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22:0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业保险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4(5)-0077-04

一、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经营情况

20世纪80年代,西部12省(市)区先后开办农业保险,但高赔付率使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业务持续收缩。直到2007年,随着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和政府推动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保险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明显增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领域逐步拓宽,保险主体日益多元,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各项试点稳步推进。

(一)保费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西部12省(市)区农业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11.8亿元,是2007年的5.23倍,年均增速达到60.38%。其中,总量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内蒙古、四川和新疆,保费收入分别达到27.84亿元、27.35亿元和26.3亿元,且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三、四位。

(二)保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截至2013年末,中央财政支持的险种有15种,主要包括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水稻保险等等。各省(市)区结合本地又推出100多种特色农业保险。如:新疆的薰衣草、留兰香、红花、苜蓿种植保险;宁夏的压砂西瓜保险;云南的青稞、甘蔗保险;广西的芒果、竹子保险等等。其中,部分险种覆盖面达90%以上,如新疆棉花的承保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98.7%,宁夏奶牛的承保数量占总养殖数量的95.5%。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各级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财政补贴力度逐年增加。《农业保险条例》出台后,各级政府更是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方位地保障农业保险工作顺利推进。其中,新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最多。2013年,新疆农业保险分别获得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贴13.12亿元和3.56亿元。

(四)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末,西部12省(市)区农业保险累计为2318.37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698.69亿元,支付赔款60.83亿元,受益农户217.32万户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同时,农业保险覆盖区域逐渐扩大。其中,新疆农业保险实现全疆地州全覆盖,陕西农业保险经营区域也已覆盖到了全省所有市和县区。

(五)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各地政府与保监部门大力推进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以县乡保险机构为主,政府‘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为辅,行政村保险协保为补充”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例如,截至2013年末,陕西省已设立县乡保险分支机构177个,负责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和防灾防损等工作;已建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1136个,负责指导、协调和宣传“三农”保险工作;已聘请农村协保员1.1万人,协助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基层服务。

二、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首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民缺乏风险与保险意识,需要基层干部进行宣传引导;其次,农村地域辽阔、农户分散,农业保险的展业承保、防灾防损、定损理赔等环节都离不开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与协助;同时,基层干部更了解当地农民的生产经营状况及风险损失情况,有利于配合保险公司防范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再次,开展农业保险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如防灾减灾、民政救济)、保险公司以及投保农户之间的关系。然而,部分地区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有的地区农业保险发文较晚,发文时当地农作物已过了种植期,不仅导致大部分业务均为倒签单业务,而且导致各项农业保险工作不能完全按照农时完成。调查发现,凡是政府给予足够重视的地区,农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凡是政府不关心、不重视的地区,农业保险工作普遍进展缓慢。

(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不够。一是中央财政补贴方式不利于欠发达地区。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农业保险补贴办法,中央实行“敞口”补贴,中央财政在省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进行配套补贴,且中央财政补贴比例高于地方财政补贴比例。以陕西省和内蒙古为例,在2012年两省区农业总产值相近的情况下,由于财政收入差距较大,陕西省和内蒙古省级财政补贴分别是8000万元和7.5亿元,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分别是1.05亿元和7.5亿元。二是部分县区财政配套比较困难。由于部分县区财政困难或未将农业保险补贴纳入当年预算等原因,无法配套资金,尤其是试点项目多、试点面积大或头数多的县区配套资金已成为其严重的财政负担,导致补贴资金难以到位。例如,甘肃省的农业大县大多自身财力有限,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某财险公司2012年开办政策性马铃薯保险的32个县区中尚有16个县区,涉及126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未能到位;2013年开办政策性马铃薯保险的51个县区中,仅有3个县区的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到账。

(三)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有待加强。一是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涵盖不了生产成本。以四川粮食作物保险为例,近年来随着种子、化肥等价格的上涨,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普遍达到500元左右,而保险金额基本不变,仅为300元左右,增速远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保障水平不能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在生猪保险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四川保监局实地调研中,当被问及“农业保险哪方面最需要改进时”,75%的被调查农户认为“保障程度需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提高”。二是保险产品未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上游深入,和农业生产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产业链条,而保险公司的服务重点仍局限在种、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环节,没有通过整合保险产品,有效对接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从而限制了保险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三是部分地区农业保险覆盖面仍然偏低。近年来,虽然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且相当一部分地区是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面仍然存在偏低的问题。如青海省地处偏远,全省46个县中有国家级贫困县15个,省级贫困县10个。目前,共有6个县未开展农业保险。2013年种植业的参保面积仅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6%;具有藏区特色的牦牛、藏系羊保险仅在一个县开展试点,牦牛、藏系羊参保数仅占全省存栏数的7.5%和4.2%;小麦的参保面积也仅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7%。

(四)农民投保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民投保积极性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收入偏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整体偏低,这大大影响了农民投保意愿。例如,2013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791元,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27.13%。在住房、医疗、升学等各方面压力下,有限的收入使农户难以支付维持基本生活以外的保险费,限制了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二是部分地区农民承担比例偏高。以小麦、玉米、棉花保险为例,陕西省农户自担25%,而内蒙古农户自缴保费比例不超过10%。三是农民参保意识薄弱。多年的农耕文化使农民养成了“靠天吃饭”的经营思想,大多数农户缺乏风险补偿意识,以及因宣传上的不深入、不细致,使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宁愿抱存侥幸心理,祈望风调雨顺保收成,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农业保险是政府在帮助保险公司赚钱。

