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共5篇)

时间:2019-05-12 02:2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

(发稿时间:2006-10-13 阅读次数:1643)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九五”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举措,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省,推动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现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

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推进,坚定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立生态环境优先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建设、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建设中优化生态环境。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追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小(少)化,做到物尽其用。抓紧编制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体制,从企业产品生产小循环试点开始,向区域经济包括工业小区、开发区乃至城乡建设延伸,实现整个社会的大循环。

2.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变污染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从生产设计、工艺技术、原辅材料和能源的选用,到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行、维护、报废等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切实控制污染的产生,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十五”期间,全面完成重点流域和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第一、第三产业清洁生产审核。太湖流域所有工业企业都要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将这一区域建成清洁生

产基地。

3.强化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抓紧建立和完善各类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尽快形成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推广实施。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区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十五”期间,所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4A级旅游区(点)、风景名胜区要全部通过ISO14000认证,重点出口生产企业全面开展

ISO14000认证。

二、突出重点,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4.继续做好水污染防治和“两控区”污染防治工作。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实施《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深入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到2005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五里湖、梅梁湖水质明显改善。科学规划长江沿岸各类开发活动,加强对沿江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与指导,严格控制排入长江的有机毒物总量,坚决防止产生岸边污染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抓紧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区水污染治理工程,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从2003年7月1日起,在全省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制定鼓励燃煤电厂脱硫的经济政策,重点治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努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05年,全省“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其他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降水酸度和酸雨发生频率有所降低。

5.巩固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果。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依法关闭污染严重企业,严防“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在所有企业推行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对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实行停产整顿。加快造纸、水泥、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到2005年,全面淘汰石灰法制浆工艺,淘汰年产2万吨以下黄板纸、年产5万吨以下其他化学制浆生产企业,依法搬迁风景名胜区内的水泥企业,逐步搬迁地处市区且难以治理的水泥企业,太湖流域所有印染企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Ⅰ级标准,全省化工企业COD、总氮、总磷及特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不能稳定达标的,由环保部门委托有资质的治污单位进行治理,费用由排污企

业承担。

6.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步伐。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合理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所有城市、县城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必须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并超前或同步建设和完善配套排水管网,不断增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到2005年,太湖、淮河、长江流域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92万立方米/日以上,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40%以上。实行雨污分流,推广中水回用。积极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重点实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危险废弃物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工程。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规划,抓紧建设南京、苏州和盐城3个危险废物填埋场示范工程。加强核安全、辐射环境安全的监管,防止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加快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努力减轻烟尘、粉尘、扬尘污染,不断改善城市大气质量。严格实行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逐步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估和控制体系。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切实解决噪声扰民问题。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到200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0%的城市达到园林城市标准;50%以上的省辖市和县级市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苏南地区力争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有条件的城市向生态市目标迈进。

7.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指导,重点中心镇要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调整乡镇工业布局,推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加大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禁止将污水和垃圾倒入河湖,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推行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秸杆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或随意弃置。实施农村河道疏浚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将全省农村河道疏浚一遍。整治镇容村貌,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旅游乡镇和生态家园。

三、重在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

8.加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和建设力度。组织力量,抓紧制订生态省建设规划。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计划,加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力度,提高保护质量。到2005年,建成20-3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0%的县(市)达到国家生态示范区标准,争取建成2-3个国家生态示范地区;新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使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8%;建设太湖、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洪泽湖、长江口北支、沿海滩涂湿地生态及海州湾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加强苏锡常及沿海地区区域性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防治。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贫瘠化、盐渍化。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提高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能力,重点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加强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9.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生长调节素,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十五”期间,再建成2个国家级、1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争取全省半数左右的县(市)建成国家级或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2005年,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标准,各市至少建成1个规模化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调整渔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减轻对水体的污染。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03年完成太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任务,2005年前全省全面完成治理任务,不能如期实现达标排放的,坚决予以关闭。

10.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绿色江苏”林业行动和十年倍增计划,通过开展江海河湖防护林、绿色通道、退耕造林、城郊人居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到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15.6%。通过林板(纸)一体化、林木种苗工程、优势林产品综合利用、森林旅游、竹业等林业产业建设,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

