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

时间:2019-05-12 19:2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

第一篇: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

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 2009年底榆林国企改制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如何做大做强地方国企成为全市上下特别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近期,我们就《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初步对我市国企改革重组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国企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榆林国企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榆林轻纺工业为榆林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榆林毛纺厂曾实现利税2228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3,曾进入全国纺织企业500强第164位;羊绒分梳厂引进日本羊绒分梳生产线,从英国、意大利等引进染色、纺纱、针织、整理全套设备、成为全国四大羊绒生产加工基地之一;榆林皮革厂,通过技改曾形成年产110万张皮革加工、皮衣10万件,皮鞋20万双的能力。轻纺工业曾创造了“绣鸡”、“天坛”、“长城”、“四九”、“天舟”等毛线、皮鞋、防寒服及羊绒衫等全国、全省知名品牌。1994年,榆林有国家二级企业2户、省级先进企业15户、1997年全市纺织业产值达到2亿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榆林国企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1997年之后,轻纺工业走上了下坡路,盲目扩张、债务沉重、效益下滑、亏损严重、等待观望、畏难退缩、产权改革受阻,改革半途而废,许多企业从此进入亏损和停产的状态,虽然尝试了多种扭亏举措,但由于企业改革不彻底,债务沉重,新机制建立不起来,旧体制也无法正常运行,历史遗留问题越积越多,最终使这些轻纺工业走入底谷。相反,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兴起,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以来,榆林矿业集团、榆林水务集团、榆林资源勘探公司、华奥盐田公司、榆林城投集团、榆林能源投资公司等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相继成立。当前国资委监管的10家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目前,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6户(包括国有农场、林场、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297亿元,其中市属企业13户,其中3户破产方案已通过,其余10户企业中2户为投资公司,其余均为能源化工类企业,资产总额238亿元;县属企业23户,资产总额59亿元。2009年国有企业上缴税金7.48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46%。

总的看,榆林市国企数量少、规模小,虽然在能源化工领域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和央企、外企、省企的博弈中所占份额较少;虽然改制基本完成,发展形式呈现多样性,但企业资产、利税、产业开发、管理机制、技术创新、市场开拓、集聚效应、辐射带动能力,企业家队伍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和条件趋同的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榆林国企既不大、又不强。

二、榆林国企及地方企业不大不强的原因

1、产权改革不彻底 榆林国企改革起步并不晚,但时至今日国企改革的任务仍然没有彻底完成,最重要的原因是产权改革不彻底。早在1994年,榆林大部分国企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组建了公司、企业集团,但这些改制后的企业当产权改革触动到各方面的利益,遇到来自职工、社会种种阻力时,往往是放慢改革脚步,犹豫不决,半途而废,或调换企业领导人,致使改革停滞搁浅,企业随之陷入亏损---停产---倒闭的怪圈,国有资产有形无形流失严重,资不抵债。以后,随着改革政策的变化、物价的上涨、矛盾的积累,使得改革和重组成本越来越大,改革进展越来越困难----榆林失去了改革重组的最佳时机。

2、企业内部机制创新滞后

是否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却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换汤不换药,成了翻牌公司。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行政手段办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二是经营者的市场化配置尚未实现,国企领导人行政任命、调配,符合企业特点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三是没有建立起企业发展的内生激励和动力机制,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企业领导人没有压力、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缺失。

3、企业家队伍成长的环境不佳

在榆林,一直以来由党政官员作为“虚拟企业家”来行使企业家的职能。长期以来,弃商从官是榆林国企领导人的第一追求。为什么榆林地方企业“长不大”?为什么一些企业家“不长寿”?为什么榆林出不了大企业家?主要原因是企业、企业家成长的环境不佳。一是传统文化的制约,榆林地处西部内陆,长期以来以农耕文化为主,对外开放不够,重农轻商、恋土保守、怕担风险的意识和习惯束缚了一大批聪慧能干的人。二是官本位文化对国有企业的制约,用搞政治的思维模式来办国企,难以让真正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内生机制。在“改善投资环境”的时候,只注重引进企业的投资环境,但却忽视了我们身边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国企改革20多年了,榆林本土企业家仍然没有形成群体。

4、传统陈旧观念的制约阻碍了改革的步伐

榆林国企改革一直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没有把握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的根本。在我们的调研中,还总能听到这样的疑问“某企业发展得很好,为什么要改制?”一些特殊企业如民爆、公共事业企业、以及一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一直没有列入改革范围。如国资委监管企业大多不在改革范围之内。主要原因是受到观念的束缚,开始时“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当触动到产权改革时畏首畏尾,整个改革半途而废。常常把国企改革理解为“改制就是拍卖、出售、破产、关门”,“改革就是国资全部退出”,“改制就是甩包袱”,“好企业不需要改制”等等。虽然榆林非公经济参与了购买国企,但大多非公产业仅仅是利用了土地和房产另起炉灶,与原来产业的发展没有关联,致使榆林传统产业全面瘫痪。

三、做大做强榆林国企的思路

回顾二十年来的国企改革历程,我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加大国企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为企业家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打好国企重组壮大攻坚战,成为当前迫不及待的重要任务。

1、解放思想,调整思路

(1)总结经验教训,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淡化“国企”、“民企”的界限,把做大做强国企作为国企改革的立足点和归宿。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在短时间内,下决心将久拖不决的国企改制问题“一帐清”,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地方企业(国企、民企)做大做强的一揽子方案。

