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信息 采集、录入和应用管理办法
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信息 采集、录入和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巩固和完善税收征管基础,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省、市局的有关规定,结合十堰地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税收征管信息进行处理的税收管理部门(单位)及涉税岗位。
第三条 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应遵循及时有效、真实准确、全面安全、科学合理的原则,与税收征管资料管理相结合、与信息管税建设相统一。
第四条 数据采集录入岗位及其职责严格按照《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工作规程(暂行)》(十地税发〔2009〕55号)执行。涉及数据采集录入的各岗位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根据岗位职责,统一采集录入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工作时限。
第二章 信息标准
第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执行省局、市局制定的数据采集、录入标准。
第六条 征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标准是鄂地税发〔2008〕153号文《湖北省地方税费征管核心软件上线基础信息采集标准》。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数据的采集、录入、维护、监控和管理考核,确保数据质量。
第七条 原始数据的采集必须坚持纸质、电子同步的要求进行。采集时,纸质要与原件相核对,录入时,电子要与纸质相核对,确保采集、录入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采集标准是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财政部制定颁发的各项会计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条例》,结合湖北省征管核心软件确定适合的财务会计纸质或电子报表类型进行收集、录入。
第九条 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的对象是所有企业类纳税人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业户纳税人。
第十条 税收征管信息的流转标准是十地税发〔2009〕55号文《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工作规程》。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资料的传递、反馈、处理和管理考核,确保信息流转顺畅。
第十一条 税收征管信息资料的归集标准是十地税发〔2007〕3号文《十堰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征管档案资料内容的通知》。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通知》进行税收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集和管理考核,确保资料的完整;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设置资料管理岗,实行税收征管资料的集中管理。
第十二条 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实行“谁采集、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考核办法。
第三章 信息维护
第十三条 信息数据维护包括:错误数据的修正、缺失数据的补充、变更数据的录入。税收管理员应根据纳税人征管信息的变动情况及第三方数据比对分析结果及时对数据进行维护。
第十四条 数据维护在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中有时限要求的,按照规程确定的工作时限完成;业务工作规程未确定维护时限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规定的时限完成。没有时限规定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维护。
第十五条 数据维护工作严格实行备案制度,对每项数据维护的内容、时间、维护原因、责任人进行详细记录,涉及的书面材料必须登记存档。税收管理员在进行征管数据维护是要填写《征管信息确认表》(附件),《征管信息维护表》按次归入滚动征管档案。第十六条 数据维护工作实行“谁报告、谁负责,谁维护、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考核办法。
第四章 信息应用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工作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开展信息管税工作,确保信息全面,确保信息准确,确保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安全。
第十八条 个人在征管核心系统的用户名及其密码不得外泄,严禁借用或盗用他人用户及密码进行操作,严禁越权操作和非法操作。确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以自己名义录入的,必须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及时更改口令。
第十九条 税收户籍管理人员必须在年度内,对所管范围纳税人的征管基础信息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确认,填写《征管信息确认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清理。
(二)对登记率、申报率、征收率、入库率、欠税率进行清理,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三)对发票的领、用、存信息进行清理。
(四)对调查、处理、审核(批)事项进行清理。
