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18: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

XX紧邻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50.3万人。全县有各类残疾人24697人,占总人口的4.91%。其中肢体残疾7180人,听力残疾5967人,言语残疾377人,视力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650人,精神残疾1827人。“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的发展水平。我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逐步改善,共享了望城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县绩效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听取了残疾人工作的汇报,县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对《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全县的残疾人工作会议和残联举办的大型活动,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都到场作重要讲话。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残工委主任王伟胜经常听取残联的工作汇报,并亲自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县残工委切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扶残助残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地税局、县城管局、县教育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县司法局在关系到残联工作和残疾人利益方面,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合力推进全县残疾人工作。

二、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紧紧抓住“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这条主线,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全县乡镇残疾人机构的组织落实。每个乡镇建立了残疾人联合会,每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全县形成了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依托的残疾人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三级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在全县残疾人群体中成立了盲人、肢体残疾人、聋哑人三个协会。每年举办一期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确保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增强乡镇、村(社区)的活力,我县开展了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和星级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残疾工作新的发展。

三、康复工作全面发展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残疾人一人康复,可谓幸福全家。“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几年实施市政府的“千人复明”工程、“光明·关爱”工程和县政府“复明工程无障碍”的行动,通过全县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县政府投入近300万元,免费为17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脱残率85%,脱盲率99%,患者重见了光明,恢复了生产生活能力。2009年11月我县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五年中我们还为340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在全市“义肢助行”实事工程中,为129位截肢者装配了假肢;肢残康复训练150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167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63名,聋儿康复训练113名,培训聋儿家长45名,安装矫型器装配7件,配带听力助听器210台,发放残疾人辅助用具2850件;在实施省政府今年的“抢救性康复0—6岁残疾儿童”的实事工程中,对16名贫困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康复效果很好。全县395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得到综合防治。全县残疾人“人享康复”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四、教就工作稳步推进

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培训是残疾人走出家门,踏入社会,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我们通过认真

贯彻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义务教育之中,适龄残疾儿童和残疾少年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等形式接受义务教育率达到100%;五年共资助在校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380名。为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我们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2期,对1530名残疾人进行了培训,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对象114名,经考试,结业率达100%,为他们的就业打好了基础。通过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五年中,召开大型招聘会4次,安排就业岗位111个,累计推荐残疾人就业346人次,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456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58人,树立残疾人创业典型12个,开辟培训就业基地3个,协助财政、地税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40万元,通过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措施,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

五、扶贫保障力度加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解困工作,为确保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他们尽快脱贫,我县将残疾人扶贫解困作为落实民生工程的重要工作,认真贯彻《细则精神》,挖掘潜力,拓展新路。一是注重培训,提升素质,鼓励创业,为他解决生存之本;二是争取资金改造危房。五年共为18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三是政府出台保障政策,优惠照顾残疾人,对重度残疾人本人低保标准上浮30%,全县已有3866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待遇。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应缴纳费用80%的部分和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县财政统缴,对已享受和未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由政府分别为其代缴每年100元和80元的养老保险费;四是实施“阳光家园”计划,落实了省残联居家托养补助费的发放工作,同时开展了残疾人居家托养试点,由政府出资为那些无人护理的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五是由资助残疾学生上学扩展到资助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六是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五年来全县累计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4000余人次,共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资100多万元;七是在全县的实地亲民活动中,将150多户特困残疾人列入了机关干部结队帮扶的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八是综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扶贫帮困。县政协成立的“爱心助残协会”,吸纳政协委员为会员,四年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救助残疾人800多人次。助残先进个人李映先、李正泉坚持长期救助几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六、宣传文体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我们组织大规模的集中换发残疾人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7778名残疾人换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同时,完善了残疾人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了对残疾人队伍的管理。为及时宣传报道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表彰鼓励残疾人先进事迹,通报本县残疾人工作动态,加强了信息的传报工作,我们创办了由谭小平县长亲笔题写刊头的《连心桥》简讯,同时加强了县残联网站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站内容。树立了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标兵和助残先进典型。