(2)认真研究贯彻落实2010年5月7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7月22日发布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打破垄断,推动民间资本向能源化工、重大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重大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兴战略性产业、第三产业等领域流动,壮大地方企业实力。同时对国企的发展形成竞争态势和倒逼机制。

2、加快国企改革重组,调整国企布局

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国企重组与结构布局问题,将榆林能源化工类国企重组,按照产业链调整为4到5个企业集团,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民间资本,推进规模扩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国内有影响有实力的煤--电;煤--化工(煤-油);天然气——化工;盐--化工、投资集团等产业的龙头企业集团,在两区六园中发挥纽带和中枢作用,以企引企,以资引资,强化与央企、省属企业的合作与产业发展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集中度。

3、强化国企的引领作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鉴于榆林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榆林国企要在公共事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要发挥引领作用。诸如,榆林国资委可以按照市场化手段吸收社会资本组建榆林公交集团、榆林文化产业集团、榆林旅游集团公司等等。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整合城市公共交通,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振兴旅游业,利用市场化模式推进社会事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当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时候,国有资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退。

4、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榆林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核心问题,是真正实现企业体制机制的彻底革命。是从内容到形式的脱胎换骨的变革,而非形式上名称上的变换。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做大做强国企、地方企业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把国企资产重组与产权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产权多元化。国企首先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资扩股引导我市大型优势能源化工企业实施跨市县(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寻求与央企、省企、地方中小企业多种类型的合作,逐步实现地方国企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其次,要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能民营的要尽可能民营化。第三,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的市场竞争主体。如果不能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全新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目前重组建设的10个大型企业集团,迟早有一天还会走传统企业的老路。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做大做强榆林国企的体制机制基础。只有体制机制保障,才能激发企业扩张发展的欲望,才能真正使市场成为企业合作竞争、产业关联集中的平台。

5、培育强势企业上市,带动地方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实现产业升级

国有资产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才能做到有效保值增值,因而,推进我市国企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资本证券化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在我市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告一段落之后,必须要在资本运作上下功夫,要在资本证券化方面有所突破。榆林要要加快培育、支持有实力有潜力的国企、民企上市,通过上市过程的的规范化要求,促进地方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起规范的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榆林要尽快成立“榆林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在对重点骨干企业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2-3户企业作为首批扶持上市的重点企业进行培育、辅导,尽快达到上市的要求,早日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鄂尔多斯随着四大集团的上市,催生了地方企业方阵的形成,福建晋江成立“企业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仅2009年就有10家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在金融危机中实现了产业升级。榆林要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通过企业上市,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榆林国企重组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6、强化国资监管,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虽然已经建立,但真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做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思路,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强化国资委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既要当好国有资产的“守护神”,通过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又要当好企业战略重组的“红娘”,促进央企、省企、民企与地方企业的联姻,壮大国企、地方企业。

成立“榆林市国有资产控股运营公司”,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方式调控国企资产重组,提高国有资本的聚集和转化能力。国有资产控股运营公司以企业重组、债务处置、股权管理为主要职能,有效整合国有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处置国企改革发展中的不良金融债务,妥善化解改制难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根据出资人授权,依法向出资企业委派股东代表,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以所持有的国有股权和优质资产为依托,整合优化股权结构,吸引社会资本,打造整体信用平台,利用国有资产(房产、地产等优质国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放大国有资产融资功能,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7、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培育企业家队伍 榆林企业家正在逐渐涌现,地方政府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营造适合企业家成长的优良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上来。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涉及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舆论、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第一要更新观念,彻底改变官本位文化对国有企业的浸蚀。真正的企业家只能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杀出来。第二,改革国有企业人事制度。国有企业领导人应逐步由组织任命过渡到组织企业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上来。第三、推进市场化、职业化、制度化进程,形成职业经理阶层。全社会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和创造,培养适合企业家成长的土壤,营造一种关心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文化舆论环境。因为企业家才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主体中坚力量。

第二篇: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做大做强城市,培育赶超发展的助推器

——区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更好地实施城市建设赶超型发展战略,推动我区城市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探索出一条大步追赶周边、迅速摆脱落后的具有临川特色的赶超型发展之路,加快富民兴区进程,现将我区如何做

大做强城市汇报如下:

一、临川区近年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临川区结合本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了以“一招三化”、“1386”、“12316”、“六项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盘活城市资产,广辟融资渠道,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为目标,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为突破口,使城市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上顿渡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2002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5.11平方公里,人口达11.23万,绿化覆盖率达27.8,道路面积35.1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33.54。经过努力,目前我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我区聘请深圳城规院编制了临川区分区规划,确定了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制定了实施战略和措施,为城市各项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突破。通过多方融资,启动建设了河滨大道、罗家巷、宾馆路、中医院路、临川新城两条主干道,五条支干道等道路建设,对建设西路进行了改造,并配套建设了给水、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雨水和污水管网工程,拉开了中心城区的框架,使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展,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公用事业有了新发展。启动建设了临川区3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一期水源工程、二期净水厂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5月底将建成供水,能够满足市民正常生活需求,有效地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4、住宅小区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开发建设了玉茗花苑安居工程、临川新城、盛世文昌、龙津购物广场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使临川区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为社区建设及管理提供了保障。

5、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有新进展。新剪子口、临川大道、玉茗路进行了绿化改造,新建了河滨广场、河滨景观工程、文化广场等绿地,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亮化了城区。

二、存在不足

尽管如此,我区在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市建设纵深发展不足,城市功能薄弱,现代化设施水平较低;

二是城市建设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精品;

三是市容市貌不整洁,以街为市、占道经营较严重;

四是绿化、美化、亮化档次不高,景点亮化不突出;