第二十条 税收分析人员应按照《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互动工作制度(操作办法)》的规定,进行税收征管信息的应用,组织开展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分析税源宏观经济走势,预测税收与发展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及外部信息,建立数据关联关系,筛选纳税评估对象。
(三)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比对,分析税收信息质量,分析税源管理质量,分析发票领用质量,组织信息采集和维护。
第二十一条 税收评估人员对纳税评估对象开展评估,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等方法对征管数据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并及时向户籍管理人员和税收分析人员反馈数据信息。
第二十二条 监察考评人员按月采取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人工抽检考核和机器全面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级权限范围内的征管信息、税收征管档案进行监督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保证税收征管信息的质量。
第二十三条 其他涉及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进行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的操作。
第二十四条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发生下述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可根据其危害程度、过错大小、情节轻重等,依据执法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追究相应责任:
(一)数据录入不及时,造成下一环节工作延误的;
(二)数据录入不规范、差错率连续居高的;
(三)未认真履行数据审核职责,造成大量数据差错不能及时纠正的;
(四)未及时进行数据维护,造成应用环节数据严重失真的;
(五)未按规定执行保密制度,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
(六)擅自对数据、权限进行修改、删除,或擅自使用他人的用户名、密码进行操作访问的;
(七)其他过错行为。
第二十五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简化、归并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及数据,避免纳税人重复报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地税机关所征收的社保费和行政规费的征管信息采集录入管理适用于本办法。稽查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应用由市稽查局具体负责。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县地方税务局征管软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2008年x月xx日全x地税系统征管数据管理会议精神要求,我局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州局会议精神,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征管软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投入,通过精心组织、现场指导、内部自查以及全局上下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县征管软件信息的采集补录工作。目前,全县共完成征管信息录入的纳税户有xxxx户,企、事业单位登记xxx户,其中扣缴税款登记xx户;个体工商户xxxx户,其中共管户xxxx户,独管户xxx户,优惠户xxx户,达到起征点的xxx户。现将我局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度建设情况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自的职责。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工作量大。为确保此项工作统一协调指挥,统一工作目标,县局成立了由局长xxx任组长,副局长xxx、xx、纪检监察员xxx任副组长,县局业务股(室)及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征管股,由副局长xx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明确职责。县局班子成员带领业务股室包片到x个分局,明确股室、分局的上线工作职责,分管领导带领业务股室定期到分局协助、指导和督办。三是统一标准。县局征管股将《核心软件上线基础信息采集标准与etax系统录入窗口对照表》、数据清理要求、信息录入标准等及时分发到各分局,保证纳税户清理、资料采集录入不走弯路。
(二)统筹安排,工作推进求实。我局将整个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划分为信息采集、录入、检查、整改四个阶段,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分局,责任明确到人。在信息录入过程中,为了保证征管信息的质量,第二分局的干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采取双录双审的保守方法,一人口述,一人录入,录入完毕,交换岗位再复核一遍,数字逐个核对,表格逐张审核;第三分局为了确保纳税人的银行账号、电话号码、土地等资料真实准确,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专门派人到工商、土管部门借出xx、xx、xxx个乡纳税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复印,仅复印费就花了xxx元左右。
