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订《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和《中国人民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银国库〔2003〕53号 【发布日期】2003-12-31 【生效日期】2003-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修订《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
处理手续(试行)》部分条款的通知
(银国库〔2003〕53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市中心支行国库处:
《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银发[2002]302号,以下简称《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试行)》(银办发[2002]234号,以下简称《处理手续》)下发后,各级国库认真贯彻执行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国库会计工作管理,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有效地保障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的推广使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国库部门的开通运行,推进了国库会计核算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但是,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为此,总库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意见较集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现通知如下:
一、调整《规定》第十条重要审批事项内容。调整后的国库会计重要审批事项是:会计科目变更、开销户、查询查复、待处理款项、暂收暂付、补制会计凭证、补记账务、手工填制特种转账传票划转资金、资金划退业务、差错更正、调整账户信息、利率调整、系统升级、系统数据恢复和操作员用户冻结、解冻等。审批事项须在有关凭证等资料上签章,并登记相关登记簿。
二、调整《规定》第十七条有关岗位的具体职责。调整后的国库内部往来复核岗职责为:负责对国库内部往来记账岗的全部业务进行复核。
综合核算岗职责为:负责本部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的日初始化,平衡、核对本部门账务,进行日常账务数据备份,负责系统业务数据的恢复,负责办理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行库往来的对账、上下级国库预算收入的对账以及与财政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与财政、税务等征收机关对账,编制和打印科目日结单、汇总科目日结单、总账、分户账、会计日计表、月计表和业务状况报告表,打印会计核算系统日志,办理查询、查复业务等。
国库会计主管岗职责为:负责组织管理日常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负责系统各项重要业务参数的设置和用户管理,负责保管支付系统密钥卡及密钥导入,对重要会计事项进行审批,处理国库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等。
三、取消《规定》第十八条第四款“同城票据交换记账、支付系统往来记账和国库内部往来记账岗位不得相互兼任”的要求。
四、增加《规定》第八十四条会计账务数据备份的管理要求。日终备份数据保存一个月,月终备份数据保存到年终,年终备份数据保存五年。
五、修改《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会计凭证的装订要求。对于业务量大的国库,作为记账凭证附件的缴款书,可以按日单独装订。附件单独装订时,在该附件的汇总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另订”,在单独装订的附件封面上要注明“本册为XXXX科目XXX号传票附件”。
六、在《规定》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款属于定期保管十五年的会计档案中,增加征收机关年度对账表;在第三款属于定期保管五年的会计档案中,增加征收机关月度对账表。
七、计算机打印的行库往来凭证、暂收(付)款项会计凭证统一作为相关科目的记账凭证,同业务类型的手工填制凭证可作为机制凭证的附件。
八、修改《处理手续》“
二、国库内部往来”中管辖国库接收应转划他行或辖属其他支库的款项,因同城票据交换场次、支付系统和国库内部往来系统等原因无法当日划转而挂账和次日转账的会计分录。修改后挂账处理的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贷: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收户
或―大额支付往来暂收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收户
或借: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付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付户
贷: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次日,划转时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收户
或―大额支付往来暂收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收户
贷:同城票据交换
或大额支付往来―XX库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或借:同城票据交换
或国库内部往来―与XX支库往来
贷:国库待结算款项―同城票据交换暂付户
或―国库内部往来暂付户
九、修改《处理手续》中“行库往来对账登记簿”登记内容。删除“行库往来对账登记簿”中日发生额核对内容,只核对日终余额。
二OO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3-20 【生效日期】2005-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国库内部控制,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根据《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的事后监督。
第三条第三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是指专门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已处理完成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
各级国库的会计核算业务必须进行事后监督。
第四条第四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事后监督独立于会计核算,事后监督人员不得参与会计账务处理。
(二)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对国库资金的安全性进行重点监督。
(三)及时、高效、持续监督。
