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宁蒗县天保工程公益林项目现状及对策
浅谈宁蒗县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现状及对策
吴锡云
云南省宁蒗县宁蒗林业局天保办 邮编 674300 摘要: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宁蒗县全面停止了天保工程区内的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工企业职工由昔日的砍树人变成为种树人、护林人,全县全面进入公益林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通过对宁蒗县公益林建设现状的分析,针对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天保工程 公益林建设 现状 建议及对策
一、天保工程实施的意义
1、地理位臵
宁蒗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宁蒗县)位于云南西北部、丽江市东北部。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0°22′-101°15′,北纬26°36′-27°56′之间,东西宽约90公里,南北长约150公里。地处滇西北高原,横断山脉中段,金沙江东侧,系滇中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间的过渡地带。绵绵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了群山起伏连绵,河流深嵌交汇,起伏较大的高原地貌。东部以中山地貌为主,西部为高山峡谷地貌,小盆地镶嵌其间。地势由北向南递降,北高南低。
2、工程实施的意义
宁蒗县于19 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天保工程实施前,林业采伐经营是全县的经济支柱,森工企业是经营木材的主力军。由于为完成任务而过度采伐,使县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群落结构、野生动物栖息地不同程度受到破坏。伐 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明显,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每年都有洪涝、泥石流灾害发生。长期森林采伐,森工企业陷入了森林资源枯竭和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在森工企业生产经营十分艰难,企业职工生活困难之际,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实施前的53.4%提高到2008年的68.7%,生态环境得到合理利用,水利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巩固了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减轻了因环境恶化带来的自然灾害,优化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证了珍稀动物的繁衍,更好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使云南省二级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如临近濒危的野生动物黑熊、狼、麝、麂等,进入林区就能听到它们的故事或看到它们的足迹。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森工企业职工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使森工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臵,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五大保险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为森工企业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泸沽湖旅游景区的开发,促进了宁蒗县中小型水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林区生产生活建设,改善了山区的落后状况,加快了贫困山区的脱贫步伐,使山区经济逐步走向繁荣。
二、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现状
1、公益林建设
宁蒗县地理环境特殊,气候条件恶劣,最高海拔白岩子顶峰4510.4米,最低海拔与永胜交界处金沙江边的子补河口1370米,海 拔高差达3140m,温差变化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生物分布的多样性。从 1998至2010年,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45.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20万亩;封山育林88.50万亩;飞播和人工模拟飞播14.20万亩。
2、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指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伐根地下茎的萌蘖能力,通过人为的封山培育,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以及荒山、荒地得以休养生息,迅速繁衍为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法。森林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新造幼林地和其它必须封山育林的地方,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封山育林”。由此可见,封山育林是一项有法律规定的恢复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的办法。
天保工程实施后,根据《宁蒗县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说明书》中的设计要求及施工措施,全县14个乡、镇共计完成了封山育林88.5万亩。采用了灌草型、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四种封山育林类型,封育方式采用全封、半封、轮封三种方式。制定了封育管护措施,和管护员签订了封山育林责任状,保证封山能封得住、有成效。在村庄周围和公路沿线的封山育林地块建设生物围栏,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做到家喻户晓,加强管护、巡护及培育管理。在疏林地、无林地、灌木林地、低效林地选择乡土树种进行补植补播。把封山育林和一定的人工培育措施结合起来,促其早郁闭、早成林,以加快绿化进程,更加有效地保护了珍稀植物如红豆杉等的繁衍,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3、人工造林及人工模拟飞播造林 人工造林是指在宜林荒山荒地及其它宜林地、无林地上用人工栽培以形成森林的一种方法。
宁蒗县由于支援“三线建设”,加之长期受“靠山吃山”思想的影响,过度采伐林木但更新滞后,使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地块比较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森工企业职工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人工造林成为恢复森林植被的主要造林措施。为使人工林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的目的,我们聘请了有科技支撑能力的大理林业分院设计了《宁蒗县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说明书》。我们根据说明书设计内容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完成人工造林16.20万亩;飞播及人工模拟飞播14.20万亩。人工造林生态林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冷杉、云杉、高山松、华山松、车桑子、膏桐等;经济林树种主要有:花椒、青刺尖、杜仲、石榴、核桃等。