1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沿海城镇建设和工业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严格控制陆源、船舶和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规范排污口设置。加大对入海污废水的监控力度,健全海洋灾害防御快速反应机制,预防赤潮灾害。全面建立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保护海洋自然资源。加强对海岸带、近海湿地、人工鱼礁等生态系统的保

护。

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污染治理产业化

12.创新治污设施建设运营体制。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制定和完善投融资、规费征缴等方面的经济政策,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通过并购、项目融资、BOT、TOT等形式,逐步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多元化、企业化、市场化。积极利用债券和证券市场,扩大环保筹资渠道。按照“污染者负担”原则,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建立环境价格体系,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水处理按质收费制度,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用经济杠杆激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尽快调整城市垃圾、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开征或逐步调整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费。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建制镇也要逐步开征垃圾、污水处理费。抓紧制定推进城市垃圾、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扶持政策。深化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环保技术推广转让机制。对环保设施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

标制和监理制。

13.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按照投资社会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的要求,变分散治污为集中治污,由专业化的环保服务企业向污染责任者提供有偿服务。推行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在加快实施苏南区域供水的同时,积极推进苏中、苏北区域供水。积极发展环保咨询、产品营销、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大力发展环保设备制造业,加快环保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进程,提高环保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完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支持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组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环保龙头、骨干企业(集团)。开发一批市场急需、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重点品牌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到2005年,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例力争提高到3.5%以上。

五、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环保依法行政水平

14.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矛盾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严重污染环境的典型事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政协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法院、检察院要强化环境保护司法工作,及时受理重大环境案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执法监督,接受政协及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加强和改进环保工作。要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所属部门的层级监督。全面推行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开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确保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的实施。

15.加快环保法制建设步伐。严格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我国政府承诺,认真清理、修订现行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文件。从我省实际出发,重点制定生态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配套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努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依法治理的轨

道。

16.加强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统一、精简、效能原则,健全和加强市、县环境管理部门。按照城市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需要,在市辖区和开发区开展设立环保派出机构的试点工作。乡镇要有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各级环保部门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管理体制,调整环保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事先征求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意见,日常考核要请上一级环保部门参与,考核结果报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全面加强和改进环保部门的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能力。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和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六、强化保障,努力为环保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17.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费。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应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金制度,省级每年集中的排污费用于建立环境监测与科研建设基金,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省级污染防治基金和500万元省环保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专项经费。各市、县都要相应建立污染防治基金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专项经费,污染防治资金不得低于同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应逐步扩大污染防治基金规模。拓展社会和市场融资渠道,到2005年,力争全社会环保资金投入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2%以

上。18.加强环境科技研究与攻关。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环经济、生态省建设、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环境战略与理论研究。加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生态治污、生态修复、废水处理工艺等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科技攻关。各级科技部门要将环保科研作为重点,加大投入。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污染防治能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环境监测系统要设置环境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或中试基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9.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按照准确、及时、高效、全面的原则规范和建设环境监测网络。加快建设全省空气环境质量、河流市际交界断面、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增强远程自动监控能力。抓紧省环境监督管理中心建设,推进环保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核设施等辐射环境的监测与管理,确保万无一失。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减轻危害,妥善处理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七、发动群众,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保的机制

20.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意识。加强在全社会进行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环保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各级教育、劳动部门要重视环保知识教育、培训,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抓好环保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和岗位培训。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四五”普法活动,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21.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专门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动、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广泛群众基础。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涉及群众利益的规划、决策和项目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继续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积极探索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利益机制。建立环境诚信制度,公开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程序、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排污收费等方面情况,扩大公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院落”、“绿色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并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人们参加环

保志愿者活动。

八、加强领导,健全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

22.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要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集中力量干几件切实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大事、实事,让老百姓看到明显成效。特别要集中力量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有江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调整充实为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协调生态省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3.严格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时,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进行环境战略评价,坚决防止新污染。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不准新建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现有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企业要依法关停。切实加强对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小区环境的监督管理,实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区内环境保护规划,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依法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环保预审,未通过预审的项目,计划、规划、国土、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部门联合会审、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要将环境保护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