(五)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积极性受挫。由于农业经营具有分散性特点,保险公司保费收取和灾害鉴定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加之,农业灾害的频发性特点,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相对较高。过重的经营成本压力和过高的赔付率,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效益,从而降低了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还有,由于保险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承保和理赔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据广西崇左市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反映,在开展能繁母猪保险业务过程中,全市没有一户母猪养殖专业户参保,参保的全部是散户,无论在防疫方面还是出险方面,散户的风险都较难控制;尤其是在两县交界处的村屯,发生母猪病死时,常常会发生受灾户重复索赔的情况。因此,保险公司承保时对散户都特别谨慎,一般不轻易接受投保。保险公司积极性受挫的最终结果就是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不足,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农户的需要。例如,广西共有34家保险经营主体,但目前仅有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北部湾财险3家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仅占保险经营主体的8.82%。同时,有限的经营主体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在微利经营状态下,保险公司缺乏创新产品、改善服务的内在动力,网点覆盖面狭窄、服务意识差,广大农户的保险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六)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到位。调查发现,西部12省(市)区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大都是保险公司自担风险,或通过提取大灾风险准备金、商业再保险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有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例如,宁夏关于养殖业保险实行当年保费5倍封顶的赔付办法:全区养殖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2倍以内的,由人保财险全部承担;全区养殖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2倍―3倍以内的,由人保财险与政府按1?U1比例承担;全区养殖业保险赔款在当年保费3倍―5倍以内的,由人保财险与政府按1?U2比例承担。虽然,各地保险公司都有一定的风险分散机制,但都未建立起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制度。这不仅降低了保险公司防范巨灾风险的能力,而且增加了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财务负担。例如,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金[2008]26号)中规定:“经办机构应按补贴险种当年保费收入的25%的比例计提巨灾风险责任准备金,逐年滚存。”但由于该比例较高,造成各公司经营压力较大,各保险总公司实际提取巨灾风险准备金的标准各异,且部分地区风险准备金的使用受到制约。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保险业务风险全部由承保的保险公司承担,地方政府不承担风险。承保的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20%提取巨灾风险准备金。然而,巨灾风险准备金的使用却由自治区分公司根据各盟市受灾情况及理赔情况统一调度,盟市保险公司无权动用巨灾风险准备金。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机制,确保农业保险稳定发展。一是健全农业保险组织领导机制,大力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建议西部12省(市)区全面建立以分管农业的省长(市长)、主席任组长的省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或组织协调机构,将农业保险发展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将责任落实到区县、落实到乡镇。二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长效机制。首先,建议中央财政补贴政策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适度提高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减轻地方政府和农民负担;其次,建议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常规项目,明确每年财政预算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比例。同时,鉴于近年来县级财政补贴资金配套困难且不能及时拨付的现状,逐步取消县级财政资金配套要求。三是逐步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一方面,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可根据政府的财力,由各级政府、农业保险经营机构、龙头企业共同出资,也可以从每年的专项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等,设立农业巨灾风险专项基金。另一方面,构建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承接机制。建议由中央政府组建政策性的全国农业再保险公司(也可以由目前的中国再保险公司扩大这部分业务),还可以通过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安排进一步的再保险保障,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二)多措并举,加强农业保险保障作用。一是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标准。建议保险公司根据物价上涨水平,适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以更加接近农业生产实际成本,提高农民投保积极性。二是针对有些地区种植业或养殖业保险试点面积小或数量少,覆盖面过低的情况,建议加大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试点面积和试点地区。二是继续加大政策争取力度。例如,苹果属于陕西省特色农业,陕西省应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力争将苹果保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之内,减轻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和农民缴费压力。三是积极开办新险种,全面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如开办服务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同时,努力将其一并列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计划。

(三)加强宣传,增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保险机构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保险知识宣传,让农业保险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了解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晓参加农业保险的程序、理赔方式及理赔金额等,使农民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投保积极性。同时,政府机构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例如,通过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增加其经济作物的产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从而提高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能力。

(四)加大支持,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建议政府提供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再保险费补贴,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从而激励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二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建议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订更多的税收减免和税率优惠措施,如减免经营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的所得税,以降低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对农业保险发展要予以更大的行政支持,包括对农民进行保险宣传和引导、协调各方关系、协助保险公司进行展业承保、防灾防损、定损理赔等等,为农业保险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蔡丽华.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J].青海金融,2013,(4):47-50。

[2]丁少群,王信.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技术障碍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11,(6):35-38。

[3]化安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面临困难与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1,(4):26-29。

[4]聂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4):102-106。

[5]张长利.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组织体系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9,(6):20-23。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BAO Qiong

(Xi’ 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 Since carrying out policy-orien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2007,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perations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the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Keywords: western region;agricultural insurance

责任编辑、校对:苗文龙

第二篇: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

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薄弱,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提出了“七个更加”的新要求:更加高效的土地产出率、更加完备的物质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更加现代的发展理念和更加先进的农民群体。如何依托新形势下的农业指标体系来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论题。为此,笔者对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此文,希望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特色农业;资源;高效;竞争力

1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理论上来讲,特色农业指的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为主导,以区域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开发为核心的一种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农业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后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然而,由于西部底子薄基础差,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还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要想在短时间内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二者最终达到协调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挥西部地区的地域资源优势,利用特色农业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讲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现实意义:

(1)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而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的基础上,而是渐渐向高品质、享受型靠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绿色、健康、有机、高营养的农副产品渐渐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青睐。

(2)发展特色农业是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西部各省市因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不同,均有其独特的农业自然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利用,形成一条以特色资源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从而实现农业资源多元化、深层次的开发,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比重。

2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占到全国的50%以上。其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草丰美、光热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给西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创造了优势。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和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较为廉价,生产成本也因此相对偏低。二者相结合,使得西部在发展特色农业这条道路上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西部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复杂、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形成了许多中东部地区无法替代和模拟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例如:新疆充足的光能和热能、极大的昼夜温差条件下形成的特色彩棉、长绒棉,其高饱和度的棉花质量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昭苏的杏干、哈密的大枣、鄯善的哈密瓜、精河的枸杞在口感、色泽、糖分对比度和产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3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几个问题