七、维权工作效果明显

我们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过程中严格接受县人大的检查、监督,旨在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们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与司法部门紧密衔接,做好残疾人的法律救助工作。县城加强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新建项目将无障碍设施列入了规划,今年政府又投资近100万元对城区所有主干道增设了盲道和坡道,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同时,我们加强了残疾人的来信来访工作,设立了残疾人来访接待室,专人负责接待。对残疾人的上访,我们坚持做到热情接待、宣传政策、耐心解释、及时登记、问题及时处理。五年来,我们共接待上访残疾人1100余人次,收到信件80多封,调处问题180多件,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持了残疾人队伍的稳定,杜绝了残疾人集体上访,为望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们充分利用发展机遇,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拓展思路,谋求发展,为望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铺好了基础。在回顾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县残疾人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还比较薄弱。近几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还相对滞后,还没有建立起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就业培训、托养、维权等综合服务场所,不能适应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康复、运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残疾人就业工作还有待加强。残疾人由于受身体残疾、文化水平、知识面、社会参与能力、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制约,在与正常人进行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愿接纳残疾人,而是象征性缴纳一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减轻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的责任,与政府推行的“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手段,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目的”的指导思想相违背。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情况也不容乐观,许多需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存在拒缴、少缴、缓缴的现象。

三是基层残疾人工作人手不足,力量单薄。目前,各乡镇残联的工作都置于社会事务办管理,残联理事长形同虚设,也没有专职委员,村、社区也没有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造成工作脱节,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势必影响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展望“十二五”,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增加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步伐。

第二篇:残疾人工作汇报

红旗街街道办事处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

示范街道办事处工作汇报

红旗街街道办事处位于铜川市红旗街120号。南至川口桥,北到陕煤建司俱乐部,东临漆水河畔,西靠王益乡十里铺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四个社区居委会(川口、红旗、育才、翠溪},七个家属委员会,驻区单位107家,人口总数51200人。有残疾人587人

几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区的要求,不断探索残疾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在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建设、生活保障、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素质教育、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推进了街道残疾人工作的发展。

一、重视残疾人工作,优化创建工作组织网络

多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重视残疾人工作,认为残疾人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摆上位置,定期研究。街道党委、办事处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街残联定期开会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管理上形成街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两个层面。街残联负总责,具体指导,责任到社区,任务到人,做到工作有布置,任务有落实,平时有

检查,年终有评比,扎扎实实干到位。

2、健全组织,形成网络。为残疾人服务必须有组织、有队伍。在组织建设上,我们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即:街残联、社区居委会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残疾人协会。在队伍建设上,建立一支特别能工作的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队伍。即:街残联有专职干部、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和残疾人联络员。形成了我街办上下贯通,运行灵活完整的组织网络,为残疾人工作全方位,高标准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规范管理、建立制度。残疾人工作要有章可循,要有良好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我街办制订了四项制度保证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目标责任制度,把残疾人工作纳入街、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目标,定人、定岗、定要求。二是定期分析制度,明确残疾人事无小事,只要出现问题及时研究、协调,在组织上物质上给予支持和保证。三是突发事件访视制度,凡是残疾人遇到突发事件、突发疾病和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的“三访”制度,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四是检查评比制度,每年我们结合半年和年终检查,对残疾人工作进行综合评比,有效地保证残疾人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视残疾人工作,优化创建工作资源环境

残联工作是街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区政府的要求,我们坚持将残疾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资源共享。着力推进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1、投入资金、建立阵地。残疾人生活在社区,社区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2002年,我们在红旗和翠溪两个社区投资十万元,建立了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文体活动站,购置了健身器械和为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器械,使社区居民和残疾人就地就近得到锻炼。2005年,在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我们将创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融入社区建设中,以此为契机,在川口社区依托“星光计划”工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起了川口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形成了街残联办公室、残疾人服务站、志愿者助残联络站、残疾人康复站合一站式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模式。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现在我街道残联的 “一办四站”充分发挥其职能,让残疾人找到了“家”的感觉。

2、融入社区,参政议事。残疾人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今年,在社区班子换届改选中,我们积极推荐优秀残疾人进入社区居委会班子,经过民主选举在新一届社区居委会班子中有了残疾人,我街有24名残疾人进入社区议事委员会,有15名残疾人当选为社区成员代表,12名残疾人担任了中心户长。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战役中,有35名残疾人参加了消毒小分队,有101名残疾人

