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老院质量整治方案
关于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养护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根据民政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养老院服务发展机制,塑造养老院“安全、诚信、优质”的服务品质。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全院整治专项行动,协 调解决质量整治行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质量建设
1、按照《养老院服务质量指南》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消防、卫生、财务、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配齐管理人员,按规定比例配足护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绩效考核。
2、定期开展老年人评估。综合评估申请入住老年人身体状况,根据老年人需求特点提供服务。优先保障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要求。
3、为老年人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更好地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4、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爱老尊老孝老服务理念、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服务技能。
5、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
6、强化服务质量管理。设置服务质量监督电话,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工作,防止欺老、虐老现象发生。建立老年人意见征集、投诉反馈制度。
第二篇:肉品质量整治方案
关于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保证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根据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及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管委会决定在全区集中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建立从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全过程监管链条,完善猪肉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主要任务:养殖环节要确保落实生猪检疫制度,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无耳标的生猪不许调运;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定点屠宰环节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取缔私屠滥宰,加强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确保出厂肉品100%检疫检验合格,推进猪肉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屠宰加工病死猪肉、注水肉、含禁用药物和滥用抗生素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含禁用药物和滥用抗生素、未经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猪肉出厂。肉食品加工、流通 1(市场)和消费环节要保证销售、使用经定点屠宰企业屠宰并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猪肉。
工作目标:通过专项整治,辖区内所有农贸市场、超市、量贩、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厂(场);城区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
二、工作职责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形成“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职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内养殖、屠宰、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清查,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处罚,确保完成本辖区各项整治目标。
(二)区各有关单位工作职责
区工商分局:负责猪肉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工作,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同时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区农村和社会事务局:负责生猪养殖、检疫等环节质量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蛋白精”等非法添加物行为;做好猪肉餐饮消费环节质量安全工作,完善进货索证制度和验收制度,确保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高新派出所: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打击私屠滥宰和生产、加工销售病害肉等违法行为。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猪肉制品等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工作,加强质量监管,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加工企业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猪肉进入加工环节。
(三)企业的责任
养殖企业不得使用违禁药物,不得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休药期的规定,杜绝限用药的残留;做好生猪防疫、检疫报检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履行社会责任,签订承诺书,确保出栏的用于屠宰加工的商品猪100%进入定点屠宰企业。
肉食品加工企业、肉品流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进货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不得进入市场,并及时停止销售,销毁、召回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履行社会责任,签订承诺书,确保所使用和销售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餐饮企业要建立健全覆盖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制作和服务等作业环节的管理制度,不使用没有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的生猪肉品,并履行社会责任,签订承诺书,确保使用的生猪肉品100%来源于定点屠宰企业。
三、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管委会建立由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为召集人,区工商分局、农村和社会事务局、高新派出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高新区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农村和社会事务局,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切实做到步调一致、上下“一盘棋”。
(二)突出重点,全面检查。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不放过任何盲区和死角,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养殖环节要重点检查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屠宰环节要重点打击城乡结合部的私宰户,检查以代宰方式为主的手工屠宰厂,并对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建设进行检查;流通环节要重点检查个体猪肉经营户、集贸市场、超市;消费环节要重点检查餐馆、学校和工地食堂等。