五是城市管理效能不高,规划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到位,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是广大市民反映的热点和焦点,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单一,导至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临川的城市发展,所以尽快做大做强城市,培育抚州赶超发展的助动器是我区当前和今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三、十一五城建工作目标

按照“一河两岸三线四区“的构想,抓好上顿渡宜黄河两岸的规划建设,搞好上顿渡旧城改造二期工程、河西开发工程、重点抓好抚八线、抚临大道、临崇线的规划;分步推进上顿渡旧城区、行政新区(文化教育)、商业物流区和居民住宅区的建设,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建成后面积增加到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绿化覆盖率达32,道路面积45万平方米,把临川建成全省闻名的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

四、我区做大做强城市的措施和办法

为了做大做强城市,我们区坚持以打造精品的标准建设城市,从优化环境的高度管理城市,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经营城市,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城市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城市规划坚持市场经济观念,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把城建作为一种产业,科学谋划,整体运作。从我区实际出发,利用规划引导、调控和促进城区健康发展;运用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合理安排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品位提高,最大限度地提升规划区域的城市资源价值,从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围绕争创全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市场运作、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对接抚州城区,

第三篇: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人民日报记者在广东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

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2013-4-28 6:00:38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05 版)对话人:

人民日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蒋述卓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张仁寿

成功之路

规划政策引领,集聚发展筑基,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改革保障

记者: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请各位专家谈一下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亮点。

张仁寿: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从大的方面讲有4点:一是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二是着力打造文化会展、交易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落实和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蒋述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例如,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所属的出版社、企

业和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并下放部分行政许可权;全省广电系统实现机构分设、管办分离。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广州、深圳、惠州、肇庆、陆丰等市县成立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其余一些市县也在积极筹备成立相关机构。

向晓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创新性。广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二是融合性。新兴文化产业同传统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集聚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会展交易平台,文化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四是引领性。努力发挥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升级之困

长远规划不够,集约程度不高,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全

记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应增强忧患意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

蒋述卓:是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一直不能固定下来,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文化企业税负较重。一些职能部门认为文化产业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对文化企业的税收过高。三是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这方面的问题广东注意到了,并且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给好剧本支持40万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向晓梅:当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完全适应”:一是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文化产品种类、内容和生产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二是文化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还不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完全适应;三是文化产业经营单

位规模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型骨干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不多,缺乏“走出去”的雄厚实力,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不完全适应。

张仁寿: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广东文化产业,可以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家底不清。广东文化企业名录库调查虽已完成,但调查方式还比较落后。二是缺乏绩效评估。广东从2009年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现在已将近10亿元,但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没有科学评估。三是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很合理。应充分调研、核查,构建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尽管成立了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但相对缺乏好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作支撑。

应对之策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法规政策,深化区域合作,培养高端人才

记者:各位专家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广东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大家有哪些好的对策和建议?

蒋述卓: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大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文化产业规划与现实之间应更紧密结合。例如,应制定长期性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入驻企业能安心发展、做大做强,从而使园区提高层次,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文化企业起步阶段,应通过不征税或少征税来扶持其发展。三是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持力度。重视文化创意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音乐人才、动漫制作人才等文化创意人才的资助力度。

向晓梅: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在推动创新、扶持新生业态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带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广东来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广东与香港的合作和错位发展,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深港创意产业带”,推动广深佛创意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建立促进文化人才流动及合作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

张仁寿:两位的建议都很好。除了这些,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首先,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研究。应通过加强研究,了解全国及本地区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其次,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研究。一些地方对文化产业进行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不利于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应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文化管理体制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再次,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尽快出台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最后,加强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研究。目前,我国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大都停留在传统传播方式基础上,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应进一步培养国际视野,加大研究力度,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创新我国文化产品传播方式。

第四篇:霸州关于做大做强县级城市的调研报告

建设百亿霸州 打造百年城市

中共霸州市委(2009年6月19日)

按照省委办公厅要求,我们围绕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的重要意义、有利条件、发展目标、难点和对策等问题,结合霸州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性抉择

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是县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驱带动和重要标志,是一个县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乡文明不断融合的艰辛蜕变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建设。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能够迅速提升城市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品牌的营树,广泛地吸引和聚集人力、物资、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对周边县市形成辐射拉动作用,有力地带动一方或多方临近地区经济发展。另外,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能够加快形成当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推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工业化,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最终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投资商包括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无一例外地在用脚投票,哪里的环境好就在哪里驻足。城市的软硬环境好了,就能够迅 速提升城市的要素聚集能力,从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市场链乃至管理链等层面,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城市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占得先机。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状况。现阶段,群众的新期待就是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良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体现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上。只有努力把城市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地,才能使人民群众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不断满足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群众对政府的迫切要求。

二、霸州具备了做大做强的现实基础

我市幅员面积784平方公里,辖7镇5乡、两个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8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57万。2001-2007年,连续七年跻身河北省“十强”县(市)行列。2008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财政收入完成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74元和63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7.6%。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总体概括霸州做大做强具备“五大优势”、“三大支撑”和“六大举措”。

——霸州做大做强的五大优势

独特的区位优势。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东临港口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 保定65公里。由霸州驱车至首都北京机场仅需1个多小时,至天津机场仅需50分钟,至天津新港为1小时。随着京津冀都市圈和天津滨海新区的重点建设,霸州在中国北方的区位优势越来越鲜明地凸显出来。