参加了社区治安巡逻,清脏护绿。残疾人工作融入了社区,使残疾人参政议事能力得到提高和有效的发挥。

3、创造环境,整合资源。开掘培植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载体,营造为残疾人服务的环境,是街办事处在创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首先街办事处积极开发驻地区单位把为残疾人办的事做实,建立残疾人连心服务卡热线电话,第一时间段无偿或低偿为残疾人维修破损房屋;地税、工商、武警部队与残疾人结对子,开展帮扶。其次是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环境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新世纪的强人你好”活动,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得到增强,积极参加到社区建设中来。

三、为残健共奔小康,优化创建工作服务平台

残疾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康。多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残疾人共奔小康铺路搭桥。

1、注入扶贫基金,开展救助。每年街办事处都要拿出3万元资金,注入街道扶贫基金,对残疾人急需解决的困难给与帮助,每年固定为特困残疾人提供生活扶助。仅2004年我们就对28户残疾人进行了夏季慰问、冬季救济慰问和扶助,累计金额达2万余元。

2、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我街道将无业和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先后为127名特困残疾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为96户残疾人办理了解困卡,做到应保尽保。另外,我街还与29个志愿者团体单位,248名志愿者开展“一助一”、“二助一”活动,结对帮扶48人。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3、千方百计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群体,由于功能缺陷,他们的就业机会较少,残疾人就业就成为街道和社区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去年,我们在社区安排了35名残疾人从事治安保卫、废品回收、自行车修理等公益性岗位。他们的劳动得到社区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广开残疾人就业之路,起到了安置一人、解救一家、影响一片的效果。

4、实施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伤害。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街办事处聘请一名专业律师,义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坚持每月一天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援助,使残疾人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127名残疾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卡,解决了涉及残疾人房屋拆迁、劳动争议、继承收养等问题。社区残疾人在看车时,居民因个人对自行车管理不善而丢失,并要求残疾人赔

偿,在街残联与和法律部门共同协调下,维护了残疾人的利益。

在创建全国残疾人示范区的工作中,作为街办事处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使残疾人得到了实惠,推动了我街道残疾人工作不断发展。但距离创建工作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街道为契机,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努力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团结带领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三篇: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镇2012年残疾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2012年,我镇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凤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我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残疾人各项政策,及时为残疾群众排忧解难,使全镇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好残疾人机构组织,镇上配备了残疾人专委一名,在镇社会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配置了办公桌椅、柜架和各类标牌,加强了残疾人组织和阵地建设。全镇20各村也设置了专职残疾人联络员,为搞好全镇残疾人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助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适时为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树立典范。在全镇残疾人中开展了向李永刚、王晓鹤等2名创业残疾人典范学习活动,通过他们的事迹带动其他残疾人坚定信心,自强不息,共同发展。

三是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全国助残日”活动。活动中助残志愿者通过走访慰问残疾户,发放康复教材,讲解康复知识等形式,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日常工作中镇残联要求村农家书屋优 1

先向残疾人借阅图书,供残疾人阅读学习,以此增强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及维权意识。

四是切实关心残疾人生活困难,让他们共亨社会发展成果。将他们优先纳入农村低保给予救助,2012年全镇享受农村低保贫困残疾人共计103人,全镇残疾人57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率达到100%。

五是搭建活动平台,组织残疾人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在西白村、箫史宫等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更好的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2012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工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距,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主要表现在工作缺乏创新,因循守旧,不够大胆,不能结合实际抓特色。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各种典型,让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第四篇:“十一五”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主要指标及2010年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济宁市市中区劳动就业办公室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十一五”规划期间,市中区经过区划调整,城镇就业人群大量增加,就业任务相当繁重。为妥善化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市中区在集中精力抓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同时,适应新的形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容量,取得较好效果。

一、“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6至2010年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265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90人,困难群体就业174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09人。自主创业9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499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120人;新成长劳动力竞争能力培训1700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778万元。

二、2010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五大体系建设,努力开展全民创业服务。

以我市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个体系,重点强化政策落实、调度通报、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宣传引导六项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城工作。我区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济宁市市中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五大体系建设,提升各项体系指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宣传力度,成立了区级创业指导中心,在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创业指导窗口,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努力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通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法律援助和后续扶持相结合的创业 “一站式”服务。全区共确立重点扶持创业企业1家;建立创业就业培训基地7个;建立创业示范园区9个;收集创业项目118个;树立创业典型,培养选拔“创业人才”和“创业小老板”111人;开展创业培训408人,培训合格率达到100%以上;新增创业人数700余人,带动社会就业近6000人。