人工生态林建设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由于交通不便,造林难度大,但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全力进行幼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及林分结构,消除森林火灾隐患,聘请当地有威信人员或家族的族长担任管护人员,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华岗、沙力、竹山、石门坎的云、冷杉、高山松造林地,跑马坪、战河的高山松、华山松造林地,树高均长到了1-2米,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恢复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人工经济林建设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其它宜林地,主要采用单位+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谁种植、谁管护、谁所有、谁受益,这种种植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好效果。其中西川乡、西布河乡种植的花椒,拉伯乡种植的石榴均已有经济产值。飞播及人工模拟飞播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有规模的荒山宜林地及金沙江沿江一线,坡度在250以上地区,采取飞播或人工撒播高山松、云南松和车桑子方式;坡度在250以下地区,用人工挖穴点播方式种植膏桐,为恢复植被,加固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公益林建设取得的经验
1、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制。
组织机构,组织管理是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保障,是监督项目实施、质量检查等全过程的管理部门。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是考核单位对项目实施具体责任的管理。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制,保证了公益林建设的顺利实施。
2、认真、切实落实好《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说明书》
《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说明书》是公益林建设成效的重要保障。树种的生物特性,土壤类型是选择造林树种的基本要素,在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中,对造林树种选择,我们遵行 “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精细整地、合理密植、认真种植,抚育保护”的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说明操作,认真落实,扎实推进,讲求效益,收到了良好效果。
3、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我县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以“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为方针,严把设计、整地、栽植、种苗、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天保办派出责任心强、技术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与实施单位分片挂勾。在工程施工前,按照设计施工工艺要求对作业面积、整地质量、栽植方式、株行距、混交方式、树种及苗木质量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验收,以确保工程质 量。
4、严把种苗管理,确保种苗质量
为确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种苗质量,天保办高度重视种苗生产和供应工作,严格按照《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用I、Ⅱ级苗木造林,在苗木出圃前由森防站专门负责林木种苗检疫工作,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能出圃造林。对调运的苗木,请县苗木检疫部门对苗木供应单位,调运单、“三证一签”复核合格后,才能将苗木运送到造林地块。
5、严格坚持质量标准,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施工、验收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把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成效放在首位,在栽植过程中做到深松土,细栽植,根稳苗端,栽植后全部培土或覆膜,裸根苗栽植严格执行“三埋两踩一提”的技术措施,营养袋苗栽植执行“苗端根稳土砸实”的措施,严把整地关、栽植关、苗木关、验收关等四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6、加强项目建设后的管护
造林成效的关键是管护,俗称“三分造七分管”就是重在管护。项目实施后,聘请当地有威望、且能同当地群众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村民或林场职工为专职管护,巩固造林成效。
四、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客观因素
由于地理位臵特殊,气候环境恶劣,温差变化大、受立体气候条件、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影响:
一、高海拔地区造林地受大雪、冰雹、冻拔自然灾害严重,低海拔主要是病虫害、干旱等自然条件影响,一 个冬春下来,造林地块保存率低下,至使一些地块重造、甚至政策报损。
二、是野生动物保护与造林成果巩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加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我县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增多,野兔、鼠类、野猪等野生动物毁坏栽植苗木情况严重,降低了苗木保存率,增大了补植苗木量和用工量,提高了造林成本。
2、主观因素
4.2.1、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利益和公益林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林权责任,对森林进行切实有效管护取到了积极作用,但却给天保公益林建设的规划设计增加了难度。部分农民的生态环境建设意识还比较淡薄,只能顾及眼前的利益,大部分林地权属已流转变更,公益林建设只能在国有林中规划设计,增加了公益林建设难度,限制了林业生态的发展。
4.2.2、苗木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公益林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人情苗、关系苗现象突出,很多不具备“三证一签”,更不是Ⅰ、Ⅱ级的苗木用在了造林地块上。还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苗木成本,完成造林任务,在当地收购未经检验合格的苗木出圃造林,加上起苗方法不当、长途运输、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部分造林地区苗木质量不高,造林成活率难以保证,增加了次年补植苗木的数量,提高了造林成本。
4.2.3、林、农、牧的矛盾突出
在林区砍柴、挖药、放牧、发展畜牧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天保工程实施后,随着宜林荒山荒地逐年绿化,挖药、放牧地块越来越少,导致一些新造林地幼苗幼树时常遭受牲畜的践踏和啃 食,受到砍柴、挖药等生产活动破坏,给管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之造林地郁闭前的管护经费无法落实,对公益林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4.2.4、科技支撑力度有待加强
宁蒗县属滇西北部高、中山高原地区,有云南松林、云冷杉林亚区。常见的阔叶树种主要有黄背栎、滇青冈、高山栲、麻栎、旱冬瓜等,都是乡土树种,且生态防护性能好,是生态公益林建设首选树种。为更好地发展生态效益,需要调整单一群落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复合型树种,但这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技术,在育苗和造林技术方面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在大面积造林中困难较多,急需科学技术支撑。
五、公益林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 组织保障措施
5.1.1加强领导机构,完善林改制度,认真组织实施,为公益林建设做出贡献
宁蒗县天保办及各实施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协调处理林改与公益林之间矛盾,对各实施单位的公益林建设项目进行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加强项目实施的具体技术指导、检查,严把质量把关,保障公益林建设顺利实施。
