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环保工作情况
“十一五”环保工作总体情况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坚持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环保工作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环保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开展全县的环保工作。坚持把环保工作纳入对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逐级落实了环保目标责任制,为顺利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08年发出了《关于调整芦山县环境保护机构设置的通知》(芦编委发[2008]字第7号)文件,将芦山县环境保护局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使环保局由原来的政府直属事业局变为了行政一级局。
2、环境监察能力得到提升。围绕环境监察大队达国家三级标准建设目标,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十一五”期间共争取到上级配置执法车辆4台套、还配置了摄像机、照像机、采样设备等取证设备以及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安装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全县15家重点企业实行了在线监控,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3、生态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生态建设成为环保工作的新亮点。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上下齐心,整体联动,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全县人民营造了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人居环境,县城整体形象得到提升。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更高目标,成立了雅安市国家级生态市芦山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开展全县创建工作。为确保县委政府创建工作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我局一是对照验收指标要求,完成了对县级13个部门36项指标任务的分解,细化列出了各部门的创建责任书,由县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签订;二是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芦山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09年通过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审议。
在全县开展生态细胞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局加大创建力度,一是督促和指导各乡镇认真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二是与教育局联合,指导全县学校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三是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四是指导企业开展生态园区创建。五是按照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督促各乡镇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村3个,县级生态村5个,生态家园12户,市级绿色学校5所,县级绿色学校11所,省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生态农业小区3个。在创建生态细胞的同时,我局积极指导乡镇编制计划,争取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009年为芦阳镇火炬村争取到省级农村环保专项治理资金20万元。2010年在我局和芦阳镇的共同监督下,火炬村全力开展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使村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股,确定了环保局首席代表,刻制了行政审批章,做到了窗口人员落实、审批事项落实、公开事项落实、审批时限落实,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共完成460个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其中“环评”报告书12个,报告表87个,登记表361个,完成“三同时”验收59个。
5、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切实加大环境监察的执法力度。加强环境日常监督检查,完善巡查记录,建立监察档案。进一步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3起,立案查处 17起,发出《现场检查指导书》39份,发出限期整改决定书57份;切实抓好核与辐射以及危险废物的监管工作,督促有废弃放射源和危险废物的单位及时进行申报和收贮,确保环境安全。
6、环保专项工作成绩突出。1)积极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档案归档工作。2008和2009年,完成了142家工业源、93家生活源、1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污染源普查任务。2010年芦山县环保局被国务院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2009年,遵循“一厂一册、实事求是、完整系统、方便快捷”的原则,对全县60家排污企业建立了污染源档案。
2009年督促指导26家企业完成了污染治理设施动力设备专用电表的安装。
7、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胜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局班子的坚强领导下,环保局全体职工坚守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投入救灾工作。一是地震发生后,立即成立环保局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小组,指导企业开展抗震救灾采取措施排除隐患。二是局领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加强环境巡查力度和环境隐患排查并落实整改,并与公安局一起妥善处置了清理出的危化品,保证了全县的环境安全。三是组织干部职工在迎宾大道入口处设立抗震救灾服务点,党支部组织党员参加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从S210线经过的救灾车辆及人员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四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为灾区人民捐款,并号召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共募集现金2190元,为灾区人民献出了爱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发扬了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风格,坚决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张宏等三位同志,市环保局授予了全市环保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为加快灾后重建工作,我局积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调查,编制《芦山县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开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申报工作,我县申报的灾后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和环境监管能力恢复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灾后重建任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局确定专人负责跑项目,赶进度,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完善相关手续,健全资料,加强工程安全和质量监管。
8、重点污染源治理得到加强。始终坚持在污染治理上下功夫。一是积极帮助、指导企业包装项目,先后为铜头铁合金厂、矿冶公司、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争取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共计320万元,为企业的污染治理提供了资金支持。先后督促指导苗溪铁合金厂、县铁合金厂等七家企业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改造,共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通过开展对老污染源的治理,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同时,也为村企和谐共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双石镇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厂区和管网及配套设施共计投入资金5820余万元,使我县污水处理厂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灾后重建基金共计2695万元,修建县城垃圾处理场。改造和新建了城市规划区内38条道路,全部埋设了雨水管和污水管,实现了雨污分流。