(二)坚持上下结合三级配套,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按照《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开展“2010精细化就业服务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济人社办法[2010]14号)精神,结合实际,按照时间节点扎扎实实的开

展了各项专题系列活动,落实《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评选活动;春节前后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5月至9月会同工商联、民营局等部门,着重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9月至11月,会同教育部门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推动下,大力开展创业助推1+3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办理求职登记6320人,增长率10%;职业介绍7200人,增长率12%;职业指导7200人,增长率12%。目前,我区各镇、街道办事处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全区57个社区227个村全都确定了专(兼)职协理员共303人。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全部开展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并且采取以会代训、分散集中的形式,对各镇办所长及部分协理员进行了业务指导和使用“劳动99三版”系统的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安排3人参加了省里组织的培训班。持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7人,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3人,占工作人员比例的30%。

(三)针对各类就业重点人群,积极推进就业培训。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民工,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是由于原来从事的岗位或者所学的专业受限,在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区把加强培训做为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制定了《关于对新型农民和失地群众的培训意见》(济区人

社发[2010]9号)和《济宁市市中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培训能力实施意见》(济区人社发[2010]16号),拓宽思路,创新模式,采用考察招标办法,经上级批准,认定7个定点培训机构,开展了12期54个班次的各类培训,培训3668人,培训合格率100%,培训后实现就业3008人,学员就业(含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率82%。依照培训补贴标准按时拨付到培训机构,全年支出培训补贴160.8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4.48万元。

(四)加大财政支出、开展援企稳岗,确保就业资金投入。2010年全年,我区共计投入就业资金315万元,其中区级预算落实13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180万元,实际支出245.9万元,支出率78.06%。全年各项补贴支出208.53万元。其中职业介绍补贴8.2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60.8万元,社会保险补贴32.3万元,岗位补贴2.31万元,创业岗位补贴0.2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4.4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0.23万元。另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市中区扩大失业金支出范围实施方案》,扩大失业金支出额度为50万元,用于援企稳岗补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公布2010年市中区享受“五缓、四减、三补贴”优惠政策企业的通知》(济区人社发[2010]23号)文件,对2009年认定的8家困难企业,继续享受优惠政策;对新认定的10家困难企业缓缴或者降低费率,缓缴金额50万元,降低费率减收金额12万元;对8家困难企业支付了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20.75万元。

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开展及人员管理难度大。各镇街、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硬件建设及人员配置虽已基本完成,但兼职人数过多,特别是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由于各村、社区自身发展条件所限,大多数村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从而造成对业务不能熟练掌握,工作开展不全面,各项具体业务工作进展不能很好地做到同步协调。

(二)就业资金投入不足。今年上级根据给各县市区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指标数,测算出每个县市区完成任务需投入的资金总数,做为年终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区财力较弱,资金投入到位困难较大。

四、2011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上级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各项任务指标,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着重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我市开展创业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为契机,协同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包括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在内的五大体系建设,支持全民兴业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以《济宁市市中区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培训能力实施意见》(济区人社发[2010]16号)为准则,拓宽思路、创新模式,积极开展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的创业就业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训质量,以培训促进创业就业能力提升。

(三)进一步推进公共就业“精细化”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评比。以我区开展“擦亮窗口、服务百姓”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中区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

(四)充分利用我区现有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全面基层社区居民的就业服务,加强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五)努力推进扩大失业金支出援企稳岗和失业动态监控,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的作用。

2011年3月30日

第五篇:十一五期间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龙井市文化工作汇报材料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龙井市政府向省、州文化部门的领导来我市就文化工作进行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十一五期间文化工作汇报材料。下面就我市“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及“