(三)加强指导,解决问题扎实。为切实解决好各基层分局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难,县局领导分片包干到分局,多次带业务股室到分局了解征管信息收集和录入进度情况,要求分局在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杜绝出现上报拖沓、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而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县局班子为了缓解第三分局人员不足的矛盾,x次抽调xxx股、xxx股、xxx股、xxx中心的人员帮助分局录入纳税人资料,每次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同时,县局领导还征求分局的意见和建议,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辅导和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带回县局召集xx股、xx中心、xx股、xx室的人员集体研究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州局业务科室请示、汇报。
(四)强化学习,辅导培训做实。我局将省、州局关于征管软件上线和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有关要求、标准、办法收集整理后,由县局征管股、县局信息中心共同组织机关和分局干部进行征管核心软件操作培训,让一线人员尽快熟练掌握新征管软件的操作步骤、征管流程及权限分配。
(五)更新设备,网络硬件落实。县局本着厉行节约、合理规划、全面保障的原则,及时向xx局上报了征管核心软件上线基础建设方案,收到批复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落实方案,按程序做好设备的购置和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于新版征管软件对客户端机的要求较高,为满足新征管软件上线运行对硬件配置的要求,在县局经费紧张的情况,挤出资金为分局配备xx台计算机和x台打印机。同时,对原有部分计算机进行了升级和整合,达到了基层税收管理员和业务股室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目标,满足了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过程中各项资料及时录入、审核和运行的要求。
(六)明确责任,加强检查,严格兑现。x月xx日至xx日,我局以xxx副局长为组长,抽xxx股、xxx股、xxx股人员共xx人成立检查专班,将检查的内容和职责进行了分工,分别对3个分局前一阶段的征管资料采集、数据录入与维护、漏征漏管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向县局党组写出了专题检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县局党组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及时督办,针对查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经济惩戒。
三、主要成效
(一)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运行,涵盖了税务登记、征收监控、税务稽查、发票管理、税务执行及其他税收日常工作处理等业务功能,并通过工作流程将各
项业务贯穿一起,形成了对纳税人和地税机关、地税干部的有效监控体系,规范了征纳双方的行为。(二)核心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要求每个地税干部的工作都按规定的程序、方法完成,过去随意性的执法行为在新征管软件中受到了有效制约,实现了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跨越,税收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核心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提高了税收行政管理效率。新征管软件的应用,使地税系统工作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数据存放高度集中,信息数据网络传输,实现了资源与信息的高度共享。需要的各种数据,通过征管软件系统查询,可以随时知道每个分局、每个纳税人的相关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也为基层税收管理员、信息中心人员减少工作和操作失误。
(四)核心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促使了地税干部加强自身业务技能的学习、强化工作责任心和接受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在税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提高业务素质,不与时俱进,必将为地税日臻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所淘汰。
四、存在的问题
(一)征管一线地税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年龄结构老化,核心征管软件的运用熟练程度不高;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人为造成录入的数据有差错。
(二)核心征管软件中,个体户的双定核定数据录入后,计算生成的数据有误,这是征管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录入人员普遍反映,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资料录入期间,由于网络不畅,使日常开票办税工作和征管数据录入工作效率受影响。
五、责任追究情况
根据我们这次对各分局征管信息采集录入的检查结果,对照《xx县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软件上线实施方案》所规定的追究事项,实行了责任追究,其中:第x分局人平扣款xxx元,第x分局人平扣款xxx元,第x分局人平扣款xx
x元。所扣款项已由县局xxx股通知机关财务室发工资时统一扣除。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县局征管部门根据软件要求,统一确定数据采集的各类表单、具体指标和标准;县局信息中心定期向征管股和各分局反馈软件采集数据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修改数据采集口径。数据采集人员要熟练掌握正确的采集和审核方法,对所采集的各项数据应及时下户调查核实,及时补充漏项、缺项,纠正错项,保证各项数据完整、准确。
2、进一步落实征管软件信息管理办法,根据工作实际,对各分局开展不定期的征管纸质数据与电子数据日常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下达不合格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疏于管理、问题较多的单位实行通报。
