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平遥县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平遥县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11-8-31
来源:政府办
点击率:1157
平政办发〔2011〕97号
平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遥县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平遥县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平遥县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社会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完善我县社会管理长效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根据《平遥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决定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扎实推进,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以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加强对社会各类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为重点,综合考虑“地、物、事、组织”等因素,通过三维数字地图,实现对社会的精细化、常态式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网格划分
在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由政府办牵头,各乡镇(街办)、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在全县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四级网格”,建立以“人、地、物、事、组织”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把管理、服务、自治纳入网格中,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
1、一级网格。即县级网格。在公安局办公楼七层,配备10-15名工作人员,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对“四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全县重大管理服务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指挥调度、考核评估和监督管理。同时,做好与市级网格的对接工作,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机制。
2、二级网格。即乡镇(街办)网格。每个乡镇(街办)为一个网格,共17个网格。成立乡镇(街办)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各乡镇(街办)主要领导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并确定1名副职为中心主任,派出所所长为副主任,具体承担该区域网格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乡镇(街办)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便民服务中心场地、政务网络资源,增设2个坐席及电脑等办公设施,安排若干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并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服务中心要吸收民警、劳保、环卫、医疗、计生、民政、司法等站所人员为兼职网格助理员,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其网格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治安秩序、整治环境监督、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以及服务人民群众等职责,并开展好流动人口、社会组织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3、三级网格。即行政村(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行政村为1个网格,全县农村划分为273个三级网格。每个居委会为1个网格,社区居委会网格数量根据居委会实际确定。各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主抓本区域内网格管理工作。同时,乡镇(街办)包村(社区居委会)领导负责联系、指导、协调所包村(社区居委会)的网格建设与运行工作。
4、四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无缝拼接、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城区网格(古陶镇依据城区网格模式划分)依据居民实际分布状况和长远规划,以庭院、小区、街巷为边界,遵循“以村为主,村居一体化”管理模式,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行政村网格按500人左右设置,500人以上的村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网格;山区村可以根据人口偏少、布局分散的实际,适当缩小网格规模。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要将网格内市场、学校、医院、景点、景区等驻地单位及楼栋、小区、院落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之中。
5、网格长和监督员的确定。每个基础网格要选聘网格长。行政村网格长要采取村民直选、一事一议的形式进行选聘,网格长人选以村民小组长、老党员、村民代表和有威信、有能力的群众和大学生村官为主,网格长直接联系网格内的所有农户,每位村干部通过联系网格长,最终联系到每位农户,村干部原则上不担任网格长。城区网格长的选聘要以党小组长、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或有威信、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居民代表为主,并长期居住在该网格区域,对本区域地熟、人熟、情况熟,可以24小时开展相关工作。对于城区居民和古陶镇村民混居的区域,在每个网格由村委会和居委会各设置1名网格长,并适当扩大网格规模。城区社区干部原则上不担任网格长。网格长的核心工作是配合村两委和社区居委会做好网格内的社情民意了解、治安秩序维护、环境监督整治、矛盾排查调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等工作。网格长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聘用,对网格长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四定”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促进网格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同时每个城区网格应配备监督员,监督员原则上从网格长人员中选择,每个监督员可管理若干网格;每个乡镇网格配备2名监督员,原则上由乡镇(街办)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任。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和负责的管理区域内不间断的进行巡察,并及时、准确地将巡察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用“城管通”手机报告县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三、信息采集
