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韶关始兴逸夫小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04年我校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班都设有一名信息员,负责本班信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工作。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省教育厅《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2006年工作规划》、《始兴逸夫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除要求全体教师按一定比例使用电化教学,还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电教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简单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9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县政府与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学校立即筹措资金26万元建起了符合省颁I类标准的多媒体微机教室。
2、当建成校园网后就开始着手规划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已初步成型。我校校园网资源库目前主要有如下几个模块组成:(1)学校主页;(2)软件平台;(3)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音像教材、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等);(4)教育科研(包括课题、论文、课件、教案等)。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其他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具有网上教学与科研、网上教育资源与检索等功能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学习中心。
3、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课室中安装了闭路电视,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以及学校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外,还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4、为了对学校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校购买了两套(数学和计算机)教学评价检测系统软件,并于每学期末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30+2的计算机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有7台电脑的软件制作室1间,音像教材库1间,学科电教室3间(其中一间是活动的)。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构建了“网+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课题的研究
我校自2002年9月确立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以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课题背景
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九五”课题(市级)子课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初步探索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但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没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忽视了“整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学科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以图设计并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教育技术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认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题立项及进展情况
我校的课题是经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的,实验时间从2002年9月到2004年10月,各项工作都按照广大省电化教育馆的要求及课题方案进行实施的,现正处在即将结题的阶段。
4、课题的保障措施
(1)对课题研讨的领导,成立市教委、市教委电教站、县教研室、电教站和本校校长、教导处组成领导小组,理顺各级关系,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加强监控,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全体参加实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过好基本理论关;认真钻研业务,过好教学基本功关;深入探讨教学技艺,过好教学方法设计关。
(4)实施课题研究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定期进行评估,奖惩分明。
(5)加强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设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6)定期拨足实验经费。
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我校每学年在购买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电子教材和录音带、录像带的同时,加强电子教材、实用性软件的自主开发工作。目前,学校自主开发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自我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光盘30多张,投影片510多张,录音带、录像带555盒,视频音频资料20多套。近两年自行开发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近67个,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应用平台。在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教育软件评比上,我校教师自行制作的各类课件设计因新颖独特,具有现代感,受到高度的赞赏和评价。
六、强化师训,培训信息素养高的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先后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为全校教师订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刊物,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到华南师大全国多媒体技术培训中心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5岁以下教师已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生方面,我们在各班信息员的基础上加以考核与挑选,由信息科组统一进行培训,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构成了一支自发的而且是自觉的学生道德舆论队伍,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为网络德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依托课题,提高现代教育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科研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提出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专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目前正进入总结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课题在总课题组中期成果评估中被评定为三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实验论文有10篇在国家、省、市上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3篇,省级4篇,市级3篇。实验教师何雪英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制作《保护未成年人法》网页,荣获广东省2004年信息技术优秀设计一等奖,2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在广东省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韶关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另外,还有十多篇实验论文和十多个实验课件未发表或获奖,全部放到了我校的校园网之中。
2、教师电化教学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老师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何雪英、郑小兰等老师分别上的多媒体课公开课,因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外,还可以利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和写作、投稿,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权”,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品德、文化、心理、劳技等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2003——2004年,邓尔莹、张婷等同学的电子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4、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县科教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电教站站长来我校检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还积极承担县公开课,让兄弟学校观摩参加,充分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窗口作用、辐射作用。
问题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小学教师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现行的课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一般是零散购买或自制,真正与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较少。另外由于制作工具的不一致,给教师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系统性地开发是当务之急。
3、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在软件资料、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日常维护的费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专项经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是一项投资大、期限长、更新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其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县电教站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第二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
