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一)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二)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应急专家小组由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各位副主任医师担任。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
(三)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四)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六)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患者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七)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处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患者家属谈话的专家和患者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八)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九)处理过程要完整记录于病例或麻醉单中。
(十)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十一)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患者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规范,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三)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四)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患者,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患者,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六)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患者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患者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八)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可使用神经阻滞定位仪。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患者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九)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十)术后48小时内必须进行术后随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十一)在进行术后镇痛时,要严格按照《术后镇痛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
(十二)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 分钟到现场。
第二篇: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4.7.4.2)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4.7.4.2)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1、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科。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主任出面协调。
2、成立麻醉科应急小组,负责指导麻醉过程中的意外及并发症。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应急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3、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上级医生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4、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5、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应急小组人员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人员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6、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医务科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7、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应急小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应急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科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人员,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8、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访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应急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9、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10、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4、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6、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病人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7、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8、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9、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10、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到现场。
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预案
(一)、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安定、咪唑安定等,甚或硫喷妥钠及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支持循环功能。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二)、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3、快速补充血容量。
4、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和心律的稳定。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三)、脊麻后头痛
1、去枕平卧
2、对症治疗:口服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3、静脉输注0.45%低渗盐水1L/d,鼓励病人多饮水或含咖啡因成份的饮料。
4、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250~500mg。
5、严重者或用上述效果不明显,可用硬膜外腔填塞法,即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自体血。
(四)、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
尽早行硬膜外腔穿刺抽出血液,必要时行椎板切开血肿清除。
(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
1、全身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如发热而需降温,头痛用止痛药等
3、局部脓肿则需引流
(六)、神经、脊髓损伤
1、退出穿刺针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2、辅助应用神经营养药。
3、进行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并发症
1、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上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
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综合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心跳停止
按心肺脑复苏进行处理。
第三篇: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石城县人民医院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一)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二)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应急专家小组由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各位副主任医师担任。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患者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
(三)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四)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六)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患者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七)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处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患者家属谈话的专
家和患者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八)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九)处理过程要完整记录于病例或麻醉单中。
(十)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十一)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患者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一)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规范,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二)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三)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四)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患者,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
离开患者,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六)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患者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患者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八)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可使用神经阻滞定位仪。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患者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九)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十)术后48小时内必须进行术后随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十一)在进行术后镇痛时,要严格按照《术后镇痛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
(十二)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 分钟到现场。