(三)集中整治,限期整改。各乡(镇)、各部门应对养殖、屠宰、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强化技术保障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专项整治行动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着力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养殖环节要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屠宰环节要建立猪肉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流通环节要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消费环节要推进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验收制度,形成全过程管理链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猪肉质量安全长效监管体系。
(五)完善制度,促进工作。一是建立联席会议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议定阶段性工作安排,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重大问题,部署和推动联合整治工作。二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每月5日前将本辖区、本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动态,报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发生的重要情况,要以专报方式随时报送区联席会议办公室。三是建立统计报送制度。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每月汇总填报一次《洛阳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表》,于次月5日前报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至3月31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在本辖区、本系统内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细 5 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好专项整治行动前期动员、部署、准备工作。
(二)全面检查阶段(2011年4月1日至4月15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分别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要求本辖区、本系统严格按照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进度对生产经营和流通消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各单位、各地区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现场督办,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集中整改阶段(2011年4月16日至4月30日)。针对全面检查阶段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督促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整改结束仍不能达到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5月1日至5月31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采取自查自纠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区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组织人员对重点地区、重点目标进行核查验收,对工作开展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通报批评,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组织回访,5月31日前形成专项整治情况总结报告。
第三篇: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
某某镇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
为巩固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果,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镇政府决定开展 2012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2011年工作的基础上再通过一年的努力,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违禁物质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饲料、兽药检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二是加大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的抽检和巡查,提高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
2.加大兽药GSP改造力度,规范兽药经营活动,整顿兽药经营秩序,严厉查处禁用药物及假劣兽药。二是加大畜禽产品兽药
残留监控力度,重点监测禁用药物、喹诺酮和磺胺类等抗菌剂类药物残留。三是加大兽药质量监督抽检,依法对假劣兽药经营企业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
3.强化行政许可事后监督,检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组织力量清查辖区内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主体,并协调相关部门清理整顿资质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主体。加大饲料、兽药市场监管力度,根据畜牧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加强饲料、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扩大监督抽查范围,依法及时公布监测结果。集中力量查处违法案件,做到有违法案件就有处理结果,积极鼓励办大案、办要案。建立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平台和诚信档案,构建信用管理平台,实行分类监管。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科学使用饲料、兽药能力和识假辨假能力,提高农民规范化养殖技术水平。
三、总体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2月8日-3月31日)
在全镇范围内部署2012年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各村居、各单位根据2012年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开展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日-10月底)
一是加强检验监测。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投入品和主要畜产品违禁物质及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产品生产企业、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畜牧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二是加强查处曝光。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禁限用兽药和禁用药物的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环节的检查,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查处,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三是加强督导整改。强化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投入品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进销货台帐、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指导规模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企业完善养殖生产记录等制度。五