在系统建设的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方案要求,主要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社会管理网格化五大要素,开展对系统所需信息的前期采集工作。
1、人口信息采集。由各乡镇(街办)负责组织,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具体实施需要进行,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进行建设,并逐步核实完善。
2、地图信息采集。由项目承建单位承办,住建委、国土局配合。
3、社会事件、部件的采集。由各乡镇、街道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各乡镇(街办)以及各职能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工作范围、服务对象、工作方式等要求,采集公共服务、社会事务、安全稳定、应急管理、党建组织、依法行政、社情民意共七大类61项信息并进行逐级汇总,形成数据库,进入全县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数据处理中心。七大类61项信息具体为:
第一类是公共服务类信息。包括:政策解读、行政审批、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教育文体、城建规划、科教科普、文物旅游、社会保障、救济救助、市容市政、食品安全等14项信息分项;
第二类是社会事务类信息。包括:民生就业、人事录用、户籍身份、计划生育、物业管理、消费生活、兵役退伍、金融服务、水电气暖、通讯服务、农林水牧等11项信息分项;
第三类是安全稳定类信息。包括: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户籍管理、协警管理、防水防盗、矛盾调解、重大事情处理、法律援助、信访监控、综合治理、社会治安、邪教组织排查、宗教事务等13项信息分项;
第四类是应急管理类信息。包括:应急预案、应急队伍、专家组、危险源排查、避难场所建设、物资储备等6项信息分项;
第五类是党建组织类信息。包括:党的建设、工会组织、监管监督、青年组织、妇女儿童、党的建设、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统一战线等9项信息分项;
第六类是行政执法类信息。包括:行政处罚、法律解读、行政执法监督队伍、行政执法监督员等4项信息分项;
第七类是社情民意类信息。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民生民情、投诉建议、热点咨询等4项信息分项;
信息收集汇总过程要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保密原则,进行认真采集和筛选、甄别和检查(网格化管理信息采集暂行办法见附件1)。
4、各级网格组织机构信息采集。由各乡镇(街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5、事件处理预案采集。由各乡镇(街办)、相关部门负责落实。
四、系统建设
网格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工作是网格建设的核心部分,是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功能实现的主要载体。系统建设将依托县电子政务网络进行。
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以移动终端、农村广播,三维数字地图、无线卫星传输及LED显示屏等为载体,在三维数字地图基础上,采用数据服务中心、呼叫中心,结合移动终端、物联网、互联网、政务审批、通讯基础网络、110专号、12345热线等分层模式进行建设,以居民、村民服务为切入点,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各部门公共信息服务资源,通过公共信息无线卫星传输、LED显示屏、农村广播,对县级、乡(镇)街道级、农村居委会级、基础网格级进行四级联网,实现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步”工作流程,为村民、居民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服务便民平台和社会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社会部件和事件的可视化监控。
1、硬件建设。硬件建设包括软件运行平台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指挥平台建设两个部分:
软件运行平台以县电子政务网络为基础,建设内容包括增铺若干光纤,整改乡镇(街办)政务网络线路,添置服务器、安全网闸及交换机等设备。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指挥平台建设包括高清液晶拼接屏、LED电子显示屏、重点部位和路段视频监控的集成及指挥控制台等。其中高清液晶拼接屏和LED电子显示屏组成图像显示系统,显示各个系统的动态信息、三维电子地图、监督员跟踪定位和属性说明,重点监控人员跟踪定位,业务受理和处置的电子工单流转,综合评价结果,社会公众论坛信息等功能;视频监控能够显示各监控点、重点部位、路段的监控场景和布防,并可实现对图像进行切换、转向、录像、截取图片等操作;指挥控制台组成指挥中心中央控制系统,并建立服务中心、呼叫中心及监控中心,以实现以下业务处置和监督评价功能:
服务中心坐席工作人员负责业务受理。当有任务接入时,坐席人员可通过矩阵将视频或事件的三维地图节点直接切换至坐席电脑进行处理。
呼叫中心坐席工作人员负责提供问题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功能,并实现与上级呼叫中心的信息交互工作,是联系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窗口。
监控中心通过集成到系统平台的视频摄像头分布位置,在三维数字地图上,使用矩阵切换随时调阅现场视频画面,实现对视频监控区域内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实时视频监控。
2、软件建设。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无线数据采集、地理编码、大屏幕监督指挥、协同工作、业务处置、接待受理、监督指挥、数据交互、分析评价、事件管理、居民与房屋管理、公众信息发布及三维数字地理信息等13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县人口大县、旅游大县的特色,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建设“五大平台”,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舆情处理平台。该平台设在县社会公共安全信息指挥中心。主要以政府网站的部门协同处理系统为基础,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进行全面对接,对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收集的民情民意及12345便民服务热线、政府网站、市长信箱、县长信箱等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进行全面整合、规范运作,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办理、分级负责、全面反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舆情收集、处理、督办和反馈机制,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类诉求。
(2)民生服务平台。该平台设在政府办。涉及保障性住房、就医上学、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及供水、供电、供热等民生领域的相关职能部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电子地理地图,加载业务系统相关数据,建设民生服务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服务,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
