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时间:2019-05-12 02:5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第一篇: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摘 要:工会是国外劳工权益保护的重要组织,通过工会组织的努力,劳工工资和福利逐步提高,其他的权利也取得了重要改善。中国当前农民工的权益遭到严重缺损,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利用中国工会组织保障农民工权益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关键词:工会组织;农民工;权益保护;国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52-02

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高速发展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却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不平等、劳动待遇极差、政治权利受损、社会保障欠缺等等,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此,农民工的权利保护问题就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笔者认为,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应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一、国际经验:利用劳工自己的组织来保障他们自己的权利

近现代社会的出发点就是相信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解救自己、完善自己、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创造出最多的财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就是近现代社会的伦理——人文主义与古代社会的伦理——神本主义最根本的分异点。过去我们依靠神,现在我们靠我们自己。靠别的我们终将受压抑,靠我们自己才会取得幸福。因此,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法学大师椰林提出了我们要“为权利而斗争”的伟大宣言,此言一出,全世界响应,因为此言道出了我们现代社会的人生真谛。

美国在维护劳工权利上就深邃地洞察到这一切,放手让劳工们“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这比任何的其他办法都灵验。而劳工们在为自己的权利斗争的过程中,组织起来集体斗争比单个斗争更为有效、有力,因此,美国法律就充分放手让劳工们组织起来。正如有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者所言:美国法律在保护劳工权利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支持劳工组织起来与雇主抗争。劳工们组织起来最有效的形式就是组成工会,利用自己的这个组织来与雇主斗争。在美国的劳工运动史中,工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劳工工资与福利的提高以及劳工其他权利的改善,工会功不可没。

为了让劳工们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组织保护好自己的权利,最为关键的是,国家法律必须赋予劳工们充分的组织起来的结社自由和严厉惩处一切妨害劳工们组织起来的行为。美国支持劳工们组织起来与雇主斗争的重要法律文件——《国家劳资关系法》第一条就宣布:“美国的政策,是鼓励集体谈判的做法和程序,保护工人充分的结社自由、自己组织起来的自由及指定他们自己选择的代表的自由,以便对他们就业的条件进行谈判或就其他问题进行互助或互相保护,以便在发生对商业的自由流通造成某种重大阻挠时,消除其根源并减轻和消除这种阻挠现象。”为了保障劳工们有效行使这些权利,该法第八条将雇主、劳工组织种种可能的侵犯这些权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归类,并详尽的列出,以便严厉禁止。比如雇主的非法行为有:在职工们行使本法第7条保障的权利时,进行干涉、加以限制或施加压力;控制或干涉任何一个劳工组织的成立或活动,或给它以财政或其他方式的支持;以雇用或就业期限或任何就业条件上的歧视,来鼓励或阻碍职工参加劳工组织;拒绝同职工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等等。

另外,德国、日本等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也是比较成功的。德国保障劳工们组织起来组成工会争得自己的权利的法律文件主要是基本法(即宪法)和集体协议法。依据联邦立法确定的结社自由原则,工人成立工会。1949年德国基本法对劳动者的结社权规定,所有德国人有结社的权利。并且随后又对工会的罢工权正式在法律上予以许可。日本关于劳工结社权的确认和其他一系列权利的获得的法律主要是宪法和劳动组合法(即工会法)。日本宪法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团结权、集体谈判权和其他的集体行动权。日本于战后的当年制定了工会法,工会获得了组织权、罢工权和谈判权。也就是说,集体谈判权等工会代表权自工会成立起自动获得,无须经过内部竞争和专门程序认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劳工们自己的组织与资本方抗争,终于取得了自己权益保障的重要进展。比如美国,在1935年罗斯福总统促成通过了国家资关系法以后,劳工们利用工会组织与雇主们斗争,就取得了以下可喜战果:1938年公平劳工标准法规定了全国最低工资和个人可被要求工作的最高时数。它还有加班费的规定和防止虐待童工的标准。1963年,该项法律经修正,增添了禁止在工资上歧视妇女的条款。1964年民权法确定雇主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和原国籍而在雇用或使用上歧视雇员(该法还禁止在选举和住房上的歧视)。1967年反对就业年龄歧视法保护老年员工在就业上不受歧视。1971年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要求雇主必须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等等。

二、经验借鉴:充分发挥中国工会的维权功能,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规定,工人可以组成工会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关键是农民工的结社自由权实现的途径以及怎样深化的问题。笔者以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农民工的结社自由权应通过参加工会的途径加以解决,并进一步建立农民工工会使之深化,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实现。

