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化改革汇报0510
长乐邮政函件专业化改革汇报
专业化经营是邮政改革的方向,是邮政实行公司化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长乐邮政函件分局从2011年开始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结构、提升效益
长乐邮政函件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从体制和机制上对原有经营模式进行彻底的变革,优化、整合函件各项资源,规范管理流程,促进函件运营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使得函件的企业执行力得到加强,企业效率逐步提升。
二、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调整方向、求真务实
长乐邮政局在领导观念转变上敢为人先,敢破难题,求真务实,坚持调整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持函件推进专业化改革。以往函件业务发展只管收入,业务增长方式单一,耗材成本高,管理欠规范,函件分局通过专业化改革实践,从具体分工、业务经营入手,以调整收支差为改革方向,收到了良好成效。
三、函件专业化经营的具体实践
1、细化损益核算,增收节支显成效
实施专业化经营,函件局以核算细化、成本归集、集约管理作为工作重点。传统的函件收入统计包含大量耗材成本,导致收入不能体现实际利润率,函件经营效益不明显;营销员奖励政策以含成本的业务收入为依据,特别是邮资收入与非邮资收入区分不明显,这些导致了业务效益模糊、各项指标依据不准确等问题。改革后业务收入剔除了各项耗材成本,精确计算净利润,并明显区分邮资与非邮资收入,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效益、更好地按照业务利润实施奖励政策。
2、多部门沟通配合,确保核算精确可靠
在专业化改革中,长乐邮政局十分注重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组织市场部、财务部参与协调,让函件分局真正成为损益责任主体,同时,注重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人人讲效益,让函件专业化改革落到实处。函件专业认真理清与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特别是与其他专业之间纵横结合的立体核算体系,做到“亲兄弟明算账”,确保核算结果真实可靠。函件分局还与人事及财务部门对人力、耗材进行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推算出精确的营业净利润,作为营业指标与考核依据。
3、汇总核算结果,确定2011年度指标
长乐邮政函件分局对2010年全年收支差情况进行核算,核算后的2010年收支差情况准确、完整、真实、无误地反映了函件业务收入结构。这不但有利于提高本专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能够为进一步确定2011年年度指标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依据。2011年函件业务发展将在巩固非邮资类业务原有规模的前提下,扩大邮资类业务收入在结构中的占比,同时提高非邮资类收入的利润率考核。我们还将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实行更精细化的财务核算,确保完成2011年指标。
4、根据收支差核算奖励,重点鼓励邮资类业务开发
在专业化改革作用下,“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分配机制更能优化函件业务的收支结构,提高利润率,促进函件重点业务的快速发展。改革后的函件收入分配按照账单、其他邮资类、非邮资类区分,重点鼓励邮资类特别是账单的开发,以充分调动函件局全体人员工作积极。函件分局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效益工资二级考核办法。其中,大项目通过成立BIU团队,在报价时单独计提设计费,以保证大项目利润率。同时,营销员基本工资每季度根据收支差贡献情况调整,酌情考虑收入规模贡献。这充分体现了根据收支差核算奖励、向邮资类特别是帐单倾斜的基本原则。通过持续努力,函件局4月实现账单收入1.76万元,同期比增288.91%,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确保原有账单业务不下滑,实现账单业务新拓展、邮资类业务规模新突破。
四、第一季度专业化改革增收节支成效明显
长乐邮政函件分局在积极开拓市场,发展业务的同时,以调整收支差为改革方向,以加强成本管理为途径,重点加强对可控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使可控成本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基本消除了盲目开支、不计成本发展业务的行为,特别是通过合理调整和组织函件业务邮路,加强了对邮运车辆的管理,取得了节支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践专业化改革经营理念,采取一系列增收节支措施,函件分局第一季度实现了收支差额总额同比上年增长19%的好成绩,1-4月份实现收入405.85万元,同比增长18.79%,其中邮资收入30.88万元,非邮资类收入完成了预定的利润率指标,初步实现了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近目标。专业化改革既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实践活动,我们将坚定地朝着邮政专业化改革的方向走,坚持从内部机制和关键环节入手,对专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并贯穿函件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的成效才会越来越明显,支持推动改革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壮大。
(陈点)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发展汇报材料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专项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大白街第二小学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学校规范化办学水平的源泉所在。学校一直将教师专业化发展放在队伍建设工作的首位,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我校在编教师25人,外出借调一人。现岗24人中,校长一人,专任教师23名。在23名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6人,小学一级教师3人,新参加工作1人。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6%。24名教师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100%。教师中拥有10名校级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其中有一名区级学科带头人。
学校全体教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依法治校,求真务实。学校先后荣获区级“德育先进集体”、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学校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阳光体育”活动评选一等奖。两次荣获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命名为市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2015年区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第四名,男子团体第五名。
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的教学设施,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做法向各位专家作一汇报: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一)狠抓师德学习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建设的方向和动力。为此,学校紧紧抓住师德建设这个根本,一切从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出发,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师德教育。一是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们对师德师风建
