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对标管理
如何有效对标管理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聂俊华
对标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风靡全球。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对标管理,如AT&T,Kodak,Ford,IBM等行业领袖,那些通过对标管理取得了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在5倍以上。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经低迷,企业发展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竞争加剧,传统经营方式难以为继,国内企业为解脱困境,纷纷寻找破解之道,对标管理悄然形成热潮。但实施的结果却是几家快乐几家愁,有的企业真正理解并积极实施对标管理,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发现问题的症结并采取相应措施,创造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邯钢的模拟市场倒逼成本法、海尔的OEC 等都是对标管理产生的成功例子。而有的企业虽然通过外聘专家,参观交流等方式进行对标管理,搞得风风火火,却收效甚微。
对标管理核心是模仿和创新,通过观摩考察、标杆学习,重新思考和改善经营,取长补短,最终实现流程再造,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实战方法,从而成就卓越。这就决定了对标管理不是简单的竞争性学习和模仿性创新,不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正确实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一、对标管理的准备和实施
明确对标管理目标。对标管理意味着变革并最终指向变革,而 变革常要求代价并面临阻力,所以首先明确目标,是将代价和阻力降低到可实施范围内的不二之策。明确对标管理的目标需要经过二重决策:一是否需要导入对标管理。并非所有的情况都需要导入对标管理,只有在绩效、战略、成长等方面产生了持续性竞争劣势的情况下导入对标管理才是必要的。二是否需要现在就导入对标管理。导入的时机常常取决于共识的程度,只有企业内部对持续性的竞争劣势有透彻的认识并具备导入对标管理的坚定决心,尤其是企业负责人和高阶主管对进行对标管理有强烈的意愿,对标管理才能提上日程,否则宜于从缓。
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导入对标管理是一个涉及企业变革的续性过程,所以,必须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对标管理领导小组以切实负责而后所有的从准备到实施具体事宜。对领导小组人员以五至十人为佳,宜由企业领导负责,小组的构成应包括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代表,小组成员应包括实际操作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最了解什么奏效和什么无效。主要职责是:审批公司年度对标管理工作计划和公司层面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决定公司对标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重大事项;负责公司对标指标体系(年度/季度)报表的审批;负责审批公司层面的对标专项分析报告和年度对标综合分析报告等。对标领导小组下设对标管理工作组,工作组应由对标管理牵头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公司各职能部门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公司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公司对标管理程序、对标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制订公司年度对标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标指标 结果的汇总,对标指标体系(年度/季度)报表的编制和发布;组织对标管理年度工作总结的编制和经验交流等;负责对标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组织对所属单位对标工作考核;组织对所属单位编制的对标管理案例的审核,负责对所属单位对标管理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组织编制公司对标专项分析报告、年度对标综合分析报告等等。
形成对标管理计划。一个通盘的工作计划必不可少,确认标杆的使用者以及他们的需求、界定标杆的明确主题、确认并争取需要的资源(例如时间、资金、人员)等等,使得未来的工作形成纲领性安排。一个完整的对标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目的:背景、问题、项目目标、范围、小组规章;专案计划书:工作项目、资源、产出、责任进度计划、拟定执行预算;专案管理:报告体系、项目检讨、进度报告;变革管理:利害关系人及其权益、沟通计划、评估计划、调停计划。