3.1开发深度不够,尚未形成品牌优势。

从市场了解来看,目前我国西部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原产品或者说初级产品的方式向外销售,有的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市场,有的供应给东南部的外商进行深加工,例如新疆吐鲁番等地区生产的无核白葡萄,以个头均匀、形态饱满、糖分浓度高、口感好而备受市场青睐,在新疆,这个品种的葡萄或小部分鲜食,大部分悬挂在晾房自然晾干形成葡萄干向外兜售,这种初级产品的利润是很低的。随着市场流通性的增强,不少外来客商大量订购葡萄和葡萄干进行深加工,或酿成葡萄酒,或做成罐头、果汁,葡萄干风味的特色糕点,价格成10倍增长。更有甚者,从葡萄籽中提炼出葡萄籽油,做成化妆品,价格一番数百倍。

这几年来,新疆的葡萄酒厂也蔚然成风,但多而不精,没有形成品牌,跟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

3.2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够

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现代科技带来的新成果还未能惠及到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民,多数农民依然靠电视、报纸、广播和市场价格来获取信息市场信息,这就给农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比如新疆哈密地区的大枣曾因科技信息不灵,农民在大量施用“膨大剂”的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很多农民产品囤积,经济遭受重创。

前两年,新疆的加工番茄由于对市场信息掌握的准,农户一窝蜂的种植加工番茄,最终因为市场消化不开,导致加工番茄久置溃烂,给农户造成损失。

4 可行性建议

4.1建立特色农业基地

要想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特色基地。例如,在新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的沙漠边缘地区可以率先建起优质棉生产基地,在新疆阿克苏和陕西地区可以建立起特色果园基地;在云南、甘肃和青海可以建设蔬菜育苗中心;在宁夏、甘肃和青海可以建立起中药材育种繁育基地,如此等等。总之,各地要结合地域特色,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特色农业基地,并制定出不同的制度和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扶持,实现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优化组合。

4.2加强信息技术推广

对西部地区进行农技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大力推广的主要包括特种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来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提高农民依靠科技促发展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4.3用品牌提高竞争能力

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做农产品的”农货精品”,依靠良好的口碑,树立起响亮的品牌,形成了品牌也就等于占领了市场。例如蒙牛、鄂尔多斯、伊利等产品的品牌驰名中外,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打造的,需要长期的信誉和良好的口碑来推动品牌的发展,从而形成强而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关付新.提升竞争优势的西部特色农业发展路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6):122.[2]

王万忠.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水土保持学报,2011(6):1512.[3]

雷兴长.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结构性问题及对策建议[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2):302.

第三篇: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后,国家烟草专卖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确保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加快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思路,明确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五社”的内涵特征和运作模式。

【关键词】烟草、烟草在我州的地位、一基四化五社 一基即打牢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烟区水窖、水池、沟渠、机耕路、烤房等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四化即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五社即育苗服务社、农机服务社、植保服务社、烘烤服务社、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2010年烤烟生产基本情况

以XXX为例。XXX位于XXX城东南部,国土面积360平方公里,最高海拨2550米,最低海拔1640米,年平均气温17—18℃,全乡辖8个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036人,总耕地面积26839亩。通过多年的培育,烤烟生产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导产业。

2010年全乡种植烤烟9800亩,涉及8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 387户。其中规模化连片达47片,面积5078.5亩,完成烟叶收购任务130万公斤,正组均价16.76 元,与上年相比增0.94元,综合均价15.4元,与上年相比增1.24元,实现产值1788.6万元,1

比上年增287.64万元;烤烟实现财政收入383.3万元,比上年增56.3万元;实现烤烟人均增收72.2元。

二、2010年现代烟草农业开展情况

(一)搞好基本烟田建设,夯实烟叶发展后劲

1.烟水、烟路工程。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全乡1.85万亩基本烟田,规划11个项目,建设水窖1435个,容积28700立方米,泵站2座,建成蓄水池594个,蓄水量达8722.8立方米,小坝塘共建设5个,蓄水量达19000立方米,建设三面光沟渠82个,总长27179.30米,输水灌溉管道41条,总长34032.1米,已建成田间机耕道8条,总长4232米,已完成烟水配套面积11204亩。

2.育苗设施。全乡按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原则规划建设高标准育苗基地1个,50个大棚,可供大田移栽面积6100亩。

3.密集型烤房。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和基本烟田规划及规模化种植发展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全乡已规划建设密集型烤房15群375座。

4.农机具配套。按照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的要求,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机具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地理环境配臵深耕、起垄、中耕培土、植保机械。

(二)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是基础,专业化服务是载体,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是关键,充 2

分发挥烟农的主体地位作用是保障。调整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烟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推进烟叶种植的规模化,经营的集约化,使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全乡共发展15亩—49亩的烟叶种植专业户24户、50亩—200亩的家庭农场2个、4个烟叶种植合作社、2个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育苗服务社、1个烘烤服务社、1个植保服务社。

(三)规模化连片种植得到稳步发展。2010年全乡共落实规模化连片种植47片,面积5078.5亩,其中30-100亩连片34片1937.5亩,100—200亩8片1270亩,200—300亩连片2片431亩,300—400亩连片2片740亩,500亩以上连片1片700亩。

(四)积极探索多种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推进种植规模化。目前,我乡在烟叶生产组织管理的探索中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互助合作农场式种植管理、大户承包农场式种植经营、土地合股农场式种植经营。

1、互助合作农场式种植管理。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事操作,经营效益据实分配的生产组织管理。此种方式在我县比较普遍。具体做法是:以独立核算的方式建立烟叶种植管理服务中心,对烟田实施专业化作业,为烟农提供有偿服务。服务中心与烟农签订种植管理协议,明确烟叶生产各个环节技术标准、双方责任义务、烟农承担的费 3

用、种植管理服务费及收费办法等。服务中心按生产环节将烟农组成相应的作业组,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农事操作,现金支付劳务报酬。生产过程中的物资费、机耕费、起垄费、水费、苗费、烘烤费、劳务费等由服务中心筹集资金垫支,烟农交烟时扣回。烟农按烟叶总收人的l-3%支付服务中心管理费用。