第五条第五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应依据相关法规、制度,审查会计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六条第六条 已成立事后监督中心的分支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由事后监督中心办理,国库部门不再设置事后监督岗,但要加强会计复核,加大对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更正和支拨业务的监督力度,保证国库各项预算收支业务合法、合规;事后监督中心应根据本办法,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账务处理实施监督。未成立事后监督中心的分支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由国库部门自行办理。
第二章 事后监督内容
第七条第七条 资金清算业务的监督
(一)支付系统往来业务
1、支付系统往账发报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其合计金额与往账记账凭证金额是否一致,发报报文与发报依据是否一致;
2、退回业务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
3、挂账、解挂业务处理的依据是否真实,处理是否及时;
4、查询、查复业务是否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
(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
1、票据交换提出的金额、收款人、收款账号与拨款、退库等原始凭证的相关要素是否相符;退票业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2、票据交换暂收、暂付业务的内容是否真实,依据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及时;
3、提出、提入清单金额与票据交换清算金额是否一致。
(三)国库内部往来业务
1、国库内部往来发报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发报报文与发报依据是否一致;
2、退回业务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
3、挂账、解挂业务处理的依据是否真实,处理是否及时;
4、查询、查复业务是否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
5、国库内部往来业务是否每日对账相符。
(四)行库往来业务
1、行库往来凭证签发依据是否真实、有效;
2、是否按照“谁确认、谁填制”的原则签发行库往来凭证;
3、行库往来是否每日对账。
第八条第八条 会计账务的监督
(一)会计科目及账户的使用是否正确,总分账是否相符;
(二)账务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做到日清月结。收入的分成、报解、入库是否及时、准确,有无截留、转移、挪用;拨款、退库、更正等是否及时、准确办理;库款计息是否及时、正确;相关账户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准确;错账冲正是否按规定处理;
(三)重要会计事项是否经会计主管审批签章;
(四)报表的编制是否及时、准确、完整。
第九条第九条 会计凭证的监督
(一)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准确,印章使用是否正确,对转关系是否正常,资金用途是否异常,是否超出有效期;
(二)缴款、拨款、退库、更正等原始凭证是否真实有效,使用是否正确,加盖的印章与预留印鉴核对是否相符;
(三)自制凭证的编制依据和内容是否真实、充分,金额是否正确;
(四)科目日结单记载内容与所属科目传票张数、附件张数、金额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其附件是否对应一致;
(五)重要空白凭证是否按顺序发放、使用,领入、发放、使用数(含作废)与表外科目记载是否相符,作废的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并作当日有关表外科目传票附件。
第十条第十条 业务操作的监督
(一)库款支拨业务
1、财政存款账户是否透支;
2、代理银行的清算是否超额度。
(二)预算收入退付业务
1、退库依据是否完备,手续是否齐全;
2、有无将退库款项退给非退库申请单位或个人。
(三)预算收入更正业务
1、更正理由是否正当,特殊原因需办理汇总更正的,征收机关是否提供依据或说明及明细清单;
2、是否经会计主管签批。
(四)国债业务
1、已兑付的国库券收款单收据联与存根联是否相符;手续是否齐备;是否按规定填写还本付息清单;是否同时销记表外科目分户账;
2、是否按照“先验券后划款”的要求,办理商业银行实物国债兑付款项的划付;
3、已入库的已兑付国家债券上缴清单与上划报告表本金是否一致,是否及时登记表外科目分户账;
4、清理销毁是否有销毁命令,是否及时销记表外科目分户账。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账务核对的监督
(一)与财政、征收机关是否及时、定期对账,对账回单是否按时返回并签署对账结果;是否与代理银行及时对账;
(二)内部账务核对是否做到账账、账表、账实、账据等相符;
(三)是否换人对账,记账、复核人员有无承担其所办理账务的核对工作。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会计核算系统的监督
(一)系统运行参数和账务参数的设置、变更是否正确;
(二)系统用户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三)系统日志有无异常操作记录,特殊操作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涉及往来类科目、临时性科目、过渡性科目的核算和资金支付清算、账务核对,应作为事后监督的重点。
第三章 事后监督方法和程序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实行人工监督与计算机监督相结合。
人工监督,是指逐张审查业务凭证,审核相关清单,核对账表,检查计算机系统日志,以及复审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计算机监督,是指在事后监督系统中植入会计核算系统有关参数,将会计凭证重点要素录入事后监督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事后监督由国库部门实施的,遵循以下程序:
(一)移交会计资料。被监督岗位人员应于每日上午将上一日的会计核算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人员。
(二)进行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人员收到会计资料后,应及时实施监督,每日的监督工作应于当日完成。
(三)记载监督事项。事后监督人员应及时记载“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日报表”(见附表1,以下简称“事后监督日报表”)。
(四)反馈监督情况。发现差错的,事后监督人员应按笔逐张填制“事后监督通知书”一式三联(见附表2,以下简称“通知书”),及时送交会计主管签章确认,由会计主管通知被监督岗位人员,对查询内容进行确认,对差错进行更正。更正后,被监督岗位人员在“通知书”上注明更正情况及签章,交会计主管签章确认后,第一联返回事后监督,第二联作差错更正(或冲正)凭证附件,第三联留存。
(五)整理、装订、保管会计资料。已完成事后监督的国库会计资料,由事后监督人员装订成册,立卷存档并负责保管。
(六)报告监督情况。事后监督人员应每月向部门领导报告本部门执行国库制度和核算质量情况。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事后监督由事后监督中心实施的,遵循以下程序:
(一)移交会计资料。国库部门应于每日上午,填制 “国库会计资料交接清单” 一式二联(见附表3,以下简称“交接清单”),将上一日的会计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中心。总账、分户账按月移交。对需要返回的会计资料,国库部门应在“交接清单”上注明。
(二)接收会计资料。事后监督中心根据国库部门填写的“交接清单”逐项清点无误后,在“交接清单”上填写接收时间,加盖业务公章及接收人名章,将第一联退回国库部门,第二联留存。
(三)进行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中心收到国库部门送交的会计资料后,应及时监督,每日的监督工作应于当日完成。需返回国库部门的会计资料,应填制“交接清单”一式二联,于监督工作结束当日送达国库部门。
