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写效能监察发现、建议、决定与报告
怎样写效能监察发现、建议、决定与报告
作者:樊光中
6.1本文目的
效能监察的工作结果包括效能监察发现、建议、决定与报告,是监察部门督促监察对象改进的重要依据,本文目的告诉我们在效能监察实施过程中怎样形成效能监察发现、建议、决定与报告。
6.2本文概述
效能监察对象实施现场检查,对其中的关键过程、环节进行穿行测试,对其内部控制的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进行测试验证后,要将收集到的监察活动证据与监察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形成效能监察发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效能监察建议、决定,并最终形成效能监察报告。
但效能监察发现如何提出,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由谁提出、编写、有哪些要求?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内容有哪些,要经过什么过程和程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效能监察报告的内容有哪些,报告的编写有什么要求?这些都将在本章中得到阐述,以期能规范和指导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的编写、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过程和提出、效能监察报告的编写。
6.3 效能监察发现
6.3.1效能监察发现分类
效能监察发现就是将收集到的监察证据对照监察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评价的结果。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将 1
效能监察发现分为三大类:符合、不符合、待定项。
1、符合
所谓符合,就是效能监察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行为实施过程和结果都满足内部控制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的情形。也就是说其现存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了效能监察对象业务循环活动的整个过程、目标,完全满足内部控制预期的要求,行为的实施过程完全按照内部体系文件和监督部门的要求运行,实施的结果完全达到了内部控制预期的目标,现存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成本实现了内部控制预期的经济性目标要求。
2、不符合
所谓不符合,就是效能监察对象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行为实施过程和结果没有满足内部控制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的情形。也就是说其现存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完全覆盖效能监察对象业务循环活动的整个过程、目标,没有完全满足内部控制预期的要求,行为的实施过程没有完全按照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和监察部门的要求运行,实施的结果没有完全达到内部控制预期的目标,运行成本没有实现内部控制预期的经济性目标要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种“不符合”的情况,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区别不同情况具体实施,我们将“不符合”又分为三种类型,即体系性不符合、循环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
(1)体系性不符合。就是指效能监察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措施、岗位人员设臵、岗位职责划分,与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和监察要求(准则)相比,其制度存在缺陷,关键过程不受控制或不够充分,内部控制实际业务流程繁琐,不符合效率原则。
(2)遵循性不符合。指受效能监察单位/部门实际业务活动过程不符合其自身内部控制文件规定和监督要求。
(3)效果性不符合。指的是实际业务活动实施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损害了企业利益。
3、待定项
所谓待定项,就是指在效能监察活动现场实施过程中,由于效能监察对象的人员变动、资料遗失等原因导致证据不足,已有的证据不能确定其内部控制体系、行为实施过程与结果是否满足内部控制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要求,这时就只能作为效能监察待定项。
待定项作为一种效能监察发现,一般不在效能监察发现报告中提出,而是在效能监察报告起草完成之前,效能监察执行小组人员提出待定项确认截止日期,由效能监察对象在截止日期之前将未获得的证据材料提供给效能监察执行组长确认,逾期或提供的证据仍不能证明是否符合的,视为不符合,并追加效能监察发现报告,在后面的建议、决定和效能监察报告中体现。6.3.2效能监察发现报告
1、效能监察发现的提出
前面我们讲了效能监察的发现分三种,符合、不符合、待定项。对效能监察发现为“符合”的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的提出,是针对其业务循环提出,即在其业务循环整个业务过程与结果都符合内部控制要求与预期目标时提出,一般不在具体的整个效能监察点上提出。因为具体的某一个点,不能完全反映其业务循环整个过程与结果,此时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对效能监察发现为“不符合”的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的提出既可以 3
针对业务循环,也可以针对效能监察点,即在业务循环整个业务过程措施不适宜,或业务循环的某个关键过程、环节的实施及结果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与预期目标时均可以提出。
对于“待定项”,前面已经讲了,一般不在效能监察发现报告中提出。
2、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的编写
由于效能监察发现是效能监察小组成员在现场实施过程中的发现事项,因而效能监察发现报告一般由效能监察员编写,更能反映出检查中全面的、真实的情况。
效能监察发现报告一般预先设计为表格形式。表格内栏目内容应主要包括:本次效能监察的对象,受监察的单位部门及其负责人是谁,效能监察员有哪些,开展此项效能监察的依据有哪些,效能监察发现事实的描述及相关证据材料,发现中的不符合项的具体分类,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也可以增设整改措施完成情况,整改措施复查与验证的情况。整改措施完成情况由受监察单位/部门负责人在实施效能监察复查与验证前填写并签名,整改措施复查与验证情况由实施验证的效能监察人员填写并签名。
编制填写效能监察发现报告应当注意:事实描述要客观、全面,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何人执行、何人复核、何人审批,产生了什么结果及相关细节,如编号、文件、记录、名称、数量、金额等均应写入;对事实与内部控制体系文件要求、监督部门要求、预期目标等是符合、不符合、还是待定项,进行恰当定性,对不符合要区分是哪种不符合;监察依据具体是效能监察体系文件、法律法规、内部控制文件以及监察部门的监督要求中的哪一种或几种;不符合事实的原因 4
分析要透彻,真正能抓住本质,弄清哪是主要原因,哪是次要原因;效能监察发现的证据要具体、明确,能说明效能监察发现的事实,一般作为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的附件,在提交效能监察发现报告时一并提交给效能监察执行组长。
6.3.3效能监察发现汇总分析
在效能监察员提交效能监察发现报告后,效能监察小组要召开小组成员会议,通报效监察发现情况,把所有发现做成汇总表,并进行分析,指出效能监察对象整体内部控制情况、优缺点,并作出效能监察对象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总体上是好,基本上好,还是问题较多,有待切实改进等结论性意见。
效能监察小组内部会议仅限小组成员参加,在小组会上,集中效能监察发现的信息,尤其是各种不符合信息。由小组成员汇报效能监察发现并对关键的信息进行确认。对提出的各项不符合进行逐项评审,看事实是否清楚、准确?不符合项是否明确?不符合的描述是否容易理解,对于有疑点的不符合进一步处理方法。如果没有客观证据和共同认可,不要轻易提出不符合。
