监管局 四川省绵阳市安全监管局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安全监管局 四川省仁寿县安全监管局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古蔺县安全监管局 四川省昭觉县安全监管局 四川省广元市安全监察执法支队
四川煤矿安监局川南监察分局安全监察二室 四川煤矿安监局川北监察分局 贵州省(6个)
贵州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监管三处 贵州省开阳县安全监管局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安全监管局 贵州省瓮安县安全监管局 贵州煤矿安监局事故调查处
贵州煤矿安监局毕节监察分局安全监察二室 云南省(8个)
云南省安全监管局非煤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处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安监站 云南省昭通市矿山救护队 云南省楚雄市安全监管局 云南省玉溪市安全监管局 云南省兰坪县安全监管局
云南煤矿安监局大理监察分局安全监察二室 云南煤矿安监局昭通监察分局安全监察三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安全监管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安全监管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安全监管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安全监管局 新疆煤矿安监局北疆监察分局安全监察一室 新疆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安全监管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监管局办公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二室
第三篇: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共300个)
北京市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
海淀区红英小学
通州区漷县镇人民政府
延庆县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
河西区教育局
北辰区教育局
静海县教育局
河北省
河北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
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科教处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八处
河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
河北省教育厅人事处
张家口市教育局
迁安市扣庄乡扣庄初级中学
廊坊市教育局
保定市教育局
任丘市教育体育局
威县教育局
曲周县白寨中心小学
山西省
太原市尖草坪区教育局
灵丘县科技教育局
朔州市教育局
阳泉市教育局
平顺县教育局
晋城市教育局
河曲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
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办公室
吉县教育科技局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局
包头市青山区教育局
通辽市教育局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
杭锦旗巴拉贡学校
察哈尔右翼后旗教育局
杭锦后旗教育局
兴安盟教育局
辽宁省
沈阳市财政局教科文处
建平县教育局
本溪市教育局
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
东港市教育局
大连市沙河口区教育局
营口市鲅鱼圈区教育体育局
盘山县教育局
兴城市教育局
吉林省
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
通榆县教育局
扶余县教育局
四平市铁东区教育局
东丰县教育局
通化县教育局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教育局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
孙吴县教育体育局
富锦市教育局
双鸭山市教育局
七台河市教育局
绥化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
上海市
长宁区教育局
闸北区教育局
杨浦区教育局
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
江苏省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
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连云港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
扬州市教育局
靖江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局
镇江市教育局
溧阳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育局
昆山市教育局
浙江省
浙江省教育厅督导处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岱山县教育局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
绍兴市教育局
衢州市教育局
东阳市教育局
温岭市新河镇人民政府
泰顺县三魁镇西旸中心小学
安徽省
安徽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
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安徽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合肥市教育局
亳州市教育局
当涂县教育局
芜湖市教育局
桐城市教育局
霍山县下符桥镇中心学校
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
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
武夷山市教育局
三明市梅列区教育局
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龙海市教育局
福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江西省
江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四处
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德安县教育和体育局
芦溪县教育局
赣州市教育局
上饶市教育局
抚州市教育局
吉安县敦厚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
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
聊城市教育局
德州市德城区教育局
东营市教育局
淄博市教育局
潍坊市教育局
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小学
烟台市财政局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青岛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日照市教育局
临沂市教育局
济宁市教育局
泰安市教育局
单县教育局
河南省
郑州市教育局
三门峡市教育局
洛宁县回族镇第一初级中学
焦作市教育局
辉县市教育局
安阳市教育局
濮阳市教育局
开封市教育局
睢县教育体育局
许昌市教育局
舞阳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鲁山县教育体育局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
罗山县教育体育局
周口市教育局
驻马店市教育局
湖北省
武汉市教育局督导办公室
竹山县溢水镇党委
保康县教育局
京山县曹武镇中小学校
云梦县教育局
黄梅县教育局
大冶市教育局
公安县教育局
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
鹤峰县燕子乡民族中心学校
湖南省
湖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长沙市教育局
慈利县教育局
澧县教育局
桃江县教育局
汨罗市教育局
湘潭市雨湖区教育局
衡阳县教育局
祁阳县教育局
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
双峰县教育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
广东省
广东省教育厅督导室
连南瑶族自治县教育局
韶关市教育局
河源市源城区教育局
梅县教育局
饶平县教育局
汕头市澄海区教育局
惠州市教育局
珠海市第八中学
中山市教育局
江门市教育局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
德庆县教育局
罗定市教育局
信宜市教育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
南宁市教育局
梧州市教育局
贵港市教育局
容县教育局
钦州市教育局
平果县希望小学
河池市教育局
海南省
海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海口市教育局
三亚市崖城镇人民政府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中心学校
重庆市
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重庆市财政局教科文处
长寿区教育委员会
大足区教育委员会
云阳县教育委员会
四川省
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机构编制处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社会事业处
四川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成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安县桑枣初级中学校
广汉市教育局
广安市教育局
自贡市教育局
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米易县教育局
汶川县教育局
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
贵州省
贵州省委督查室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六处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
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
贵州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开阳县教育局
遵义市教育局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双堡小学