24.加强考核、督查和监察。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严格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绩考核制度,对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尤其是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逐年进行考核,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的督查范围。建立生态与环境保护审计制度,并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认真完成环保目标责任制,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因决策失误、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25.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环保部门要按照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的要求,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环保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组织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制订并实施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办法;机构编制部门要指导各地健全环保机构,配备必要人员;发展计划部门要做好环保综合平衡工作,牵头编制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贸部门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计划,牵头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建设部门要指导各地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利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调配,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组织实施湖河道清淤工程;农林部门要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组织实施绿色农业、“绿色江苏”林业行动;交通部门要加强船舶交通污染控制及管理,指导各地建设船舶交通污染物收集和处理设施;海洋渔业部门要加强海洋和渔业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布局养殖区域,严格控制围网养殖规模;物价部门要加快价格改革步伐,通过价格杠杆促进污染治理产业化;科技部门要安排重大环保科技攻关项目,解决治污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卫生部门要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镇等活动,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教育、人事、财政、国土资源、旅游、法制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以上意见,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四月 日

第二篇: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江安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江安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 黄 明

近些年,全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为要、环境优先”的原则,大力整治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农村污染源,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是,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消耗强度高,排污总量大,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为此,要正确分析全县环保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江安生态县的建设和发展。

一、江安县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成效

(一)环境建设有效。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400亩,飞播造林3600亩,实施封山育林13600亩。治理水土流失367平方公里。

(二)环境质量提高。近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城市噪声平均声效等级均低于55分贝。城区污染得到控制,噪音污染不断降低。推进了企业排污烟道等工艺设备改造,气体排放基本达标。

(三)生态建设明显。通过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和启动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江安县创县级文明生态村20个、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绿色学校4所。按照文明生态村标准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改变了农村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现象。

(四)环境监管加强。加大环境监察和执法力度,严处违法排污行为,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无排污口。县城区建成环境监测站,农村环境质量预警、监测体系正在建设,实施10万亩ITM防治,药物质量监控、残留物监控正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江安县城镇常住人口近14万人,年排生活污水900多万吨,COD 2000余吨,然而全县的集中处理生活污染物设施能力较差。特别是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仍然有限,除了已投运的日处理1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外,乡镇的污水净化池体积较小,污水停留时间短,无动力处理设备,处理能力较低。

(二)小流域环境形势严峻。我县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是水体污染,但县境内的主要小流域生态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绵溪河、育江河、天堂河、金鸡洞河污染较重,水质较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由于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特别人增地减的趋势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三)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有的工业企业以资源开发为主,生产粗放,有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耗能高,通过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的少,简单复制扩产的多,对环境的污染也较重,有的属于国家限制发展或淘汰的夕阳产业。有的企业虽已采取强化治理、限产减排的方式减轻污染,但仍然具有较大的环境压力。

(四)环保安全不容乐观。随着化工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海丰和锐公司等入驻企业投产后,全县环保安全任务更重。有的危化品企业依长江及其支流而建,这些企业的原料或产品中的二硫化碳、液氨、液氯、甲醛、苯酚等有毒有害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对长江水域造成污染。除少数危化品企业有突发性环保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设施外,其他的还存在硬件设施不足,应对突发性环保安全事故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同时,有的乡镇、部门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强,少数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企业牺牲环境以追求最大利益化,环保治理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给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

三、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环保责任。

一是要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环保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必须明确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各重点企业“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组建强有力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环保工作责任制、问责制,要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避免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是要严格实行业绩考核。要贯彻落环境保护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县属各有关企业的业绩考核,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对环保工作不力、造成环保事故的相关单位、企业和责任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

(二)强化宣传,逐步树立环保观念。

一是扩大宣传范围。要加大环境保护媒体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环保观念进社区、企业、课堂、机关、农村等活动,加强对决策层、企业法人、社会公众、青少年的环保宣传教育,宣传环保形势、任务及面临的问题,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是强化参与意识。建立环境保护由县环保局统一监管、乡镇政府牵头、县级有关部门协调、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长效机制,要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和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确保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是倡导保护氛围。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倡导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化到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形成个人自觉、家庭参与、社会共建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严格管理,强力推进污染减排。