(一)贯彻落实《工会法》,建立农民工自己的保护组织

中国《工会法》第2条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3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从这些规定看,如果解决了“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农民工就可以直接加入工会组织,利用工会组织的维权功能,全面实现自己的各项应有权利。从现有的学术讨论来看,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而且,全国总工会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工会应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方而的作用。在全国总工会和其他国家部门的号召下,在城市农民工相对较集中的沿海发达地区,一些民营企业在地方政府和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会的引导与帮助下,已经积极组织起了农民工参加基层工会组织。如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温州、宁波,地方工会在组建和发展民营企业工会组织时,就吸引了农民工加入,有些还实施了基层工会主席的直接选举。据报道,截至2010年底,在京备案的1 100家劳务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有800多家,农民工会员数达到33万人。大批农民工进入工会后,更加有利于在二元社会保障体系下,实现对农民工基本权利的保障。

(二)制定工会法的特别法、专门法,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引向深入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农民工完全可以依据《工会法》,直接加入工会组织,通过工会的组织作用来达到维权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工会法》适用的对象较为广泛,即一切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因此,它应该属于一般法、普通法。一般法在保护一些较为突出的对象或者规制一类较为具体的行为时,往往存在着保护不周和规制乏力的缺陷,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较为抽象的、一般的、普遍的法律时,都纷纷制定相关的特别法、专门法,以增强对某个时期较为突出的具体对象和行为的保护和规制。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也频频出现,比如说,中国现行刑法专门规定了一节《金融诈骗罪》,实际上这一章就是较为一般的、普遍的一个罪名——诈骗罪的特别法,为什么要专门规定这个特殊的一类罪名?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更强有力地打击这类在现在这个时期较为突出、对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危害较为严重的在金融领域的诈骗犯罪。光凭一个泛泛而谈的诈骗罪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如张明楷教授所说:“刑法除规定普通诈骗罪之外,还规定了其他一些特殊诈骗罪,后者主要是指刑法第192条至第200条规定的各种金融诈骗犯罪……这些特殊诈骗罪主要在诈骗对象、手段上与普通诈骗罪存在区别,规定这些特殊诈骗罪的法条与刑法第266条是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关系。根据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关系,对符合特殊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应认定为特殊诈骗罪。”实际上最为典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立法经验,在明朝、清朝的时候,都先制定了一个《大明律》、《大清律》,但后来由于这些基本的律典太过泛泛、太过普遍了,在司法适用的时候太不方便,特别不利于公平正义的伸张,因此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都纷纷制定较为特别、具体的条例,并且为了提高这些条例的效力,两朝都把这些条例附到律典之后,形成了《大明律集解附例》和《大清律例》。在适用的时候则是例优于律,正所谓“有例则置其律,例有后者则置其先者”。

借鉴古今中外的法制经验,我们以为,应该制定专门的关于农民工的工会立法,以更好地保护在中国目前农民工问题较突出的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农民工的权益。

而且,关于“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问题,在理论界解决得并非彻底,还有一些遗留问题,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疑问,比如说,农民工(包括其家庭)是否都以其打工的工资为主要生活来源,农民工及其家庭还有相当的生产资料等等。笔者就曾注意到,好多农民工并不以其在外打工的工资为主要的生活来源,其工资只是其农业和副业收入的补充而已,如果到了耕种或收获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多都是要放弃城里的临时工作回来抓他们的主业的。因此,更应该制定专门的农民工工会法以保护农民工的权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制定工会法的特别法、专门法,并非只指在《工会法》之外另立一部特殊的、专门的法律,也可以像中国现行的刑法那样,在《工会法》里边另辟一章或一节专门的关于农民工工会的特殊规定。

参考文献:

[1] 常凯,张德荣.工会法通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 黄锟.论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J].社会主义研究,2005,(1).[3] 陈剩勇,张明.中国地方工会改革与基层工会直选[J].学术界,2004,(6).[责任编辑 陈丽敏]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如何利用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

如何利用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性、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当前工会维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相关制度,使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农民工 工会 维权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调查报告,截至2004年全国农民外出流动就业人数1.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约1亿,占城镇就业人员近40%。但由于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弊病,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一些行业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多数农民工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其工资却不能正常足额领取;农民工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上述这些不仅直接损害了劳动者的生存权益,而且恶化了经济环境,威胁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极大隐患。

