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养殖业的分析
对我国养殖业的分析
一、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优势
1、国家大力支持,资金扶持、水电优惠、免税
温家宝指出: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拨款几千亿元扶持农业产业,使农业更具前所未有的商机。而特种养殖和生态、观光、高效农业,由于效益更高,更有特色,因而政府更重视,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培植在专门给国务院的《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是振兴大农业的战略举措》报告中指出:特种养殖是农村致富的好项目,应动员千家万户就地开发利用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民如果老是靠在土地里种庄稼,是永远致不了富的,而发展特种养殖业就可以达到加快脱贫致富的目的。
发展的项目运作后即可向当地财政局、计委、农办、农业局、扶贫办、老区办等相关部门申报项目,项目通过后即可得到可观的扶持资金。一些山西、河南、云南的加盟户,他们的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资金从300—2000万元不等。一些引种几组野猪的客户,发展才几个月也得到了当地政府2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同时还享受免税,并在土地、资金、水、电等方面享有其他行业所没有的众多优惠政策。
2、农业是中国企业“老大”辈的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据《福布斯全球杂志》调查: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是农业,其次才是房地产和金融业。而中国民营企业赚钱最多的行业也是农业,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最具代表性。新希望、双汇、鲁花、汇源等一批中国企业的“老大”也来自农业。
在农业领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又是利润最高的行业,而且基本没有风险。就以重庆为例:目前803家股份制农庄中有802家赢利,而且不少当年纯利10万元以上,成功率占99.9%,而其它行业有20-30%赢利率就很不错了。如今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一般的县乡的农家乐都生意火爆!这些高利润的生态农庄(场)已成为最具前景和今后几年投资的热点。专家预言,新一批亿万富翁将在这个行业产生。
3、投资安全、保险
(1)投资少,无需大的厂房、设备、资金可大可小。(2)技术相对简单,远比做生意、办工厂简单得多。
(3)竞争少、易成功:目前人们的主要投资都不在农业,因而人才少、企业少、竞争更少,只要稍懂经营的人去从事农业,其优势就很显突出。要比竞争激烈的其它行业更易成功,投资更安全。
(4)收入渠道众多:如以养殖为主,再发展种植、餐饮,进行生态循环,则同时有养殖、种植、餐饮、标本、休闲、门票、住宿等收入,而且都是低成本运作,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形成了一套强大的“投资安全体系”。
4、土地的巨幅升值
农业特别生态农庄,不仅项目本身能够产生良好的效益,土地的升值也将是巨大的收入。因为休闲农庄一般选择在城市近郊发展,三五年后,农庄的地价将成倍的增值。如果再进行综合开发,价值更是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即使土地将来被政府征用,你也可获得政府的高额补偿。
(二)、产品优势
1、进入门槛低
(1)资金方面:启动资金可多可少,低至几千元可以起步,多至上百万,千万亦可发展。因此不论您是下岗工人,工薪阶层,还是商贾巨富,都有合适您发展的项目,专家会为您量身订做最适合您发展的项目。
(2)技术方面:不需要复杂、高深的技术,普通农民经过培训都可以学会,已将公司18年来所积累的养殖讲演整理成一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教学课程、配有文字技术资料以及VCD光盘,农庄有专家教授全天候为您培训,并结合时间操作,两三天包您学会。
(3)人员方面:由于技术不复杂,操作简单,无须配备高精尖人才,只需要从业者自己稍加培训即可以上手。
2、效益好(1)投资周期短。
所有的项目均是短、平、快的。短的两三个月就可以见效,如珍禽养殖,野兔等,最长的也不超过一年,如野猪九个月和一些种植项目。(2)成本低。
野生动物本身具有生命力和抗病力强的特点,再加上农庄提供的品种都是近10年来多代杂交改良的新品种,具有抵抗力强、易饲养等优点,因此整个饲养过程医药费、饲料费(一般的青草、牧草、玉米、麦杆等、青饲料和五谷杂粮均可以做主食)均较省,甚至不要。场所在资金不充裕的时候只需将旧房稍加改造就可,还可以直接在野外放养,因此场馆建设费用不需要很多,甚至不要。规模不大时,自家两三个人自繁自养,无须另外请人,可节约人工成本。(3)产量高。
我国提供的品种均是农庄专家教授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出来的,具有遗传稳定、繁殖快和产量高等优点,因此产量是别的品种2到3倍。(4)市场大。
我国幅员辽阔,人品众多,山珍野味餐馆遍布大江南北,食客如云。再加上饲养的特种野生动物味道鲜美,滋补保健,营养价值高,非常抢手,常常是奇货可居。同时大多数特种养殖野生动物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体,因此特种养殖野生动物不仅在餐饮市场上需求巨大,而且在医药市场(做药用)、饰品市场(如特种野生动物标本)上同样也是需求巨大。
3、投资安全(1)有保障。
野生动物长期在野外生存,可耐零下20度的严寒和40度的高温,生命力、抗病力特强,存活率远远高于家禽。只要不是遇上什么大的瘟疫,都会很好成长,所投资较安全。(2)竞争小。