设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人人制定个人职业理想发展规划;三是开展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师德考核活动,使全体教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四是严格要求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查找个人在师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举办了“教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讨会,评选出两名先进教师。自此学校掀起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二)做好师德表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学生总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规范》、《教师课堂常规》等规范性的制度。规范和约束教师言行。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教师不做的,领导坚决不要做;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也要坚决不做。坚决做到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学校每学期都要同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廉洁自律承诺书》和《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等,约束教师认真遵守职业道德。
(三)建立评价机制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我们一是建立了师德评价机制,形成相互比较、相互激励,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师德监督机制,要成立师德考评小组,定时考评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建立师德考核档案,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家长、社会意见;三是要建立师德奖惩机制,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师要大力弘扬,将师德师风考评情况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要敢抓敢管,一抓到底,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在学期初,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本学期教材,让教师学有可学,说有可说。
其次给教师创造学习的空间。学校每周进行一次集体理论学习,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政治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让他们认识到目前教育的现状,不断认识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从而让教师在思想上不断认识教师肩负的使命,使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上不断提高。
三、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计划。学期初组织学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专门开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校本研修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围绕研修主题让每位教师都发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师的发言必须有理论的依据。用理论来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通过校本研修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通过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学校规模小,参加专家讲座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我校基于这种状况,利用网络资源和光盘资源,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光盘课堂实录,专家教育讲座,极大的提高和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观看完成后组织教师模仿专家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教学,让全校教师观摩,综合评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五、通过抓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导教师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实践.“十二五”期间,我校部分教师承担了市区级规划课题研究,“十三五”开局之年,我校课题组教师申报了区级课题《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部分教师自选了校级课题。我校齐卫战老师研究的英语教
学模式《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全区英语教学中进行推广。通过全员参与,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通过课题研究到成果运用这一过程,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另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论文质量,近年来我校有30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
六、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前大多数教师的反思仅仅是应付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对自身教学成长有实质意义,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反思。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调整方法,逐个评价每位教师的每次反思的实效性,并且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专业人士的教学反思,逐个的进行分析,反思究竟反思什么,怎么写反思,组织教学骨干和教务主任认真研究反思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让教师通过听课,看反思,起到了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现在教师的反思不再是应付性,而是真正的从自身的成长角度来进行反思,确实起到反思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评价不断多元化,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
