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总结

时间:2019-05-12 02:3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竹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竹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总结》。

第一篇:黑竹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总结

名山区黑竹镇中心小学

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雅安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全面调查的通知》《名山区教育局关于认真开展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全面自查的通知》的要求,黑竹小学对学校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1、我校使用的教材全部经文轩连锁名山分公司统一提供的教材,不存在使用未经教育部审定的国家课程教材或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问题。

2、不存在违规使用境外教材问题。

3、地方课程教材《生命、生态与安全》经省教育厅审定的地方课程教材。

4、地方课程教材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方面符合小学阶段使用。

5、教材中不存在不符合教材印制规范的内容,无印制或夹带广告等。

6、我校完全按区教育局的要求征订、使用教材,从未征订和使用过其他教材。

第二篇:小学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依提木孔园艺场小学教材使用分析

自查报告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语文自查 一

总体的情况

老师普遍认为,低年级教材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编排注重整合,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本。而高段语文教材对对学生而言,许多课文那一理解,尤其是口语交际给民族学生带来的难度较大。习作中的题材不符合我们新疆学生。但总体来说,老师们反映:这套教材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低段教师对教材的反应情况:

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量是否偏多,一些字是否偏难。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见仁见智,毁誉参半。我们普遍认为,一年级识字量偏大,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大多数教师反映,学生感到识字吃力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当堂的初步认识上(当堂认识字的问题不大),而在于巩固跟不上,导致回生问题严重。巩固跟不上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读字在教材中出现的几率不高;二是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环境不如城市;三是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文篇幅加长,花在识字方面的时间难免有所减少。所以我们认为,提前识字是很好的,但是所要认识的字不要太难,识字量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二)写字教学是否得当

对于教材中写字部分的编排,教师普遍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一年级上册与下册比较,写字教学的难度一下超过一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写字量猛增;二是写的字复杂起来,主要以合体字为主;三是一下教材去掉了描红,师生一时适应不了,作业中经常出现笔顺错误的现象。

2、关于课文教学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二:一是篇幅长,有些篇幅过长如《失物招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伙伴》都比较难学;二是课文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孩子们不容易理解,不感兴趣,如《火车的故事》。

(二)教材中规定一些该读轻声或变调的词语应标原调,其配套练习却标上改变后的声调,让孩子感到模糊。

(三)、《揠苗助长》图上的农民伯伯穿着鞋袜在田里拔苗与现实不符合,禾苗不可能往高里拔一大截,更不可能第二天都枯死了,而且禾苗应该是种在水田里,可插图却是旱地;《丑小鸭》一课,图文不对应,文中描写丑小鸭的毛灰灰的,身子瘦瘦的,可图上的丑小鸭的毛是淡黄色的,身子并不瘦。《三个儿子》中,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说明已经离开井边很远了,可在课文中仍画了井和妈妈们同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讲柜台前挤满了人,插图中只有两个小朋友在买玩具。《爱迪生救妈妈》与现实生活很不符合,显得假。

3、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一下的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我们身边的垃圾”;再如一下第一单元的“春天在哪里”──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冬天!

(二)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 需动笔项目是否太少

(二)“我会认”中的识字回生率比课文中的高

教师普遍感受到学生较喜欢“我的发现”这一板块,学生参与发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但“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记忆的回生率远高于课文中的识字,原因主要是脱离语言环境,没有上下文的联系,学生只有短暂记忆。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越办越好。

5、百家争鸣

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自实践,许多教师觉得这套教材如果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会锦上添花。

1、识字量过大

随文识字,编排得很恰当,但面对刚入学的孩子400字那太难了,特别是农村民族孩子,家里没人辅导,有时候因各种因素,只能走马观花。任务实在繁重。

2、上册内容过多

汉语拼音4单元,课文6单元(20课)内容实在太多,孩子刚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要有一个梯度,如此繁重的学习内容教师也累,学习更累,据很多教师反映,一年级上册功课常常要“赶”,“不赶”的话,教不完,如果因为这样的话,那适得其反。

三、高段年级教师反应情况:

(一)教学问题

1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又得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花较少时间。

