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纤生产过程中毛丝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化纤生产过程中毛丝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一、前言
在涤纶长丝的生产过程中,毛丝的出现直接影响加工性能,对产品形象以及用户的使用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对毛丝的分析与消除是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毛丝的形态各异,产生原因也各不相同,正确的判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涤纶短纤生产过程中,毛丝现象也依然会存在的,涤纶短纤纺丝时毛丝的产生与熔体输送过程中的热降解、组件的工况、丝束冷却方式、丝道光滑度等有关系,纺丝熔体的热降解、组件工况是纺丝毛丝的产生最主要的因素。
二、涤纶长丝与涤纶短纤毛丝的产生与处理方法
1.涤纶长丝毛丝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1.1普通涤纶长丝FDY生产过程中毛丝的产生
聚酯熔体经增压泵的作用流入纺丝箱体,然后经纺丝、冷却、上油、拉伸、定型等工序卷取成型,所得产品为皮芯结构均一的全拉伸丝FDY。在纺速和冷却速率非常高的情况下,由于应力集中,使皮层承受较大的张力,纤维的皮层容易产生裂痕而导致毛丝,故选择优良的冷却条件保持径向结构均匀就显得十分重要。成功的做法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缓冷区,以及使用带有蜂窝状的侧吹风装置,可产生平流风,实现对熔体细流的良好冷却。在拉伸过程中,随着加工速度(即第二热辊速度)的提高,产量成比例增加,生产成本下降,并且染色均匀性有所提高。但是加工速度过高时,产品断头和毛丝随之增加,因此必须权衡确定合适的加工速度。如果拉伸不足而使张力低下,使丝条的摇动幅度增大,也会造成毛丝和断头,但张力过高会对丝饼成型及退绕产生负作用。从油剂的附着性与纤维起毛的关系来讲,维持较高的油剂乳液的浓度及丝质含油率,可使得纤维的毛丝减少,但也要防止油剂浓度过高而导致油剂渗透性下降而使得丝质降低。FDY上油方式可选择油嘴上油和油轮上油。采用油嘴上油可有效降低纺丝张力,但上油的均匀性不好,导致丝条在拉伸过程中张力波动大,产品染斑多。采用油轮上油,虽然上油均匀、染色均匀性好,但纺丝张力大,从而使毛丝和断头率增加,使消耗增加,满卷率下降。为此,可采用油轮上油,并且通过调整油轮转速和丝条与油轮包角的大小来有效地降低纺丝张力,减少毛丝和断头的出现。
1.2异形涤纶长丝FDY生产过程中毛丝的产生
实践中经常发现异形涤纶长丝生产过程中毛丝和断头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喷丝板的设计是制造异形纤维的关键部件。采用哑铃形孔形的喷丝板可有效减小熔体挤出胀大的不均匀性,并且可有效提高异形度。异型丝的生产对切片的干燥均匀性和含水率的要求均比常规纤维要高,因此理论上应该强化干燥条件。预结晶应采用较缓和的条件,适当降低预结晶温度,延长切片在预结晶中的停留时间,使切片达到一定的结晶度以确保切片在干燥过程中不发生粘连。如果干切片含水率过高,或干、湿切片的粘度降过大,都会引起纺丝过程中毛丝和断头现象的增加。
纺丝温度对于异形丝加工性能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纺丝温度比如293℃较为理想,因为既可兼顾异形度,同时毛丝和断头的产生相对较少。冷却成形的条件是影响异形度和后拉伸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冷却越快,异形度越高。但是由于高异形度和急剧冷却可能产生的皮芯结构,使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容易出现毛丝和断头,同时使染色性能变差,因此,为减少毛丝和断头,在兼顾异形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缓和的冷却条件。
1.3涤纶低弹丝DTY生产过程中毛丝的产生
