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源农村商业银行关于存款准备金管理与缴存的整改报告
关于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 存款准备金管理与缴存 情况的整改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
贵行于2016年10月18日至21日对我行的存款准备金管理与缴存情况开展了现场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我行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指导,在《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关于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与缴存情况执法检查意见书》(河银发[2016]73号)对我行提出以下问题:
1、制定的《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未及时按照平均法考核等最新要求予以修订。
2、制定的《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未及时更新人民币定向降低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
3、未制定存款准备金管理方面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表,内控制度相对不健全。
为加强和完善我行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切实维护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严肃性、有效性,我行高度重视,迅速落实计划资金财务部和会计结算部,根据《执法检查意见书》的要求,组织专门人员认真进行自查和整改,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一)制度执行情况。我行能够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关于调整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政存款和一般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的通知》(广州银发[2015]114号)文件要求执行,将我行的财政性存款和一般存款全额纳入准备金缴存计算范围;能够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转发关于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的通知》(河银发[2015]67号)文件要求执行,坚持使用算术平均数值,按比例进行缴存准备金;能够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转发关于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等准备金率调整文件要求进行准备金率的调整。
(二)内部制度建设情况。为保证我行存款准备金缴存有规可依,我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基本规定》、《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基本符合人行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问题整改情况
根据《执法检查意见书》文件要求,我行对《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进行重新修订,将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关于定向降低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标准加入管理办法之中,并制定了存款准备金管理方面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内控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今后的工作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行将继续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掌握好人民银行的政策并按要求做好存款准备金管理与缴存工作,继续完善我行存款准备金方面的制度。
广东河源农村商业银行 2016年11月23日
第二篇: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等领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马凯副总理在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拓展资金来源,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与设立在城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相比,法人在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比例较高,支农力度更大。此次对这些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其财务实力,提高其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起到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流向“三农”和县域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下,此次准备金率结构性调整不会影响银行体系总体流动性,符合稳定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原则。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篇:战略情报:商业银行存款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范畴与地下钱庄今后的命运
[商业银行存款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范围
与地下钱庄高利贷泡沫的破灭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本月26日下发通知:
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从9月5日起分批上缴,相当于未来6个月内上调2至3次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通过这一举措使资金大幅回笼后,市场的货币流动性必将进一步紧缩。
可先从一系列背景事件谈起:
近期,有关各地民间信贷的新闻屡见不鲜。
江苏泗洪贫困县里的宝马乡,更是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民间信贷利润丰厚,泗洪县辖内的地区出现大批非法集资、高息放贷的情况。
而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密切相关。
据相关报道,南部沿海一些地区特别是温州等民间信贷发达地区,恰恰也是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目前民间借贷异常活跃且利率极高。
一旦借贷主体无力偿还的情况大范围出现,将会导致重大金融风险。
“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切实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上述讲话,是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0日至21日在甘肃省考察工作时发表的。
王岐山还称,金融业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同时,也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跨区域扩张、片面追求规模;
同时,要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还要跟踪分析金融市场动向,密切关注民间借贷状况,规范客户理财产品。上述两则新闻表面看似毫无瓜葛,实则关联度非常大。
在民间高利借贷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央高层在下一步对其(民间高利借贷)如何惩治方面终于做出明确表态。
此次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畴,其中一个意义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在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年末时点考核时作假。
直到现在,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保证金所带来的信贷不属于商业银行风险敞口范畴,所以在业务流程上,银行营业部门在办理先存入保证金再开立承兑银行、信用证、保函等业务时,其保证金部分的授信额度是不用上报相关审批部门审批的。这样一来,相关保证金贷款所衍生的存款,就能满足考核时点所带来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投机的视角)来审视,百分百保证金所带来的贷款范畴,如果不涉及到存款准备金的范畴,那么该项贷款的所衍生的存款,最终会导致货币衍生的无限性。
缺乏货币乘数的制约,其结果必然是无限的。这就是高利贷循环圈的操作者们所看到的所谓“商机”。
毋庸讳言,此次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的举措,最重要目的就在于打击地下钱庄的高利贷。
目前地下钱庄的资金来源无非有三个:
一是自有资本金,二是非法集资,三是某类银行贷款。
某类银行贷款是地下钱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其泡沫性增殖流程如下:
1.--通过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是这类资金最主要的操作手段。2.--通过缴纳保证金,获得银行定期存款利息;
3.--同时,通过保证金非风险敞口部分,则无需进行风险审批即获得开立银行承兑汇票; 4.--通过汇票贴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 5.--将这部分获得资金进行高利贷业务。
6.—重复性地循环操作以上2至5条,使高利贷业务滚雪球般增大。
目前这部分资金派生的高利贷业务,其民间放贷时的利率动辄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甚至更多。
而银行承兑汇票等实际贴现利率才几个百分点。
如此庞大的利润空间,使无数地下钱庄都热衷于反复存入保证金,反复开票和贴现,反复放高利贷。
(试举一例:假如某一地区的放高利贷者每天存入5百万元保证金用于承兑汇票,则理论上用于高利贷的本金[假如每月按二十一个工作日估算]每月可高达一亿五百万元。由此可知,动辄亿元规模的、难以计数的民间地下钱庄,就是派生在这种泡沫化资金来源之上的。)
要遏制这种行为,打击非法高利贷的民间金融行为,同时更是为了保护银行自身,就必须将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率的范畴。
这样一来,就终止了银行过去那种对于这类非法融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了完成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考核指标,间或支持这一非法融资的种种短期行为。
所以,一俟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率的范畴,以前那种由保证金所带来的无限度货币衍生行为则即刻受到了真正的限制。
(可进一步估算出:以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推算,最多只能衍生近五倍,而不是过去的无穷倍,此举大幅降低了地下钱庄的杠杆率。)
在整体上被迫大幅降低了杠杆率的国内地下钱庄,不言而喻地将会遇到泡沫资金无法快速膨胀、资金链难以为继的难题。
当资金不能前赴后继的进行接棒,庞氏骗局就必然无法维持。
由此推论,民间高利贷这一中国特色泡沫,不久即将进入实质的破灭过程。
而金融管理层颁布的存款保证金纳入存款准备金之规定,遂推动了这一泡沫加速破灭的进程,并向全国的经商者敲响了(这一泡沫破灭的)警钟。
第四篇: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田友明
〔内容摘要〕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本文从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公路管理建议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公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一、基本情况
至2010年底六盘水市农村公路10818公里(六枝2126公里、盘县5122公里、水城3259公里、钟山311公里),其中县道1996公里、乡道2388公里、村道6385公里,专用公路50公里。公路总里程11606公里(含高速公路6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721公里),公路密度1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81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油路水泥路1394公里,村油路水泥路124公里,通乡油路除盘县普古、水城龙场、营盘三个乡正在进行通乡油路工程收尾外,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12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20户以上的村寨80%以上以通车,26%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体,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县乡道改造和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通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作计划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管理所主要承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负责县乡油路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水毁预防控制恢复工程;县乡泥路及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养护管理,县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所负责计划管理及技术指导。管理养护资金,省级按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全年约2300万元切块下达,主要用于县乡油路大中修、水毁、安保工程补助;市财政承担县乡油路9000—10000元/年公里的小修保养费,2010年850万元,费用随里程增加而增加,并配套10万元/公里的县乡油路大修工程费,每年约400万元;县财政承担县乡泥路,村公路小修保养费,县乡泥路3000—6000元/年公里,村公路600元/年公里(村公路小修保养费省从切块资金中补助500元/年公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公路建设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大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专业建设人才极为紧缺,有经验、懂技术从事农村公路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就更少,加之征地拆迁,炸药等重要物资的协调力度困难加大,项目建设机制体制的制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慢、投资超概,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现象,使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不能有效控制,其问题的根源是:
1、投资。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国家补助引导、市县政府配套建设,受国家政策投向的制约,在一个省内补助标准是一致的,以六盘水和黔东南为例,由于六盘水是能源原材料城市,很多公路要承担运煤功能,相应投资就高,而黔东南的公路主要是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没有重载车辆通行,投资就低。国家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40万元/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5万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量大,地方配套困难,主要靠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需求与地方配套不足的矛盾突出。为了适应国家的投资政策,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在地方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低标准建设,对于以运煤为主的原材料重载运输线路,效果十分有限,很多有运煤功能的通乡油路由于地方配套不能到位,不能按重载标准建设,不能达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2、招投标。按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工程投资超200万元,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进行选择,通乡油路一般每公里造价在70万元以上,即超过三公里的通乡油路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招投标。从2004年通乡油路实施以来,由于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多、施工条件较好、利润较高,资质等级高、有信用的施工单位特别是省内的专业施工企业不愿承担农村公路的施工任务,而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选择进场的大部分为没有专业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借用资质投标,临时组织农民施工的施工队伍,形成“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进场、农民组织施工”的现状,使本来单价就低的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浪费。公路施工,看似简单,“挖高填低压实”,其实对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挂靠投标的施工队伍其设备和资金实力可能不是主要问题,而高水平、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工程成败的决定因素,挂靠的施工队伍难于具备这个条件,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很难履行合同义务。