(3)旅游环境平台。该平台设在旅游局。重点以“城管通”专用手机终端及网络技术为基本依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信息要素进行经纬度坐标标注和人员定位,从而实现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整治的全天候、精细化管理,彻底解决我县旅游业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该平台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提供服务。通过在地理信息系统加载景点景区、宾馆客栈、票务服务、停车场、旅游产品商铺、旅游咨询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便捷服务;二是强化管理。监督员在各自的网格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对发现的环境卫生、道路交通、设施损坏、欺客宰客、违法经营等涉及旅游的问题,及时上报到旅游环境平台,再由平台工作人员转交各相关部门予以限时解决,尤其要通过对旅游景点、宾馆客栈、导游、旅行社、电瓶车等从业人员的精细化定位和网格化管理,全方位提高古城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树立平遥旅游的新形象。
(4)安全监管平台。该平台设在安监局。重点围绕煤炭行业、私挖滥采、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包括非法加油站)、民爆物品、消防、道路交通、学校等八类重点行业,以全县电子地图和卫星影像图为基础数据,根据行政区划将地图划分成网格化的监管区域,对网格内各重点行业的监管对象进行详细分类和地图标注,尤其是消防、道路交通两大行业要引入安防监控系统实时定位,从而建立完整、准确的监管对象数据库、行业安全隐患标准数据库和安全隐患处置措施数据库。同时,明确各级网格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及其工作任务,制定完善隐患排查和整改流程,实施分层、分级,全时段、无缝隙、精细化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快速处置隐患,确保安全监管的全覆盖。
(5)治安管理平台。该平台设在公安局。充分利用全县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加载社区民警逐村、逐户、逐人采集涉及重点单位、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危险物品、旅游、客运等6大类40项治安管理基础信息,城市(农村)三级视频监控信息、环城区和环县境高清治安卡口两层屏障防控信息、情报研判信息、互联网网侦网控信息、技侦工作信息、视频侦查技术信息、网上警务督察信息以及城市巡防电子管控信息等内容,打造全县治安管理信息化平台,努力以信息化推动全县治安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
五、运行机制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全县社会管理的指挥中心、监督中心和呼叫中心,受县社会管理“网格化”领导组直接领导,代表县政府负责对全县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的综合协调,具体承担以下工作:一是依托遍布全县的监督员和网格长队伍,负责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现场信息和处理结果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处理;二是负责各类社会管理信息的整理、分析,对各乡镇(街办)、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综合评价;三是负责分派任务和督办落实情况,并及时向领导组反馈社会管理中的相关情况;四是综合协调、指导各乡镇(街办),做好监督员和网格长的配置、招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指挥中心处理社会管理网格化所收集信息的具体流程如下:
1、信息收集。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与乡镇(街办)、乡镇(街办)与行政村(居委会)之间建立问题流转办理机制。网格长对本网格区域内各类不稳定因素、治安隐患、事故隐患、居民矛盾等进行随时排查,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接收社会公众举报、领导批转的问题,由监督员核实,对于能在行政村(居委会)解决的问题,解决后登记备案;需上报处理的问题由行政村(居委会)或监督员提交乡镇(街办)处理并备案;需上报县指挥中心处理的问题由乡镇(街办)上报或监督员直接上报,真正做到“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
2、案卷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坐席人员接收各乡镇(街办)或监督员上报的问题和各类信息,根据部件、事件预案进行立案,并报值班班长审核。
3、任务派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值班班长将立案的案卷进行分解,确定责任单位,并交由坐席人员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处置。
4、任务处理。相关责任单位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按规定组织管理力量到现场进行处置。涉及多个部门联合答复解决的问题,由责任单位协调各协办单位答复或解决,并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督促落实。
5、结果反馈。各相关责任单位对问题处理完毕后,要通过系统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6、核查结案。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坐席人员利用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应区域的监督员到现场核查问题处置情况,并将信息反馈至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经坐席人员核查、值班班长审核后,若上报的核查信息与问题处置标准一致,指挥中心进行结案处理;若未达到处置标准,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立案督办。督办未果转交县效能办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7、综合评价。在平台系统中设置绩效评价模块,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同时,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定期发布问题处置情况和各责任单位的绩效评分,接受社会监督。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特成立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治胜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政府办主任刘继国担任,副主任由信息中心主任史森盛、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毛志文担任,成员由各乡镇(街办)、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七、建设步骤
重点做好四个阶段的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8月15日——8月30日)。成立领导组和网格平台建设管理办公室,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网格化服务团队。
第二阶段:调研培训阶段(8月31日——9月15日)。开发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划分网格,明确任务,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选聘网格监督员、网格长,并对其进行培训;收集、汇总、分析、整理网格内社会管理基本信息。