确定内外部标杆。内外部标杆指的是作为标杆对象能够为公司提供值得借鉴信息的单位,标杆单位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即在企业内部两个相似部门进行瞄准,也可以是外部的,下文以外部标杆展开。一般而言,外部标杆应具备两大特征:首先应具有卓越的绩效,应是行业中具有最佳实践的领先企业;其次应与本企业有相似的特点,要具有可比性并且管理实践是可以模仿的。外部标杆的选择程序,外部标杆选择的科学性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标杆比较的结果,所以必须审慎从事。主要是从行业实力判断、内部承认判断和学习意义判断三个方面去选择。第一步必须从公认的实力企业中寻找外部标杆,排名(按销售额或其他指标)在全球或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作为被选择对象才具有价值。第二步应该考虑企业内部对这些实力企业的认同程度,认同度越高,越能充分调动对标的积极性。第三步应该考虑学习借鉴意义的大小,借鉴意义越大,对于改进企业发展的价值越大。
在确定外部标杆时,要注意四个禁忌:向竞争者索要敏感数据,讨论定价或竞争性敏感成本等方面的内容;不愿意与合作者分享信息;未经许可与第三方分享所有者信息;基于标杆数据向外界贬低竞争者的商务活动。
确定标杆资讯源。竞争情报是高质量标杆的必备条件。选定产业及组织最佳作业典范需要确定对标管理的资讯来源,这些来源包括标杆组织的员工、管理顾问、分析人员、政府消息来源、商业及同业文献、产业报告以及电脑化的资料库等等。尽管临时性的资讯收集是对标管理中的常态,但持续性的对标管理资讯源需要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的信息来源包括三个层面:人际层面资讯源、资料层面资讯源、活动层面资讯源。三个层面的资讯源分别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有侧重。
资讯的收整。对标管理组织依据既定的规范搜集资讯、将资讯摘要分析、分析标杆学习资讯,从而为后续的标杆比较创造数据性基础。资讯的收整主要是从内部(了解本公司业务实践)和外部(研究最佳实践公司)两方面进行的。要坚持资讯收整的顾客导向,只有关注客户,关注客户的需求,并考虑公司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对标管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必须能够勾勒出直接涉及顾客的流程,详尽 地了解在那些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中从头到尾所发生的事情,才能帮助公司在着手进行对标管理时提出正确恰当的问题。在资讯收整中要克服三个不足:其
一、不能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集成供管理层和员工使用的信息;其
二、对企业运作和改进要求没有充分了解;其
三、没有接受新观念改变陈旧思维方式的坦诚态度。
研究最佳实践公司。对标管理小组要尽可能地了解被确认为对标管理对象的公司,尽可能地了解该公司的资讯及其职能流程,从而能充分利用向标杆公司学习的机会。
1、对标研究策略。研究最佳实践公司除了利用一些公开的信息源,还应进行实地的考察,标杆对象拜访需要开发一套对标研究策略。其中包括:实地考查,搜集标杆数据;处理、加工标杆数据并进行分析;与企业自身同组数据进行比较。
2、对标注意事项。深入生产服务一线,获得一手资料;目标要清晰,要明确考察一个公司自己想学到什么;注重细节,特别是关键性细节;渐进过程,从高层领导到现场作业员工的各种支持,去弄清清楚“怎样”和“为什么这样”工作,摸清一整套有效工作流程需要长期努力。
确定对标管理指标。这是对标管理中的关键一步,也常常是最难的一步,这一步将使得纯粹的资讯变成管理指标。确定标杆,确定要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和标准是理解对标管理,有效开展工作的关键。标杆是可参照的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它可以是人、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方法、某业务流程、关键步骤、部门之间高效的协同合作,或某一个具体标准。对标管理的效果或许会体现在绩效提高或者指标改善等数 据层面上,但是对标管理的内涵远远比指标改善本身要广泛和深刻。
1、确定标杆管理指标的目的和原则。目的:差距衡量、诊断工具、考核指标。原则:前瞻性,在短期利润和长期价值创造之间取得平衡;全面性,指标体系能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独立性,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熟悉度,指标应为大众所熟悉,便于评价;代表性,尽量用最少的指标反映重大的方面;过程性,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指标对比与管理对比兼顾;加强过程控制;闭环管理、追求实效。
2、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对标管理指标。平衡计分卡是卡普兰所发明的能够将战略转变为可操作可衡量的绩效考评体系,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主流指标体系。
确定绩效差距、分析成因。所谓的绩效差距就是自己目前的做法与最好的做法之间的绩效差异,包括综合绩效差距、关键绩效差距。对标管理中往往注重绩效数据,但对数据的来源不重视,这很容易产生比较错误,从而难以进行对口比较。明确绩效差距之后,要判明其产生原因、性质和根源。在分析原因过程中,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数据方面,因为标杆管理的真正价值应该是弄明白产生优秀绩效的过程并在本企业实施,而不应该只注重某几个财务数据本身。
拟定未来的最佳实践。通过标杆比较借鉴最佳操作典范,其最终目的是创建属于自己的最佳实践,以赶上并超过标杆对象。