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必要性

2006年1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全国将发展工会会员1000万人以上,其中将帮助600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这意味着工会组织在进城农民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劳动保障部门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按照职责分工,通过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并实施相应的维权措施,为解决农民工工资和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发挥了作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但由于劳动保障法制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和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效果不好等原因,由政府出面替农民工维权,其收效并不理想。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目前农民工自发维权的收效也非常有限:

第一,目前劳动力市场总体状况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这使得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第二,农民工进入城镇企业后的组织程度较低,缺乏集体谈判能力,而且农民工也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

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农民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自身也应当在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内,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变分散化维权为集体化维权,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改善其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而工会作为工人自愿结合的组织,能够起到聚合单个、零散的工人,形成组织化的力量,打破强弱悬殊的博弈格局,提升农民工自我维权能力的作用。据介绍,目前全国1.2亿农民工中,进入工会的比率仅为13.8%,因此农民工加入工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将是进城农民工维权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经济社会效益

如果工会组织制度设计合理,就能够成为农民工维权的强有力代表,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工会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能够达到规模经济

把工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它向其会员提供的各种服务、为会员争取的各项权益,可以看作是这个组织内部的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决定了这个组织的成员越多,纯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就越高, 工会此时也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工会内部的公共产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工会组织出面与企业主等其他组织进行谈判,从而为工人争取正当权益,主要包括工资报酬、劳动环境、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农民工的国民待遇、子女的受教育权、城市居住权等;第二类是工会自身为农民工提供的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法律援助、信息咨询以及娱乐设施等。所以, 工会不仅在农民工权益遭受损害时被动地维护权益,而且还可主动地为农民工争取权益。

工会组织能够有效分担维权成本

个体农民工可以把巨大的维权成本转移到工会组织,而工会组织则把这部分成本平均分摊到工会所有的会员身上,每个人分担的部分肯定小于个体农民工分别谈判应支付的成本。而通过组织维权,更能保证维权的效果。所以,用很小的成本支出获得巨大受益,对于农民工来说,通过工会组织维权是一个经济的选择。

如何利用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 来自: 免费论文网 工会能够畅通国家和农民工之间的沟通渠道

工会作为国家和农民工群体的沟通渠道,一方面,把农民工的意愿和利益需求上传给国家,为政府决策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出台提供信息援助;另一方面,把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趋向下达给农民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升他们的维权意识,规范他们的维权方式。工会组织的上传下达,可以避免国家制度供给的偏差,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实际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实践中发挥作用,增进国家制度供给的效率。

当前工会维权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虽然工会组织能够在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现有工会组织制度的缺陷与农民工就业的特点却限制了这一作用的发挥。

工会维权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工会组织作为我国一项正式制度安排,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由于其在国家制度网络中的从属地位、与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和工作的行政化倾向,使得其并没有发挥作用。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工会的机构设置、工作的全部重心几乎都在国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私有经济迅猛发展,农民工在私营部门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会维权作用的发挥。例如,很多农民工今天在沈阳打工并入会,明天就可能去北京,如果在北京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往往是北京工会不管,而沈阳工会又管不着。在目前缺乏区域合作的情况下,这将大大削弱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积极性。

此外,即使在现有工会组织体系之外组建单独的“农民工工会”,其经费来源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会法》规定工会的经费来源,一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二是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三是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四是人民政府的补助。而农民工工会缺乏实体依托,会费收入微薄,直接影响其发展壮大。

工会维权的应对措施

转变工作重心 对现有工会组织必须进行工作重心的转变和职能的重新定位,强化工会为工人维权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工会从各企事业单位的剥离,由各级工会组织重新选择自己的工会领导,坚决避免原体制中工会领导由各单位领导兼任的现象。

加强跨区域合作 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跨区域合作,入会主要由输出地负责,而发生在工作中的维权由输入地的工会出面,中间的衔接就是工会会员证,农民工在当地加入工会,然后接转到工作地工会。此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工人的入会、转会以及其他信息都要录入计算机,转会的工人只要凭着居民身份证到转入地的工会网络系统中调出信息后,该地工会就应该重新发放工会会员证。

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来源的新途径 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择条件好、值得信赖的企业,把工会的牌子挂到企业中,并派驻专职工作人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收集用工信息、方便解决劳资纠纷;另一方面会费的来源有了支撑,工会也能做大做强。

