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
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网
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8:41: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2)
近年来,**县始终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认真处置新形势下涉及民生问题的群体性上访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落到实处。3月份,我县妥善处理了城区**花苑小区172户业主代表46人到县委、政府反映房屋公摊面积过大、要求开发商退还房屋面积缩水的返还款和按购房约定(口头)免交车库、杂物间公摊费
用等纠纷引发的群体上访。我们的体会是:
一、坚持情感沟通在先,接待来访突出一个“诚”字
能否顺利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接访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3月10日,26名业主代表第一次来到县委大院,说要向县委书记当面反映开发商迟迟不退房款、还要在房屋返还款中扣减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问题,个个情绪激愤,言辞激烈。接到情况报告后,县委政法委立即将所有上访人员请到了本单位会议室,让他们一一坐下来,工作人员给每位上访对象倒上一杯热茶,政法委、维稳办、信访局、房管局、建设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在联合接访时把“态度热情、换位思考、公平公正”贯穿于全过程,认真如实记录下每个上访人员的发言,当时就向他们反馈梳理汇总情况,看有无遗漏之处。实践证明,这“十二字”指导思想很快就拉近了部门与上访人员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上访人的信任,让他们
充分地感受到政府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真心诚意,为事情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坚持群众利益为重,维护民生彰显一个“实”字。
购房置业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牵涉面广、领导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在接访当中,针对上访群众提出的所有问题,主管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该解决能解决的立即答复;暂时解决不了的说明原因、向群众讲清楚,承诺期限及时解决;不该解决的讲清道理,取得群众的理解,避免了矛盾激化。如,上访群众首先提出了要由县委、政府部门牵头,与开发商当面谈判。对这个合理要求,我们给予了充分满足,督促开发商叶某和唐某两人在半小时内赶到了会场,与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打开了问题化解的快捷之门。对业主提出的加紧实施综合验收、加快房产证办理等诉求,主管部门负责人都一一表态,争取在两
个月时间内完成上述工作。3月10日,县委政法委第一次主持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协商时,正确把握“民本”原则,既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业主要求开发商及时返还房款的诉求,又并不因为业主人多、想闹而迁就他们,同时统筹考虑我县房产开发的实际状况,适当兼顾了开发商的承受能力,耐心细致、和风细雨劝导业主放弃由开发商程度承担所有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的不合理要求(开发商售楼部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将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打包计入房屋建筑面积之内计算公摊的作法,口头允诺过车库、杂物间不计公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商,最后促使双方达成了开发商承担60%、业主承担40%公摊费用的协议条款。协议签订之后,在执行当中却节外生枝。开发商由于资金组织困难,未能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退还款项。3月16日下午一上班,就有20位业主再次来到县委,并扬言“今天不解决,就组织人员包车分批到赣州、南昌上访反
映”。情况紧急,在家的县委专职常委严晓晖一面与业主对话,一面安排房管局火速找到开发商代表。随后,县委政法委再次将业主与开发商聚到谈判桌上,提出了以“按应退款项折算,订立以开发商现正在销售的另一处楼盘同等面积的商品房作为15天履约保证的买卖合同”为核心协议条款的解决方案,得到业主的普遍支持。为解除业主怕开发商再次开“空头支票”的担忧,政法委督促开发商写下了履约承诺书,并与建设局、房管局一道作为见证单位在承诺书签字,县房管局当夜办理了合计面积800平方米的5套商品房买卖备案登记手续,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业主利益。所有这些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举措,让业主真实地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解民忧、化民怨”的实际行动,两次协调会上都响起了与会业主发自内心的掌声,他们由衷地说道:“我们找对了人。”“我们感谢县委、县政府。”就连开发商也说,“县委、政府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考虑,这样的处理,我们服。”
三、坚持就地化解,防控矛盾着力一个“合”字
从**花苑业主群体上访的个案,县委、县政府敏感地意识到,受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领域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承建商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纠纷极有可能出现集中多发的势头,必须进一步加强全县商品房开发、建设领域的规范管理,必须做好“亡羊”之前的“补牢”工作。在县委政法委的积极推动下,各职能部门迅速形成了齐抓共管、就地化解矛盾的合力。县委维稳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强调明确了房管局和建设局对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责任主体地位,强化建设和开发市场的监管,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排查工作,限期化解各类影响稳定的隐患苗头。3月1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所有在建、已建成
第二篇: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始终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认真处置新形势下涉及民生问题的群体性上访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落到实处。3月份,我县妥善处理了城区**花苑小区172户业主代表46人到县委、政府反映房屋公摊面积过大、要求开发商退还房屋面积缩水的返还款和按购房约定(口头)免交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纠纷引发的群体
上访。我们的体会是:
一、坚持情感沟通在先,接待来访突出一个“诚”字