二、对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标要明确,认识要到位。对标管理是全局性、全员性的工作,是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企业高层到 每一位员工都应认识到对标管理的目标和作用,并把目标管理贯彻到每一个经营生产环节。否则如果企业上下对对标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达成高度一致,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兴趣和支持,或者企业内部各方面不能有效参与协作,对标管理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形成“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夹生局面,甚至可能半途而废。
准确理解对标管理,正确实施。对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改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通过比较对比,找出可提高的空间,努力缩小差距,甚至超越先进水平,实现战略目标。对标管理的关键是确定要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和标准,也就是确定标杆。因此,对标管理对的是标杆,而非指标,这也是对标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标杆就是可参照的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对标的简单理解就是“你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很多企业没有确定好先进的标杆,进行分析,找到差距和原因,从而改进管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上级发布的指标比对结果上,过于关注战术层面,而忽视战略层面,过于关注财务结果,而忽视过程管理。过于关注技术层面则是对对标管理的理解有偏误,过于注重财务则使对标管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水平仍会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偏离了对标管理的本意,也不利于通过标杆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忌贪多求大,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对标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目标的渐进性学习过程。对标可能有明确的起讫时间,但不应该有具体的验收日期,对标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高速之旅,将对标工作常态化,是开展对标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有些公司企图通过对标一下 子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公司业务各个方面,而不是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对标着力解决,结果欲速不达,员工士气低落。
三、如何巩固扩大对标管理成果
“对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通过战略实施塑造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往往对标做一次拉倒,没有致力于持续的对标管理,重对比、轻改善,没有将对标发现的问题落实到流程优化与组织变革上,没有形成完整的持续改进循环。初次对标之后,企业应积极利用“对标”成果,充分挖掘“对标”资源。
落实改进。这是实现对标管理落地的关键,是对标管理中最有决定意义、最有价值的一环,只有完成对标之后的企业改进,才算真正达到了对标管理的目的。对标之后,要根据对标的关键发现、存在差距及问题症结,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整套改进方案,方案中应包含以下的基本要素:人事、预算、培训、所需资源、评估方法等等,应反映实施步骤、优先和后续活动的安排。然后根据方案,下决习积极实施具体变革,从而实现对标管理的目标。评估提高。由于对标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 都要重新检查和审视对标管理的目标, 以不断提升实施效果。评估是对革新所产生的长远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并重新进入下一轮对标管理循环。评估,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对标管理的目标和实际效果,分析差距,为下轮改进打下基础。重新校标,再次对标,实现超越。对标管理是不断和竞争对手及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比较实力,衡量差距的过程。一方面,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企业得到不断改进,形成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及连续的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自己的竞争目标。企业对标管理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贯通的, 并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每一个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每个循环结束时, 企业都要重新分析形势, 确定新的标杆, 进入下一个循环。重新校标,再次对标,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正是实现超越竞争对手质的飞跃重要途径。