在涤纶低弹丝的加工过程中,假捻器是牵伸假捻机的心脏,其材质对假捻效果和丝条的质量影响较大。通常摩擦片的材质有硬质和软质两大类,硬质盘常用全陶瓷盘、等离子喷涂陶瓷盘等,软质盘有聚氨酯盘(简称PU盘),硬质盘虽然使用寿命长,但打滑系数大,假捻效果不如软质盘。在生产中,由于陶瓷盘对丝的损伤较大,使产品的毛丝较多。通过PU盘与陶瓷盘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解决毛丝问题,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原料采用涤纶预取向丝(POY),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丝条在假捻器前后的最佳加捻张力和解捻张力是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加捻张力应尽量控制得低些,但解捻张力与加捻张力的比值必须适当,比值过低,则假捻效果差,加捻不匀;比值过大,摩擦阻力增大,易产生毛丝和解捻不完全,并形成紧点僵丝。PU盘的加入主要影响DTY的卷曲性能和毛丝、僵丝的控制,其他性能指标和全陶瓷盘基本一致,这是由假捻盘材质引起的。PU盘属软质盘,在加工过程中,其打滑系数比陶瓷盘小。假捻效果好。其加工的DTY卷曲收缩率较高,对加工的丝条损伤较小,因此,其加工的DTY外观毛丝较少,但如果PU盘与陶瓷盘的组合不当,会出现大量的紧点僵丝。通过陶瓷盘与PU盘的有机结合,能大幅度地减少DTY的毛丝,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涤纶短纤毛丝产生与处理方法
2.1聚酯熔体的热降
聚酯PET的热稳定性很好,但对杂质很敏感。纯PET在250-300℃开始降解,但在350℃以上才明显释放出挥发性产物。降解的引发过程中包括酯部位的异裂,生成羧酸和乙烯基酯端基,后者可与聚酯PET中的羟乙基酯端基发生酯交换反应放出乙醛,它是最主要的挥发性产物。气相热媒总管把热媒蒸气自脱过热器分配到熔体输送管线夹套,由各段的最低点进入。根据纺丝生产的品种不同,熔体输送管线的热媒蒸气温度为280℃-290℃纺丝箱体及其中的纺丝组件是由气相热媒加热的。加热情况与熔体输送管道相似,纺丝箱体通常的操作温度范围是275-285℃。熔体从聚酯终聚釜至生成原丝之前。都是由热媒保温的。如果热媒保温温度过高。熔体输送停留时间较长,熔体大分子降解相对就严重。在经过计量泵增压挤出、经牵引机牵引形成原丝时,原丝就有缺陷。易拉断,产生毛丝。
2.2丝束冷却过程
环吹装置均匀地分配进入各个纺位的冷却风以保证得到高品质的冷却均匀的丝束。如果丝束冷却吹风洁净度不够、风压及风量设置失当。就会出现并丝、断头,产生毛丝。而针对冷却存在问题,要求环吹内置钢网必须是无尘的,如果发生污染或该纺位的丝束因吹风发生涡旋,则要更换环吹筒;为从制度上保证正常吹风品质,规定环吹筒吹风网必须定期更换,以保证清洁的丝束冷却吹风,避免因吹风原因产生的毛丝。
2.3丝束经过丝道过程
熔体从组件挤出丝束后,要经过上油辊、导丝棒、上下清洁导丝器、纺丝甬道、大小导辊、转向辊、并向辊、牵引机等,如果它们与丝束接触的表面不光滑、有缺损,必对丝束造成伤害,产生毛丝。而针对丝道缺陷,必须加大各辊巡检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更换,经常校正销片间隙,减少对丝束的摩擦,保证丝道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毛丝的产生。
2.3.1丝道各辊
如果丝道各辊安装不中正。辊表面有缺陷或毛刺,丝束与它们接触时,摩擦加剧,产生毛丝。
2.3.2上下清洁导丝器
上下清洁导丝器是由2个平行的、中间有一小的缝隙的销片组成的,丝束便由这2个销片中间通过。销片间隙可以在O.5-1.2mm范围内调节。
2.4纺丝组件工况差
纺丝组件是短纤维装置的关键设备,在短纤维生产中起着过滤清除熔体杂质、混合匀化聚酯熔体、将熔体均匀分配到喷丝板上的每一个微孑L、并从喷丝板挤出形成丝束的作用。
2.4.1组件压力非正常上升
如果组件压力升降剧烈,则原丝纤度、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就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会出现竹节丝,产生断头,出现毛丝。
2.4.2组件漏浆
组件漏浆的原因:密封垫圈制作精度及材质缺陷严重影响纺丝组件密封性能。严重时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2.4.3修板精度差
涤纶短纤维装置采取定期修板作业,修板间隔为48h。如果修板精度差,在48h之内就出现毛丝,甚至不定期断头。
2.4.4解决对策
优化组件装砂方案,金属过滤砂品质及配比影响着组件过滤性能,为了在保证组件过滤性能前提下减缓组件升压速度,改用耐压强度高,在25MPa高压下受压不变形的过滤砂,并对装砂方案多次优化,逐步降低组件升压速度;其次,控制组件漏浆,只有提高密封垫圈精度,把密封垫圈厚室偏差控制在O.02mm,最大不超过O.04mm,并选用较好材质的密封垫圈才能解决组件漏浆问题。
3.粘胶长丝生产过程中毛丝的产生与处理方法