5.1.2推行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
健全“天保领导小组—县天保办—实施单位—天保所(林场)—管护点—管护员”的管理体系,层层落实责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具体的建设任务落实到集体或个人。同时,管理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工作。
5.1.3、对公益林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制
各实施单位应对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项目进行公示、公开招标。由有营造林资质的单位、企业或个体组织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竞标,通过审核确定符合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的中标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由资格林业工程监理员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5.2、技术保障措施
5.2.1、认真搞好公益林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公益林建设的最基础工作,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成效的因素,要认真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小班区划要准确,技术设计要合理,造林树种的选择坚持“适地适树”的乡土树种优先。要遵循森林自然生长的规律,科学调整公益林造林方式。造林林分结构采用混交的方式,包括针阔混交、阔叶混交、乔灌混交等类型,形成多层次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公益林建设的成效。不符合要求的地类坚决不区划进去。
5.2.2、加强苗林监管,确保公益林建设实施
按照“造一块,活一块,成一块”的原则,严禁“关系苗、人情苗、无三证一签”的苗木上山造林。封山育林要以全封为主,协调好林、农、牧的关系,杜绝人为活动的破坏,同时做好封育措施及适当补植补播。人工造林难度大的地区,选用优质的壮苗,采用穴状整理,移土造林的方式,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5.2.3、加大人工造林幼林抚育力度,提高生长质量
按照造林作业设计施工要求,人工造林通过严管护有一定成效。根据造林地实际情况,造林时的初植密度过大,灌草年生长量极大,幼林不能正常生长,苗木长势较弱,影响生长量。对此问题建议国家 适当增加公益林幼林抚育的资金预算,实施幼林抚育,以保证幼苗幼树健康生长,巩固造林成果。5.2.4、加强造林地管护
由于公益林建设没有专门预算管护经费,造成未成林造林地管护的各项措施难以全面实施,造林小班有牛羊危害及人为破坏现象,对苗木健康生长及快速成林造成一定影响,对此问题,除实施单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造林地管护外,建议国家增加预算经费,尽快将未成林造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管护范围,以达到造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
5.2.5、加强公益林科技支撑建设
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希望选派有责任心、技术能力强的技术干部到省林业厅举办的林业工程监理培训班培训,取得工程监理资质。在工程施工前,向中标营造林单位派驻工程监理人员,由工程监理人员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对施工工艺工序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验收,对种苗、物料质量、数量进行监督和对作业面积进行核实。为了把责任落到实处,要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实行“谁设计、谁监理、谁验收、谁签字”制度,保证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5.2.6、调整林业政策,寻找修复天然植被的有效途径 天然植被除了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途径外,要不断拓宽天然植被修复的其它有效途径。一是对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的地区可以采取生态移民安臵的办法,形成大范围的无人区,让植被自然恢复。二是尽快全面实施天保工程区公益林新增造林的生态公益林补偿,特别是人 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已解封的森林面积的公益林补偿。三是对国有森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国有林管理部门负责国有森林的管理,加强国有林区的生态旅游建设。
总之,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宁蒗县的公益林建设取得了良好效益,改善了宁蒗县的生态环境,为宁蒗县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公益林建设的现状,清醒的认识到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把准脉,寻找突破口,寻求公益林建设的长久之策,用好药,全面推进宁蒗县公益林建设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宁蒗县天然林保护实施方案》
《营林学》
《宁蒗县天保工程公益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第二篇: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
附件三: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公益林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管理,提高公益林建设成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西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省(区、市)天保工程实施单位。
第三条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是指天保工程实施的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建设项目。
第四条 公益林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五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林业部门根据《实施方案》及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投资计划申请报告,按通知要求联合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第六条 国家林业局根据地方上报的投资计划申请报告,结合各省上工程实施情况及以往核查考评情况,汇总编制投资计划建议,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投资计划建议进行审查和平衡后,联合国家林业局下达投资计划。
第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林业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分解转发下达明细计划。各县(局、场)等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县级实施单位”)根据下达的明细计划,编制作业设计,于明细计划下达一个月内上报上级发展改革、林业部门联合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三章 调查设计
第八条 调查设计是公益林建设重要的基础性文件,是保障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和规范调查设计管理,提高设计质量,确保公益林建设成效。
第九条 公益林建设要因地制宜,调查设计选择的对象。封山育林:选择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沙)荒地实施封山(沙)育林,根据立地条件及母树、幼苗幼树、萌蘖根株等情况,合理确定封禁类型和育林措施;
飞播造林:选择在宜林荒山(沙)荒地、灌木林地实施飞播造林,补充适量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集“飞、封、补、管”综合手段恢复、改善和扩大地表植被。
人工造林:选择宜林荒山(沙)荒地、无立木林地等林地,采取人工植苗方式加快森林植被恢复,增加森林面积。