铜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省
云南省审计厅教育审计处
昆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会泽县教育局
保山市教育局
鲁甸县教育局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教育局
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中学
迪庆藏族自治州教育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教育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教育局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局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城关区教育体育局
那曲地区教育体育局
昌都地区实验小学
林芝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洛扎县教育体育局
拉孜县中学
阿里地区财政局
陕西省
陕西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
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体育局
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咸阳市教育局
宝鸡市教育局
汉中市教育局
榆林市教育局
商洛市财政局
丹凤县峦庄镇中心小学
甘肃省
甘肃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兰州市教育局
秦安县教育体育局
张掖市教育局
镇原县教育体育局
平凉市教育局
青海省
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海北藏族自治州教育局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达日县窝赛乡寄宿制藏文小学
治多县多彩乡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
贺兰县教育体育局
吴忠市教育局
固原市教育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教科文处
喀什地区行政公署教育督导室
和田地区教育局
阿克陶县教育局
阜康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教育局
沙湾县教育局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
农三师教育局
农四师七十九团中学
农六师一○二团子女学校
农十三师红星一场学校
中央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
中央政法委综治三室一处
中央编办四司一处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教育采访室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一处
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开发处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政策处
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教育保障督导处
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基础教育处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
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二处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传染病防治与学校卫生监督处
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业余训练处
法制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制司一处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教育文化处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学生资助部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社会服务部教育处
附件2
第四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河北省井陉县
河北省内丘县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
辽宁省清原县
吉林省抚松县
吉林省镇赉县
黑龙江杜蒙县
黑龙江肇源县
江苏省如皋市
浙江省海宁市
安徽省阜南县
山东省新泰市
山东省滕州市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山东省青州市
河南省宝丰县
河南省郸城县
河南省林州市
河南省罗山县
广东省新兴县
广东省郁南县
贵州省凤冈县
甘肃省高台县
甘肃省陇西县
甘肃省山丹县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陕西省高陵县
陕西省华县
陕西省蒲城县
陕西省石泉县
青海省贵南县
青海省河南县
青海省互助县
青海省乐都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
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
重庆市九龙坡区
重庆市沙坪坝区
第五篇: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2010年07月13日 16时39分 85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安全生产”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吉政办明电[2010]7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省公务员局、省安监局修订的 《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各级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落实为重点,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全面衡量、重点考评、奖惩并重、注重实效。通过考核,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形成恪尽职守、争先创优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落到工作实处。
第三条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对象,是指当年向省政府递交《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的各市(州)政府(含长白山管委会,下同)、省政府有关部门。
第四条 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全面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对所辖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和工作落实,确保国家和省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确保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管行业(系统)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对本行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职责。必须做到严密部署安排,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本行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扎实开展和有效落实。
(三)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部门行政“一把手”为本级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行政副职领导对其所分管的行业、部门、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四)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的原则。各级政府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和社会建设同时计划、安排、检查和考核,保证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协调适应。
(五)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各级政府、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存在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行为,具有联合打击、共同治理的责任。
(六)激励约束的原则。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职责明晰、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目标实现。
第五条 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分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和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根据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的控制考核指标,结合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与任务要求,由省安委会分解下达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由省有关部门梳理提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提交省安委会审核后,报请省政府审定并下达各市(州)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
所有与安全生产工作相关的考核项目,一般应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方式下达。
第六条 对市(州)政府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及较大以上事故控制情况。
(二)对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措施保障和工作考评情况。
(三)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部署、安排及执行情况。
