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2 02:5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

第一篇: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

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

优秀园所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幼儿园办园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需要健康而纯洁的文化,这种园所文化应是向上的、启智的和审美的。园所文化的构建是通过园长、教师、家长等作为载体,对文化进行传承、积累和创新,分为可见的物质形态和不可见的观念形态。当前,不少幼儿园园容漂亮,设施先进,但总缺少一种神韵和底气,就是因为它没有蕴涵自己园所文化精神。园长做为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应对园所文化作出明确、自主、卓有远见的选择和追求,有意识地弘扬和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努力构建幼儿园文化的育人平台,使幼儿园逐步形成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园所精神和文化氛围,促进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四位体共同发展。

近年来,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的切入点,注重内涵发展,打造和谐的园所文化环境,推进了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用科学的办园理念创办优质的幼儿教育

要办好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科学的办园理念是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树立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全面发展的办园理念,坚持以自主、创新、文明、合作为办园目标,提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符合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科学教学理念,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硬件建设为园所文化的构建奠定基础

健康优美的园所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更有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我们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努力让物质文化凸显个性美,发挥其熏陶功能,通过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幼儿园的一景一物、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让孩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了们温暖的家园、幸福的乐园。

高起点的园所规划建设。幼儿园占地三十亩,近年来几经改建,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面积扩大,设计合理、设施齐全、配置现代化。

充足的幼儿活动场地。幼儿园拥有较大的户外活动场地。幼儿人均活动场地7平方米;幼儿园还为幼儿设置了沙池、戏水池、趣味迷宫和攀岩墙等,软硬结合的活动场所,充足的活动空间,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良好场所。

功能完善的育人设施。幼儿园配置了高档齐全的功能室,活动室面积65平方米,地面用木地板铺设。幼儿寝室面积58平方米,采用架空木地板铺设,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增加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卫生间、盥洗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集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绘画、多媒体教室于一体,一室多用、物尽其用;科学发现室为幼儿提供了认知科学的感性材料,是孩子玩玩做做、操作探索的好地方。幼儿图书室拥有适合幼儿阅读的各种图书。卫生保健室功能齐全,资料室拥有供教育和教研使用的各种参考书籍、光盘、录音带、挂图等。配备大中型高档玩具,桌面玩具丰富多彩,幼儿食堂配置了现代化厨具。活动室和寝室分别安装有立式空调,室内设施齐全、实用。分别为各班配置了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及消毒柜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环境创设是园所文化的重要体现

《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正在努力实践着环境育人这一教育理念。

愉悦身心的外部环境。走进文幼,新颖美观的设计,五彩缤纷的装扮,深得幼儿的喜爱。综合楼的四周墙壁绘制了童趣十足的壁画为幼儿园增添了文化气息。

充满生机的绿色家园。我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家园绿化工作。先后种植了纵横交错的绿化带,开辟了具有园林风貌的植物园,分为果树区、竹林区和种植区。在果树区,幼儿亲自观察认知桃树、梨树、山楂树、石榴树等树木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并感受收获果实带来的喜悦。在种植区,结合季节特点,教师和幼儿一起种植农作物,为幼儿提供了感性课堂。

赏心悦目的门厅文化。净雅的门厅,不但及时向社会、家长展现幼儿园风貌,宣传反映幼儿园工作动态,而且随四季及节日的变化体现季节特点和节目文化。

个性凸显的班级文化。各班为幼儿创设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都尽可能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处;宽阔的长廊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幼儿在园活动的真实照片,它不仅展示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向家长宣传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三)制度文化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能

制度对于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教育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几年来,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适合本园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与一系列制度。为了将各项制度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制定各类制度,特别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时,都要做到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经教代会充分讨论,一致通过后再执行。由于制度的建立有教职工自始至终的参与,教职工对制度的内容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样不但增强了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且鼓励全体教职工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用特色教育引领园所发展

幼儿园特色教育是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格,其特色的定位应是育人价值的取向和办园理念的体现。