9、环境污染投诉得到及时处理。坚持12369环境投诉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及时调查处理群众环境投诉案件,共处理群众投诉221件,处理率均为100%。确保了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10、环保宣传有声有色。我局始终把环保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每年利用广播、新闻媒体、街头宣传等形式多样地开展环保进企业、乡村、社区、学校和单位等宣传活动,让环保意识进入千家万户,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是抓好了一年一度的“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活动的宣传。“十一五”期间共制作和散发宣传资料54000份,悬挂标语29幅、彩色挂图743幅。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保知识”征文比赛活动。评选出我县优秀征文,并推荐到市上参赛。三是抓好了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环保知识培训,聘请专家到芦山县进行环保法律法规讲座。四是在全县开展“百万挂图送下乡”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免费向农民朋友赠送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挂图,使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从而走节约、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五是根据雅安市环保局印发的《雅安市环境保护局“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我局结合芦山环保工作实际,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年度普法任务。并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参与四川省“五五”普法百万公民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第二篇:区十一五环保情况汇报4.28
区环保局“十一五”环保工作汇报
“十一五”期间,广陵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市环保局的领导下,坚持以环境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建设生态、秀
一、“十一五”环保工作实绩
一、环保工作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各级对加强环境保护的认识进一步到位,编制完成了
《广陵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建立和完善了环保工作决策保障机制,及时调整和补充了我区环境保护委员会领导成员,健全了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度,落实了乡镇街道环保员,加大了环保专项及治理经费的投入,确保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
2006年以来,围绕“管住总量、削减存量、控制增量”的思路,“治污工程、结构优化、环境监管”三管齐下,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57.27吨、二氧化硫291.12吨,圆满完成了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一是切实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将大气污染专项整治任务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并安排专项整治资金进行补助和奖励。截止目前,我区累计淘汰燃煤锅炉62台套,改烧焦炭等清洁能源的20台,经市政府同
-美、和谐广陵作出了积极贡献。
意进行锅炉改造的2台,有效降低煤耗6000多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近60吨、烟尘6吨多。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腾出了环境容量。
二是深入推进工业污水减排。通过结构减排关闭了扬州湾头电器电镀厂、沙东电镀厂、扬州霍桥钢刷电镀厂等10家污染企业,通过工程减排治理了扬州曲江化工厂、扬州博扬汽配有限公司等7家污染企业。
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和生态循环的理念,组织生产经营。完成了博扬汽配、海沃机械等4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完成了江苏兴盛刷业有限公司、扬州先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
三、环境综合质量显著改善
一是通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汽车尾气检测管理等系列措施,我区空气环境质量稳步上升,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90分以上,位列市区第一,2010年综合指数为95.25分。五年来,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86%左右,2009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33%,蓝天数更是高达337天。
二是通过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廖家沟生态涵养林和老虎河整治工程、湾头水厂和廖家沟水厂整合工作等系列行动,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5年达标率为100%。
三是全面开展 “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系列创建活动,共创成绿色社区
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6个),绿色学校39所(其中市级以上26所)。截至到2010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3.5%、41.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2m,生态环境建设提档升级。
四是累计完成16个区域39.43Km的噪声达标区建设,区域环境噪声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交通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内,功能区噪声环境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四、环境监察管理大力加强
一是企业排污申报严格规范。认真开展排污申报及核定工作,严格征收程序,规范征收行为,五年来,累计申报各类企业数5272家,排污费征收1477.26万元。增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了企业开展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自觉性。
二是环境审批逐步规范。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三同时”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以及“三同时”执行率。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动介入项目的前期工作,认真把好项目环境审批关,确保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区共审批新建、技改项目1808个,拒批污染重、耗能高、技术含量低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181个,执行“三同时”验收361个。
三是环境执法切实强化。建立“1+X”部门联动机制,发挥综合协调、联合执法效能,认真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行动”、“重金属污染防治”、“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 城区餐饮服务业综合整治”、“医疗
2固废和危险化学品检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环保专项行动,切实加大了环境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了违法企业,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五年来共立案查处32家违法排污企业。
四是环境信访处置妥善。建立“快受理、快调查、快处理、快办结”的“四快”机制,全面提高环境信访工作办理时效和质量,减少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污染纠纷,切实维护群众正当环境权益。五年来累计受理12369环保投诉、群众来信来访等2578件,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4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办结率为100%,有力维护了群众的环境合法权益。
