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后,国家烟草专卖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确保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思路,明确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五社”的内涵特征和运作模式。
【关键词】烟草、烟草在我州的地位、一基四化五社 一基即打牢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烟区水窖、水池、沟渠、机耕路、烤房等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四化即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五社即育苗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烘烤服务社、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2010年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以XXX为例。XXX位于XXX城东南部,国土面积360平方公里,最高海拨2550米,最低海拔1640米,年平均气温17—18℃,全乡辖8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036人,总耕地面积26839亩。通过多年的培育,烤烟生产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导产业。
2010年全乡种植烤烟9800亩,涉及8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 387户。其中规模化连片达47片,面积5078.5亩,完成烟叶收购任务130万公斤,正组均价16.76 元,与上年相比增0.94元,综合均价15.4元,与上年相比增1.24元,实现产值1788.6万元,1
比上年增287.64万元;烤烟实现财政收入383.3万元,比上年增56.3万元;实现烤烟人均增收72.2元。
二、2010年现代烟草农业开展情况
(一)搞好基本烟田建设,夯实烟叶发展后劲
1.烟水、烟路工程。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全乡1.85万亩基本烟田,规划11个项目,建设水窖1435个,容积28700立方米,泵站2座,建成蓄水池594个,蓄水量达8722.8立方米,小坝塘共建设5个,蓄水量达19000立方米,建设三面光沟渠82个,总长27179.30米,输水灌溉管道41条,总长34032.1米,已建成田间机耕道8条,总长4232米,已完成烟水配套面积11204亩。
2.育苗设施。全乡按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原则规划建设高标准育苗基地1个,50个大棚,可供大田移栽面积6100亩。
3.密集型烤房。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和基本烟田规划及规模化种植发展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全乡已规划建设密集型烤房15群375座。
4.农机具配套。按照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机具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地理环境配臵深耕、起垄、中耕培土、植保机械。
(二)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是基础,专业化服务是载体,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是关键,充 2
分发挥烟农的主体地位作用是保障。调整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进烟叶种植的规模化,经营的集约化,使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全乡共发展15亩—49亩的烟叶种植专业户24户、50亩—200亩的家庭农场2个、4个烟叶种植合作社、2个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育苗服务社、1个烘烤服务社、1个植保服务社。
(三)规模化连片种植得到稳步发展。2010年全乡共落实规模化连片种植47片,面积5078.5亩,其中30-100亩连片34片1937.5亩,100—200亩8片1270亩,200—300亩连片2片431亩,300—400亩连片2片740亩,500亩以上连片1片700亩。
(四)积极探索多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推进种植规模化。目前,我乡在烟叶生产组织管理的探索中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互助合作农场式种植管理、大户承包农场式种植经营、土地合股农场式种植经营。
1、互助合作农场式种植管理。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事操作,经营效益据实分配的生产组织管理。此种方式在我县比较普遍。具体做法是:以独立核算的方式建立烟叶种植管理服务中心,对烟田实施专业化作业,为烟农提供有偿服务。服务中心与烟农签订种植管理协议,明确烟叶生产各个环节技术标准、双方责任义务、烟农承担的费 3
用、种植管理服务费及收费办法等。服务中心按生产环节将烟农组成相应的作业组,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农事操作,现金支付劳务报酬。生产过程中的物资费、机耕费、起垄费、水费、苗费、烘烤费、劳务费等由服务中心筹集资金垫支,烟农交烟时扣回。烟农按烟叶总收人的l-3%支付服务中心管理费用。
2、大户承包农场式种植经营。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大片土地到种烟大户手中,由业主独立承包种植经营,风险和盈亏自负。整个生产过程由业主以直接支付劳务费方式聘用劳动力,分组承包种植管理,全过程实行专业化分工作业。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协调,在农户自愿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业主租赁农户土地,并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租赁费用由业主直接支付给农户,业主与烟叶站签订种植管理协议。
3、土地合股农场式种植经营。在坚持依法、有序、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农民以土地折价的方式入股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生产组织管理,现金支付劳务报酬,经营效益按股分配。此方式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按章程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将烟农编成相应的作业组,实行专业化分工作业,经营效益按股(土地折资)分红,理事会按经营利润的5%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
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XXX烟叶种植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烟叶生产就成为县域经济支柱和农民收人的主要来源,经过二十年的探索 4
和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生产服务体系和稳定的市场,县、乡两级政府狠抓烟叶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不衰,群众种烟的积极性相对稳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种植烟叶投人高、产出低、效益差等不利因素日渐凸现出来,种烟的优势被新的矛盾掩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
主要表现为土地田块零碎,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土地整型任务重,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化率不到60%,有效抗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机耕条件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力不高。就目前而言,全县烤烟生产总体机械化率不到40%,其中:整地约60%、起垄I5%中耕和采编全人工,烘烤40%。由于技术工人缺乏,现有的农机具不能较好发挥作用。