粘胶长丝丝筒的毛丝主要分为三种,即绒毛丝、长毛丝和环形毛丝。所谓绒毛丝即指在丝筒的端面和侧面出现类似起绒现象的毛丝,长毛丝是单丝断裂出现的单根长丝,长度为lmm以上,环形毛丝是单丝呈环状隆起但丝条并未断裂的表现形态。绒毛丝的产生一般有两种原因,一为机械损伤,二为工艺的匹配因素。机械损伤一般是由于丝条在成形或运行过程中,与接触物体摩擦而造成丝条的分叉和断裂。一般通过巡回检查或周期性更换机配件来减少机械损伤的发生。工艺的匹配因素多是由于在粘胶与酸浴反应、凝固再生过程的速度与拉伸程度不匹配而引起。分析粘胶和酸浴的工艺参数匹配状况,可通过丝条剩余酯化度测试、纤维截面照相分析等方法进行发析判断。一般情况下,采用较为强烈的粘胶凝固成形条件有利于减少绒毛丝的产生。产生长毛丝的原因主要有喷头孔部分堵塞、拉伸不稳、粘胶中含有较大杂质或存在气泡、酸浴较脏、丝条的运行路线存在较大毛刺等。长毛丝的产生一般是因单丝完全断裂而成,其量一般不是很大,一般在生产过程中稍加注意即可找到根源并加以消除,因而长毛丝一般不会造成较大损失。生产过程中可根据毛丝在丝筒上的分布等具体情况细致分析。环形毛丝严格讲并不是毛丝,但由于其单丝纤细,较为脆弱,在加工过程中极易断裂形成毛丝,因而归为毛丝之类。环形毛丝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丝线密度不均,可以通过适当调节成筒过程张力使环形毛丝得以控制。
在粘胶长丝生产过程中,通常有一些丝筒不能达到高质量水平,如变形、油污和污渍等明显的结构缺陷,或者如毛丝、跳丝(或称为绊丝)等难以发现的微细结构方面的缺陷等。兰精仪器公司根据最新的激光技术、照明技术和数码摄像技术,研究开发了LIS200丝筒自动检测系统。它具备非常良好的检测质量、分辨能力和再现性。当丝筒由机械手操纵沿其轴线转动时,数字摄像头、激光以及专门的照明系统就同时检测丝筒的表面。除了可靠地检测断裂毛丝外,在丝筒的几何缺陷、宏观缺陷以及微观缺陷方面的检测速度均好于人工视觉检测效果。在断裂毛丝的检测过程中,尽管丝筒表面在受到激光照射时呈现出的是一条实线,但丝筒表面冒出的单丝却表现为闪光。只要计算丝筒转动一圈时闪光的次数,就可以非常准确和可靠地检测到断裂毛丝、环形毛丝和绒毛丝。通常情况下,LIS200这样的自动化系统主要经济效益在于减少人工、降低检测成本以及次品和废品的数量,缺陷检测的直接效果在于减少了内在质量成本和客户索赔。
三、结束语
化纤长丝生产过程中,毛丝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后道工序的加工,带来断头率的增加,甚至形成织疵等质量问题。因此,快速准确找出生产中毛丝产生的原因,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把毛丝消除在萌芽中,就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工艺、设备管理制度,工艺参数要保持合理和稳定,设备管理要规范,其中组件的更换周期、喷丝板板面的清洁、摩擦辊的擦拭、各导丝钩的检查、油轮的检查、卷绕头的保养及检修等,均应严格按规程进行,要不断提高检修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检修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
www.xiexiebang.com 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
课程描述:
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品管部门接二连三地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质量异常分析并立即整改,但同样的质量异常还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异常问题?
本课程将重点阐述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的方法与流程,让学员能从容面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异常问题。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各个公司对于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的方法与流程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后我们从实战经验中给大家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方法与流程,以便大家更好地借鉴!
如果我们在生产环节中发现了质量异常,那么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之前,需要经过哪些处理流程与步骤呢?