五是环境管理手段不断创新。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污染源在线监督等科学化、现代化环境管理手段探索。
五、园区管网建设步伐加快
我区各园区始终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3亿多元,按雨污分流原则,先后建成了广陵产业园32公里的污水管网和肖家污水提升泵站,实现了与汤汪污水处理厂的接管;食品工业园铺设污水管网
4.6公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座,完成6公里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广陵产业园、食品工业园新投产工业企业污水接管率达100%;广陵新城也同步铺设污水管网16公里,并已与广陵产业园接管连网。
六、农村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生态镇、村创建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积极开展生态村创建。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三清三创”和 “六清六建”活动,完成了“湾头镇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市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完成了田庄村、联合村、二桥村、万福村、沙联村、夏桥村6个行政村的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并分别通过验收。
二是建立“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模式。通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健全环卫保洁队伍等措施,建立并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资源化集中处理。
三是在湾头镇二桥奶牛场开展有机废弃物生物(蚯蚓)消解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消减了畜禽粪便和部分秸秆污染。
二、主要亮点工作
五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局在开展环境保护工
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呈现出了九个方面的亮点工作:
1、2010年削减COD3.1吨、SO211.78吨,全面完成“十一五”考核目标要求。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90分以上,2010年综合指数为95.25分;
2、通过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廖家
沟生态涵养林和老虎河整治工程、湾头水厂和廖家沟水厂整合工作等系列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廖家沟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饮用水质达标率达100%;
3、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已基本连网成形,新开工企业
污水接管率100%;
4、区属乡镇以上医疗单位医疗固废全面实施了规范集中处理,危险化学品和各类放射源管理进一步制度化;
5、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
6、完成重点污染排放企业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建设任务,确保监测与监察达标率大于90%,并与市环保部门联网;
7、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恶意或故意违法行为”的处罚率、纠正率为100%;
8、将建设项目管理审批移至区行政审批大厅办公,并全部实行内部网络审批;
9、建立并完善了严格行政处罚程序、完善完整证据链条、增加平等沟通环节等一整套行政处罚机制;
10、组建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并开展环保宣传和调研活动。
第三篇: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前四年,我市财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壮大财政实力,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生财,依法聚财,科学用财,高效理财,砍掉了“落后尾巴”。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连年实现财政平衡。
“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市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7.0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 19.71亿元,年均增长29.2%,提前两年实现了翻番。
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最后一年,按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预计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4.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0%。“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总量将超81.59亿元(06年9.27亿元,07年12.16亿元,08年15.75亿元,09年19.71亿元,10年预计为24.70亿元),年均增长28.4%,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顺利跨过年收入超十亿元和二十亿元的门槛,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了跳跃式增长,改变了我市地方财政一般收入总量全省排名最后的局面。
2、优化财政支出,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20.0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21亿元,年均增长27.7%,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人为本和突出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一是坚决保障了工资的正常发放。“十一五”期间,市财政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保证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从未出现拖欠,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不断加大了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力度。在此期间,继续巩固落实“两个确保”,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2005年低保对象71813人,低保支出2302万元,2009年低保对象达100752人,低保支出达9551万元;2005年至2010年10月底,共实现低保支出36297万元。三是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力度。2005年至2009年,我市财政共投入农村资金
万元,年递增 %,广大农民普遍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四是争取资金成效显著。2005年至2009年,全市共争取各类专项资金 万元,其中转移支付 万元,较“十五”期间增长 倍,极大地缓解了我市财政支出困难。
3、深化财政改革,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一是改进部门预算编制软件,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至2010年6月20日止,全市纳入部门预算试点单位共708个(其中市直171个);二是配合开展财政“省直管县”工作,及时组织人员科学测算数据,提出切合我市发展实际的意见,为全面推开“省直管县”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三是继续完善全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规范资金拨付操作流程,建立“回访制度”,把资金拨付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反馈工作有机结合,避免财政资金违规支出;四是继续推行“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市级实现执收执罚单位全面推行“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设,推行收费现场刷卡,并按照省财政厅的要求,继续做好县级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工作;五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模式,继续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核实,实施固定资产“电子卡片”动态管理,为科学编制预算和规范部门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六是推进“金财工程”(一期)纵向网项目建设,全市编制县(市、区)全部按时保质完成了纵向网联接工作,为实现省、市、县财政业务信息共建共享奠定基础;七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时在线预算监督”系统功能,加强人大和审计对财政预算监督,进一步构建完善财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八是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工作。整理编印《汕尾市财政支出工作手册》,完成市直25个重点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批复工作。聘请专家人员和委托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汕尾渔港避风塘北岸中段建设工程、陆