(二)种烟比较效益优势逐渐减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其他经济作物如花卉、蔬菜、林果等的产业化种植、加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种植此类农作物的收益与烟叶种植的收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同时,当前化肥、地膜、烤煤、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价格上涨也给烟农种烟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种烟比较效益优势的逐渐减少,使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呈现出下降趋势。
(三)经济作物用地与基本烟田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烟叶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有利于烟叶产量的提高,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提升,也利于各项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统一和落实。所以近几年来,烟草行业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对烟田、基础设施等进行了集中规划,基本形成了烟叶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在稳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农村其他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可供农民选择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而种烟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比较效益优势逐渐减少,对农民的吸引力减弱,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用地与基本烟田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烤烟的合理布局及轮作受到较大影响。
(四)烟农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
随着种烟比较效益的降低,加上受国家劳务输出政策的影响,现阶段,农村劳务输出已占据了农村适龄劳动力的较大比重,多数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加剧了种烟劳动力的不足,农村中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烟农队伍严重流失,从事烟叶种植的多是妇女和50-60岁的老人、他们文化偏低、生产技能较弱,创新能力不足,对烟草部门推行的新技术新科技不易接受,一些技术要求很难落实到位,对烤烟种植管理水平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烤烟种植效益整体水平偏低。
(五)种烟劳动强度大、风险大的问题仍然存在。首先是烟农种烟劳动强度大。虽然烟草行业在农村、农田 6
基本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由于我县广大农村仍然以个体农民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体,其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小生产模式由于受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投入不足制约,目前尚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加之目前我县的烟叶种植有“坝区萎缩、山区贫困地区扩张”的趋势,由于种植分散,单块烟田面积小,制约烟叶生产机械化的运用,种烟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难以解决。其次是种烟复杂程度高。烟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作物,其种植、生产、交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相对于其他经济作物较高,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环节比较困难,所以烟农普遍感到种烟不如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简单。其次是风险较大。一方面虽然按合同种烟的市场风险并不大,但烟农仍然要承受政策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压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烟叶生产安排具有超前性,而收购相关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导致烟农普遍感到对当年烟叶生产及收购的政策把握不准。另一方面,烟叶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其产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如果没有相对合理的种植风险防范机制作为保障,那么势必会让烟农感到种烟风险太大。
(六)土地流转难度大。
一是农民恋土地情结重,不敢流转。一些农民对外出打工或发展其它产业能否赚钱没把握,把土地当命根子,认为有土地就有退路,宁可土地抛荒也不愿流转。二是土地没有税费,不思流转。由于农业税全免、粮食价格上涨、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的实 7
施,土地税费负担降低至零,留住土地有利无害。因此农民不必流转。三是流转机制不完善,不好流转。转让手续不全,流转程序不规范,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四是龙头带动不强,难以流转。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为数不多等,使土地难以流转。五是宣传力度不够,不懂流转。比如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目前看,由于宣传不够深入,一些地方和基层干部不理解或片面理解30年不变政策,存在误解。如有人认为土地承包30年不变是“承包的地块不变”,也有人认为是“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实际上,30年不变政策指的是“土地使用权不变”。又如土地经营权可以转让(买卖)的政策连不少县乡村干部都不知晓,大部分农户更是一无所知。六是耕地条件差,影响流转。因交通不便、光照不足、地方条件差、田块分散、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一些耕地产出效益低,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逐年加大,难以流转,出现耕地抛荒的现象。
四、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现代的物质条件基础、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组织管理理论发展烟叶产业,使烟叶生产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充分提高烟叶生产的综合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环境。我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应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一)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大意义
1、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可以引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但目前我县农业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起步,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2、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解决烟农减工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传统烟草农业,靠手工、简单工具劳作,加上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只能靠“苦干拼命干”应对烟叶生产工种繁杂、工序多、技术严密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使烟叶生产在农业生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只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努力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资源集约配臵效率,才能有效减少生产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烟农效益,解决目前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烟叶生产成本迅速增加、比较效益下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烟草农业零星分散小生产方式与烟草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有效 9