第四篇: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1、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2、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应急专家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副组长)、共位教授和副教授组成。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3、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4、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5、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6、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7、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处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8、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麻醉科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9、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10、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遵循三级医师负责制;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4、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6、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病人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7、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8、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可使用神经阻滞定位仪。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9、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10、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现场。
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预案
(一)、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安定、咪唑安定等,甚或硫喷妥钠及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支持循环功能。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二)、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3、快速补充血容量。
4、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和心律的稳定。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三)、脊麻后头痛
1、去枕平卧
2、对症治疗:口服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3、静脉输注0.45%低渗盐水1L/d,鼓励病人多饮水或含咖啡因成份的饮料。
4、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250~500mg。
5、严重者或用上述效果不明显,可用硬膜外腔填塞法,即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自体血。
(四)、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
尽早行硬膜外腔穿刺抽出血液,必要时行椎板切开血肿清除。
(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
1、全身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如发热而需降温,头痛用止痛药等
3、局部脓肿则需引流
(六)、神经、脊髓损伤
1、退出穿刺针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2、辅助应用神经营养药。
3、进行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并发症
1、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上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
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综合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心跳停止
按心肺脑复苏进行处理。
第五篇: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成都育才骨科医院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 处理规范、流程和措施
一、定义:麻醉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属麻醉意外。
1、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如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按规定作了检查、治疗仍发生的意外情况;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或按规定无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物所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按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等所发生的意外情况;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按规定执行了请示报告制度和作了充分技术准备,并向家属说明情况,取得签字同意,仍发生意外的。
2、诊疗过程中,因非诊疗行为原因造成的机械故障、停电等而发生意外的。
3、由于病员或家属不配合麻醉或隐瞒病史为主要原因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总而言之,在麻醉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异常作用,或病人对麻醉药或方法的特殊反应,原有病理改变在常规麻醉和手术刺激下恶化,以及机械本身的故障所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使病员残废,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者,称为麻醉意外,不应与麻醉事故、差错相混淆。
二、麻醉并发症
是指麻醉药物或方法本身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或病理变化,麻醉医师已尽职尽责,但确系难以防范,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1、气管内插管全麻并发症:口唇损伤、鼻腔出血、喉痛、声音嘶哑、颈部皮下气肿、牙松动或脱落、冠状软骨脱位、高血压、高颅压、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气道阻塞、喉头水肿、插管困难、呕吐和反流误吸、喉痉挛、咳嗽和呛咳、呃逆、体温升高或降低、恶性高热、张力性气胸、支气管痉挛、药物变态反应、急性心肌梗塞、术中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栓塞、肺炎等)。
2、硬膜外阻滞并发症:穿破硬脊膜、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导管折断、局麻药毒性反应、严重低血压、异常广泛神经阻滞、神经根、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截瘫、硬膜外脓肿、呼吸麻痹、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前动脉综合症、全脊麻、腰背痛、空气栓塞。
3、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恶心呕吐、脊麻后头痛、尿潴留、脑脊膜炎(化脓性或无菌性)、脊痛包括脊椎关节炎和脊椎骨髓炎、脑神经麻痹(以第VI对 脑神经易发生)、粘连性蛛网膜炎、高平面脊麻等。
4、神经阻滞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血肿、误注蛛网膜下腔、误注硬膜外间隙、霍纳氏综合症、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椎动脉刺伤出血。
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1、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2、成立麻醉科应急专家小组,并将其工作职责规定如下:应急专家小组由(组长)、(副组长)、由科主任和副主任及骨干医生组成。每次能到现场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全权负责,专家组负责人由能到场参加抢救的上述顺序中排列在最前位的专家担任。承担麻醉工作的麻醉医师应始终参加应急处理工作,并服从专家小组的指挥,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事件后果由上级医师负主要责任,住院医师负次要责任,3、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值班专家组成员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参加抢救。
4、接到抢救通知的应急专家小组成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5、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专家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应急小组的专家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6、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到现场指导工作。
7、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专家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专家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8、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在内网上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此表与麻醉前探视单和麻醉记录单复印件一并交专人收集管理,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应急专家小组成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9、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一个月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填写“医疗事故报告表”上报医院。
10、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四、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科各项工作制度》;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4、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抽药后的空安培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由主治医师操作。
6、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病人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7、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8、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 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9、术毕呼吸、循环稳定才能送回病房,呼吸交换好,反射恢复并清醒才能拔除气管导管。
10、其它方面: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到现场。
五、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具体处理措施
(一)、局麻药毒性反应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
3、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如咪达唑仑等肌肉松弛药以控制惊厥。
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支持循环功能。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二)、高平面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
1、停止应用局麻药
2、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3、快速补充血容量。
4、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和心律的稳定。
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三)、脊麻后头痛
1、去枕平卧
2、对症治疗:口服止痛药(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3、静脉输注0.45%低渗盐水1L/d,鼓励病人多饮水或含咖啡因成份的饮料。
4、静脉用苯甲酸钠咖啡因250~500mg。
5、严重者或用上述效果不明显,可用硬膜外腔填塞法,即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自体血。
(四)、硬膜间隙血肿和截瘫
尽早行硬膜外腔穿刺抽出血液,必要时行椎板切开血肿清除。
(五)、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感染或脓肿
1、全身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如发热而需降温,头痛用止痛药等
3、局部脓肿则需引流
(六)、神经、脊髓损伤
1、退出穿刺针等,避免进一步损伤。
2、辅助应用神经营养药。
3、进行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并发症
1、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上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
3、上呼吸道梗阻
(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误吸综合征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心跳停止
按心肺脑复苏进行处理。
二0一八年九月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