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到三个坚持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做到三个坚持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作者: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院长 秦勇 发布时间: 2010-12-02 10:57:56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在总结政法维稳工作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抓住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新泰法院把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做到三个坚持,扎实推进,法院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审判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坚持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法院工作的主线
立足公正,坚持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新泰法院实施了“阳光司法工程”,通过加大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的公开力度、设立便民诉讼中心、实施信息化建设和发扬司法民主等措施,把司法权置于“阳光”之下,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大大增加。通过院长接访、主动下访、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开通网上民意沟通信箱、聘请执法执纪监督员等方式,健全了科学、畅通、有效、透明、简便的民意沟通表达长效机制,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法院信访量同期下降52%。
立足能动司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新泰法院变被动司法为主动服务,积极作为,主动走出法院、法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对社会矛盾纠纷立足早防范、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对重大复杂的案件和群体性案件,提前介入,为双方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尽可能把矛盾消灭在诉讼程序前,消除在萌芽状态。
立足案结事了,不断加强调解工作。牢固树立多调少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调解结案率。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主导、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加强与平安协会、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民间调解组织等非诉纠纷解决主体的互动,形成解决矛盾纠纷的合力,最大限度实现调解结案。通过调解消除了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国家机关、社会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今年以来,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82%以上,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的案件占21%。立足钝化社会矛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加大对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以及对特困申请执行人救助力度,共为160名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用8万余元,为6名特困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金1.2万元,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社会的公平正义,钝化了社会矛盾。
坚持把参与社会管理工作作为法院工作的“分内事”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彰显司法对社会行为的引导、示范、评价和规制功能。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推动了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好转。加大民商事审判力度,依法保护诚信经营等合法行为,制裁欺诈经营和恶意拖欠等民事违法行为,保障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加强行政审判,支持行政机关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区域、虚拟社会等重点领域的管理,保障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借助执行联动机制和执行威慑机制,加强与金融信贷、工商登记、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借助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赖账者的曝光力度,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做好刑事罪犯帮教回访工作,推动社会矫正机制建设。完善犯罪矫正机制,加强特殊人群帮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新泰法院在依法公正审理好刑事案件同时,着力做好犯罪矫正工作,把对罪犯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矫正贯穿案件审理过程,特别是对未成年犯罪,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通过回访帮教等方式参与社区矫正,努力使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非监禁犯改过自新,防止重新犯罪。今年以来,共回访帮教102人,逐一建立了档案,进行实时动态跟踪。
运用司法建议与司法宣传方式,多层次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归纳总结,以司法建议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今年共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6条。全面加强司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借助新闻媒体以及上街普法等形式,通过以案释法、发放宣传材料、解答群众咨询等形式,向群众讲解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增强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今年以来,在各级媒体上发表稿件80余篇,上街宣传1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500余人次。
坚持把廉洁司法作为法院工作的重点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廉洁司法的浓厚氛围。新泰法院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廉洁司法的着力点,大力推进, 投资数十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廉政教育展厅,通过先模人物和贪官污吏的强烈对比,给干警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触动和感情的共鸣,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教育、熏陶、激励、导向、凝聚和约束的作用,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深化改革,增强廉洁司法的实效性。在人民法庭和院机关设置了满意度评价系统,群众可对法院、法庭的整体工作以及每名工作人员在廉洁司法、纪律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逐一评价。创设了结算中心,对诉讼费用收退、执行款过付、罚没款收取实行大厅式、柜台式、一站式服务,做到了涉案费用与办案人员相分离,有效防止了在涉案款物方面出现问题。
完善制度,建立廉洁司法长效机制。先后出台了《诫勉谈话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判流程管理规范》、《案件质量管理监督考核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廉政考核力度,建立起了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对司法权运行实施有效监督。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二篇: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扎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
扎实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杰发布时间: 2010-09-01 15:28:16中国法院网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新的伟大实践,是对我国政法工作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标志着中央对政法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全面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就能够牢牢地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司法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基层法院工作的实际经历,就我市法院如何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为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谈几点浅薄的认识和看法。