小组发现汇总分析会议一般要达成以下意见:
a)根据效能监察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效能监察发现形成汇总表,不符合发现应编写效能监察发现报告,讨论并形成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
b)内控潜在风险评估。从发现的不符合事实汇总情况分析效能监察对象整体上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c)从上次效能监察发现来比较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进步或倒退情 5
况,做出分析、评价。
d)在汇总分析并讨论基础上,作出效能监察对象的过程和结果总体评价:总体较好、总体基本符合、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等结论性意见。
同时,对各监察发现包括符合项与不符合项在充分性、符合项、有效性和适宜性四个方面的归类汇总,统计符合项与不符合项在四个方面的分布数据,得出监察对象在这四个方面的内部控制情况与管理效能情况,形成整体特征评价,并且根据其内部控制与管理效能整体特征,可能提出系统的监察建议与决定。6.3.4效能监察发现确认
效能监察发现事实在召开效能监察末次会议时,要经过该事实责任人的确认,在效能监察发现报告上签名认可。特别是不符合事实的确认,既要有证据材料,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讲究工作技巧,使事实责任人能顺利接受并认可。
6.4 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
6.4.1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提出
在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编写完后,进行效能监察发现汇总分析,效能监察员要针对发现的情况,提出监察建议或决定,以期让好的经验和做法得以推广,让存在的缺陷、不足或错误得到纠正和追究。
在发现为符合时,效能监察员要对其中的创新、典型经验和做法提出总结和推广的监察建议。
在发现为不符合时,要分是体系性不符合、遵循性不符合、还是效果性不符合,才能确定是提监察建议,还是提监察决定。在发现为 6
体系性不符合时,应提出采取预防措施的监察建议。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或程序严重不适宜,严重违背上级内部控制要求的,也可以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决定。在发现为遵循性不符合时,应提出按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监察建议或决定;违纪违规的,必须提出按法律法规、党纪条规等执行的监察决定。在发现为效果性不符合时,对可以避免或挽救的事项,提出限期整改并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决定,同时按相关规定转入责任追究工作程序;对不可避免或挽救的事项,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决定,同时按相关规定转入责任追究工作程序。
6.4.2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内容
效能监察建议与效能监察决定虽然在概念和强制执行的程度上有一定区别,但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均包括效能监察对象,受效能监察的单位/部门,整改责任人,效能监察建议或决定的具体事项,落实效能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时间期限等内容。一般由效能监察员提出草案。
6.4.3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生效
在提出效能监察建议或决定的草案后,效能监察小组要进行讨论,并与受监察部门/单位就建议或决定的可操作性、适宜性进行沟通,然后确认,再报效能监察执行小组组长复核,最后报请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组长审核与企业总结理审批后,才能正式生效,由受监察的部门/单位去执行。
6.4.4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落实
效能监察建议落实的时间期限,由效能监察员与受监察部门/单位负责人根据建议事项能够完成的合理周期商议确定,可以分为立即 7
整改实施(如2-3天内),短期整改实施(如15天内),较长期限整改实施(如30天内),其他期限整改实施(如60天内)。
效能监察决定落实的时间期限,由效能监察员根据决定事项的情况直接合理提出。
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落实过程中应建立反馈机制,对相关事宜双方应及时反馈,确保按期完成。如确因客观条件限制,导致建议或决定不能按期实施完毕,责任单位/部门可以申请延期,但效能监察决定一般不允许延期,应在最短期限内执行完毕。
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落实如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应明确一名企业领导负责协调落实。
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落实过程中的原始证据资料应妥善保存,供复查与验证时核对。
6.5效能监察报告
6.5.1效能监察报告的形成
效能监察报告是在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审批生效后,在全面了解掌握效能监察实施过程,效能监察发现事实、结论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该效能监察进行的一个综合性总结报告。
效能监察报告的起草编写一般由效能监察执行小组长完成,或是在其指导下,由效能监察组其他成员完成,再送其复核、签名。
效能监察报告编写完成之后,要经过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组长审核,企业总经理审批后正式发布。6.5.2效能监察报告的内容
主要内容应包括:本次效能监察现场实施工作的起止时间,效能 8
监察小组人员组成情况,本次效能监察对象及监察的重点范围、时间跨度,受效能监察的部门/单位,本次效能监察的依据,效能监察对象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概况,本次效能监察发现情况,对不符合事项的具体说明及发现报告的份数,对效能监察对象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的结论性意见,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内容及份数,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落实及复查验证的要求、期限等。
第二篇:效能监察报告
2010年效能监察报告
2010年,部共发生采购合同
笔,合同总金额为 万元,报价平均价总额为 万元,节约资金 万元,节约资金与合同平均价总额的比率为 %。
设备部在全厂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产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设备材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管理、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由此决定了其点多面广、时间跨度大的特点,针对具其情况的不同,为节约公司成本我们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生产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
1、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工作中对于大中修及技改项目的确定,我们采取逐级审报制度,首先由车间提出,再由我部门初审、报主管领导审查后经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后执行。
2、对于大中修及技改项目的实施,我们进行招标或竞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并对施工用料、施工方案审批,再进行安全教育及开工审批后开始施工。
二、设备材料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管理