丰硫铁矿废水处理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等23个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重点评价,并全面开展县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有效强化和提高了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
4、加强财政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一是继续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努力探索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新模式,挖掘非税收入新亮点;二是继续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和加强对财政性专项资金检查监督,进一步规范财政性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程序,完善全市财政性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三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促进财政系统廉政建设;四是与市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检查组对全市中央新增投资工程项目进行检查监督;五是加强工程预(结)算审核和政府采购监管。
5、我市财政仍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吃饭与发展(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市财政收入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近年来增人较多、上级增资政策连续出台,支出增幅较大,加之维持社会稳定和保证法定支出达标等吃掉相当一部分财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十分紧张,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第二,财源建设的总体质量和效益不高,互
补性不强,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扶持发展了一些重点财源项目,但这些财源项目对财政的贡献水平仍然很低,财政运行的基础在近期内仍然处于脆弱的阶段。第三、地方政府性债务包袱沉重。截止2009年底,全市累计负债近33亿元,相当于我市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68倍。
“十一五”时期虽然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实现了跳跃式增长,但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还很小,占全省的比例还很低,2009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的比例仅为 0.54%。2009年我市非税比例为36.54%,比全省14.22%高出个22.32百分点,为全省倒数第二,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二、“十二五”工作展望
参照汕尾市“砍尾纲要”发展目标,汕尾市财政局“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基本目标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23%。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涵养和培植支柱财源。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的持续发展,财政的持续增收,要靠源源不断的项目落户汕尾,要靠强势有力的企业发挥效益。从经济增长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来看,工业是税收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我们要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 的“四推进一保持”的要求,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一批关系汕尾发展全局的重特大项目,如深汕特别合作区、陆丰核电、海丰华润电厂、红海湾电厂3.4号机组建设,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要加大对各类生产性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生产性项目,培育和发展高利税主导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企业上规模、增效益,从而不断增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收入,不断提升全市财政收入的质量和稳定性。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国家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培植新的税源;要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精神,力争推动一批临港项目早日投产达产,产生新的效益。
2、继续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兴财源。
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所利用的资源主要在本地,流动性较低,其提供的营业税是地方级财政的固定收入。要充分发挥工业化进程中生产要素集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大力扶持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旅游、展会、物流、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引进一些税收贡献率和附加值较高的服务性行业,巩固
壮大地方财源,增加地方收入。鼓励发展农村连锁、配送、专卖等现代流通业态,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本地产品打开市场,以提高三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地方级财政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运用税收政策,强化征管,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一是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态,吃透政策,积极应对,灵活运作,努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二是加强部门
间的协调配合,加强与公安、房管、国土资源等部门的配合,积极探索完善出租房屋的房产税征管、车船使用税的代征、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征管等,努力形成征管合力。三是坚持税费并重,加强社保费、堤围防护费、教育费附加等规费征管,严格税费优惠或减免。四是加强税务稽查,推进税收征管精细化、税收执法规范化,切实防范和打击偷逃税行为,提高税务稽查的震慑力,坚决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五是加强免抵调库收入管理。国税要在外贸出口全面回升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免抵调库收入。各地党政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检查指导,帮助他们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量,争取更多的免抵调额度。六是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其他税源,特别是要想办法引进一些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到我市落户,以弥补自身税源的不足。
4、加大对政府资源的开发和处置力度,增加财政可支配收入。