一、坚持加大调解力度和构建大调解格局相结合,化解社会矛盾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党中央做出这样一个重要论断,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就是一步步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领域影响稳定的问题会继续显现,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会继续增强。化解矛盾,是司法的基本功能,也是新时期赋予人民法院的历史使命。
(一)加大法院调解力度,努力追求案结事了工作目标
法院调解是一种简便易行、通融灵活、成本低廉、对抗性弱的纠纷解决方式,它结合中国国情,融法理、情理为一体,既能预防矛盾激化,彻底解决纠纷,又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从目前我们的审判实践看,民事调解、行政协调、执行和解都是化解社会矛盾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提高审判效益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审判工作兼顾公正、效率、效果的切入点,是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工作目标的有效方法,是预防信访案件发生的主要渠道,是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途径。
人民法院要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把握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民事审判原则,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民事审判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保护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司法环境,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审判原则,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作为行政审判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促进和谐”的执行和解原则,力促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执行和解,化解双方矛盾,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二是丰富调解手段,创新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水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时做好庭前、庭上、庭后多环节的调解工作,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
诉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一审、二审、再审、信访的全过程,促使双方当事人权衡利弊,缓解对立情绪,达成调解协议。三是把调解业绩作为评判民事审判活动、考核民事审判人员工作成绩及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激发法官的调解热情。通过完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民事调解各个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调撤率、执行率、息诉率进行综合考核,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给办案法官定指标,压担子,把工作的压力变为动力,把完成工作指标的过程变为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增强审判人员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心协力抓调解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大调解”格局,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当前,随着人民法院案件数量的日益增多,人少案多矛盾、办案经费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创建由党委支持,其他部门配合协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大调解”格局,既能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又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法院工作的开展。
我市法院在构建“大调解”格局,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全市法院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调解工作格局:我市的临泽县法院把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引入诉讼程序,积极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和委托调解组织调处民事纠纷机制,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对于一些适宜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委托到基层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有效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格局。高台县法院积极探索“一庭三所”联动机制,在各种民事纠纷发生后,基层人民法庭协同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防止了矛盾纠纷激化,想方设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甘州区法院配合党委政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视对基层调解组织人员的培训,每年对辖区的人民调解员轮训一遍,使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民乐法院在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的同时,引导办案法官延伸调解链条,在案件调解结案后,说服当事人当庭履行调解协议或在履行期限内自觉履行,使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自觉履行,申请执行的案件每年以20%的速度递减。肃南县法院根据辖区地域广阔,交通不便的特点,与乡镇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在诉前开展调解工作,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同时,坚持巡回审理,就地办案,每年有25%左右的案件在当事人住所地审理,收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1.完善和规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是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化解民间纠纷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作用,我市法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支持与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提高案件调解的成功率。一是对基层的人民调解员建立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农村多发的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土地承包、损害赔偿、一般合同纠纷,在定期学习培训时进行重点讲解,讲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调解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解答人民调解员提出的问题,发放法律资料,使每位调解员通过学习培训后都能充实起来。二是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工作。对矛盾多发地实行实地考查,采取就地开庭审理等方式进行法制宣传,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三是在审理一些复杂疑难的典型案件时,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通过观看法官如何进行庭审和调解,使其熟悉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处理类似纠纷的方法和技巧。四是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民间纠纷类案件的诉讼调解,以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技能。利用人民调解员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了解的特点,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当地案件的诉讼调解,促进调解的成功率,同时与法官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调解员的调解水平。五是不定期组织辖区内人民调解员召开调解经验座谈会,相互学习和交流调解经验,并通过座谈会了解辖区内矛盾和纠纷的排查情况,及时掌握民间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六是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司法行政部门反馈,促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合法。