第十条 调查设计应由具有丁级以上(含丁级)资质的林业调 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其中,采用飞机播种的,设计单位应具有乙级以上的资质),实行调查设计质量终身负责制。
在同等条件下,实施单位要择优选用资质较高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设计任务,以确保设计质量。调查设计费用可列入公益林建设成本,费用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从地方配套投资中列支。
第十一条 设计单位应按照国家林业局《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及现行的《造林技术规程》、《飞播造林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查设计。
第十二条 调查设计成果由县级实施单位林业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采取小班抽取和全面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设计资料进行全面审核。
第十三条 公益林建设调查设计成果未经批准,不得组织施工作业;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按照上述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省级林业部门可根据上年县级实施单位作业设计核查情况,区分不同的实施单位,实行免检、抽查和核查,实行核查的县级实施单位按公益林建设内容分层抽取1%进行现地核实认证,合格后审批实施。
第四章 施工管理
第十五条 除了跨区域的大面积飞播造林任务可由省、地(市)级林业部门联合组织有关单位实施外,其他公益林建设任务由县级实施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施工作业单位或承包人要严格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 组织施工。实施过程中确实需要修改设计内容的,须报经原审批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 强化作业质量管理。各县级实施单位和施工作业单位或承包人要实行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主要工序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 公益林建设要优先使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林木良种或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禁止使用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
第十九条 公益林建设应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积极推广多树种配置,大力营造混交林。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立地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可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树种,提高林地产出率。
第二十条 农村能源紧缺的地方,要在集居地周围的宜林荒山荒地营造一部分薪炭林,有效解决天然林禁伐和封山育林后当地的烧柴问题,大力推进节柴改灶,鼓励农村发展各种新型替代能源。
第二十一条 积极推行公益林建设法人负责制、合同制、报账制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 森工企业等国有单位承担的公益林建设任务,要优先组织本单位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保质保量完成。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内部招投标制,不得擅自将工程进行二次转包或分包。
第二十三条 实施单位应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对新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抚育和管护,确保公益林建设达到设计要求。
第二十四条 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用科技成果,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尤其是对立地条件差的造林配套技术,以及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治技术等,要加大科技配套措施的综合应用。第二十五条 实施单位要严格执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和会计核算办法,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公益林建设资金。
第五章 检查验收
第二十六条 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分为县级实施单位全面检查验收(以下称自查),省级核查验收(以下称核查),国家级抽查(以下称抽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县级实施单位自查结束后要形成自查验收报告报省级林业部门,省级林业部门核查结束后要形成省级核查验收报告报国家林业局。
第二十七条 为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监督,实行技术质量负责制。有条件的,可聘请有造林监理资质的单位,对实施单位的公益林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理。监理费用可列入公益林建设成本,监理费用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从地方配套投资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 公益林建设检查和核查具体工作,由各级林业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调查设计单位及专业调查人员承担。
第二十九条 公益林建设任务完成、达到调查设计成效验收年限并达到合格标准的,实施单位应按程序提请有关省级林业部门检查验收。验收的年限一般按照人工造林3年,封山育林、飞播造林5年进行,具体以调查设计确定的年限为准。
第三十条 省级林业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组织对实施单位公益林建设地块的成效逐块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成效验收标准的,责成实施单位进一步采取补植补造等措施,直至达标后再行验 收。省级批准验收成果的相关部门和承担验收的单位及相关人员,对验收成果实行终身负责制。省级检查验收报告应及时上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必要时国家林业局将组织抽查。
第三十一条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公益林建设损毁,应按照民政部《灾情统计、核定、报告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实事求是地对损毁的公益林建设进行核销。
公益林建设损毁,是指由于等级较高、破坏力较强的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沙尘暴、飓风等)、地震、低温冷冻、雪灾、病虫鼠兔危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异常自然现象和森林火灾造成的灾害损失。
第三十二条 损毁面积的调查须由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并出具损毁调查报告。
第三十三条 损毁核销申请由实施单位向上级林业部门提出。提交材料包括: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包括计划、设计、施工文件、受灾等级、县级以上气象部门的气象资料和灾害发生认定书、损毁调查报告等)。
第三十四条 省级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灾情的统计、核实、核销,汇总后向国家林业局备案。国家林业局根据省级林业部门提报的情况,必要时对核销的公益林建设面积进行核查。
第三十五条 经核销后的地块,适宜继续开展公益林建设的,可重新纳入调查设计范围。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三十六条 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林建设的监督指导、检查验收、效益监测和绩效考评。各级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要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公益林建设的组织管理,落实任务,明确职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七条 公益林建设成果验收后,需要移交林权所有者管理的,实施单位应及时移交。合股造林的,按照有关协议办理。