部物资采购在公司领导及纪检部门的监督下,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以《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为准则,本着合法、透明、公平、诚信的原则办事。
1、计划管理程序:使用部门提报物资计划,库管员根据所报计划经行库存物资审核,有效防止重复采购,核对后的物资计划由主管领导审批,设备部计划员汇总,确定最后下发的采购计划。
2、采购程序:万以下三家询比价,万以上进行议标,万以上招投标,采购员根据采购计划进行分类,询价或发布招标(竞标)信息,比价或进行招标(竞标),确定入围供货商(或中标商),在议投标会议中,分别考虑竞标单位业绩及资质、报价情况、要求的付款条件、物件质量保证情况、售后服务情况,五项满分各为20分,分别由主管领导、纪检委、设备部、技术部、工程部、预算部等涉项部门打分,通过汇总分析,拟定中标单位。最后由领导审批(或上级领导审批),确定最终供货商及供货价格。
3、合同签订程序:根据所采购的物资计划及经审批确定的供货商,起草采购合同,由使用部门、技术部门、供货部门、工程部、纪检部门、法律顾问、分管领导、主管领导会签合同审批表,公司授权人签订合同,合同生效,合同存档。
4、入库程序:采购员根据供货合同、采购计划、供货商提供的供货明细组织库管员、质检人员进行核实检验合格后,填写《物资检验入库单》办理入库。合格证(或材质证明)、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分别登记存档。
5、结算程序:采购员经审核供货商提供的税票,登记后附合同、采购计划、入库单转材料会计审核,材料会计填写《结算单》经领导审批后转财务部入账。
6、出库程序:使用部门依据经审核后的采购计划到库管员处填写《出库单》,经本部门、设备部、财务部相关人员审核后办理出库手续,降低备品备件的吨焦消耗量。库房进行程序化管理,严格控制出入库及库存量的变化,对车间领用物资的用途要从严把关,严禁冒领、乱领,对领用物料的部门进行物资消耗考核。
三、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
安装施工管理按照公司规定先立项审批,然后进行造价审核,材料审核,施工方案审批,再进行安全培训,办理开工报告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完成后,组织质检部门(工程监理)、使用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出具竣工验收报告书。
2011年月日
第三篇:效能监察报告
鑫珠春公司内部市场化自查报告
按照焦煤纪发字【2011】8号“关于对内部市场化管理进行效能监察的通知”文件精神,鑫珠春公司积极行动,组织相关人员对鑫珠春内部市场化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的工作
按照《河南煤业化工集团2011年内部市场化项目建设实施意见》结合焦煤公司的要求,鑫珠春公司制定了2011年《鑫珠春公司内部市场化项目管理办法》,成立了以张长明、余荣强为领导的领导小组,确定了市场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2011年的工作目标,划分了各成员的职责,为市场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组织保障。
目前,鑫珠春公司共有13个基层区队和所有机关科室进入了市场化运行,市场覆盖面到100%,且各单位运行体系完善,制度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合理。
为了保证鑫珠春公司2011年市场化运行目标的顺利实现,确立了15项重点建设项目,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目标、责任人和时间进度,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制订了2011年内部市场化考核办法,并每月按照考评标准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考评,按照考评结果严格兑现奖罚,同时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利用“展示台”和 “加油站”的特殊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大大加快了内部市场化建设进程。
严格按照标杆矿井要求的内容运行,完善了基础管理资料,特别是三大标准和流程的修订,加强了区队的基础管理;建立了覆盖方方面面的定
额价格体系,保证了市场结算核算的正常运行;完成了各级市场主体的构建,实现了四级主体三级核算;建立了各类专业市场,市场之间相互协作,规范运行。
针对2010年项目验收中,验收组提出的问题,我们归纳整理了9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对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鑫珠春公司内部市场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存在缺陷,由于系统开发的原因,目前系统中定额应用不能自动结算,班组核算不能通过系统自动结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经与开发商结合,正在对系统进行升级开发,争取弥补缺陷。
2、缺少一项河南煤化集团认可的内部市场化管理创新,由于去年上报河南煤化的管理创新不被认可为市场化方面的管理创新,今年的管理创新工作还没有开始评审,造成了缺项。目前已组织了市场化方面的管理创新5项,积极申报评审。
3、各专业市场的运行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指标需要进一步细化,考核机制需进一步落实。目前几大专业市场已列入公司重点项目建设中,近期内有望完善运行体系。
4、资料的总结提炼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经济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定量、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分析还有欠缺,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用实际发生的数量进行比较,形成实物量的分析。通过培训学习,提升工作人
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篇:效能监察报告格式
关于XX业务管理专项(综合)效能监察报告
一、XX业务效能监察实施概况
二、XX业务效能监察基本评价
三、监察发现
四、不合格事实产生的原因分析
五、监察建议/决定
六、整改与复查验证要求
第五篇:效能监察与企业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
书目封面效能监察是权利人充分授权下对各级管理者及其领导组织的勤政和能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整改的行政监察。包含了对管理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管理学及理论应用的行为监察,包含了服务于权利人的对管理效力及利益实现情况的目标监察,是以取得经济、社会、技术、管理进步为目标的能效监察。
目录
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行政监察工作意义上的效能监察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具体三个层次
(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事,是否执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在通常情况下,依法行政既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又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因此也是行政效能监察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计划既是行政管理的指南,又是行政管理的目标。计划实际上就是国家和行政组织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平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一种定约形式。定约的执行情况就成为行政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标准。
(3)看其是否合理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理想的行政管理效能。在合理程度上,可以纵向比,主要同本部门过去比;可以横向比,同性质、条件差不多的部门比。