2.积极探索设立“人民调解窗口”,调动一切力量创造调解时机。当事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其与各种社会组织、亲朋好友等都有广泛的联系。当事人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工作单位、从事的行业组织,以及亲朋好友只要运用得当,都是促成矛盾化解的有效力量。适时邀请一些当地有威望的民间人士依据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等更适应民间纠纷解决的“柔性”力量参与社会矛盾高度集中的土地承包、损害赔偿、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相邻关系、征地拆迁等纠纷的调解,充分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和谐司法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化解纠纷、解决矛盾的司法目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通过加强审理和执行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协议对当事人没有强制拘束力和执行力是人们不愿意利用人民调解解决纠纷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提高调解协议的效力,已经成为人们议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就现实的情况而言,要提高调解协议的效力,主要是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从实质上讲,这反映了调解协议与国家强制执行力的关系,即通过国家法律规定,使原来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院制定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实施方案》和《法院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处民事纠纷工作试点方案》,经党委政法委研究讨论后,由党委办、政府办批转下发辖区实施,并在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发布。
二、坚持发挥审判职能与强化审判功能相结合,参与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有序运行,既增强社会活力,又维护社会安定,解决好那些还未上升到社会矛盾层面的群众利益诉求;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的宗旨就是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包括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它对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重要的司法职责,也是重大的社会责任,只有不断的创新,法院工作才更有活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审判工作的职能。刑事审判工作要全面准确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民事审判工作要全面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把“案结事了,定分止争、胜败皆服”作为民事工作的总目标;行政审判工作要积极推行协调解决行政争议的办法,在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注重官民矛盾的妥善化解。既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保障行政权力依法运作;执行工作要善于运用执行威慑机制和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法,加强对执行当事人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努力促使当事人自愿、主动履行生效裁决;立案信访工作要按照畅通渠道、消解矛盾的原则,为人民群众寻求司法未注敞开大门,力争使矛盾纠纷在法院得到最圆满的解决。
其次,要不断强化审判工作的功能。将法的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功能运用到社会管理的不同阶段,切实做到职、权、责相统一,提高司法水平,促进全市法院工作整体进步。一是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基本要求,全面加强审判管理,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机制保障。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逐步建立起“以流程管理为依托,以质效考评为导向,以信息手段为支撑,以高快好为目标”的审判管理体系,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法院管理方式,加快信息化在审判管理、执行管理、人事管理、司法统计、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案件受理、分案、审批、流程管理、法律法规查询、信息统计分析等程序均在网络上完成。二是建立审判业绩考评体系,使审判管理覆盖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全过程,使每个基层法院、每个业务庭、每个审判人员的审判数量、质量、效率、效果都以数据形式得到具体体现,为司法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继续加强和改进司法建议工作。认真履行司法审查职责,加大司法建议力度,对在审判、执行活动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司法意见建议,推进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和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大力提高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综合效果,做好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依托审判工作,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法制宣传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三、坚持源头预防和加大惩处力度相结合,确保队伍公正廉洁司法
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价值追求,廉洁是执法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没有清正廉洁,就没有司法公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最终要靠一支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来担当。只要执法人员始终在心灵深处牢牢坚守公正、廉洁司法的“法魂”,铺就公正、廉洁司法的“基石”,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社会管理就能如利剑出鞘,游刃有余。
笔者认为,现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人民法院的司法廉洁公正。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表率作用,加强源头预防措施。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始终保持院领导班子和中层部门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充分发扬民主,严于律己,模范带头,做读书学习的表率、勤奋工作的表率、廉洁自律的表率,树立起优质高效、清正廉洁的工作形象,以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干警做出榜样。二是要抓好廉政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加强对法官的权力观教育。利用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敲警钟,使干警查原因,找教训,引导法官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提醒干警要自醒、自警、自励,慎独、慎贪、慎权、慎欲,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增强人民法官拒腐防变的廉洁自律意识,确保审判权和执行权正确、公正行使。三是要健全廉政制度,筑牢拒腐防线。完善各项廉政建设制度,坚持行之有效的警示提醒制度、诫勉督导制度、廉政谈话制度、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干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投诉登记制度、干警廉政情况分析制度和廉政档案制度,注重惩防结合。充分发挥廉政监察员在日常性廉政教育和即时性廉政监督方面的特殊职能作用,真正将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人民法院的全局工作之中,确保司法廉洁,维护司法公正。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构筑反腐倡廉“防火墙”。要认真落实“五个严禁”、《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规定,抓好廉政监督。通过廉政监督员制度、案件评议卡制度,当事人、代理人回访制度等对法官和审判执行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认真落实举报查处机制,抓好责任追究,加大对滥用审判权、执行权问题的查处力度,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处,有责必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存在违法违纪问题的干警及时查处,严肃处理,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法官队伍清廉如水,执法如山。