(四)记载监督事项。事后监督人员应及时记载“事后监督工作日志”。
(五)反馈监督信息。事后监督中心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交监督主管审核、签批后,按笔逐张填制“通知书”一式三联,及时送达国库部门。
(六)返回整改信息。国库部门收到“通知书”后,应限期对问题进行确认和处理,在“通知书”上注明处理结果并由会计主管签章后,复印一份留存,原件返回事后监督中心。
(七)整理、装订、保管国库会计资料。国库部门送交的会计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负责整理、装订、立卷归档并保管。每日返回国库部门的会计资料,待决算结束后,由国库部门送事后监督中心归档。
国库部门需要调阅会计档案时,应履行档案调阅手续,事后监督中心应及时提供。根据业务处理要求必须在会计档案上签注处理意见或结果的,事后监督中心应予配合。
(八)重大情况报告。事后监督中心发现重大违法、违规情况,应立即向行领导报告。
第四章 事后监督人员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必须由政治思想过硬,原则性强,工作认真负责,熟悉财税、金融等政策法规,掌握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操作及账务核查技巧,具有一定国库会计检查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人员担任。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监督过程中,事后监督人员有权就业务处理情况询问会计核算人员,或要求会计核算人员提供有关会计资料。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事后监督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监督内容、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每日详细记录事后监督日报表或事后监督工作日志,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部门领导报告。对于发现的重大差错或事故可以直接向本行领导报告。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事后监督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参与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
(二)代替会计核算人员更改差错;
(三)累积处理事后监督业务;
(四)隐瞒、延误报告发现的重大差错和事故。
第五章 事后监督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资料的传递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上级国库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属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检查指导,促进事后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事后监督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事后监督工作不力、严重失职,发现问题故意隐瞒不报,袒护责任人,造成资金损失的,要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和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市中心支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补充规定,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代理国库的事后监督工作,由代理行(社)参照本办法进行。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事后监督内容
第三章 事后监督方法和程序
第四章 事后监督人员
第五章 事后监督的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库内部控制,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提高国库会计核算质量,根据《国库会计管理规定(试行)》、《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实施的事后监督。
第三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是指专门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已处理完成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
各级国库的会计核算业务必须进行事后监督。
第四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事后监督独立于会计核算,事后监督人员不得参与会计账务处理。
(二)在全面复核的基础上,对国库资金的安全性进行重点监督。
(三)及时、高效、持续监督。
/ 13
第五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应依据相关法规、制度,审查会计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六条 已成立事后监督中心的分支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由事后监督中心办理,国库部门不再设置事后监督岗,但要加强会计复核,加大对预算资金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更正和支拨业务的监督力度,保证国库各项预算收支业务合法、合规;事后监督中心应根据本办法,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账务处理实施监督。未成立事后监督中心的分支行,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由国库部门自行办理。
第二章 事后监督内容
第七条 资金清算业务的监督
(一)支付系统往来业务
1.支付系统往账发报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其合计金额与往账记账凭证金额是否一致,发报报文与发报依据是否一致;
2.退回业务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
3.挂账、解挂业务处理的依据是否真实,处理是否及时;
4.查询、查复业务是否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
(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
1.票据交换提出的金额、收款人、收款账号与拨款、退库等原始凭证的相关要素是否相符;退票业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2.票据交换暂收、暂付业务的内容是否真实,依据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及时;
3.提出、提入清单金额与票据交换清算金额是否一致。
(三)国库内部往来业务
/ 13
1.国库内部往来发报依据是否真实、有效;发报报文与发报依据是否一致;
2.退回业务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
3.挂账、解挂业务处理的依据是否真实,处理是否及时;
4.查询、查复业务是否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
5.国库内部往来业务是否每日对账相符。
(四)行库往来业务
1.行库往来凭证签发依据是否真实、有效;
2.是否按照“谁确认、谁填制”的原则签发行库往来凭证;
3.行库往来是否每日对账。
第八条 会计账务的监督
(一)会计科目及账户的使用是否正确,总分账是否相符;