十二、五”文化工作思路向各位领导作一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龙井市地处东北亚金三角腹地,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的前沿,是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延龙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我市现有2个街道、7个乡镇,25个社区、66个行政村、452个村民小组。七个乡镇都单独设置文化体育站。我市是中国朝鲜族最聚集的地方,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加强文化工作,我们每年组织召开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文化建设工作基本设想研讨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市文化工作,经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初步确立了集宣传、文化、科技、妇联、共青团、广电、体育、财政等为一体的“大文化”工作思路。几年来我们努力贯彻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和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以乡镇所在地为重点,大力加强以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为内容和方式的“四有”建设,结合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注意发展乡镇文化,有组织的和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涌现了开山屯民俗舞节、东盛涌老人节、龙山文化室等文化建设典型,使乡镇文化工作机制,得到逐步完善,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目标的实现,力争满足广大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乡镇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镇文化建设是乡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载体,是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事。做好乡镇文化工作,加强乡镇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四有”新人,促进乡镇广大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乡镇文化工作,紧紧围绕乡镇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一是各乡镇党委、政府都把文化工作作为政府行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政策上优惠,逐步增加投入,并每年都要研究一致两次乡镇文化工作,为乡镇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多办实事。各乡镇党政领导把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首要任务,提到重要位置。在积极发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通过开展科技承包、举办村干部学习班、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能力,二是注意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主导作用。各乡镇根据《龙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文体局“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注意发挥乡镇文体站的农村文化网络枢纽作用,把乡镇政府所属的文化体育设施统一归口乡镇文体站管理使用,并争取安排专职人员担任文体站长工作,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各乡镇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期间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争取每年搞一至二次大型活动,经常开展小型活动努力实现“32132”目标(即乡镇每年要举办3次以上单项文体活动,每年要举行2次以上广场活动,农村群众每年要看1场戏,参加3次以上科普活动,图书占有量达到每人2册以上),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加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通过大文化中心辐射,带动和活跃村、屯、家庭文化生活,适应农民的“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强村级文化室建设,使之成为联接大文化中心和小家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每年在“两节”期间,我市7个乡镇、两个街道、25个社区,在文化站及社区文体管理员的组织下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举办秧歌联欢活动近百次、文艺活动达70场次,棋类比赛三场次。总人数达一万多人。每年文化下乡演出10余场,广场演出50多场次。特别是广场文艺活动,做到了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

三、文化体育设施发展现状。城区内的文化设施有340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座、容纳32000人的体育场一座,1800平方米影剧院一座。市文化馆1200平方米,现有职工29人。市图书馆面积1020平方米,现有职工12人。市博物馆面积200平方米,现有职工8人。市新华书店1200平方米,现有职工13人。目前,体育场、影剧院、新华书店已改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活动不断兴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已成为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参加人数与日俱增。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文化建设,提升活动质量和管理水平,贯彻好《吉林省“文化进社区”活动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我市《关于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向上、增长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健康向上、邻里团结、良好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城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近几年来,社区各种文化活动十分活跃,举办了秧歌比赛、老人健身舞比赛、社区文艺比赛等各种活动。

四、以各种节庆活动为平台,努力开展文化服务经济建设活动。2007年以来举办的中国龙井首届松茸节、梨花民俗节、黄牛节、农夫节,已连续举办了三年,每年我们都精选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如秋千、跳板、朝鲜族民俗婚礼、朝鲜族民俗拔河等传统项目。为大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好评。去年成功举办了全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并在开幕式上举行了6000人共同演出大型文艺节目“海兰江颂”。将我市近年来文化活动推向高潮。

五、加大文化设施力度。

1、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度。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文化部关于乡镇文化站建设有关精神及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方案,从2007年至2010年止,我市七个乡镇文化站全面新建。总投资额16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40万元,地方投入28万元)。到今年为止。完成了五个文化站建设,两个文化站正在规划中。明年将完成建设任务。(2008年三合镇文化站、2009年德新文化站、2010年智新、老头沟、东盛涌三个文化站)

2、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得到加强。文化大院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文化活动组织,多是由村里投入一部分,村民文艺爱好者捐助一部分,而形成文化活动组织。近年来上级对文化大院建设十分重视,又下发音响等设备,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大院承担着繁荣村里群众文化生活的任务,对于增强村委会在村民中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村民家中,到目前已完成32个文化大院建设和两个省文化大院示范点建设。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传承。建于1982年的龙井市民俗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少数民族博物馆,有近三千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有52件,国家级文物有6件。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一松亭、罕王山遗址、大成中学旧址、尹东柱帮居、日本间岛领事馆旧址、朱德海故居等旅游景点,分别被列为省级、州及市及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一大批朝鲜族民俗文化也相继被省和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保护和发展。以海兰江文化、松茸文化、苹果梨文化、御粮田文化等为内涵丰富了民族文化,通过举办梨花节、松茸节、农乐节、黄牛节等特色民俗文化节,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和民族精神的龙井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龙井市的知名度。今年我市挖掘整理了延边第一党支部历史资料,并在旧址设立了纪念碑。建设立了韩乐然纪念公园。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省、州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2007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深入全市7乡镇,两个街道,走访调查民间艺人40余人次,工作汇报《十一五期间文化工作汇报材料》。调查项目涵盖5个门类8个种类,其中民间口述文学2个,民间舞蹈1个,民间手工技艺1个,民俗礼节1个,民间娱乐游戏3个。我市民间文学、民俗礼节、民间手工技艺、民间舞蹈类资源最为丰富,戏曲、曲艺、民间杂技、其他类资源十分稀缺。二是资源分布状况。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三合镇3个,有数千、民居手工技艺、汗王山传说。开山屯镇有3个《百种节(农夫节)、踩地神、烧月亮屋》安民街道(文化馆)1个《背架舞》、龙门街道1个《海兰江传说》。走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背架舞列入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百种节(农夫节)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和百种节列入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踩地神》和《烧月亮屋》已申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反映朝鲜族百年居住历史文化的《民居手工技艺》相关材料已报到州文化局遗产处,准备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得到省州领导的支持。