要加大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政府资源和部分特种行业的管理,要重点做好土地的规划、储备和拍卖,继续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公开拍卖工作,加强对土、沙、石、停车场、广告牌等政府资源的管理和拍卖工作,不断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省的各项扶持政策,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有效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认真落实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
各县(市、区)、各乡镇领导要高度重视财税工作,把财税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要继续落实《汕尾市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方案》、《汕尾市镇(乡)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完善财政激励机制配套措施,进一步调动各级抓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一系列抓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主要领导要亲抓,分管领导要专抓,其他领导要分工抓,要实行层层包干,落实责任制。各级协税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本身有缴税任务的,要全额按期缴交税收,需要协调征收工作的,要做到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加强对各纳税单位的跟
踪、检查、督促,协助抓好税收征管工作。特别是公、检、法、司和审计部门更要发挥职能作用,为税收征管保驾护航。
6、强化增收节支,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增收节支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应松懈。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背景下,增收节支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的涵义。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千方百计做好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确保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各地要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及时了解财政运行的新情况,对减收增支因素分析透彻,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结合汕尾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不做,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大力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为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腾出财力空间,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推进改革、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的事。
7、强化财政监督,建立长效监控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舆论监督的自觉性,推进依法理财。要继续完善财政支出实时监管体系,推动财政管理阳光运行;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防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要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
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益;要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对专项资金的申请、使用和拨付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做到专项资金申报要有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有考核评价,评价以后要逐步完善问责制,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要加大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继续完善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和惩防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长效监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运作。
第四篇:水泥厂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及十一五环保计划
文章标题:水泥厂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及十一五环保计划
走清洁生产之路,创环境友好企业
___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
被誉为大坝粮仓的___水泥厂是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35年来,不但企业生产经营成绩蜚然,生产规模由年产30万吨水泥,发展到现在本部具备300万吨生产能力的大型国企,而且环保工作也与时俱进,粉尘污染逐年
消减,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仅“十五”期间,我厂环保治理投资就达到2659.04万元,不但使粉尘排放点源全部达标排放,且年粉尘排放总量也由2000年的3603.37吨降至2005年的2963吨,削减率达到17.8。
一、“十五”环保工作情况
(一)领导重视。环保工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表明了我国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具体环保绩效,在各地、各行业差别甚大,究其原因,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领导的重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环保第一责任人为行政一把手的意义所在。我厂领导班子十分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除按要求由厂长担任厂环境保护第一责任外,还将生产和环保工作调整为同一个副厂长主管、从而保证了生产与环保统筹兼顾,同步发展。虽说我厂的环保综合整治在2000年就通过了省环保局的一控双达标验收,粉尘污染控制水平已达国内同行业中上游水平,但我厂领导班子立足荆门社会发展的环保需求,瞄准国内水泥行业的环保先进水平,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进程中,明确提出:苦练环保管理内功,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和投入,力争早日达到国内水泥行业环保先进水平,把企业建成花园式工厂。在每年的工作实践中,厂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常抓不懈,为全厂员工做出了极好地表率作用。厂部在每年的生产经营计划中必定同步安排环保工作;每年的大修、技措计划首先确保环保项目和资金;每月的生产计划会、调度会、必通报、协调环保工作动态,处置环保工作问题,提出新的环保工作要求,特别是从2005年下半年起,每月底由厂长带领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一把手开展一次环保、安全综合大检查,每月中旬由主管副厂长带领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副职开展一次环保、安全工作督查,各生产车间则安排每周一或每周五开展一次具体环保、安全、生产、设备综合检查及整改落实工作。领导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的环保热情,从而形成了推动我厂环保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的无形动力!
(二)深化环保管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园,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是促使环保工作不断进步的有效保障。“十五”期间,为适应新的环保管理要求,与国际先进的环保管理模式接轨,我厂按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将环保管理制度规整为全员环保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纳入环境保护体系文件序列,按方针、计划、运行、检查、审核,持续改进的工作循环将环保工作逐步深化。2004年我厂14000环境管理体系顺利通过权威审核机构评审,使我厂环境管理跨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此外,与上述制度配套的环保经济责任制,也从原来的环保单项奖,修订完善为绩效考核四大指标(产量、质量、成本、环保)之一,每月实行考评,将环保工作质量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环保管理的不断进步深化,使我厂的环保工作质量得到质的变化,不但污染逐年大幅持续下降,厂容厂貌逐年更新,更为可喜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提升,精神风貌焕燃一新!