塘厦第一小学是我镇第一所联合办学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13人,教职工63人,学校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学校电教设施完善,按省一级标准配臵,配有近40间现代化的教学功能室(其中有10多间装备了高科技的电子白板)。教师发展中心、阳光艺术中心、校园宽带网、师生读书俱乐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等教学设施,规划了科技楼“致远楼”,装备了科技活动室4间,电脑室2间,电子阅览室、语音室、软件制作室各1间和电子屏幕一台,是一所现代、高雅学校。
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几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形成常规管理。
学校为适应信息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组建了信息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副教导主任分管,选调并挑选了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骨干 教师。同时,还分设了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网站维护等组织,配臵了相应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管理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范畴又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根据省市工作计划及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四年规划,每学期初制订出信息教育技术工作计划,并做到定期组织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讨论本校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1、校园网的规模、配臵、连接点及网络覆盖面
本校的局域网是以光纤为主干线,百兆到点的方式建立的,并通过了三层核心交换机划将校园网分成不同的子网。同时,网络中心配臵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校际通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多台服务器,并配臵了一台4T的存储设备来存放各种资料数据。局域网覆盖校园内的每一间教室及功能室。同时以光纤与市教育局联网成为东莞市教育城域网中的一分子。
2、计算机配臵情况及师机、生机比例
本校有3间计算机室和一间软件制作室,计算机总数达到180台,而生机比达到6∶1,同时每个室的网接方式都是以光纤为主干,百兆到点的局域网。
3、专用电教室和综合电教室的规模及配臵情况
我校在专用电教室和综合电教室的配备中有2间计算机室、2间综合电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软件制作室、1间网络中心和1间语音室。
4、系统建设情况。我校的应用平台及数据资源,其中有电子图书馆、校际通平台、校讯通系统、教学资源服务器。在校际通内包括有学生学籍管理平台、校务管理系统、教学评价系统,而校讯通系统实现了校园一卡通。我们还配备了双向控制系统,使课堂更为多样化,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
三、整合资源,形成技术储备。
1、我校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是以自主开发为主,大多数是老师在常规教学中设计的课件及资源等,同时还有在校内、外举行的各种比赛、活动等的录像资源。同时也有一部分资源是老师在根据我校的教学特点在网上收集来的。
2、资源的应用,主要是以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教学设计等为主,因为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能很好的与本校的教学特点吻合,所以在这一方面以校内的教师应用为主。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的作品及网络资源,主要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应用的。
3、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配备了教师阅览室、教工活动室、心智吧(教工休闲中心)、语文教研活动室、数学教研活动室、英语教研活动室,并拟建 “天、地、人”三网工程。天网:与中央教科所联系,建立卫星接收信号网,定期吸收远程教科研信息;地网:一方面借助教师办公信息化和学校网站,建立专题讨论区,引导教师通过因特网络阅览资料、参与论坛、建立自己的博客和主页,另一方面开设专题论坛和读书沙龙,及时交流、探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案例;人网:建立各学科、课程专家引领库,以专家教授和名师为主,一方面通过网络、书屋建立专家生平事迹、主要著作、主要 观点、主要研究成果汇聚成库,另一方面聘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窦桂梅、陈金才,教育专家林虹、王安国等担任教师专业成长导师团,引领教师持续发展。
四、拓宽渠道,加强课程建设。
1、我校信息技术课程是从一年级开始开设一直到六年级,每周每班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除了开课程外,还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如计算机打字与语文的识字相结合、网络搜索与语文阅读丰结合、还有与思品教育结合。同时还每二年举行一次科技艺术节,让学生可以得到展示的机会。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智能机器人、电脑制作、信息学奥林匹克、计算机打字等小组。
2、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的研究力度。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讨已全面铺开,特别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方面做得最为突出,我们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阅读,查找资料、交流、获取信息。倡议全校各班每星期至少1次组织学生参加网络阅读。特别要求实验里面开设一节阅读课专门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好网络功能进行阅读。其次,低年级学科参与了国家级子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同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了电子阅览兴趣小组、全方位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
五、深化培训,奠定实验基础。
我校是东莞市首批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整合多媒体、以及开发多媒体 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信息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我校教师80%以上取得了省计算机能力考核中级,25%的教师取得未来Intel教育证书,还有5%教师取得全国计算机能力应用考核中级和高级证书。100%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60 %的教师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34%的教师能熟练开发教学软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校际通网络,档案、教学常规管理、会议通知、资源共享等方面已初步实现信息化。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需求,加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学校成立了多个信息兴趣小组,有网页制作兴趣小组、校园网络维护小组、电脑绘画兴趣小组等。一年来,各个小组已初见成果:网络维护小组的同学已经熟练掌握win98、2000程序的安装,教师办公电脑的维修;网页制作小组和电脑绘画兴趣小组。
我校的学生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机器人、信息奥数、网页制作等竞赛项目获得市二等奖8项,三等奖20项,省三等奖1项。
六、加大改革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
“科研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一直以来,我们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健全了科研制度,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全校各学科共有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8项,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范围覆盖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获得省级科成果奖有6项,市级科成果奖有6项。
七、今后的工作设想 虽然我校在信息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按省一级标准配臵,已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学校离教育发展形势及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提高装备的使用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为此,经学校分析研究,下一步在做好继续积极履行实验学校的各项任务,不断加强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的同时,接下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选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
2、加强教学研究,做好信息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
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5、进一步完善“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电教馆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二00九年五月七日
第三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韶关始兴逸夫小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2004年我校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年来,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抓电教设施建设、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保证实验工作落实到位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管实验的开展,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小组。学校成立了以信息科组全体教师、各学科组组长、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的实验小组。实行层级负责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信息科组分成四大功能组:常规电教组、教学培训组、资源开发组、网络管理组,负责开发、研究、培训、维护等工作。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的实验计划,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人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班都设有一名信息员,负责本班信息设备的使用、培训和维护工作。