一要努力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加大对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解决油烟、噪声扰民现象,完善场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规范场镇秩序,搞好场镇市容市貌,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天然气用户普及率和适宜农户沼气化率,确保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淯江河流域西江口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二要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明确饮用水水源质量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决杜绝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新增排污口,做好对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

三要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管理。把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推进清洁生产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实现增产不增污。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对建设项目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重点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未执行“三同时”和违规越权审批的环境违法行为。认真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三同时”执行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

四要有效减少结构性污染。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坚决关停落后、淘汰工艺行业和设备,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和行政许可,就地拆除并销毁生产设备,切断其电源和水源,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切实减轻环境污染,维护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大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甚至提高标准排放,切实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为全县新建、改扩建项目置换环境空间、提供容量,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四)加大投入,认真开展污染治理。

一是强化企业污染治理。督促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环保污染治理和治污减排技术改造,鼓励开发应用治污减排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治污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开展挂牌限期整治,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强化工业、城镇、农村三大污染源专项整治,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五)强化执法,严查环境污染事故。

一是要依法处理环境污染纠纷。要广泛听取涉及环保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抓好正反典型,利用查处环境信访案件、解决环境纠纷的有利时机,扩大环保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面,努力让群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列。

二是要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按照依法、从严、从速、彻查的原则,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大气污染违法排污、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工业企业违法排污、建设项目环境违法等,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经济处罚,追究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于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将公开曝光,分批挂牌督办,强化执法。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彻底扭转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局面。要及时通报查处案件,共同监督违法企业落实整改,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杜绝违法排污行为。

(六)突出重点,引导建设生态产业。

一是要建设生态农业。立足江安的特点,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起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粮、果、畜、竹、菜、茶”等六大产业,着力构建南乡竹林和北乡甜橙两大生态经济区域,尽快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业种植体系、生物能转化率高的养殖业体系、商品率高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以形成良好的大农业生态系统。

二是要抓好生态工业。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淘汰落后产业,着力打造以精细化工、轻工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逐步形成沿江生态工业区,努力打造阳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合理规划工业生产布局,推动工业重心从主城区向园区集聚发展。三是要做好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江安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生态优美、文化多元等独特优势,围绕“居住、休闲、养生、体验在江安”的主题,实施开发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底蕴,做足竹、水的文章,着力开发建设县城“川南文化旅游名城”、夕佳山民俗文化园区、江安百竹海旅游景区、南屏山休闲区等。

(七)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目标责任。

建立由县督查室牵头,县纪委、县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日常工作督查组,对照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经常性开展督促检查,严格兑现目标考核。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对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对工作成绩不好的乡镇和部门要通报批评;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达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高度统一为目标,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内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我镇将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现阶段及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已及时成立了永阳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城建、环保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开发区南区、企业服务中心、水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村建办、市容办、三产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层层发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环保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力度。

二、迅速行动,落实措施

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落实有效措施,由分管镇长带队,采取包片包企业的做法,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巡查,重点围绕走访企业污染源的产生及污染源的治理,形成永阳镇辖区内有污染源企业的第一手台帐资料,并及时上报给县环保局,作为下步整改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有污染源的企业,实施定人、定时、定责、跟踪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三、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坚持把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及时召开环保“三同时”验收会议,对符合环保验收初步条件的辖区内企业,及时邀请县环保局监测中心专业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验收条件的企业,及时申请验收,其他企业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后,尽快申请验收。对拒不申请验收又不整改的企业,将联合县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对污染严重又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将坚决实行关停。同时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将实行严厉整顿,从根本上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污染行为。

四、吸取教训,提高企业落户门槛

我们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两高一低”招商选资的总要求,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没有污染的好项目、大项目,提高企业落户门槛,坚决把产生污染源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把住污染企业的准入关,要求新落户企业环评率达到100%,竣工验收环保“三同时”达到100%,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行为发生。

第四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温家宝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是继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上,也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来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战略上深入思考,从规划体系上大胆探索,从综合推进上加大力度,从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2-