由于特种养殖目前还是个比较“偏门”的行业,大众对它关注度还不是很高,因此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即便在有零星从事特种养殖的地方,从业者也大多数是些农民、家庭主妇和老、少年人,这些人一般都不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只是在自家家庭式作坊里小打小闹而已,难成大气候。因此只要您稍具些文化知识和经商经验,您在这个行业的成功砝码无疑大大增加。(3)有退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野味市场需求与时俱进,价格也不断上涨(由于国家严厉打击猎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判死型,但仍然有许多人不惜以身试法,可见其中利润之大)。即使按普通的家禽家畜出售,由于成本较低,仍然有很高的利润。
4、可持续发展。(1)行业生命力强。
现在各行各业市场竞争已趋于白热化,非常残酷,今天开明年关的企业(公司)比比皆是,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8年。而特种养殖行业目前还相当比较冷门,从事该行业可以避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激烈的市场搏杀,从而平稳渡过最艰难的创业期。因此对于一个初入市场,没有多少技术、资金和经验的创业者,选择一个生命力强的行业至关重要,也就是通常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道理所在。(2)行业前景好。
上至国务院,下至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化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特别要重视发展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同时这个行业绿色、环保,符合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方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必将可持续发展。另外,目前农产品价格正处于上升阶段,同样也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持续走高。
二、我国养殖业特点分析
1、规模化、标准化、节约化仍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养殖行业一直向规模化、标准化、节约化方向发展,并且发展步伐越来越快。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后,由于政府的推动,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奶牛养殖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伴随着土地政策的收紧、人员工资的快速上涨及食品安全的监控等,规模化、标准化、节约化养殖是大势所趋。
2、政府对畜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会加强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三氯氰胺”、“速生鸡”等食品安全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畜产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透明度及传播速度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政府加大对畜禽产品安全的监管也是大势所趋。
3、养殖业的波动仍将呈现且规律越来越不明显
历史上,我国养殖业周期性波动规律非常明显,有人曾说“赔三年,赚三年,风风火火又三年”,而近几年来却是“赔一年,赚一年,稀里糊涂又一年”,甚至出现“赔半年,赚半年,不明不白又半年”的情况,也就是养殖业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影响养殖业的因素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把握其中的规律。
三、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从近两年我国养殖业的走势看,2013年下半年我国养殖业的走势基本的特点是:恢复性增长,盈利能力和2012年相比会略有增加,但趋势不明显,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会减弱。猪产品的价格在2013年下半年会有所增长,全年走势要强于2012年,但盈利能力将受工人工资、饲料价格的影响较大,是否能有明显提升,以待观察。尽管我国家禽业受到H7N9的影响,家禽业低迷,但是疫情已经受到控制,且政府已经做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相信禽流感危机很快就会解除。一旦疫情消除,先前的家禽业在受到大幅的抑制冲击后,会快速膨胀反弹,2013年下半年家禽业的发展势必迅猛。虽然我国白羽肉鸡受“速生鸡门”事件的影响,作为一种节粮型动物,肉鸡产业的成体向前发展仍是趋势,这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预计2013年下半年回升幅度约为 5%-10%左右,当然如果“速生鸡门”事件仍在发酵,不确定因素会增多。奶牛养殖业近几年来一直平稳,牛奶价格波动不大,基本处于较低盈利水平或不盈利。预计2013年下半年会有小幅上扬的趋势,肉牛和羊的形势近年来相对看好,预计2013年下半年仍会保持相对较高的价位,波动不会太大。蛋鸡2012年处于一个相对盈利的状况,受其影响,要注意2013年蛋价的波动,有可能会出现小幅下扬并不断波动的趋势,受国际毛皮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毛皮动物价格也处于上扬之中,由于特种动物属于一个较小的行业,预计2013年下半年,其价格会坚挺。