地让烟农轻松种烟,增加收入,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
(二)找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着力点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重点。
1、加强“三个建设”。⑴加强基础、烟田基础建设。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和要求,对种烟规模集中的重点烟区的烟水、烟路、土壤改良、土地整形等进行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提高烟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机械耕作水平,使重点烟区的优质烟叶生产得到更加充实的基础保障。⑵加快烤房和烟叶收购站建设。密集型烤房建设要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烤房群方向发展。烟叶站建设要坚持“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便于管理”的原则,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
2、推进“四化”进程。⑴推进规模化种植。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是促进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认真做好基本烟田确定、基本烟户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种植布局,做好基本烟田的规划和调整,大力推广连片规模种植,集中向生态环境适宜、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政府组织比较重视、自然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调整转移,向种烟科技户、专业户、规模户调整转移。要在巩固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10
基础上,以有偿转让、租赁、承包、包租和长、短期相结合灵活多样形式,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努力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市场,政府和烟草部门要加大投入收储现代烟草种植适宜的土地经营权,增强其对土地经营权的支配和盘活能力,加大土地臵换力度,积极探索股份制的现代烟草生产经营合作形式,优化配臵整合土地资源。要集中精力、财力扶持种植百亩以上的农场主、大户和种植能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农场化。⑵推进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可以很好地解决烟农因缺技术而影响生产和质量效益的问题。一是选择种烟水平较高、面积较大的烟区作为烟叶专业化生产区域,可以解决雇用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公司+专业化组织+烟农” 的生产组织模式,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烟草公司应当派出得力人员参与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服务烟叶生产紧密型的专业组织;三是专业组织应以本地农民为主,以利益共享为发展空间,烟草公司拿出一定的资金注入到专业组织,与专业组织在经营中产生的收益共同形成专业组织的原始资本积累,增强发展后劲,同时为保障烟农的既得利益提供财力支撑。⑶推进集约化经营。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首先,应把配套烤房、专业服务组织建在农场,对于长期租用土地(5年以上)者,水、路、电等都要直接由农场主牵头建设,并确认经营权,以达到直接服务和促成自主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场化的现代烟草产业效益。其次,要推行土地资源的资本运 11
作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员,以乡、村或者片为单位进行规模化、合作化经营,以入股形式臵换农民土地,兼顾农民利益,促进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联动发展。其四,要全年统筹烟田资源利用率,合理规划烤烟茬口轮作作物,延长产业链。⑷推进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烟叶生产精细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达到过程与结果监控的目的,对烟叶生产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中要把电子信息技术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烟叶生产内网,建立完善烟农信息库、生产管理信息、生产考核信息、远程技术指导、远程病虫害诊断指导、烟叶收购远程监控等,实现烟叶生产全面信息化管理,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完善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政策支撑是关键。在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过程中,需要稳定现有的政策,针对发展的新情况,研究出台烟叶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新政策。一是加大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开辟新的烟草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烟农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烟草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着眼于烟区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着眼于烟草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对烟草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着眼于提高烟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基金的投入。二是加大发展现代烟草农 12
业的补贴力度。多年来的烟叶生产,各级政府和烟草部门实行的各项补贴政策,深受基层和烟农的欢迎,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烟叶生产补贴制度。当前要扩大农机购臵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增加密集式烤房新建、改建的补贴,增加烟田自然灾害风险基金。对有完善生产设施和一定文化素质的种植烟叶20亩以上的大户,实行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保持烟农基础队伍的稳定。三是千方百计让烟农增加收人。烟农是烟叶生产的最直接的实践者,是烟草生产链中的重要成员,是烟草部门的“衣食父母”,离开烟农,烟草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爱烟农,就是关爱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关爱烟农最根本的是在生产上要切实做到周到服务,调动和保护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在处理政府、企业与烟农利益关系上,切实做到维护烟农利益。