(二)账务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做到日清月结。收入的分成、报解、入库是否及时、准确,有无截留、转移、挪用;拨款、退库、更正等是否及时、准确办理;库款计息是否及时、正确;相关账户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准确;错账冲正是否按规定处理;
(三)重要会计事项是否经会计主管审批签章;
(四)报表的编制是否及时、准确、完整。
第九条 会计凭证的监督
(一)凭证要素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准确,印章使用是否正确,对转关系是否正常,资金用途是否异常,是否超出有效期;
/ 13
(二)缴款、拨款、退库、更正等原始凭证是否真实有效,使用是否正确,加盖的印章与预留印鉴核对是否相符;
(三)自制凭证的编制依据和内容是否真实、充分,金额是否正确;
(四)科目日结单记载内容与所属科目传票张数、附件张数、金额是否一致,记账凭证与其附件是否对应一致;
(五)重要空白凭证是否按顺序发放、使用,领入、发放、使用数(含作废)与表外科目记载是否相符,作废的重要空白凭证是否加盖“作废”戳记,并作当日有关表外科目传票附件。
第十条 业务操作的监督
(一)库款支拨业务
1.财政存款账户是否透支;
2.代理银行的清算是否超额度。
(二)预算收入退付业务
1.退库依据是否完备,手续是否齐全;
2.有无将退库款项退给非退库申请单位或个人。
(三)预算收入更正业务
1.更正理由是否正当,特殊原因需办理汇总更正的,征收机关是否提供依据或说明及明细清单;
2.是否经会计主管签批。
(四)国债业务
/ 13
1.已兑付的国库券收款单收据联与存根联是否相符;手续是否齐备;是否按规定填写还本付息清单;是否同时销记表外科目分户账;
2.是否按照“先验券后划款”的要求,办理商业银行实物国债兑付款项的划付;
3.已入库的已兑付国家债券上缴清单与上划报告表本金是否一致,是否及时登记表外科目分户账;
4.清理销毁是否有销毁命令,是否及时销记表外科目分户账。
第十一条 账务核对的监督
(一)与财政、征收机关是否及时、定期对账,对账回单是否按时返回并签署对账结果;是否与代理银行及时对账;
(二)内部账务核对是否做到账账、账表、账实、账据等相符;
(三)是否换人对账,记账、复核人员有无承担其所办理账务的核对工作。
第十二条 会计核算系统的监督
(一)系统运行参数和账务参数的设置、变更是否正确;
(二)系统用户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权限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三)系统日志有无异常操作记录,特殊操作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三条 涉及往来类科目、临时性科目、过渡性科目的核算和资金支付清算、账务核对,应作为事后监督的重点。
第三章 事后监督方法和程序
第十四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实行人工监督与计算机监督相结合。
/ 13
人工监督,是指逐张审查业务凭证,审核相关清单,核对账表,检查计算机系统日志,以及复审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计算机监督,是指在事后监督系统中植入会计核算系统有关参数,将会计凭证重点要素录入事后监督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对。
第十五条 事后监督由国库部门实施的,遵循以下程序:
(一)移交会计资料。被监督岗位人员应于每日上午将上一日的会计核算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人员。
(二)进行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人员收到会计资料后,应及时实施监督,每日的监督工作应于当日完成。
(三)记载监督事项。事后监督人员应及时记载“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日报表”(见附表1,以下简称“事后监督日报表”)。
(四)反馈监督情况。发现差错的,事后监督人员应按笔逐张填制“事后监督通知书”一式三联(见附表2,以下简称“通知书”),及时送交会计主管签章确认,由会计主管通知被监督岗位人员,对查询内容进行确认,对差错进行更正。更正后,被监督岗位人员在“通知书”上注明更正情况及签章,交会计主管签章确认后,第一联返回事后监督,第二联作差错更正(或冲正)凭证附件,第三联留存。
(五)整理、装订、保管会计资料。已完成事后监督的国库会计资料,由事后监督人员装订成册,立卷存档并负责保管。
(六)报告监督情况。事后监督人员应每月向部门领导报告本部门执行国库制度和核算质量情况。
第十六条 事后监督由事后监督中心实施的,遵循以下程序:
(一)移交会计资料。国库部门应于每日上午,填制“国库会计资料交接清单”一式二联(见附表3,以下简称“交接清单”),将上一日的会计资料送达
/ 13
事后监督中心。总账、分户账按月移交。对需要返回的会计资料,国库部门应在“交接清单”上注明。
(二)接收会计资料。事后监督中心根据国库部门填写的“交接清单”逐项清点无误后,在“交接清单”上填写接收时间,加盖业务公章及接收人名章,将第一联退回国库部门,第二联留存。
(三)进行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中心收到国库部门送交的会计资料后,应及时监督,每日的监督工作应于当日完成。需返回国库部门的会计资料,应填制“交接清单”一式二联,于监督工作结束当日送达国库部门。
(四)记载监督事项。事后监督人员应及时记载“事后监督工作日志”。
(五)反馈监督信息。事后监督中心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交监督主管审核、签批后,按笔逐张填制“通知书”一式三联,及时送达国库部门。
(六)返回整改信息。国库部门收到“通知书”后,应限期对问题进行确认和处理,在“通知书”上注明处理结果并由会计主管签章后,复印一份留存,原件返回事后监督中心。
(七)整理、装订、保管国库会计资料。国库部门送交的会计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负责整理、装订、立卷归档并保管。每日返回国库部门的会计资料,待决算结束后,由国库部门送事后监督中心归档。
国库部门需要调阅会计档案时,应履行档案调阅手续,事后监督中心应及时提供。根据业务处理要求必须在会计档案上签注处理意见或结果的,事后监督中心应予配合。
(八)重大情况报告。事后监督中心发现重大违法、违规情况,应立即向行领导报告。
第四章 事后监督人员
/ 13
第十七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必须由政治思想过硬,原则性强,工作认真负责,熟悉财税、金融等政策法规,掌握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操作及账务核查技巧,具有一定国库会计检查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人员担任。
第十八条 监督过程中,事后监督人员有权就业务处理情况询问会计核算人员,或要求会计核算人员提供有关会计资料。
第十九条 事后监督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监督内容、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每日详细记录事后监督日报表或事后监督工作日志,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部门领导报告。对于发现的重大差错或事故可以直接向本行领导报告。
第二十条 事后监督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参与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
(二)代替会计核算人员更改差错;
(三)累积处理事后监督业务;
(四)隐瞒、延误报告发现的重大差错和事故。