3、质量保证体系。公路项目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企业自检,施工企业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是社会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条件相对较差,高水平、有能力的监理人员不会到农村公路实施现场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履行监理职责。第三是业主管理,针对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不合理的情况下,对业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相应地提高了要求,而业主管理工作由于任务重,人员少,且大量的精力用于征地拆迁、炸药使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因此在业主管理方面也有不到位的问题。第四是政府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主要监督方式:项目前期工作参与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巡查,完工后的检测验收。由于项目多,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施有效监督。
4、建设环境。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乡镇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要求的公益设施,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征地拆迁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对公路施工企业利润高的认识误区以及相关部门服务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服务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困难,料场、供电、炸材审批程序复杂,使用成本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成为制约工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业主未满足施工合同条件,违约的主要表现。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1、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重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矛盾。乡镇机构改革前,各乡镇基本设有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县乡公路的协调管理工作,责任落实相对到位,机构改革后,交管站取消,有的乡镇明确专人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有的乡镇是兼职管理人员。农村公路养护未纳入目标考核,认识不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属“应付式”养护,只有路断才有人管,有限的养护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形成“小坑不补,大坑无钱补”的恶性循环。
2、养护资金。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规定,市级财政承担县、乡油路养护资金9000—10000元/年公里,约900万元/年,全部到位,县级财政承担县乡泥路及村公路养护资金,县泥路6000元/年公里,乡泥路3000元/年公里,村油路5000元/年公里,村泥路配套600元/年公里(省补助500元/年公里),按照标准,六枝290万元/年,盘县756万元/年,水城480万元/年,钟山50万元/年,部分县区不能完全到位。
3、公路管理。主要是维护路产路权的路政巡查和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保障公路避免侵占及正常使用,路政巡查中,路政人员少,主要对重要县乡道路进行巡查,巡查的频率和巡查面小,且有执法权,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执法效益低,乡村公路基本无力顾及,主要由乡镇来管理,随意侵占公路,乱搭乱建,利用公路堆放物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危及公路的安全畅通。在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中,车主受利益驱使,抵制执法,按交通运输部规定,55吨以上车辆严禁上路行驶,而运煤车辆多在60—80吨,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只能承受40吨的荷载标准,设计标准与实际荷载存在很大的差距,使设计正常使用年限6—8年的油路只能使用3—4年就需大修,大修的造价约60—70万元,超载产生的运输效益远远低于公路建设投入的成本效益,同时公路建设需占用钢材、水泥、沥青等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超载直接导致投资效益低和社会资源浪费。
三、对策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
1、努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单价投资高,资金总量需求大,单靠地方财力投入,很难保证建设需求,必须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补助范围,按要求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尽量减少地方自主项目的建设,减少地方筹资压力。
2、以项目规划为基础,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项目规划,市级做好县道、县级做好乡道、乡镇做好村道的规划,尤其是村道的规划,在乡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村公路未进行全面规划,由于国家下达计划规模较大,很多乡镇临时拼凑项目,难免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应按照“质量+进度=效益”的建设原则,一手抓加快速度、一手抓质量求效益;全面落实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责任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探索乡村“义务监督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发挥业主管理关键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业主的奖惩力度;对项目资金,技术质量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关工程。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
标一条,确保合格率,提高优良率。
3、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机制,保证投资效益。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可利用公路专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力量、施工组织经验、机械设备等优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施工,在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责任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效益,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公路部门为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也有义务完成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质量意识较强,能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4、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征地拆迁,爆炸物品使用等问题;制定标准适当、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维护补偿标准的严肃性,保证补偿公平合理。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坚持建、管、养并重,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的科学理念,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92号)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明确乡镇职责、机构。乡镇负责辖区内乡道泥路和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协助县公路管理部门开展路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乡镇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设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和建设。
2、完善考核体系。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相应下级政府的目标考核,明确养护目标。市人民政府负责督促县人民政府及时配套到位日常养护资金;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对村民委员会的目标考核。
3、严格执法。加大超限治理力度,把治理超载作为保障公路安全、合理使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