(一)加强园本培训,为特色教育奠定基础

我们本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园所发展、教师为本的理念,立足许昌、面向河南、放眼全国。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专题培训、观摩教学、业务讲座、科研论文交流、评说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首先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教师学习幼教法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模事迹,先后举办了爱心与奉献、感受教育幸福等演讲比赛,大家用切身体会感悟到了幼儿教师的酸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对事业的追求。

其次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我园教师年轻的特点,我们着重对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如钢琴、绘画、舞蹈、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的研讨。

第三是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通过相互观看教育活动、共同设计活动方案等形式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组织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向全园作公开教学展示;组织区角活动观摩、游戏活动评比、才艺展示等活动,推荐教师参加区、市、省组织的教学评优,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努力营造学习环境,使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迅速成长。

(二)实施园本教研,创建园本特色

我们本着幼儿园是基地,教师是研究者,问题即课题,课题从问题中来,问题从反思中来的理念,积极承担省市组织的实验课题。教师在教研过程中为幼儿创设真实、丰富、自然、开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探索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新的教育活动,活动中用录像、数码相机、文字等形式真实记录幼儿的表现。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注意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时,转变了以往教师是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丢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之间是否发生矛盾等问题转移到关注幼儿的探究、操作活动上来,转移到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上来,正确判断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鼓励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上来。

第二篇: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本站推荐)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关于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刘联合 施荣富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是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做好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有效地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解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状况,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途径,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和市文化局、市文联等单位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目前我市现有城市社区67个,其中铜官山区

44、狮子山区

9、郊区

6、开发区

2、铜陵县6。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主要体现在:

1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我市在社区文化设施方面作了大量投入,建成了文化活动的基础场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健身馆等),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求。

2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文化必须通过经常性活动才能显示生命力和吸引力。活动是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自2002年起,我市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社区文化活动月”,既有传统的秧歌、扇舞、木兰剑、戏曲,又有插花、剪纸、盆景、服装模特等才艺展示。调查显示,有552%的社区经常组织文化活动。绝大多数居民能够积极参加,588%的被访者对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只有不到8%的受访者“从不参与”。

3社区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

城市社区建设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起步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而进入社区,大量与居民相关的公益性事务需要通过社区来承担,社区居委会在营造社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治安环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调解社区居民矛盾,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问卷调查中,有711%的受访者对所居住社区的生活环境感到“较满意”,691%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的社区“较安全”,706%受访者对社区的人际关系的评价是“较和谐”,799%的受访者认为当与邻里发生纠纷时应“找街道、社区解决”,在被问到“对目前街道、居委会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时,有263%受访者感到“满意”,639%的受访者感到“比较满意”。全市共有1个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6个省级文明社区,14个市级文明社区,44个区级文明社区。2004年,天桥社区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社区”。

4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是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层次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全市大部分社区配有专职或兼职文化管理人员,负责整个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艺团体也得到很快发展,全市各种形式的社区业余文艺团体已达110支,并形成了多个专业和种类。此外,市文化局还建立了群艺馆、文化馆、文艺团体与社区业余文艺团体的联系机制,举办社区文艺骨干培训班,选派专业人员对社区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定期指导和培训。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社区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社区文化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铜陵是一座由工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底蕴都相对薄弱。社区建设时间不是很长,有些社区是由企业分离出来的,还有些是新建,居民来自各个阶层,素质也参差不齐,社区意识不是很浓。目前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也是近几年依托“星光老年计划”等建起来的,也仅有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文化活动较为粗放,缺少较高水平的文艺队伍和文艺作品。

2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新建的社区比老社区条件要好,铜官山区的社区要比狮子山区、郊区和铜陵县的社区条件好,拥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资源的社区比纯居民社区的条件要好。新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健身设施都较为齐全,而一些旧的住宅小区连活动场地都没有。各社区文化建设进展有快有慢,力度有大有小,大致分为几个类型:一类建立了文化站、图书阅览室、文艺队伍,活动开展得很好。如天桥社区、朝阳社区、七○一社区。二类建立了文化站、简易图书阅览室、有文艺队伍,活动开展得较好。如铜官社区、812队社区、鹞山社区。三类建立了文化站、具备了建立图书阅览室的硬件条件、有文艺队伍。如金牛社区、铜化社区、姥山社区。四类建立了文化站、不具备了建立图书阅览室的硬件条件、有文艺队伍。如城东、城西社区。五类无文化基础设施,甚至连办公场所都是借的。如城北社区、幸福社区。