合理的行政管理会使行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使行政管理中的问题等于恰当解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是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区别于廉政监察、职级考察和绩效考核等重要的主动管理手段,具有监察对象全面、对比指标系统、行为关系独立、行政权力充分和能效目标明确的特点。
明确的特点
(1)监察对象全面,是指围绕勤政、能政展开多方面的监察工作,与权利人利益相关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团队建设等等都可列入监察范畴,可以涵盖所有管理工作。(2)对比指标系统,是指监察工作本身的特色,就是说效能监察讲究依据和逻辑,从理性管理角度,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比评价并分析改进管理工作。(3)行为关系独立,是指效能监察工作是就事论事,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来取舍,管理行为上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岗位的职责,可以在一般行政构架外统筹和分配具体的管理资源、调节管理任务和采取风险应对,以实现目标。(4)行政权力充分,是指效能监察工作依托于行政权力的支持,在充分的行政权力支持下,充分调度和发挥人力、财力支持;另一层含义就是监察工作是对权利人负责,代表权利人履行监察职责,不受中层意见干扰。(5)能效目标明确,是指效能监察工作的优劣和取舍是以三效和三力来判断的,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有明确三效和三力来作为取舍或目标依据。
企业效能监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在这里,相关经营管理者是指除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以外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具有经营管理职权的人员。对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的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
目录
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发展历史
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相关信息
编辑本段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注音】qǐyâxiàonãngjiānchá或者说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综合性的监督,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他说:“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1990年6月在贯彻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讲到:“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一般称为执法监察。考察政府机关执法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效率,二是看是否廉洁。因此,我们又把执法监察主要分为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两个部分。”在这之后,尉健行同志对效能监察的标准、重点内容等方面还有过多次讲话。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组织作了明确论述。专家们又对其内涵开展了研究,在一些书刊、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课中,对效能监察的理论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行业的各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也在全面的深入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效能监察概念提出伊始,效能监察工作及其相关理论一直处于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效能监察工作大概经历了启蒙、起步、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全国效能监察著名专家、效能监察理论开创与实践第一人刘占书先生为效能监察学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鼻祖式的贡献。目前,效能监察总体上还处在经验积累、理论探索的发展与现代企业效能监察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法各有其长,各有特色。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我国企业一项富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督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监督作用,也是企业监察部门切入工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形式。因此,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效能监
察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监督管理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也有了长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监督保证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信息日趋繁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突现出来,存在一些问题或现象。
1、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本身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配备不全,因而难以在监察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所作为,这是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效能监察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但各个做法不一。国家法律、上级机关对企业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职责等不清楚,不能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监督形式相区别,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定、制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规范。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缺乏对企业效能监察作用的科学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常把企业效能监察看成是查问题、办案件,变成“亡羊补牢”,或者看成是与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工作相重复,认为“手伸得过长,种别人的田”。效能监察的“一能三效”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涵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效能监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4、企业监察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一些单位监察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力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