是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兽药危害,加大培训力度,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投入品。
(三)总结阶段(11月-12月)
根据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局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统一安排进行总结验收,各单位要将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并行成书面材料上报,镇政府将全面总结2012年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整治领导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办公室设在农业中心站,负责整治工作的日常事务。各村居要认真总结去年整治工作经验,继续抓好我镇整治方案的落实。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本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进一步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要积极向镇政府汇报;要强化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确保协调一致、统一行动。
(三)加强信息报送
我镇整治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各村居、农业服务中心,要定期向整治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在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和大案要案调查处理情况,要及时上报。
(四)加强宣传引导
要宣传整治工作成效和各地在整治工作中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查处的典型案例,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要制定应对媒体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炒作的应急预案,对一些不实的、恶意炒作的报道,要及时妥善处理,通过发布相应信息有效引导舆论,减少负面影响。
第四篇:桥梁质量整治专项方案
桥梁质量整治专项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项目桥梁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混 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 100%。
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4、加强工艺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
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
二、主要内容
⑴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施工方案的技术规范内容编制不详细,全面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
⑵施工工艺通病: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注、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⑶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太,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
三、有关要求及主要措施
1、施工管理要精细。施工单位应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推行集中拌合、工厂化预制,按标准流程进行施工。根据任务状况,对拌合设备、场区建设、材料存放等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对混凝土的拌合方法、拌合时间、运输工具、振捣方式、振捣方法与时间、养生方法与时间等都应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并严格落实到实际操作中。要特别重视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保证施工和易性,桥梁上部结构不得采用间断级配。严格控制施工级配,定出级配控制合格标准,施工单位要做到每天不少于两次对级配进行检查。开展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达标活动,所建试验室开始工作前应通过临时资质验收,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进行施工质量动态控制。
2、.监理职责要强化。总监办已细化监理细则,规范抽检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从原材料质量检验、施工工艺操作、旁站、实体质量验收到技术资料记 录与资料汇总整理等,制定详细计划。对承包人进行的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理,并分阶段形成总结报告。
3、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⑴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水泥、钢筋(钢铰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铰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原材料进场检验频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进场原材料数量、厂家、合格证(化验单)与进场后检验报告要一一对应,监理抽验要及时。
钢铰线必须库存;钢筋露天存放必须严格有效覆盖,所有钢材必须放在高于原地面不小于40厘米高的支撑物上。集料存放场地必须硬化。原材料存放应种类、规格界限分明,标志清晰。
⑵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外加剂应选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稳定、质保体系全面严格的厂家产品,进场后对外掺剂应按产品要求严格保管。外掺剂使用应按每盘混凝土用量人工称量分别包装使用,杜绝随用随称。
⑶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全面、准确,没有配合比设计的混凝土不得使用,若配合比中的任一材料发生产地、厂家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验证后方可使用。配合比设计试配强度一般不大于设计强度的1.3倍,特殊情况也不得大于1.5倍。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尽量使用可自动计量且有逐盘打印计量的拌合设各,拌合楼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严格控制坍落度,施工前规定坍落度上下波动范围,对超出范围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拌合楼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人员,拌合时间合适,搅拌均匀,从拌合点到施工点坍落度损失大于3厘米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⑷确保施工工艺。混凝土构件交工后外露面模板应使用钢模板,其它面及芯模必须具有足够刚度,所有模板角隅处尽量做成圆弧形,所有模板支架均应经过计算和验算,保证其安全稳定。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钢筋截断弯曲前,均应按设计图编制钢筋下料表,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施工。钢筋绑扎要规范,保证足够施工刚度,所有梁板及绑扎成型后整体移动的钢筋网片,均应在模架上进行并适当增加焊接点。
钢筋保护层垫块建议使用高强砂浆混凝土垫块,强度不得低于同构件混凝土强度,垫块厚度按设计保护层厚度制做,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垫块可做成三爪、四爪或球面形。水平面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竖直放置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