我国家的人口众多,并且农业人口占到很大的比例。在中国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创收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动、创收的模式。在畜牧业方面,传统的大畜牧业,主要以猪、鸡、牛、羊、渔为主,随着传统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的中国农民已经无法再从传统的大畜牧生产中去获取比较高额的回报了。而一些刚刚起步和一些甚至还没有起步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就适合我国农民发展。随着社会的逐步地发展,要求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特种养殖、专业养殖的行业,也必将逐渐的从传统的副业、辅业中逐渐地脱离出来,而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传统的畜禽养殖,必将逐渐地走向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和现代化。而相对比较弱小、并且覆盖面很宽的特养业,就需要很多的人员、单位来进行专业、深入、系统地从事和完善这个产业。特种养殖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我国养殖业的分析
金融3班 赵佳玮 201019611136
第二篇: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养殖业发展趋势(xiexiebang推荐)
从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养殖业发展趋势
饲料、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今年国内饲料、养殖业面临的新情况禽流感的发生和国家对疫情的公布,对禽肉、禽蛋产品的消费和家禽的养殖业,饲料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禽肉,禽蛋消费量和价格急剧下降,个别城市甚至暂停活禽交易,养殖业遭受到严重的打击,禽类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饲料企业禽饲料销售全面受阻,给国内外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国际接轨实行疫情公开化、透明化,为我国畜牧业,饲料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今年,作为饲料原料的粮食生产,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进入一个新的生产周期。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下降,从1998年最高的5.12亿吨,下降到2003年的4.306亿吨,下降15.7%。其中玉米为1.14亿吨,减产6%,与最高年1998年的1.3295亿吨相比,下降14%。今年开始,整个粮食(包括玉米在内)供求价格局已经形成,低价原料供应的时代已经过去。据初步统计,与去年同期比较,玉米和豆粕价格均增长26%左右,鱼粉价格增长18%左右,配合饲料增长成本约20%左右,原料价格走势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加大。
二、饲料、养殖业的现状
肉、蛋、奶及产品的增长决定着饲料的需求。1979年以前,中国居民人均肉类占有量在10kg以下,1987年人均占有44.6kg,已完全达到目前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肉类消费量。目前,全国人均占有肉类已接近50kg,全国农村平均每户饲养畜禽及其产品量也大幅度增加。可见,当前的肉类生产量相对过剩,超过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禽蛋的发展情况与肉类相类似,而增长幅度更是高于肉类。在80年代,禽类的平均增长率为12.5%,90年代达到13.3%;只是由于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禽蛋价格才没有像肉类那样大幅度下降,但也呈饱和状态。80年代,禽蛋人均占有量平均只有4.6kg,90年代却达到12.3kg,目前已超过17kg,完全能满足目前居民的消费水平。
水产品生产也呈加速趋势。80年代,水产品的年增长率为10.4%,90年代为12.4%。水产品生产增长,更多的得益于水产养殖的增加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80年代,水产品养殖面积由298.53万公顷增至610万公顷。由此看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畜牧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由主要注重产量增长,向优质高效、改进质量为主、兼顾数量增长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对肉、蛋、奶及水产品发展前景的判断,对2005年饲料养殖产品产量和饲料需求量预测如下:
1、中国饲料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饲料行业有过十分光辉的历程。它在短短20年内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全国饲料产品总产量达到8781万吨,其中配合饲料6406万吨,浓缩饲料2046万吨,添加剂预混饲料329万吨,预计饲料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100亿元。
近年来,饲料企业过度追求数量扩张,大搞价格大战、赊销大战盲目上项目等,忽略了合理经营利润、创名牌战略、集团化规模经营,致使设备资源闲置、市场混乱、质量下降、拳头产品少,企业经营如履薄冰。其存在的问题有:
(1)行业获利率低
目前,中国饲料企业高达12000多家,每个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7.67万吨/年,每个企业平均实际产量仅为4万吨/年。而世界饲料业的现状是约3800家大型饲料企业的配合饲料占全球总量的80%。1997年生产了1.2-1.4亿吨饲料,但只有3000家饲料加工企业,单个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为400万吨/年左右,相差100倍。
由于饲料行业的进入门槛过低,我国的饲料企业:“大而不大”的现象很突出。即“大”企业并没有获得足够大的销售收入比例和市场份额。在经过了较充分发育的饲料市场上,饲料业的获利能力正全面下滑,2-3%左右净利率与全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产生约4.5%的差距。
(2)饲料原料日益短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大国。饲料粮主要是玉米原料和鱼粉及各种微量元素配制而成。而占饲料比重很大的蛋白质、能量饲料却接近或超过70%,对国际原料市场有很深的依赖性,抑制了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原料紧缺将是长期的结构矛盾,如何解决饲料原料这一问题,将是促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3)产业链脆弱
饲料工业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受到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假如世贸组织我国饲料原料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加明显。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豆粕价格的暴涨及禽流感疫情给饲料企业带来的巨额损失,让行业明白了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第三篇: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据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网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
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第四篇:我国蛇类养殖业的现状
我国蛇类养殖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蛇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其全身都是宝:蛇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祛风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病或类风湿病等疾病;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蛇毒制剂对心血管病和癌症都有疗效,同时也是很好的镇痛剂和止血药,利用蛇毒能够制备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此外,蛇鞭、蛇油、蛇血、蛇蜕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蛇皮可制乐器、装饰品和日常用品。更重要的是,蛇是鼠类的天敌,对消灭鼠害,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工养殖蛇类,已作为一门新兴的特种养殖业,在我国虽然还只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国各地,自发地掀起一股养蛇热潮,很多养殖者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国养蛇业的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一些方法简述如下。我国蛇类养殖业的现状
人工养殖的蛇类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毒蛇与无毒蛇最区别在于毒蛇有毒腺和毒牙。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经济无毒蛇种类主要有蟒蛇、黑眉锦蛇、赤链蛇、百花锦蛇、王锦蛇、乌梢蛇等;经济毒蛇种类本主要有蝰蛇、滑鼠蛇、灰鼠蛇、、三索锦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尖吻蝮蛇等。其养蛇场主要分布在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山东等地。大多数养蛇场现都从事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有些养蛇场以取毒为主,有些养蛇场生产蛇酒、蛇胆、蛇干、蛇皮、蛇鞭、蛇油、蛇化妆品或药品,还有的兼营蛇皮产品。但是最多还是作为食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食用活蛇量20000 吨,以每条1.5 kg 计算,数目多达1500 万条, 另外药用、工艺及观赏用蛇数目也惊人。据统计, 仅广州市一地单月消费活蛇达600 吨, 年销量达8000 吨;日、韩、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需求量年均增长10% 以上, 价格年均增长5% 以上。目前, 我国蛇产品交易活跃的城市有广州、香港、北京、哈尔滨等。在药用蛇类市场方面, 其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价格逐年增长, 以2009年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的行情显示, 蕲蛇药材价格在1700~2000 元/ kg, 乌梢蛇药材在160~200 元/ kg,金钱白花蛇药材为20 元/ 条。