第三十八条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认真总结公益林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九条 要加强工程管理、技术、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工程管理设计及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工程调查设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与控制、栽培技术,以及调查、检查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第四十条 省级林业部门和工程实施单位要建立完备的公益林建设管理档案,及时更新公益林建设的有关数据,实行科学化、电子化管理。
第四十一条 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级林业部门要定期报送生产进度等相关信息,准确提交有关报表和信息,及时反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四十二条 实行绩效考评机制,国家根据各省公益林建设绩效考评结果,调整下一的建设任务。省级实施单位也要根据县级实施单位绩效考评结果,安排下一的建设任务。
第四十三条 探索公益林建设有效途径,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和林农参与公益林建设,研究森林管护与公益林建设相结合的承包模式,努力增加职工和林农收入。
第七章 奖惩
第四十四条 对公益林建设质量高、成效好、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林业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效差、严重不合格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质量事故的,要依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实施单位应将自查的结果,作为对公益林建设支付报酬的主要依据;省级核查结果,应当作为对实施单位公益林建设资金和任务进行调整和安排的主要依据;国家抽查结果和绩效考评,应作为对省级单位公益林建设资金和任务进行调整和安排的主要依据。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林业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日趋恶化,人们对公益林所起的重大作用已基本形成共识。但由于公益林不仅涉及公益林的价值构成及补偿机制等理论性问题,而且还涉及公益林管护体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重点对广东省连山林场生态林经营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营;发展建设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等;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生态公益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所谓森林分类经营,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的生态和经济需求,把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达到整体相互协调、局部分而治之的一种新型的森林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生态公益林可分为林种分类经营及区位分类经营两大类。广东省连山林场生态林经营管理现状
2.1 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情况
广东省连山林场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属粤西北南岭重点生态屏障区,林地跨连山和连南两县。林场经营总面积9749.5 hm2,其中林业用地9458.6 hm2,占97.0%;非林业用地290.9 hm2,占3.0%。按林种分,生态公益林6427.9 hm2,占68.0%;商品林3030.7 hm2,占32.0%。按地类分,有林地8255.4 hm2,占87.28%;灌木林地749.2hm2,占7.92%;未成林地211.1 hm2,占2.23%;无林地229.0 hm2,占2.42%; 苗圃地4.9 hm2,辅助生产用地9.0hm2,占0.15%。全场森林覆盖率84.70%,林木绿化率92.40%。
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362 100m3,林木总生长量22 141m3,林木生长率6.1%,森林覆盖率84.70%。全场林分按优势树种分,各类树种面积、蓄积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树种面积、蓄积量情况表
针叶、阔叶树种面积和蓄积所占比例不均匀;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例较大,阔叶树面积和蓄积比例较低。生态林仍有较大面积是针叶林,林分质量低。商品林主要以杉、松为主,结合广东省林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林场所处区位的重要性,要尽快加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造林力度,使阔叶林面积所占的比例较快提高,以实现资源数量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
2.2 连山林场生态公益更新改造实际投入情况
连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省财政拨款,补偿标准偏低,筹资渠道过于单一。尚未真正建立长效稳定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投入机制,财政转移支付缺乏稳定可靠性,难以满足生态公益林营造与管护的实际需要。林场每年具有一定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任务,资金不足部分需要林场自身投入,林场属自负盈亏单位,进一步加重了林场的经济负担,而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平均补偿标准仅为270元/hm2?a,还不足以支付管护工资。目前连山林场生态公益更新改造实际投入情况:①开设水平带投入:100元/亩;②打穴、复土:150元/亩;③苗木及种植:150元/亩;④基肥及追肥:200元/亩;⑤ 抚育及施肥人工费:250元/亩;⑥其他费用:设计费、招标费、监理费、税收等占投入的20%计算(总投入情况1 000元/亩)。生态公益林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3.1 树种结构不合理
林场的树种以杉木和松树为主,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 生态功能等级偏低。从表1可知,杉、松树种的纯林及混交林面积、蓄积量合计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5.8%、86.4%;这种以杉、松为主导的树种结构,使林场林分的生态稳定性低,抗逆性差,松类病虫害潜在风险大,火灾隐患大,不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整体生态功能等级的提高。例如,2008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全场有大量杉、松被折断或毁坏,造成森林资源损失了多于20万m3。由于林场松树多,防火任务艰巨,受松类病虫害的威胁巨大。
3.2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小
林场现有林地平均蓄积为53.91m3?hm-2。林地生产力较低。特别是生态公益林的林分质量更差,有待于加强改造。与粤北地区的省直属林场相比,省九连山林场、省乐昌林场和省东江林场有林地平均蓄积分别为77.16 m3 ?hm-
2、90.6 m3 ?hm-2和42.8m3 ?hm-2,相比较,资源质量在省直属林场处于中下游水平。
3.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不足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广东尚缺乏这种机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到位,国家、省财政拨付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不足以满足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支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合理,由于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落实到林场主体单位,主要用于林场公益林的改造、抚育、保护、管理等支出,却无法落实到林场职工群众,职工群众无法从中直接受益,补偿金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对职工群众来讲也谈不到是真正意义上的补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群众参加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建设