3、进一步加强户籍管理,开展税务登记与工商、国税管户差异核查,对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工商业户要登记管理到位。
4、加强核心征管软件操作的培训力度,使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熟悉征管软件具体的操作流程,掌握征管软件各模块所涉及的重点数据内容等,让分局税收管理员能及时准确地录入、修改错误数据,全面、动态监控纳税人情况。
5、加强税源控管,积极深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开展税源调查,加强税源测籍与监控,督促纳税人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和报送各种报表、资料。
6、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税收的管理,摸清税源底数,清理漏征漏管户,减少跑、冒、滴、漏,对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大户开展典型调查,严格按照《城乡个体工商业户定期定额管理理办法》定税并管理到位。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县地方税务局征管软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月日全地税系统征管数据管理会议精神要求,我局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州局会议精神,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征管软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投入,通过精心组织、现场指导、内部自查以及全局上下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县征管软件信息的采集补录工作。目前,全县共完成征管信息录入的纳税户有户,企、事业单位登记户,其中扣缴税款登记户;
个体工商户户,其中共管户户,独管户户,优惠户户,达到起征点的户。现将我局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度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局对税收新征管软件上线和征管信息采集工作非常重视,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下发了”一个办法“、”两个方案“。”一个办法“就是《县地方税务局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实施办法》(地税发[]84号),”两个方案“就是《县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软件上线实施方案》(地税发[]101号)和《县地方税务局新征管软件数据管理实施方案》(地税发[]116号)。除了制定相关的征管软件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的制度外,局长和分管领导也多次在局长办公会上通报新征管软件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布置各项工作任务。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自的职责。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工作量大。为确保此项工作统一协调指挥,统一工作目标,县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监察员任副组长,县局业务股(室)及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征管股,由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明确职责。县局班子成员带领业务股室包片到个分局,明确股室、分局的上线工作职责,分管领导带领业务股室定期到分局协助、指导和督办。三是统一标准。县局征管股将《核心软件上线基础信息采集标准与eta系统录入窗口对照表》、数据清理要求、信息录入标准等及时分发到各分局,保证纳税户清理、资料采集录入不走弯路。
(二)统筹安排,工作推进求实。我局将整个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划分为信息采集、录入、检查、整改四个阶段,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分局,责任明确到人。在信息录入过程中,为了保证征管信息的质量,第二分局的干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采取双录双审的保守方法,一人口述,一人录入,录入完毕,交换岗位再复核一遍,数字逐个核对,表格逐张审核;第三分局为了确保纳税人的银行账号、电话号码、土地等资料真实准确,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专门派人到工商、土管部门借出、、个乡纳税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复印,仅复印费就花了元左右。
(三)加强指导,解决问题扎实。为切实解决好各基层分局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难,县局领导分片包干到分局,多次带业务股室到分局了解征管信息收集和录入进度情况,要求分局在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杜绝出现上报拖沓、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而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县局班子为了缓解第三分局人员不足的矛盾,次抽调股、股、股、中心的人员帮助分局录入纳税人资料,每次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同时,县局领导还征求分局的意见和建议,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辅导和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带回县局召集股、中心、股、室的人员集体研究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州局业务科室请示、汇报。
(四)强化学习,辅导培训做实。我局将省、州局关于征管软件上线和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有关要求、标准、办法收集整理后,由县局征管股、县局信息中心共同组织机关和分局干部进行征管核心软件操作培训,让一线人员尽快熟练掌握新征管软件的操作步骤、征管流程及权限分配。