我国蛇类养殖市场产业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的蛇类养殖经营单位都存在资金不足、规模小、管理落后、科研能力不足等缺陷, 只有极少数实力较强的养殖单位掌握了某些种类蛇的养殖技术, 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就技术而言,经过多年探索, 我国的蛇类人工驯养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某些蛇种的养殖技术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常弘等在2002~2003年对广东省蛇类养殖情况调查发现,当时广东省真正驯养成功的蛇种类有以下4 种, 即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乌梢蛇,其他主要经济蛇类如银环蛇、灰鼠蛇、金环、王锦蛇、尖吻蝮蛇和蝰蛇等都处于养殖方法探索状态;广东省成功的蛇类养殖企业在养殖技术上已成功解决了某些特定种类的养殖难题,明显缩短了生产周期,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近年来,养殖成功的蛇种类有所增加,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据调查,目前养殖成功的种类有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灰鼠蛇、蟒蛇、乌梢蛇等, 这些种类在人工驯养技术、养殖规模和模式、饲料开发等方面, 达到或接近成熟水平。我国蛇类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蛇类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技术的含量较低
2.1.1 规模小而散 从目前中国养蛇业的规模来看,虽然遍及全国,但真正形成规模化饲养的场家却很少,而且各地区仍属自发发展状态,缺乏全国性的统一协调管理,与相关产业(产品深加工,饲料,蛇药,用具等)也缺乏紧密型联合或合作。
2.1.2 饲养成本高和生产周期长 我国经济蛇类的种类很多, 蛇的生态习性各不相同, 因此蛇的养殖技术通用性较差, 某些种类蛇的养殖技术突破并不代表所有蛇的养殖成功;另外, 对蛇类养殖限制最大的因素是养殖成本高和生产周期长问题, 很多种类的蛇有吃活食习性, 其饲料供应成本过高, 且蛇的生长速度缓慢、周期长, 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蛇类养殖的产业化发展。
2.1.3 蛇的人工繁殖和幼蛇存活率 蛇的人工繁殖问题是否解决是养蛇是否成功的根本问题。目前, 我国蛇类养殖业在蛇的人工繁殖方面研究多局限于孵化率上, 而对种蛇的生殖特性,如最适生育年龄对后代的影响等不尚无太多了解。孵化条件因素对幼蛇的发育完全与否、存率、性别比例等都存在影响。在幼蛇饲养方面, 仍面临幼蛇死亡率过高的问题, 幼蛇的开口捕食及饲料配方问题上仍有较大难度。
2.1.4 蛇的疾病防疫 在蛇类饲养中, 幼蛇的存活率和养殖过程中的卫生防疫是事关养蛇成败的关键。蛇的疾病很多, 仅寄生虫病就有10 多种, 往往是造成养蛇失败的首要原因。蛇类疾病一旦发生, 一般很难治愈, 且多有传染性, 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预防也只能借鉴其他动物养殖中的常规技术, 但由于其他家养动物如家禽、家畜与爬行动物亲缘关系较远, 生理及习性迥异, 因此防治效果有限;蛇场的实际生产中, 由于绝大多数单位没有专业的动物医学人员, 对蛇的多种疾病至今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 更谈不上明确的防治方法, 这也是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1.5 蛇的越冬及无冬眠养殖技术
蛇的自然冬眠死亡率在35% ~50% , 因此, 蛇的安全越冬在蛇的养殖过程中事关养蛇成败。蛇的活动与冬眠的周期性变化与自然界气候变化节律一致, 在不考虑自然界天敌情况下,其死亡率的高低与气温及蛇本身状况密切相关。2.2 野生蛇类资源的保护管理难以到位
绝大多数种类的蛇均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虽然某些省区将全部或部分蛇类列为重点保护动物,但无法采取协调一致的执法活动,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导致许多不法分子不顾蛇类资源的急剧减少的严重后果而大肆捕杀野生蛇类以牟取暴利。现今的不少养蛇场实际上是倒卖蛇类的窝点,以低价收购,经短期饲养再出售或者加以利用。这样就导致了活蛇价格下跌,给养蛇专业户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失,从而阻碍养蛇业的发展。解决方法
3.1 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
对于蛇类养殖的具体技术方面, 个人认为可以在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3.1.1 发展蛇的人工饲料配制和蛇的驯饲技术
按不同蛇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饲料, 并加入适当添加剂以加强适口性及预防疾病;同时考虑按不同种类的蛇捕食特点和感官特点设计方法, 对其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的诱导进食, 如利用蛇进食依靠嗅觉把关的特性进行驯养, 加入特殊味道的食物进行引诱, 使其进食人工配合饲料。
3.1.2 进一步研究蛇的无冬眠饲养技术