2、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一是建立风险救助机制。针对烟农种烟担心风险大的问题,建立烟草、烟农、种植业主(管理中心)、保险共同组成的烤烟种植风险互助补偿机制。坚持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业主投保、保险运作、气象保障的原则,按照连片种植、家庭种植经营、农场式种植管理、农场式土地合股种植经营进行分类投保、分类补偿。烤烟种植保险资金由烟草补贴和烟农、业主缴纳构成。对发生冰雹灾害的田块按不同种植管理模式和不同受灾时期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利用行业的资金优 13
势,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内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推动行业与烟农共同投保制度的建立,不断扩大烟叶保险种类和保险范围,尽最大可能消除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金融保障机制。由于金融部门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一些地方金融服务项目比较单一,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是财政扶植烟叶生产的有效形式,建议农业发展银行调整业务范围,开办烟叶生产综合开发贷款、烟叶生产专项贷款等业务。
第二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保山市现代烟草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推动集约化经营、加强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保山烟草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关键词:保山;现代烟草农业;思考;
2007年7月,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草专卖局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提出了以“一基四化”为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概念,强调全面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指明了“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方向。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烟草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山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保山市作为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区,如何在学习借鉴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保持烟叶产业又好有快发展,走出一条符合保山实际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所谓现代烟草农业,是与传统烟草农业相对而言,指充分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组织管理来经营的,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综合生产能力和转换效率都比较高的烟草农业类型。其中,高水平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化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烟草农业的主要特征。提高烟叶生产综合能力,增加烟农收入,维持和增进环境改善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说,现代烟草农业是一个烟草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的过程。
实现现代烟草农业以后,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烟叶生产手段机械化程度高。基本实现烟田主要生产环节、灌溉、喷药的机械化,大大减轻了烟农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2)基本烟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得到治理,环境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大提高,烟农收入大增加。(3)科技贡献率较高。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科技进步对烟叶生产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4)经营管理现代化程度高。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经营烟叶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高,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达到较高水平。(5)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生产经营实现企业化、品牌化。(6)风险保障程度高。可以有效抗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7)烟农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健全,烟农素质大提高,能接受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市场经营头脑和经营能力。保山烟草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20年的培育和发展,保山的烟草产业已经形成集烟叶优化种植、烟叶复烤加工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保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烟叶生产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科技兴烟的路子,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实现了烟叶生产增长方式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市烟叶种植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部分烟区烟叶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2007年,全市种植烤烟28.83万亩,生产收购烟叶80万担,实现烟叶产值43536.8万元,占全市农业产值356835万元的12.2%,实现烟叶税9577万元,全市烟叶收购平均单产达到了2.77担,烟农户均收入6098元。2008年,全市有50个乡镇、427个村、73437户烟农种植烤烟,计划生产收购烟叶89万担。目前,正值烟叶烘烤时节,烟
第三篇:武威市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武威市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短短几十年时间,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残酷现实,上自中央,下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全力以赴开展综合治理,使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武威市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现状
地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县,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可耕可渔,是难得的富庶之地。然而,随着石羊河上游来水的逐年减少和这块土地上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在过去短短几十年间,干旱、风沙共同侵袭下的湖区已不再名副其实,取而代之的是这里水源短缺、生态恶化,腾格里和八斑吉林两大沙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了向绿洲的合拢。在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阴影笼罩下,当时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极其艰难,用当地农民的话说:“在当时,我们村非常困难,碱大水苦,吃水确实困难,吃水要从十几里外的乡镇去拉,人多的时候,拉不上水,空着回来,人少的时候用三四个小时才能拉回来”。大量土地被弃耕、撂荒,随即沙化。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成为湖区的真实写照。一些村社人畜饮水困难,群众背井离乡,生活失去了希望。