第五章 事后监督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资料的传递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 上级国库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辖属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检查指导,促进事后监督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十三条 事后监督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事后监督工作不力、严重失职,发现问题故意隐瞒不报,袒护责任人,造成资金损失的,要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 13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和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市中心支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补充规定,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五条 代理国库的事后监督工作,由代理行(社)参照本办法进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表1
——————————————————————————————-
国库会计事后监督日报表
——————————————————————————————-
账务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
——————————————————————————————-
监督内容
监督结果
——————————————————————————————-
发起往账依据
——————————————————————————————-
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
——————————————————————————————-
资金清算业务查询查复与对账
——————————————————————————————-
/ 13
会计科目与账户使用
——————————————————————————————-
账务处理
——————————————————————————————-
报表编制
——————————————————————————————-
重要会计事项
——————————————————————————————-
凭证审核
——————————————————————————————-
科目日结单审核
——————————————————————————————-
重要空白凭证
——————————————————————————————-
退库与更正
——————————————————————————————-
国债兑付
——————————————————————————————-
挂账、解挂
/ 13
——————————————————————————————-
账务核对
——————————————————————————————-
会计核算系统
——————————————————————————————-
录入数据借方合计:
核算系统借方合计:
差额:
数据信息核对
——————————————
录入数据贷方合计:
核算系统贷方合计:
差额:
——————————————————————————————-
部门主管:
监督员:
制表日期:
——————————————————————————————-
附表2
——————————————————————————————-
事后监督通知书
——————————————————————————————-
/ 13
被监督单位:
编号:
——————————————————————————————-
核算日期:
记账员:
复核员:
原业务内容
——————————————————————————————-
查询内容
——————————————————————————————-
以下由被监督单位填写
——————————————————————————————-
日期:
经办员:
业务主管:
处理结果
——————————————————————————————-
监督主管:
监督员:
监督日期:
(业务公章)
——————————————————————————————-
注:“事后监督通知书”一式三联
第一联事后监督(中心)留存;
第二联差错更正(或冲正)凭证附件;
第三联事后监督由国库部门实施的,被监督岗位留存本联;由事后监
督中心实施的,被监督单位会计主管签章后将本联返还事后监督中心。
/ 13
——————————————————————————————-
附表3
——————————————————————————————-
国库会计资料交接清单
——————————————————————————————-
年 月 日
——————————————————————————————-
会计资料名称
数量
会计资料日期
是否需要返回
——————————————————————————————
移交单位:
接收单位:
移交人:
接收人:
移交时间:
接收时间:
——————————————————————————————
注:本清单一式二联
第一联国库部门留存
第二联事后监督中心留存
——————————————————————————————
/ 13
第四篇: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指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人民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史料,包括业务会计、基建会计、经费会计的档案资料,分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四类。
第二条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交接、查阅和销毁制度,妥善保管会计档案,防止会计档案毁损、散失、泄密。
第三条会计档案可采用纸、磁带、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方便实用、易于保管的介质保存,原始凭证、票据、合同等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资料应保存原件。采用非纸介质存储会计档案的,应满足查阅、打印的要求。
第四条会计档案应按形成时间和保管期限等不同属性分类索引。
第五条各部门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专人及时整理立卷,并及时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
(一)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应注明会计档案名称、册数、起讫时间、档案编号、保管期限、经办人员以及移交时间等内容;
(二)档案立卷应整齐美观、方便查阅,采用装盒或装袋的方式
保管;
(三)各种非纸介质档案立卷时应标注存储内容、所属时间、顺
序号码等事项。
第六条会计档案保管地点应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日光和防其他毁损等条件,并建立健全会计档案库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完整无缺。
第七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分为三年、五年、十五年三档。
(一)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从形成会计档案的次算起,如有必要可以延长,但不能缩短;
(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应按照本规定附表所列期限执行,附表中未列示的,可以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三)同一会计档案以不同介质保存时,保管期限应该一致;
(四)同一介质上有不同保管期限会计档案的,应按最长期限保管;
(五)会计应用系统及其开发和修改的文档资料应视同会计档案管理,保管期限为系统停止使用或升级换版后15年。
