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银行业法律环境不乐观 法律风险管理四大问题凸显
我国银行业法律环境不乐观 法律风险管理四大问题凸显 法律风险在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银行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国际、国内金融法律环境的变化,国内银行业法律风险管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值得警惕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我国法律风险环境不乐观、法律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2014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专题课题组在组织调研基础上完成了《2014年银行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对141家银行业机构的法律风险管理状况基础上,澄清有关法律风险基本认识,归纳了我国银行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我国银行业法律风险环境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法律风险环境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一是集团法律风险错综复杂。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极大地增加了其法律风险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国别法律风险形势严峻。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或地区加强了针对银行业等金融行业的立法规范。国际银行业机构遭遇巨额罚款的事件频繁出现,客户大规模起诉银行业机构的案例亦多有发生。走出去的我国银行业机构将直接面对各种国别法律风险。三是客户维权法律风险增大。法制现状和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导致银行业机构在客户维权方面的法律风险大大增加。在2010-2013年四年间,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的被诉标的总金额高达到334.5亿元,被诉损失共计113.6亿元。未来银行业机构面临的法律风险因素势必呈日益增加的态势。四是法律制度现状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多家银行业机构反映,银行业经营的立法环境不够完善,增大了银行业机构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创新业务立法态度不明、立法规则之间存在冲突、法律规范原则性过强等方面。
我国银行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四大问题
问题一,法律风险管理缺乏战略高度。十八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法治社会建设而言,法治银行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行业特征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银行业已普遍建立了法律风险的三道防线:即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构筑法律风险防范第一道防线;通过建立和完善银行业法律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法律审查,构筑法律风险防范第二道防线;针对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积极开展司法救济和依法维权工作,努力控制和化解风险,构筑法律风险防范第三道防线。
我国银行业机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制虽然不尽相同,但整体上普遍缺乏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为法律部门参与的层级低、力度弱。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在一些银行业机构中,法律风险管理被置于合规风险管理之下,这无疑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内在独立性、复杂性和专业性诉求造成破坏,风险防范效能受到负面影响。再就银行业法律部门的常规职能而言,仍有相当数量的银行业机构未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审查制度,法律审查意见的执行力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这与国际性银行对法律风险管理普遍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保障形成巨大反差。
问题二,法律风险管理组织保障滞后。一是法律部门设置呈现弱化趋势。国内银行业机构在法律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方面,主要有单设法律部门、法律部门与合规部门合设等模式。在被调查的141家银行业机构中,单设法律部门的有26家占比为19.5%;法律部门与合规部门合设的有44家,占比为33%;法律部门归口合规部门管理的有15家,占比为11.3%;法律部门归口风险管理部门的有14家占比为10.5%;未设立法律工作部门的有15家,占比为11.3%;其他情况有19家,占比为14.3%。其中,在反馈有效数据的21家全国性银行中,省级分支机构全部设立法律部门的8家,占比为38.1%;多数设立、个别未设立的为9家,占比为42.9%;极少设立或完全未设立的4家,占比为19%。
二是专业人员不足且流失严重,并呈现出层级偏低、总量较少等特点。在有效反馈人员数据的127家银行业中,法律风险管理人员比较缺乏,总计有1.37万人。其中,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7462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有2799人。其中,在反馈有效数据的21家全国性银行中,法律风险管理人员占单位员工比例明显偏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占比分别为0.2%和0.9%。
三是管理机制缺乏总法律顾问制度。从国际层面看,fsb(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文件中明确指出,银行业的法律风险等具体风险职能和总法律顾问(首席风险官)均应当有直接进入董事会和高管层的适当途径,并应对有关职权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大型国际性银行普遍设有总法律顾问(141家机构中总行设有总法律顾问的仅两家银行)。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金融业5年过渡期届满,我国一些大型银行陆续确立国际化、综合化发展战略,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形势十分严峻,甚至比国有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更为复杂,但其总法律顾问制度却迟迟未能确立。
问题三,法律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从中国银行业协会调研结果来看,虽然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设立了法律事务部或法律与合规部等专门部门,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法律专业人员,但各家银行在法律风险管理水平上差距较大。目前仍有一些银行对法律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缺失,法律风险管理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总行设置专门的法律部门的仍然是少数机构。一些城商行和大部分农商行在总行层面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律部门,而由风险管理部或资产保全部承担法律事务管理职责。即便是一些中型银行,在分行层面是否设置法律部门问题上也是标准各异。有的银行对小型分行不强制要求设立法律部门,有的则对一定贷款规模限额内的分行不要求独立设置法律部门。
问题四,法律风险管理监管规范引导缺位。监管机构迄今未就银行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出台专门性的监管规范或政策指引。截至2013年9月,银监会发布的风险类监管指引共17项(不含风险分类指引),覆盖国别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多个方面,但缺乏对法律风险的专门性监管指引。而且,现有监管文件对法律风险的多处描述之间存在冲突,不够清晰、准确。例如:近些年出台的《商业银行外包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管理办法》等均将法律风险与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明确并列,而早期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下称《合规风险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操作风险指引》),均沿袭了巴塞尔委员会相关文件做法,对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的概念进行了宽泛解释。
第二篇:法律风险管理
2013年法律风险管理(法律事务工作)总结
荆各庄矿业分公司