为加强司法廉洁公正,我院自2009年初被省法院确定为全省法院系统预防腐败试点单位以来,以落实最高法院“五个严禁”为契机,以监督制约审判权、执行权为重点,以公开透明、阳光运行为保证,以持续开展警示教育为载体,认真落实试点工作方案,制定了《关于强化对审判权和执行权监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制定完善了16项工作制度,公开向社会聘请12名廉政监督员,建立了阳光运行、监督制约、责任追究、激励保障四项机制,确保全市法院干警队伍司法廉洁公正。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三篇: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
《求是》2010年第14期 王胜俊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法院工作与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密切相关,做好每一项审判工作都是化解社会矛盾,都是加强社会管理,都必须公正廉洁执法。人民法院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政法工作全局的高度,不断增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一、正确把握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确保思想认识有新提高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面临的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在国际与国内因素相互作用、机遇和挑战相互交融的新形势下,社会矛盾成因更加复杂,矛盾化解难度更大,社会管理创新任务更重,公正廉洁执法要求更高。人民法院只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变化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司法职能,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能。能否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能否顺利推进,而且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人民法院只有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基础、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职能作用。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在法治条件下,司法是国家通过法律管理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人民法院在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担负的重大职责,准确把握三项重点工作的内涵,人民法院才能更好地立足本职工作,履行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必然要求。三项重点工作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关切十分强烈,对人民法院公正廉洁司法的要求十分强烈。人民法院只有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新实践,才能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找准三项重点工作与人民法院工作的结合点,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三项重点工作与人民法院工作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人民法院要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努力使化解社会矛盾水平有新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方法有新改进,公正廉洁司法能力有新进步,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变成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
强化能动司法,提高服务水平。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创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被动应付,必须主动服务、积极作为。要高度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五个更加注重”的战略部署,着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纠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着力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司法服务,设立金融法庭、破产法庭或相关专业合议庭,提高司法服务水平。强化便民利民措施,彰显人文关怀。加强司法便民工作,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法院要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在规范上下功夫,在服务上做文章,完善“一站式”服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关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诉讼需求,推进“诉讼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工作;推广远程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办案等工作举措,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减轻当事人的奔波劳苦。
强化审判管理,促进司法公正。强化审判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是促进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理念,细化管理标准,增强广大干警注重审判质量、追求案结事了的意识;强化均衡结案观念,重点抓好对审限内结案率的考核,形成审判、执行收结案动态平衡机制;大力推进审判管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更加科学的审判、执行管理制度。
强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是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保证。人民法院要完善司法公开制度,通过裁判文书上网、邀请群众旁听庭审、推行法院开放日制度等措施,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完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执行公开;完善民意沟通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完善人民陪审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作用。
强化案件调解,注重矛盾化解。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最有效的方式。广大法官要准确理解“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要求,强化调解意识,真正做到具有调解可能的案件要先行调解,不能调解的尽快裁判。要积极推进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法官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要全面加强各类案件的调解、协调、和解工作,使调解贯穿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强化信访工作,实行标本兼治。信访案件往往是社会矛盾复杂化、尖锐化的反映,妥善处理信访案件,是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人民法院要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坚持一手抓积案化解,一手抓源头治理,通过标本兼治,促进信访工作良性发展。要切实抓好清理积案工作,完善诉访分离制度,抓好一审、二审工作,加强信访案件源头治理,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信访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强化执行工作,提高执行水平。解决执行难是对人民法院审判能力的严峻考验,是一场攻坚战。人民法院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规避执行、消极执行、程序不严格、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大力规范执行行为,改进执行工作;健全完善委托评估拍卖、执行快速反应等制度,提高执行水平;深入开展委托执行案件清理活动,切实解决委托执行不力问题;深入研究“执行不能”案件的确认标准,使应当终结的案件依法及时终结。