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残酷现实,就在风沙线上苦苦挣扎的数万群众面临去留存亡,急切渴盼云霓的关键时刻,民勤湖区因生态恶化而导致的贫困问题引起和国家、省市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批示:“绝不能让民勤县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水利专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就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亲临湖区。省委、政府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列为全省水利建设的一号工程,启动湖区综合治理项目。省扶贫办逐年加大对民勤县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武威市开发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
武威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年降雨量60-610毫米,年蒸发量却是1400-3040毫米,耕地亩均水资源220 m3,约为全省的2/
3、全国的1/9,其中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5%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用水严重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高效、永续利用,武威市从市情出发,围绕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坚持把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作为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质、高效、节水特色农业,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主要成效
1、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节水作物稳步扩大。面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武威市围绕生态节水,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用水。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坚持生态、节水、高效的原则,全市大力发展蔬菜、制种、棉花、草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产业,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结构调优、效益调良”的原则,实行“三压三扩”、即压缩粮经种植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节水作物面积,全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合理,粮经饲比由2000年的68:28:4调整为2006年的61.2:28.4:10.4,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00年的65:35调整为2006年的60:40。农业生产呈现出粮经并重、粮食作物、高效经济作物稳步发展的的良好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用水高峰过度集中、轮水周期长、供水时间与作物用水关键期不匹配等矛盾。二是以现有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逐步扩大棉花、啤酒大麦等节水高效作物面积。据测定,种植地膜食葵、啤酒大麦、大田棉花和棉花膜下灌溉亩用水量,较小麦分别节省130m3、80m3、160m3和240m3,亩均纯收益分别增加38.4元、102.5元、370.7元和331.3元;较小麦玉米带田亩分别节水370m3、320m3、400m3和480m3。目前,全市各类节水作物总面积达到140多万亩,其中棉花、啤酒大麦、豆类、马铃薯等面积分别达到25万亩、20.9万亩、22.9万亩、23万亩,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棉花、啤酒大麦种植区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生产基地。三是农牧业协调发展。在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了草畜产业的发展,2005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1.3亿元,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3%上升到2005年的29.4%。
2、设施农业呈现规模化高效益发展的态势。按照“多采光、少用水、增效益”的原则,武威市在石羊河流域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拱棚栽培、暖棚养殖等设施农业,截止“十五”末,全市高效节能 1
日光温室面积达到5.1万亩,拱棚面积达到4.0万亩,形成了以精细蔬菜为主,优、新、特稀蔬菜和果类、花卉、食用菌多样化生产的品种结构,年产反季节蔬菜约25万吨。日光温室亩平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单位用水产出效益是其它作物收入的7~19倍,日光温室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2006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强化科技服务,完成了1万亩日光温室建设任务,日光温室面积达到6万多亩。目前,全市建有日光温室的乡镇达77个,占乡镇总数的82.8 %,建成“双千亩”乡镇3个,千亩乡镇8个,“百棚村”73个。
3、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全面展开。武威市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通过印发资料、现场示范、举办讲座、媒体宣传、科技人员入户承包等形式,开展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普及。一是推广以地膜覆盖、日光温室、小拱棚栽培为主的高效、节水型模式。全市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140万亩以上,亩节水80~100 m3;小拱棚栽培面积4.1万亩,亩节水约60m3;日光温室栽培5.1万亩,亩节水100~120 m3。二是推广节水栽培和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作物垄作栽培、水旱塘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大水漫灌或小畦灌溉为沟灌,灌溉集中、耗水小,亩节水20~40 m3,并可减轻作物病害,提高产量。目前,全市推广玉米、瓜菜、马铃薯、葵花等作物垄作或水旱塘栽培沟灌技术近60万亩。三是发展以滴灌为主的微灌节水技术。全市建成以色列滴灌技术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苏武山自动化滴灌葡萄示范区、民勤黑河滩节水示范区,累计推广示范面积近4.6万亩,亩节水近50%。以“棉花膜下滴灌技术集成”项目为依托,建立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400亩,较大田漫灌亩节水48%,增产16.6%。四是推广作物秸杆地表覆盖还田及中耕节水技术,全市推广面积近5万亩,年可节水300万m3。