4.1 做好生态林分改造,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
(1)加大对杉、松纯林生态林树种的改造工作,改善生态公益林的树种结构,采用全面造林更新和林下间种(补植、套种)形式,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林分改造中要适地适树,用树体高大、冠幅大、深根系、根量多、长寿、美观、生长稳定且抗性强的树种。树种搭配上坚持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相结合,以利于形成层次分明、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强的森林植物群落。改造中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用人工措施构成或人工促进恢复的方法建立起生态功能显著、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森林结构。从2003年至今,林场营造了近0.3万hm2的针阔或阔叶混交的生态林。
(2)加强对生态林未成林地的人工抚育工作(铲草、松土和施肥),使之尽快成林。
(3)加强管护工作。加强日常巡逻看护,防止人、畜的干扰和破坏,防止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4)要抓好重点生态林项目的建设和管理,采用绩效管理方法。特别是要抓好珠防林建设、北江水源涵养林建设、林分改造、国债生态林抚育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这几大工程,使生态工程成为省里的示范、样板工程。
(5)可发挥生态林多资源效益,如采取在林下间种珍贵中药植物、野菜和茶叶等。
(6)可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现有部分风景林纳入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规划中。
4.2 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与补偿方法
制定相关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确保用于生态公益林投入资金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制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法维护好林权所有者的权益。在改革中可采取以下森林生态效益的基金补偿方法。
(1)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成立有政府牵头,根据不同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公益林数量及其对流域的贡献大小收取相应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由各地区政府负责筹措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之后统一上缴省财政专户,并由省财政统一标准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补偿,并且资金直接补偿到户。
(2)受益单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根据受益单位性质、经济能力和受益程度,按照“政府为主负责,受益单位合理负担”的生态效益补偿原则试行开征水费附加费、林木采伐森林生态补偿费、旅游风景区森林生态补偿费、水电附加费等。
(3)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对于连山境内的保护区与森林公园,要求保护区每年从拨付的财政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森林公园可以通过政府与建设部门、旅游部门协调,由政府一次征用补偿或要求从风景区的门票收入和其他收入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森林的管护和补偿生态公益林经营者。
4.3 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要求,建立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一个主体、两个监督”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各种有效形式。
(1)加强政府在管护机制中的作用
政府要建立各级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充分发挥驻各乡镇、街道工作队的职责作用。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对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把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列入年终经济量化考评内容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护林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护林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每年对护林员的管护绩效进行年终考核,择优聘用,进一步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措施。
(2)明确落实管护责任
由主管单位与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单位的责任范围、权利与义务;对生态公益林经公示无异议的管护责任单位,由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按照有利管护原则,科学合理划分管护责任区,组织辖区护林员进行管护责任片区的现场拨交,明确护林员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六定”责任制,即:定山场、定面积、定任务、定职责、定管护期、定报酬。并由林场对生态林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监管责任区,加强监管。
(3)强调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主体
对于集体所有的林权首先要突出“均”字,通过采取“均山、均权、均利”的方式,落实集体所有制,使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享有收益权,突出“ 联”字,即分到户,再联合起来,以联为主,落实管护主体;补偿到户,确保老百姓能够从改革中直接受益,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4 宣传教育
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明确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及生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和爱护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氛围,使生态公益林真正起到保护环境、造福社会的作用。结束语
生态公益林是宝贵的森林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最需要依赖的生态屏障。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防灾减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要通过革新传统的森林经营理论、方法、技术与内容,制定包括生态系统管理计划、政策设计以及组织和制度安排等在内的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实现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系统经营。
参考文献
[1]戴广翠,闫春丽,缪光平等.关于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几点建议[J].林业经济,2008(12).[2]李浩.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防护林科技,2011(04).