便捷的交通优势。106国道和112国道、京九铁路和津保铁路、津保高速公路和京开高速、正在建设的津保城际铁路和规划建设的京九客运专线在霸州形成四个黄金十字交叉。便捷的交通网络使霸州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优越的环境优势。硬件建设。按照“文化休闲、商务会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深入实施软硬环境建设“双十工程”。自2006年以来,累计融资近40亿元用于市区和重点镇建设。完成了水、电、路、气、讯等200多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实施精品工程与民心工程,市区与胜芳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强力推进城市精品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温泉公园、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广电中心、游泳馆、沃尔玛超市等现代功能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益津路、迎宾道、金康道,打造成样板街建设标准。胜芳以规划建设古镇和东淀风景区为重点,全力推进胜芳古镇二期开发。抓好新城主干道新建和旧城主要支路改造配套拆迁。继2005年我市荣获省城市容貌“燕赵杯”竞赛B组第一名,顺利晋级A组行列后,2007年我市又荣获“燕赵杯”县级市A组金奖。目前,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123170人,胜芳镇(东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91539人。软环境建设。一是建立严格的“三乱”治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公布监督电话,重奖举报人士,严惩违规人员,彻底 停止公安、交通、农业、林业、畜牧等五家上路收费,叫响“霸州境内无三乱”的环境品牌。二是建立优化的行政服务机制。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机关工作全面提质提速。完善职能,把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费中心、收费票据审核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咨询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等“十大中心”建设成为资源互通、工作互融、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把企业的维权需求作为法律保障的第一信号,制定保护企业发展的协调方案和快速反应的行动预案,以便捷的程序、有力的手段、坚决的态度,对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保护。四是建立简化的项目审批机制。大力消减审批收费事项,对涉项部门的468个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消减到234项;对221个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消减到86项。五是建立快捷的项目落地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保体系建设,分区域制定统一的地上物赔偿标准,依法惩治敲诈勒索、扰乱秩序、干扰项目建设进程的恶意行为。

浓郁的文化优势。建设精品设施。扎实推进“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李少春大剧院、体育中心、广电中心、益津书院、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生态公园和霸州清真寺十大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确保到“十一五”末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扮靓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四乡一镇”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月月唱大戏、周周演大片”、“彩色周末”、“特色文化家庭”创建等系列有规模、成常态的文化活动 为载体,全民参与、城乡互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资源开发,拉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接京津旅游产业,以“霸州一日游”为重点,增加经济和服务内容,建设了一批新兴文化产业项目。

丰富的资源优势。温泉资源。地下热水田的面积达到500多平方公里,温泉储量达到220亿立方米,通过国家地矿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霸州地下温泉水质为全国最好,为标准的碳酸氢钠泉。企业家资源。组织民企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教授,为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集中授课,企业家综合管理能力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分批组织我市重点企业家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廊坊新奥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挂职锻炼,创造接受锻炼、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企业运作模式的机会,企业家队伍素质稳步提高。通过招聘、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和硕士以上的专业人才,将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和素质的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使之逐渐成为我市企业家队伍的后备力量。目前已有15名企业家分别在北大、清华、人大研读MBA。

——霸州做大做强的三大支撑

强大的产业支撑。2008年底,霸州三次产业比例为6.1:69.6:24.3,第二产业贡献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一、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水平阶段。在第二产业中形成了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金属玻璃家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乐器制造 业等为龙头的主导产业。2008年,这四个主导行业共计上缴税金12.1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7.39%。

金属玻璃家具制造业。建成的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为全国六大家具产业基地之一,胜芳镇成为国家轻工总会和国家家具协会命名的中国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基地。基地有家具企业1800多家,从业人员42145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77.47亿元,产量为全国同类家具产量的65%,出口占到三分之一,总销售额80亿以上,带动形成金属加工、玻璃加工、木材加工三大产业集群。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2008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压业,共有企业327家,从业人员33430人,销售收入329亿元。形成了以金属玻璃家具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随着金属玻璃家具产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从铁精粉——炼铁——钢坯——热轧带钢——冷轧薄板——制管、镀锌彩板——管板加工——金属玻璃家具的产业链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玻璃家具和薄壁管生产基地。

食品加工业。培育梅花味精集团、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21家企业,从业人员4950人,带动起4万户农民,形成了蔬菜种植、林果种植、优质玉米、大豆种植、禽畜养殖等产业基地。梅花味精成为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每年消耗玉米60多万吨,2008年上缴税金2.14亿元;法国路易达孚饲料蛋白有限公司每年消耗大豆60多万吨,2008年上缴税金2935万元。

乐器制造业。以扬芬港镇为主,共有超拨乐器有限公司和贝司克斯乐器有限公司等8家乐器制造企业,主要生产高档萨 克斯、吉他、爵士鼓、小提琴等乐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西洋乐器制造基地。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重点发展体育健身、康体养生、文化博览、乡村旅游、商务会展、金融服务、休闲度假产业。依托温泉资源优势,经过近三年的谋划运作,霸州国际温泉公园已初具雏形,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区内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地热、天然气等配套设施到位,区内已建成三眼温泉地热深井,可为入区企业提供温泉供应。目前已有10个项目顺利入区发展,总投资达36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投资近10亿元完成了李少春大剧院、益津书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胜芳古镇恢复建设一期等一批群众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1亿元的广电中心建设工程已经奠基。开通了“霸州一日游”旅游线路。运动休闲产业新升势头良好,目前共有体育运动类俱乐部18家,综合性小型体育馆3处,健身路径132条,2009年组建了河北霸州海润乒乓球俱乐部,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正式落户霸州。正在规划建设市体育中心。商业服务业共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6126家,从业人员35350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2.9亿元,共计纳税4556万元。其中位于市区的益津商贸城是大型综合批发零售市场,2008年市场成交额达20亿元,该市场坐落在106国道西侧,包括益津商贸中心、万达家具汇展中心等八个各具特色的大型批发零售市场。投资8.5亿元建设的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2008年家具销售额达6.7亿美元;同时进驻的配套企业有:物流、银行、酒店、进出口代理等近50家。物流业313家,从业人员891人,共计纳税1085万元。坚实的金融支撑。金融服务业,共有国有商业银行8家。今年一季度,万利通、盛源、鑫利等5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6156万元。同时,我市积极实施政企对接、银企对接,引进域外银行进霸州,规划建设金融服务中心,与华夏、民生、光大等10余家域外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累放贷款突破百亿。强力推进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霸州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通过发挥投融资平台的功能,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目前,已组建了专门机构,聘请了职业经理,选定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备,正在办理公司注册手续。同时,已与十几家金融机构进行联系,今年融资额度可望突破10亿元。2007年10月,霸州市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是全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县级市。

