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高师钢钎培训55期《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填空题: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简答题: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哪些方面?
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3.选择、填空题: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第二章 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1.名词解释: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简答题: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哪些新特点? ①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②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③情绪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④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3.名词解释: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4.填空、选择题:价值观、人生观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
1.名词解释:学习定义为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填空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着重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3.选择题: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偶然发现并开始研究。
4.填空题: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主律:①准备律;②练习律;③效果律。5.选择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实验研究。6.简答题: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基本观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③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④提倡发现学习。
7.名词解释:代替强化,即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如同自己受到强化一样,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这是一种间接强化形式。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1.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分辨、选择题:奥苏泊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3.选择、简答题: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4.名词解释:自我效能也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论述题:应当怎样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或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方法有哪些?
①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方法包括言语提问和活动方式。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⑤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⑥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⑦具有完整同一的人格品质。
3.简答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是:第一,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三,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包括智力发展的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健康人格的教育。
4.简答题: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的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两项工作的交叉处和重合点;二者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都要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
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第九章 高等学校中的教师
1.简答题:高等学校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②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着;③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④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⑤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⑥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2.论述题: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① 教师的认知特征 a.教师的智能
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只有微小的相关,而与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很好地掌握教材是教师
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b.教师的学科知识
教师表达的清晰性以及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反馈,澄清含糊和消除误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对自己所教这一学科知识是否真正掌握。
c.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准备 一般说来,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准备程度和品质同学生学习的好坏以及有关人员的成功教学评价,只有较低的正相关。但如果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专家,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是实现这一高校培养目标所必须的。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便决定了他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的发展,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二是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绩。
好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一是理解别人,包括心胸豁达,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二是与别人相处,包括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的技能;三是了解自己,包括安全与自信,教师的需要。
3.名词解释: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第十章 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1.填空题:一般来说,教师采用直观教学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形式。
2.填空题:直接记忆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3.简答题:知识的遗忘规律与记忆的策略?
知识的遗忘规律:对遗忘的发展进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的很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岗前培训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北京 天津 高师培训
第1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特性的交叉科学。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学评价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 准备律
•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
– 效果律
• 只要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产生。
– 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 客观性 • 发展性
• 理论联系实际 • 教育性
二、研究方法
• 观察法 • 实验法 • 调查法 • 个案法
•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狭义的观察法主要指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观察法的分类
•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划分 • 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的设计和一定结构划分 • 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根据观察的系统性划分 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 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即时的现场观察、记录,收集的研究资料生动、具体、直观,可获得第一手资料。相对来说,所得资料比较客观。• 简便易行。缺点:
1.观察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或其他心理因素(疲劳等)的影响。
2.许多心理学研究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经常是不能预先测知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
•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如何满足这三个条件
a、利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来观察变量的共变关系
b、利用前测与后测了解实验前后的情况,以决定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顺序
c、利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以确保自变量的影响作用
实验法的分类
1、依据实验的场所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依据实验的精确程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3、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
操纵想要研究的变量 有效控制外来变量的干扰
有助于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验证性
缺点:
人工环境,外部效度低
研究结果概化问题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的分类:问卷法、访谈法 问卷法的类型
• 结构问卷(封闭式问卷)与无结构问卷(开放式问卷)• 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 集体施测问卷法与个别施测问卷法
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 简便易行;
• 取样大,结果有代表性; • 结果统计处理方便。缺点:
• 对被调查者的态度依赖程度高 • 易受社会赞许性因素影响 • 不易进行质性分析 •
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 题目不易过多 • 要有测谎项目
• 问卷材料要严格规范,保证有较好的信效度
访谈法的概念 访谈(Interview): 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访问交谈。它是一种研究性的谈话,指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又称访问法或谈话法。
访谈法实质上是一种“对话”的方法,教育领域的访谈法往往是专业人士之间的“深度对话”和“深度访谈”。
访谈法的类型
• 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是否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来划分
•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来划分 • 一般访谈与特殊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来划分 • 个人访谈和群体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数量来划分
优点:
• 可避免题目回答的遗漏; • 可对问题做深层考察;
• 访谈材料有时也可做到标准化;
• 被访谈者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使访谈获得更多材料; • 对被试的读写能力无特殊要求。
局限性:
• 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的素质和自身特点的影响;
• 对比较敏感的问题不宜进行访谈,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体验、社会关系变化、动作变化或心理过程等资料不能用访谈法取得; • 访谈法比较费时、费力、费财;
• 访谈法获得的资料缺乏量化的指标,一般只能以某一答案出现的次数、百分比作为指标,难以做出精确的结论和推论;
访谈法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的限制,受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较短等特点的影响。
个案法
对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
• 能深入了解特定对象,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缺点:
• 缺乏概括性。
第2章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的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 连续性与阶段性 • 定向性与顺序性 • 不平衡性
差异性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
大致年龄 阶段 有意义事件
出生~1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1~3岁 自主对羞耻和疑虑 学会自主:吃饭、穿衣、排便等
3~6岁 主动对内疚 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6~12岁 勤奋对自卑 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大致年龄 阶段 有意义事件
12~20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反复思考“我是谁”
20~40 亲密对孤独 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伴侣关系
40~65 繁殖对停滞 承担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 回顾生活,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是失望的
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
• 注重自我价值实现
• 社会价值观淡薄,奉献社会意识不强
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及其特征和生理状况 • 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 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是人格形成的标志,也是推动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调节者
广义的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或者说,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我国的学习分类
•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 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动机