第四篇:武宣县生态公益林发展现状及对策
武宣县生态公益林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对武宣县生态公益林资源建设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县生态公益林今后发展思路,以实现林业经济与生态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探讨;发展思路
1引言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双重责任。森林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森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生态公益林建设具有保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公益林是服务于社会、受益于全民的非赢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不可逆公共性。生态公益林建设在广西南部地区由于速丰林的高速发展和区划不科学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合理区划生态公益林和适当提高生态补偿金是解决矛盾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武宣县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2武宣县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地处大瑶山脉西南部,东北面与金秀县为界,西南面与桂平市、贵港市毗邻,西面与来宾市兴宾区接壤,北面与象州县交界。武宣县四面环山,黔江河由西向东将全县隔为南河片和北河片,行政区域面积为17046535hm2。武宣县辖10个乡镇,142个村民委,6个居委会,2个区直单位(黔江实业总公司、武宣种畜场)。全县人口总数44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
武宣县植物种类丰富,计有数百种。原生植被为亚热带阔叶林地带,但长期以来普遍受人为破坏,现仅有少量残存于人烟稀少边远的沟谷中,广大地区已演变为次生林。人工林有桉树、马尾松、杉树、油茶、竹子等。2005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武宣县岩溶地区土地面积413534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5822hm2,石漠化土地面积131387hm2。
3生态公益林建设基本情况
31武宣县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
武宣县2013年生态公益林1623156hm2,其中国家级1560263hm2,自治区级62893hm2,生态公益林占林地面积的184%;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和1个国有林场范围内。公益林树种主要为石山灌木、江河源头及江河两岸的阔叶林和竹子为主。
32公益林立地条件和林分质量参差不齐
武宣县生态公益林主要为立地条件较差的石山灌木林,其次是立地条件稍好的江河源头及江河两岸的阔叶林和竹子。
33生态公益林补偿与管护情况
2001年以来区财政厅每年都下达该县生态公益林补偿专项资金计划,补助标准从最初的5元/亩提高到2013年的15元/亩,2013年补偿面积范围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公益林。
根据《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权属为集体公益林,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并对照农户林权证进行实地确认和面积分解,然后张榜公示,再次确认无误后,落实责任,签定合同支付补偿费用;权属为国有公益林,林业局与国有林场,林场与护林员都签订了管护合同,管护费用直接补偿到个人帐号,并建立档案。在公共费用上,全部用于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公共管理上。
4当前生态公益林存在的问题
41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低
2012年在林地保护落界结合公益林调整时由于界定工作粗放,致使一些农民种植的尾叶桉树林划入生态公益林。2013年国家级新补偿标准虽然提高到15元/亩,但经营管护公益林获得的补偿远不如经营商品林的收益好,特别是在广西南部速丰桉的种植地区,以目前尾叶桉种植来看,每亩尾叶桉平均4~5年一个轮伐期,除去成本每年的纯收益应在1000元左右。因此生态补偿金显得非常低,林农看到经营管护公益林获得的补偿远远不如经营商品林的收益好,都不愿意把能营造立地条件好的林地划为生态公益林地,造成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矛盾。
42生态公益林区基础设施薄弱
林区森林防火形式严峻,道路防火线,防火带,了望台,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需配套建设。
43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增强生物多样性
武宣县生态公益林大部分生长岩溶石漠化地区,区划中石山与石山之间土层较厚的林地由于生态效益补偿金低农民不同意划为公益林,使得公益林不能连片区划,影响整体的生态功能,将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使生境破碎化,影响物种的扩散、迁移和建群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由于森林质量低,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生长,植物群落体系有的单一,林木生长缓慢,长期不变,需继续对公益林营造,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森林质量、森林蓄积,增加森林固碳功能。应使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一体化,最大限度地释放林地生产力,追求森林生态效益最大化。
44林业后续产业结构滞后
武宣县林业食品、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旅游等虽有些发展,但产业未形成规模。该县具有得天独厚丹霞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丰富的百崖大峡谷森林资源景观,山水秀丽的黔江河和大滕峡风光,生态旅游区与游憩区建设及待开发利用。
5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51调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目前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每亩只有15元,补偿标准相当低,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现行的各级生态公益林的划分标准、办法是可变的。既让生态公益林产生生态效益又要保障林农的利益不受损害,以立地条件和林分质量的好坏来是确定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标准才是比较合理的。武宣县公益林以石山灌林林为主占到全县公益林的70%以上,这些公益林主要集中在南河片区的5个乡镇范围,区划中石山边缘农民很多的尾叶桉林地也被误划到生态公益林中,由于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与经营商品林的收益相差很大,农民利益受损都要求把这部分调整为商品林,然而目前在土层较薄的石山种植尾叶桉效益不好,这部分划定为公益林农民都很支持,所以应以立地条件的好坏和林分质量等级的高低来实行生态效益补偿金更为合理。
第五篇: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洛景政发(2012)40号
景村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
森林管护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天保中心:
现随文报来《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请审阅!