和谐的社会支撑。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构建和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城乡医疗保险、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就业培训扶持、助残解困等十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城乡低保实现扩面提标,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达到112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从34元提高到52元。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集中供养标准在年人均2600元的基础上又增发物价补贴73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1800元。今年新增实物配租50户,解决了398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启动了幸福佳苑保障性住房项目,计划年底完成建筑面积29499平方米。投资150万元改建了儿童福利院,全市54名孤儿入住,实现了政府集中供养,分级 就学。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特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均达到100%。完善“大防控、大调解”三级网络,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干部“下访”活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霸州做大做强的六大举措

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全市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发展步伐明显减退,现存的经济社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为此,霸州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高效都市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定位和文化休闲、商务会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遵循“整合优势,融入京津,顺势而为,跨越晋位”的发展方略,坚持“提升民营,推进开放,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的工作方针,统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

“一体两翼”的产业体系:“一体”就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两翼”就是以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和面向京津市场、实现规模经营的高效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温泉休闲、康体养生、文化博览、乡村旅游、商务会展、金融服务产业。高效都市农业要面向京津两大消费市场,充分利用地热温泉资源、农业种植资源和森林绿化资源,开发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建设 一批休闲度假型、观光旅游型、精品高效型和特色种养型的高度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项目。

文化休闲、商务会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商务文化名城。扮靓“四乡一镇”文化品牌,放开搞活文化市场,办好各种文化活动,突出抓好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谋划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新兴文化产业项目,使霸州成为都市主流消费人群热衷的休闲产业集聚地。突出发展各类商务商业设施,把霸州建设成京津之间大公司、大机构办公、会展、洽谈的首选之地和创富金区。营造和谐的居住氛围,抓好完善的配套服务,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优质的基础设施,创生态环保城市,建和谐宜居家园。

整合优势、融入京津、顺势而为、跨越晋位:整合霸州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优越的环境优势、浓郁的文化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与京津规划对接,交通对接,产业对接,倾力打造霸州的核心竞争地位与长远发展优势。以2006年财政收入10亿元为新的起点,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千亿生产总值、百亿财政收入”的目标,使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全省、全市位次前移,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

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在六个方面实施突破:

提升民营,力促传统产业上档升级。坚持调整升级一批、重点发展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再造民营经济新优势。一是努力调优金属加工、塑料加工、林木加工三大传统产业。限制和淘汰污染重、规模小、能耗高的小企业,鼓励企业联合重组,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重点发展家具、线缆、食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借助京津两市的科技资源和迅猛扩展的市场资源,对接国内外相关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都市农业三个潜力巨大的后发产业。截止2008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发展到27000多家,民营经济为霸州创造了85.3%的财税收入和85%的农民收入,提供了86.7%的项目投资和86.2%的非农就业岗位,已成为我市经济结构的支柱与脊梁。

项目拉动,推进对外开放上水平。一是对接京津开放。积极瞄准京津大集团、大公司、大院所,特别是与世界500强大集团、大公司的联系,引进战略合作者。二是创新招商思维。制定统一的招商政策,进一步完善招商服务中心职能,组织高素质的招商队伍,建立招商信息系统,引进一批强市立市的大项目。三是组织园区会战。按照“五有”标准(有高标准规划、有战略投资者、有招商中心、有招商团队、有环评),全面启动三大园区规划建设。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园区整体承载力和吸附力。目前,三个园区分别达到了“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标准。2009年以来,已争列省重点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46.6亿元,截止5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占总投资的22.3%。

节能减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认真履行项目建设节能评估审查准入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加 强重点企业在线监测和水系存量治污。通过引上一批、提升一批、转产一批、砍掉一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关停28家企业,限期治理12家企业。省、廊坊市确定的11家和我市确定的30家企业二氧化硫减排工程已全部完工。投资5082万元的胜芳镇第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4万吨,目前已投入运营;投资5000万元,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 10月份已建成投运。投资6117万元,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的霸州市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营。中亭河和清北干渠污水治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化新格局。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规划为先,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围绕打造生态宜居文化名城定位,用现代先进城市理念规划城镇发展,统筹好市区与胜芳镇区、城镇与乡村、新老市区建设。统筹拆迁。强化管理,构建城乡规划局、城市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四新”标准,努力建设具有霸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谋划新布局。按照东西两大市区(市区和胜芳镇)哑铃型建设格局的要求,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统一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发展生活社区,实行城市化管理。未划入两大市区的村庄,分成三种类型建设,第一种类型抓提升。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带动能力强和区位好的村街,向中心镇和万人小城镇发展;第二种类型抓改善。具备一定人口规模的村街,立足现有基础,向中心村发展;第三种类型抓迁建。经济基础较差、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庄,以异地新建的方式整体搬迁,向一类大村集中,以好村、大村带动小村发展。截止5月底,我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用于17个省 级新民居示范村街建设。二是发展新产业。围绕“一体两翼”的产业定位,积极发展高效都市农业。鼓励和扶持农业专业化生产,以梅花、六必居、路易达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建立新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和鼓励组建农业开发公司,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实施农民增收“五进工程”(进城、进厂、进店、进棚、进校),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吸纳农民进厂谋业,让农民充分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目前,全市25万农村劳动力,已有18万转移到二、三产业,全市有90%以上的参训农民靠一技之长,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四是涵养新风貌。依托“四乡一镇”文化品牌建设,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村街文化大院、图书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扩面提标,培育有霸州特色的新型农村文化。发展基层文艺组织30多个,发展会员52名。