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及物流业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提高人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总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南阳已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六创一迎”目标的实现和“四个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几年,南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在发展中生态破坏的现象的问题依然存在,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信访也突显。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环保工作总体来看势头很好,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市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河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二是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以至造成环境信访,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具有南阳特色的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南阳的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南阳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推动产业集聚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

(二)以实现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开展“碧水”工程,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县城区污水处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老化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三)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等时机,组织开展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带来的各种好处,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各种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活动,通过改善、优化、美化、绿化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逐步在社区、学校中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道德氛围和社会文化。-5-

第五篇: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章丘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章丘

赵炎立章丘市环境保护局

摘要:

【1】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

2005年以来,章丘市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优化城乡环境、造福人民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等生态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市建设作为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现实与目标等各方面的关系,需要科学地规划与引导。章丘市始终坚持把规划放在优先位置,做到以规划指导建设,以建设落实规划,确保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原则,根据“现代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持续发展、泉水特色突出”的现代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汛期重金属监察循环经济

前言

随着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同时我市在2011年12月28日被山东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市,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尝试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以探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形式.本文通过对章丘生态市建设成效结合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为加快科学发展,推进章丘市各项环保工作及建设美丽泉城出谋划策.第一章章丘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现状

1、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章丘市空气环境质量全年好于二级及以上标准的天数达到35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

2、污染减排成效突出。认真实施节能减排措施,高标准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建成环境监控分中心,对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3、城市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了日处理200吨的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2%,普集和刁镇等9个乡镇投资建设了处理规模为200-400吨/日的镇级污水处理站,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4.2%。

4、村镇生态文明得以提高。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2个,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申报市级生态村100个。全市先后认证万新大葱、明水香稻等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148个,实施了中部农业综合开发灌溉、北部引黄节水灌溉、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5M3/万元。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设沼气池1.2万口,占全市适宜农户的30%。以绿色学校为阵地,加强中小学生宣传,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100%。

二、汛期环境安全大检查

汛期是突发环境事件的易发季节,要充分认识汛期环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突发环境问题的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优先、有急必应”,持续开展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从严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源监控,强化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进一步规范环境安全保障秩序,提升环境安全保障整体水平,杜绝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所有已建成的化工、印染、电镀、医药、农药等单位和产生或排放剧毒物质及重金属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

每到一处,执法人员都详细了解、查看排污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废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情况、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情况、应急设施完善情况及应急物资落实情况等,并对生产车间的内外环境进行了拍照,重点对排污单位易燃、易爆、易泄露的环境风险单元及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汛期环境安全管理,加大设施巡查力度,消除环境隐患,开展环境安全自查自纠,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防范环境风险。

三、对重金属产生单位的后督察

当前涉铅等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突出环境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涉铅等重金属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和人身健康,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结合章丘实际,持续对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经排查,涉铅污染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3家,山东华日电池有限公司在2011年5月26日,由我局向该公司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立即停止生产。该公司停产后,由于未能找到合适地点实施搬迁,日本投资方进行撤资,因此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决

定彻底关停山东华日电池有限公司。目前,山东华日电池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8月已全部解除完200余职工的劳务合同,留守14人对公司2000万货款及设备进行处理,计划2013年底追回大部分欠款后将公司注销。济南德能电源设备厂2011年4月3日我局对该企业下达关于限期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通知。由于经济效益差,该企业已放弃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决定停产转产。目前该企业已停产转产。章丘市明水振庆蓄电池厂由于生产不正常,造成内部管理不规范。2011年4月3日我局对该企业下达关于限期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通知。由于经济效益差,该企业已放弃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决定停产转产。目前该企业已停产转产。涉铬污染的企业3家,济南鲁宏金属表面精饰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并配套酸雾吸收装置。章丘市龙山镇电镀厂目前该企业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并配套酸雾吸收装置。章丘新达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了环境影响后评价,并配套酸雾吸收装置。

四、开展章丘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清单,全面核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和转移情况,淘汰落后和不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严肃查处不按要求处置以及危险废物非法处置利用、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基本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努力实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坚决杜绝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发生,全力消除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隐患。