2字的轻声教学让老师模糊不清。如,《寓言两则》课文中“窟窿”中“窿”标轻声,“盘缠”的“缠”标原调,而此处两字都应该读轻声,老师解释得勉强。

(二)、关于课文教学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1)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2)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三)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如三上第七单元);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如三下的第七单元),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四)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2)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有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3)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六)、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的编排模式化。二.园地与园地之间在形式上的差别不大。

三.单元主题不明显。三年级着力培养学生“三读”(初读、略读、精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以句段为重点、从篇着眼,从段入手,侧重练习八种构段法(连续、递进、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分述或相反、先点后面或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相反、先概括次记叙后抒情、对比),文章开头五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和结尾五法(事情结尾、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的读写训练。虽然在积累的段篇和口语交际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建议能否将主题贯穿整个园地。

以上意见与看法均源于教学一线的实践,广大教师普遍为这套教材叫好!“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希望它更好!

(七)、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根不上《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规定小学六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5万字,这个数字对于农村学生现有的学习环境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其重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大多被托付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又整日忙于农活,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意识、方法,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本认识不到,愿意跟学生花钱买“课外读物”的家长只占到11.2%;另外,学校图书室图书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

一、年代久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需要。

(八)小学语文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存在哪些弊端?

1、内容编排偏多。小学语文新教材,以五、六年级的教材为例,每册一般是八个单元,内容偏多,造成教学时间紧迫,尤其是要应对考试,时间更显得紧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应编排六至七个单元的内容,比较适宜。

2、适应性差。小学语文新教材一旦投入使用,不是让教材适应学生,而是让学生适应教材,这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再说,教材中的所选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成人的作品,很少有与学生同龄的小作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我们在教学中为理解课文内容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再者,那些成人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学生也很难学到手,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愿意自己花钱去买小学生作文集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原因。

3、实践性差。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语文的空间应有多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语文新教材的内容过多,加上要训练的东西过多,再加上考试的逼迫,教学时间非常紧迫,有许多语文活动都很难开展起来,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大打折扣。为了现实的功利性——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师只能带领学生疲于奔命,直捣“黄龙府”了,哪里还顾得实践活动?

4、趣味性差。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但是编者总是以单元的主题来编排课文,总是着眼于某篇文章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从而忽视了文章的趣味性,忽视了学生是否感兴趣。说实话,有些课文,我作为老师都感到没有趣味可言,更何况那些小学生了。比如,六年级上册中阿累所写的《一面》,邓启耀所写的《老人与海鸥》等。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冲破樊篱,解决难点问题之所在。

(九)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课文及调整试行实施方法 六年级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有12篇,上册《詹天佑》《彩色的翅膀》《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的人》;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圆梦在今朝》。

对以上课文进行具体的分类就不难发现,不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的教材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1.城市特有的景观或城市常见的生活场景:

这类课文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他们也许从他人口中有些许印象,或是自己少有的亲身阅历。但这些都在农村孩子心中仅是模糊的印象,对于教材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障碍。2.著名的异地风景或风土人情: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关于介绍著名自然景观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瀑布的葬礼》,这类文章其反应的壮观的、震撼的自然景观是农村学生不曾见识和领略过。就算是配有插图,仍无直观的感受。但这类课文的语言内容十分精彩,教师可着力对字里行间文字的揣摩和品味,对课文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联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感受。3.具有厚重文化背景的课文内容:

这类文章在教材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课文内容渗透着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如《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这对于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的情况下,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课文阅读材料的补充,也可引导学生在家里向老人打听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充满了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课文学习和理解。4.经典名著的节选片断: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学生阅读面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经典名著节选的课文教学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节选内容不知“前”不知“后”。一方面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生对著名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景阳冈》一课就节选于《水浒传》。倘若学生对《水浒传》没有基本的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当时写作背景的了解。就会有许多的疑惑,如武松为什么出现在景阳岗?武松在前面的故事里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学生,也会影响学生对这一节选内容的模糊。另外,这是古白话的写作方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达和纯文言文的表达都有区别,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可预期对学生进行完整书目的推荐阅读,或是了解故事梗概,熟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5.关于科幻类课文:

这类文章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是最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能够接触的科幻类资料很少。但是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面对这类文章时,教师不应该将课文内容机械地抛给学生,让学生犹如在阅读与自己无关的“说明书”一样。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合理的推测,并适时补充资料和推荐学生通过科教频道等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科幻知识。

(十)各教学板块内容的困惑

1、课文阅读教学

(1)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六上下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大,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2)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2、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六下的“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再如六上第一单元的“走进大自然”——因为自从1998年以来,漳州市全面禁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只能被关在教室里,哪有走进大自然的机会!(2)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3)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4)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怎样说不行,怎样说行”,但总不能连“怎样说好,怎样说不好”也不说),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体思考

我认为本组教材的选择是虽然是经过编者的认真选取,但由于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教育意识的强度相差甚远等造成了本组教材部分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这种教育的差距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上升越来越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语文成绩与学生年级的上升成反比。农村家庭的特殊性造成农村教育的特殊:农村教育基本上靠教师“单打独斗”,在面对这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教师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师应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载体。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就应熟悉教材,翻阅相关教学材料,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适合学生的课文怎样弥补,教学的进度如何安排、哪一类课文学生缺乏兴趣,生字词详细规划,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教材一定要烂熟于胸。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自己的教案,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在调查中发现,散文是最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一类课文,其原因与学生的阅读面关系极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散文基本上来自我们的语文课本,想在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散文极富语言美,教师坚持每个周利用早读、活动课、班会课声情并茂的给学生朗读几篇散文,学生会受到教师朗读的感染也融入其中;二是散文不可细讲只能品读、读出意境。三是抓住最美、最关键的语句多层次的品读想象交流、记录、绘画。四是利用电视的资源,中央台有散文朗诵的节目,并且还配有相应的画面,这种方式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缺乏,其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表的规定,可以说是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跟不上教材的编排。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处在知而未行的状态;可以说教育的投入与教材的编者的意图脱节,要解决这问题可从下面两方面进行。(1)发动家长。

如果农村学生也能拥有像城市学生一样拥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读物,那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将大大减少。但在农村,家长普遍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少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懂语文的“积累”有什么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多给家长宣传,但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书,使家长看到真真切切的效果他们才会主动帮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农村的学生并不缺少零花钱,但学生基本上都用来购买零食、小玩具了。如何使学生把这些零花钱用到课外读物的的购买上呢?可从教师上课的形式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上进行。日常教学要不断打破学生原有认知,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经常举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等。当然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购书,还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教学方法创新

这一点非常重要,较多的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面对学生理解不了的课文就直接告诉学生,课堂效率自然不高。用语文的魅力去征服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语文是动态的但却被教师教死了,该怎样做呢?就是要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这也符合人性的本态。在遇到“散文、诗歌”时上成朗读比赛,遇到“议论文”可以上成辩论赛,遇到“文言文”可以上成表演课,遇到“说明文”时刻以上成“导游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多活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说说、画画、唱唱、跳跳都是可以的。上课的地点也可以搬到操场上。总之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说明文《鲸》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是教师先用简笔画画一头“错误”的鲸,二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给黑板上的鲸改错,三是让学生把正确的鲸画下来并写出鲸的特点,四让学生上台介绍鲸。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做到精而简,使训练落到点上。

4、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资源

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是由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量不够等原因造成,当出现了与学生认知不符的课文时,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去发掘学生身边的的一切资源。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本领。(1)寻找身边的类似物以代替不适合的课文。语文是一门最具生命律动的学科,他的资源非常丰富。(2)没有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自制教具。

教学资源的的匮乏不等于没有办法,比如教师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学挂图,也可以设计一幅课文的简笔画,但因为“麻烦”而被教师省去。虽然这样的做法简单,但把课堂的效益也给省掉了。学生看课本的插图与看挂图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自制教学挂图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保护学生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原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课中的优美词句学生理解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出来。

总之,面对这些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动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变难为易、变不适合为适合。

五、对教科书的修订改进建议。

1、建议用彩色版面印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后及积累运用训练点少些。

3、课时减少了,课文份量太重,教师、学生压力大,也不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建议编排6个单元的教材量为宜,这是教师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4、建议作文片断训练保留。