(五)更新设备,网络硬件落实。县局本着厉行节约、合理规划、全面保障的原则,及时向局上报了征管核心软件上线基础建设方案,收到批复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落实方案,按程序做好设备的购置和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于新版征管软件对客户端机的要求较高,为满足新征管软件上线运行对硬件配置的要求,在县局经费紧张的情况,挤出资金为分局配备台计算机和台打印机。同时,对原有部分计算机进行了升级和整合,达到了基层税收管理员和业务股室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目标,满足了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过程中各项资料及时录入、审核和运行的要求。
(六)明确责任,加强检查,严格兑现。月日至日,我局以副局长为组长,抽股、股、股人员共人成立检查专班,将检查的内容和职责进行了分工,分别对3个分局前一阶段的征管资料采集、数据录入与维护、漏征漏管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向县局党组写出了专题检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县局党组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及时督办,针对查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经济惩戒。
三、主要成效
(一)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运行,涵盖了税务登记、征收监控、税务稽查、发票管理、税务执行及其他税收日常工作处理等业务功能,并通过工作流程将各项业务贯穿一起,形成
第四篇: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
海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地方税收征管资料管理,维护征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促进税收征管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更好地利用税收征管档案为税收征管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征管档案(以下简称档案),是指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以及在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使用价值的以计算机为载体,或者以纸制材料为载体,或者以磁带、光盘、胶片等材料为载体,以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存在的表、证、单、书、帐、册、票等各种涉税资料,采集、整理、归档后形成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档案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户式原则,充分发挥档案的功能,更好地利用档案为税收征管服务,促进信息共享,保证方便、快捷、有效地对每一户纳税人档案的利用。
效率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保证对每一户纳税人所有档案信息能够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和使用为目标,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对档案实行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
信息共享原则,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基础数据准确,基础资料完整、齐全,减少重复劳动,方便各管理部门查询,通过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实现信息共享。
第四条档案管理工作包括采集(录入)、整理、归档、移送、保管、利用、鉴定、统计、销毁等部分。
第五条全省档案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地税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业务监督与指导;直接从事征收、管理、稽查等基层征管单位负责档案的采集、整理、归档和移送等工作,档案的具体管理部门由各直属局确定。
第六条基层征管单位各税务所(分局)都应建立征管资料档案室或专用档案柜,配备忠于职守、熟悉业务、保守机密、认真负责的档案管理人员。
第七条各级地税机关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管理征管资料档案,实现对纸介质和非纸介质征管资料档案的自动化、一体化管理,加快征管资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采取多种方式及有效机制充分利用征管资料这一重要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征管资料的利用程度。
第二章档案的分类
第八条税收征管资料按照载体和资料的物理性质分为电子资料、纸制资料、声像资料。
电子资料是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涉税资料,主要包括在税收征管软件信息系统中及
本系统之稳步存在的具有保存和使用价值的电子数据资料。
纸制资料是指以纸制形式存在的各种涉税资料。
声像资料是指原始的资料是由录音、录像、摄像、照相等活动形成的磁带、光盘、照片等涉税资料。
第九条征管资料按照环节分为:
登记认证类。包括开业登记受理的有关资料、税务登记表、变更登记审批表、停业审批表、注销登记审批表等。
发票管理类。包括发票管理行政许可类资料、发票领购资料等。
纳税申报类。包括各税种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等。
税务机关日常管理类。包括税务事项通知书、税款催缴、退税、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等过程形成的各种资料。
纳税检查类。指税务检查案件中形成的各种涉税资料。
税务行政复议、诉讼、赔偿、听证类资料。指税收征管活动中形成的税务行政复议、诉讼、赔偿、听证类资料。
第十条根据各个环节中资料的性质不同分为:
通知类、审批类、决定类、申请类、处罚类资料。
第三章档案的采集(录入)、整理、归档