第八条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业务部门或事后监督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移交本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本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可由业务部门或事后监督部门建立分库房,并指定专人保管。
第九条移交会计档案,应由移交方编制移交清册,列明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讫时间、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移交清册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
交接双方应严密交接手续,按照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双方负责人监交。完毕后,双方经办人员和监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签章确认。
第十条会计档案在不同部门之间传递时,应注意安全、保密,严防丢失毁损。
第十一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或因故离岗,应办理交接手续。第十二条保管部门应定期检查会计档案,并及时对破损、变质会计档案进行复制、修复或其他技术处理。
(一)复制、修复纸介质会计档案原则上应保持原卷册的封装,复制后的会计档案应与原件一同保管;
(二)磁盘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半年检查并复制一次,磁带保管的会计档案应一年检查并复制一次,光盘、缩微胶片保存的的档案每两年检查并复制一次;
(三)会计档案复制后的保管期限仍从首次形成档案的次算起。
第十三条人民银行应严格会计档案查阅管理,查阅会计档案必须按规定办理查阅审批手续,认真填写《会计档案查阅登记簿》。查阅人应爱护档案,用毕及时归还,防止丢失和泄密。
(一)内部查阅会计档案,应由查阅人提出申请,并经业务核算部门和会计档案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单位查阅会计档案时,应持有效证件和文件,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业务核算部门、会计档案保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在专人陪同下查阅;
(三)查阅人可以阅览、复制和摘录会计档案,但严禁涂改、污损、拆封、抽换和将会计档案借出本行;
(四)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应对查阅情况进行记录,并由查阅人签字确认。第十四条将原始会计资料的信息内容以数码形式转存在磁性材料或光盘等载体上保存的会计档案,应满足以下管理要求:
(一)与原始会计资料信息完全一致;
(二)通过网络传输时,应采取保密、认证等安全措施;
(三)通过网络查阅时,应有授权审批、登记制度。
第十五条保管期限届满的会计档案,按下列程序销毁:
(一)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会同业务部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核对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讫时间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本行行长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各地市级中心支行、县级支行销毁会计档案应经上级行批准,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销毁会计档案经本行行长批准;
(四)销毁会计档案,应由本行业务部门、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共同派人现场监销。销毁会计档案前,监销人应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章确认并存档备查。
第十六条保管期限届满但涉及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等未了事项的原始会计资料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第十七条机构分立、合并和业务移交时,会计档案的保管、查阅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机构分立,原机构存续的,会计档案由原机构保管;原机构解散的,会计档案应由上级行指定其中一方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相关的会计档案;
(二)机构合并,会计档案由合并后的机构保管;
(三)机构撤销,会计档案由其上级行代管;
(四)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枪支管理,确保保卫干部和专职守卫押运人员(以下简称保卫守押人员)依法正确使用枪支执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使用的枪支,系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总行重点库、印钞造币系统保卫部门配备的公务用枪,包括手枪、冲锋枪和防暴枪。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枪支,专为保卫守押人员执行发行库守卫、货币押运任务和训练时使用。
第四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建立枪支管理责任制,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枪支管理工作,保卫部门负责枪支的日常管理。
上级保卫部门对辖内配备枪支单位枪支弹药的配备、使用、保管等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在《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配备范围、品种和数量标准内,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枪支。严禁超标准配备枪支。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和总行重点库的公务用枪购置计划,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保卫部门制定,报主管行长审核后,统一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报,同时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严禁各配枪单位通过其他渠道购置枪支。
印钞造币系统的公务用枪购置计划,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制定,报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基层配枪单位向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汇总后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和总行重点库超出《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配备数量的枪支,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保卫部门统一组织封存,同时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印钞造币系统超出《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配备数量的枪支,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统一组织封存,同时报总行保卫局备案。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和总行重点库的报废枪支,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保卫部门统一组织上交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处理,同时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印钞造币系统的报废枪支,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统一组织,上交基层配枪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同时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第九条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部调配枪支的,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后组织实施。