5、多一些练习题的设计。

6、多编排一些描写校园生活和学会做人的文章。

7、识字量太多了。

(七)关于编写的教辅书

我省小语从关心小语教师的角度考虑,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教辅书这是好事,是服务师生的一件好事。但为了保证教辅书的可用性,实效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采用彩色排版激发学生兴趣。

2、建议标题应充满人文,具有激励性。

3、建议题型要灵活多样,不要死板老套,多点创新。

4、建议题量要适当,不要大山压来,最好题量每课不超过5道题。

5、题的难度不宜深,要根据课标,不钻牛角尖。特别阅读解答部分,拓展题应予激趣思维为主。

6、建议设计的题应于培养能力为主,不要和课后重复。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数学自查

1、教材的优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旨在“体现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这样一套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材。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下面以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几个页面为例谈谈几点浅见。

1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材对内容呈现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教学内容的布局按照学习的主题进行规划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好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以使得学生对于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教材呈现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内容的布局以探究“乘法意义”为主题。先从一幅图开始,以“图形”方式呈现了学生拼图的实践活动。别出心裁的在图中蕴含着“不同加数相加”、“相同加数相加”的拼图以及5个学生的对话。直观体现出让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并概括出相同加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加法表示不方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心理“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教师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板演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用陈述的语言“告诉”学生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引出乘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又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启发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得到了体现增强了教材的阅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2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理解。

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源于学生熟悉生活的素材。对数学学习而言,素材与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相比,有着不确定性、原始性。但是,生活实际中的素材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它是最基本、最生动的。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此,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更好地体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得出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选择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3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也并非是简单模仿、记忆以及大量演练习题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数学活动、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权威”的姿态,改变了过去“„..就是„.”“当我们遇到„..通常就„..”等陈述方式向学生“讲述”所有的数学。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增加了探索性的内容。并且围绕着探索活动,设置一系列“„..为什么„.”之类的富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面积单位”的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用“对话”的方式和图片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探索交流的活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此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用剪一剪、拼一拼或者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自主探索在交流中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安排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目的不仅是将知识点填入学生脑海,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索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单位”。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多形式、多策略地认识“面积的单位”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新教材从素材的选择、内容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教材无论如何更新,它总是留下不足的方面。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真正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新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教师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师10只苹果,每个盒子装4只,最少需要几个盒子?小胖说:需要2个盒子。小亚说需要3个盒子。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小胖对,有的认为小亚对。正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大家一起动手来装一装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小亚说得对,从而引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答案=商+1的情况。师:用11元钱去买5元一支的笔,最多买几支?个别学生由于受上题的影响,也用商+1得到最多买3支。然后又一次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最后学生们得出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答案=商的情况。最后学生归纳出装盒、乘车、分组等情况是要用,答案=商+1,而买东西、分物品等情况要用答案=商。

2、教师的备课情况。

1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准备了相关教具,鼓励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情况因漏旧简。

2教师每堂课后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自己在上课中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今后的上课。另外,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3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欠缺。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师的备课影响较小。备课内容不能较好适应学生。

3、作业布置情况。

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课外书面作业,课内口头作业,课外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采取批阅的形式,其他作业进行定时抽查和督促的形式。

4、使用后效果

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教材的情景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这套教材还是比较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

7、教师的困惑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漂亮书本。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都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但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使不少教师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1)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的3、4课时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

(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比如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

(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6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估算,注重让学生说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到处都是“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虽然让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经常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但由于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使得许多必要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会算,教师不得不花较多时间给他们补课。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算法,学得扎实可课标中的有关理念与要求又难以落实。

以上自查只是对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民族学生,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的不同,及地域的不同造成,本次自查是根据本校特点而进行分析。

第三篇:小学电教教材使用管理制度

小学电教教材使用管理制度

1、学校电教教材使用管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2、电教教材存放应有专用场所,配有专用柜架,分门别类上架陈列,做好防尘、防潮、防火、防盗工作。