能否顺利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接访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3月10日,26名业主代表第一次来到县委大院,说要向县委书记当面反映开发商迟迟不退房款、还要在房屋返还款中扣减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问题,个个情绪激愤,言辞激烈。接到情况报告后,县委政法委立即将所有上访人员请到了本单位会议室,让他们一一坐下来,工作人员给每位上访对象倒上一杯热茶,政法委、维稳办、信访局、房管局、建设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在联合接访时把“态度热情、换位思考、公平公正”贯穿于全过程,认真如实记录下每个上访人员的发言,当时就向他们反馈梳理汇总情况,看有无遗漏之处。实践证明,这“十二字”指导思想很快就拉近了部门与上访人员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上访人的信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政府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真心诚意,为事情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坚持群众利益为重,维护民生彰显一个“实”字。
购房置业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牵涉面广、领导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在接访当中,针对上访群众提出的所有问题,主管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该解决能解决的立即答复;暂时解决不了的说明原因、向群众讲清楚,承诺期限及时解决;不该解决的讲清道理,取得群众的理解,避免了矛盾激化。如,上访群众首先提出了要由县委、政府部门牵头,与开发商当面谈判。对这个合理要求,我们给予了充分满足,督促开发商叶某和唐某两人在半小时内赶到了会场,与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打开了问题化解的快捷之门。对业主提出的加紧实施综合验收、加快房产证办理等诉求,主管部门负责人都一一表态,争取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上述工作。3月10日,县委政法委第一次主持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协商时,正确把握“民本”原则,既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业主要求开发商及时返还房款的诉求,又并不因为业主人多、想闹而迁就他们,同时统筹考虑我县房产开发的实际状况,适当兼顾了开发商的承受能力,耐心细致、和风细雨劝导业主放弃由开发商程度承担所有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的不合理要求(开发商售楼部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将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打包计入房屋建筑面积之内计算公摊的作法,口头允诺过车库、杂物间不计公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商,最后促使双方达成了开发商承担60%、业主承担40%公摊费用的协议条款。协议签订之后,在执行当中却节外生枝。开发商由于资金组织困难,未能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退还款项。3月16日下午一上班,就有20位业主再次来到县委,并扬言“今天不解决,就组织人员包车分批到赣州、南昌上访反映”。情况紧急,在家的县委专职常委严晓晖一面与业主对话,一面安排房管局火速找到开发商代表。随后,县委政法委再次将业主与开发商聚到谈判桌上,提出了以“按应退款项折算,订立以开发商现正在销售的另一处楼盘同等面积的商品房作为15天履约保证的买卖合同”为核心协议条款的解决方案,得到业主的普遍支持。为解除业主怕开发商再次开“空头支票”的担忧,政法委督促开发商写下了履约承诺书,并与建设局、房管局一道作为见证单位在承诺书签字,县房管局当夜办理了合计面积800平方米的5套商品房买卖备案登记手续,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业主利益。所有这些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举措,让业主真实地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解民忧、化民怨”的实际行动,两次协调会上都响起了与会业主发自内心的掌声,他们由衷地说道:“我们找对了人。”“我们感谢县委、县政府。”就连开发商也说,“县委、政府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考虑,这样的处理,我们服。”
三、坚持就地化解,防控矛盾着力一个“合”字
从**花苑业主群体上访的个案,县委、县政府敏感地意识到,受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领域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承建商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纠纷极有可能出现集中多发的势头,必须进一步加强全县商品房开发、建设领域的规范管理,必须做好“亡羊”之前的“补牢”工作。在县委政法委的积极推动下,各职能部门迅速形成了齐抓共管、就地化解矛盾的合力。县委维稳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强调明确了房管局和建设局对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责任主体地位,强化建设和开发市场的监管,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排查工作,限期化解各类影响稳定的隐患苗头。3月1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所有在建、已建成尚未交付的楼盘项目开发商座谈会,督促开发商顺应形势变化,严格履行合同条款,自觉按合同办事,主动加强与业主的沟通联系,争取理解支持,重视做好业主反映的“小漏小洞”的修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县房管局建立挂点包保责任制,每个班子成员包5个楼盘,对2006年以来已建、在建的15个项目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回查”,排查楼盘建设、销售情况以及工程款的筹措、民工工资兑付情况,重点是摸清、掌握购房户对所购房屋的质量、面积、交付时间等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苗头、动向,做到“包排查、包协调处理、保稳控”。县司法局建立代理律师维稳责任制,要求律师在代理此类案件时把社会责任置于首位,正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情绪疏导工作,正确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程序、合法途径解决争议;对幕后怂恿、策划当事人越级上访的律师,按相关规定给予从严处理。县法院积极开展诉调对接和判后答疑工作,把调解、协商贯穿于诉讼的各个环节。公安机关正确把握宽严尺度,加大对聚众冲击售楼场所、损坏财物、侵犯人身权益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花苑业主群体上访这一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当前,由于政策调整、利益分配、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逐年增多,矛盾的复杂性、行为的对抗性日益增强。由于此类矛盾纠纷往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容易引起共鸣,因而参与人员众多,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上百人,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和压力。根据我县信访部门的统计数据,2005年至2008年,我县发生的5人以上群体上访数量分别是47批512人次、46批54人次、53批532人次、57批573人次,呈现高位运行、逐年上升的势头。