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枪支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公安部审批后实施。第十条保卫守押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方可持枪执行守库押运任务:(一)身体健康;(二)熟悉有关枪支使用管理规定,熟练掌握枪支使用技能;(三)经过公安机关使用枪支的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四)持有公安机关核发的公务用枪持枪证;第十一条持枪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保卫部门临时收回持枪证,暂时停止其使用枪支:
(一)理论或实弹射击考核不合格,暂时达不到正确使用枪支要求的;(二)行为异常,有可能影响安全使用枪支的;(三)有其他一般违反枪支使用管理规定行为,需要暂时停止持枪的。第十二条持枪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保卫部门及时收回持枪证,停止其使用枪支:(一)调离保卫守卫押运岗位的;(二)丧失安全使用枪支行为能力的;(三)持枪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四)因刑事犯罪或者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被立案侦查、调查的;(五)有其他严重违反枪支使用管理规定行为,需要停止其持枪的。第十三条配备枪支的单位要把持枪人员作为要害岗位人员,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人事、保卫等部门每应对持枪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四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持枪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枪支使用管理规定、枪支使用理论、操作和实弹射击。
持枪人员每应至少参加一次实弹射击训练,以提高射击技术和实战能力。
第十五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明确枪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枪支,建立健全枪支弹药领取、使用、交接、保管管理制度。配备枪支的单位和持枪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安全,防止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等涉枪案件、事故。
第十六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建立枪支弹药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一)枪支弹药管理单位名称;(二)枪支弹药型号、枪号、数量;(三)枪支弹药购入或调入时间;(四)枪支弹药上交或调出时间;(五)子弹消耗情况;(六)枪支弹药完好状况;(七)其他需要登记的情况。
第十七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对公务用枪实行集中保管制度。存放枪支弹药必须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专用枪柜,放置枪柜的保管室应坚固并安装防盗报警 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枪支管理,确保保卫干部和专职守卫押运人员(以下简称保卫守押人员)依法正确使用枪支执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和《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使用的枪支,系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总行重点库、印钞造币系统保卫部门配备的公务用枪,包括手枪、冲锋枪和防暴枪。
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枪支,专为保卫守押人员执行发行库守卫、货币押运任务和训练时使用。
第四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建立枪支管理责任制,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枪支管理工作,保卫部门负责枪支的日常管理。
上级保卫部门对辖内配备枪支单位枪支弹药的配备、使用、保管等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在《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配备范围、品种和数量标准内,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枪支。严禁超标准配备枪支。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和总行重点库的公务用枪购置计划,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保卫部门制定,报主管行长审核后,统一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报,同时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严禁各配枪单位通过其他渠道购置枪支。
印钞造币系统的公务用枪购置计划,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制定,报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基层配枪单位向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汇总后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和总行重点库超出《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配备数量的枪支,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保卫部门统一组织封存,同时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印钞造币系统超出《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配备数量的枪支,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统一组织封存,同时报总行保卫局备案。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各级行和总行重点库的报废枪支,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保卫部门统一组织上交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处理,同时上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印钞造币系统的报废枪支,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保卫部门统一组织,上交基层配枪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同时报总行保卫局备案。