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工会 应当根据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建工会。例如在农民工比较集中、其合法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的建筑行业,可以以建筑公司或建筑工地为单位,以农民工为主体组建工会,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形成地区或城市的行业工会。在农民工比较分散和流动性大的行业,如服务业、环卫业、修补业、家庭保姆等,可以社区、里弄、街道为单位组建工会。

第三篇: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

浅谈农民工权益保护

作者:杨建林

【内容摘要】: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是渊源于中国传统的城乡分割制度.农民工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的合法权益却经常遭到侵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关键字】:农民工 合法权益

我国是有着悠远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生产力得以极大解放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农民工”群体开始形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工潮”趋势愈演愈烈,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根据2006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外出务工的超过1.2亿,在全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分别占58%和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农民工实际上就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生活在城市的最下层,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城市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健康,却不能像城市市民那样享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只能享受最低的工资待遇,居住、就业、子女受教育等方面仍然受社会的歧视。这种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及时有效保护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弱势地位。一个文明健康的法治社会,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了赋予人们平等的权利外,更应注重对他们权利的保护,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

(一)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农民工不是一个劳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它包含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也夹杂着户籍管理制度的因素。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及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实现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农民工仍然受到城市的歧视和排斥,自身的合法权益却未能得到相应的保护,这使得城乡二元结构显得格外突出,城乡差距越发拉大,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因此,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对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被中央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如何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然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问题比较严重,这势必影响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却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待遇,出现了同城不同命的社会不公平现象,有悖于和谐社会要求所有人,不论身份和地位,都应平等地融入整个社会,在权利、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各尽所能,共同发展。二是由于自身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对等,农民工难免产生对社会的不满甚至对抗情绪,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动荡。近年来,农民工因被拖欠工资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由原始的反抗、绝食等逐步演变为停工、罢工、上访等形式,还发生过农民工因讨要工资被雇主暴力殴打的恶性事件。三是随着民工潮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工对城市的依附性加强,进城农民打工收入成为自己和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城市对农民工的依附性更强,目前,农民工已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50%以上,在建筑业中可占到80%以上,城市建设中的脏、累、高危工种、有毒污染工种、家政服务、餐饮业低收入工种,几乎全部由农民承担,一旦大批农民工离去,整个城市运转都受到影响。我们只有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农民工问题从各个方面予以了高度关注。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

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颁发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和政令,加大了监察力度。全社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可以说,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相关工作上显得缺失和滞后,农民工权益状况仍令人堪忧。

(一)农民工就业限制仍然存在

对于农民工来说,在就业方面至今仍受到种种限制,主要体现为:没有公平的就业机会,不少行业禁止或限制农民工进入,使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有的用人单位还以扣留农民工身份证等证件,或是强制交纳抵押金等方法来限制农民工自由择业;有些即使就业,其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远远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标准。不少用人单位还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即使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不放过,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限及报酬亦形同虚设。

(二)农民工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

获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在法治社会中,付出劳动而获得报酬是劳动者的“天赋权利”。然而,农民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却屡遭用人单位侵害:一是同工不同酬。部分农民工从事与城市市民同样的工作,却得不到相同的报酬,在同样的岗位上,一个固定工的工资待遇相当于农民工的1-3倍。二是加班不给或少给加班费。据有关研究机构调查,农民工工作时间有70%以上超过8小时,而且多数没有节假日。其中,50%以上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这种现象,在建筑业表现尤其突出。三是拖欠、克扣甚至拒付工资。由于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在企业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已很普遍,从全国来看,建筑、制鞋、制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比较严重。

(三)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没有保障

社会保险、福利权是指劳动者享受国家和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设施和种种福利待遇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和《劳动法》都规定,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农民工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一旦遭遇风险,就不 3

能再依靠土地来获得保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城镇居民才能享受到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外来农民工一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

(四)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差,缺乏劳动保护

农民工劳动保护措施不受重视。农民工大多从事城里人不愿干的重、脏、苦、累、险等工种,如施工作业、井下采掘、化工有毒有害、环卫清洁等岗位。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不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也不配备必须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造成农民工普遍处于劳动强度大、劳保条件差的工作环境中,致使劳动者健康受损、伤残丧生的比例比社会其他群体偏高,尤其是经常面临重大特大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危险。