紧张的2013年顺利结束,一年中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开董法字„2013‟67号),特别是今年集团公司企业法制工作会以来,我公司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围绕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全面开展法律风险管理,全力做好对外合同管理、工商登记内部管理、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等各项法律事务工作,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下面将2013年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荆矿公司法制工作体系
1、按照集团公司和省国资委的要求,我公司建立并施行了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由经营副经理担任我公司的总法律顾问,经营部负责本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并配备专人负责法律事务工作。按照《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涉法事项法律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纠纷案件集体会商暂行规定》、《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实施意见》(开董法字„2013‟67号)、《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外合同管理办法》、《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报省政府国资委重大事项法律审核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建立健全我公司的法制工作体系,推动法律事务工作在制度化轨道上运行。
2、我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具体归口部门为经营部,主任张建。并配备专门人员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法律事务管理员王玉成,专门负责合同管理、工商管理、诉讼仲裁案件管理等。
3、法律风险管理为瓶颈,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开董法字„2013‟67号),我公司明确了法律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重点内容,提出了法律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措施,荆矿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正式运行。通过对2012年我公司所发生的诉讼案件及信访案件的对照分析,劳动争议有上升的趋势,同时也暴露出在管理上的不足,这就为公司做出了风险预警,公司及时组织相关部门集体会商,制订相关有效措施,使得2013年新发劳动争议案件只一起,案发率大幅下降,而且以仲裁调解方式解决,真正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二、建立健全法律事务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标准 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要求,对相应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标准,我公司的法律事务工作更是如此,明确该岗
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考核办法,并且法律事务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实行自认打分和部门领导打分的考评细则,切实保证法律事务工作的安全、合理、规范进行,真正为企业减小法律风险,为我公司的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三、加强企业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合同管理:依据《保密法》、《合同法》、《集团公司对外合同管理办法》,我公司经营部法律事务管理人员负责审查对外签订合同、合同档案及合同专用章的管理,保守企业秘密。本我公司对外签订经济合同60份,合同总金额高达2690万元。比2012年有所减少。在签订过程但中我部门负责对合同的审查及管理等,大部份合同的条款格式及合法性都很过关,特别是合同条款齐备,杜绝了以往个别合同缺乏违约责任条款和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等,但个别的还有合同标的额书写不规范、忘记写合同签订日期的现象。另外在签订过程中还发现有的工程已经开工,甚至已经完工,承办部门才将合同拿到我部门审查盖章,这明显增大了企业风险,也是违反集团公司规定的,我部门也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及公司领导提出了法律建议,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要求必须先订立合同后开工,防止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合同管理方面,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建立了合同台帐,清晰明确的记录了每份合同的签订时间、标的、对方名称、审批领导、代理人、盖章人、履行情况等,并将合同归档,存档保管。
2、工商管理:依照《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商企业登记内部管理暂行办法》,负责本公司的营业执照变更及年检。2013年6月份,顺利地通过了营业执照年检网上年检,然后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与集团公司进行了统一集中年检。再者就是按时参加了工商局组织的各种会议,参加了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的各种活动,保持住我公司的重合同守信用理事单位的光荣称号,增强了我公司的社会信用指数。
3、诉讼仲裁案件管理:依照《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诉讼仲裁复议案件管理暂行办法》。代理本公司诉讼仲裁案件及管理。及时应诉、举证,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仲裁机关、公证机关的沟通,真正做到依法治企,通过司法为企业保驾护航。2013年我公司新发案件1起,公司案发率比2012年明显减少而且是以调节方式解决。但通过这起案件反映出我公司各部门法律意识加强,严格依法办事,减少企业损失。我部门也都和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希望各部门再接再厉,加强法律风险的管理。另外,对每起案件实行建档管理,并及时按照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和煤业公司的要
求,在每月25日前及时上报案件进展情况,真正树立起全局统一,依法治企的全局观念。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配合及协调处理:我部门作为法律事务部门对公司领导提供积极的法律支持,配合信访办、组织人事部、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对信访人员积极认真接待,耐心作出解释,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公司领导放心、安心,把精力集中在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当中。
总之、我公司以集团公司《关于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开董法字„2013‟67号)为指导,不断提升法制工作水平,把法制工作放在前沿,认真做好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为我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新战略,拓展发展新领域,打造创业新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法律保障,从而助推我公司的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荆各庄矿业分公司
2014年1月8日
第三篇: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 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对企业法律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最大可能地防范、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煤炭企业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机构不健全、法律和契约意识不强、对法律风险管理重视不够等问题。本文从法律风险防范必要性认识、当前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哪些措施一简要阐述。
关键词 煤炭企业 法律风险 管理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节能科技发展、能源消费和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煤炭市场十分严峻,煤炭行业进入“寒冬”,市场竞争激烈,煤炭行业竞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煤炭行业将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将使一些安全差、效率低、成本高的煤炭企业无立足之地,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多,法律风险管理的保驾护航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也日显重要。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 企业法律风险”概念的提出,始于2001年6月1日实施的《 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所谓“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变