第二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均将其视为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对标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一、对标管理定义: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对标管理理念:
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标杆除了是业界的最好水平以外,还可以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也作为内部标杆,通过与自身相比较,可以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向业界最好水平靠齐。
三、“三对”理念:
对标/对表/对照”管理,“三对”理念创新地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地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整体解决思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对标管理理念
所谓对表就是对比表格抓落实。如何将标准(制度)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关键就在于对表落实。即将标准(制度)中需要落实、执行的部分以表格的形式提炼出来,并根据执行的周期要求员工对比表格进行执行和填报。各级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对填报的表格进行审核,以实现标准(制度)的实时过程监控。
对照管理理念
所谓对照就是对照标准提问题。现实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总会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就是问题,但是如果期望的目标不同,产生问题的数量和性质就会不同,最合适的目标就是标准和制度规定。我们只有对照标准和制度来检查,发现的问题才是科学合理的。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司。在欧美流行后,亚太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是公司,连医院、政府、大学也开始发现对标管理的价值。
从应用程度上说,最初人们只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如今对标管理结合了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并将其引入到公司内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持续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
四、分类: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五、步骤:
第一步,制定对标计划,确保对标计划与公司的战略一致。第二步,建立对标团队。团队的结构取决于对标范围的大小、公司规模、对标预算、对标程序和环境等要素。其次是就对标程序、分析工具和技术、交流能力、公司背景和系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如果让专人负责对标的实施过程,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提高实施效率。除了领导能力外,对标团队还应当具备分析、程序处理和图书馆/电脑搜索等技能,3到5人最理想。
第三步,收集必要的数据。首先,要收集本公司的流程表、客户反馈、程序手册等信息进行自我分析。否则,你将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无法发现改善的机会在哪儿。
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模仿对象。公司做一个候选对象的名单,选择那些获奖公司、在商业杂志或者其他媒体尤其是行业报告中得到公认的公司,或由供应商、客户、咨询师推荐的企业。然后就这些企业进行调查,筛选出3到5个公司作为信息交换和对标合作伙伴。
第四步,分析业绩差距数据。在理解对标对象最佳的方法基础上,衡量自己与别人业绩的差距。可用的指标包括:利润率、投资回报、产品周期、每个员工销售量、每种服务/产品成本,或者如何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服务等。
比较时,必须就相同的事情进行对比,苹果比苹果,而不是比梨子。同时根据经济规模、不同的管理思路、市场环境做出调整。
通过比较业绩,企业就会发现与最好公司的差距。“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这样对标就可以帮助公司建立一个战略目标。在将相关信息告诉高层管理人员和整个公司后,企业要根据数据设计行动计划、实施办法以及监督衡量标准。
第五步,持续进行对标管理。企业在减少与最佳案例的差距时,需时常用衡量标准来监测实施的有效性。另外,由于表现最佳的公司本身也会继续发展,所以“找到并实施最好的方法”的对标管理也是一个只要开始就没有结束的过程。
六、易犯错误:
在对标内容上,很多公司过分关注价格,而忽视了有关客户和员工方面的对标。有的公司没有将对标目标与公司的主要使命联系起来,这可能会导致高层领导的反对,并影响到公司其他计划的执行。
有的公司在未完全理解自己的程序之前,就急忙实施对标,最终也会失败。有些公司试图用对标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公司业务各个方面,结果欲速不达,员工士气低落。此外,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没有人负责对标过程、没有对对标程序做系统记录等。
如何在对标过程中保持创新?