第三阶段:信息录入阶段(9月16日——9月25日)。将入网信息归档整理,全部录入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第四阶段:示范推广阶段(9月25日——9月30日)。在前期调试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运行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并以点带面,总结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县全面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工作。
八、工作要求
1、细化任务,确保落实。各乡镇(街办)、县直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对下达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人。同时,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各项任务做细做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注重指导,强化管理。各乡镇(街办)、县直各单位要在村民(居民)自治工作中找准定位,转变角色,变“管理者”为“指导者”。重点要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指导,坚决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基础台账、统一队伍纪律、统一考核管理、统一组织管理。
3、例会推进,加强督查。领导组将通过决策协调会、工作专题会等形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重要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联合县效能办,定期对各乡镇(街办)、县直各有关单位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并以领导组办公室简报予以通报。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网格化”管理要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覆盖。城区网格化管理要以古城为重点,向南扩张6平方公里,先行开展试点,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面铺开;农村网格化管理要在岳壁乡、卜宜乡各选择3-5个行政村,先行开展试点,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面铺开。
附件:
1、平遥县网格化管理事件信息采集暂行办法。
2、平遥县社会管理网格划分编码规则。
第二篇:小学推进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小学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网格化管理是新时期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的一种新模式,根据XXX教育局《关于各级各类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依靠群众,强化基层基础,在学校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融合”的网格化管理格局。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努力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打造人民满意教育,为经开区发展做出贡献。
二、网格设置
结合教文体局网格管理模块,建立学校三级网格架构体系。
第一级网格:学校成立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实现网格化下基层管理中具体化,全天候监督学校工作。校长XXX为一级网格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具体领导学校三级网格架构体系,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当好“五员”:学校安全监督员、师德师风监督员、教育质量调研员、校园文化联络员、教育动态信息员。
第二级网格:校级干部为二级网格长,分包学校个处。XXX副校长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和后勤工作,XXX主任负责教导处级工作,XXX主任负责党建和政教处工作。
第三级网格:中层干部为第三级网格长,实行分包个室。XXX负责学校总务工作,XXX负责宿舍管理工作,XXX负责食堂管理工作,XXX负责办公室工作。各班主任配合教导处全面负责本班各项工作。XXX协调政教主任负责党支部工作,XXX负责少先队辅导员。学校教师全面负责各自的各项工作,让学校的每一名职工参与其中,以网格为单元,以责任、过程、考核、反馈、纠正为工作过程,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学校全面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党员在各级网格中的骨干作用,实施导员教师和班主任联系学生家庭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党员教师家访全覆盖,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由噶藏东智校长任组长,学校中层干部为成员,负责制定学校网格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各级责任区建设,研究工作策略,加强各级网格之间的联系,要形成“条块融合、无缝对接”全覆盖、全时空发挥网格管理作用,整体推进学校发展。主要是做好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管理、预防和参与医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立足自身平台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一级平台。
四、作用发挥
(一)加强三级网络管理模块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教育管理的精 细化。
学校三级网络管理模块负责人员,要明确职责、畅通工作流程、建立数据信息平台。要统筹做好督导检查、政策监管、业务指导、专项检查、解决难题、校园安全、群众工作、信息汇集、信息上报等工作。要严格落实市委、市教育局、区管委关于集中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的要求,形成人员下沉常态化、实现人员力量的有机融合。各级网格管理模块工作人员要通过长期下沉、专项检查、明察暗访、推门听课、列席会议、座谈问卷、查阅档案资料、巡视校园等方式积极开展工作。在本级模块内要形成立体监管、常态下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良性机制。没有能力或条件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网格管理模块汇报。通过发挥三级网格管理模块作用,促进全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各校办学行为,促进全区教育的依法、优质、快速、均衡发展。
(二)加强基层学校三级网格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
各学校要将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从有利于学校工作出发,组建学校管理和服务网格,切实深化常态化、精细化的学校管理服务机制。要明确每一个网格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网格队员),让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参与其中。
学校三级网格都要建立各级的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是:全天候监管学校动态、全过程参与业务工作、全身心服务师生、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集中力量解决难题、做好学生工作、开展学生家庭工作、开展社区群众工作等。
(三)主动融入社会管理网格,发挥教育对全区、全市社会管理的特色服务作用。