3社区文化活动居民参与度不够高

一是社区居民“主角”意识不强。在文化活动中,“旁观者”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主体,参与人员不广泛。二是从参与年龄层次看,老年人和学生多,中青年人少;三是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629%的受访者选择“看电视、上网”,675%的受访者选择“读书、看报”,253%的受访者选择“打牌”,227%的受访者选择“养花草”,只有284%的受访者选择“参加社区的文体活动”,这说明兴趣不够浓厚。

4社区工作的困难比较突出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社区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一年只有几千元,就连正常办公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活动。有些社区通过各种方式配备了文体设施,但是无法获得更新和补充的经费,如:有的图书室的图书很陈旧,却没钱购进新书,时间久了,就无人光顾,体育设施也是这样。二是人手少、任务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保低保、扶贫帮困、就业培训等,最终都要社区来完成。除此之外,还有各类活动,各类检查。有的社区居民达到五六千人,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四五个人,每个人都承担大量工作任务。三是社区定位和街道在管理上区别不明,社区承接了大量的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使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同时,责、权、利不统一,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是要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的内涵。社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为双向交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居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指导的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具体表现本社区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特色的小区文化。二是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的作用。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立和睦、和谐的家庭、邻里和美好的人居环境。社区文化是社区的催化剂和凝聚剂,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其作为社区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化体系,对形成本地区特有的、健康的民俗民风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职工退休或离岗后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从社会人变成社区人,加之大量外地人员和农民入城,在城市综合治理、居民素质方面都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果没有社区的文体活动,就难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和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支持和帮助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2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

按照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中央文明委[2000]5号文件要求,文化部门要制定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纳入社区建设的规划中。在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除了标志性的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广场、老年学校以外,各区要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老年学校;各街道要有文化站、图书阅览室、广场活动点、老年培训基地;要有文体活动中心(室)。把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全市文化发展统一规划中,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各社区要根据实际状况,采取“优先推进、分步实施、逐步覆盖”的办法,建立健全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要加强对新开发居民小区的项目审查,做到文体设施的配套。

3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

各社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室)、社区活动中心、市民广场、业余文艺团体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一是要进行广泛地宣传活动,倡导科学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培养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并有效抑制由于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进而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定团结。二是要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将健康向上的思想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等传播给居民,让他们在审美和娱乐中受到思想的陶冶和精神的感染。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搭建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四是要以文明创建和平安小区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街巷文化和家庭文化,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4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

经费不足是制约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经费来源渠道比较窄,必须形成多渠道投入的格局。建议:一是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的多少,配备相应的社区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办公经费和文化活动经费。二是在新开发的住宅小区中,给予社区一两间门面房作为活动经费的来源。三是将收取的小区物业管理费按比例提取作为社区活动经费。四是对社区的投入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驻区单位应将其文化设施(如电影院、图书馆、游泳池等)移交社区管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五是除了退休党员的党费可由社区统一管理使用以外,相关单位应按划转的离退休职工人数确定人均活动经费,划转社区。六是企业的文艺骨干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也可以把企业文化活动融入社区文化活动之中。

5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努力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建立建全文艺团体和组织,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机制,探索社区文化指导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可加强与市(区)文化部门的联系,聘请有关领导、专家及辖区内的名人、学者和具有文艺特长的居民,成立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发挥社区理事会、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社区文化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党员、团员、少先队员进社区报到制度,组建社区文化青少年志愿者队伍;二是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针对社区群众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既要发展高雅文化,也要发展通俗文化,努力做到在学习、教育、文娱、健身、科普、网络、艺术等领域百花齐放。在活动形式上,提倡多样化,努力做到富有情趣,喜闻乐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同时,注意把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组织、引导起来,逐步建立和规范书画、围棋、戏曲、腰鼓、体操、气功等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社团,组织交流合作。注重把群众热爱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通过典型引路等激励措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培育,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三是通过健全和创新社区文化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以责任为依托,以激励为导向,以培训为抓手,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6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社区在场地、人才、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和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要通过与学校联合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利用市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形成社会化、开放型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要紧紧依靠社区各类组织,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低保有关政策,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建立健全民事调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把矛盾化解、解决在萌芽状态,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发挥社区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三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高邮市龙虬镇 刘宏秀