提高素质,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结合全省“作风建设年”、廊坊市“软环境建设推进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整顿作风、创新举措、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分成企业家队伍建设、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名城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三年大变样活动等八个推进组,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研讨交流,重点加强四方面建设。一是打造优秀公务员队伍。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市直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按照“改革创新、真才实学、真抓实干、公正廉洁”的要求教育引导干部,切实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选派乡科级后备干部和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深入到基层工作一线培养锻炼。二是加强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分三批组织村街党组织书记赴大寨村考察学习,把先进村街的典型经验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具体行动。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选好农村领头雁,调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全面推行“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加强民营企业家建设。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继续开展民企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教授,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集中授课。积极为企业家联系知名院校,支持民营企业家深造和进修。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和硕士以上的专业人才,充实企业家队伍的后备力量。四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建立劳动力全员培训网络,健全劳务信息服务网,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将适龄劳动力全部纳入档案管理,根据企业和新上项目用工需求组织定向培训,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实施“校企联姻”,联合办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加强管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二是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居(村)民自治,支持居(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 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三是健全社会组织。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完善“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和“两会一队”的大防控机制,规范人民群众求诉、申诉、控诉程序,在信访接待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市民诉求中心,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同时,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霸州的社会稳定和良好秩序,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坚决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共同利益。

三、迅速做大做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们以“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为目标,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但是距离做大做强依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一是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二是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发展。三是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仍面临机构编制政策、法律法规适用、利益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制约,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对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从历史经验看,要迅速做大做强一批县级城市,仅仅依靠县级城市的自身发展是难以做到的,还需要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补充和拉动,更需要相当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城市建设资金、产业发展规模和流动资金,以及国家和社会各界金融领域的贷款支持等,从而靠城市资本金的大量涌入,与自身发展内功相结 合,促进县级城市迅速做大做强。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真正为农民转变成市民提供政策保障。建立统筹城乡的产业政策,城市产业要与城市功能相适应不断聚集升级,农村产业也要向城镇和工业小区聚集,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塑造城市品牌。要结合每一个城市的实际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未来城市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的形象,立足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实际赋予其独特品格和文化内涵。准确定位后要整合全社会资源,持续不断地经营和推广自己的核心价值,形成城市持久的生命力。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部门资源,加快建立城市共享互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培育一支懂经济、懂城市、会管理、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驾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能力。加快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五篇:关于做大做强体育业的调研报告

体育在打造健康xx,激励干部群众拼搏与合作精神,增强人民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xx知名度与美誉度,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xx体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抓住xx大开放的机遇乘势而上,做大做强。

一、xx体育业发展状况

(一)群众体育持续发展

1、城市化起步前(1985年

前):传统活动,学校为主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1985年,原江北县群众性体育组织仅有江北县钟声体育协会、xx市信鸽协会江北县分会、江北县钓鱼协会、xx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江北县分会和江北县棋类协会。群众体育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以农民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体育为补充。在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学校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其他各类体育活动,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活动。农民、职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则因地制宜地进行球类、棋类、武术、体操、田径等锻炼活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举办各类运动会或比赛选拔体育人才,推动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1958年,江北县获四川省体委、团省委授予的“全省农村体育红旗县”,获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体育红旗县”奖匾。

2、城市化起步期(建区前):推广武术,建设场地

1986年至1994年,群众体育除原有协会外,新建立了江北县武术协会、江北县气功研究会、江北县门球协会。各个协会数百人或数千人不等。县钟声体协1994年的会员达到5000余人。在这一时期,职工体育活动和老年体育活动较为活跃;除继续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外,门球运动日趋活跃,门球协会会员到1994年达到350人。尤其是在创建四川省武术之乡和全国武术之乡的热潮中,学校、农村和企事业单位兴起了群众性武术活动热潮,武术活动得到较快较好推广和普及。

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完善,群众体育的活动场地建设随之加强。1994年底,全县有小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池、门球场等体育场所190个。

3、城市化加速期(建区后):全民健身,丰富多彩

1995年以来,xx进入城市发展的加速期。随着两路城区和龙溪城区的崛起,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日渐增多,体育运动形式更加多样。据统计,至2007年底,全区各类健身场所583个,面积443962平方米,人均0.53平方米。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卡丁车场、速滑、蹦极跳、健身路径等新兴体育场地不断增加。全区建立起了一支69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球类活动、长跑散步、武术、健身舞、游泳骑车等群众体育日趋活跃,早晚随处可见市民健身热潮。农民健身活动在建区后也有进一步发展。2001年,统景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鸳鸯镇和双龙湖、龙溪、回兴街道被中国农民体协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2005年,xx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二)竞技体育武术领先