化,或由于包括企业自身在内的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而给企业造成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于从企业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一旦发生,企业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往往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企业生存。法律风险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可防可控的。虽然法律风险不能彻底消除,但只要企业自身行为依法治企,重视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就会大大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即使出现风险,也可以依法寻求救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害。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内容
一是整体结构性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设立、法人代表结构建设和管理组织安排以及经营战略目标和业务拓展等过程中,是否进行充分的合法合规筛查,是否取得相应的法律资格并完全履行了企业义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面临的整体法律政策环境基础。
二是交易法律风险,包括合同签订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合同解除风险、资金结算风险、信用调查风险、票据欺诈、票据遗失等交易风险;
三是资产管理法律风险,包括货物运输、工程发包、房地产开发、建筑物管护不当、水电气资产管理、仓储保管、托运、物流、房屋购臵转让、房屋租赁、车辆买卖、资产投保等;
四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一般来讲此类法律风险更多的存在于以技术专利、文化版权等技术型或文化类企业中,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企业面临此类风险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上升。
五是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包括员工招聘、跳槽、辞退、绩效考评、薪金管理、员工培训、员工管理、工伤事故等风险。一旦处臵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矛盾,还可能与社会问题叠加更加尖锐和复杂。
六是财税法律风险,主要是企业涉税行为违反税收法律规定而导致的风险。包括税务登记变更、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税务稽核、财务管理、工商登记等风险。
七是公共关系法律风险,包括广告、促销、售后、社会关系、公益活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
三、煤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整合工作的持续推进。煤炭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也不断增多,虽然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持续增强,但目前煤炭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法律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完善。目前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法律机构。机构上的不独立导致其职能、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未能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另外,法律工作人员很难从根本上介入企业的经营决策、项目论证、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经营活动,造成各项经济活动缺少法律审查环节,为企业埋下许多经济隐患和
经营风险,法律工作人员也往往沦为事后的“ 救火队员”。
(二)法律和契约意识不强,合同风险偏高。合同法律意识不强,合同行为风险加大。这是目前煤炭企业经营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规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标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同时,合同审查论证失严,违约责任条款欠缺。部分企业签订合同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工作重视不够,风险意识不强,特别是造成违约责任条款残缺不全。这样一旦对方违约或者钻合同条款的漏洞,就会使己方陷入被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对法律风险管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企业管理层对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战略的高度。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对经营管理人员和法律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各种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知识、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管理能力。
四、煤炭企业强化法律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及职工的法律风险意识。随着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煤炭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煤炭企业员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不争的事实。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势必导致企业员工法律风险意识的淡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层不断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需要管理人员要带头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及法律素养、法制观念,切实将企业经营管理、纠纷处理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注重学习与煤炭企业关系密
切的法律法规,努力做到依法治企、依法办事、依法经营。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及管理机制。煤炭企业要建立健全专门的法律风险防范的管理机构,注重法律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引进、培训和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法律管理队伍;加快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将企业内部法律管理专门从业人员与外部法律管理专业人员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方位的高效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实际,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工作原则,努力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程序的全过程,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要把企业决策、企业改制、知识产权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严格法律把关。
(三)健全监督体系,建立定期法律风险自检制度。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必须落实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的责任。按照“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的要求,切实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责任人追究制度。同时,由于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企业需要定期对自身法律风险进行审查,随时进行调整,以此适应动态中监控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