4、草畜产业快速发展。武威市加大对草畜产业政策、资金、物资、科技的投入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全市草畜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草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市种草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今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43.5万亩,比上年增加1.63万亩,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26.68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秸秆利用得到加强,青贮、氨化量达到70万吨。二是畜禽养殖稳步发展。2006年前三季度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到48.46万头、231.75万只、97.8万头和364.84万只,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7%、2.9%、5.0%和4.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62万吨、0.66万吨和0.46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2.2%、3.1%和4.5%。暖棚养殖面积达到360.6万平方米。人均养殖业收入达到404.5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三是养殖生产方式逐步改变。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18个,规模养殖户达到9.8万户,比上年增加0.1万户。畜种改良步伐加快,已引进牛、羊、猪良种畜3.2万头只。
5、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我市加强对太阳光、风力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工程,积极营造生态家园,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节能灶等,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沼气池5000多户,光电照明2426户,太阳能热水器4526立方米,太阳灶15293户,风力发电机541台,推广节煤灶占总农户的68%,减少了对植被的人为破坏,使水资源保护能力不断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的开发建设,市上成立了节水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全市节水管理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节水灌溉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节水工作目标和任务,促进了节水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实效。武威市在推进节水灌溉中,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的重点和规模,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选择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坚持常规节水与高新节水结合,经济手段和工程措施并举,在河水灌区推广“渠道输水、水窖蓄水、喷灌节水、地膜保水”的综合节水模式;在井泉灌区推广“机井抽水、管灌节水、地膜保水、植被护水”的生态节水模式;在其他干旱山区推广“修水窖、搞集流、平梯田、铺地膜”的旱作农业节水模式,积极推广以喷、滴、渗、管灌为主的高新节水技术,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态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全市以石羊河流域为主,共完成渠道衬砌5434km,推广以渠道衬砌、田间配套、条田建设、畦灌、沟灌和科学合理灌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常规节水面积210万亩。引进示范推广喷、滴、渗、管灌等高新(效)节水面积9万亩,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小拱棚栽培面积
4.1万亩,日光温室栽培约6万亩。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中,对保留水源井的取水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实行智能化取水。
3、措施超常,兼顾效益。一是处理好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的关系。在大力提倡、积极推广效益节水的同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强制性节水措施。二是处理好节水与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关系。节省下来的水既考虑用于发展经济又兼顾生态系统。将过去发展灌溉挤占的生态用水,通过节水,归还给生态。三是处理好节水中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阶段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彼此兼顾,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处理好先进节水技术与常规节水技术的关系。核算投入产出比重,对于相对效益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采用常规节水技术,对效益较高的设施农业,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在发展节水灌溉工作中,将强制性节水和效益引导型节水合理结合,运用水权制度规范和调节农业各类用水户的行为,增强价格杠杆在水资源供求关系中的调控作用。在山旱地比重大的地方,充分利用集雨节灌技术,鼓励群众修建集水窖;在条件相对可以的乡村,利用人蓄饮水工程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建涝池、塘坝;在大型灌区,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权流转、水票流通”的管水方案,通过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定《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以核定的土地面积为基准,将水权分解到用水户头上,为用水户发放水权证,用水户根据各自的分配水量购买水票。配套完善量水设施,准确计量灌溉用水。通过协会在灌溉水中的管理运行,转变群众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效益,强化田间渠系工程的有效管护。
4、结构调整,探索先进节水技术。在探索节水工作中,武威市还借鉴外地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学习设施农业高效节水的新成果。在安排节水灌溉项目时,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相结合,与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从而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节水灌溉。
5、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保水保肥的双重功效,在没有水浇地的乡镇,通过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减少蒸发量和用水量。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乡镇,逐步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科技培训和高原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群众进行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达到设施农业节水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