一是主动运用网格,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校与网格、社区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及时收集、传递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建议、意见,接受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反映和咨询,并从中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通过相应的途径予以解决。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吸纳社区干部和家长代表成立护校队,组建校园110,服务于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要对网格内学生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家访、谈话等途径,广泛收集网格内每一名学生的相关信息,以思想有困惑,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失范、家庭情况特殊学生中的突发性,损他性行为为监控重点,建立信息档案,要建立和完善问题学生预警机制,跟进帮教机制,全面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预警信息检测系统,通过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二是主动对接社会网格,推进“问需于民大家访”工作常态化。各学校在原有家访制度的基础上,开展“问需于民大家访”活动,主动对接各学生所在乡镇、社区网格,建立经常性走访和定期家访相结合大家访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及家庭信息,解决或上报各类教育利益诉求,促进“问需于民大家访”工作常态化。全区所有学校要结合“网格化管理”,使家访工作常态化,认真做好家庭信息与基层动态信息收集工作。建立《访情日记》制度,每学年初学校要对家访工作专题研究,制订计划,学年末学校要对家访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家访质量。要做好相关信息的汇总、分类,并及时作出处理。属于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应通过校务公开、专题答复等形式向家长公布或反馈;属于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和意见,要及时上报,由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处理反馈;属于基层动态信息的,应及时与社区、乡镇(街道)等网格化组织沟通反馈。
三是主动服务社会网格,推进教育服务民生水平。一要发挥学校网格的群众工作作用。坚持把学生进网格制度化,各学校建立和深化常态化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符合实际地建立相关学生社团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组团式服务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以如何提高社区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建设,提高居民对“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知晓率与影响面,促进社会和谐。二要发挥学校网格的社会教育功能。着力搞好区教育工作和职业成人教育工作,搞好思想引领、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训练,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为开展创新性社会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教育支撑。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教育系统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既是市委、区党委对我们教育的要求,也是自身建设、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客观要求。实施网格化管理,根本目的是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且有个性地发展。开展这项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工作再深入一点,方法再多一点,服务再到位一点。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连着千家万户。我们办好了人民满意教育,就是服务好了最大的民生。教育系统应主动融入这项工作,提升教育系统服务民众、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加强组织保障。学校要切实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配强力量,充实队伍,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条块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合理设置本级网格管理模块或学校三级管理服务网格单元。
(三)努力形成合力。推进网格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化的系统性工程,各处室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要切实形成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严格督导奖惩。各处室要将教育系统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落实人员予以推进。各处室要将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列入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列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内容,对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职工,应予以相应奖励。
XXXXXX小学 XX年X月X日
第三篇:红卫街道社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红卫街道社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试 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深入推进红卫街道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创建和形成红卫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经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无缝隙”为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红卫,为街道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创建目标
通过探索建立“一线服务、二维结构、三级网络、10+X”为主的红卫社会管理新模式,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四定”制度,实现辖区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打造“品牌红卫、荣誉红卫”。
三、领导机构
为扎实稳定推进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高效稳定的进行,明确具体责任与分工,经研究特成立红卫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委书记明辉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如亭,以及副书记龚秀琴、鲍虎担任,成员由街道其他党委委员、副主任及相关 1