二、“抱团”上访维权。随着法律法规的普及和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影响,公民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依法维权、正当维权的法律意识却在不断弱化,出现“权利享受硬、义务履行软”的状况。当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和损害时,受人多力量大和“法不责众”等心理因素影响,只要有人挑头、代言,响应者马上云集迅速联合成一个群体,共同采取行动。为数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个别反映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声势搞的越大,参与的人员越多,领导的压力就越大,问题才能解决的越快。
三、“官本位”意识浓厚。参与群体上访的群众受“谁的官大就找谁”,习惯于通过领导批示、行政手段解决纠纷,信官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找领导、找大领导才能“讨回公道”。加之上访成本低,叫上十几、几十号人在县委、县政府门口一站,比花钱请律师打官司来得实在的多,不愿意或根本不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
这些因素支配下的群体上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花苑业主群体上访案件的处理,给了我们几点有益启示: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是解决任何上访问题、特别是群体上访的成功之本。
群体上访具有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处置要求高等特点,它不是单凭哪个部门、哪个方面的力量就能解决。要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上访,必须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预防、发现和控制矛盾激化的能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尤其是要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群体上访一旦发生,主管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靠前指挥,直接面对群众做工作,认真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防止矛盾升级。3月10日、16日,业主的两次群体上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都出面亲自接待、亲自协调,该拍板的当场拍板,取得了上访群众信任、支持。
二、坚持预防为主,是解决群体性上访的源头之策。
要加强政策法律研究,认真分析当前新形势下民间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预测、控制能力,减少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上访的发生。不仅要继续加强对土地山林水利、婚姻家庭邻里、征地拆迁等传统领域多发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而且要更加重视加强金融危机蔓延、经济波动、增速放缓形势下带来的就业难、拖欠工资工程款等新社会管理领域群体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做到“三抓”、“三前”,即抓早、抓小、抓苗头,防范工作做在矛盾纠纷发生之前、化解工作做在矛盾纠纷发展之前、调处工作做在矛盾纠纷激化之前。
三、坚持实事求是、人性化处理,是解决群体上访问题的灵活之举。
一旦形成群体上访,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必须进行认真分析,依据事实,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既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又要灵活把握尺度、让利于民地给予处理。在处理上述群体上访中,业主和开发商在按五五比例分担公摊费用这一实质性细节问题上长时间僵持,协商几乎要面临破裂。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将开发商叫到一旁,劝导其从企业长远利益、挽救维护企业形象出发,最终促使其作出了同意按三七比例分担公摊费用的调解方案。对群体上访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在我们职能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都要坚决依法办理、限期解决,把问题化解在本乡镇、本县范围。对于那些不能解决,或者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的要求,应态度明朗地向他们解释说明情况,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决不能模棱两可,造成先给之以期望后授之以把柄的不利局面。对那些在政府职能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无法由政府部门解决的,而他们又想要解决,经过我们的解释他们又不满意的,要善于引导他们走其他途径,通过仲裁、诉讼等手段来达到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目的,打消他们组织进行群体性上访的念头。对已经出现过的群体上访,要及时回访群体上访的核心骨干人员,充分发挥他们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为我们做其他人群的工作,掌握有无新的不良动向,从而减少反复和越级访的发生。
第三篇: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
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始终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认真处置新形势下涉及民生问题的群体性上访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落到实处。3月份,我县妥善处理了城区**花苑小区172户业主代表46人到县委、政府反映房屋公摊面积过大、要求开发商退还房屋面积缩水的返还款和按购房约定(口头)免交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纠纷引发的群体上访。我们的体会是:
一、坚持情感沟通在先,接待来访突出一个“诚”字