3、制定实验工作规划。我校按照省教育厅《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始兴逸夫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2006年工作规划》、《始兴逸夫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等制度,提出了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建设网络化校园,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的现代化,把信息化当作学校办学特色来重点建设的实验目标,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使研究工作能够按计划的各个阶段分步进行,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创设浓厚的电教氛围,提高电教使用率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校除要求全体教师按一定比例使用电化教学,还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电化教学,学校领导、电教组长对使用电化教学的情况随时检查和监督,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形成了浓厚的电教氛围,使“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上课”、“开展电教的学科”、“开展电教的课时”三个覆盖率逐年提高。
1、我校教师百分之一百能使用简单的电教手段进行上课,而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上课的教师占全校任课教师的比率也达90%。
2、我校现阶段除体育科目外,其它科目都经常利用电教手段进行上课,使用率达92%,使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
三、加大投入,努力完善硬件软件建设
为了给现代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我校在县政府与科教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各种设备、设施建设,从而使我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1、当原计算机教室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时,学校立即筹措资金26万元建起了符合省颁i类标准的多媒体微机教室。
3、为使师生能随时了解教育法规和教学动态,我校在课室中安装了闭路电视,除播放有关教育法规、教学动态和相关节目,以及学校购买或自制的教学软件外,还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4、为了对学校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校购买了两套(数学和计算机)教学评价检测系统软件,并于每学期末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
5、我校在不断完善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硬件建设的力度。现有30+2的计算机室2间,64座语音室1间,有7台电脑的软件制作室1间,音像教材库1间,学科电教室3间(其中一间是活动的)。
6、现代电化教育重在通过学生对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每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为此,我校构建了“网+室”的“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课题的研究
我校自2002年9月确立省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以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1、课题背景
多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九五”课题(市级)子课题的研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在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同时,初步探索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运用,但没有大的突破。原因是没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认为:“整合”就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忽视了“整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学科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各学科教学的突破和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课题,以图设计并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整合”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2、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教育技术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认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课题立项及进展情况
我校的课题是经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的,实验时间从2002年9月到2004年10月,各项工作都按照广大省电化教育馆的要求及课题方案进行实施的,现正处在即将结题的阶段。
4、课题的保障措施
(1)对课题研讨的领导,成立市教委、市教委电教站、县教研室、电教站和本校校长、教导处组成领导小组,理顺各级关系,争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2)加强监控,由领导小组定期对实验进展工作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3)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全体参加实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过好基本理论关;认真钻研业务,过好教学基本功关;深入探讨教学技艺,过好教学方法设计关。
(4)实施课题研究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实验人员的积极性,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定期进行评估,奖惩分明。
(5)加强实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课题设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负责收集和保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资料。
(6)定期拨足实验经费。
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六、强化师训,培训信息素养高的队伍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无论怎样先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去使用,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为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
1、建立培训制度:为了让老师们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室统筹,抓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职前与职后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
2、培训范围: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学校利用全校教职工大会,中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会等形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3、培训方式:先后邀请有关学者到我校举办信息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认识水平;由校内电脑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多媒体录像课;为全校教师订阅省级以上教育技术刊物,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选送骨干教师到华南师大全国多媒体技术培训中心深造;鼓励教师参加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考核(45岁以下教师已全部取得合格证书)。
4、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数据库、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powerpoint、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课堂设计培训(开展怎样说课、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评课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评价)、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的培训提高,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生方面,我们在各班信息员的基础上加以考核与挑选,由信息科组统一进行培训,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构成了一支自发的而且是自觉的学生道德舆论队伍,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通过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为网络德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依托课题,提高现代教育应用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科研是这个系统工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提出的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专项课题研究,本课题目前正进入总结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教师电化教学运用自如。在教学中老师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构建优质、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何雪英、郑小兰等老师分别上的多媒体课公开课,因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受到同行的高度赞扬。
3、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除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外,还可以利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和写作、投稿,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权”,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品德、文化、心理、劳技等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2003——2004年,邓尔莹、张婷等同学的电子作品在省、市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4、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县科教局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电教站站长来我校检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对我校的信息化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校还积极承担县公开课,让兄弟学校观摩参加,充分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窗口作用、辐射作用。