2、大户承包农场式种植经营。通过土地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大片土地到种烟大户手中,由业主独立承包种植经营,风险和盈亏自负。整个生产过程由业主以直接支付劳务费方式聘用劳动力,分组承包种植管理,全过程实行专业化分工作业。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协调,在农户自愿流转土地的基础上,业主租赁农户土地,并签订土地租赁协议,租赁费用由业主直接支付给农户,业主与烟叶站签订种植管理协议。

3、土地合股农场式种植经营。在坚持依法、有序、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农民以土地折价的方式入股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生产组织管理,现金支付劳务报酬,经营效益按股分配。此方式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按章程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将烟农编成相应的作业组,实行专业化分工作业,经营效益按股(土地折资)分红,理事会按经营利润的5%提取管理费和公积金。

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XXX烟叶种植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烟叶生产就成为县域经济支柱和农民收人的主要来源,经过二十年的探索 4

和实践,已形成了一整套生产服务体系和稳定的市场,县、乡两级政府狠抓烟叶生产的信心和决心不衰,群众种烟的积极性相对稳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种植烟叶投人高、产出低、效益差等不利因素日渐凸现出来,种烟的优势被新的矛盾掩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

主要表现为土地田块零碎,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土地整型任务重,水利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化率不到60%,有效抗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机耕条件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力不高。就目前而言,全县烤烟生产总体机械化率不到40%,其中:整地约60%、起垄I5%中耕和采编全人工,烘烤40%。由于技术工人缺乏,现有的农机具不能较好发挥作用。

(二)种烟比较效益优势逐渐减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其他经济作物如花卉、蔬菜、林果等的产业化种植、加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种植此类农作物的收益与烟叶种植的收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同时,当前化肥、地膜、烤煤、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价格上涨也给烟农种烟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种烟比较效益优势的逐渐减少,使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呈现出下降趋势。

(三)经济作物用地与基本烟田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烟叶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有利于烟叶产量的提高,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提升,也利于各项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统一和落实。所以近几年来,烟草行业利用资金、技术优势,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对烟田、基础设施等进行了集中规划,基本形成了烟叶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在稳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和带动了农村其他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可供农民选择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而种烟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比较效益优势逐渐减少,对农民的吸引力减弱,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用地与基本烟田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烤烟的合理布局及轮作受到较大影响。

(四)烟农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

随着种烟比较效益的降低,加上受国家劳务输出政策的影响,现阶段,农村劳务输出已占据了农村适龄劳动力的较大比重,多数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加剧了种烟劳动力的不足,农村中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烟农队伍严重流失,从事烟叶种植的多是妇女和50-60岁的老人、他们文化偏低、生产技能较弱,创新能力不足,对烟草部门推行的新技术新科技不易接受,一些技术要求很难落实到位,对烤烟种植管理水平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烤烟种植效益整体水平偏低。

(五)种烟劳动强度大、风险大的问题仍然存在。首先是烟农种烟劳动强度大。虽然烟草行业在农村、农田 6

基本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由于我县广大农村仍然以个体农民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体,其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小生产模式由于受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投入不足制约,目前尚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加之目前我县的烟叶种植有“坝区萎缩、山区贫困地区扩张”的趋势,由于种植分散,单块烟田面积小,制约烟叶生产机械化的运用,种烟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难以解决。其次是种烟复杂程度高。烟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作物,其种植、生产、交售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相对于其他经济作物较高,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环节比较困难,所以烟农普遍感到种烟不如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简单。其次是风险较大。一方面虽然按合同种烟的市场风险并不大,但烟农仍然要承受政策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压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烟叶生产安排具有超前性,而收购相关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导致烟农普遍感到对当年烟叶生产及收购的政策把握不准。另一方面,烟叶生产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其产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如果没有相对合理的种植风险防范机制作为保障,那么势必会让烟农感到种烟风险太大。

(六)土地流转难度大。

一是农民恋土地情结重,不敢流转。一些农民对外出打工或发展其它产业能否赚钱没把握,把土地当命根子,认为有土地就有退路,宁可土地抛荒也不愿流转。二是土地没有税费,不思流转。由于农业税全免、粮食价格上涨、国家粮食直补政策的实 7

施,土地税费负担降低至零,留住土地有利无害。因此农民不必流转。三是流转机制不完善,不好流转。转让手续不全,流转程序不规范,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四是龙头带动不强,难以流转。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为数不多等,使土地难以流转。五是宣传力度不够,不懂流转。比如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的贯彻执行,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目前看,由于宣传不够深入,一些地方和基层干部不理解或片面理解30年不变政策,存在误解。如有人认为土地承包30年不变是“承包的地块不变”,也有人认为是“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实际上,30年不变政策指的是“土地使用权不变”。又如土地经营权可以转让(买卖)的政策连不少县乡村干部都不知晓,大部分农户更是一无所知。六是耕地条件差,影响流转。因交通不便、光照不足、地方条件差、田块分散、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一些耕地产出效益低,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逐年加大,难以流转,出现耕地抛荒的现象。

四、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现代的物质条件基础、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组织管理理论发展烟叶产业,使烟叶生产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充分提高烟叶生产的综合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环境。我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应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一)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大意义

1、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可以引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但目前我县农业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起步,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2、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解决烟农减工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传统烟草农业,靠手工、简单工具劳作,加上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只能靠“苦干拼命干”应对烟叶生产工种繁杂、工序多、技术严密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使烟叶生产在农业生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只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努力提高烟叶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资源集约配臵效率,才能有效减少生产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烟农效益,解决目前劳动力价格上涨带来的烟叶生产成本迅速增加、比较效益下降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烟草农业零星分散小生产方式与烟草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有效 9

地让烟农轻松种烟,增加收入,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

(二)找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着力点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重点。