附: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
景村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
从2002年7月在全县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一期森林管护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干群的努力工作,实施森林管护19.57万亩,占到全镇应管护面积的100%。近十年来,由于宣传工作深入,管护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到位,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依法护林意识明显增强,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和森林火灾案件逐年下降,林区秩序明显好转,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面积、蓄积大幅增加,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巩固天保工程一期森林管护成果,进一步加强我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镇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依据国、省、市、县关于天保工程二期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我县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于2012年3月在全镇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管理办法》、《天保工程核查验收办法》和《洛南县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为依据,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资源安全为目的,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降低投资、强化基础、实施全面保护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森林管护机制,提高管护认识,夯实管护责任,加大管护力度,强化管护措施,确保全镇森林资源依法得到有效保护。
目标任务是以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对有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按行政管理区域和林地分 布特点,以行政村划分管护责任区,将县上分配我镇国营林场3名职工连同林业站3名职工统筹安排,划分6个管护责任区,按照“三定五落实”(即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责任合同,做到管护区域、管护标志、管护单位及责任人、管护办法、奖惩措施五落实)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将全镇19.57万亩森林管护任务具体落实到山头、地块和人头;坚决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对农民自用材实行计划限额采伐,有效减少森林资源的人为和自然消耗,使森林休养生息,充分发挥生态效能,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
二、实施办法
1、森林管护的范围与任务。按照洛南县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镇39个村(居)集体和个人所有的19.57万亩森林资源,全部纳入管护范围(插华于以集体林中的国有林,由古城林场专职护林员落实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责任。
2、森林管护的责任与落实。森林管护按照行政和业务两条线对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管理,落实三方面管护责任。一是落实行政管理责任。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天保工程目标管理责任书,由镇长负总责,主管副镇长负直接责任,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扎实有效地搞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二是落实业务管理责任。镇天保工程管理站与各护林员(含林业站职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和管护合同,将管护面积和责任落实到天保站职工及护林员个人,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点,全方位管护。三是落实林权所有者管护责任。充分发挥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由各村组组织落实,将确权到户的森林面积管护责任落实到林权所有者,真正实现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目的。
3、森林管护的内容和要求:森林管护的主要内容是防止盗伐、滥伐林木和偷拉乱运木材;防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防止和扑救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止人为和牲畜践踏幼苗幼树。通过管护做到责任区内无乱砍滥伐林木、乱拉乱运木材、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发生。
4、森林管护的方式与组织形式:全镇森林管护统一由镇天保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镇天保工程管理站负责具体实施。全镇划分6个管护区,实行分级管护。全镇39个村(居)集体林(含个体)管护面积19.57万亩,不论是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还是商品林;不论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面积确权到户还是未确权的,全面落实行政、业务和林权所有者三方管护责任,以林权所有者管护为主,在林权所有者履行自身管护责任的同时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质量、统一验收的管理机制,划分6个管护区,按照人均2-4万亩管护面积划分管护责任区,实行联动管护模式,由镇天保站对护林员实行直接管理。
5、护林人员的选聘、使用和管理
4(1)集体林专职护林员的选聘:从事集体林管护的专职护林员由县天保工程管理中心选派三名林场职工分配到我镇天保工程管理站和林业站职工共同承担管护责任。
(2)护林员的使用和管理:到我镇从事集体林管护的专职护林员采取与林场业务工作脱离的办法,直接由我镇天保站使用管理,分别签订管护合同。
6、护林员的具体职责:护林员是责任区森林管护的直接责任人,其职责是负责对责任区内林地、林木、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负责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监测管理和预报、扑救工作;负责对各类毁林事件的报告和协办处理;同时负有宣传林业政策、督促护林制度落实和配合林业站搞好其它林业工作的责任。
7、护林人员工资报酬及兑现:到我镇从事集体林管护的专职护林员管护报酬按每人每月2100元核算,其中管护工资每月2000元,补助经费工资100元,县林业局每季度将管护工资划拨镇天保站,镇天保站依据每月考勤和考核结果将管护工资兑现到护林员个人。补助经费工资计入管护工资,纳入合同管理,用于专职护林员房租、水电和办公费支出,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的办法,由镇天保站统一掌握使用。具体考核兑现办法另行制定。
8、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镇上将对每个责任区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验收,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按考核结果严格区分和确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格次(其中优秀不超过护林员总数的10%),按照格次兑现并奖励管护工资。
9、关于宣传问题。由于天保工程涉及量大面广时间长,与林区各家各户都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将是工程能否正常实施的根基和支柱。各村、各护林员在工作中都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切实将宣传贯穿整个工作始终,做到宣传面要广,宣传层次要深,宣传形式要灵活多样,特别要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将进一步加强。要突出搞好宣传的硬件建设,各村要在本次工作中,对所有宣传碑、牌全部进行一次刷新,强化林业特别是天保工程的宣传气氛。
三、工作步骤和要求
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事关重大,必须从保稳定、讲责任、求效益的核心出发,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具体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工作准备。从2月21日至2月26日5天时间,主要任务一是根据县上实施方案制定本镇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意见;二是召开各村负责人会议,开展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安排全镇森林管护启动实施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责任区划分和护林员选聘。从2月27日至29日3天时间,主要任务是镇天保站按照实施意见合理划分管护责任区,并上报县天保中心
第三阶段:启动实施。从3月1日至3月5日5天时间,主要任务一是将我镇划分的责任区以及护林人员分配到管护责任区,并 上报县天保中心审批,二是组织召开全镇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启动实施动员大会,并对到镇天保站的护林员进行森林管护业务培训;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行政和业务两条线管理,镇政府、镇天保站分别与各村、各责任人员签订责任书;使护林员明确管护范围、管护责任、管护要求、考核奖惩和工资兑现办法,及时上岗,认真履行森林管护的各项职责。
四、组织领导
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事关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能否正常有效实施,因此,各村、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整个工作由镇天保领导小组负责,由林业站(镇天保工程管理站)具体组织实施。各村也要调整充实天保领导小组,由行政一把手领导负总责,严密组织,上下一心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确保二期天保工程在我镇顺利进行。
附:景村镇镇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及专职护林员分配表
景村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