问题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小学教师原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课程整合模式的探索方面,仍然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
2、现行的课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一般是零散购买或自制,真正与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较少。另外由于制作工具的不一致,给教师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系统性地开发是当务之急。
3、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在软件资料、网络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日常维护的费用有了保障,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专项经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是一项投资大、期限长、更新快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其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
总之,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紧紧围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建设为重点,以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要途径,加大工作领导力度,注重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效。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县电教站的指导和帮助,认真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实验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加快我校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
第四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星槎小学地处西江河畔,七滘桥边,是一所农村学校。1996年,均安镇委镇政府和星槎村委会为重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将原星槎、福岸、三联、上力四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合并,斥巨资易地重建,组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新星槎小学,开创了顺德区集约办学的先河,掀开了星槎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早在合校之初,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蓝图,确立了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使学校能在强校林立的顺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自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网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学校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实行规范管理。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主要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已经安装了校园网络软件平台,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不断丰富校园网及各科室、各项目的网页,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所以,学校始终把改善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优化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了校园网络,添置了信息教学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2016年至2016年间,学校乘着创建省一级学校和教育强镇的东风,取得了镇、村两级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装备。学校现有校园网一个,广播网一个,图书电脑管理系统1个。有教学平台17个,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另有校园计算机总控室一个,教师课件制作室一个,语音室1个(设备2套),以及图书馆局域网一个。共配有计算机234台,并配置相应网络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长室、行政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办公系统的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专门购买了“海百合”课件制作软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校已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学校在互联网上有独立网站,与省、市教育网建立链接。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通过网页操作,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音乐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基本达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北师大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光盘等。还有《鹏博士》《科利华》教学软件一批。我们认为:教学软件不能简单的买进和拿来,一是有选择性的买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资料。二是发动师生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学积件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又有自己学校特色。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服从内容。同时学校坚持拿来与消化、引进与创造相结合。三是紧紧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校网站直接连接顺德教育信息网,信息中心拥有各种教育软件资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华、清华同方、k12、中教育星、清华永新、国之源、南方之星、迈达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个产品,教师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调用或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资源效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我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达到100%,开展电教学科比例达到100%,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美术、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覆盖率也达50%。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目前,已立项的课题有国家级的两项——《小学语文“四结合”》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的课程整合》,省级三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广东省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经结题,结题报告得了二等奖。几年来,实验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优于普通班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写训练教学模式》的论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通过广东省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终期评估,研究成果获得了二等奖。何婉华等五位老师的专题论文获得了一、二等奖,六位学生的作文也获了奖。何凤娇等四位老师的相关论文还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的论文比赛二等奖。科研改革也促进了全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征文、作文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科研实验开拓了农村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科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认为,现代教育设施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把培训老师作为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使学校教师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教育的环境,掌握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我们坚持校本培训,学校多次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有关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再传给老师们,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集中培训。学校一方面请来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全体老师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骨干老师进行实例讲解,作业布置等。