1.首先,当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一定不能逃避或回避问题,须选定提报的内容,同时,将这些提报的内容中的质量问题描述清楚,最好能将问题量化,并及时向上级反映。这是第一个阶段,问题提报。
2.当出现了质量异常问题,在没有找到真正原因之前,需要采取临时纠正措施,防止质量异常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比如返工、返修、www.xiexiebang.com 报废处理、清库存等。这就是处理质量异常问题的第二个阶段,确认和实施临时性纠正措施阶段。
3.实施临时性的纠正措施,并不能促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所以需要找出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即质量异常的原因分析,这里需要各部门参与,共同分析和探讨问题的症结所在。
4.分析原因之后,需要选定和确认长期改善措施。这些措施需要有效且能长期地避免问题再次发生,而且不至于引起其他的质量问题。这是第四个阶段,即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5.之后,实施措施。按照既定的措施及要求落实到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对数据进行记录,比如测试数据、计量数据、工艺参数等,以此作为措施实施的依据。
6.在措施实施以后,质量异常问题的处理过程并没有结束,需要对措施做进一步的验证,即措施的跟踪确认。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最终长期有效的解决这样的质量异常问题,提报者或质量部门需要进行跟踪验证。如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将其文件标准固定下来。
这就是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的六个步骤。
或许文字的话大家并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看下面的思维导图,能让你更加形象的理解和明白该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异常。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相关课程:
如何推进全员质量管理 有效降低质量成本方法 如何开发和评定新原材料 如何做好产品日常质量管理 如何合理控制质量鉴定成本
想学习以上课程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里面有详细内容及海量课程
第三篇:班级管理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班级管理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一)、了解情况,弄清性质。
出现偶发事件,作为班主任,首要的工作是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弄清事件的性质之后去着手解决矛盾,才能符合客观实际。如果一听到或看到某些不良现象,就“眼见为实”,感情冲动,急于表态,其后果往往是情况不明,是非不分。事情即使解决了,也是会给肇事双方的学生带来严重的反教育效果,这必然会使班主任的威信下降,而且,这种不良影响甚至会长期保留在学生内心深处。
在偶发事件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原因,分析原因,把握问题的实质,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分析原因就是要分析偶发事件的起因,分析当事者导致偶发行为的缘由。尽管学生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但是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客观上存在某些必然性因素,偶然性包含必然性。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去,不能给偶然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应被某些局部的因素所左右,而应从整体上、本质上分析事件的内在原因和深层原因,透彻地剖析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弄清当事者的思想动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肇事者的思想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分析原因,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偶发事件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作具体分析。尽管有些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凭借多年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典型对事件也能作一些比较科学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对偶发事件来说必然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要科学分析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一定要依据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情况和材料,对偶发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从对情况的具体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要认真弄清导致偶发事件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严格区别认识方面的原因与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的原因。
其次,不能脱离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逻辑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特点,以成人化的模式去评价。这在分析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例:我校某个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全体老师开会,四(2)班班长暂时代替老师管好班上纪律,就在值日生到班上检查的时候,第一小组的组长徐丹艳开始带头讲话,使班里扣了分,失去了评本周文明班的机会。因为这件事,班长背着我在全班专门批评徐丹艳“无组织无纪律”,“损坏班级荣誉”的行为,徐丹艳不服,当场顶撞。事后,我得知此事,经过深入了解,发觉这次事件仅是现象,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班长和徐丹艳因为以前的一点小矛盾而产生隔阂,并在班上分别以她俩为中心形成两个“小派别”,这次事件成了长期隔阂爆发的导火线,徐丹艳的行为只是为了体现她不服从班长的管制,想让班长失面子。班主任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她俩都提高认识。在一次特意安排的班会上,班长首先发言,高姿态的检查了自己,并主动向徐丹艳道歉,徐丹艳也作了较深刻的检查,承认了错误,班主任还带动了同学们在会上作鼓励性的发言。这样不仅解决了这次事件,而且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小派别问题,增强了班级的团结。
(二)、公平公正,就事论事。