重点研究无冬眠饲养条件下对蛇的正常生理周期如繁殖周期有无影响, 并进一步明确环境控制的相关参数, 尽可能降低养殖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3.1.3 加强蛇类疾病的研究
了解其疾病谱, 可考虑以免疫方法预防蛇病, 明确不同疾病症状, 以进行有效判断, 重点是明确治疗方法如抗生素的具体剂量等。
3.1.4 加大蛇的繁殖技术研究
从爬行动物生殖生物学和人工控制孵化条件等角度提高对蛇类繁殖的控制, 尝试人工受精等技术开发。
3.1.5 设计可自动化管理的蛇类养殖设备
如具备微环境条件控制能力并方便清洁的立体养殖蛇箱, 建立蛇场工作的日常操作规程, 形成并规范蛇场的日常管理制度。
3.1.6 发展与养蛇业有关的辅助工和设备开发
如幼蛇饲养过程中专用饲养器具等, 同时发展人工养殖蛇类的标记技术, 为适应蛇类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打下基础。3.2 加强对蛇类资源的保护管理
根据蛇类资源管理的复杂性以及资源量衰竭的现状,建议将中国大部分蛇类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进行蛇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各地方的狩猎限额。同时,各级管理野生动物部门要做好蛇类资源的监测工作。加强对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取缔那些以养殖为名而倒卖蛇类的窝点。3.3 推进“生态养殖”
由于蛇类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造成部分地区鼠类成害,进而导致粮食减产,森林受损,生态制约关系受到破坏。所以为了维护生态平衡,降低蛇类养殖成本,建议推进“生态养殖”。所谓“生态养殖”是指将人工繁殖的幼蛇,特别是象黑眉锦蛇、王锦蛇、乌梢蛇、灰鼠蛇、滑鼠蛇等一类既是鼠类的天敌又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经济无毒蛇,在野生动物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有计划地放养到野外指定的地区,让其在完全野生的状态下生长发育,然后再有计划地加以捕获利用。3.4 养蛇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对技术成熟的蛇种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和科学管理, 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工厂化养殖, 同时加大蛇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不把眼光仅仅局限于蛇用于食用或中药原料。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原材料, 其所含物质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应对其进行深层次开发, 产品定位层次要高, 主要瞄准高级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市场, 努力提高附加值。小 结
蛇类的驯化养殖乃至产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的蛇类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按照目前的资源破坏速度, 如不进行有效保护, 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野生蛇类种群数量锐减, 直到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蛇类交易,甚至禁猎, 因此, 蛇类的人工养殖技术大有前途。可以预见, 在不远的将来, 国内会出现技术垄断型的大型蛇类养殖及综合利用企业, 其将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而技术薄弱的小型蛇类养殖单位和”以贩代养”的虚假养殖单位最终会因为蛇类资源枯竭而被市场淘汰。目前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了解我国蛇类养殖市场的真实情况, 让他们看到蛇类养殖市场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吸引投资以努力研发技术, 占领蛇类养殖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应加强消费引导, 加大对野生蛇类资源状况的宣传, 并对野生蛇类体内的多种寄生虫及不正确的食用方法引起的疾病进行有效宣传, 同时与人工控制下养殖的蛇类进行质量对比, 从而在食用蛇类市场上建立品牌。总而言之, 也就是管好野生蛇类, 从流通环节切断其进入市场途径;至于蛇类养殖市场则应利用行业的潜在市场和效益吸引投资, 自主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做好监督引导工作。如此, 相信我国的养蛇业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第五篇: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看好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看好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甚而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如何,可持续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世办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
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