2、分散练习。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级组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强化。年级组老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定期验收。学校定期对老师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统一测评,重点是通过作业的形式考察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4、比赛促进。学校结合培训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如:authorware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学习热情。通过校本培训,派出学习、专业老师讲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书刊。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近两年,进步特别快。其中李巧敏老师的《说写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春天在哪里》、《我喜欢的水果》两课例参加了顺德区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日活动,获得好评。何凤娇老师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巧敏老师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黎翠容老师的《发挥cai的优势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的二等奖。何婉华的《情境作文指导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何凤娇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国光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获二等奖。欧阳信程教学课件《比较》、《长颈鹿和小鸟》获区二等奖及镇一等奖,何惠燕老师、欧阳永晃老师思品课件获顺德区三等奖,参加了思品课件展示。欧阳信程、欧阳永晃参加区信息技术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欧阳永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获区电教论文二等奖,卓捷海的音乐录像课《巧巧手》、欧阳信程的科学录像课《谁给花传粉》、梁婉青的品德与生活录像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获区三等奖,何瑞华的论文《《加强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参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区一等奖。何校伦论文《数学也要进行“听”“说”训练》、何彩眉教案〈买铅笔〉获区二等奖,梁婉青论文《活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识字兴趣》获区三等奖;李国光、欧阳永晃设计制作的学校网站获顺德区电教中心颁发的二等奖。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区镇的各项论文、教案、课件及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约80个奖项。教学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提高。我校是镇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我们曾承办过镇内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镇内、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科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会市荷塘镇中心小学、高明区三洲街道办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也慕名前来参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1997年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0年通过了佛山市一级学校复评,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化、现代化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少先队先进大队、顺德区实验工作优秀学校、顺德区体卫先进单位、顺德区文明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量化表 学校名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表一)一级 指标项二级指标项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a1 人员a2 规划7 34 b 三个覆盖率b1 教师b2 学科b3 课时9 333 c 教学环境情况c1 达标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课题研究情况d1 选题d2 措施d3 进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况e1 教材选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组织培训情况f1 内容f2 范围f3 方式13 535 g 实验工作效果g1 教学成果g2 教师教学水平g3 学生综合素质g4 示范作用22 16222 总分89.5
第五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星槎小学地处西江河畔,七滘桥边,是一所农村学校。1996年,均安镇委镇政府和星槎村委会为重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将原星槎、福岸、三联、上力四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合并,斥巨资易地重建,组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新星槎小学,开创了顺德区集约办学的先河,掀开了星槎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蓝图,确立了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使学校能在强校林立的顺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网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学校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实行规范管理。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主要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已经安装了校园网络软件平台,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不断丰富校园网及各科室、各项目的网页,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所以,学校始终把改善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资源效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我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达到100%,开展电教学科比例达到100%,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美术、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覆盖率也达50%。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
目前,已立项的课题有国家级的两项——《小学语文“四结合”》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的课程整合》,省级三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广东省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经结题,结题报告得了二等奖。
几年来,实验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优于普通班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写训练教学模式》的论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通过广东省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终期评估,研究成果获得了二等奖。何婉华等五位老师的专题论文获得了一、二等奖,六位学生的作文也获了奖。何凤娇等四位老师的相关论文还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的论文比赛二等奖。科研改革也促进了全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征文、作文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实验开拓了农村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科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书刊。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近两年,进步特别快。其中李巧敏老师的《说写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春天在哪里》、《我喜欢的水果》两课例参加了顺德区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日活动,获得好评。何凤娇老师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巧敏老师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黎翠容老师的《发挥cai的优势
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的二等奖。何婉华的《情境作文指导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何凤娇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国光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获二等奖。欧阳信程教学课件《比较》、《长颈鹿和小鸟》获区二等奖及镇一等奖,何惠燕老师、欧阳永晃老师思品课件获顺德区三等奖,参加了思品课件展示。欧阳信程、欧阳永晃参加区信息技术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欧阳永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获区电教论文二等奖,卓捷海的音乐录像课《巧巧手》、欧阳信程的科学录像课《谁给花传粉》、梁婉青的品德与生活录像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获区三等奖,何瑞华的论文《《加强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参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区一等奖。何校伦论文《数学也要进行“听”“说”训练》、何彩眉教案〈买铅笔〉获区二等奖,梁婉青论文《活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识字兴趣》获区三等奖;李国光、欧阳永晃设计制作的学校网站获顺德区电教中心颁发的二等奖。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区镇的各项论文、教案、课件及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约80个奖项。教学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我校是镇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我们曾承办过镇内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镇内、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科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会市荷塘镇中心小学、高明区三洲街道办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也慕名前来参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量化表
学校名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表一)
一级
指标项二级指标项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a1
人员a2
规划7
b
三个覆盖率b1
教师b2
学科b3
课时9
333
c
教学环境情况c1
达标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课题研究情况d1
选题d2
措施d3
进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况e1
教材选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组织培训情况f1
内容f2
范围f3
方式13
535
g
实验工作效果g1
教学成果g2
教师教学水平g3
学生综合素质g4
示范作用22
16222
总分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