应周密安排混凝土浇注工艺,浇注层厚、振捣方式(附着式、插入式)得当,保证振捣到位,防止过振和漏振。
混凝土养护时间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一般不得少于7天。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在满是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不得少于7天。孔道压浆必须安装压浆嘴,严格检查水泥浆质量后预以压浆,确保密实。
⑸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主要技术交底。为切实把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搞出实效,各项目部均应建立严格的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制度,要求各标段分专业、工种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在分部(项)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做好细致技术交底工作,交底工作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并做好记录。
一、下部结构施工
(一)钻孔灌注桩
1、钻孔灌注桩坍孔
原因分析:
(1)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
(2)孔内水位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3)当钻至砂层等强透水层时,水源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4)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5)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
(6)泥浆比重偏小。
(7)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8)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
(9)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预防措施:
(1)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 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密度不渗水。
(2)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 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3)施工通道的布置离孔位一定距离。
(4)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和不同的转速。
(5)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6)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7)发生坍孔时,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 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
2、钻孔灌注桩成孔偏斜
原因分析:
(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时,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必须随时调整。
(3)偏斜过大时,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4)钻孔过程中采用定位导向架对钻杆进行定位。
3、钻孔灌注桩孔深不足
原因分析:
(1)孔壁坍塌,土方淤积于孔底。(2)清孔不足,孔底回淤。
预防措施:
(1)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
(2)必须二次清孔,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小于1.15。
(3)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4、钻孔灌注桩缩孔
原因分析: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或周边车辆振动,开钻孔距过近。
(2)泥浆性能指标不佳,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预防措施:
(1)避免成孔期间过往大型车辆和设备,控制开钻孔距应跳隔1-2棵桩基开钻或新空应在邻桩成桩36小时后开钻。
(2)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泥浆失水量。
(3)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5、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
(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预防措施: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砼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2)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6、导管进水
原因分析: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贯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预防措施:
(1)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空压机吸出,不得已时需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重新灌注。
(2)若是第二、三种情况,拔换原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大于2米。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7、孔底沉渣过多
原因分析:
(1)泥浆过稀,清孔不干净。
(2)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
(3)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
(4)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
预防措施:
(1)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1~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
(2)清孔要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
(3)钢筋笼要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4)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
(5)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40~50cm。
(二)墩台、盖梁
1、砼表面产生麻面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拆模时砼表面粘损,出现麻面。(2)钢模板隔离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砼被粘损,形成麻面。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漏浆,砼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砼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或由于没有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流不到靠近模板的地方。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2)钢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砼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
(4)可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 水泥砂浆加107胶抹平。
2、骨料显露,颜色不匀及砂痕
原因分析:
(1)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砼拌合物砂率低,用间断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均产生骨料显露。