第九条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部调配枪支的,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后组织实施。
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枪支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公安部审批后实施。
第十条保卫守押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方可持枪执行守库押运任务:(一)身体健康;(二)熟悉有关枪支使用管理规定,熟练掌握枪支使用技能;(三)经过公安机关使用枪支的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四)持有公安机关核发的公务用枪持枪证;第十一条持枪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保卫部门临时收回持枪证,暂时停止其使用枪支:
(一)理论或实弹射击考核不合格,暂时达不到正确使用枪支要求的;(二)行为异常,有可能影响安全使用枪支的;(三)有其他一般违反枪支使用管理规定行为,需要暂时停止持枪的。第十二条持枪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由保卫部门及时收回持枪证,停止其使用枪支:(一)调离保卫守卫押运岗位的;(二)丧失安全使用枪支行为能力的;(三)持枪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四)因刑事犯罪或者重大违法违纪案件被立案侦查、调查的;(五)有其他严重违反枪支使用管理规定行为,需要停止其持枪的。第十三条配备枪支的单位要把持枪人员作为要害岗位人员,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人事、保卫等部门每应对持枪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四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持枪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枪支使用管理规定、枪支使用理论、操作和实弹射击。
持枪人员每应至少参加一次实弹射击训练,以提高射击技术和实战能力。
第十五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明确枪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枪支,建立健全枪支弹药领取、使用、交接、保管管理制度。配备枪支的单位和持枪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安全,防止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等涉枪案件、事故。
第十六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建立枪支弹药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一)枪支弹药管理单位名称;(二)枪支弹药型号、枪号、数量;(三)枪支弹药购入或调入时间;(四)枪支弹药上交或调出时间;(五)子弹消耗情况;(六)枪支弹药完好状况;(七)其他需要登记的情况。
第十七条配备枪支的单位对公务用枪实行集中保管制度。存放枪支弹药必须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合格的专用枪柜,放置枪柜的保管室应坚固并安装防盗报警 设备。
枪支与弹药必须分柜存放,并分别设置双锁,钥匙由两人分别管理,妥善保管。存取枪支弹药实行同存同取。
第十八条枪柜备用钥匙装袋封口后放入保险柜内,由配枪单位领导妥善保管。必须启用时,要由两人以上共同启封,并记录启用的原因、时间。参与启封人、批准人要登记签名。
第十九条枪柜钥匙和备用钥匙的移交或临时移交,必须办理交接手续,记录移交人、接管人、监交人、交接时间等事项。
第二十条枪支弹药必须经常进行维修保养,定期擦试,防止锈蚀、损坏。
第二十一条配备枪支的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枪支管理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公安机关或上级保卫部门检查枪支管理情况,必须有被检查单位领导或保卫部门负责人陪同。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出示介绍信或工作证。检查枪支管理情况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第二十二条保卫守押人员持枪执行任务前必须办理枪支弹药领用登记手续,执行任务完毕必须及时交回枪支弹药并办理登记手续。第二十三条保卫守押人员携带枪支执行任务时必须同时携带枪证和持枪证,不得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
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卫守押人员携带枪支到XX市执行任务时,必须严格执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保卫守押人员持枪执行守库任务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一)交接班时要认真查验枪支情况,核对枪号和子弹数量,并做好交接记录;(二)严禁将枪支带出守库值班场所;(三)严禁随意摆弄枪支。
第二十五条保卫守押人员持枪执行押运任务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一)根据贷币金银部门的调拨命令办理枪支弹药领用登记手续;(二)认真查验枪支情况,核对枪号和子弹数量;(三)押运时枪支要随身携带,并携带枪证和持枪证;(四)持枪执行异地押运任务当日不能返回的,应将枪支交由当地人民银行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临时保管,并办理相应手续;(五)执行押运任务需乘坐旅客列车时,枪支弹药应放入随身携带的保管箱内。持枪人员应尽量乘坐软卧包厢,做到人不离枪,枪不离人;(六)押运任务结束后,持枪人员要及时将枪支弹药交回。枪支管理人员核对枪号、枪证和子弹数量,验枪后入柜保管。
第二十六条保卫守押人员在执行任务期间遇突发情况需使用枪支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关于银行守库、押运人员在执行任务中使用武器的规定》执行,事后要及时报告。
第二十七条凡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等涉枪案件、事故的,持枪人员和配备枪支的单位必须立即向上级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导致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等涉枪案件、事故的,按规定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本行其他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第三十条本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修订。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武器弹药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中国人民银行枪支管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