能否顺利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接访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3月10日,26名业主代表第一次来到县委大院,说要向县委书记当面反映开发商迟迟不退房款、还要在房屋返还款中扣减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问题,个个情绪激愤,言辞激烈。接到情况报告后,县委政法委立即将所有上访人员请到了本单位会议室,让他们一一坐下来,工作人员给每位上访对象倒上一杯热茶,政法委、维稳办、信访局、房管局、建设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在联合接访时把“态度热情、换位思考、公平公正”贯穿于全过程,认真如实记录下每个上访人员的发言,当时就向他们反馈梳理汇总情况,看有无遗漏之处。实践证明,这“十二字”指导思想很快就拉近了部门与上访人员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上访人的信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政府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真心诚意,为事情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坚持群众利益为重,维护民生彰显一个“实”字。
购房置业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牵涉面广、领导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在接访当中,针对上访群众提出的所有问题,主管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该解决能解决的立即答复;暂时解决不了的说明原因、向群众讲清楚,承诺期限及时解决;不该解决的讲清道理,取得群众的理解,避免了矛盾激化。如,上访群众首先提出了要由县委、政府部门牵头,与开发商当面谈判。对这个合理要求,我们给予了充分满足,督促开发商叶某和唐某两人在半小时内赶到了会场,与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打开了问题化解的快捷之门。对业主提出的加紧实施综合验收、加快房产证办理等诉求,主管部门负责人都一一表态,争取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上述工作。3月10日,县委政法委第一次主持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协商时,正确把握“民本”原则,既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支持业主要求开发商及时返还房款的诉求,又并不因为业主人多、想闹而迁就他们,同时统筹考虑我县房产开发的实际状况,适当兼顾了开发商的承受能力,耐心细致、和风细雨劝导业主放弃由开发商程度承担所有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的不合理要求(开发商售楼部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将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打包计入房屋建筑面积之内计算公摊的作法,口头允诺过车库、杂物间不计公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商,最后促使双方达成了开发商承担60%、业主承担40%公摊费用的协议条款。协议签订之后,在执行当中却节外生枝。开发商由于资金组织困难,未能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退还款项。3月16日下午一上班,就有20位业主再次来到县委,并扬言“今天不解决,就组织人员包车分批到赣州、南昌上访反映”。情况紧急,在家的县委专职常委严晓晖一面与业主对话,一面安排房管局火速找到开发商代表。随后,县委政法委再次将业主与开发商聚到谈判桌上,提出了以“按应退款项折算,订立以开发商现正在销售的另一处楼盘同等面积的商品房作为15天履约保证的买卖合同”为核心协议条款的解决方案,得到业主的普遍支持。为解除业主怕开发商再次开“空头支票”的担忧,政法委督促开发商写下了履约承诺书,并与建设局、房管局一道作为见证单位在承诺书签字,县房管局当夜办理了合计面积800平方米的5套商品房买卖备案登记手续,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业主利益。所有这些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举措,让业主真实地感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解民忧、化民怨”的实际行动,两次协调会上都响起了与会业主发自内心的掌声,他们由衷地说道:“我们找对了人。”“我们感谢县委、县政府。”就连开发商也说,“县委、政府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我们考虑,这样的处理,我们服。”
三、坚持就地化解,防控矛盾着力一个“合”字
从**花苑业主群体上访的个案,县委、县政府敏感地意识到,受金融危机、经济下行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领域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开发商与承建商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纠纷极有可能出现集中多发的势头,必须进一步加强全县商品房开发、建设领域的规范管理,必须做好“亡羊”之前的“补牢”工作。在县委政法委的积极推动下,各职能部门迅速形成了齐抓共管、就地化解矛盾的合力。县委维稳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强调明确了房管局和建设局对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责任主体地位,强化建设和开发市场的监管,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排查工作,限期化解各类影响稳定的隐患苗头。3月1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所有在建、已建成尚未交付的楼盘项目开发商座谈会,督促开发商顺应形势变化,严格履行合同条款,自觉按合同办事,主动加强与业主的沟通联系,争取理解支持,重视做好业主反映的“小漏小洞”的修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县房管局建立挂点包保责任制,每个班子成员包5个楼盘,对2006年以来已建、在建的15个项目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回查”,排查楼盘建设、销售情况以及工程款的筹措、民工工资兑付情况,重点是摸清、掌握购房户对所购房屋的质量、面积、交付时间等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苗头、动向,做到“包排查、包协调处理、保稳控”。县司法局建立代理律师维稳责任制,要求律师在代理此类案件时把社会责任置于首位,正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情绪疏导工作,正确引导当事人走法律程序、合法途径解决争议;对幕后怂恿、策划当事人越级上访的律师,按相关规定给予从严处理。县法院积极开展诉调对接和判后答疑工作,把调解、协商贯穿于诉讼的各个环节。公安机关正确把握宽严尺度,加大对聚众冲击售楼场所、损坏财物、侵犯人身权益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花苑业主群体上访这一案件,我们可以发现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的几个基本特点:
一、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当前,由于政策调整、利益分配、民间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逐年增多,矛盾的复杂性、行为的对抗性日益增强。由于此类矛盾纠纷往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容易引起共鸣,因而参与人员众多,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上百人,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和压力。根据我县信访部门的统计数据,2005年至2008年,我县发生的5人以上群体上访数量分别是47批512人次、46批54人次、53批532人次、57批573人次,呈现高位运行、逐年上升的势头。