第十一条地方税收征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资料,按征管流程由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负责采集(录入)、初步整理后,交资料管理人员审核整理、归档保存。
第十二条征管资料的采集(录入)、审核、整理、归档一般按以下流程操作:采集(录入)资料——分检资料——确定归档范围——按户分类整理——装订——编制档案号——装盒——编目——上柜。
第十三条纳税人税务登记类、纳税申报类、日常管理类等资料,由相关职能部门(岗位)采集,按月移交其主管税务部门或归于相关征管档案;实现征管信息化的单位除按月移交或归档外,还应按信息管理规定将上述征管资料录入征管信息系统。
委托代征的相关申报征收资料由主管税务机关按月负责采集。
第十四条税务稽查中形成的所有检查资料按规定传递、收集、整理、归档,其中的检
查结论、处罚决定、处理决定、税收保全、强制执行、处理和处罚等结论性资料,稽查部门应在结案后30天内复印送交被查纳税人的主管税务部门,进入户管档案。
第十五条各直属局可根据征管资料形成及使用要求,确定各类资料移交的环节、时间、程序及手续。
第十六条征管资料的整理,应分按纳税人立卷,并对每个案卷分类进行装订。装订时批转资料在前,被批转资料在后;结论性资料在前,证据性资料在后;批复、批示在前,请示、报告在后;纳税申报表及财务会计报表按时间顺序装订。
第十七条归档资料必须是税收征管各环节税务管理事项办理完毕后所形成的正式资料。资料应文字清楚、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资料格式原则上以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制定的表证单书式样及规格为准。
档案管理人员接收税务档案时,应对案卷认真检查,办理交接手续。发现归档案卷内容短缺不全的,应督促经办人补齐,补齐后的才准予归档。
第十八条纳税人税收征管资料,实行一户一档。户管档案内容应包括从税务登记到税款入库整个征管过程的全部资料,并按本办法第九条的分类方法及顺序进行装订归档。
第十九条档案卷宗应依据分类方案和资料编号编制资料目录。目录的标题应按所归档的征管资料的分类填写,并按资料的排列顺序编写页码,目录应置于卷宗之首。
第二十条资料装盒时,必须将写有盒内资料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日期等项目的备考表置于每个档案盒内资料末尾。
第二十一条档案盒的封面和盒脊的项目应按规定填写清楚。题名要简单、准确地反映盒内资料内容。要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也可用计算机打印。
第二十二条声像资料应单独存放在档案盒或像册中,要用文字标出摄制或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责任人。
数据备份形式的征管资料可参照纸质资料和声像资料的要求归档、存放。
第二十三条每年形成的征管资料,应在次年五月底前完成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凡涉及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需签字、盖章的文书应以纸质形式保存。
计算机数据库中存放的各种征管清册、台帐等综合资料每年底前应集中打印成册或数据备份,并按要求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移送、保管、统计和利用
第二十五条下列情况,档案必须移送,移送时,必须填写《纳税人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移交清单》,办理交接手续。
(一)纳税人改变主管税务机关的;
(二)国、地税之间互相移送;
(三)基层税务机关向上级主管税务机关移送;
(四)向其它一下环节移送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的原则。即档案工作由市(县)局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筹规划并实施监督指导,由市(县)、税务所(分局)两级分别保管。
各级基层征管单位在征管活动中形成的征管资料,均应集中统一保管,历年征管资料必须由档案室统一保存,纳税人上一征管资料和当年征管资料应由征管各岗位分别归集,集中到税务所或分局专用档案柜统一保管。
第二十七条征管资料档案的保管必须做到“三专”、“六防”,即:专人、专柜、专库(室),并有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尘、防高温等项防护措施。
第二十八条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立卷归档、查(借)阅、档案销毁、库房管理、档案保密、安全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应在离职前将所保管的档案完整移交。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九条征管资料档案的保管期限为十年。
第三十条每年年底应对档案室档案进行整理统计,并按建立档案管理清册,清册的内容应包括档案号、税务登记证号、纳税人名称。
第三十一条利用档案必须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查(借)阅手续,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第三十二条利用档案本着档案形成单位优先使用的原则,本单位人员因工作需要查阅业务范围内的档案,须经本部门领导批准,档案室负责人核准,方予查阅,查阅时由档案管理员负责监督。
第三十三条公、检、法部门因执行公务利用档案的,须持本单位介绍信,经市(县)局长批准并办理相应的查阅手续后,方予查阅。其他单位需利用档案的,一般不予查阅。
第三十四条查阅档案原则上应在档案室内进行,确因工作需要外借,须经市(县)局长批准,办理借阅手续,限三日内归还。
第五章档案的鉴定、销毁
第三十五条档案的鉴定、销毁一般按以下流程操作:建立档案销毁清册——鉴定小组鉴定——报局领导审批——监销。
第三十六条成立由市(县)局档案管理部门和税务档案移交单位的档案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档案鉴定小组,负责档案鉴定工作,档案鉴定小组定期对集中统一保管的已超过保管期限的税务档案进行鉴定。
第三十七条档案由鉴定小组实行监销制,并建立销毁档案清册。经鉴定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由档案鉴定小组制作档案销毁清单报市(县)局局长审批,经批准由档案鉴定小组成员2人以上监督销毁。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执行。执行中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党员信息采集录入说明
党组织党员信息填写和录入说明 一、一般要求:
1、带星号“*”的项目是必填项,采集时必须要求填写,否则会导致录入信息时无法保存。
2、含有“按说明中的项目填写”或“按下列项目填写”的是含有代码的采集项目,在采集时只能填写所列的项目。如遇无法确定选项或需要特别说明的,可附详细说明。
采集表中所附带的选项,除表中标明可以多选外,只能选择一个填写。
录入含有代码的信息项时,可以直接录入信息项前的代码值以简化录入。
3、采集表中的党内职务、履历、培训等信息都是多记录信息集,可以记录不同的职务或履历等信息,多记录信息集中没有设臵必填项,但是采集表中所列的项目都是重要项目,填写时必须把每一条信息记录的各个信息项填写完整。如果被采集人的某些信息较多,采集表提供的空间不够填的,可另附纸说明。
4、采集时尽量不要选择“其他”项目,因为标注某一个信息项是“其他”对党组织党员管理和党内统计都没有实际意义。
5、表中填写时间一般应该精确到日,月份必须填写,无法采集到具体日期时可以统一录入某月1日,不录入日期系统也会自动把日期设定为1日。
二、党组织信息采集表相关说明:
1、党组织基本信息 本表中“党组织全称”、“组织类别”、“上级党组织名称”等项目必须填写。
“党组织全称”以党组织成立时的批准文件或党组织的印章为准,要填写全称。为了系统管理的简便,同时应该采集该党组织的标准简称。
“党组织类别”中的“政府工作部门党委”指应建党组而建党委的政府部门成立的党委,如:人事局、卫生局、文化委、水务局、林业局、劳动保障局、交通局、民政局、科技园区、司法局。机关支部采集时按 “党总支”“党支部”填写即可。
“党小组数”栏采集党支部信息时填写,填写党总支和党委信息时可不录入。
“建制村党组织”指的是村民委员会所在的党支部(或党委、总支),即建制村中最高级别的党组织,而不是在建制村中建立的所有党组织。
“镇乡党委”是镇党委和乡党委,就我区情况来说是指镇党委。如南口镇党委。
“机关党委”不包括政府工作部门党委,如国税局机关党委、财政局机关党委等是机关党委。如城管监察大队、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法院、检察院、财政局。
2、党组织所在单位信息
具有法人单位资格的才填写单位信息集。“单位名称”“单位级别”“单位性质类别”“单位所属行业”“单位所有制形式”等项目采集信息不能不填。一个单位中成立多个党组织时,各党组织都要单独填写采集表,在填写党组织所在单位信息时,可以只在采集该单位最高级党组织时录入单位的详细信息,下级党组织只录入所在单位名称即可。
“单位名称”要填写全称,以单位批准成立或注册的名称以及单位公章上的名称为准。
“单位级别”除机关单位按级别填写外,其它单位均为无级别。“单位所有制形式”分以下几种情况:
国有控制:指资产归国家全部所有或控制的各类单位。
集体控制:指资产归公民集体全部所有或控制的各类单位。内地私有经济控制: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控制的各类单位。
港澳台商经济控制:指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或控制的各类单位。包括按规定登记注册的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经济控制:指资产归外商所有或控制的各类单位。
(国有或集体经济控制含绝对控制和相对控制两种情况,绝对控股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或公民集体资本(股本)所占比例大于50%,并且由国家或公民集体实际控制的企业。国家或公民集体经济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系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或公民集体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企业中的其
他经济成分所占的比例;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或公民集体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内地私有经济控制、港澳台商经济控制、外商经济控制的判断和国有控制类似,也有绝对控制和相对控制两种情况,当国有资产和私有资产各占50%时,按私有经济控制填写)
“企业规模”按采集表说明中所附的国家统计局标准划分,注意要同时满足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的下限。
“两新组织”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包括各类非公经济企业,新社会组织是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党员信息采集表相关说明:
党员信息采集的人员范围以组织关系为准,只采集本党组织管理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包括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
1、基本信息 “姓名”、“所在支部名称”、“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籍贯”、“当前党籍状态”、“工作岗位”等项目采集时必须填写。
“姓名”应录入户籍上惯用的名字,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所在支部名称”填写当前党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全称。“照片”可参考以下标准格式:
应使用人员近期正面免冠照片,进行照片处理裁剪照片宽度和高度的比为4:5,照片中人像头部应该完整,上部露出头发的顶部,下部保留到衬衫的领尖。为保证网页访问的速度,录入系统的照片电子文件容量约50-100k,建议采用jpeg格式。
“籍贯”应录入祖籍所在地,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录入,党员籍贯具体到县,如:××省××市××县、北京市××区。
台湾省籍党员的确定以户口本上登记的籍贯为台湾省为准。“健康状况”如患有疾病,可以在“其他情况”中进行具体说明。“工作岗位”指采集时党员的工作岗位情况,以该党员主要从事的工作来确认。村官填999其他。
“个人身份”党员的身份和工作岗位不对应时,可填写个人身份项目,如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在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工作,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填写事业单位管理或技术岗位,个人身份填写国家公务员。村官填其他。
“新社会阶层情况”由符合新社会阶层情况中所列项目的人员填写。
“职称”项目没有列出对应的代码表,由党员根据自己所获得的职称证书为准,填写最高的一项职称即可,录入时根据代码表查找出对应的项目录入。