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公正廉洁。公正廉洁执法既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内容,又是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保证。人民法院要持续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培养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
值观;更加注重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提高法官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更加注重改进司法作风,密切法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注重反腐倡廉,推广廉政监察员和司法巡查制度,严格落实“五个严禁”,确保司法廉洁;更加注重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改革创新。三项重点工作本身就是工作创新,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予以推进。要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与其他机关及社团组织共同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防止因工作不当影响社会稳定;健全司法建议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维护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
强化基层工作,发挥基层优势。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推进社会管理,难点在基层;公正廉洁执法,关键在基层。上级法院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强对基层干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要为基层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帮助基层解决案多人少、法官断层等问题,想方设法为基层干警减压减负;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法庭设置,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狠抓贯彻落实,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贵在实践,重在落实。人民法院要以正确的理念、良好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确保三项重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科学发展为目标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三项重点工作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要始终围绕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广大干警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不断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践中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要以执法办案为重心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要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实践,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依法办事,一切案件的审判执行,一切工作措施的出台,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要坚持立足本职,把各类案件审理好、执行好,通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的作用,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肯定。
要以统筹兼顾的方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要统筹兼顾三项重点工作,以公正廉洁执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兼顾全国四级法院工作,统筹兼顾三项重点工作与其他工作,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全面发展。要认真研究解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每年办成几件实事,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要以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为保障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人民法院要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及时向党委汇报工作情况,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确保正确履行职责。要认真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浅议人民法院如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浅议人民法院如何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作者: 郑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院长 王建新 发布时间: 2010-08-20 15:46:30
2009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法院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高度统一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理解三项重点工作与法院工作的密切关系,准确把握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推动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社会矛盾化解是法院工作的神圣职责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矛盾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有效处理社会矛盾,就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老问题与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给法院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法院要想更好地履行职能作用,就必须时刻注重把握社会矛盾的根源,从一切为民的高度出发,从矛盾纠纷的关键入手,高度重视每一起纠纷的处理,不断总结矛盾纠纷处置经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一)转变司法理念,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思想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司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摒弃西方三权分立的法治思想,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法院工作与服务大局的结合点,自觉把法院工作融入到大局中来谋划、来部署。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强化能动司法理念,切实转变被动司法、机械司法理念,转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工作方法和办案习惯。做到既依法办案,又充分考虑案件的特殊性,尽可能找到案结事了的处理办法,同时加大司法建议和法律服务的力度,拓宽法院工作服务大局的途径和渠道,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坚持惩防并举,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人民法院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突出打击重点,强化打击效果,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宽严都要依法,宽严都要有度;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原则,坚持预防与打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方针,减少社会对抗;着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纠纷,妥善处理好婚姻、家庭、继承、邻里纠纷等传统民事案件,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着力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纠纷,妥善审理好涉及企业改制、债务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为企业发展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深入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继续完善执行联动协调机制和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穷尽执行线索,穷尽执行手段,用足执行政策,清积案、执现案,切实维护胜诉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司法权威。