二、“抱团”上访维权。随着法律法规的普及和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影响,公民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依法维权、正当维权的法律意识却在不断弱化,出现“权利享受硬、义务履行软”的状况。当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和损害时,受人多力量大和“法不责众”等心理因素影响,只要有人挑头、代言,响应者马上云集迅速联合成一个群体,共同采取行动。为数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个别反映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声势搞的越大,参与的人员越多,领导的压力就越大,问题才能解决的越快。
三、“官本位”意识浓厚。参与群体上访的群众受“谁的官大就找谁”,习惯于通过领导批示、行政手段解决纠纷,信官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找领导、找大领导才能“讨回公道”。加之上访成本低,叫上十几、几十号人在县委、县政府门口一站,比花钱请律师打官司来得实在的多,不愿意或根本不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矛盾纠纷。
这些因素支配下的群体上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花苑业主群体上访案件的处理,给了我们几点有益启示: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是解决任何上访问题、特别是群体上访的成功之本。
群体上访具有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处置要求高等特点,它不是单凭哪个部门、哪个方面的力量就能解决。要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上访,必须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预防、发现和控制矛盾激化的能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尤其是要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群体上访一旦发生,主管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靠前指挥,直接面对群众做工作,认真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防止矛盾升级。3月10日、16日,业主的两次群体上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都出面亲自接待、亲自协调,该拍板的当场拍板,取得了上访群众信任、支持。
二、坚持预防为主,是解决群体性上访的源头之策。
要加强政策法律研究,认真分析当前新形势下民间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预测、控制能力,减少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上访的发生。不仅要继续加强对土地山林水利、婚姻家庭邻里、征地拆迁等传统领域多发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而且要更加重视加强金融危机蔓延、经济波动、增速放缓形势下带来的就业难、拖欠工资工程款等新社会管理领域群体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做到“三抓”、“三前”,即抓早、抓小、抓苗头,防范工作做在矛盾纠纷发生之前、化解工作做在矛盾纠纷发展之前、调处工作做在矛盾纠纷激化之前。
三、坚持实事求是、人性化处理,是解决群体上访问题的灵活之举。
一旦形成群体上访,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必须进行认真分析,依据事实,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既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又要灵活把握尺度、让利于民地给予处理。在处理上述群体上访中,业主和开发商在按五五比例分担公摊费用这一实质性细节问题上长时间僵持,协商几乎要面临破裂。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将开发商叫到一旁,劝导其从企业长远利益、挽救维护企业形象出发,最终促使其作出了同意按三七比例分担公摊费用的调解方案。对群体上访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在我们职能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都要坚决依法办理、限期解决,把问题化解在本乡镇、本县范围。对于那些不能解决,或者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的要求,应态度明朗地向他们解释说明情况,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决不能模棱两可,造成先给之以期望后授之以把柄的不利局面。对那些在政府职能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无法由政府部门解决的,而他们又想要解决,经过我们的解释他们又不满意的,要善于引导他们走其他途径,通过仲裁、诉讼等手段来达到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目的,打消他们组织进行群体性上访的念头。对已经出现过的群体上访,要及时回访群体上访的核心骨干人员,充分发挥他们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为我们做其他人群的工作,掌握有无新的不良动向,从而减少反复和越级访的发生。
第四篇:XX乡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XX乡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XX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法委、县综治办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工作。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情况
本着“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认真贯彻县政法工作会议的精神,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
(一)认真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年初以来,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责任体系。与各村、各社会治安成员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开展综治工作过程中,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和任务坚决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综治办定期例会,研究分析辖区治安形势,通报情况,制定工作措施,巩固并完善了“两所一办”协调配合办案机制,及时解决综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综治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互通情况,形成了工作合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乡投入了物力、财力予以支持,现已给综治办添置了微机等办公设施,目前综治维稳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 1