不管事情发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班主任都要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在寻求事件处理办法时,可征求学生、家长、校领导的意见,使偶发事件在必然的结果中得到解决。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是处理好偶发事件的有效策略。
处理问题时 “对事不对人”,班主任在同学面前,是非标准要统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回想我们做学生的年代,经常会有同学背地里议论老师有偏心,说“某某成绩好,是老师的红人,老师从来不批评”,“老师真不公平”等。造成这些议论的原因,往往是班主任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批评少、原谅多,而对学习困难生则批评多、表扬少。就算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老师处理不公,学生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例:刚一开学,排定好学生的座位之后,为了便于科任老师较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班主任在讲台上贴了一张座位表,然而早上刚贴上去,等到晚自修去的时候,座位表居然被撕地乱七八糟了。辛辛苦苦弄好的表格就这样给人破坏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把肇事者当场揪出来训斥一番。假如真地那样做,肯定会深深地伤那位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就宣布无论谁做了,只要能重新贴一张就不再追究了。果然,第二天一早,一张崭新的座位表出现在了讲台上。在当天的读报课,老师首先表扬这位同学知错能改的做法(没指名道姓)。之后,那位同学主动找了班主任,承认了错误的行为,说明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抱怨自己的座位太靠后,另一方面自己的成绩也不好,不想被老师叫到。针对他的这一情况,班主任不失时机的进行了思想教育,使他重新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三)、因人而异、慎重处理。
然而,处理偶发事件,有时也要因人而异,也就是在教育的具体做法上,要全面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要切实细致地做工作,切忌掉以轻心,疏忽大意。要从教育者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出发,以高度的负责精神,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当事者的个性,学生的特征等,采取不同的妥善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马虎从事,“一板一眼”,千篇一律。对性格内向、情绪低落而又犯了非原则性的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本着正面疏导为主的原则,更多地进行个别谈话,有时还适当地对班级、家长做些“隐瞒工作”;对脾气暴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推心置腹,防止出现顶牛局面和抵触情绪;对涉及学生道德品质问题或违法行为,一方面要切实把问题弄清楚,决不能冤枉学生,另一方面则要严格教育,促其猛醒。特别是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不宜公开批评,更不能用粗鲁的语言讽刺挖苦。对某些学生,则应该通过家长来影响教育他们,以切实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我校五(2)班的商沛同学,众所皆知,经常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么多年来受过许多大小的批评,主观上想改好,但意志力不强,有时不自觉的又犯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只用批评来解决问题,而首先是要鼓励他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因此每次在他身上出现了偶发事件,例如上课捣乱课堂纪律、下课和同学闹矛盾等,老师耐心的和他聊天,时刻提醒他,“你心里其实是很想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让老师表扬的、让同学们喜欢的好孩子,是吗?” 这样不断来培养他坚强的意志,要相信他,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好学生!象他这种情况,在犯了某种非原则性错误时,进行个别教育后,有时对班级、对家长还要做某些“善意隐瞒工作”;而一旦他做了好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也要予以郑重的表扬。有时还要帮他制造某些机会,例如鼓励他写写文章、造句,帮他修改、投稿,有一次他拾到五元钱上交,班主任马上上报给学校,全校进行表扬,对他来说,这是他的荣耀,更在班上大大表扬他那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并以此为出发点,鼓励他在学习上也应认真些,你会得到更大的喜悦,一次次的表扬,一次次的成功体验,进步是飞速的!
第二,要避免热处理,坚持冷处理。因为偶发事件往往伴随着学生的激情和冲动,犹如钢铁置于高温炉膛里一样,如果以强硬的办法进行热处理,就会犹如火上浇油一样,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会促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坚持冷处理,首先是要降温、要缓和矛盾、缓和情绪,千万不可粗暴地把学生推到矛盾的对立面,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给学生留点余地,必要时还要给学生一个下台阶的梯子。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必须善于为学生着想,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特点,善于从好的方面去考虑他们的行为。如果班主任一味从坏的方面去估量或批评学生,甚至粗暴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心理上的对抗。尤其当学生和班主任发生矛盾时,从检查自己的工作入手,多做自我批评,要采取容忍和宽容的态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切忌采取报复行为或强硬手段,或凭一时之怒气随意处之,否则,就会使矛盾“升温”。
其次,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能急躁。等一等、看一看,给学生以卸包袱,反躬自省的时间,以利于学生把发热的头脑冷却下来,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采取等一等、看一看的冷处理办法,就是要选择良好的教育时机,以给学生“雪中送炭”,从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如果当学生尚未转过思想弯子的时候,就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欲速则不达”。