1、加强“三个建设”。⑴加强基础、烟田基础建设。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和要求,对种烟规模集中的重点烟区的烟水、烟路、土壤改良、土地整形等进行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提高烟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机械耕作水平,使重点烟区的优质烟叶生产得到更加充实的基础保障。⑵加快烤房和烟叶收购站建设。密集型烤房建设要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烤房群方向发展。烟叶站建设要坚持“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便于管理”的原则,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

2、推进“四化”进程。⑴推进规模化种植。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是促进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认真做好基本烟田确定、基本烟户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种植布局,做好基本烟田的规划和调整,大力推广连片规模种植,集中向生态环境适宜、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政府组织比较重视、自然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调整转移,向种烟科技户、专业户、规模户调整转移。要在巩固和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10

基础上,以有偿转让、租赁、承包、包租和长、短期相结合灵活多样形式,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努力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动市场,政府和烟草部门要加大投入收储现代烟草种植适宜的土地经营权,增强其对土地经营权的支配和盘活能力,加大土地臵换力度,积极探索股份制的现代烟草生产经营合作形式,优化配臵整合土地资源。要集中精力、财力扶持种植百亩以上的农场主、大户和种植能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农场化。⑵推进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可以很好地解决烟农因缺技术而影响生产和质量效益的问题。一是选择种烟水平较高、面积较大的烟区作为烟叶专业化生产区域,可以解决雇用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公司+专业化组织+烟农” 的生产组织模式,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烟草公司应当派出得力人员参与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服务烟叶生产紧密型的专业组织;三是专业组织应以本地农民为主,以利益共享为发展空间,烟草公司拿出一定的资金注入到专业组织,与专业组织在经营中产生的收益共同形成专业组织的原始资本积累,增强发展后劲,同时为保障烟农的既得利益提供财力支撑。⑶推进集约化经营。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首先,应把配套烤房、专业服务组织建在农场,对于长期租用土地(5年以上)者,水、路、电等都要直接由农场主牵头建设,并确认经营权,以达到直接服务和促成自主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场化的现代烟草产业效益。其次,要推行土地资源的资本运 11

作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员,以乡、村或者片为单位进行规模化、合作化经营,以入股形式臵换农民土地,兼顾农民利益,促进产业和地方经济的联动发展。其四,要全年统筹烟田资源利用率,合理规划烤烟茬口轮作作物,延长产业链。⑷推进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烟叶生产精细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达到过程与结果监控的目的,对烟叶生产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中要把电子信息技术贯穿于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烟叶生产内网,建立完善烟农信息库、生产管理信息、生产考核信息、远程技术指导、远程病虫害诊断指导、烟叶收购远程监控等,实现烟叶生产全面信息化管理,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完善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政策支撑是关键。在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过程中,需要稳定现有的政策,针对发展的新情况,研究出台烟叶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新政策。一是加大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开辟新的烟草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烟农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烟草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着眼于烟区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着眼于烟草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对烟草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着眼于提高烟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基金的投入。二是加大发展现代烟草农 12

业的补贴力度。多年来的烟叶生产,各级政府和烟草部门实行的各项补贴政策,深受基层和烟农的欢迎,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烟叶生产补贴制度。当前要扩大农机购臵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增加密集式烤房新建、改建的补贴,增加烟田自然灾害风险基金。对有完善生产设施和一定文化素质的种植烟叶20亩以上的大户,实行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保持烟农基础队伍的稳定。三是千方百计让烟农增加收人。烟农是烟叶生产的最直接的实践者,是烟草生产链中的重要成员,是烟草部门的“衣食父母”,离开烟农,烟草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爱烟农,就是关爱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关爱烟农最根本的是在生产上要切实做到周到服务,调动和保护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在处理政府、企业与烟农利益关系上,切实做到维护烟农利益。

2、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一是建立风险救助机制。针对烟农种烟担心风险大的问题,建立烟草、烟农、种植业主(管理中心)、保险共同组成的烤烟种植风险互助补偿机制。坚持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业主投保、保险运作、气象保障的原则,按照连片种植、家庭种植经营、农场式种植管理、农场式土地合股种植经营进行分类投保、分类补偿。烤烟种植保险资金由烟草补贴和烟农、业主缴纳构成。对发生冰雹灾害的田块按不同种植管理模式和不同受灾时期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利用行业的资金优 13

势,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内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推动行业与烟农共同投保制度的建立,不断扩大烟叶保险种类和保险范围,尽最大可能消除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金融保障机制。由于金融部门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一些地方金融服务项目比较单一,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是财政扶植烟叶生产的有效形式,建议农业发展银行调整业务范围,开办烟叶生产综合开发贷款、烟叶生产专项贷款等业务。

第四篇: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

思考

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庄园农业:市场农业的希望之光—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庄园农业在我县悄然兴起。我县庄园农业是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由个体、联户或其他投资者转包、租赁承包地、抛荒地和“四荒地”,经营种养业及与之配套的加工业,且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经济、实现土

地、资金和技术集约经营的有益探索。

一、我县庄园农业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

我县庄园农业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有三个。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田土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弃耕抛荒的土地。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达13万多,占我县总人口数的16%,充耕面积达4万多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二是农村中涌现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需要扩大承包面积,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牛潭河乡狮子山村土地承包大户陈醒志向调查组反映,他目前不需要乡党委、政府具体支持什么,燃眉之急只需乡党委、政府帮他做好当地村民的工作,进一步承包大面积的土地,以扩大种养殖规模。三是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城市和乡村出现了第二次分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而同时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部分城市人也开始走向农村发