单位组成(具体另行发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由鲍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朱永林、杨杰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红卫街道社会网格化建设工作项目专班成员如下:
鲍 虎 街道党委副书记、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王景才 车城西路派出所所长 杨 杰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朱永林 街道办事处正科级干事 熊 伟 花果法庭庭长
余策仙 街道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 吴渤潇 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
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四、网格划分与队伍建设
(一)科学划分网格。根据全区社会管理网格划分方案要求,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网格划分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原则上按照300户、1000-1500人左右划分网格。
(二)绘制网格地图。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绘制网格地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三)组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可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及具体情况明确一名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若干志愿者。信息员和志愿者原则上可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五员”(退休老党员、楼栋联络员、治安协管员、关爱帮教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
(四)明确服务内容。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每个网格员要努力做到“四知四能”(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具体任务如下:
1、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社情民意收集、社会治安巡查、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组织居民参加活动。
2、协助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
3、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反馈,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送温暖、康复指导等服务;引领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和一对多、多对一服务,社区“爱心超市”慈善服务。围绕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服务活动。
(五)建立公示制度。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网格员实行持证(牌)上岗。
六、运行模式
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西部现代新车城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以推进“一线服务”、构建“二维结构”、搭建“三级网格”、实施“10+X”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四大机制”为保障,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形成红卫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亮点。
(一)推进“一线服务”。由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网格队伍,上下联动,整合民政、人口、计生、维稳、就业等服务内容,主动入户、耐心询问、收集信息、精细解决,便主动服务为被动服务,点对点,面对面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
(二)构建“二维结构”。构建街道“10+X”服务进网格周期性和社区网格员工作日常性相结合,实现基层职能网格全覆盖,编织上下交叉、条块结合的便民、为民、惠民服务体系。
(三)搭建“三级网格”。由街道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道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办公室,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上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村(居)网格。每个村(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10个网格。各村(社区)书记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村(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
(四)实施“10+X”体系。
1、建立社会保障(救助)网格化推进体系。一方面加快推 4
进以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完善比较完整、覆盖村居、持续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救助水平,实现医疗救助利民惠民,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2、建立社会矛盾网格化大调解体系。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和网格信访事项包案制度,建立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明确网格员为网格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关口前移、上下联动”,不断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司法调解、信访代理、社会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超前研判、全面收集、及时掌控和有效化解。
3、建立社会基层党建网格化创建体系。着眼于新时期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民意随时表达、民情快速反映、民需全力解决、民怨及时化解、民智充分聚集”的总体要求,完善党建信息库,着力打造“党建直通车”,不断拓宽群众工作渠道,丰富群众工作内容,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构建层级分明、规模合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管理服务网格。
4、建立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各网格区要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完善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为一体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加强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治安联络员,在社区保洁员、水电维修工、出租车司机、导游等社会群体中发展治安信息员,全面快速收集各类治安隐患信息,及时解决。