3、建立健全电教教材的验收、保管和借用制度,软件入库必须验收、登记造册,借用、归还要有登记手续。

4、提高电教教材普及应用程度,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5、积极开展软件使用培训,做好学校自制电教教材的开发管理工作。

6、各经领人必须爱惜所领电教教材。对遗失和由于保管不当至使电教设备损坏的人,要按价承担经济赔偿。

第四篇:小学英语 教材分析和使用

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

王建平(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还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如今,我国实施 “ 一标多本 ”的政策,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多版本教材”。目前各地先后编制和出版了 7 套高中英语教材、10 套初中英语教材和 36 套小学英语教材。可以说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版本甚多,风格各异。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也对英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出现或存在着一些困难或困惑,比如: ● 教材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教不完 ● 一个单元点太多了,学生掌握不了

● 新词汇到处都有,语法也比较分散,哪些是重点 ● 教材中的一些游戏、活动在 40 多人的大班中怎样操作 ● 教材中的词汇学习是否可以放在单元教学开始......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确实让教材承载和发挥起它的作用,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服务呢?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研员,我把自己在教研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此与老师们分享、交流。

一、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以教材为本,教学过程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要求教师转变忠实于教科书的教材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相反,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教教材 ”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在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来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 “教材不是圣经。” “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

二、教材使用中必须明确的三个关系

(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应该予以关注。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应该为伙伴关系,双方有共同的目的,既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并且为了此目的双方各自付出努力。“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就是 teacher as materials developer。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要以尊重教材为基础,要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教师要眼中有教材。

(二)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教材是帮助学生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和跳板,是师生活动的中介。

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 ”。教师要在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心中有课标,眼中有教材。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的内容是静态的,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处理(俞红珍,2005)。

教学常常围绕教材而展开,因此教学内容往往可以理解为教材的内容,但教材的内容并不都可能直接成为学习内容。教师不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而是把它还原到真实生活的语言形态中去。

教师要将教材活化为教学内容。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

(一)结构体系上

多数教材以话题为中心,话题 —— 功能 —— 结构 —— 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从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能力的培养。

(二)呈现形式上

安排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语言自然、真实,趣味性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力图通过大量的听、说、玩、演、唱、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

(三)理念思路上

资源量大,弹性大,选择性强,时代性强,贴近生活。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都体现得比较好。

教材突出整体感悟,强调用语言做事情。

教材不再以词汇或语法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而是出现了大量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完成的多种学习活动。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 旧教材 新教材 • 突出以知识为主 • 以语法为纲 • 忽略语言的交际功能 • 内容呈现形式单一 • 版式设计缺少童趣 • 忽视综合能力的发展

• 忽略情感态度培养及文化、策略的渗透 • 突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以话题为纲 • 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 • 内容呈现、操练形式多样化 • 版式生动活泼

• 注重情感激发,渗透文化、学科知识,培养学习策略,突出以人为本

四、对如何进行教材分析与使用的建议

(一)用心分析,理解教材要到位 1.教材分析的内容

教材分析是备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本校、本年级甚至本班学生的教学。

教材分析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分析应该从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入手,对教材、学情进行整体分析。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单元话题到语言点,从本课所处地位到教材原有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要准确把握主题内容和语言知识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对重难点的分析,在对学生整体了解的情况下,分析与确定教材主题内容、语言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根据教材内容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习是满足学生需求,并不断提升其需要层次的过程。围绕教材、学情及以往教学进行的背景分析,就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

教师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针对本课教学内容要重点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情况,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的这种分析既包括分析学生对已学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根据教师的了解与分析介绍了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建立在学生以往经验上的学习是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对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利于教师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分析教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整体上基本步骤可概括:研读课标,泛读相关资源,通读全套教材,细读每个领域,精读每个单元。

一般来说,分析教材应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特点,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在文化意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因素,知道语言实践性特点在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3.注重单元教材分析

用好单元教材,注重单元的整体分析与设计,发挥教材各板块功能。

教材备课应以先单元后分课时备课为好。教师可以根据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内容,再将教材各版块进行合理整合。