七、利用信息化技术共享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热情日益高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教学资源缺乏的窘境,被迫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的寻找上,这一现象严重困扰着教师,并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去年我校初步实现了“三网合一”。一方面,我们借助网络和骨干教师团队,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建立相应的资源库,便于教师拿来就用;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制作课件,集中管理,全体共享。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学习、工作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热情。过去,我们的备课主要都是教师的个体活动,现在随着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的不断投入,我们的老师也可以享受“集
体”智慧的成果。首先,网络中强大的信息量,成为教师备课的资源库。我们广大教师对网络中一些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样既省去了自己设计教案、做课件的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增强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逐步转变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我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把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常抓不懈,力争有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第三篇:税源专业化改革动员报告
转变观念 科学应对
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在鼎城区局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9月15日,省局召开了税源专业化管理专题会议。会上,程安亭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鼎城区局在此次会议上被明确为省局的三个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区(县)局之一。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科学安排部署我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省局的试点单位,我局走在了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最前沿。但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什么,为什么要搞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的问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由来
我国的税源管理模式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变革。50年代实行以专管员为核心的专户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合一”。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征管模式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极不相适应,国家税务总局在1988-1994年间进行了以建立征、管、查三分离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确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
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2004年,总局为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在征管模式中增加了“强化管理”的内容,制定并实行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和纳税评估办法,明确了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作用。随着税源数量急剧增加、税源结构深刻变化、税源流动性和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已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2008年,总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开始探索对大企业实施专业化管理。2009年,针对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新思路。在基层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想,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2010年,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2010年总局年中会将建立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新格局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全省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专题会议上,省局程安亭局长对我省推行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1.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
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在税收征管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重点体现为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回应纳税人新的要求,为纳税人提供更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更优质的纳税服务,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及税源变化,切合实际采取新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
2.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适应经济税源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税务机关管辖的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元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团队,以税收分析预警查找纳税疑点为起点,有针对性、指向性地开展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和服务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遵从。
3.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信息化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路径。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发展掀起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企业经营和管理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电子交易迅速发展,现代商务活动呈现出“无址化”、“无纸化”、“无形化”、“无界化”特征。在这种新形势下,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税源管理面临着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传统的税收管理员管户、以票控税等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大力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广泛搜集第三方信息,提高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能力,努力化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有效提升税源管理效率。