(三)污染治理不遗余力。虽然我厂各个发展时期都严格执行了环保三同时制度,但随着社会发展之环保需求和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厂紧跟时代发展之环保需求;“十五”期间不断加大环保整治力度,以确保我厂环保治理技术,始终处于国内较先进水平,环保设施始终完好,满足日常治污控制需要。
2001年,我厂在对干法线的水泥气力输送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同时,投资741.4万元对3台水泥磨的气箱脉冲收尘系统,水泥库顶收尘系统,辊压机等12个环保项目进行更新改造,选取用先进的低压喷吹长袋收尘器与之配套,在取得节能降耗成效的同时,彻底解决了干法线水泥磨及水泥库顶的不正常排尘现象,使这些点位的排放达标率达100。
2002年,投资430余万元,对1#、2#窑尾电除尘器进行改造性大修,使其达标运转率提高到97以上;对湿法线石膏破碎、水泥库顶的收尘系统进行全面更新改造,确保其100达标排放;率先在水泥行业购进、机动气力清扫车对生产区道路进行清扫,大大降低了厂区道路的二次扬尘污染。
2003年,投资244万元,更新改造3#、5#水泥包装机收尘系统、熟料库底收尘系统等8个环保项目,在水泥包装系统和装运栈台的生产环境得到较彻底改善的同时,每年还可多回收近千吨散落水泥。
2004年,投资469万元增补了1#窑头煤磨防爆袋收尘,篦冷机用低阻高效旋风收尘器,将余热电站原内滤式大气反吹袋收尘改造为行脉冲长袋低压喷吹袋收尘,及更新1#包装机收尘系统等,除有效解决
了老生产线的一些环保不尽人意之处外,更令人欣慰的是解决了余热电站袋收尘频繁破袋导致的非正常超标排尘。
2005年投资774.64万元,用引进德国技术的BS930型电除尘器更新了2#窑尾老式电除尘器,使其排尘浓度降至50mg/Nm3左右,达标运转率提高到99左右;以及实施更新了2#窑篦冷机旋风收尘器,增补了2#窑煤磨袋收尘器等
13个环保项目;还增加一台大型气动清扫车全面清扫生产区道路场院粉尘和洒落物料,增购一台洒水车在生产区洒水抑制二次扬尘,不但回收了大量有用资源,更可喜的是全面控制住了厂区二次扬尘,有效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
“十五”期间的环保治理总投资累计达到2659.04万元(不包括日常环保运行费用),不但全面提升了全厂环保设施技术水平,使全部收尘设施具备达标排放能力,且与配套主机同步运行的达标运转率分别达到袋收尘99.5以上,电除尘97以上;年粉尘排放总量以每年73的速度递减,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环保成效。
二、“十一五”环保计划
虽然我厂“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厂清醒地认识到,要使荆门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还需我厂在环保方面再接再厉,不断改进提高。按我国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我厂“十一五”期间的环保工作目标计划主要有:
(一)继续高起点实施粉尘治理。由于袋收尘技术的迅速发展成熟,特别是对烟气温度适应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在线检修换袋技术的成熟,其在水泥窑尾应用的综合性能已明显优于电除尘器。其中超长袋收尘技术和电、袋合用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优先扶持发展的技术名录。我厂计划用2~3年时间将3#、4#、5#干法窑尾电除尘器改造成新型袋收尘器,届时其达标运转率将提高到99以上,排放浓度稳定在50mg/Nm3以下,大大减少不正常排放频次和年排尘总量。
(二)实施清洁生产模式。清洁生产是一种追求资源消耗最少,能源耗用最省,污染产生最小,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的生产模式。其污染控制理念由原来的未端控制改变为以源头控制为主,源头控制与未端控制有机结合的全过程控制模式。我厂计划从今年开始,按照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结合我厂生产实际,摸索、推广、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模式,逐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力争在“十一五”末期跨入环境友好型企业行业。
(三)实施全员环保素质提升工程。环境保护的最高境界,是人们自觉地把自己作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一部分,遵循自然规律来利用呵护环境,自觉地抛弃各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自身生存环境的不良行为意识,全面提升人们的环保素质,营造一种全新的环境文明社会!以此种境界为工作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厂将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环保素质教育,在现在水准上逐步提高员工对环保事业更深层次的认识,变被动的环保管理为人们自觉的环保行为;变单纯的污染防治为水、气、渣和生态环境全方位的环境修复保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觉奉献!