武威市在开发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方面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还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一是地下水的超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上游来水逐年减少,地下水超采严重,用水总量紧缺,缺水程度加剧,农民节水意识不强;二是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尚未建立,单位体积水的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各类农作物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灌水定额等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指标,无效消耗高,产出效益低。三是农田灌水仍主要采用按次、按面积收费,由于计量不准确诱发超量灌水造成浪费;资金投入不足,农业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高新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投入资金大,农业部门经费缺乏,许多成熟的高新节水技术如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示范应用难度较大,节水技术综合集成度不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较低;四是农业结构较为单一,全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仍高达60%以上,小麦玉米带田面积近40万亩,结构性高耗水情况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变。可喜的是,“十一五”时期,武威市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开发还将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重点实施好“12244”、“八大节水技术”等 工程。到“十一五”末,自流灌区实现常规节水,小提灌和井灌区全面推行管道输水,设施农业实现微灌化;中型灌区逐步进行节水改造,渠系水利用率达到65%,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5%,人均用水降到1000m3左右,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降到16亿m3左右,农田灌溉面积控制在255万亩左右。
第四篇:对农业开发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查思考(推荐)
对农业开发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查思考
徐 乃 生
近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扶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仅2009年就投入1.64亿元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共建成设施蔬菜、林木花卉、优质稻麦等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及各类高效现代农业园区15余万亩、扶持了25个农业龙头企业和3个农业合作社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但根据调查目前也还存在投资总额相对较少、扶持层次不高、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农业开发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扶持高效农业发展,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就宿迁市而言,2008年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全市共建设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林木花卉基地等30多万亩,形成了沭阳花木产业区、泗洪西南岗经济林果区,黄河故道高效农业产业带、新宿沭路沿
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环洪泽湖优质稻米产业带等“两区三带”格局。
二是扶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拉动了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发展。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在坚持扶大扶强的原则基础上,对沭阳花木大世界、泗洪苏北粮油、宿豫罐头食品等6个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连续扶持,做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实力、打响了企业品牌、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其中投入1290万元扶持的“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新增蔬菜生产加工能力1.2万吨,带动全市绿色蔬菜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其蔬菜罐头出口已占全国的20%,成为全省罐头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
通过龙头带动沭阳高效花木产业,宿城、宿豫城郊特色农业,泗阳蔬菜、食用菌产业,泗洪经济林果、优质稻米、水产养殖产业都得到进一步升级和壮大。
三是注重扶持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农业综合开发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农业开发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选项立项时,对农业园区予以优先立项,重点扶持,并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切实抓好农业园区的实施规划。近两年仅宿迁市农业综合开发就扶持建设了沭阳吴集设施蔬菜园区、泗阳三庄、王集设施蔬菜园区、宿城双庄鲜切花基地、宿豫曹集高效农业示范园、泗洪大、小红山等一批农业园区,在园区
内初步形成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雏形,提升农业开发形象。
二、农业开发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开发在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资金不足。一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大。尽管近几年农业开发用于高效农业的财政投入逐年提高,但与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和党中央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投入总额显得相对较少。二是农村信贷困难。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独家经营,加之农民信用制度和担保制度尚未建立,贷款程序复杂,额度有限,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筹集资金非常困难。三是“三资”投入较少。虽然我市在引进“三资”投入农业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目前投入规模农业的项目仅有48个,投资总额仅有11.05亿元。
(二)扶持的主导产业档次不够高、规模不够大。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设施农业基地虽然总数不少,但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档次较低等问题,且多呈零星分布,主要道路两侧上档次、带动能力强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规模不够大、亮点不多。从宿迁来看,目前除沭阳苗木花卉产业、“一环两带”食用菌和湖滨新城开发区鲜切花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核心区规模都不够大。
(三)外向型农业发展速度较慢、经营层次不高。目前宿迁市外向型农业企业仅有57家,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只有17家,具有自营出口业绩的企业只有百事美特、宿迁