(三)强化案结事了,在化解矛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法院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和社会法庭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阵地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要准确理解“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将调解贯穿于诉讼活动全过程,坚持立案调解和审判调解、庭前调解和庭后调、庭中调解和庭下调解、申诉调解和信访调解相结合,不断拓宽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注重调解质量,提高调解效率;积极做好社会法庭、人民陪审团和人民陪审员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适时组织社会法官、人民陪审团和人民陪审员观摩案件庭审、参加业务讲座和典型案例评析等,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帮助法官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焦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调解工作,努力形成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良性互动格局,最大限度地实现调解结案。同时,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判决,避免久调不结。
(四)转变工作作风,在司法为民上下功夫。以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要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总体目标,实现立案信访窗口“亮化”、“绿化”,“亮化”即立案信访公开透明,“绿化”即为当事人提供诉讼绿色通道;进一步建立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切实加快办案进度;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精髓,改变坐堂办案、闭门办案、机械办案的衙门作风,深入基层、社区和纠纷发生地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就地开庭审理,就地调处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电话立案、预约立案、假日立案等便民立案制度,加大巡回办案力度,切实方便群众诉讼;健全信访接待制度,强化首访接待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加强案件审执中的纠纷排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息访和疏导工作,避免引发新的涉诉涉法涉执信访案件。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法院工作的动力源泉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化特征日益显现,社会管理模式也要随之更新完善。社会管理具体到法院就是对审判执行工作和法院建设的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规范司法行为、促进队伍建设、推动法院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以“制度创新年”为契机,强化管理理念,进一步建立完善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监督有力、司法公正的审判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职责明晰、政令畅通、管理有序、保障有力的司法政务管理机制,推动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一)致力于审判执行工作管理创新。按照审判权行使放权不放任、分散不松散、分责不分家的思路,强化审判流程管理的提示作用和预警功能,严格落实案件审限监督曝光催办制度和执行案件流程管理跟踪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通过实施有效管理,保证立案审查权、审判权、执行权的公正高效行使,促使审判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做到不枉不纵、服判息诉、案结事了,案件结案率、正确裁判率、裁判文书上网率、案件归档率均达到100%。实现“两上升、两下降”的目标,即调解率、服判息诉率上升,强制执行率、涉诉信访率下降的目标。
(二)致力于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创新。一是积极推行“圆桌审判”,在民商事、少年刑事案件审理中,法官与当事人围桌而坐,增加和谐氛围,减少对立情绪;二是努力规范完善社会法庭工作,充分发挥“最便民、最快捷、不收费、不结怨”的独特优势,及时办理一些轻微案件;三是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合议庭制度,把法庭开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就地解决纠纷;四是大力推广人民评审团和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民性,用群众之手撩开司法工作的神秘面纱,让人民群众零距离地接触审判、参与审判、监督审判;五是积极推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自觉接受监督,扩大庭审效果,提高办案效率;六是全面开放庭审活动,凡是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允许公民持有效证件自由旁听和出入,推行阳光审判,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高度,达到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的目的。
(三)致力于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审判质量评查机制,增强案件质量评查的客观性、可比性和针对性,突出抓好评优和评劣工作,在认真开展“精品案件”评比的同时,将质量评查工作的重点放在评劣上,注意发现案件质量中存在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实质性问题,做到一月一评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终有考评。狠抓审判监督规范化建设,着重贯彻超前监督、渗透监督、全程监督的司法监督理念,加强各个审判重点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庭审活动、裁判文书和卷宗质量的检查监督,切实提高审判质量。要进一步通过完善宏观指导机制、分类指导机制、业务指导机制和评先创优机制,提高整体司法水平和案件质量。要通过新闻发布,设立开放日,裁判文书上网,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旁听庭审制度,做到阳光司法、透明公开,确保案件实现“四无”,即无枉法裁判、无审判不公、无媒体曝光、无引发新的涉诉涉法涉执赴省进京上访案件。
(四)致力于干部人事制度管理创新。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配备干部,真正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用人机制,把有能力、有魄力、品德好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让“想为的人有机会,敢为的人有舞台,有为的人有地位”;进一步推行上推下挂、双向交流、动态管理的岗位交流办法,使干警适应不同岗位的转换,提升干部素能;进一步创新完善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实施量化考核标准,坚持领导与群众、定性与定量、日常与定期、组织部门与业务部门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干部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进一步增强干警的责任心、事业心,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致力于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法官办案质量、工作效率、廉政勤政、内外形象等指标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重点加强对案件审结率、调撤率、上诉率、发改率、再审率和投诉率等指标的督查和考核力度,激励全院干警争先创优;建立健全科学的调解工作考评机制,将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申诉信访率纳入考评体系,将案结事了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强化执行工作考评,加大执行标的到位率、执行申诉率在执行考评中的比重,使考核指标全面反映执行工作水平。要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作为考评重点,全面考核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进一步强化法官执法职责,增强法官司法能动性,监督法官依法办案,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并把管人与管事、管人与管案、管人与用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讲实干、重实效、比贡献、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三、公正廉洁执法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