4.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防范风险和优化服务的有力保障。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改变目前“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税源管理方式,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根据税源管理对象的特点和职责事项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有效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还可以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的税源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针对纳税人的状况和税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服务,实现和谐征纳关系。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在我局试点是省市局的充分信任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路后,全国各地都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安徽国税从2004年起就开始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思路,2010年,被列为总局的试点单位。2011年8月30日,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
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安徽的试点工作,并要求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总体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省局积极部署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全省税源专业化管理会议上确定长沙的开福区局、常德的鼎城区局、永州的蓝山县局为试点单位。因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任务非常艰巨,接到任务后我们深感压力。试点任务下达后,省局人事处孙险峰处长来我局调研时重点就如何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与区局党组、部分骨干进行了深入探讨。市局李丽华局长专程到区局给我们打气,鼓励我们放下包袱,大胆工作,不怕出问题,市局是坚强的后盾。市局副局长冯泽强多次来到区局与大家并肩战斗,制定试点方案,并两次陪同区局到省局汇报。省、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使我们认识到,把我们作为试点单位,是省局、市局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是上级对我们队伍能力的充分肯定。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克服畏难情绪,发挥我们鼎城区局能打硬战的优良传统,迎难而上!
二、我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此次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时间非常紧迫。9月16日,我局接到试点任务;9月23日,我局将试点方案报市局;9月28日,省局初审通过我局的试点方案并要求我们最迟10月31日要开始按新的管理模式运行。
税源专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
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专业化管理团队为支撑,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通过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分级管理,采取团队应对式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从而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在此目标下,明确以下五项措施:
(一)科学分类税源,实施差异化管理
按照规模、行业、兼顾特定业务,并结合税收管理的实际,科学分类全区所辖税源,将其划分到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服务,依据税源特点、重要程度和风险大小,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分为重点税源: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跨县市经营的总机构、分支机构和纯所得税纳税人;中小税源: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小规模企业纳税人;个体工商户: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发挥市场、社区(街道)、乡镇等单位作用,强化社会化管理,实行简并征期、简易申报、委托代征等方式征收。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机构职责
理顺征纳关系,简化审批事项,整合征管资源,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原则,调整机构设置和征管范围。
调整机构职责:撤销现有的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二科,成立征管服务分局管辖重点税源;调整现有三个税务分局职能,将原管辖的部分纳税人按规模和行业划分到征管服
务分局管理,把评估职能调整到征收管理科的专业纳税评估团队,桥南分局变成专司个体税收管理的税务分局;调整征收管理科职能,把部分审批职能调整到各分局,强化纳税评估职能,组建专业纳税评估团队,负责全局的纳税评估工作;调整政策法规科职能,把部分审批职能调整到各分局,强化政策法规科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职能,牵头防控税源专业化改革过程中的内部执法风险;调整信息中心职能,把部分业务调整到各分局。
创新管理模式:以“全区通办”、纳税人可以自主从优就近选择办税场所为依托,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目标,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征管服务分局重点采取“规模+行业”的税源管理模式,管辖全局的重点税源企业;西洞庭税务分局和灌溪税务重点分局采取“区域+行业”的税源管理模式,西洞庭分局重点管理农产品加工行业、造纸行业;灌溪分局重点管理机械加工行业、水泥生产行业;桥南税务分局重点采取“行业评税+自主申报+社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模式,管辖鼎城区沅江以南的个体工商户。
(三)实施专业化团队管理,完善互动协作机制 组建“固定+分散”专业纳税评估团队。在征收管理科下组建专业纳税评估团队,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除由省、市局评估的重点企业以外的其他纳税人的评估工作。按行业分别设机械加工行业、农产品加工行业、水泥生产和造纸行业、商业企业、其他行业等5个固定的评估小组,实行主评负责
制。纳税评估专业团队专职人员10人,集中到征收管理科办公,分散人员10人,由全局各单位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平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随时服从统一调度集中。组建执法风险防范团队。在政策法规科下组建专业执法风险防范团队,负责税收专业化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执法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在各分局设风险应对岗,具体组织和实施本单位的执法风险防范工作。完善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互动工作机制。区局互动办负责统一接受上级互动办发布的预警分析信息、指令,并将接受的指令按性质转交给各分局、评估团队和稽查局,收集风险应对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互动办反馈。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风险,制定不同的风险管理对策和行业税收管理办法。