化,为我乡综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平安建设”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平安建设”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我乡已制定了平安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相关责任和奖惩措施。乡综治办为提高辖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张旗鼓宣传平安建设内容,利用辖区内永久性墙壁书写平安建设宣传标语15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农村人口管理工作,由于我乡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针对这一实际,派出所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保障了务工人员的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乡的社会稳定。派出所加强对各村治安巡逻队的督促和指导,组织警力不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巡逻。加强了对重点人口、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实行了专人专块负责制,落实到每位民警,定期帮教,使重点人口、违法青少年能够端正生活态度,转变观念,情绪稳定。加大力度对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查处。在国庆期间,我乡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预案和各项应对措施,突出了工作重点,加强领导,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党政齐抓共管。在国庆期间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进京上访和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有效地保障了我乡经济社会稳定。
二、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情况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
工作方针和前提,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治理突出治安问题,对于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把矛盾解决在源头,我乡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通过调查摸底解决老问题,发现新问题。全面排查信访积案,解决具体问题,构筑稳控防线,从根本上杜绝进京、进省上访。特别是重信重访问题,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确保问题解决到位,不出现反复。认真把握政策,运用好政策,对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必须认真解决,做到不推、不拖。对新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集中力量调处解决,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状态。
三、防范打击邪教工作情况
为确保防范打击邪教工作警钟长鸣,我乡充分利用节假日、场集天、科技培训班等,开展以“反对邪教、崇尚科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辖区内尽心营造反对邪教的强大舆论声势。此外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还在各村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村永久性墙壁书写反邪教标语18条,将120余张反邪教挂图分别张贴到各村组,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群众宣传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丑恶本质,确保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持久的宣传,促进了群众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全民反对邪教的良好氛围。
四、学校师生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年初综治工作的安排,切实加强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掌握学校安全隐患问题,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推进学校安全工作,统一思想,健全制度,使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防范未然,做到时时处处把安全记在脑中,抓在手中,努力形成“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共识。建立并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对学校周边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整治,使校园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得以初步建立,青少年成长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乡综治办对维稳各项措施任务的落实力度不够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依靠上级部门的指示和督导开展工作的时候多,自我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时候少,依靠各村、各部门汇报综治情况的时候多,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调研的时候少;三是有些综治档案管理上不规范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切实加以解决。
总之,一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经过综治办的积极协调,真抓实干,经过各成员单位的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我乡综治工作与往年相比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今后我们将本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再接再励,再创佳绩,为全乡综治工作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李厚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高发、频发。以近年为例,在全国范围