(四)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提高法律风险管理实效。企业应将法律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塑工作,促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员工法律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
障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文化。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通过多种形式,努力传播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等风险防范意识和理念,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取得实效提供坚实保障。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都不容乐观,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峻,随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建设将成为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趋势,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值得我们进行不断的推进和研究,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和复兴。
第四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所谓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即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点进行系统性归纳和层次性分析,并根据企业各方面法律风险的不同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在全面测评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设计出一整套适合企业特征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一)主要内容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而建立的,由一系列制度、流程、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操作流程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是:运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识别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统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措施要求建立或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在控制措施落实完成后,对风险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体系进行滚动更新。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测评和分析并制定重大法律风险控制计划,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重大法律风险控制计划,第三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体系进行滚动更新。
其中,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法律部门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来开展,即由企业内部法律人员或由内部法律人员及外聘中介机构共同组成一个项目组,集中3到4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包括:首先采用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收集风险基础信息,同时对企业以往发生的法律纠纷案例以及企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然后利用法律风险识别方法对风险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法律风险清单;接下来利用法律风险测评方法,对法律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并进行排序、分级,确定重大法律风险;之后,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从多维度对企业的法律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是针对重大法律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现状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各业务部门来分别完成。即业务部门将重大风险控制计划中分配给本部门的控制措施列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然后按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如制定或完善某项管理制度,改进某项业务流程等等。该阶段的工作周期较长,通常为一年左右。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第三阶段的工作由法律部门完成,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各业务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改进建议,并对风险清单内容及风险测评结果进行滚动调整,进入体系建设的下一周期运作。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93651.htm
第五篇: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显得日趋重要。据了解,许多法律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意识淡薄等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依法经营观念、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积极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国资监管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一、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无论是在计划体制下设立的国有企业,还是在市场引导下催生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防范机制多数没有形成,因而,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在遭受法律风险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因此任何企业都要重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国有企业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依法制定重大经营决策,切实将企业改制改组、经营管理、兼并重组、纠纷处理等工作纳入规范的法制轨道。
增强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注重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了解法律风险是什么,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能理解到法律风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他们肯定会有意识地去防范风险。目前已经有一些案例对企业做出了警示,企业高层对此也逐渐重视。例如这些年企业贷款担保纠纷比较多,有些企业缺乏对贷款人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的详细了解和分析,只凭借业务关系或是私人关系就为人提供贷款担保;有些甚至是贷款人与银行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法律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具有法律风险意识,就能够主动将与法律相关的业务交由法律部门进行审核,而不是走走过场,公司的重大决策也应该有法律事务人员直接参与。同样,也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这也是法律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全员法律宣传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全体员工尽快形成依法获取权利、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的警觉性,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企业要健康成长,必须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的飙升速度远远大于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更谈不上制度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很多企业出了事才想到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事务人员。分析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产生的原因,其核心问题就是决策草