单元教材分析,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实现单元中课时目标的螺旋上升。

在这一分析与梳理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忌宽忌散,面面俱到,又要有效整合,适当取舍。课时分析,更加细致,走向微观。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与处理并重。4.撰写教材分析要注意的几点

• 不要总用普适性的语言,大而空的语言; • 侧重内容本身的分析;是什么? • 分析每部分的独到之处;听力部分的独到,板块中词汇的复杂等。• 表述是要有层次和逻辑; • 要包括重、难点。教材分析案例 1 本套北师大版教材采用了话题 — 功能 — 结构 — 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方式,通过大量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并通过学生的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习得语言,获得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本教材选用了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作为每一单元的课文,每一单元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六年级第五单元的故事讲的是 Daniel 在爸爸的电脑上玩游戏,电脑发生故障,Daniel 向朋友求助的经过呈现了在不同场合下建议别人应该或不要做某事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是能用 should 的特殊问句征求别人意见,用 should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建议及能够理解和阅读主题故事,难点是用英语写出相关的建议。

本单元分别通过 text,talk together, words you know,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write the missing words, should quiz, Let's practice, Read and answer,write advice 等小的模块,以听说读写不同的方式,由理解主要功能句,到听说认读,再到正确运用及书写相应建议,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地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最终目标。

评议:“本套北师大版教材采用了话题 — 功能 — 结构 — 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方式,通过大量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并通过学生的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习得语言,获得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本教材选用了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作为每一单元的课文,每一单元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 上面两段文字普适性很强,放在学期备课中作为对教材的认识引领教学尚可。

“本单元分别通过 text,talk together, words you know, check the correct answer, write the missing words, should quiz, Let's practice, Read and answer,write advice 等小的模块,以听说读写不同的方式,由理解主要功能句,到听说认读,再到正确运用及书写相应建议,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地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最终目标。”——各单元版块设置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没必要每个单元都重复。应走进各版块分析其具体内容。比如本单元 talk together 部分呈现的对话是 Peter 和 Kate„ 教材分析案例 2 本单元的故事讲的是 Daniel 在爸爸的电脑上玩游戏,电脑发生故障,Daniel 向朋友求助的经过呈现了在不同场合下建议别人应该或不要做某事的表达方式。本课故事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类似的真实情境下用英语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词汇是有关电脑相关词汇和一些有关心情的形容词。学生在三年级学习时接触过一些有关电脑的词汇,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句型方面要求学生能用 should 的特殊疑问句征求别人的意见,用 should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建议。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归纳等方法加深对核心句型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电脑及电脑游戏。

评议:是哪些应具体罗列上更清楚。教材分析案例 3 The broken computer 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故事讲的是 Daniel 在爸爸的电脑上玩游戏,电脑发生故障,Daniel 向朋友求助的经过,从而引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型“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You shouldn't„” 即如何寻求他人建议或向他人提出合理建议,既是学生们生活中的常见话题,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就合理运用网络、计算机提出相关建议自我教育的好时机。

本单元词汇部分较多,除涉及到 words you know 部分的电脑此外,还包括在 story 中出现的情景词 manual, accident, explain, remember 等情景词,以及 Match the face and the adjective 中出现的表达感受和情感的单词。其中,hot,cold,bored,happy,hungry 已学,tired, sacred, angry, worried 为新内容。此部分内容与 Talk together 中表达感受的句子 I feel/have/am 等密切相关。评议:

一、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单元话题到语言点,从本课所处地位到教材原有特点,并针对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情况,以及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适时就合理运用网络、计算机的育人教育。第二部分就核心词汇句式的分析与单元各版块的内容联系起来,利于对单元整体目标的把握。

二、慧眼解读,挖掘教材有深度

面对“纷繁复杂 ”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不能深入细致的研读文本,是很难教的得法、教的得体、教的生动、教的有效的。教师如果对教材研究不深,备课时只是琢磨教法,就方法论方法,就如同隔靴搔痒,必然抓不到实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仅要深刻,而且要独具慧眼,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才能教的生动、智慧、实在,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扎实。