三、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原因分析

(一)歧视农民工的观念比较严重

目前,城市市民和政府对农民工的认识逐渐部分认同,但对其歧视的心态仍然存在。城市居民在户籍制度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城市居民当然地成为该城市的主人,农民工被一些城里人看成“盲流”,得不到作为公民应有的基本尊重。而不健全的法制也未对身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予以倾斜性的保护,导致农民工仍然很难获得迁移城市、定居城市的权利,其在教育、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仍然不能取得和城市市民相同的待遇。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制建设滞后,执法力度不足

一是现有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宪法》、《劳动法》等法律,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为他们提供便捷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正如梁慧星先生所言:“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以牺牲劳动者为代价换来了经济的发展。你们看看那部《劳动法》有什么真正的保护措施?可以说《劳动法》把劳动人民这个过去被称为领导阶级的整个阶级出卖给了企业家。”

二是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在劳动关系的建立上,《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对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处罚只是责令改正,对仍未改正行为没有进一步的处罚措施,这就使劳动合同对劳动者保护的有关规定很难真正惠及农民工。在工资支付方面,对拖欠、克

扣工资等行为,只是设定了50%到一倍的赔偿金,对企业主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没有强制手段;在劳动保护方面,对恣意延长劳动时间、不依法提供劳动保护措施的行为缺乏强硬的处罚措施等等。

三是欠缺切实有效的法律救济制度和法律援助机制。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农民工维权不利,根据《劳动法》第7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适用“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即发生了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事实上,在劳资纠纷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没有公力救济,很难和侵害他们劳动权益的单位及有关部门相抗衡。法律援助机制的不完善使农民工难以承担冗长的争议解决程序。农民工普遍缺乏法律常识和维权意识,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援助措施,他们就很难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中,一方面农民工因贫穷无力承担相对高昂的差旅费、律师费和诉讼费等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争议案件涉及标的小,从经济成本分析,通常律师不愿代理这类案件,而由司法行政部门建构的法律援助中心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的需求。

四是农民工未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从社会救助系统看,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确立,城市市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而农民工往往不在保险对象之列,据有关调研显示,在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

(三)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自我维权能力较弱

在劳资双方的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单靠劳动者个人的力量很难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劳动争议的解决一般应遵循“三方性”原则,即劳资纠纷应在 政府、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团体的共同参与下来解决。在中国,劳动者的维权团体就是工会。但事实上,农民工在进城务工和择业上,主要依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盲目性大,且各自为“工”,组织化程度低,很少加入工会等正式组织,失去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正式组织依托,使他们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和载体,面对合法权益遭受侵害,不能借助组织、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四)我国的民工维权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由国家组织起来的正式的维护农民工的机构有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和法院三个机构,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先说的劳动检察,因为它对农民工进行帮助的时候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因此农民工多愿意到劳动检察来寻求帮助。可是劳动检察在执行到受害人工作部门进行调查的时候,老板根本就不买他们的帐,很多时候是采取躲避的方法。就算给他们下行政指令,他们不予于理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没有法律效应的,所以没有必要理会的。而且老板不服检察结果的话,是可以把告上法院的。劳动检察有时候怕麻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有不能不理农民工的投诉。于是对于一些比较麻烦的案子能拖就拖,不能拖的就引导仲裁的途径。农民工一般经过这个环节不成功以后,会因为金钱和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不会选择走下去了。劳动仲裁职责其实和劳动检察差不多,只是它交钱,和它的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应。劳动仲裁当然是希望有人来投诉了,因为是有钱收的事它是很乐意做的。而他们共同的问题都是处理事件的时效过长。劳动监察大队接到农民工举报后的处理时限是60个工作日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时限是60日,法院一审的处理时限是3个月-15个月,二审的处理时限是3个月-6个月,执行阶段的处理时限是6个月-不确定。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农民工的维权程序过于繁琐。

(五)农民工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经济实力、文化知识和社会地位等原因,农民工相对用人单位或其他机构、组织来说,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工文化素质比较低,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事先不能预见可能的风险而进行自我保护,权益受侵犯后又不知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许多农民工在发生劳动争议后,不知道通过法律途径去寻求公力救济,而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诉等以寻求解决方案,有的甚至直接通过其他非正常的方式(如爆炸、自残、自杀等)来谋取问题的解决。不少农民工因此而导致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期,即使他们最终能够意识到要寻求法律的帮助,却往往因为已超过诉讼时效而失去了法律帮助的机会。即使劳动争议顺利进入了司法救济程序,由于农民工法律知识的欠缺和配套法律援助的不完善,农民工在诉讼中取胜的机会也会大打折扣。