第五篇:关于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县在州属农业大县,农村公路占我县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80%。据底统计报表,全县、乡、村公路总里程为1549公里,其中县道288公里,乡道村道1261公里。与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相比,占较大比例的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十分落后,是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农村公路不畅通,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如何使大县真正转变为强县,只有让通畅的公路走进农村,才能走出一条腾飞之路。
纵观我县农村公路的现状及其建管养模式,虽说成绩不小,但问题依然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老少地区交通条件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断头路还不少,有的地方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路况差,有的公路睛通雨阻,抗灾能力低,沿线安全设施严重不足。三是农村公路的管理缺少全局长远的管理理念,建管养不能协调一致,往往是重建轻养,路政管理难。
针对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县委、政府决定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交通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决心要改变农村公路的面貌。,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县县乡公路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通达工程、通乡油路工程、农村修建计划齐头并进,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底,全县12个乡镇全部实现通油路。应该说,县农村公路建设在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农村公路工作怎么干,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设目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提升建设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从《关于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从“三个代表”的高度,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度,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交通部门积极响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思路出发,找准加快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为切入点,做了大量的工作。相关部门也能无条件服从大局,服务基层,做好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配套服务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来,建设农村公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一决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从我县农村公路的现状看,总体还有待改观,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各级交通部门还须切实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积极争取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转变思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公路事业寄予的厚望。
二、争取政策,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县近几年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励。从近两年全县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看,各乡镇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落实配套资金不是喊口号,表决心的事,而是非常具体和实际的行动。是真正反映领导分析当前亟待解决重要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忠实履行本职工作的现实表现,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还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除了省里按规定补助一部分资金外,各乡镇要集中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配套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三、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建设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仅是公路建设自身规律要求,更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县乡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交通主管部门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确保给农民兄弟走上合格的“放心路”。
四、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引导并保护好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非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通过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这方面,西二镇创造了良好的经验,西二镇是地形条件差、底子薄、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个偏远乡镇,他们广泛宣传修建农村道路的重要性和脱贫致富的关系,激发干部群众想路、盼路的愿望,极大地争取群众的支持。该镇山后村地处偏僻,是苗寨,交通闭塞,过去全村无一条出行路。实施新的县补政策和计划,村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多次找到交通局了解情况,听说项目计划每公里补助5万元,不足部分需乡群自筹,如果配套资金能到位的话就可立项。村班子马上召开全村群众代表大会,向大家征求意见,群众们听了以后积极支持,纷纷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拿,积极支持配套资金的筹措,使得该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初,一条宽3.5米,长1.5公里的村级砂石路正式建成通车,多少代人的梦想,多少代人的期盼今朝实现,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不仅是一条康庄路,更是一条连心路。
五、加强管理,努力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省厅领导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十分重视,把完善建养体制作为当前的重大课题来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县乡公路建成后,养护机制与养护资金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对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过早损毁,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我们坚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要求建设与养护工作要齐步走。首先,要积极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签订养护工作质量保证责任状,落实到人。每年年初都召开多次调研会,同时制定周密的养护工作计划,平均每年投入养护经费570余万元。不但投入了资金,而且有较为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养护管理办法,才能确保好路率指标的提高;其次,要进一步落实和用活“7351”政策,建立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制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提高公路养护水平。三是可以利用农闲发动群众整修公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我们各乡镇均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大胆探索体制创新,主动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创建长效、稳定的意见,开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新局面。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谁都离不开路,修好农村公路是荫及亿万农民的大事,需要政府扶持,建立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我们要与时俱进,埋头苦干,迎难而上,让公路走进农村,连通外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