同时,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切忌乞求“毕其功于一役”。搞“一次性”处理,转急弯,下陡坡,而应循序渐进,做反复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尽管偶发事件是突发性的,但当事者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过程,因此,处理偶发事件尤其是彻底解决当事者的思想问题、态度问题及认识问题必然有一个工作的过程。对待矛盾双方成见太深和个性、脾气强硬、倔强及思想滑坡太远等学生,要耐心地做工作,任何简单、粗暴的方法,都是不能奏效的。对于男女生之间的早恋,更应该冷静对待,一步一步地做工作,使男女双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控制感情、升华情操的效果,逐步把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发学习方面上来。
例:一天,班主任打开抽屉时,发现一张折叠好的纸条,上面联名写着要求撤换班长,而这些同学都是同一个寝室的,撤换班长的理由是班长自己不以身作则,对别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他们还声称这是班内绝大部分同学的呼声,假如不换就是班级的不幸,势必影响班集体,而且要求老师尽快把它解决。
很明显假如热处理这件事只能激化矛盾,可能会导致班级一盘散沙。于是老师暂时把这事放在一边,接连好几天进行了集体活动和班级凝聚力培养的教育,使每一位同学都懂得作为班内一员有责任把班级建设好,同时也有义务指正班团干部的工作。两三天之后,老师感到跟该寝室成员进行个别交流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先找了寝室长面谈,获悉该寝室有一女同学因为跟班长有矛盾,原因是班长记了她几次名字;另一方面班长对自己也要求不很严格,平时说话也很尖锐,应该说是得罪了一部分同学。因而班长一有什么做得不够的地方,她总在寝室加以宣传,时间一长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问题症结找到之后,首先跟班长谈了几次,让她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以身作则;其次,老师和那女生谈了几次,疏通了思想;最后,在先和那位女同学进行面对面地交流的基础上,再和寝室其他成员座谈,让她们知道健全的班团干部对班风和学风的重要性。经过这次事件后班长对自己越来越严格,班风和学风蒸蒸日上。
(四)、尊重事实,以理服人
处理偶发事件要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就是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当事者进行教育。摆事实是讲道理的一种方式,也是说服教育的一种具体方法。摆事实,就是根据偶发事件的客观情况,用事实说话,用具体事实教育学生,沟通学生的思想。这是因为具体的事实比抽象的说教容易被学生理解,感性的东西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实际,不夸大其词,更不是凭空瞎说,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尤其对学生所犯错误应负的责任,更应该一是一,二是二。否则,就会加剧矛盾。
讲道理,就是要科学地阐明事理,精辟的分析问题,把问题和道理阐述明白,令人信服。讲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好,为什么错。要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分清是非、消除矛盾和隔阂,在处理偶发事件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阐述正面道理上,而不宜把重点放在追究责任和批评方面,这样不利于当事者接受批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即使对学生的批评,也应该更多地采取间接的、说理的、善意的方式方法进行。要尊重和接纳犯错误的学生,如对初次拿别人的东西的学生,还必须尽可能给学生留点颜面,不伤及当事者的自尊心,而不应采取简单、武断,甚至是训斥、压制的办法,这样做只能压而不服,即使是表面上服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服教育还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不能老一套的政治说教方式,要有的放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尤其对中、小学生,更应该通俗、生动、形象、富于情趣。如开展讲故事、班内先进入人物的现身说法、开讨论会和辩论会等活动,这些最容易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具体化、人格化。特别对有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开展讨论和辩论,最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最能促使学生猛醒,使当事者“悬崖勒马”。同时,由于偶发事件其当事者往往情绪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因此,在说服教育时,特别要注重感情的教育作用,寓情于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达到“寓义于情而愈至”的教育效果,以增强说服教育的感染力量。
例:某班分班后,由于班内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对他们不是很了解。有一男生平时独来独往,据说也喜欢上网。有一次,班主任在第九节去教室检查时,发现该男生不知去向,原来他在网吧上网。于是,把他带到学校,让他先吃晚饭;之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里,让他谈谈上网的好处;接着,找了些关于中学生外出上网弊端的资料,让他带回去仔细地阅读。在当天的晚自修,就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话题进行了全班讨论,并且叫该同学谈了自己的体会。从那以后,该同学再也没离校上网了。偶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出现的形式是五花八门的,我们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也应该是灵活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有热爱学生的诚心,要有较强的教育机智。能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要有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周密地观察、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在平时注意观察、了解、研究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总之,正确地处理偶发事件,不论是对班集体的发展还是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成为推动班级工作的动力。
第四篇:造纸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气处理
造纸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气处理
湿法洗气器是通过跟适当的吸收液或润湿液(最常用的是水)紧密接触而从气流中除去粉尘或气态污染物。捕集率通常与通过容器的压力降和除污的相对难度成函数关系。为获得规定的捕集率,所需压力降(此项工作由风机完成)与粒子规格和(或)气态杂质的溶解度成相反变化。因此,如果要除去微米级的粒子或低溶解度的气体,就需要大的压力降。通过工业洗气器的压力降,根据需要波动于8-254cm
以上水柱。显然,高压降洗涤器的运行费用更贵些。
湿法洗气器最适用于净化热湿的气体。在操作中由于空气、水和污染杂物的混合,可形成明显的侵蚀作用。可在中碳钢上涂覆各种材料以防止腐蚀。在多数情况下使用不锈钢或玻璃钢作为结构材料可能是值得的。