(一)解读教材,要多角度

知识与技能,结构与功能,技能与综合运用,多维目标等角度。

(二)理清主干,提炼文本

大信息量是新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面对全新的、大信息量的教材文本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材处理方式呢? 首先要分清教材文本的结构(Key structures)与情境语(Contextual words),即找出文本的主结构,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而将情境语寓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之中。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个课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梳理教材,理清主干,提炼文本,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 “多点信息的源头”。以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为例: 项目 内容

核心语言点 1)must, mustn't(P7)2)祈使句

主题 安全(safety),规则(rules)情景 mountain bike race 文化 Neighborhood(community)语言的特定意义 must 表示规则,转述规则; 祈使句

教学定位 重点学习内容: must(mustn't)理解内容: worker driver quickly 弹性内容: have to, must 复习内容: No swimming in the river.Don't swim in the river.冀教版教材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为例:Jenny's house 教师应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细致的梳理 : 抓故事的情节 抓关键词 抓主题图片 抓住问句或答语 编制图表信息

对 „„

(三)找准“基点”,引领学生

教师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到一个能辐射全篇的“基点”,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思路清晰的走进文本。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基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联系点,并在新语境下将联系点与基点内容整合向前找到学生运用语言的拓展点。这样通过联系点 —— 原点 —— 拓展点,以点连线,连线成体的方式使教学立体发展。这样教学内容从并联走向串联,是相关的语言知识从独立的点串连成线,从线在串联成面,直至整体。那么语言知识就会变得繁多而不零碎,分散而语序,相互之间就会因为存在某种联系而形成网状的、立体的语言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建构。

(四)抓住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教育线索

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数文本都蕴涵着一条情感主线,如趣味点、育人点等。教师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教育资源。

教师对教材文本中的情感教育目标的挖掘可以使用的策略: •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重读关键词语,体会其意义,进而理解全文。• 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或总结中心句。• 适当点拨激发情感。

三、巧妙设计,运用教材要灵活

(一)在原基础上,扩展其功能

教材的各个板块都有其各自的功能。教师要做到“物尽其用”。结合其特点,有效扩展其功能。

比如教材中的 Listen and number 版块是听力练习,以听的技能训练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开发为 Look and say, Listen and write,更充分的使用教材。

(二)充分利用,展开训练

利用教材的结构特点,展开训练说和写、读和写相互结合和转换的练习。利用教材的内容:将相关单元的内容相结合,延伸语言的训练。

(三)变换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依然可以进一步开发教材,将原有教材的内容或呈现形式更生动、更充分的用起来。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种性格,同样的教材内容,因为每位老师解读的角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可能千差万别。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用好教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 话题 】

1.各单元间如何建立联系?(1)内容上的整合。(2)话题上的整合。(3)情景上的整合。

2.如何解决教材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

(1)语言输入材料的生活化:学生接触到的语言素材,贴近生活实际,为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

(2)语言学习过程的生活化: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操练、学习语言。

(3)语言拓展的生活化,即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内化语言。

3.如何化解教材的难度?(1)梳理好教材中的语言点。(2)抓好教材中学生能力的提升。4.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1)图片支持,呈现情景。(2)置身情景,理解语言。(3)推测情节发展,引发思考。(4)置身其中,强化体验。5.教材中趣味点的挖掘和设计。(1)挖掘:站在学生地位,要有童心。(2)设计:活动贯穿,注重生成。(3)实施:强调互动,注重引发。

第五篇:校本教材使用效果总结

《聋生看图写话》使用效果总结

一、课程建设背景

这是一本不同于市面上的《看图写话》教材,是专门针对聋生开发的适用于聋校教学的。由于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语序颠倒、用词不当现象相当严重,经过九年的学校教育,不仅口语能力淡化,就连几句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根本无法和正常人沟通。《聋生看图写话》校本教材,是在聋校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式,以生活为本、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对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有学习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本教材是以一幅幅图画作为材料,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会用正确的语序表达常用句子,掌握清楚叙述一件事的方法,丰富语言积累。同时,培养聋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聋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我校于2010年开始进行聋生看图写话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看图写话不仅能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能促进聋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与社会沟通交流,有利于聋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走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全国几千万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师的视野里。特殊教育界对此校本课程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对看图写话方面的课程研究并不是很多,因此,此教材的开发将弥补聋校单一语文课学习书面语言的不足,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具体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促进聋生全面成长,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二、课程的目标与课程结构 《聋生看图写话》教材,其编写依据是聋校语文实验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再融入生活化和互动性的特点。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式作了具体化的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对写话教学提出了本质上的新要求,即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和对日常用语的理解、感受与运用。