(2)模板表面吸收色彩能力有差别;材料颜色不匀;掺氯化钙会形成暗色条纹,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砼表面造成颜色不匀。(3)由于与模板面相平等的泌水,造成细颗粒离析形成砂痕;模板不吸水,施工时温度低,拌合物泌水性大及细骨料中砂不足,空气含量低,浇注速度过快,过振,均会产生砂痕。
预防措施:
(1)振捣方式及操作要适当。
(2)采用钢模板、贴塑竹胶板,振捣时间予以延长。
(3)模板尽量采用有同种吸收能力的内衬,防止钢筋锈蚀。
(4)严格控制砂、石材料级配。水泥、砂浆使用同一厂、同一产地、同一批的材料,尽量保持其色泽一致,选用泌水性小的水泥。
(5)振捣时,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进入模板的表面。
(6)用水砂布打磨,涂抹素水泥的胶溶液进行外观处理。
3、蜂窝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砼要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
(3)砼自由倾落高度要少于 2m,超过上述高度时,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砼的振捣分层捣固,振捣间距要适当,必须掌握好每一插振的振捣时间。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5)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等级的砼捣实,加强养护。
4、裂缝或裂纹
原因分析:
(1)碎石、砂等不合格或被污染。
(2)配合比选择不合适,缺浆离析。
(3)砼浇注方法不当。
(4)养生不够。
(5)空气干燥,表面失水过快新浇砼里外温差悬殊。预防措施:
(1)选用合格的地材,并确保地材不被污染。
(2)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掺加粉煤灰,改善砼的和易性,减少水化热
(3)墩身砼的坍落度选择5~8cm 左右的砼,减小水灰比。利用吊车提升,利用串筒或直接将吊斗吊至墩身内,杜绝离析现象。
(4)采用塑料薄膜覆裹养生。
二、上部结构施工
(一)板、箱(T)梁
1、缺棱掉角:混凝土局部掉落,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2)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棱角被碰掉。
(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造成拆模时掉角。
预防措施:
(1)承重结构拆模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2)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保护好棱角。
(3)加强成品保护工作,在人多、运料通道等处的混凝土角要采取保护措施
2、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出混凝土表面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
(2)钢筋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造成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缺浆处造成露筋。
(4)混凝土振捣时,震动棒撞击钢筋,造成钢筋移位,导致露筋。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在靠近模板的钢筋上每隔1m 绑一个混凝土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木模板浇筑前应润湿,钢模板涂脱模剂。
(6)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用串筒。
(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实验强度确定8.操作时不得直接踩踏钢筋。
3、空心板梁预制过程中芯模上浮
原因分析:防内膜上浮定位措施不力
预防措施:(1)若采用胶囊做内模,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胶囊上浮和偏位,应用定位箍筋与主筋联系加以固定,并应对称平衡地进行浇筑;同时加设通长钢带,在顶部每隔 1m 采用一道压杠压住钢带,防止上浮。
(2)当采用空心内模时,应与主筋相连或压重(压杠),防止上浮。
(3)分两层浇筑,先浇筑底板混凝土。
(4)避免两侧腹板过量强振。
4、满堂支架现浇出现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毛糙、污染或底板振动不实,出现蜂窝麻面,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原因分析:
(1)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
(2)支架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未做预压,产生不均匀沉降。
(3)梁底侧模支撑格栅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格栅不密贴,梁底模高程控制不准。
(4)梁侧模的纵、横支撑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5)模板拼接不严密,嵌缝处理不好。
(6)底模不清洁,污染、杂物,影响混凝土流动和密实。预防措施:
(1)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应平整,支架材料和杆件设置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架立杆下宜垫混凝土板块,或浇筑混凝土地梁,以增加立柱与地基上的接触,支架的布置应根据荷载状况进行涉及计算,支架完成后要进行预压,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支架不下沉、不变形。
(2)在支架上铺设梁底模格栅要与支架梁密贴,底模要与格栅垫实,在底模铺设时要考虑预拱度。
(3)梁侧模纵横向支撑,要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合理布置,并设置足够的对拉螺栓。
(4)模板材料强度、刚度要符合要求。
(5)底模必须光洁、涂机油。
(6)两次浇筑的要保证翼板模板腋下不流浆。
5、砼浇筑过程中的过振和漏振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振捣工人责任不明确,施工前未接受技术培训。
(2)同一部位振捣时间过长。
(3)某一部位漏振。
(4)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厚,没有分层。
(5)振捣器功率小,振捣力不足,振捣器选择不合适。(6)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连续振捣出现漏振。
(7)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间距不合理。
预防措施:
(1)对振捣工人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将振捣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要选择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人专门进行振捣。
(2)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应采用振捣器振实,避免人工振实。大型构件宜用附着式振动器在侧模和底模上振动,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中小型构件在振动台上振动。钢筋密集部位宜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3)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振捣,上下层混凝土的振捣应重叠。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
(4)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部位振捣完成后应边振边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使用平板振动器时,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cm 左右为宜。
(6)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7)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8)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充分注意前后浇筑混凝土的连接密实。若间断时间超出规定时间,一般按工作缝处理。
6、预应力张拉时发生断丝和滑丝
原因分析:
(1)实际使用的预应力钢丝或预应力钢绞线直径偏大,锚具与夹片不密贴,张拉时易发生断丝或滑丝。