展开发性农业,如县委办机要保密室刘岩保同志和他哥哥一起,利用值班后的业余时间,在牛潭河乡承包了100亩山土,发展椪柑、脐橙等水果种植业,目前来势看好。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县已有50亩以上的庄园170个,总面积35373亩。按承包土地类型分,其中水田型13个,面积1426亩;旱土型32个,面积4503亩;水面型17个,面积6586亩;山林型55个,面积11828亩;荒地型41个,面积10348亩;综合型12个,面积682亩。按庄园按生产经营分,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产、加、销一体经营型。在庄园内既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种植优质农产品,又进行产品加工,还在外地建立网点搞销售,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这种庄园农业的经营效益比其它类型好。如花果山乡月石湾村村民项剑文,去年种了2亩牧草、100亩玉米,喂养了52头肉牛,牧草用于喂牛,以玉米和秸杆作原材料办了一个饲料加工厂,饲料远销益阳等

地,去年仅加工销售饲料一项的收入就达万元。

2、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型。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如三堂街镇包狮村支书胡著轩,租赁别人弃耕的52亩田土,办起了一个综合种养场,按照“生产粮食、粮食喂猪、猪粪养鱼和生产沼气”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组织生产,去年饲养母猪40头,出栏肥猪120头,池塘养鱼8吨多,建了2个大沼气池,纯收入达6万多元;武潭镇泥潭村农民王跃明承包218亩荒废茶园,投入资金26万多元,全部改种优质梨、苹果、葡萄等10多种果树,间种100多亩花生,同时养土鸡近3000羽、瘦肉型母猪20头,初步建成了种、养、繁一体化立体生态庄园农业,预计两年后年产值可达80万元。

3、名优特新农产品开发种养型。这是目前我县庄园农业的主体。这种模式主要是“庄园主”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大规

模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或培育、繁殖种苗,一般开发的项目比较单一,要么是种植业,要么是养殖业,在很大程度上类似过去的专业户,但规模和面积较专业户大。如灰山港镇雪峰山村退休教师文展才,发挥种植水果和苗木的特长,租赁了雪峰山、周家潭两个村的林场和茶园近300亩,种植脐橙、油桃、酥梨等优质水果和苗木,预计三年后产值可达100万元。

庄园农业之所以在我县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在于它有一般农业和常规农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有利于降低成本。一般庄园经营土地面积都是50亩以上,大的上1000亩。庄园内从耕作到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再加上集中连片,便于排灌、施肥和防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河溪水乡潭映钟村的“庄园主”贺冬良对调查组算了一笔帐:他和一般承包户相比,去年一季稻每亩平均生产成本要低45元。二是

大力推广和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集约经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展集约经营,庄园主一般都在科技上舍得花钱,有的自己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有的高薪聘请高级科技人才作顾问,有的选派年轻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修山镇修山村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刘汇源,自费到湖南农业大学学习花卉苗木种养技术,同时他还大力引进现代科技成果,配备了全光照自动喷雾插播育苗设备,采用了花卉无土轻型基质压制、太阳能温室育苗等新技术,由于他的庄园管理严密,又实施了较先进的农业技术,经营效益一般要比普通农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三是产品质量高,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庄园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能力强。如益阳人刘治安租赁花果山乡人和桥村的200亩田土建成苔韭基地,出产的苔韭由于质优价低,受到益阳和桃江两地消费者的欢迎。

二、发展庄园农业存在的制约因素

在暂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规范土地流转和庄园农业发展的情况下,乡村干部主要运用现有的政策指导工作,随意性很大,且组与组之间、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少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这一工作的健康开展。在发展庄园农业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思想观念的制约。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还自觉不自觉地把庄园农业与过去大地主和国外资本家的庄园等同起来,认为搞庄园农业就是搞私有化、搞资本主义,因而不敢大胆发展,如承包租赁期不敢一定30年不变,一般只确定了5-承包租赁期;少数农民宁愿自家责任田抛荒也不转包给庄园主;部分“庄园主”瞻前顾后,深怕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有的甚至是一年一包,还是口头协议,存在搞一年算一年的心理,不敢大胆投入;部分群众看到庄园发展起来了,就眼红,用各种借口敲竹杠。

土地政策的制约。一是以人口为基础平摊责任田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制约了庄园规模的扩大。目前农村田土是按人头平均发包的,而且是一定30年不变,基本上没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因而一些农民把责任田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爱怎么经营就怎么经营。这样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方面受土地经营权分散的影响,发展庄园农业的土地很难从单个的农民手中转过来,农民有的愿意转包,有的不愿转包,这样土地难以成片,庄园难以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在当前种田效益不高、一部分农民开始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抛荒的情况下,发展庄园要么受到地域限制,要么受到要价过高的限制,要么受到转包期限过短的限制,造成一边是发展庄园没有土地,一边是大量的田土出现抛荒。二是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政策制约了庄园农业的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

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条例、文件出台后,对保护耕地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既给开发庄园农业带来了机遇,也对发展庄园农业有一定的制约。不利因素主要是:

1、在庄园的布局上,受基本农田区域划定的限制,庄园难以大量集中在交通要道两旁,给产品销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影响。

2、在庄园的开发项目上,受土地用途管制的限制,难以开发效益好的产品,如《土地管理法》规定严禁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按照这一规定,如果庄园的土地是基本农田,基本上只能采用比较效益低的粮食型种植结构。

3、在庄园的开发建设上,土地审批程序繁杂,收费较高。发展庄园必须修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而修建配套设施所占用的农用地必须到市以上国土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申报审批手续,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必须报国务院批准;设施建设占用农田每亩要收取高额的土地开垦费,基本农田24000元,一般农田16000元,这些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收费影响了庄园农业的开发建设速度。

资金制约。开发庄园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一方面银行贷款渠道不畅,“庄园主”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且在开发庄园农业的过程中,都已倾其所有,因而庄园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另一方面是投资主体单一,开发庄园农业的资金十分有限,制约了庄园农业的发展。