自1958年武术名师赵子虬获江津地区拳械第一名后,江北县每次在地、市武术比赛中均居领先地位。进入70年代以后,赵子虬、曹科润、欧阳全等多次获全国武术比赛一等奖。江北县运动员在四川省和xx市田径比赛中,曾9次破省市纪录。1976年设立江北县儿童业余体校,设武术、女篮、田径3个班,其中武术班为xx市体委重点班,成为江北县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摇篮。

进入80年代后,设立了江北县武术馆。中小学校在田径、武术、篮球、排球、击剑等项目上形成一定优势,1988年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团体和个人金牌53枚、银牌42枚、铜牌23枚。1986年至1994年,江北县向高等学校、省体工队分别输送体育人才104人和17人。在这一时期,江北县女篮曾获全国少年乙组第4名;男排获四川省“四人制”排球赛第1名;武术获全国3个第1名,5个第2名,在四川省和xx市获取奖牌(杯)数百个,向专业体工队、体育院校输送武术人才15名。

xx区建立以来,以武术、篮球、排球、田径为重点的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至2007年,xx区参加全国和国际性武术大赛共获金牌130枚,银牌187枚,铜牌119枚,夺取金杯13座。其中,2006年在河南郑州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摘取金牌16枚,并获集体项目冠军;2007年在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上获总分第1名、单项金牌43枚。这一时期,xx区女篮、男排曾多次代表xx市参加全国比赛。在2007年xx市第二届运动会上,收获奖牌75.5枚,xx获全市区县成年组金牌总数第1名。在同年xx市第三届农民运动会上,xx区参加了所有的项目比赛,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成绩。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xx选手周子菊在跳高比赛中,以1.39米破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让世界刮目相看。在此期

间,xx区向市以上输送各类体育人才890人。

(三)武术之乡巩固发展

xx武术起步于清乾隆年间,到建国初期已形成贺家拳等5个流行拳种。在政府和民间的推动下,群众习武风气浓厚,武术在群众中较为普及。为此,1975年,江北县第一次提出建设武术之乡。1983年开始武术之乡创建活动。1987年2月,四川省体委、四川

省武术协会命名江北县为四川省武术之乡。1991年底,国家体委对江北县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进行初检。1992年12月,国家体委命名江北县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同时第二次全国武术之乡工作会议也在江北县召开。庚即,区委、区政府提出 “巩固成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争创一流武术之乡”的更高目标。在后来的巩固武术之乡活动中,领导更加重视,组织机构更加健全,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活动影响逐步扩大,2007年,xx区又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9月,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将在xx举行,届时,xx将组队代表xx市参加比赛。

(四)武术文化出手不凡

1978年,江北县体委突击整理老武术家赵子虬的武术成果,编著出《三十六闭手—四川南拳》书稿,填补了四川武术著作一项空白。1982年整理出《中国武术管窥录》书稿。1983年按国家体委要求,由江北县体委负责,赵子虬牵头,撰写出38万字的《巴渝武术史》稿。1983年在全县范围开展了武术工作普查,搜集武术手抄本68件,历代武术史料书刊880册,初步掌握流行县内5大拳派74个传统拳、械、功法。1984年,县体委又编写了《江北县武术拳械录》。1987年以后,xx武术与文化融合力度加大。经常在市以上运动会开、闭幕式上表演和给外宾及外国代表团表演。1994年,县武术队参加了大型电视剧《九根毛》、《魂断钓鱼城》的拍摄。2007年,xx区把武术与舞蹈相结合,将失传多年的巴渝武舞整理出“巴渝武舞ⅰ”、“巴渝武舞ⅱ”,在第二届香港国际武术大奖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上表演,分获“大奖特别金奖”和最佳创意奖。之后,区体育局将其改编为《巴渝武韵》多次演出并取得成功,现拟申报《巴渝武韵》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体育产业缓缓起步

体育产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截止2008年6月底,全区已有体育市场21家。体育健身娱乐及体育表演企业11 个,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门点10个。从目前看,绝大多数体育门点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从2000年开始,xx区通过体育彩票发行筹措体育事业发展资金,体育彩票销售由最初的30万元增加到2007年近1000万元。此外,区体育局拟设立体育园区和体育与旅游业联姻等方式,尽力推动xx体育产业发展。

二、xx体育业发展的机遇与困难

(一)xx体育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向好形成体育业发展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改善,群众闲暇时间增多,追求健康、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已成为内在需求。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体育业发展创造出强大内动力。

2、xx直辖为xx体育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xx作为xx直辖市的主城区,代表xx参与国内外体育赛事和体育交流的机会增多,xx创造条件举办国家级和国际体育赛事已成为可能,这为xx体育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健康xx”为群众体育加油升温

中共xx市委提出建设“健康xx”,要求2012年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8%,居民人均寿命、青少年平均身高等各项指标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这为xx群众体育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4、武术之乡底蕴蓄势待发

xx武术底蕴厚重,巴渝武术蜚声海内外,倍受国际国内关注。目前,xx正在规划建设“巴渝武术中心”,国家体育局拟在xx建立“全国高水平武术人才训练基地”,区体育总局正在积极争取在xx成立世界峨嵋武术联合总会,这使巴渝武术在开放中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二)xx体育业发展遭遇的困难

1、干部认识不到位

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对体育给民族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产生的强大正效应缺乏必要的理解,重经济轻体育、重工作轻锻炼的观念和作法较为普遍,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氛围不浓。