(2)预应力束没有或未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使得钢束长短不一或发生交叉,张拉时造成钢丝受力不均,易发生断丝。
(3)锚夹具的尺寸不准,夹片的误差大,夹片的硬度与预应力筋不配套,易断丝和滑丝。
(4)锚圈防止位置不准,支撑垫块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会造成预应力钢束断丝。
(5)施工焊接时,把接地线接在预应力筋上,造成钢丝间短路损伤钢丝,张拉时发生断丝。
(6)把钢束穿入预留孔道内时间过长,造成钢丝锈蚀,混凝土砂浆留在钢束上,又未清理干净,张拉时产生滑丝。
(7)油压表失灵,造成张拉力过大,易发生断丝。
预防措施:
(1)穿束前,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程进行梳理编束,并正确绑扎。
(2)张拉前锚夹具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特别是对夹片的硬度一定要进行测定,不合格的予以调换。
(3)张拉预应力筋时,锚具、千斤顶安装要准确。
(4)当预应力张拉达到一定吨位后,如发现油压回落,再加油时又回落,这时有可能发生断丝,如果发生断丝,应更换预应力钢束,重新进行预应力张拉。
(5)焊接时严禁利用预应力筋作为接地线,不允许发生电焊烧伤波纹管与预应力筋。
(6)张拉前必须对张拉端钢束进行清理,如发生锈蚀应重新调换。
(7)张拉前要经权威部门准确检验标定千斤顶和油压表。
(8)发生断丝后可以提高其它束的张拉力进行补偿;更换新束;利用备用孔增加预应力束。
7、后张法施工压浆不饱满
原因分析:
(1)压浆时锚具处豫应力筋间隙漏浆。
(2)压浆时,孔道未清净,有残留物或积水。
(3)水泥浆泌水率太大。
(4)水泥浆的膨胀率和稠度指标控制不好。
(5)压浆时压力不够或封睹不严。预防措施:
(1)铆具外面预应力筋间隙应用环氧树胝或棉花,水泥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压浆压力。封锚时应留排气孔。
(2)孔道在压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以排除孔内粉渣杂物,保证孔道畅通。冲洗后用空压机吹去孔内积水,要保持孔道湿润,使水泥浆与孔壁结合良好。在冲洗过程中,若发现冒水,漏水现象则应及时睹塞漏洞,当发现有窜孔现象而不易处理时,应判明窜孔数量,安排几个串孔同时压浆,或某一孔道压浆后,立刻对相邻孔道用高压水进行彻底冲洗。
(3)正确控制水泥浆的各项指标,泌水率最高不超过 3%,水泥浆中可掺入适当的铝粉等膨胀剂,铝粉的掺入量约为水泥用量的0.01%.水泥浆掺入膨胀剂后的自由膨胀应小于10%。
(4)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一般每一孔道宜于两端先后各压浆一次,对泌水率娇小的水泥浆,通过实验证明可达到孔道饱满,可采取一次压浆的方法。
(5)保证压浆的压力,压浆应使用活塞式的压浆泵,压浆的压力以保证压入孔内的水泥浆密实为准,开始压力小逐渐增加,最大的压力一般为 0.5-0.7mpa.当输浆管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应适当加大压力,梁体竖向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最大的压力控制在 0.3— 0.4mpa.每个孔道压浆至最大压力后,应有一定的稳压时间,压浆应达到另一端饱满和出浆,并能达到排气孔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然后才能关闭出浆阀们.(二)桥面铺装层
1、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裂纹和龟裂 原因分析:
(1)砂石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2)水泥混凝土铺装与桥梁行车道板未能很好地连结成为整体,有“空鼓”现象。
(3)桥面铺装钢筋网下沉,上保护层过大,钢筋网未能起到防裂作用。
(4)铺装层厚度不够。
(5)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养生及交通管制,桥面铺筑完成后养生不及时,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开放交通,造成了铺装的早期破坏。预防措施: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各类粗细骨料必须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配料时砂子应过筛,石料也应认真进行筛分试验,拌合时确保计量准确,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为使桥面铺装混凝土与行车道板紧密结合成整体,在进行梁板预制或现浇时其顶面必须拉毛或机械凿毛以保证梁板与桥面铺装的结合。
(3)浇筑桥面混凝土之前必须严格按设计重新布设钢筋网,以保证钢筋网上下保护层。
(4)严格控制桥梁上、下部结构施工标高,以保证桥面铺装层的厚度。
(5)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覆盖和养生,并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能开放交通。
2、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开裂和脱落 原因分析:
(1)设计标准偏低,厚度偏薄。
(2)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漏水,在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中间形成一层水膜,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两层分离,产生龟裂,造成脱落。
(3)上下粘层油未渗入到混凝土面层中,未起到粘结作用。
(4)施工碾压压实度不够。预防措施:(1)在设计时应保证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厚度满足使用要求,对于高速公路桥面,厚度应大于9cm。
(2)沥青混凝土配比要采用连续密级配,确保沥青混凝土不渗水,同时在泄水孔的设计、施工时,保证泄水孔的顶面标高低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标高,确保一旦渗水可将渗下的水排出,以防止渗下的水浸泡沥青混凝土。
(3)施工前应对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机械凿毛、清扫和冲洗,对尖锐突出物及凹坑应予打磨或修补,以保证桥面平整、粗糙、干燥、清洁。
(4)粘层油宜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洒布要均匀,确保充分渗入以起到粘结作用。
(5)在施工时,沥青混凝土宜采用胶轮压路机及轻型双钢轮压路机组合压实,严格控制压实度,同时要加强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的要求。
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应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组织有管理、技术、施工等人员参与质量通病专项处理,对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列出各项工程可能存在的质量通病清单,制定详细的处理措施和整改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将质量目标细化到具体施工环节上,增强方案在作业工程的可操作性。通过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完善施工工艺,严格管理强化工人的操作能力,杜绝或减少桥梁工程病害的发生,从而整体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
第五篇: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根据重庆三峡水利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在建工程生产工作的质量控制要求,我项目部对各工作面进行了一次全面部署和落实的质量专项整治工作。
我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专业标准及业主监理的指导进行施工。各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在有效性良好、操作行良好的基础上实施,有效避免了各种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为创优良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深入贯彻生产中职工的安全意识,我部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将职工的安全放在首位。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层层落到实处,质量控制流程畅通。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负责人,确保了现场的信息能及时反馈到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