总之,“十一五”期间,我厂将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指针,以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保目标为己任,为把荆门建设成一个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山水名城而奋斗!
《水泥厂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及十一五环保计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水泥厂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及十一五环保计划。
第五篇:水泥厂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及十一五环保计
水泥厂十五环保工作总结及十一五环保计
划整理
环保局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总结
区环保局在“机关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促发展”活动中,安排在洞井镇**村联系工作。3月13日,区委召开动员大会以后,区环保局党组立即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立即行动,认真执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四名工作队员,第二天就及时下到基层,开展工作,现将一个月来下基层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家底,掌握动态
3月15日,工作队人员在区委副书记***,副调研员***同志的带领下,对**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听取了村支两委的工作汇报,了解了实情,掌握了动态。
**村地处长沙南部新城中心地带,毗邻省人民政府,省国际农博中心,湘府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该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小组,住户300户,总人口960人。该村村支两委奋力拼搏,团结干事,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真正实现了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目标。2006年村集体收入850万元,上缴各项税费3200余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2760万元,村民年人平均收入达1.1万元。
二、开展调查,了解民情
为了协助村支两委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区环保局工作队在村上设立了办公室,挂牌办公和接待。工作队4人分成两组,对村支两委成员,物业公司负责人,部分家庭和住户以及男、女、老、中、青不同层次的村民进行了上门专访和调查,听取了村民和群众的意见。工作组前后走访调查共10天,调查住户十余户,村民20余人次;其中党员和干部十人次,收集了群众意见有如下内容:
一是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干事,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村民对班子成员的工作成效和办事作风都十分赞赏并认同。
二是**村在大建设、大开发的过程中,村民“两安“工作落实较好,现在每个村民都有生活保障,部分村民和劳力都因人因地作了适当安排;
三是村级领导班子对后续发展有创意,集中群众智慧,先民主、后集中、有远见,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四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用地时间不同,拆迁时间也不同,导致补偿不一,差距较大,据村民反映,该村60~70%的村民拆迁补偿在15~25万元左右。而2006年拆迁补偿达30~40万元,相差一倍左右。用村民的话说:同样的征地单位、同样的村干部、同样的60号拆迁令、同样的房屋面积和装修,补偿却不一样,村民对此意见较大;
五是村民现都住进了安置小区,有地变成了无地,村民逐步转为市民,有部分村民还没有妥善安置,小区内滋生了赌博风气,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六是村安置小区在物业管理上缺乏经验,存在用人不合理的现象,建议民主推荐,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三、主动协调,规范管理
工作组在认真调查和了解情况后,即时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向张白云副书记、刘正前副调研员作了汇报,区领导十分重视,四月六日及时召开了镇党委、村支两委和工作组同志情况通报会,就调查了解的实际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并明确了解决的办法:
一是针对拆迁补偿的差距问题,由工作组的同志以及村支两委的干部认真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宣传要到位,工作要细致,思想要做通,坚决杜绝村民上访,确保稳定;
二是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结合全村实际整章建制,制定一部集小区物业管理、集体经济收入与分配、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就业安置等符合**村村情的《村规民约》,增强民主意识,增加透明度,进一步强化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小区内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提高村民的素质,禁止赌博等不文明的行为。
四、工作创新,前景可观
工作组及时开展调查,并主动参与村支两委的工作研究,共同探讨**今后的发展和前景。目前,该村发展势头喜人,工作又有创新,具体思路是:
一是召开全村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解释拆迁安置中的疑难问题,讲解今后的发展方向,达到凝聚民心,推动发展的目的;
二是组织精干力量外出考察学习,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探索村级股份制和楼宇经济新路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加大建设步伐,今年6月启动30亩土地1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与洞井和平村合作开发启动商贸经营项目,安排部分村民就业;与洞井鄱阳村启动扩建长沙设备交易市场项目,做大做强机电设备市场,扩大辐射和影响;
四是加强两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做好宣传和思想工作,真正把**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机关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促发展的工作目前告一段落,但我局工作组的工作离区委的要求还有差距,但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关心**村的发展,继续保持联系,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真正推进**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