(四)优化审批管理,精简涉税审批事项和流程 按照“以不审批为原则、以审批为例外”的要求,简化事前审批,强化事后管理,优化办税途径。优化办税途径,“按照管理专业化、办税自主化”的模式,完善“同区通办”,支持纳税人从优自主就近选择任一办税服务场所办理一切涉税事项,实行办税事项前台办理,办税资料内部流转。简化审批事项,将目前纳税人办税需要进行审批的非即办事项七类59项,减掉六类46项,保留13项。减少审批环节,取消原税源管理审批环节和局长审批环节,实现“窗口岗—职能科长岗”1个环节审批。精简涉税资料,取消窗口及时办结事项的涉税文书填写,对非及时办结项目文书由税务人
员填写并打印后交纳税人签名确认。取消电子申报户部分纸质申报资料的报送,有电子信息可查的,取消相关纸质附列资料。
(五)拓展渠道,建立全新的征纳联系方式
进一步拓宽纳税服务渠道,建立全新的征纳联系方式,丰富征纳双方交流平台,全面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增强纳税人自助办税的能力,开发《鼎城国税局纳税服务自助系统》,建立税收咨询卡片式回复制度。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发挥鼎城区纳税人维权中心的作用。扩展信息发布平台,在区政府网站上开辟《纳税服务》专栏,为纳税人提供最新的税收政策等各项服务。建立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区局纳税服务QQ群,及时收集纳税人意见和建议。推广提醒服务,充分利用区局开发的短信平台,实现涉税事项及时自动提醒。制定税务人员上门服务的管理制度,规定下户条件、规范下户责任、建立下户指令制度,实行“税务人员无事不下户,纳税人有事找窗口”的管理服务模式。
三、我们应如何对待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 税源专业化管理涉及部分机构职能的转换和人员的岗位调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革命,全局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改革,以创新的精神参与改革,以对国税事业负责的态度推行改革。
一要坚决统一思想。全体人员要认真领会改革精神,看清改革本质,充分认识到税源专业化改革是国家管理创新性
改革的一部分,是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新情况的积极应对措施。全体人员要看清大局,认识到税源专业化改革是国家税务总局在经过长期的调研、实践的基础上,推行的一种新型税源管理模式,是一场全国性的税收征管改革;认识到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继1994年分税制后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是摒弃了自建国以来就推行的“税管员管户制度”的历史性变革;认识到税源专业化改革是从上到下统一部署的一场征管方式大变革,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广泛试点,从总局到省局到市县局,各级领导都把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当成了当前国税工作的头等大事。
二要迅速转变观念。税管员管户制度在我国税收历史上沿袭了几十年,我们每一位税务人员都是在税管员的岗位上一路走来,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在前面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我们每名干部都要彻底摒弃“管户”的观念,要清醒认识到税管员管户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弊端,要清醒地看到传统的管户制已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现实,要正确理解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本质,要把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充实到自己的大脑中。从今天起,你将不再是一个“税管员”,从今天起,你已经变成了一个在税收工作的某一个领域有着特别专长的专业化管理人员,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实现人身价值。
三要积极应对改革。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涉到部分机构、人员的调整。请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相信组织,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这次改革。各位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鼎城国税事业负责、对每名干部负责的态度,迅速分解任务,落实改革精神,根据改革方案,科学整合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要制定按天的工作时间表,确保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各单位负责人,要讲政治、讲正气、顾大局,要大胆地负起责任来,做好本单位干职的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改革期间的各项本职工作和业务交接。全体干部职工,要坚守岗位,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日常工作,要加强学习,掌握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质和重点,要迅速适应,全面掌握新岗位的工作职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四要加强对改革的监督。改革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到干职的切身利益,务必要加强对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党委办要加大考核力度,特别是对全体干职遵守共公制度的考核,严防改革过程中干部纪律涣散;人事科要坚持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好人员调整工作,杜绝改革期间人员的随意调整;监察室要加强党风廉政监督,防止改革过程中的违纪行为,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特别防止税管员在工作交接前突击向纳税人搞索、拿、卡、要。对改革过程中的违规违纪
行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同时也欢迎全体干职对区局党组进行监督,督促区局党组科学、合理地领导此次改革。
同志们,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在市局党组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勇立潮头,发扬鼎城国税精神,展示鼎城国税风采,倾注全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为鼎城国税事业的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税源管理现状呼唤专业化改革
税源管理现状呼唤专业化改革 http://.cn2012年05月22日 00:14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邵凌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已不能适应征管工作发展,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务改革工作已是势在必行。国家税务总局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在全国有选择性地开展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安徽省滁州市国税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总结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税源管理现状呼唤专业化改革