四、探索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

(一)根本扭转歧视农民工的错误观念

要根本扭转歧视农民工的错误观念,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在立法上促进农民工在实质上享有各方面的平等权,禁止任何机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歧视农民工,侵犯农民工利益。其次,在司法上对侵犯农民工的案件予以特别关注,在程序上为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司法上的实质公平。再次,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制定政策和执法监督者,应从自身做起,消除歧视观念,把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先导力量来对待,从统筹协调城乡关系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政策制定和执法过程中,做到对农民工平等对待。最后,还应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农民工,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良好环境。

(二)加快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制建设

一是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法律是通过立法机关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以适当的形式形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体系。所以,“有法可依”才是农民工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根本保障。而当前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还时常遇到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的尴尬情形。因此,完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制度,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刻不容缓。建议制定专门的《农民权益保护法》,专章规定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确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种基本原则和制度。

二是加大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除责令整改外,还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这一点已在今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有的学者认为,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从表面看是民事责任,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骗取劳动者的劳动或非法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触犯刑律的行为,这种行为应当归类为侵犯财产罪。建议在我国刑法中作出相关规定,对恶意拖欠、克扣或拒付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的可追究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建议在我国刑法中作出相关规定,对不依法提供必要劳动保护条件并对农民工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者,也可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是建立切实有效的法律救济制度。完善劳动争议机制,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第一、变仲裁前置原则为仲裁自愿原则,第二、改革劳动争 7

议司法程序,在依法、公正的原则下强调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在劳动争议发生较多的地方建立劳动巡回法庭和速裁法庭,提高办案效率,减轻农民工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

四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给予农民工切实的法律帮助。人民法院在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受理时,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应作出减、缓、免的决定;在判决时,应当将农民工诉讼的误工费、律师费、旅差费、证人出庭费用等直接损失列入赔偿范围;判决生效后对一些故意拖欠不履行判决给付义务的,执行中应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二倍标准支付迟延履行金。对于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应当实行仲裁或诉讼费用由用人单位预付的制度,同时明确将因仲裁或诉讼而引起的律师费纳入到用人单位赔偿的范围之内,从而促进经济实力低下的农民工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农民工应享受与城镇劳动者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险待遇,但客观条件的限制使我们不可能马上将农民工纳入现行的适用于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网络。当前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分轻重缓急,采取分层分类的保障办法,优先解决突出的基本问题,可先从最紧迫、费用 较低的险种——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着手。还要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对遭遇意外伤害或重大疾病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民工,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的应急援助。

(三)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

将农民工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保护范畴,吸收其入会,将分散的农民工组织起来,使工会成为农民工权利的维护者,以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与雇主的抗衡能力。农民工也可以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设立自己的社团组织,增加农民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农民工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由该组织出面与用人单位协商交涉。协商不成由该组织代表农民工去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这样,农民工的愿望和合法请求就可以通过信赖的组织、秩序化的渠道得到表达。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

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其走出法律维权困境的内在动力。没有农民工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和法律意识的觉醒,解决农民工法律维权的困境在很大程度 8

上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大力拓宽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相关法制宣传活动,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使农民工能熟悉和正确地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政府劳动主管部门、政府司法部门及各司法机关,应通过各种方式举行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讲座,组织法律服务中介机构深入农民工基层进行普法宣传和义务法律咨询。

【参考文献】

[1]、黄云峰:“保障农民工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第9页。

[2]、谭立光:“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84页。

[3]、张乃剑:“农民工权益亟待立法保障”,《中国建设报》2004年2月26日

[4]、高文骁、王勤:“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思考”,《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22页。

[5]、薛昭:“农民工权益谁来保护”,《中国劳动》1998年第10期。

[6]、张乃剑:“农民工权益亟待立法保障”,《中国建设报》2004年2月26日。

[7]、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与不足(下)”,《中外法学》2001年第1期。

[8]、黄云峰:“保障农民工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第9页。

[9]、李永惠,王嘉林:“企业拖欠工资的法律思考”,《中国劳动》2002年第14期。

第四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浅谈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浅谈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难以为继,这一波金融危机影响力了成千上万金融消费者,从而引发了美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高度重视。后危机时代,各国都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上了重要的议程。

在我国,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得以快速发展,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却没有足够的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呈扩大趋势。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步伐已明显加快,国务院已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趋势下,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状