我国是农村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一中、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无疑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与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历史新时期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变不仅表现在对物质的要求,而且是对社会文化的进步的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四是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把文化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

二是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

三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支援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三、从五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快县、乡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换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市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大多数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场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继续加大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力度,在某些方面006年、2007年12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所有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

三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四是要继续推进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和全面启动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大多数行政村建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并且力争完成所有乡镇的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和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

五是要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结合农民艺术节、读书节、“三下乡”等活动,送戏下乡、送电影到村,积极引导市里的各种社会群众文化团体和业余文艺演出队到农村演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四篇: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泉州第十一中学 黄振华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笔者尝试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初步的阐释。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在我国主要有四类:第一类认为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生活(吴修艺,1988);第二类认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徐建新,1989);第三类认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存在方式(程振响,1989);第四类认为是指 学校的环境、气氛和风气(刘佛年,1989)。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校园文化由学校的环境、良好的校风等因素构成。在此我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的形成应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生群体赖以求学、生活、社交的环境;它是以文化形态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的环境,影响教育的效果,以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里的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只能部分地完成部分的教育任务,要最充分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各有所长的教育手段,并使之构成一个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教育系统。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 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它们相互依赖、互相补充。而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我们常讲的学校的氛围、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

(一)、营造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要以人为本。校园建设,文化设施,环境布臵,园林绿化,设备配臵等学校显性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校风的形成、价值观念的认同等隐性文化的建设也要以人为本,学校的各项活动、人际交往等实践行为更要以人为本。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看,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人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是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多维的,它包括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校长与教职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几个层面。“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 关系。第三,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校长和其他学校成员的人际关系,它起着示范、导向的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校长要善于根据不同层面人际关系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优化良好的物质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成才的作用。长期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实践证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身心,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的想象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焕发师生青春的激情,催人奋进。如果再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使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校园中艺术地设计林荫小道,曲经水池,假山亭榭,标语画廊,科学家头像,名人名言,科技景观等等,都将给人一种庄重、幽雅、怡情、愉悦的感觉,若再配以鲜花香草、绿茵石凳,则更能让人感受其中的闲情逸致,奥妙无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臵,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这些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如在教室外布臵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在橱窗内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照片,在校园内开辟出生态小花园,使用“花草树木像小孩,真情爱意献出来!”“绿草茵茵,步步留心!” 3 “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人性化的劝导牌让学生臵身于知识的天空,徜徉于欢乐的海洋,陶醉在美的意境中茁壮成长,促进师生们在这和谐的环境中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创建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为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校成员自觉地用这种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力量,渗透于学校的活动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例如:我样已经形成制度化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田径运动会的举行、校园广播室的开通、宣传长栏的设臵、校园小记者的组建、校园网站的建设、校园刊物《洛源》的出版等等无不渗透着校园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和鼓励着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形成一种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教育着全校师生。

总之,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文化阵地建设的完善和加强,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可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得到升华和加强,能力特长得到展现,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校园文 4 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例如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日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第三,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二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师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师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对国家、民族,对师生和谐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发展促和谐,以改革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道德素质推动和谐,以真爱感染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师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

第五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文校园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二中课题组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育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都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随时随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沐浴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人文校园呢?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把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

1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比如: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达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油然而生,尽享“绿色校园”的惬意;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物在景中,情景交融;在校门大厅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进行展示、简介,既宣传了学校,又能引人注目,彰显学校文化底蕴,激发师生爱我校园的自豪感;教学区、运动区内,可适当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已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形成极富特色的楼层文化,根据校舍特点,设置了“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和功能完善的教育活动室,使之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师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窗口,学校定期在专栏橱窗或活动室中公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荣誉,公布优秀学生名单,师生活动剪影,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等,以此让师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