“缴纳党费工资基数”、“每月交纳党费数额”是党员交纳党费的两种不同计算方式,两项之中只要填写一项即可。按中组部组通字1998 [2]文件、市委组织部京组通[1998]7号的规定计算缴纳党费工资基数。社区党员、农村党员、学生党员等按月缴纳一定数额的按实际缴纳金额填写。
北京市对公务员收入统一规范后机关人员的缴纳党费工资基数按京组通„2004‟39号文件确定如下:机关工作人员党费计算基数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工作津贴,并扣除住房积金和个人所得税后的数额;机关工勤人员党费计算基数包括:岗位工资、等级工资、工作津贴、奖金,并扣除住房积金、个人所得税及各种保险后的数额;离退休人员党费计算基数为:基本离退休费。
采集工作中,这两个项目可以由党组织统一填写,党员交纳党费的实际情况也以党组织掌握的为准。
“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名称”录入党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没有固定人事关系的党员可不填写。
“联系方式”是为建立党员联系长效机制所设立的项目,请党员尽可能填写能方便联络的地址和电话。
“工作在一线情况”指信息采集时党员在一线工作的情况。企业一线:指工作在各类企业(含乡镇企业)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工段、班组的工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商业、餐饮、服务业企业从事销售、加工、服务,以及直接为企业销售、加工等提供辅助服务部门的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农村一线:指在农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和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农村中的广播员、信贷员、放映员、联防员、计划生育信息员等镇(乡)中非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村官填农村一线。
教学一线:指各类学校中直接从事教学和辅助教学的人员,教辅人员一般指实验室和教研室的工作人员。
科研一线:指科研机构中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以及为科学研
究提供辅助性工作的人员。
机关一线:指国家机关、政党机关、人民团体等机关法人单位中层以下(不含中层)的工作人员,中层可以以是否担任处长、科长等领导职务为区分。
“
名称填写,录入时根据代码表查找出对应的项目录入。
“学制”指在校学习的年限,如大学本科学制为4年。
“学位”应填写学位证书上的学位全称,如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不能只填写硕士、博士。
3、家庭成员信息
主要采集党员直系家属的信息,可以填写多名家庭成员的信息。采集这些信息主要为建立联系党员的长效机制为目的,采集时以录入便于联系党员的亲属为准。
“与本人的关系”填写夫、妻、父、母、子、女等内容。
4、党籍信息
“入党日期”必须填写,入党时间指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的时间,一般为支部大会通过该人为预备党员的时间,党委批文上注明的该同志入党日期与支部大会通过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党委批文上注明的时间为准。重新入党的党员按重新入党的时间统计。
正式党员应当填写转正时间,转正时间一般情况下和入党时间应间隔一年以上。转正时间以党委批文上注明的转正时间为准,如:某同志入党时间为2001年7月1日,2002年7月6日该同志所在支部讨论同意该同志转正,上级党委2002年8月1日下发批文,批文上注明:“同意该同志按期转正。”因为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所以该同志的转正时间应该是2002年7月1日,即预备期满后按期转正。如果党委批文写明:“该同志从2002年7月6日”,则转正日期为2002年7月6日。
“转正日期”没有预备期的党员(1969年10月至1978年10月入党的党员没有预备期)的入党时间即为转正日期,预备党员不要填写转正日期。
“入党时学历”、“入党时工作岗位”、“入党时新社会阶层情况”参照基本信息集所列代码填写,本发展的党员要填写这些项目以便于统计。
5、职务信息
职务信息为多记录信息集,可以记录该同志担任的不同职务,包括曾经担任的职务。党员担任的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要分别填写,党内职务也是该党员行政职务的(如某企业党委书记),可填写在党内职务栏,在行政职务栏不再重复填写。预备党员不能担任党内职务。只有“任职状态”为在任的党内职务才参与党内统计。
信息采集时以党内职务为主,行政职务采集在任的即可。
“党内职务起始日期”指党员连续两届以上担任某条职务时,一次担任这条职务的时间,中间任职不连续的时间不能累计。
党内职务“是否兼职”的判断标准以是否兼任行政职务为准,担任多条党内职务的不算兼任职务。
没有填写“党内职务结束日期”的,录入信息时当前任职状态填写“在任”,有“党内职务结束日期”的,录入信息时当前任职状态填写“不在任”。行政职务的任职状态按同一规则录入。
6、党内培训信息
党内培训信息集主要采集党员参加党内培训信息(一天按8学时计算)。
7、简历信息
简历信息从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条学习经历开始录入,起止时间到月。简历起止时间要前后衔接,不得空断,尤其是起始日期不能为空。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受迫害或下放劳动等情况应单录一段。参加学习半年以上的,应在本年段的“履历补充”中加以注明。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的,也应在本段“履历补充”中加以注明。因病休学、休养、待分配等都要如实录入。工作单位和职务要写比较规范的简称。
8、奖惩信息
党内获奖情况不分级别,全部采集;党外获奖情况只采集获得区县级及以上的信息。录入奖励信息以获奖证书或档案中的记录为准。
获得区、县以上级别荣誉称号的奖励情况录入系统前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后方可录入。
纪律处分、刑事处分信息不分级别全部采集。
三、申请入党人员信息采集表相关说明:
和党员信息采集表相同的信息参考党员信息采集表。
申请入党人员的录入范围是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人员,必须以书面的申请为准。
申请入党信息
“具备入党条件的成熟度”填写积极分子的,必须填写列为积极分子的时间,填写发展对象的,必须填写列为发展对象的时间。
“入党联系人”至少填写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