对标不是完全模仿,需要在企业文化、预算、成本收益约束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有的公司由于资本限制,先实施最佳案例中最关键或者受到资本约束最小的要素,这也是一种变通。同时,最佳案例随着时间推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改进。
第三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现在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第四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标杆管理是美国施乐公司1979年首创的。当时他的复印机市场受到国内外,尤其是日本企业全方位的挑战,市场份额从82降到35.面对竞争的威胁,施乐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深入广泛的标杆管理,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重组流程等一系列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随后各个公司随即效仿。
西方企业开始把标杆管理法,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思想和管理工具,通过标杆管理来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标杆管理和企业再造,战略联盟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管理办法。
标杆管理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
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的将企业与世界上领先的企业相比,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具体来讲是将产品,服务,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外的的优秀企业进行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提高竞争力,追赶和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好循环的管理办法。通过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管理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模式,实际上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原理:
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行业内外领先企业的关键业绩行为相比较与评价,分析这些基准企业业绩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业绩标准及绩效改进的最优策略,体现的是竞争优势。
标杆管理法的类型
内部标杆管理法: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简单易行,易产生封闭思维,夜郎自大 竞争标杆管理法:以竞争对手为基准,直面竞争对手,信息不易获取。
职能标杆管理法:行业内外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信息易获得,操作有难度。流程标杆管理法: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要求企业要深入流程和操作。根据资源条件和竞争环境,确定满足财务和客户需要,选择和是的方法。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
1计划:确定对那些问题进行标杆管理,确定用于比较的公司,决定用于收集资
料的方法。
2分析:确定自己目前的做法和最好做法之间的绩效差异,拟定未来的绩效标准,3整合:将标杆管理中的发现,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确立部门目标。4行动: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明确的行动并监测进展情况。
5完成:处于领先地位,全面整合各种行动,调整新标杆。
1、确定标杆的内容:首先要考察收集标杆数据,处理加工标杆数据并分析,与企业自身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企业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分析比较时我们不仅要参考行业第一,而且参照相近企业的情况,制定出可操作,可实现的分步实施步骤。
2、制定具体计划与策略。
创造环境,使企业中的人员能够自觉和自愿进行学习和变革,以实现企业目标。创建一系列有效的计划和行动,通过实践赶上和超过目标。标杆本身不能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需要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来实现。
3、比较与系统学习
企业应当培训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保证计划的切实实施。标杆管理会涉及流程改造需要改变一些人的惯有的行为,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需要思想上解除阻力。通过最佳的实践和实现方法,赶上和超过标杆对象。
4、行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全员参与,有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各级管理干部密切关注执行过程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5、效果评估和改进。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每一轮结束后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对标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以不断提升实施效果。标杆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企业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把握机遇与提升优势。
第五篇:对标管理认识
2008年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年,集团公司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对标管理年活动进行了部署和安排。黔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在公司系统全面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指标进行讨论,初步确定各要素指标及标杆值,对标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现对公司对标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对标对什么,拿什么做标杆
根据标杆管理的知识,标杆就是可参照的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在质量、数量和价值方面所期望获得的业绩标准。标杆管理,就是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标杆管理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它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
公司对标小组根据集团公司制定的安全、业绩、发展三大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首先确定了公司要对标的要素指标,将指标分为通用类指标和企业特质指标。通用类指标主要是利润指标、当年电费回收率、非计划停运次数、单位容量边际贡献等。企业特质指标主要是指水电企业受来水情况和季节性影响的指标,比如水能利用提高率、利用小时、厂用电率等指标。各要素指标确定后,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关于确定要素指标标杆值的工作,为最终指标标杆值的确定做了充分准备。
二、怎样对标,如何实施对标管理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公司高度重视对标管理工作。成立了对标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常务副总经理任办公室主任。公司同时制定了对标管理实施方案。公司系统各发电厂、建设公司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标管理实施方案规定了对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各阶段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和专题会议,认识和体会到对标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做强做好的重要决策,是增强竞争力,实现公司战略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三大业绩的重要抓手。