4、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根据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今年我市完成了12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到目前为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总共已完成了25个。

六、“十二五”重点项目及发展思路。总体布局与发展思路根据延龙图一体化的龙井城市定位,为加快龙井经济建设步伐,将龙井市打造成为宜居宜游、风情锦绣、繁荣和谐、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新兴花园城市。我市提出了“打造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城”的总体构想,为做好实施此项战略的前期准备,我们提出以下发展目规划(布局)。建设朝鲜族民俗风情区、朝鲜族民俗文化现代商业区、民俗文化表演区、“三山”文化体育休闲观光区等“六大功能区”的战略布局;民俗文化吸引力体系得到根本性优化;全市民俗文化服务设施数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改善;民俗文化效益明显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朝鲜族民俗风情区:位于东盛涌镇和延吉交界,该区人口发展规划为1.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213公顷,总投资6.8亿元。该区以海兰江为界,以田园生态式为基本风格,突出朝鲜族饮食、居住以及生产生活的文化特色,主要规划设计四大功能区、30个景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包括朝鲜族迁入史馆、抗战史馆,主要体现朝鲜族百年的迁移历史、开发边疆的历史、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国家领导人对朝鲜族的关怀等等11个景区。将现有政府大院市五大班子及25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搬迁。在日本间岛领事馆旧址建设抗战史馆及民俗文化博物馆。

2、朝鲜族生态旅游农业区(农耕文化区)包括传统农耕体验区、田园风光展示区、民族食品加工展示区、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区。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农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区本景区规划与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景观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

3、朝鲜族民俗文化现代商业区包括民俗文化商品(食品)交易市场、民俗饮食一条街。现代商业区主要是展示朝鲜族传统商品、旅游纪念品、朝鲜族传统饮食、服饰等,通过建立农、工、商以及食、住、行、文、教、娱等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现代生活文化长廊向大家展示民俗的现代一面。

4、民俗文化表演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充分展示中国朝鲜族独特的民俗舞和民俗体育节目。充分利用民间和协会、团体的作用,定期、定时地到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表演具有龙井特色、民族特色、民俗特色的中国朝鲜族民俗舞蹈和民俗体育节目。表演以“龙鼓舞”、“顶水舞”、“背架舞”为主题的其它民俗舞(象帽舞、刀舞、假面舞等),表演以摔跤、秋千为主题的其它民俗体育和民族游戏(跳板、斗牛、斗鸡、放风筝、现代的跆拳道等)。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广场建设,必须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要求来建设。它必须承接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集会、集体舞、健身舞、民俗体育表演等大、中、小型活动。音响、灯光、民俗体育等设施齐全。

5、东盛涌民俗区:主要建设龙山朝鲜族民俗村、海兰江风情区,展示辽金时代古墓群、黎明农民大学遗址。龙山朝鲜族民俗村建设成为集民俗风光、避暑、休闲、度假、餐饮于一体的高质量、高品位、生态型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美丽的海兰江由东至西贯穿龙山村,东盛涌镇的12个自然屯,为整个区域增添无尽的生机与活力。为保持区内流域的一定水量,可以采取在海兰江里设立橡胶水坝的方法来控制和调整,充分利用海兰江,开发水上项目,建设海兰江风情区。辽金时代古墓群,通过继续对勇成村境内的古墓群进行挖掘保护,重点展示古墓群遗址、出土铜镜、瓷瓶等古代文物。