技术和信息的制约。庄园农业开发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否则,就难于上档次、出效益。但目前缺乏一种科技人才与庄园农业相结合的机制,使庄园开发受到技术的制约。目前我县庄园开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普遍存在缺乏技术问题。由于庄园主缺乏科学技术,目前我县已开发的庄园农业中,大多是种养型,综合型或产业化经营的极少。而在种养型的庄园中,主要是粮果鱼的种养结构,真正种植高档农林特产品的不多。

发展环境制约。一是管理服务滞

后。目前庄园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一个集中的反映渠道,个别基层党政领导对发展庄园农业的协调和服务不主动。二是收费关卡过多。三是治安环境欠佳。庄园发展起来后,有的敲竹杠,有的明抢暗偷,给庄园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加快庄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对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将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应该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用活土地政策。一是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在明确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发放土1 2 下一页

第五篇: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庄园农业:市场农业的希望之光—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庄园农业在我县悄然兴起。我县庄园农业是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由个体、联户或其他投资者转包、租赁承包地、抛荒地和“四荒地”(荒山、荒地、荒沟、荒滩),经营种养业及与之配套的加工业,且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一般在50亩以上)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经济、实现土地、资金和技术集约经营的有益探索。

一、我县庄园农业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我县庄园农业产生的背景与条件有三个。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田土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弃耕抛荒的土地。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达13万多,占我县总人口数的16%,充耕面积达4万多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二是农村中涌现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需要扩大承包面积,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牛潭河乡狮子山村土地承包大户陈醒志向调查组反映,他目前不需要乡党委、政府具体支持什么,燃眉之急只需乡党委、政府帮他做好当地村民的工作,进一步承包大面积的土地,以扩大种养殖规模。三是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城市和乡村出现了第二次分工,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而同时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部分城市人也开始走向农村发展开发性农业,如县委办机要保密室刘岩保同志和他哥哥一起,利用值班后的业余时间,在牛潭河乡承包了100亩山土,发展椪柑、脐橙等水果种植业,目前来势看好。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县已有50亩以上的庄园170个,总面积35373亩。按承包土地类型分,其中水田型13个,面积1426亩;旱土型32个,面积4503亩;水面型17个, 面积6586亩;山林型55个, 面积11828亩;荒地型41个, 面积10348亩;综合型(即庄园主承包水田、旱土、水面、山林、荒地等兼而有之, 面积共计50亩以上)12个, 面积682亩。按庄园按生产经营分, 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产、加、销一体经营型。在庄园内既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种植优质农产品, 又进行产品加工, 还在外地建立网点搞销售,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这种庄园农业的经营效益比其它类型好。如花果山乡月石湾村村民项剑文,去年种了2亩牧草、100亩玉米,喂养了52头肉牛,牧草用于喂牛,以玉米和秸杆作原材料办了一个饲料加工厂,饲料远销益阳等地,去年仅加工销售饲料一项的收入就达3.5万元。

2、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型。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如三堂街镇包狮村支书胡著轩,租赁别人弃耕的52亩田土,办起了一个综合种养场,按照“生产粮食、粮食喂猪、猪粪养鱼和生产沼气”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组织生产,去年饲养母猪40头,出栏肥猪120头,池塘养鱼8吨多,建了2个大沼气池(沼气除了自用外,还能供应20户邻居),纯收入达6万多元;武潭镇泥潭村农民王跃明承包218亩荒废茶园,投入资金26万多元,全部改种优质梨、苹果、葡萄等10多种果树,间种100多亩花生,同时养土鸡近3000羽、瘦肉型母猪20头,初步建成了种、养、繁一体化立体生态庄园农业,预计两年后年产值可达80万元。

3、名优特新农产品开发种养型。这是目前我县庄园农业的主体。这种模式主要是“庄园主”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当地的资源优势,大规模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或培育、繁殖种苗,一般开发的项目比较单一,要么是种植业,要么是养殖业,在很大程度上类似过去的专业户,但规模和面积较专业户大。如灰山港镇雪峰山村退休教师文展才,发挥种植水果和苗木的特长,租赁了雪峰山、周家潭两个村的林场和茶园近300亩,种植脐橙、油桃、酥梨等优质水果和苗木,预计三年后产值可达100万元。庄园农业之所以在我县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在于它有一般农业和常规农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有利于降低成本。一般庄园经营土地面积都是50亩以上,大的上1000亩(如泗里河乡泗里河村农民王珏凤等三人,采取股份制形式,投入资金76万元,承包鹿马仑、老山、月新、阎家村等四个村的旧茶园、坡土、废地、残林、部分荒山和稻田3150亩,目前已造林1000亩,种植黄姜等药材320亩,种植绿化树苗80亩)。庄园内从耕作到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再加上集中连片,便于排灌、施肥和防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河溪水乡潭映钟村的“庄园主”贺冬良对调查组算了一笔帐:他和一般承包户相比,去年一季稻每亩平均生产成本要低45元。二是大力推广和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集约经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展集约经营,庄园主一般都在科技上舍得花钱,有的自己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有的高薪聘请高级科技人才作顾问,有的选派年轻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修山镇修山村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刘汇源,自费到湖南农业大学学习花卉苗木种养技术,同时他还大力引进现代科技成果,配备了全光照自动喷雾插播育苗设备,采用了花卉无土轻型基质压制、太阳能温室育苗等新技术,由于他的庄园管理严密,又实施了较先进的农业技术,经营效益一般要比普通农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三是产品质量高,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庄园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能力强。如益阳人刘治安租赁花果山乡人和桥村的200亩田土建成苔韭基地,出产的苔韭由于质优价低,受到益阳和桃江两地消费者的欢迎。

二、发展庄园农业存在的制约因素在暂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原有法规还未作调整)调整规范土地流转和庄园农业发展的情况下,乡(镇)村干部主要运用现有的政策指导工作,随意性很大,且组与组之间、村与村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少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这一工作的健康开展。在发展庄园农业的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还自觉不自觉地把庄园农业与过去大地主和国外资本家的庄园等同起来,认为搞庄园农业就是搞私有化、搞资本主义,因而不敢大胆发展,如