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不断呈现多样化,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纳税人数量增长迅速,而税务干部数量始终稳定,工作量大幅增加,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征管力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纳税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专业化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而税务部门仍依靠个体的手工、经验方式收集信息、实施管理,往往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传统管理模式已落后于形势发展要求:
一是税收管理员制度不完善。现行制度对税收管理员的职责定位为“税收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纳税辅导员、纳税评估员、税收监督员”,其所承担的工作非常繁杂,日常事务性工作量大。
二是税源管理应对手段缺乏。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无纸化交易日益增多,跨国公司跨国进行关联交易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隐匿收入、转移利润、逃避纳税的手段,现有税源管理手段难以及时、全面地将这些纳税人应税收入情况纳入监控范围。
三是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占税收收入比重较大的重点税源企业占纳税户户数比重较小,税收管理员“划片管理,各事统管”的局面,难以对区域内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重点管理,并为之提供个性化的税收服务。
四是税源属地管理面临困境。以属地管理为基础,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以及跨区域经营纳税人,分散在几个税务机关进行管理,一个点或一个人管一个集团,征收与管理脱节。
五是征管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征管力量配备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机构设置层级过多,越位和缺位问题同时存在,减少和削弱了直接从事税源管理的力量。
六是税源管理成效有待提高。稽查与管理没有形成最大合力,稽查对税源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显现;纳税服务仍不能满足纳税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税源管理中实施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和实践,归纳起来主要特点是:专业化的行业分类管理。如美国大中型企业管理机构把大企业划分为五个行业类型进行管理,建立行业分析模型,按行业门类进行行业分析。
专业化的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在管理职能上,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的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是有限的,他们不承担纳税人所有的税收管理事务,而把精力集中到处理风险分析、审计、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等问题上。而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大企业管理局承担全职能的管理事项。
专业化的评税或评定管理。通过配备专业的评税人员,设置严密、科学的信息评税流程,按照既定的评税时间开展评税或评定工作。我国香港地区在这一方面有深入探索。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如,OECD成员国借鉴私人部门的做法,选择更加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资助员工进入高等学府进修;自主在线学习工具;知识共享工具和制度;管理人员培训等。
滁州实践探索税源改革新路
滁州市国税局在充分吸收各地税收风险管理、集中办税服务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转变税务管理方式。在税源评估上实施“四个互动”。具体做法是:
上下联动。按规模加行业分层分级进行评估,省局负责风险分析和部分重点户的纳税评估,市局负责对省局管理以外的重点税源和市本级中小税源企业实施评估,县局负责对省、市评估以外的中小税源企业实施评估。
部门协动。通过税源监控情况,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工作实践,以纳税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以稽查结论反馈,达到“以查促管、以管促查、管查结合”的效应。
税企互动。下户评估前,市局将分析发现的风险点通知纳税人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是否下户检查。
内外共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
在税务稽查上实行“四个统一”。滁州市打破行政区划,由市局实施“四个统一” 集约型稽查模式。人员统一调配,案源统一管理,检查统一实施,审理统一组织。
在纳税服务上推进“三个集中”。集中办税服务。按照“一站式”、“一窗式”建设要求,将市内4个办税服务厅集中整合成一个办税服务厅,统一为市直范围内1.2万多户纳税人办理税务行政审批及其他各项涉税事宜。集中涉税审批。推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办理涉税事项现在实际用时约占原用时的13.82%。集中进驻中心。包括前台的受理人员、后台的管理人员在内的有关人员全部进驻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国、地税联合办税,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多头找的现象。
在管理机制上构建“三个支撑”:信息技术支撑,推行工作流管理系统,取消纸质流转,实现工作任务自动派发。专业人才支撑,一是加大稽查、评估、分析人才培养;二是在全市国税系统遴选出各类能手及业务骨干75人,建立了专业化人才库;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进行全员培训;四是制定激励办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三师”考试,目前该局“三师”占全部人员12.1%。规程岗责与内控办法支撑。优化梳理征管流程,切实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流转环节和审批(核)环节;建立风险识别应对、部门协作、税源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推送机制;建立风险控制,在全市国税系统84个风险岗位中查找出324个风险点,结合实际修订完善291条预防措施,完善了内控机制;制定新的税收管理新模式运行考核办法。
在机构职能上进行有效整合,推进税务机构扁平化,既是税收征管的需要,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目前我国纵向征管机构有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分局5个层级,横向内设机构过多,相互职责交叉与管理存在盲区的现象比较严重,越位和缺位问题大量存在。滁州试点的改革实践达到了厘清权责、提高效率的目的,对推进我国财税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2011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体思路:
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纳税评估为重点
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
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
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第五篇: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学习材料
请各市、县局办公室收到后即转发局长阅!
——省公司办公室