洗气器的制造商提供了五花八门的设计系列,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类型的操作特性。多层蒸馏塔型洗气器和固定填料型洗气器是成功地用于多级气体吸收的传统设计。这类设计由于积聚和堵塞问题不大,适合于除去固体微粒。所有其它类型都是专为除去固体微粒设计的。
用机械方法除去固体微粒
最简单的粒子除去装置是机械的或惯性的捕集器,在这里,气体沿着粒子无法轻易地跟随的路线流动。作为一种类型,机械捕集器的安装费用不贵,运行费用为低至中等,但限于除去相对较大的粒子。最简单的机械捕集器形式是沉降室,实际上是大截面的分隔装置使气体速度下降,从而使重粒子沉降下来。压力降很小,但只能分离50m
以上的粒子。
在另一种机械捕集器中,气体不断地改变方向。最熟悉和广泛使用的机械捕集器是旋风分离器。含尘气体在带锥圆桶外壳的上部切线进入,气体被强制沿螺旋路线向下。粒子被离心力外甩并下行,它们通常排入一个漏斗中。气体则被迫进入中心漩涡并从顶部排出。气流的螺旋线愈紧密,作用在粒子的离心力愈大。
使用小直径的旋风式捕集器,所获得的粒子除去率最高。在许多应用场合,捕集器由一个单一外壳内装许多小直径的旋风风管而组成,气流均等分配到每个管。采用这种装置,可除去小至5m的粒子,效率达95%左右。
提供旋风式捕集器效率的方法有两个,但每个方法都包括二次气流的处理。对原有老装置,采取的方法是允许相当量的气流(约10%)随粉尘排入漏斗内的分离器隔舱。对新装置,采取的有效方法是“刮除'出口管内侧的富含尘层,主气流则去风机和烟囱。从漏斗排出管或二次刮除室排出的二次气流,一般让它通过一个小型中等能量的洗气器,在这里将细小的粒子清除掉。于是湿式洗气器与主气流相混合就产生了不饱和的烟囱。
织物(也叫布袋)利用气体通过绝大多数粒子都无法穿透的滤布而捕集固体粒子。这种滤布捕集器要定期清除积聚物,因为随着捕集物不断积聚在过滤介质上,连续流动的压力差要增加。
砂砾床
“干式洗气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颗粒状过滤介质的移动床捕集粒子。其典型设计是,由含两个同心通风圆筒管的立式容器所组成,在管内的环状空间充填豌豆大小的砂砾,其作用好似介质。含尘穿过过滤器介质借撞击而除去。为防止过多的粉尘积集在过滤面上,“介质柱'缓慢地向下移动,连续排出含有微粒的介质层。清洗砂砾以除去微粒物质,然后用斗式升降机将其送到过滤器顶部供另一循环使用。
砂砾床过滤器是一个多功能捕集器,操作条件允许范围大。这种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借改变过滤介质的颗粒规格和再循环速率加以调节。但其所需压力降高于相应的织物过滤器。
电
电(ESP)可能是一种效率最高的粒子捕集器。新型装置一般可去除99.9%以上小至0.3m的粉尘粒子。虽然设备庞大,安装费用很贵,但运行费用还比较适中,因为不像其它的污染物控制装置,ESP
只作用到被捕集的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到整个气流。ESP
长期来是除去碱炉中碱尘的首选设备。现在ESP
也逐渐应用于石灰窑和树皮锅炉废气的净化。
ESP
在含尘气体通过处利用高电压产生一个负电荷场。粒子吸移负电荷并借正电荷捕集板被吸离气流。定期用机械作用敲击这些捕集板,将其积灰排入漏斗(干式底部)或进入液体槽(湿式底部)。
ESP的捕集率跟粒子暴露到静电场的时间与粉尘粒子的电阻率有关。暴露时间是一个设计变数,取决于ESP的截面积及其气流方向的长度。电阻率是粒子吸移电荷难易的一种度量方法;高电阻率表示对电荷迁移过气体层的高阻抗。奇怪的是,具有中等电阻率的微粒物质比具有极高或很低电阻率的微粒物质一般更容易在ESP
中捕集。
第五篇: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定稿]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1.裂缝:
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缝:
(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
(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置及轮迹分布范围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
(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
(4)反射裂缝: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
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路面病害。3.沉陷:沥青黏度小会影响沥青与矿料的黏附性。同时若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太小,或在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温度太高致使沥青过温,都会引起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相对变薄,抗变形能力降低,脆性增加,空隙率偏大。这些都会导致沥青膜暴露太多,沥青的老化作用加快,同时渗水性加大,进而加快水对沥青的剥落作用,最终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引起路面开裂、沉陷。
4.坑槽: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往往都有一个形成的时间过程,开始时是局部裂缝进而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因素下逐步形成坑槽。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路面厚度与压实度不够性坑槽面层铺筑过程中易出现压实度不足,造成面层内部孔隙率较大,使得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防水性能下降;拌和厂离施工现场较远,运距过长,运输途中沥青混合料热量损失较大,运至现场后温度不能满足铺筑要求;路面下基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该处首先破损,形成坑槽。(2)粘结层不牢坑槽混合料拌和摊铺时,下层表面含有泥、灰等杂物,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而形成坑槽,如桥面上形成的坑,这类坑槽修补二次损坏频率较高,一般应在底层先打入砼上面层再用沥青料填补修复。
(3)水损害性坑槽这种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坑槽,水损害破坏往往是从沥青面层的中面层开始的。水分进入沥青路面,滞留在中面层,当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后,沥青混合料不再是一个整体,集料在荷载的作用下,对基层产生了力的作用,基层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浆,从路面的缝隙向上挤出来,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白色的唧浆。如此循环不断,形成了水损害性坑槽。
(4)运营期间车辆造成的坑槽柴油、机油滴漏在路表面上,沥青被稀释后,粘结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钢圈或车辆运输的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千斤顶顶出的坑槽以及火烧形成的坑槽。
(5)基层、底基层损坏产生翻浆形成的坑槽
5.泛油和油斑:泛油和油斑这两种病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合料离析。混合料发生离析时,粗集料和细集料分别集中于铺筑层的某些位置,使沥青混凝土不均匀、配合比级配与原设计不符,混合料失去原设计达到的粘接力就形成了路面推移,而混合料的不均匀还会导致集料和沥青分离,沥青集中到一处形成泛油和油斑。
6.路面推移:沥青混凝土面层推移,主要是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时行车荷载的作用。