(四)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责任体系建设情况。
(五)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情况。
(六)用于消除事故隐患、防止职业危害、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实施安全技术改造和科学技术研究等安全生产资金的设立、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
(七)以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主要工作任务部署、开展及落实情况。
(八)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和治理落实情况。
(九)事故报告、抢险救援、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
(十)国务院、省政府部署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
第七条 对省政府有关部门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对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指导监督和检查情况。
(二)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责任体系建设情况。
(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情况。
(四)国务院、省政府组织开展和部署安排的安全生产重要活动、重点任务、主要工作的贯彻实施及完成落实情况。
(五)本行业(系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的研究解决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治理落实情况。
(七)事故报告、抢险救援、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
(八)国务院、省政府部署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
第八条 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省政府统一领导,省安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省政府成立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考核领导小组):省安委会主任任组长,省安委会副主任及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公务员局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向省政府递交《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的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考核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 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半年自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各市(州)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每年一季度向省政府递交《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每年7月份对本级政府、部门上半年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自评,7月20日前将自评情况书面上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安委会办公室)。8月底前,考核领导小组组织考核组对考核对象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自评情况进行抽查。
省安委会每年第二季度制定下发本《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本12月份至下一1月底前,考核领导小组组织考核组对所有考核对象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第十条 考核程序及方法。
(一)现场考核。考核领导小组派出考核组深入各地区、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1.听取汇报。被考核市(州)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汇报本级政府、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所明确工作任务的组织开展及完成落实情况;
2.查阅资料。查阅考核对象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所明确工作任务的研究、计划、部署、开展和落实等相关会议记录、文件、资料、档案及其他有关材料;
3.实地检查。根据考核需要,对地区、有关部门、单位进行抽查;
4.现场打分。考核组依据现场考核评分标准,对考核内容逐项打分确认。
(二)综合考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考评条件,对考核对象进行综合考评打分。
(三)考核审定。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考核对象现场考核和综合考评结果,提出对各考核对象的考核评定意见,报请考核领导小组审定和省政府批准后,以省政府通报的形式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现场考核打分(设定标准分为100分)。其中:对市(州)政府考核,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占40分、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占60分,市(州)政府现场考核得分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得分与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得分之和;对省政府有关部门只考核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满分为100分。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现场考核打分:生产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与省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总体指标及前三年本地区较大事故平均起数同比,下降给予加分,上升予以扣分(加分和扣分标准在考核《细则》中明确。加分后最高得分不超过该项设定标准分,扣分后该项最低得分为0分)。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现场考核打分,按《细则》设定的评分标准实施。
第十二条 综合考评打分(设定基础分为20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加分:
(一)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现场考核打分,加分超过该项设定标准分的;
(二)政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建设、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究及推广使用等,对确保安全生产具有直接关系和作用的政府投入、配套及支持、引导资金)与上一同比显著递增的;
(三)成功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获得省政府嘉奖或通报表彰的;
(四)市(州)政府及所属部门或县(市、区)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国家或者省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经验介绍、工作体会交流的;
(五)接受国家级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检查受到充分肯定的;
(六)工作创新和重点、难点问题突破性解决的;
(七)《细则》增设的其他加分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扣分:
(一)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现场考核打分,扣分至该项为负分的;
(二)未完成《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所明确重点工作指标的;
(三)突破省政府下达的绝对和相对控制考核指标的;
(四)重点工作任务未完成或未达到目标要求的;
(五)《细则》增设的其他扣分项目。
加分和扣分标准在考核《细则》中规定。
第十三条 考核评定分为优秀、良好、达标和不达标四个等次:
(一)现场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且综合考评得分在40分以上的为“优秀”;
(二)现场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上,且综合考评得分在30—39分的为“良好”;
(三)现场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上,且综合考评得分在20—29分的为“达标”;
(四)现场考核得分在69分以下,或综合考评得分在19分以下的为“不达标”。
第十四条 一票否决。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评定不能评为“良好”及以上等次:
1.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2.发生瞒报、谎报或故意拖延迟报事故的;
3.发生事故后抢险救援行动迟缓、造成损失扩大和恶劣影响的;
4.对重大安全隐患督办、治理不利导致严重后果的。
(二)突破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总体指标的,考核评定不能评为“达标”及以上等次。
第十五条 表彰奖励。省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表彰奖励项目。对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市(州)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并颁发奖牌和奖金。考核评定为“优秀”的,给予一等奖奖励;考核评定为“良好”的,给予二等奖奖励;考核评定为“达标”的,给予三等奖奖励。
第十六条 责任追究。省政府对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市(州)政府实施行政问责。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吉政办明电[2009]95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