我们依据聋校《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及生活的具体需要,来定位《聋生看图写话》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分低、中、高三段选编。根据1—6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配以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紧紧围绕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探索出了适合聋生看图写话训练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特色

(1)生活为本:《聋生看图写话》教材的编写根据课程的目标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从聋生生活经验由近至远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设计,教材内容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结合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以生活为本开发课程资源。

(2)循序渐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个体已有的认识结构(包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的加工来实现的”。循序渐进的课程编排,符合聋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也是本教材学习的特点。

(3)注重实效:本教材的内容与聋校语文教材联系紧密,对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有实质性的帮助。

通过《聋生看图写话》校本课程的实施,解决了聋生词汇不丰富,口语、书面语颠倒混乱的问题,突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也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念,让教师知道自己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传递者,而是课程开发的创造者,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实施效果

本教材目标清晰,在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进行了拓展深化,体现了聋校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对聋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作用。课程目标完全达到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了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科学合理,结构清晰,结合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以生活为本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根据课程的目标选择教学活动内容,从聋生生活经验由近至远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设计,教材内容关注功能性和实用性。本教材的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师的知识基础,聋生的知识准备,学校现有的条件均完全支持课程的开设。

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对该课程评价很高,愿意继续学习该课程。

具体的效果如下:

1.实施分层教学,发展了个体差异

聋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教学对象分层,在分析学生的智力情况、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评价。但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个别教育,要处理好集体教学的关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落实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句式教学中,程度好的学生一个句式能写出七八个句子,中等程度的学生一个句式能写出四五个句子,理解力较弱的学生有的只能写出一二个句子(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会写出五六个句子)。

2.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看图写话能力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看图写话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词语的教学中,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词汇450多个。

3.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调动多重感官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例如放风筝,要求每个聋生都必须在操作中感受。同时,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多重感官参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放风筝这个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复杂的过程。提高对生活的情趣,有助于开发学生把一件事情写完整的写作潜能。

4.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反映的是教学单元课的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必要的教学组织工作。看图写话不同于语文课本,因此其教学阶段任务和内容的特点也不同,其结构也因之有相应的变化。以写句子和看图写故事的课时安排教学设计为例可见和课本的不同变化

五、《聋生看图写话》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面反思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并解决:如何对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课程开发还需要新思路、新视角、新方式;课程开发中对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更加关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随时检查课程开发与使用情况,若发现计划有问题,课程有漏洞,或不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还要及时调整修改,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

《聋生看图写话》

使用效果情况总结

下载黑竹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竹小学教材使用情况自查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小学教材问题地图自查

    北辛庄小学教材“问题地图”自查报告 我校于 2017年 11月9日,开展校园“问题地图”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体教职员工认真排查,要求所使用的教材教辅和校园活动中涉及的地图必须......

    教材使用自查报告

    南山学区关于教材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及县教体局的文件要求,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材教辅征订、使用,我学区对教材、 教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自......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邵刚中心小学马艳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

    教材使用说明书

    旧营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教 材 使 用 说 明 书教师:刘衍彬 年3月3日2014旧营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使用说明书 刘衍彬本......

    教材使用管理办法

    培训教材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适应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需要,规范公司教材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材质量,根据公司实际,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概......

    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合理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心得体会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

    形象设计教研室高职教材使用总结

    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材使用总结 本学期形象设计教研室承担的高职专业课程中使用了三本教材,分别是《化妆设计》、《创新发型设计》、《构成艺术》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

    福春小学操场使用自查

    福春小学操场使用自查报告 经过询问和调查,未发现我校操场存在有汽车晚上在操场上停车,保安收取一定费用的问题。我校操场为塑胶操场全覆盖,因此不允许任何机动车进到操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