2、大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xx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单项规划缺失,体育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总规和控规中缺项,导致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用地难,xx区体育馆2002年拆除后,迁建历时7年、五易其址是最好的佐证。目前,xx区没有一个投入运营的大型体育场馆,并亟待建设一批大型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xx体育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3、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

群众体育在城区和学校开展较普遍,在农村和企业存在薄弱环节;中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较好,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较差。竞技体育中武术一枝独秀,传统优势项目缺少优势,新兴优势项目尚未形成。体育基础设施在城乡的分布差别太大,农村体育缺乏必要硬件。

4、体育产业亟待破题

我区的体育产业,只是在体育彩票和体育用品销售及健身娱乐市场上做了一些文章,而在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培训和咨询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上,目前基本上是空白。

5、政策支持乏力

财政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预算,缺少象教育和科技那样的刚性政策;对社会力量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缺失政策鼓励;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没有留住和引进体育尖子人才的优惠政策。政策支持乏力,导致投入严重不足和人才匮乏,是整个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6、管理体制欠稳欠顺

区体育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中,经历了几度分分合合,给体育业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1972年恢复江北县体委,到1984年机构改革时,县体委与县文化局合并成立县文化体育局,1986年,县体委又与县文化局分设,但到2001年机构改革时,区体委与区文化局合并组建区文体局,2005年,区体育局又一次与区文化局分开独立运行。此外,在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没有明确体育管理功能,使体育工作难以落实到基层。xx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缺失,使全民健身运动难以实现个性化科学指导。区业余体校和武术馆事业编制偏少,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入,竞技项目水平难以提高。

三、做大做强xx体育事业的建议

(一)科学定位,清晰思路

xx体育发展,应用大开放的理念来思考,要站在xx直辖市乃至更大的空间去审视。根据xx体育业发展现有基础和机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xx乃至西部有可能名列前茅,因而可将xx体育业发展的目标,锁定为西部体育强区。

xx体育业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健康xx、一流武术之乡为重点,认真抓好体育规划、体育政策、体育人才、体育设施建设四项基础性工作,全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10年或更长一个时期的努力,争取把xx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体育强区。

(二)健全规划,加强配套

应根据“健康xx”的目标要求和xx体育业发展的新定位,重新制定xx区体育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应配套编制xx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健康xx”发展规划、xx竞技体育发展规划、xx体育产业发展规划、xx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要把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xx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各项建设性单项规划,并通过法定程序确保这些规划得到认真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对xx体育业发展的导向保障作用。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xx体育业发展,应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软件硬件建设统筹、项目统筹等原则,做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位一体”的xx体育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针对目前体育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应切实解决好xx体育馆建设资金不到位形成的巨额缺口,以及二期工程抓紧上马等问题,使其早日竣工投入使用。要加快体育园区和巴渝武术中心等一批新的体育场馆的规划定点和建设进程,防止已征用土地被其他项目挤占。尽快解决xx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机构设置及相关问题,早日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个性化科学指导。及时解决区业余体校和武术馆编制不足问题,为引进和留住优秀体育人才创造条件。精心筹备和全力办好在我区首次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积极筹建全国高水平武术人才训练基地和世界峨嵋武术联合总会,夯实xx武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础。

(四)完善政策,保障发展

要尽快完善有利于xx体育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投入政策和人才政策。如要完善区级财政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投入政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有行政事业费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减免、土地出让金及税款返还等支持政策;出台通过特许、指定、专营、冠名等多种方式的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鼓励政策;要有企业和个人出资办运动队、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学校、建体育场馆比照捐赠公益事业规定执行政策,以及出资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兴建校外体育场所按社会力量办学予以支持的优惠政策;要允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确保资金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资本金,按照股份制方式运作或以贴息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要完善培养、引进和留住体育管理人才和优秀运动人才的政策,尤其要在安置优秀运动员就业等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方面出台实用政策。

(五)优选载体,活动推动

做大做强xx体育业,需要一些好的活动载体。要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各自强身健体的活动方式。如在机关干部中可实施“太极拳普及工程”,在市民中可开展“健康杯”体育活动,在学校、机关、农村和社区可倡导“我爱巴渝武术”的群众健身活动和开展武术人才选拔活动。推动武校、巴渝武术中心、武术馆等建设基础上,可推进大规模高质量的武术人才训练活动。在大型体育基础设施建成后,可争办国内外相关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总之,通过相应的载体,加快健康xx和一流武术之乡建设进程,推动其他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体育产业破题发展。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级领导要树立体育也是生产力的观念,高度重视、切实支持、带头参与、共同推动xx体育业发展。保持体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稳定性,把镇街文化服务中心更名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并明确体育管理服务职能。要加大体育园区开发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健康xx、一流武术之乡等重点工程的领导和协调力度。要细化体育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加强督办和考核,用好的体制机制和优良的作风,推动xx体育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榆林市国企如何重组做大做强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商丘市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情况请示报告

    关于商丘市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重组 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河南省财政厅: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

    关于做大做强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做大做强榆阳区苗木花卉产业的调研报告 一、优势和现状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时期,榆阳区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制订了确保落实的有效措施,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载......

    关于做大做强南通市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关于做大做强南通市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一、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我市拥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日趋扩大的经济运行规模,都为现代物流......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2007-12-12 16:37:5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做大......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采取了......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研报告周玉光近年来,工商北辰分局党组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采取了一系列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措......

    立足乡情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立足乡情做大特色产业蛋糕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突破口与发展潜力也均在乡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新形势下,在发展经济当......

    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稿

    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言提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本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就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