1、立法落后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法律依据就是目前实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于1994年颁布实施,距今已经23年了。在这23年中,不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银行的发展都是迅猛的,23年前的法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这方面更是出现了空白。另一方面,对于“银行业消费者”在法律角度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解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主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银行购买基金、国债、理财,以及一些中间业务的开展已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消费这个范畴,那实施上述行为的主体是否在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内呢。

2、金融消费者缺乏金融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不强。必要的金融知识是参与金融活动及保护自身权益的基础,但当前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较低问题突出。调查显示,金融消费者学历在大专及以上占76.70%的情况下,居然有20.11%不清楚信用卡与借记卡的区别,金融知识水平之低可见一斑。与此同时,65.40%的金融消费者认为,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后政府应该赔偿其损失,23.40%的金融消费者认为,购买理财产品亏损时政府也应该赔偿其损失。可见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较差。

3、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不足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开始,银行间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各家银行机构为了完成存款、贷款、利润等指标进行抢占市场而各出奇招。有意无意地夸大其产品的优点、而忽略了其内在的风险,没有对客户进行不要的风险提示,甚至误导客户,忽视其合法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银行机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缺乏统一的认识,使得各家银行内部处理消费者群益投诉的途径和方式不尽相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大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实现。

4、金融监管不到位 一方面目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少高层级、专门、明确的法律规范和依据,造成实际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手段与措施。在当前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的职责不够明确,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畅通,联动机制也不健全。另一方面,存在着凭借垄断优势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现象,如实施公共事业缴费强制办卡、强制搭售新产品或新业务、捆绑销售等强制交易行为。

二、国际经验

1、制定专门法律

美国,2011年7月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是美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新措施,首次统一了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在立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专门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以确保该机构对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提供更为倾斜的保障措施。

英国,出台了以《2010年金融服务法案》和《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当前应抓紧制定《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尽快出台金融消费者保护专门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消费者在接受金融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应当享有的各种权利及权利实现机制。同时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性约束,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立专门机构 英国,根据《2012年金融服务法案》,由金融行为局(FCA)单独负责金融消费者保护:FCA被赋予金融产品管理和干预权,如果金融产品对金融消费者构成了不可接受的风险,FCA可制定规则禁止这些产品在市场上销售;FCA具有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限制权,可以不通过执法程序,即可禁止误导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推广;FCA还具有公开执法程序的权利,通过公开披露对金融机构采取的纪律处分措施更好地实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法案还从立法层面确立了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

加拿大,2001年就根据《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署法》成立了独立于监管部门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署(FCAC),统一行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和金融教育职能,主要实行风险为本的合规性监督。

设立专业性机构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发达国家适应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代表性做法。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的监管机制,即在央行的领导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这些监管机构是对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实行从上而下的监管,都没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提出很好的监管要求,造成不同程度的监管缺失。成立专门的机构并赋予立法权、执法权,有利于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给予消费者更为全面的保护。

3、完善专门的投诉处理机制

美国,CFPB设立了多个办公室并制定了消费者争议处理标准和程序,建成消费者投诉数据库,与其他相关机构实现共享,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对消费者投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台湾,基于现行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建立了一个覆盖金融业消费争议处理机构,归口处理传统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电子票证及其他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业态的经济纠纷。

我国金融消费者在自身权益遭受侵害时,因缺乏相关金融专业知识而无所适从。目前金融消费纠纷解决途径主要有投诉、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其中诉讼的成本较高,非诉讼的解决纠纷机制尚不完善,不能有效解决纠纷。金融机构应不断完善内部化解纠纷、处理投诉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质量、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要责任,间构建和谐关系和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一项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提升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42 号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已于2008年2月2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民工,是指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合理引导的原则,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将农民工及其随带配偶、子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纳入当地公共服务和管理范围。

第四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公安、教育、卫生、财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司法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和权益维护工作。

农民工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向前款所列部门投诉,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推诿。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告知农民工具体受理部门。

— 2 —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农民工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劳动权益,不得制定和组织实施任何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措施以及不合理限制。

第二章

就业服务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安全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并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制定和落实以培训促就业的激励、奖励和补贴措施。

第七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做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第八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其他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补贴。

第九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农民工生产安全和疾病防治工作。卫生部门应当将农民工随

— 3 — 带子女免疫工作纳入当地免疫规划。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民工就业所在地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农民工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农民工子女在农民工就业所在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学习的,在入学条件、收费标准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应当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和本省规定收取其他费用。

农民工子女返回原籍就学的,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当地公办学校予以接收,学校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加快审理、及时裁决,涉及劳动报酬、保险待遇的应当优先审理。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三章