5、建立社情民意网格化调查体系。一是设置“网格居民之声”信箱。在网格内设置“居民之声”信箱,居民可以针对网格 5
内各类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实行分级办理反馈制,确保居民反映意见建议得到落实。二是建立民情汇聚渠道。坚持日通气、周碰头、月总结的网格员工作例会制度,开展不定期的重大事项民情恳谈会,形成广覆盖、高效率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三是建立“网格之家”。组建由退休党员、院校社团成员、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网络义工队伍,利用社区活动室、市民教育学校等场所,建立“网格之家”,实施网格“8小时”定点接待制度,并为网格服务团队和网格居民提供了一个集学习、活动、交流、议事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6、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计生信息采集、分类、登记、管理制度。做好信息采集登记工作,由各网格员负责收集本网格内所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详细信息,将所有户籍人口分类登记入“常住人口登记卡”和“流动人口登记册”,建立网络档案资料,实行人口分类管理。二是建立计生信息反馈协查制度。网格员将计生信息按月上报村(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每月收集、整理、登记各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做到及时更新。
7、建立城市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责任到人、分级管控、督查考核”的思路,落实监管员、市容监督员、保洁员、三包员“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任务归总,实现城市管理由运动式向预防式管理的转变,积极探索“一个多元、一岗多责”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达到“整洁、有序、生态、有特色”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使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为西部现代新车城标杆街道营造优美环境。
8、建立文化教育网格化普及体系。每个网格要积极组织实施送戏、送影、送书、送展、送报等“五送”工程,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羽毛球比赛活动。引导和支持各网格区之间、村(社区)之间实现书本、电子等文化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区公民文化素质的大提高。
“10+X”服务体系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公共服务保障是基础,重点人群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矛盾化解、基层社会工作是着力点,信息技术是手段,基层党建是保证。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在“10+X”体系中选取成熟的内容先进行试点摸索,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三)建立“四大”机制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围绕拆迁安置、重点工程、教育医疗、环境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建立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2、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依托三大网格化管理平台,从产生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抓起,对个网格区排查化解工作建立“统一分办、统一受理、限期化解、预警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和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真正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平安街道建设。
3、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全社会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4、建立居民投诉机制。一是畅通居民投诉渠道,建立层级投诉述求机制,完善投诉箱、意见箱、投诉电话等投诉设施。二 7
是积极引导宣传,利用网格员向居民宣传、告知相关政策,让服务对象投诉有门,投诉便捷。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事项进行跟踪回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提高。
七、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2月)。召开动员大会,成立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红卫街道社会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二)第二阶段:试点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结合街道实际,选取4个试点单位,做好社区网格划分,确定网格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组织人员培训、完善规章制度等任务。
(三)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4月-11月)。总结试点经验,结合实际,在10个村(社区)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
(四)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对10个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新提升。
八、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社区及驻辖区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要科学整合力量,做到人员下沉、服务前移,改坐班等待、被动受理为主动贴近、登门服务。各社区要按照街道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村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公共活动场所、各楼栋张贴宣传材料,宣传推行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服务内容,向每个住户发放网格责任人服务联系卡;在村(社区)悬挂网格示意图,标明责任区位置、道路、建筑等;建立公示制度,在楼栋、单元等醒目位置公布网格责任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服务管理职责等信息,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学习培训。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要分层次、分类别持续不断地开展学习培训工作,提高网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计划地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网格员要自觉加强相关政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完成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任务。