8月31日至9月3日,省公司康宁总经理率领九地市局局长及省公司计财部、市场部、人力部相关人员一行,前往河南省邮政公司进行专业化改革考察。短短四天的行程,尽管考察组中部分人员已经是第二次前往,但大家的一致感受还是两个字——“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河南邮政快速发展的惊人数字,来自于河南邮政装修一新的局容局貌,更来自于河南邮政自上而下散发出来的优秀企业文化。而这一切,河南邮政将之归功于专业化改革。
专业化改革对于福建邮政来说,并不是陌生事物。专业化改革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等方方面面,从更深层次上说,是触及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等一场变革。因此,它注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河南邮政的专业化改革,它的成功在哪里?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期我们共同来——
解码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
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开始于2002年,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具有河南邮政特色的经管管理体系,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四句话,即:分业经营、分账核算、条块结合、利益归属地面局。
一、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经营管理模式
1.专业组织架构。河南省公司在集邮、函件、发行、物流、电子商务、代理保险、代理金融等7个专业实施专业化经营改革,每个专业设立省、市两级专业公司(局),县局设立营业部,为市级专业公司(局)的分支机构,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从2007年起,河南省公司推行“省市合一”的经营管理体制,将省专业公司与省会局专业公司进行整合,把郑州市局专业公司作为省专业公司的营业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实现对省会专业市场的精耕细作,共同推动省会各专业的更快发展。
2.条块职责划分。河南邮政专业化运作模式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明确市场部与专业公司、专业公司与地面局、省市专业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省公司市场部负责制订各项经营政策和业务发展激励政策等,指导省专业公司的经营工作,协调省专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在专业公司与地面局关系上,明确对市、县专业公司实行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经营管理以专业公司为主,专业公司形成的收入及效益留在地面局,地面局重点做好服务支撑和协调工作。在省、市专业公司内部关系上,省专业公司作为专业化经营的龙头,负责全省专业的经营管理,突出营销策划和大项目开发,为全省专业提供业务指导、产品和服务支撑。各市专业公司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负责全市范围的业务经营,在管理上接受省专业公司和属地市局的双重领导。县专业营业部主要搞好专业营销和本地市场开发,接受市专业公司和属地县局的双重领导。
3.财务管理。一是实行分账核算。由市局财务部,向每个市专业公司派驻一名专业会计,负责全区的专业化经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二是加强预算管理。省公司对地市局和省专业公司下达专业收入和收支差额预算,收入与收支差额同时考核,确保专业公司实现有效益的发展。地市局收入预算包括各专业收入预算和营业网点收入预算。河南省公司为每个专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业成本费用标杆体系,成本核算实行全省统一标杆。
4.人力资源管理。河南省公司赋予专业公司(局)对本专业人员的考核使用权,人力资源部门重点做好服务与支撑工作,专业人员的日常人事行政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在专业人员配臵上实行分类管理。对各级专业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支撑人员,由省公司统一制订配臵方案,实行严格控制;对专职营销人员根据营销定额标准动态配臵,实行增量增效增人。在专业人员选配上,对省专业公司领导实施竞聘上岗;市、县局专业负责人由所在局推荐,上一级专业公司考察聘任。
(二)考核激励机制
1.科学处理专业公司与地面局的利益关系。在省公司与市局方面,省公司仅收取维持大网运行管理的资金,市局通过业务发展实现的收益全部留在市局。在省专业公司与市、县局方面,省专业公司支撑专业经营发展所需的费用由省公司足额拨付,为市、县专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实行零利润,专业实现的业务收入和收支差额全部归地面局。专业业务收入和收支差额预算既纳入对省专业公司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又作为地市局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并按本单位完成收入先进目标的专业个数给予奖励,把专业负责人和地市局负责人的利益有效结合起来。
2.对市、县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市、县局类级与本单位职工生产资金基数挂钩,实行动态评定,建立起职工生产奖金随企业发展正常增长的机制。对市、县类级进行考核评定时,将专业业务发展纳入市、县局整体发展,市、县局类级同时适用于专业公司人员。
3.建立省、市、县三级专业负责人绩效考核机制。设立基本效益奖、超收支差额预算目标奖和收入先进目标奖。全年完成专业收入和收支差额计划的,可获得基本效益奖;在本专业全年实际完成收差率达到预算收差率的前提下,对超额完成收支差额部分,按比例计提奖励;对完成专业业务收入先进目标且收差率达到预算收差率的,给予先进目标奖励。
4.实施市、县专业负责人晋级办法。省公司制订市、县专业的职级管理办法,对符合晋升条件的专业负责人给予年终一次性绩效奖励。对达到晋级条件的,市级专业负责人按本局副处级岗位工资标准给予兑现,县级专业负责人按本局副科级岗位工资标准给予兑现。对连续达到晋级条件的,在用工身份转换上给予优先。对晋级专业的其他人员,同样按照生产奖金的一定比例给予绩效奖励。
(三)专业营销体系
1.统一设臵全省营销岗位系列。在各专业统一设臵了5级营销岗位体系,由低到高分别为初级客户经理、中级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资深客户经理、高级资深客户经理,并分别确定每个级别客户经理的岗位工资和生产奖金待遇,各专业一致。
2.制定专职营销人员定额标准。参照集团公司代办手续费标准,适当考虑各专业市场开发难易程度,研究确定各专业百元业务收入工资奖金含量,测算出不同专业、不同级别营销岗位的营销定额标准。
3.对专职营销人员配臵实行动态调整。按照上年业务收入的存量部分和中级客户经理的劳动定额,核定营销人员基数;按照当年业务收入的增量部分和初级客户经理的劳动定额,核增专职营销人员数量,实行增效增人。
4.完善营销人员考核办法。专职营销人员的岗位工资与日常岗位职责履行及营销定额完成情况挂钩考核;生产奖金与营销定额完成情况挂钩考核;超营销定额部分按省公司规定的业务营销计分标准给予奖励。
5.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营销业绩为依据,对营销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凡达到上一级别相对应的营销定额标准的,经综合评定合格后,从次月起执行上一级别相对应的工资奖金待遇。对年终业绩达不到本级别营销定额标准的,予以降级。营销人员的用工身份转换与营销业绩挂钩。
(四)专业公司与营业窗口的衔接
1.理清专业公司和营业网点的专业经营职责。按照各专业的产品属性,将传统型以及适合零售的产品交由营业窗口销售,新业务以及符合大项目运作的交由专业营销。
2.下达收入预算。对应经营职责的划分,将专业收入预算分解为专业公司完成的收入计划和营业窗口完成的收入计划两部分。
3.建立网点负责人绩效考核制度。将各专业收入计划作为网点整体收入计划的组成部分,其完成情况与网点负责人的绩效奖金挂钩。
4.建立网点营业员营销积分制度。对网点营业员营销的专业产品,按计分政策给予奖励。
5.对网点实行分级管理。网点的分等分级直接与网点负责人的基本酬金挂钩。综合柜员和普通柜员的基本酬金标准则依据本人取得的星级确定。
二、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的主要经验