率,法律审核把关不严,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法律论证,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因此,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构。自各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成立以来,国有企业请求国资委调处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越来越多,涉案标的也越来越大。据调查,涉案企业中2/3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由于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日常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应当也必须成立相应机构,专门负责法律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为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机构对外可对监管部门的立法、执法行为和监管意见进行参与和应答,对内可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企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协调内部各成员之间的通力配合,这样从体制上把好了法律风险的第一关。
其次,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制度。要依据新《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经营,依法治企。随着新形势下法律环境的逐渐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坚持依法经营,制定和完善重要规章制度,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完善工作程序,强化内部管理,才能从制度上堵塞经营漏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按照《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力法》的要求,健全法律顾问制度。科学、规范的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厂作流程能有效避免企业法律风险,应逐步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防范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要加强法律内控制度建设。细化涉及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合同管理、商标专利管理、企业招投标管理、诉讼项目管理等企业法律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确保各流程控制点的全面到位;要突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避事前法律风险。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确定对风险的分类方法,对各类法律风险进行评分和排序,划分风险高中低等级,提出化解和规避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实现法律风险的最小化。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风险,重点从风险预警和防范入手,逐步变事后法律补救为事前法律风险防范和事中法律控制。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分析评估、控制管理制度,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注重信息化管理,积极运用法律风险控制系统,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要突出重大投融资、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风险防范,积极推进重人经营法律意见书制度。公司出台重大经营决策时,应当吸收法律专业人员参与,法律专业人员应当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并且提供书面的法律意见,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要配置一批高素质的法律事务人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各国企业的竞争较量中,为了及时了解规则、运用规则,企业越来越重视法律人才。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坚持引进企业法律专业人才,切实拥有一支既熟悉法律,又熟悉企业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企业法律人员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岗位等级制度、奖惩制度以及定期进修培训制度。另外,要创新法律顾问制度,积极探索实施外部法律顾问制度。在当前企业法律人才待遇偏低、高水平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善于借助“外脑”,形成内外相协调的法律
人才体系。
三、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有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意识还有所欠缺,公司治理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法律风险来源。因此,专家认为,中国公司防范法律风险的三大战略就是公司治理、合同管理和知识产权,而公司治理首当其冲。中航油新加坡事件使中国最终损失了5亿多美元,这一事件集中暴露了长期在低风险运营环境下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后对法律风险的不够重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企业特别是其海外子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许多国有企业出现的严重问题,本质原因既不在制度的缺失,也不在监管的失灵,而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要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仅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更需要科学的治理结构和严格的内控制度作保障。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要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责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这既是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础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定要按照新《公司法》的规定,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着力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十分健全,运行不规范、“空壳”董事会“内部人”控制、权力过分集中等重大问题。
四、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防范环境
良奸的风险防范环境是企业实施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建立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企业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着自身的信誉度,也影响到社会整体的诚信建设。从长远考虑,企业若想建立诚信体系,必须将诚信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企业的诚信理念,才能真正地树立诚信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诚信在企业中广泛建立,持久发展。要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的核心价值理念纳入企业文化管理,形成有利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企业自身的努力是内因,为建立诚信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政府更应该从宏观上为其创造一个积极的发展环境;要加大对企业法律事务的资源投入,努力在改善人员待遇、办公条件以及解除后顾之忧上给予倾斜,加大对工作的指导力度,使法律顾问机构运转良好,人员安心工作;要积极加强企业间法律风险防范的交流,可以依托企业法律顾问协会等中介组织,定期组织研讨交流。互相借鉴防范法律风险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应进一步拓宽企业视野,为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