内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就有近10起,其中以贵州瓮安“6·28”事件、新疆“7·5”事件和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最大。这些群体事件的发生,无一列外造成政府和群众的双输局面。既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对部分群众造成永久性创伤,而这种创伤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而这对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民主法治进程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它具有很强的负面标本意义。因此有必要厘清这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唯其如此,才能正本清源,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表层治疗。
一、群体性事件是什么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
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各种事
件。
总体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
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我国群体性事件次数和参与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参与人员常常达到了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参与的事件在全国也已屡见不鲜。群体性事件涉及行业越来越多,主体成分也呈多元化。
范围已遍及各个省(区)、市、县,涉及城市、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众多行业和领域。过去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多是农民、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人群,现在则是在职和下岗职工、农民、个
体业主、复转军人、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干部等各阶层人员。
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更是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一般性问
题,也有特殊性问题;既有经济领域问题,也有社会领域问题;既有历史累积的问题,也有现实中新产生的问题;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影响。这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稳定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难度。
我国未来面临的五大问题,都可能成为群体性事件的触发
点。第一是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这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出现了背离;第二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会引发不安和动荡,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第三是腐败,腐败永远是人们对政府意见最大的地
方;第四是就业问题;第五是社会信任感的丧失,这种不信任充斥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各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而这恰恰是一个国家的软价值,信任感缺失,足以给社会稳定造成威胁。从性质上来说,当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对权利和权益的诉求,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由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并不是要推翻国家政权和现行社会制度。
二、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特征、发展趋势及表现方式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近期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诉求明显朝向抽象的不满情绪发展,可能会上升到更高层面的价值观追求,由此可能演变为价值观冲突。其次,网络传播使事件的影响加大并吸引更多参与者,各利益群体的不满情绪有蔓延和结合的趋势,若引起不同阶层和政治群体参与,那么事件性质不排除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
新特点:将发泄不满的目标指向了政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采取过激行为。群体性事件所形成的负面示范效应以及社会浮躁心理再扩散;利益受损群体的消极情绪极容易加剧;选择非理性手段表达诉求。
特征:主要表现为维权与社会泄愤的双重特征。群体性参与、突发性加快、利益性增多、关联性互动、仿效性增强、对抗性(暴力性、破坏性)升级、危害性极大、反复性递增。
发展趋势:数量规模呈上升态势;多领域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显现;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有组织性趋向越来越明显;群体行为的互动性增强;处臵难度不断增大。
表现方式:以要求政府、部门解决各种问题为由,聚集在党政机关、主管部门门口,干扰党政机关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上路堵塞交通,拦截上级领导喊(冤);集体罢工、罢市;以你们不解决我们要到遵、到省、进京上访、或以死相威胁。
三、当前群体性事件处臵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为了片面地、机械地树立本地区“社会稳定”的形象,也为了少数地方官员晋升的需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初期,采取“捂盖子”、不向公众通报真实情况的手法,导致谣言满天飞,失去了处理群体性事件、降低社会危害性的最佳时机。
湖北石首“6·17”事件就是一起由非正常死亡案件演变成重大的群体性事件的案例。从石首市领导机构对该事件的处理方式来看,主要领导在该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缺少应有的指挥能力,加上“捂盖子”的官僚主义思想作怪,结果导致一件非常平常的事件由于应急处臵不当而最终酿成了社会影响巨大的群体性事件。
其次,处臵群体性事件的态度不严肃,不能坚持“慎重初战”、“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等原则立场,草率作判断、下结论,任意推翻已经作出的判断,人为制造混乱,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质疑。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因为相关部门甚至个别人的轻率、武断言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公众质疑和声讨,严重恶化了本来已经得到控制的局势。
然后,在处臵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不是依法采取应急措施,而是依靠某些领导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过分依靠临场发挥,人力、物力、资金难以全部按要求及时到位,各方面的行动难以协调地开展工作。