五、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污染减排措施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减排。依法淘汰污染环境的锻造窑炉,实施章丘市锻铸造窑炉煤改气工程,淘汰产能小、能耗高的小生产线。狠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督促纳入全口径校核的我市5家涉电企业和闽源钢铁烧结机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稳定运行,发挥减排效益。全面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纳入全口径管理的1家造纸厂、6个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排污标准、削减污染负荷。

六、规范环境监察程序,积极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监察、建设项目监察、排污申报收费、环境应急、环境风险源监察、危险废物监察的现场监督管理,切实有效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现场监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监察人员综合素质;加大资金投入,使执法能力建设显著加强,建设了济南市首家县级环境监控中心,启动了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网格化监管,做到区域内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境监管。顺利通过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一级标准验收,将章丘市环境监察工作带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创建生态市、保障城市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七、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环境执法,拓展监察新局面

日常监察是环境监察的命脉,也是抑制环境风险的保证我市碧水蓝天的有效手段。针对所辖区域内污染企业分布广、污染特点各异的特点以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严格落实全日常环境监察频次制度,拓宽监察的范围,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提升了环境监管的水平。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监察人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求真务实,加大早查夜巡及非工作日内的监察频次,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第二章生态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一、着力生态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通过生态市建设,争创一批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社区、生态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推进节能减排

严把项目的产业政策关、环境准入关和资源节约关,坚持结构性减排与技术性减排并举,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电力、水泥、冶金等重点领域、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企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进重点燃煤企业脱硝改造,严格监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

三、继续加大生态监察力度

严格按照《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各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期生态环境监理巡察,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四、继续加大现场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质量

继续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相关企业总量减排工作的监察落实,全面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一是要按照国家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着力加强环境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继续加强对国控、省(市)控企业的督管和巡查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工作,推进绿色环保企业建设,探索企业环境监督员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四是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现场执法力度,完善现场监察档案。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认真办理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五是继续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素质。

五、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报告在阐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既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治本之策。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点,探索有效模式,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推动重点行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六、建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章丘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不断优化农民生活居住环境。

(1)发展绿色都市农业。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总体布局,南部山区坚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果,中部平原实施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北部滩区实施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建设,建设生态示范园,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有26个农副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是全省最多的县(市)。

(2)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发放农机补贴、养牛补贴等方式,引导实施过腹还田、机械还田、秸秆资源转换等,全市建成有机和生物肥料厂6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3%,避免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改善了空气和土壤质量。

(3)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投入,解决农村粪堆、柴堆、垃圾堆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清洁村庄、清洁家园、绿色基地”活动。实施突破山区工程,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全市整体生态建设水平。

第三章结论

近几年来,章丘市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有限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是继续沿用以前发展的老路,还是探索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章丘市委、市政府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绝不是只要求搞好经济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调整工业结构、遏制高能耗产业,多管齐下调结构、促升级催生新效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章丘这个具有海纳百川之伟力、事争一流之魄力、千帆竟发之合力的现代化环保模范生态园林城市正阔步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全力打造“富裕章丘、和谐章丘、幸福章丘”用热情和汗水,让章丘更加靓丽,为营造天蓝水碧的宜居家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方面着手绘蓝图 …… 2012.11

2.山西省林业厅厅长李永林……建设生态文明 让美丽山西绽放异彩……2012.12.28

下载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为先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为先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是改造世界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和谐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人类才能和谐,全面,可持续的繁荣,繁衍下去。......

    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铁军’标准,为美丽山西作出新贡献”“以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基层环保......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为先

    一览才网招聘网站成员 招专业人才 上一览英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为先 时间:2013-05-14 来源:水处理英才网 作者:苏顾问 “生态文明”的概念 广义的角度。生态文明是人类......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会议(整理)

    在全县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项 雪 龙 (2011年4月21日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会议。刚才,我们参观了央......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对如......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1.(原创题)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4月22日中视网消息:为纪念国际地球日39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改革委员会体制研究和管理研究所循环研究中心等单......

    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共五篇]

    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以下......

    我镇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共五篇)

    一、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气候气象平乐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间1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