•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学习需要
+ 学习期待
动机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概念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 移 的 种 类
• 正迁移和负迁移 •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影 响 迁 移 的 因 素
相似性:包含客观相似性和主观相似性
原有的认知结构:背景知识、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或策略及元认知策略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习者应意识到定势的双重性
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基本因素
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案设计
精选教材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用来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用来回答“做什么” “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遗 忘 的 规 律
• 是先快后慢
•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
•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当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还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知识表征的方式
• 知识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二)迁移作用
• 迁移是指已有知识与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迁移可以分为:
正迁移
负迁移
• 正迁移:
• 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能促进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 负迁移已有知识与经验阻碍了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 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三)原型启发
•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叫做原型启发
• 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 原型对问题解决能否起到启发作用
• 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特征上或属性上的联系或相似性 • 个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中
(四)定势的影响
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 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 • 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五)功能固着
•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 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 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
(七)个性特征
• 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一般认为创造性与发散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四)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五)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 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 群体的领导方式 • 群体的规模
• 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 是否存在外部竞争
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能正确感知客观世界
• 2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 3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 5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 7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 8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 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 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面向全体原则 • 全面发展原则 • • • • •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威信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育机智
• 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 具体表现为:
•(能否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 教师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 • 教师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 •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仪态
•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 教师给学生要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测评的分类
• 根据实施的时机划分: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根据资料处理的方式划分: 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 根据功能划分:
配置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 根据严谨程度划分:
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 信度
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不同时间、内容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 效度
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 区分度
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 难度
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受测者答对或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的指标。
第三篇: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21、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C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A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C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A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C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21、“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B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5、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31、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遵循如下的原则()。B A.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B.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C.收入与发展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提供发展空间相结合34、“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D A.费斯勒; B.伯顿; C.卡茨; D.司德菲
4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2、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B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9、认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格赛尔; B.弗洛伊德;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0、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 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 D.经验
1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哪种形态的陈述性知识()。C A.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B.有关简单命题性知识或事实性知识; C.有多个命题构成的组合性知识; D.获得性知识
28、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29、认为如果青少年能充分拥有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即能增进其职业生涯的正确性的学派是()。C 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特质因素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31、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A.绝对报酬与相对报酬; B.实际值与期望值; C.效益与收入; D.情感管理与提供舞台
32、处在知识型、学习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加速,则要求大学教师要是()。B A.学术研究者; B.终身学习者; C.社会服务者; D.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
33、属于大学教师职业特征的是()。A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B.教师劳动的高难度; C.教师劳动的高强度; D.教师劳动的学术性
35、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D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7、校园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应反映学校内在的文化特色,它主要反映的文化形态是()。A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14、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C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智力结构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5、()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B A.内在动机; B.自我效能; C.自我奖惩; D.自我强化
24、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D A.自我性; B.自律性; C.坚持性; D.自觉性
27、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A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C A.复杂性; B.独立性;C.示范性; D.长效性
35、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C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25、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家是()。C A.班杜拉;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8、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机械的,只能对环境做应答,而本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很弱的是()。B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32、在教师反思的四个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B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的验证阶段
11、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C A.动作; B.表象; C.命题和命题网络; D.以上三者
33、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发力量主要是由以下二因素组成()。D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D.目标效价与期望值
9、一位讲师未被晋升为副教授,这本来是个打击,但他却说,在现在的职位上更轻松、更愉快些。这个例子是哪种心理预防机制的表现?()C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0、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C A.平稳期;
B.高原期; C.高峰期;
D.下降期
12、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26、属于预防性和教育性的团体辅导属于哪一类性质的团体?()C A.治疗性团体;
B.封闭性团体; C.发展性团体;
D.同质性团体
28、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作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D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是()。C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1、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3、记忆过程包括()。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8、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
9、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2、()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B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
17、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18、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9、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21、“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2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24、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A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25、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D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面质技术