承包租赁期不敢一定30年不变,一般只确定了5-10年承包租赁期;少数农民宁愿自家责任田抛荒也不转包给庄园主;部分“庄园主”瞻前顾后,深怕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有的甚至是一年一包,还是口头协议,存在搞一年算一年的心理,不敢大胆投入;部分群众看到庄园发展起来了,就眼红,用各种借口敲竹杠。

(二)土地政策的制约。一是以人口为基础平摊责任田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制约了庄园规模的扩大。目前农村田土是按人头平均发包的,而且是一定30年不变,基本上没有集体统一经营的土地,因而一些农民把责任田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爱怎么经营就怎么经营。这样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方面受土地经营权分散的影响,发展庄园农业的土地很难从单个的农民手中转过来,农民有的愿意转包,有的不愿转包,这样土地难以成片,庄园难以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在当前种田效益不高、一部分农民开始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抛荒的情况下,发展庄园要么受到地域限制(不成片),要么受到要价过高的限制,要么受到转包期限过短的限制,造成一边是发展庄园没有土地,一边是大量的田土出现抛荒。二是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政策制约了庄园农业的发展。新的《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条例、文件出台后,对保护耕地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既给开发庄园农业带来了机遇,也对发展庄园农业有一定的制约。不利因素主要是:

1、在庄园的布局上,受基本农田区域划定的限制,庄园难以大量集中在交通要道两旁,给产品销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影响。

2、在庄园的开发项目上,受土地用途管制的限制,难以开发效益好的产品,如《土地管理法》规定严禁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按照这一规定,如果庄园的土地是基本农田,基本上只能采用比较效益低的粮食型种植结构。

3、在庄园的开发建设上,土地审批程序繁杂,收费较高。发展庄园必须修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而修建配套设施所占用的农用地必须到市以上国土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申报审批手续,占用基本农田的,还必须报xx批准;设施建设占用农田每亩要收取高额的土地开垦费,基本农田24000元,一般农田16000元,这些繁杂的手续和高额的收费影响了庄园农业的开发建设速度。

(三)资金制约。开发庄园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一方面银行贷款渠道不畅,“庄园主”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且在开发庄园农业的过程中,都已倾其所有,因而庄园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另一方面是投资主体单一,开发庄园农业的资金十分有限,制约了庄园农业的发展。

(四)技术和信息的制约。庄园农业开发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否则,就难于上档次、出效益。但目前缺乏一种科技人才与庄园农业相结合的机制,使庄园开发受到技术的制约。目前我县庄园开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普遍存在缺乏技术问题。由于庄园主缺乏科学技术,目前我县已开发的庄园农业中,大多是种养型,综合型或产业化经营的极少。而在种养型的庄园中,主要是粮果鱼的种养结构,真正种植高档农林特产品的不多。

(五)发展环境制约。一是管理服务滞后。目前庄园农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一个集中的反映渠道,个别基层党政领导对发展庄园农业的协调和服务不主动。二是收费关卡过多。三是治安环境欠佳。庄园发展起来后,有的敲竹杠,有的明抢暗偷,给庄园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加快庄园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对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将产生积极作用,因此,应该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用活土地政策。一是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在明确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发放土地经营权证的前提下,鼓励和促进田土向庄园集中。

1、对开发目前未利用的土地发展庄园的,由乡村两级审查后,可报县国土部门批准,发给土地使用证,并明确30-50年的经营使用权。

2、对弃耕抛荒又拒不转包的,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条件收回后或发包人给本村村民,或租赁给外地能人开展规模经营,租赁期视承租者的要求而定(最长不能超过30年)。

3、土地承包、转包、租赁必须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农民可从依法转包的土地中获得收益,其受益额由转包者与经营者协商确定。

5、土地转包方式可以多样化,如以股份制方式运作,农民以责任田土入股,由股份公司租赁承包给庄园主,按股分红。二是合理利用土地。开发庄园农业总的原则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的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以不改变用地性质为前提,但又必须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用好用活土地政策。

1、鼓励庄园开发占用一般农田;

2、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可在保持乡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按有关程序,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适当修改,把发展庄园的土地从基本农田中划出来,再把另外符合条件的一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

3、鼓励对庄园的立体开发;

4、鼓励开发“四荒地”发展庄园,除确定30-50年的开发使用权外,还要在税费上给予优惠。

(二)多渠道增加投入。一是要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允许以庄园的资产作抵押进行信用贷款。二是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发展庄园农业。县财政在每年的预算中,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再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开发庄园农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要拿出一部分投入到在项目区内的开发性农业庄园中。三是优化庄园的组织形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主要是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办法来解决发展庄园农业的资金,鼓励农民与农民、职工与农民、企业与农民合作发展庄园农业。

(三)搞活流通,打开庄园农业发展的“通道”。一是要建立庄园农业的“绿色通道”。对有一定规模,且以生产加工农产品为主的庄园,由县政府审查后,发给农产品“绿色通道证书”,使其在本县内无阻碍流通。二是要开辟多种流通和销售渠道。大的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主动与相对应的庄园订立产品收购合同,确定收购保护价,保证“庄园主”的利益不受侵害;粮、油收购部

下载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庄园农业:市场农业的希望之光—对我县庄园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庄园农业在我县悄然兴起。我县庄园农业是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大全)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赵丽蓉〔内容摘要〕近年,我市各县区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市委政研......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1、中央重视、政府扶持作为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近两年有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2、......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各级ZF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目前,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明显增多,业务规模不断增大,覆盖领域逐步拓宽,保险主体日......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05月13日 11:23 来源:《新财经》2013年第1期 作者:唐敏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

    沙河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查与思考

    沙河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查与思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降低和分散农业风险才能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党和......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近年来,我们xx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叶、药材、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0多万亩,网络农户2.18万户特色......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与思考2007-02-10 16:50:29近年来,我们保康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全县烟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