6、“三山”文化体育休闲观光区:该区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以帽儿山、马蹄山、琵岩山“三山”连带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条件为基础,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区和生态观光走廊,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味。琵岩山主要开发建设体育中心、动植物园、高尔夫球场、龙珠寺、高山极限运动二万平方米人造草苹等十二个功能分区;马蹄山主要建设滑雪场和高尔夫球场;帽儿山主要建设旅游观光道、民俗旅游度假风景区以及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在连接“三山”的万亩果园修建休闲观光走廓和观光驿站。“十二五”期 间 重点 建 设项 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建设起止年限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万元)新增能力自筹银行贷款1抗日历史展馆文体局2010-2012新建政府搬迁,大院改造2亿2亿2图书馆文体局2010-2012新建馆舍2千万2千万3文化体育休闲园文体局2010-2014新建“三山”体育产业园2亿2亿4民俗文化城文体局2010-2014新建房舍6.8亿6.8亿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假面舞曾是我市乃至整个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深受各地区、各民族的喜爱。但由于近年来我市经济非常困难,致使人才大量外流,这些传统艺术在我市已基本失传。配套资金缺口较大,每个综合文化站建设平均需投入35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和省配套资金仅为24万元,尚有10多万元的缺口。这对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县市财政,压力很大。

2、缺乏文化事业的带头人。人才匮乏是基层文化表演艺术工作的突出问题,由于体制和政策导向及文化企业本身“成份”问题,致使“招不来、养不了、留不住”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不少专业人事对文化表演艺术产业已失去了信心,选择了另谋出路。现从事文化表演艺术的人员,多数文化水平低、演艺技能差、创新能力不强,表演的节目都是人们熟悉的老节目,没有新鲜感。

3、基础设施滞后,难以有效发挥文化事业的优势。由于我市的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和购买的,已严重老化,只能举办一些小型的演出和活动,严重影响了地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我市博物馆有近三千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有52件,国家级文物有6件。我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建于1982年,是全国第一家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但因财政困难,多年来一直将近三千余件文物存放在仅有十平方米的仓库内。目前虽然在老教堂设立了展厅,但由于面积小,仅展出300余件。丧失了博物馆在宣传、教育等基本职能的发挥。由于条件简陋,一些文物自然损耗严重。图书馆目前有图书8万余册,开设了少儿阅览室和成人阅览室。但因条件有限(主要是设施老化,桌椅、门窗陈旧),图书自然损耗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在文化事业中主阵地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动协调,相互配合,注重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共同促进文化工作的和谐机制,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推动,为龙井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点击下面可欣赏更多的内容:二0一0年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及明年工…国人怎样看待毛泽东?(转百…在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积极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拥军工作关于在全局开展岗位廉政教育的实施…“文化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文化体育事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和…形象演示太阳系星球的运动和…小沈阳—108句经典搞笑阿里郎“文化富民”工程实施方案看看越南美女啥模样让人大跌眼镜的政要“耍宝”瞬间摘苹果的姑娘(视频)山间小径(歌曲朝语汉语)“变性人”的比基尼秀李云龙写给中国足协的一封信党务公开制度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重大决策事项调查研究制度责任追…党员干部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公示开展部门权力分解建立权力内控机制…龙井市举办抗洪救灾义演活动(图)清明上河图董文华近况:关注董文华与赖昌星的…

下载“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条件,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阳谷,以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完成,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云县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云县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云县人民政府 (2012年8月) 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中央、省、市残联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县残疾人工作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残疾人就业工作汇报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奔小康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

    乡镇残疾人工作汇报

    乡镇残疾人工作汇报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人,其中有各类残疾人239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7......

    某县残疾人工作汇报

    某县残疾人工作汇报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人,其中有各类残疾人239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7......

    残疾人康复工作汇报

    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努力推进和谐高青建设 高青县位于淄博市北部,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面积831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办事处,767个行政村,人口36万,其中残疾人15524人。近年来......

    全市残疾人工作汇报(精选5篇)

    长沙县残疾人工作汇报 长沙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7月12日) 各位领导: 县残联成立于1990年,2000年7月从县民政局单列出来,2002年3月在县级机构改革中升格为正科级群众团体。内设......

    村残疾人工作汇报材料

    村残疾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x村党支部、村委会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村检查指导工作。 X村位于县城西南角,312国道穿境而过,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