工资、保险权益保护

— 4 —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支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按时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

除实行小时、日、周工资制的用人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应当每月向农民工支付当月工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工资应当支付给农民工本人,并同时提供工资清单。

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第十三条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具体规定并组织实施。

在建设领域和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推行《劳动计酬手册》制度,对其工资支付情况实施重点监控。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建设资金不落实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不予批准开工报告。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应当依法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务派遣组织向用工单位派遣农民工的,由劳务派遣组织和农民工按照劳务派遣组织所在地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及时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保留及转移

— 5 — 接续手续,不得以各种名义拒接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对确实无法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本省户籍农民工,可以将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社会保险关系。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本单位所有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矿山企业以及从事道路和水上运输、海洋捕捞和养殖、高处悬挂作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的用人单位,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可以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等部门应当将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农民工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作为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对未参加工伤保险、参加保险后又中断缴纳或者少缴纳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不予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所招用的农民工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分别缴纳;参加大病医疗保险或者住院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主要由用人单位缴纳。

第十八条

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受伤的农民工得到及时救治,并按照规定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 6 — 符合享受有关定期工伤保险待遇的农民工,以及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可以自愿一次性领取定期保险待遇,并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按照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农民工失业后,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第四章

其他权益保护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农民工享有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依法享有自主使用农民工的权利,任何单位不得干预。

用人单位使用农民工,不得违反规定向农民工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及其他不合理费用,不得扣押农民工个人证件。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采集、登记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姓名、公民身份号码、住址等基本信息,不得雇用无身份证人员和来历不明人员。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务派遣组织向用工单位派遣农民工的,由劳务派遣组织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制度,并履行向劳动保

— 7 — 障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和终止情况的义务。

用人单位与职工订立集体合同的,农民工享有集体合同规定的权利并履行集体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农民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职业健康监护,落实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农民工岗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照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专款专用。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及行业组织必需的岗位培训。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农民工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严禁任何单位以培训为名向农民工非法收取费用。对未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用人单位不得以农民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一般不得延长农民工工作时间,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农民工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休假日安排农

— 8 — 民工工作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安排补休。

第五章

监督与保障

第二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劳动保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人事、教育等部门应当加强配合,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力度,重点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

第二十七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现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中记载,情节严重的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时,应当制定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的服务措施,不得歧视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农民工身份、子女教育、婚育状况等方面信息的,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

第二十九条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得非法收回和强行流转农民工承包的集体土地。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自愿和

— 9 — 依法有偿转让承包集体土地的使用权。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应当加强监护帮教,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民工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在组织换届选举或者决定涉及农民工权益的重大事务时,应当及时通知农民工,并通过适当方式保障其行使民主权利。

第三十条

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等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并可以向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等有关部门提出查处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核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农民工权益,法律、法规已设定行政处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农民工就业所在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拒不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向农民工子女收取费用的,由监察、价格、教育等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

— 10 —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对农民工进行安全培训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农民工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报酬的;

(二)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三)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经济补偿的。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工资保证金制度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干预用人单位自主依法使用农民工的;

(二)向农民工或者使用农民工的单位非法收取费用的;

(三)不履行职责致使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四)侵害农民工人身和财产权利的;

(五)以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为由强迫农民工返乡的。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法制

农民工△

权益

保护

办法

命令 主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3月20日印发

共印750份

下载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工会组织保护农民工权益:国际经验及其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 (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 42 号 )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已于 2008 年 2 月 29 日经省人民政府第 2 次常 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8 年......

    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研究

    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研究农民工, 顾名思义就是农民身份的工人,农民工是传统的户籍制度与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从职业角度讲,他们是工人,从身份上讲,他们是农民。......

    农民工权益保护2(5篇)

    目录 一、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1 (一)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欠薪现象普遍存在„„„„„„„„„„„„„„1 (二)劳动合同......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也是中国社会中的又一弱势群体,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虽然被定为农民,但他们却早已从农民中......

    浅谈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个瓶颈因素(精)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 卷 本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10分,时间 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

    关于如何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思考

    关于如何保护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思考 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市煤炭、造纸、耐材、建材等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外......

    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4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42号《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已于2008年2月2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二○○八年三月二十日江苏省农民......

    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探究

    《社会福利》 学号:08102019姓名:陈荣刚 班级:081021邮箱:***@163.com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探究摘 要:农民工是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由于其自身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