三、各种病害的处理方法
1.裂缝: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1)合理组织施工,尽量避免冷接缝。对于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接缝处沿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预热软化接缝处,涂刷乳化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左右,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对于纵向裂缝,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2)沥青路面摊铺前,对下卧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结构层前,须铣削原路面后再加铺,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3)在路面出现微小裂缝时就必须及时处理整治。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灌缝。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对裂缝很大的情况,必须将裂缝两边沥青混凝土开挖,先处理基层再摊铺新混合料,水稳定性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是首选基层。如夹有软弱层或不稳定结构层时,应将其铲除;如因结构层积水引起网裂时,铲除面层后,需加设将路面渗透水排除至路外的排水设施。2.车辙:主要是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近几年来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实践证明,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是防止或延缓路面产生车辙的有效方法。在沥青中掺入不同的改性剂能改善沥青的很多性能,粘度提高,感温性能稳定,沥青软化点提高,针入度提高,耐老化性能提高,从而也相应的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改性沥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矿物类填料,如碳、木质素、石棉等;第二类为聚合物类,橡胶类sbs、树脂类eva、pa等;第三类为添加剂,包括抗养化剂、抗剥落剂等。从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实践中可知,pe对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效果明显,而eva对改善沥青低温延度方面效果明显。3.沉陷:为了避免沉陷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选用符合“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采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性沥青。②采用适当的沥青层厚度,或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12~15cm的碎石过度层。③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或沥青层之间设置各种土工合成材料,或者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④加强路基路面的养护及重视工作。
4.坑槽: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防护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与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交通气候条件的全部或部分有联系,而交通气候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应以路面施工和沥青混合料两个方面考虑。(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质量
①选取具有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选用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②选择合理的混合料级配。混合料级配是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的保障。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是改善矿料级配,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第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③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拌合过程中发现“糊料”或“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2)按设计完成施工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早期破损必然出现。所以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工序管理,明确责任,对施工全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①保证基层顶面粗糙度。改善基层材料级配,增加粗骨料,提高大中粒径集料含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改进碾压方法,避免过振过湿,不能使基层顶面形成灰浆硬壳,不能用细料进行压实后找平。对细粒土类的半刚性基层,必要时可以采用顶面栽钉等办法加强基层顶面粗糙度。
②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必须保持顶面清洁。根据近年来的施工经验,对于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透层油应以慢裂型乳化沥青为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时,应保持稳定的车速和喷洒量,不能流淌和形成油膜,更不能有空白,并立即撒布石屑或粗砂,用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将多余的浮料扫走。对旧沥青路面罩面,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应有较好的粘附性,脚踏有明显的粘附感,整个面层取芯后不易分离。对于干线公路可以设置I型稀浆封层作为粘结层,实现层间结合与防水的双重作用且不需要封闭交通。
③提高面层摊铺质量。在摊铺混合料时,运距不能过远,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30℃-150℃为宜,摊铺厚度均匀,压实设备数量应配套,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碾压遍数不能太少,以免混合料孔隙过大;一般不能进行补料,尤其是下面层;基层雨后潮湿未干,不得摊铺,更不得冒雨摊铺;纵向、横向接缝应紧密、平顺,各幅之间重叠的混合料应用人工铲走。5.泛油和油斑:提高混合料在压实后的内在稳定性,适度降低沥青和细集料的含量,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颗粒的含量,施工摊铺时尽量避免搅拌不匀的现象,如出现时可采用人工局部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