河南邮政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不仅有力促进了各专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问题,有效调动了各层面员工的发展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企业特有的文化。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的成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
(一)全省统一政策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河南邮政无论是在绩效考核、市县分类分级、营销人员岗位定级、薪酬结构,还是在成本费用核算等方面,全部实行全省统一,政策一杆子插到底,形成了“省公司订政策,市、县局及专业公司统一执行”的良性运作模式。以成本费用核算为例,省公司根据各专业成本动因和成本习性,建立专业相应的成本核算标准,市、县两级专业公司统一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核算。统一标杆后,各专业发展的收益情况一目了然,能够更好地引导专业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全省实行统一政策,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而任何一项政策,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二)利益归属明确
河南省公司明确,专业形成的收入和收支差额全部归地面局,专业公司实行零利润运作。与这一利益分配相对应的是,在职责分工上,他们要求地面局把主要精力用于抓企业基础能力建设、抓窗口服务、抓好与地方关系的维护,而专业公司,则把主要精力用于本专业的经营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的经营优势。这一模式,使条与块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能有效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一方面,由于利益捆绑,地面局更加重视对专业发展的支撑;另一方面,专业公司直接对本专业的经营发展负责,拥有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实现了高效运转。
(三)坚持业绩导向
内部分配是不是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河南省公司在制订企业内部分配办法过程中,坚持将职工的劳动报酬同劳动成果紧密联系,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在对津贴福利、岗位工资予以重点保障的基础上,将生产奖金与本岗位工作任务(劳动定额)、重点业务完成情况挂钩考核,做到每月全额发放。在绩效奖励上,河南省公司对企业全体员工制订营销计分奖励政策,省公司分专业制订全省统一的全员发展业务计分奖励标准,规定只奖不罚,上不封顶;对于各级领导实行年终绩效考核奖励政策,凭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核算绩效奖金。同时,在收入结构上,减少基本保障的比重,提高绩效部分所占比重,突出以业绩为导向,做到员工发展多少业务能拿多少收入,一清二楚。这一模式,体现了按业绩说话,激励大家主动发展业务,造就了河南邮政如今龙腾虎跃的发展局面。
(四)维护职工利益
专业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种利益的再分配,河南邮政的专业化改革之所以能成功,从根本上分析,就在于省公司制订的每一项政策,都是始终坚持以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因为如此,河南邮政的专业改革得到全省员工的支持与拥护。从实际情况来看,专业化改革的最终受益者,也是职工群众。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企业收入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河南邮政职工的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同时在省公司“三保证三关爱三落实”政策的落实下,不仅广大职工,连同家属享受到了企业的发展成果,解除了后顾之忧。专业化改革,保障了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依靠利益分配,河南邮政成功调动了员工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依靠制度规范
考察中我们发现,河南邮政的执行力特别强。这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从省公司到市县局,局所、办公楼的装修全部统一标准;从省专业公司到县专业公司,所有员工都围绕着一个目标——抓收入、抓增长在共同奋斗。分析其原因,就是河南邮政从上至下都严格按照省公司出台的政策和制度来执行,不搞因地制宜,不讲地方原因,做到政策明确、奖罚分明、令行禁止。邮政企业作为传统国有企业,要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就必须改变管理方式方法,要形成依靠规章制度来规范、来管理,不能再沿用过去按经验来管理的习惯,这也是邮政公司化转型的要求之一。
三、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福建邮政的专业化改革,在一年的实施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专业化改革涉及的主要办法,包括市县局、支局所分等分级,营销员定岗定级,市县局、专业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等均已完成制订,并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二是我省专业化改革与投递平台、营业平台、网运平台的建设在同步考虑和推进。三是全省大客户部模拟实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专业营销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公司全面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省上下主动找客户、抓项目、拿订单的氛围已经形成,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队伍。这些为福建邮政下一步继续深化专业化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学习河南邮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专业化改革是个系统工程,核心是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能从根本上调动起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涉及企业薪酬分配、晋升通道、考核激励等方方面面,互相关联、相辅相成,必须予以科学研究、通盘考虑,必须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加快创新,形成符合邮政特点的体系与模式。
第二,企业管理,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专业化改革也不例外,关键要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建好队伍、如何吸引人才加入邮政等,研究制订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河南邮政通过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分等分级打通了各层面人员的晋升通道,通过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留住了企业需要的人才。正是很好地解决了人的问题,河南邮政专业化改革见到了明显成效。
第三,专业化改革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专业化改革不能是简单的制度制订,必须站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企业更深层次的管理角度予以考虑。要立足通过专业化改革,打造一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企业团队,培育鲜明的企业精神,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而拥有了以上三者,企业才能真正赢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不断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