一些领导对群体性事件的“临发征兆”毫无觉察,没有任何预警和预防机制,对群体性事件的处臵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过分依靠警察、公安和保安等治安力量,不愿意深入实际处理具体问题,眼高手低,缺少灵机应变能力。极少数人临阵脱逃、擅离职守,完全丧失了领导干部的应有品格。2008年发生的贵州瓮安“6·28”事件也是由当事人非正常死亡事件酿成的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虽然最后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平息了事件,但对其的处臵延续时间长、造成的社会混乱和不良影响却是近年来少有的。
最后,不能认真总结和吸取群体性事件处臵的经验教训,导致一些类型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一些地方政府对演化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习惯于使用“不明真相的群众”、极少数坏人和暴徒唆使等简单化的总结性语言来应付上级机关和公众的质疑,抓不住处臵群体性事件问题的核心,缺少最起码的“执政能力”。
四、对当前群体性事件处臵对策的建议
每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经过策化、酝酿、发生、发展和结束五个环节。因此,在处臵中,应本着“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臵的好”的工作目标,坚扣群体性事件的五个环节,以教育疏导为主,灵活运用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防止事态扩大,遏制事态发展,最终平息事态。
(一)领导重视,部门参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应对群体性事件处臵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全民广泛参与;
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集中资金,合理配臵各种资源。
(二)健全信息网络,完善预警机制。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群体性事件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应建立覆盖各行、各业的信息网络,重视群体性事件信息的搜集和掌握,一旦发现苗头性信息,能及时传递和反馈,早作准备,把事件平息在萌芽状态。各基层党委、政府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各地情况,制定处臵群体性事件预案,明确党政机关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有机整合现有的各种资源,经常加强演练,依靠自身的力量尽职尽力解决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缩减影响,缩小事态。
(三)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队伍。要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应急法律原则,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群体性事件处臵的法律法规和预案,促进应对突发性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特别是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处臵群体性事件的行政问责制度,增强各级领导处臵群体性事件的责任心。加大投入,加快专业人员培养,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稳定,真正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四)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突发性应急小组值班人员电话应24小时通畅,相应人员车辆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保证事件的及时处臵,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群体性事件物资储备供应中心。根据不同类别事件发生频次、可能波及范围,存储不同品种的药品、物资、器械,保障事件发生后及时供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五)区别不同对象,以教育疏导为主,孤立和打击少数。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在处臵时,应在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说服、教育、批评、对话的方法解决,少用压服手段。教育疏导中要注意选派责任单位和部门具有权威使群众信服的领导面对面开展说服教育,缓解对立情绪。说服中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属于工作失误的要诚恳承担责任,纠正错误,同时,对不同对象分别采取教育、法律威慑等不同方法。对那些自始至终参与的少数策动者、为首者则应严密控制,在事件中要设法将其同一般参与群众分离开来,使其失去作用,在事后,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具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个
别人员和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要及时依法予以揭露,视情强制带离现场,及时打击处理,决不手软。
(六)坚持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群体性事件具有对立性、突发性,处臵稍有不当,就会激化矛盾,形成更大规模。这就要求责任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必须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主动担负起各项任务,诚心实意对待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或属历史遗留问题,由党委、政府组织有关单位、部门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说服教育,尽量把矛盾就地解决,解决在单位,解决在初始阶段,分化解决在基层,不使其形成大规模的上访请愿乃至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等。对那些不负责任、遇事推诿、躲避或者上交矛盾、导致事态扩大,给处臵工作造成被动的责任单位应视情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七)坚持慎用警力,警出必果的原则。慎用警力不是不用警力。群体性事件有其必然原因和针对性,参与者都有相对统一的目的,聚集闹事只是达到其目的手段。因此,坚持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由主要责任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处臵,重点就群众提出的问题予以教育疏导和解决。公安机关除派出少量警力维护现场秩序外,应重点搜集深层次的信息和势态发展趋势,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服务。公开使用警力应作为控制事态的最后手段,一旦公开使用警力,就必须保证出警成功,控制住事态。否则,不仅不利于事件的平息,反而使事件复杂化、扩大化,导致局面无法控制,对以后的其他事件的处臵和维护稳定工作也必然带来消极的影响和连锁的反应。公开警力到达现场后,应在现场处臵领导统一指挥下,区别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分别采取法制攻势、现行管制、调查取证、分化瓦解、强行带离现场等灵活处臵措施,工作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