园精神文化。

我校利用制作的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在征集评选、制作和使用系列学校标志的活动过程中,必需要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追求目标,融入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情感和准则,尤其通过坚持升国旗、唱国歌、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三项教育”,以整体提升教师师德、社会公德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以德兴校”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与论文评比,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三、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多年来坚持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建立并完善了系列常规管理制度,不但抓好了学校的纪律秩序、清洁及校产公物爱护等常规管理工作,又提高了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凸现办学特色上,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建立并实施班务

公开制度,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我校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日志”“学生成长档案”。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都起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高尚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在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方面都大有裨益,同时更能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我校成立并发挥好校园播音室的宣传导向作用;成立书法、合唱、舞蹈、田径、篮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和《浪花》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并与司法、检察、公安、团委、妇联、工商、环保及社区等单位积极实施共建活动,借助共建单位或部门的优势,走出单纯的聘任校外辅导、举办讲座的单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共建机制生动地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力量不断增强。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详细制定了《 安东卫二中“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的主题和范围:一是基础文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立和自理能力、环境意识。二是团队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正确的竞争观念、集体荣誉感、协作精神、良好心理素质、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三是社会责任感。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爱校精神和奉献精神。四是理想信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理念。

五是好学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求真务实的态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讲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为主题的班会,每生认真剖析自己在“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讨论、征文活动;举办“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演讲会。开展了“和四川地震灾区同龄人的心一起跳动”5.12纪念活动,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设计一次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文明上网,举行文明上网签字承诺活动;“文明单位文明行”启动仪式后,组织全校师生上街宣传和参加“洁岚山爱家园”义务劳动活动。结合学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组织“校园拒绝邪教”图片展览,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将感恩教育贯穿学期始末,“三八”前后各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我感受最深的父母之爱”为主题,引导青少年搜索记忆深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用自己质朴的语言讲述出来;书写一句感恩的话,组织学生思考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各班举行一次“大爱岚山感恩父母养育”演讲会;阅读一组亲情文章,班级可为学生选择,如《背景》、《母亲,我不认识的文学教师》等。引导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实现由思想到行动的转化。开辟岚山区老干活动中心为第三个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

五、挖掘家乡文化底蕴,传承先辈人文精神

安东卫,地处鲁苏交界、黄海西岸、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政府驻地。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84年)设卫,时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如今坪岚铁路、同三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交汇于此。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江北最大的绳网市场和日照市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木制家具、电力金具、化工、食品、绿茶生产基

地。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康,文化底蕴丰厚。

我校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卫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走进安东卫》,在起始年级开课。通过开展“寻访安东卫历史遗迹,了解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昔日家乡的悲壮;通过开展“我的家乡—安东卫”演讲、征文、摄影、手抄报等系列比赛活动,学生讴歌了今日家乡的新变化;通过举办“未来安东卫”征文、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畅想了明天家乡的辉煌。校本课程的开设及组织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真正形成了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校风和班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是目的,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开拓创新,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做出新的业绩。

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第二初级中学

2010年11月25日

下载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构建幼儿园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文化建设

    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幼儿园园所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魂,是一所幼儿园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它引领着幼儿园各项建设,推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品质,文化建设是现代幼......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区已经成为了政策主题和热点话题,在建设和谐社区的环节中,物业管理企业起着极为重要的管理职能和社会责任,物业管理企业。是为业......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鲁台中学王学 班级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它体现了一个集体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加强班级文......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天津农村2011(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对津南区咸水沽镇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 鲍伯丰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各方面行为所......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摘要: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综合实力也有高低之分,想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还......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荐5篇)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人的建设,没有新农民就不可能有新农村,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班集体 潘胜德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到现在,国家和教育各级部门一直很重视和谐德育的开展和研究,而且在各大中小城市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并且取得......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在校园,在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硬性的、呆板的制度管理,只会让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决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勃发。鉴于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