(四)做好工作衔接。网格员要尽快适应新要求、熟悉新业务,逐步过渡到“一岗多责”。要处理好专职网格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关系,网格员在履行好网格工作职责的同时,要服务社区的调度,与有关方面通力配合、密切协作。注重处理好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抓好社区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要把社区日常工作统一到网格化管理中去,保持社区工作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五)严格考核奖惩。各村(社区)要将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者考核范围,按严格照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奖惩。街道将组织专班对各村(社区)网格员考核情况、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红卫街道网格化管理划分明细表
第四篇:推进网格化管理
推进网格化管理 加强社会化服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一八四团屯南国资公司党总支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五个提升”,即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
一、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
1.科学设定片区管理网格。按照便于党组织加强管理、便于党员开展活动、便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以下属单位物业公司党支部为试点,详细划分了片区管理网格, 精心绘制了党组织“网格图”。通过建立健全党建网格化管理和工作制度,把党员置于不同的“网格”管理之中,形成了以国资公司党总支为核心,3个党支部、百余名楼栋长积极分子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完善基层党组织网络架构。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规范设置,合理的划分了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党建责任人”、一名“党建指导员”和一名“民情信息员”,实现了专项工作一条线、人员组织一张网、统筹管理一盘棋的工作脉络,确保每个党员都在一个网格中,并让每个党员都能正常参加到组织生活中来,实现了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二、深入推进物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1.组建“联动服务”平台。协调国资公司党支部、非公经济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下基层为民服务、物业公司网格党支部形成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在开展社会救助、保洁保绿、供水供热、环境保护等服务内容,实现物业单独服务到上下协同服务。
2.升级“居民自治”平台。在党建服务工作中严格执行居民民主评议监督机制,完善事前居民参与、事中居民监督、事后居民评议的民主监督制度。畅通民情议事会,听证议事会等居民参与民主管理渠道,实现党建工作良性循环。
三、深入推进全员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开展“一站式”服务。以十五分钟服务圈为目标,实现服务流程便捷化,通过有效整合办公、法律、党建、民生、经济五大服务区,“一站式”15分钟办结各项公共管理和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
2.倡导“代办式”服务。依托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平台,推行以“首问负责、全程代办、无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代办制,为群众代办需要的有关事项,打造为群众服务、办事的“绿色通道”。
3.倡导“点题式”服务。强化对片区的对接和服务工作,坚持重心下移、下片入户,加强信息沟通,坚持主动问需于民、主动排忧解难。根据群众提出的服务需求,通过协调安排,组织干部党员志愿者、特色自治组织等上门提供管道维修、安装电子水表等针对性服务。
4.倡导“主题式”服务。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和群众实际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组织特色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开展主题服务,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增强了服务群众的实效性。(陈风林)通联地址:新疆和丰县一八四团国资公司综合部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834409
第五篇:网格化社会管理
网格化社会管理
一、平台背景
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他强调,要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期待要求,善于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规律特点,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进一步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搞好社会管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摘自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讲话
二、平台建设目标
以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出发点,统筹规划,以管理创新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以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专用网络、无线网络为通道,通过开发部署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人、地、物、情、事”管理信息化,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从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到“小网格、大创新”。
三、平台特点
1.高扩展性,快速稳定安全构建平台;
2.应用集成,符合中央最新精神要求;
3.人房关联,采用空间技术创新管理;
4.动态管理、时效数据支撑领导决策;
5.六步闭环,业务流程落地办件协同;
6.平安创建,科学监控实现联动处置;
7.监督考评,量化考核制定科学评估;
8.政民互动,建成互动式执政新平台;
9.标准为先,健力健全工作服务体系;
10.信息安全,加密技术保障稳定运行。
三、平台建设内容
运邦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软件实现对内处理具体事务、对外提供管理服务支撑,运邦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软件包括“4个平台+18个系统”,(一)运邦网格化工作平台
1、运邦基础资源库系统
2、运邦民情日志系统
3、运邦事件协同系统
4、运邦统计分析系统
5、运邦绩效考核系统
6、运邦信息交流系统
7、运邦系统管理系统
8、运邦自定报表系统
9、运邦工作流引擎系统
(二)运邦网格化地理信息平台
1、运邦地理信息引擎系统
2、运邦网格空间定位系统
3、运邦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4、运邦工作轨迹管理系统
(三)运邦网格移动应用平台
1、运邦网格助手服务引擎
2、运邦网格助手客户端系统
(四)运邦网格化监督指挥调度平台
1、运邦指挥调度中心系统
2、运邦指挥监控中心系统
3、运邦智能呼叫中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