公正廉洁执法是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终极要求,也是人民法院长期追求的工作目标,没有公正廉洁执法,人民法院就没有立足之地。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法官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相对欠缺,对待群众麻木不仁,权钱交易现象时有发生,群众颇有微词。正如王胜俊院长讲的那样:“狠抓队伍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公正廉洁,已成为人民法院面临的最紧迫工作任务。”因此,要下大气力抓好廉政建设,以公正廉洁执法的司法活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拓宽廉政教育渠道,打牢公正廉洁执法的思想基础。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司法廉洁教育和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干警算好“七笔账”,即算好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算好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算好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算好家庭账,不要妻离子散;算好亲情账,不要众叛亲离;算好自由账,不要身陷囹圄;算好健康账,不要心力交瘁。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观看学习反面录像、通报、案例,让广大干警一看惊心,再看清醒。时刻警省自己的思想,检点自己的行为,避免触犯廉政底线。要积极开展示范教育,充分发挥英模人物和公正廉洁先进事迹的感召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抗得住诱惑,把好欲望关;辨清善恶,把好交友关;正确选择个人爱好,不断完善人格,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公正廉洁执法的机制保障。要针对审判执行中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工作绩效考评内容,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廉政保证书,缴纳廉政保证金,实行廉政谈话,建立“廉政档案”,制作警示卡片等多种措施,加大对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法官的业绩考评。努力建立健全“六项防腐机制”和“四不为防范机制”,“六项防腐机制”,即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规范有效的协调机制,权责一致的责任机制,长抓不懈的监督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四不为防范机制”,即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真正架起一道防腐高压线。
(三)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实现公正廉洁执法的公开透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加大对权力运作的监督,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把对审判权、执行权和领导干部行政管理权的科学配置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做到工作权限涵盖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要强化内部监督,对案件审理和执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在立案阶段,重点防止不给好处不立案、给了好处乱立案,切实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在审判阶段,要加强对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监督,确保法官自由裁量权规范合理运用,防止滥用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现象的发生;在执行阶段,要加强对强制措施实施,财产评估、拍卖和执行款物的支付等环节的监督,防止执行不作为和执行乱作为。要高度重视外部监督,通过回访当事人、开展大接访、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走访执法监督员、发送意见函、设置举报箱等措施,建立民意沟通和反馈机制,努力形成权责一致、相互制约、上下联系、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四)注重培养廉政典型,营造公正廉洁执法的良好氛围。要以深入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大力弘扬正义、良知、睿智、勤勉、脱俗的价值追求,大力培育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使其成为法官的共同追求,深入开展“倡廉述廉评廉”活动,注意发掘、选树、培养公正廉洁执法的先进典型,为廉洁司法树立标杆,为公正司法树立榜样,为服务人民树立楷模。通过授予政治荣誉、给予物质奖励等形式,学习、宣传、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可贵品质、高尚道德,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力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引导干警学习先进、敬岗爱业,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执法如山、清廉如水。要建立“三条线”,即筑牢思想道德底线、制定清规戒律防线、违反禁令的高压线,加大对最高院“五个严禁”、省高院“十条禁令”和各项廉政规定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对违法违纪和不廉洁行为,加大责任追究,不姑息、不手软、不迁就、不放纵,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确保公正廉洁执法,树立铁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第五篇:采取三项措施扎实推进组织部门“三个之家”建设
采取三项措施扎实推进组织部门“三个之家”建设
三个之家建设
市委组织部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着重采取三项措施,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健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推进组织部门“三个之家”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坚持教育常抓不懈。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提高对机关作风建设的思想认识,要求各科室围绕“
如何充分认识加强机关作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在遵守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及“组工干部如何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中做出表率”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推进组工文化建设,组建文化团队,在自愿组合、考虑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积极组建读书、辩论、英语等8类文化团队,并围绕组工文化建设和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各团队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学习、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活动,不定期地组织各团队进行活动交流。同时,在年底各团队总结交流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团队活动次数、活动内容、活动效果、队员参与率等情况进行评优,并评出“优秀团队”、“优秀团队队长”、“优秀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奖励。如团队一季度内无一次活动,则取消该团队评优资格,切实提高组工干部的内在素质、团队意识和人文修养。
二是深入基层,坚持强化作风建设。制订《关于建立部机关联系基层工作制度的意见》,大力开展“六联一访”活动,通过联乡镇、联村、联社区、联企业、联重点工程、联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家庭,由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15户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家庭,各科室根据工作职责和今年工作重点,不断提高联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工作出发,分别联系5-6个乡镇、村、社区、企业重点工程和党员群众家庭;同时,实行部领导定期下基层接访,部长、副部长、部务会议成员定期到市党员服务咨询中心接待党员群众信访。开展“六联一访”活动以来,筹集各类帮扶资金2.5万元,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捐款2400元,为基层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密切了与基层、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三是完善制度,明确部内工作程序。切实贯彻执行部机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建立的《关于改进机关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改进部机关文风会风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健全完善《组织部机关工作制度选编》,逐条逐句进行对照自查,推进岗位责任制制度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科学化,结合工作实际加大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