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走形式主义,为效能监察而效能监察,工作浮在面上,存在两张皮现象,“虎头蛇尾”;二是事后“救火”,有举报、发生了问题,才组织去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成了消防与事后调查补救,没有发挥效能监察应有的预防作用与过程监督作用;三是效能监察目标与实施过程中的监察标准不很明确,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四是监察内容模糊,效能监察的对象确定、现场实施工作、方法选择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五是效能监察成果的评价缺乏标准,成果评价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正确发展的导向;六是缺乏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由于以上这样一些问题或现象的存在,致使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一直处在一个经验积累、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一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样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一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系统思考和探索。效能监察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行政效能监察,着力于对政府组织、公共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时限性四个方面进行监察;一个分支是企业效能监察,着力于对赢利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生产力(效能)为目的,以业务流程为监察对象,围绕流程的流程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设计适宜性,即“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进行检察;以下是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术语与定义研究成果总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体系所构成的制度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集合。效能监察工作体系: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为监察单元,围绕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为监察内容,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效能监察工作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旨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从监察“人”的角度,是廉洁从业、勤勉从业和优质从业的综合监察活动,从管理学的角度,是以流程为单元和对象,对流程运行效能进行的审查、建议、督促改进的活动。流程运行效能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一能三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业务流程:组织为实现业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控制的步骤、活动与方法的集合。效能监察对象:开展效能监察活动所要审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循环)。“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中的围绕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四性”定义分别为:制度建设的充分性:企业现存业务制度体系覆盖业务流程运行的全过程、目标,满足制度建设预期要求的程度。业务过程的符合性:验证业务行为过程按照制度建设体系要求运行的符合程度。业务结果的有效性:经营管理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制度建设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制度建设体系的运行成本与实现制度建设预期目标的经济合理性程度。效能监察点:企业某一业务流程中对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造成潜在不确定性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测试点:制度建设体系中确保影响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点)处于受控的业务控制点。不合格:企业实际制度建设体系、过程与结果没有满足制度建设充分性、或符合性、或有效性、或适宜性的情形。效能监察发现:将收集到的监察证据对照监察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预期目标进行评价的结果。效能监察建议:对已发现的尚未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要求。效能监察决定:对己发现的并已构成违反企业制度、业务结果没有实现管理目标和业务行为与结果已经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务必执行的整改、问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要求。效能监察报告:对效能监察活动过程和结果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并经过审批后的正式表达。2006年8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适用本办法。”《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企业效能监察定位与制度化推进的里程碑。2009年5月18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价操作指南(试行)》,为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科学评价体系,推动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发展是企业效能监察发展的另一里程碑。这套评价操作指南适合行政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也适合现代企业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当然,具体操作中,评价指标设计会存在不同。
编辑本段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一)合法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
(二)合规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三)合理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
(四)时限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效能监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建立节约型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
(二)依法监察原则。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执纪必严,激励守法合规行为。
(三)实事求是原则。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客观公正。
(四)协调统一原则。监察与纪检、监事会和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相协调;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