2、加强信息收集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公司对标管理机构收集了公司近三年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指标及公司成立以来的其它资料,同时对公司未来三年的经营情况进行预测,对公司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对区域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进行收集,通过与乌江公司和省内其它水电企业的比较,明确了公司的区域定位。再就是作为水电类上市公司,公司对标管理机构收集了近50家电力上市公司的资料。对其中水电类上市公司特别是规模与黔源公司相近的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收集整理,明确了黔源公司的市场定位。
3、确定对标要素指标和标杆值。经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工作以及对比分析,明确了企业的定位,通过对要素指标的分类,清楚了企业的差异性。根据公司对标管理实施方案的安排,公司定期开会,交流经验。经过反复讨论,初步确定黔源电力的对标指标体系和标杆值。对标标杆值的确定,集团有标杆值的按集团标杆值,其余的根据企业近三年指标和历史最好水平确定。
4、将对标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运行、计划经营、财务管理、建设管理、前期工作的指标体系,将指标层层分解到职能部门、运行电厂和项目建设公司。对标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公司各部门之间,各运行电厂之间(各建设公司之间)和各电厂的班组之间。公司对标覆盖了生产经营的各方面,基本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对标工作格局。
5、将对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经济活动分析有机结合。目前公司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包括由财务进行的基于财务快报的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以财务、计经、发电运行公司为主的季度、半年和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对各要素指标不仅要与计划比、与上年同期比、还要与标杆值对比。通过开展对标管理年和经济活动分析会活动,可以提高公司发现差距、分析原因、落实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公司绩效考核、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对标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公司将对标管理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与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相结合,全面加强企业管理,通过对标,揭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自我改善的压力和不断超越的动力,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是公司安全业绩指标完成较好,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党风廉政安全、企业稳定与形象安全保持良好态势。二是优化水库调度,增发电量。在年初库水位较低、三岔河来水与去年同期持平,芙蓉江流域来水比去年减少近50%,又遭受雪凝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公司主要领导发挥水电专家的作用,及时召开会议,协调调度关系,合理利用来水,公司1-9月份发电量取得了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成绩。三是光照电站克服工程技术难题于8月份两台机组投产发电,抓住汛期满发稳发。四是公司电价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6月和8月的两次调价,公司运行电站电价得到调整。新投产的光照电站的电价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由省物价局核定的临时电价高于目前贵州水电标杆电价近4分钱,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对公司下一步对标工作的建议
去年四月,集团公司按组织程序调整了黔源公司的领导班子,理顺了管理关系。新的领导班子对公司的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在组织架构、流程再造、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陆续制定了100多项管理制度、规程规范和工作标准,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运用。这对公司2008年实施对标管理和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今年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公司对标管理工作本身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对标管理工作动员准备阶段开展较好,但进入实施阶段工作力度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标数据没有及时反馈、进行总结和交流。下一阶段,公司对标管理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统一认识,营造氛围。对标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工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开展对标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对标管理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全面性和艰巨性,运用网站、报纸等载体进行宣传,及时发布对标管理信息,使员工了解对标的要求和目的,体会到对标管理是提升公司业绩和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营造“我要对标”的氛围。
2、强化对标过程管理,务求取得实效。对标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而是要通过指标的比较,看到公司在业务流程、管理上的差距和薄弱环节,要挖掘隐藏在指标背后的本质原因,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公司要及时召开分析会议,定期检查工作成果,不断纠偏与总结,达到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的对标目的。
3、在抓好内部对标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对标工作。作为电力类上市公司,公司要与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寻找差距。重点关注桂冠电力、彬电国际、涪陵电力、广安爱众等与公司规模大致相当的水电类上市公司的指标,找出标杆值,建立对标指标体系。根据对上市公司评价体系的要求,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发展能力方面全面对标。重点对比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标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工作。认真总结对标工作的经验,不断完善对标管理制度,将对标结果与企业评级和创建优秀发电企业结合起来。在第四季度,要进一步收集、整理、分析对标数据,为做好报告中对标要素指标的评价分析做好准备。通过对标,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激励约束机制,将对标管理融入预算、业绩、薪酬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将对标管理指标改善情况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内容,动态把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通过全面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对标管理,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完成。水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进入第四季度,汛期结束,公司发电量大幅下降,盈利水平也将大幅降低。光照电站新机投产,作为104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要实现投产当年不亏损面临较大困难。由于水资源费的全面开征,加上宏观调控财务费用增加,公司2008年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要花大力气,在优化水库调度,力争多发电的同时,利用对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本增效,严控各项开支,使所有要素指标可控在控,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