罐头食品、青帝花卉、日昌升花卉、楠憬水产和市外贸公司等8家,没有一家企业年自营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农业开发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基础。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农村集中区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把国土部门的万顷良田建设项目、水利部门灌区改造及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农业部门的标准化良田建设项目等整合起来。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扶持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结合起来,选准农业发展重点,连续扶持,把本地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扶大扶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坚持走产业化开发道路,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的产业化经营和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要对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小,分别采取贴息、补贴、投资参股、借给有偿资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龙头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对本地农民的示范带作用,促进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千家万户农民加入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致富,从总体上提高农业开发的实用效益。要按照扶优、扶大、扶
强的原则,对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连续扶持,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打响企业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突出引导新型农村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和外向度。要继续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建设载体。以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精心布局、科学规划,把加强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项目建设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重点解决排灌及交通等制约因素,通过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农田方格化、道路砂石化、树木林网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要着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要通过组织企业家和农民赴国内外考察洽谈项目,通过建立信息站、派工作人员驻地、和客户签订供销合同等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外向度。
第五篇:切实加强基层建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切实加强基层建设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
——浅议加强基层建设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意义
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曲靖市烟草公司陆良分公司 蔺忠龙更新日期:2010年1月18日
【字号:大 中 小 | 颜色:浅 深 红| 打印】
烟草在线专稿国家局提出了“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翻开了烟叶基层建设的新篇章。烟叶是烟草行业的基础。烟叶稳,行业发展就稳。基层烟草站作为从事烟叶生产收购和卷烟营销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烟草工作的第一线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承担着所在地区烟叶生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承担着烟叶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承担着烟叶收购,调拨、储运等任务,是联系烟农、零售户、消费者、企业、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加强烟叶基层建设是巩固烟叶基础地位的关键;是促进现代烟草农业稳步前进的助推器;是保障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加强基层建设,是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行业的各项工作需要基层来落实,行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基层来推动,行业的安全稳定需要基层来保障。加强基层建设可以强化基层班子建设进而增强领导力;加强基层建设可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进而增强战斗力;加强基层建设可以强化基层效能建设进而增强执行力;加强基层建设可以强化基层文化建设进而增强凝聚力,加强基层建设可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增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保障力。
二、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基础管理,是实现行业科学发展、引领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是烟草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规范、效率、活力,需要通过基础管理来体现。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夯实发展基础是实现“规范、效率、活力”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种植是基础,以机械化作业是标志,先进科技是支撑,精细管理是手段,基础设施是保障,提高“三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是目标。因此,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实现行业科学发展,引领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基层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基层烟站功能,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夯实基础。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基层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扭住基础管理不放,通过“四抓”,实现“四提高”,即:抓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生产力;抓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基层保障力;抓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执行力;抓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竞争力;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工作,使之成为规范管理最前沿阵地。最终实现使烟叶站实现烟叶生产收购、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培训指导、物资供应、卷烟农网延伸、专卖管理和文化建设
八大功能,使基层烟叶站真正成为:烟用物资供应站、烟叶收购管理站、生产技术推广站、烟农致富加油站、专卖政策宣传站、卷烟营销服务站、职工技能培训站、烟草文化传播站。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的总体要求,按照“四要良好作风”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以创建优秀基层烟站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增强基层活力、规范基层生产经营、筑牢发展基础,努力促进基层建设水平提高、基础管理工作扎实、员工队伍素质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为构建和谐烟草、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全面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