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28、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D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0、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A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32、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3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4、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36、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D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40、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D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6、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发现()。A A.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作用;
B.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作用; C.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较大的作用;
D.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10、“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A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
26、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27、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B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28、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32、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B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37、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40、广义的文化指的是()。C 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3、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社会实践
5、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CD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5、产生式学习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形成都包括哪两种表征?()BD A.动作表征; B.活动表征; C.符号表征; D.条件表征
6、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8、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BD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9、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0、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11、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12、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ACD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
13、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5、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ABC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认知的改变
16、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需要层次理论包括()。AD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8、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AC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AD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AB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1、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人的心理实质是()。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3、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AC A.遗传素质; B.学习; C.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D.自我反思
5、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ABD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
6、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7、意义学习的特点是()。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8、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哪些?()AB A.亲和行为; B.侵犯行为; C.选择行为; D.知觉行为
9、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ABCD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
10、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有()。ABCD A.缺乏知心朋友; B.与别人难以相处; C.感到交往困难; D.社交恐惧症
13、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CD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14、特质因素学派协助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是()。BCD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16、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ABCD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17、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AC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批判成分
18、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BD A.心理辅导者; B.社会服务者; C.学生领导者; D.学术研究者
19、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B A.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C.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 D.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BC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1、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ABCD A.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C A.间接性; B.目的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3、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ABCD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
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
4、从性格结构来看,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包括()。ABCD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几个主要过程?()ACD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表征; C.知识的存储; D.知识的提取
6、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8、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
9、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哪些?()AB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低球效应
10、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婚恋和择偶心理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高校要积极开展恋爱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B.高校要开展有关性健康、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C.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D.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ABC A.自我意识提高; 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
12、当代大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有()。ABCD A.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B.道德情感比较消极; C.道德意志比较薄弱; D.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
13、关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现状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B.道德情感体验比较积极; C.道德意志水平参差不齐; D.道德行为比较消极
14、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AC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16、团体辅导的功能主要有()。ABCD A.教育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矫正功能
17、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ABCD A.善于因势利导; B.善于随机应变; C.善于对症下药; D.善于掌握分寸
18、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ABC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
19、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ABC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C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
4、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AD A.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 B.自尊与自卑并存;
C.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 D.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9、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AD A.印象整饰; B.印象形成; C.印象提升; D.印象控制
12、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要从现实出发,()。ABD A.贴近现实; B.贴近生活; C.贴近课堂; D.贴近大学生
13、大学生要学会品德修养的一些常用方法,如()。BCD A.启发诱导法; B.学思并重法; C.省察克治法; D.积善成德法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ABCD A.全体与个别兼顾的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D A.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B.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激发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7、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BCD A.回忆思考; B.交流讨论; C.行为研究; D.反思日记
18、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B A.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B.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C.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D.情感与制度相结合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CD A.直接感染; B.间接感染; C.人际间的心理感染; D.环境对人的心理感染
7、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BD A.认知结构迁移; B.产生式迁移; C.认知能力迁移; D.认知策略迁移
12、大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重点在于()。ABCD A.以生活为本; B.以问题为中心; C.以实践为落脚点; D.学校德育课程与团体的与相结合
13、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感到在校有()。ABC A.学习压力; B.就业压力; C.人际压力; D.考研压力
14、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所具有的模式有()。ABC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7、司德菲提出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包含了退缩阶段,退缩阶段包括()。AD A.初期的退缩阶段; B.中期的退缩阶段; C.快速的退缩阶段; D.深度退缩阶段
18、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ABCD A.明确的目的性; B.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C.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 D.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20、校园文化形态被分为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4、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富有教育含义的观点有()。BD A.观察别人的活动能形成儿童新的认知结构; B.儿童有准备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C.课程内容的编制就是依据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D.教学中强调活动法和自我发现法
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哪两个过程的循环而不断发展的?()BD A.调整过程; B.同化过程; C.反馈过程; D.顺应过程
9、大学生亲和行为的特点是()。ABC A.亲和行为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 B.人际交往需要骤增; C.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D.亲和行为都会顺利进行
10、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提出,爱情包括哪几个成分?()ACD A.亲密; B.信任; C.激情; D.承诺
11、大学生品德研究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品德的()。ABCD A.培养依据; B.修养依据; C.基本特点; D.基本规律
12、品德具有个体性特征,个体性特征具体体现在()。ABCD A.品德在不同人身上的形成是不同的; B.品德的发展要依靠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内在力量; C.品德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不同; D.品德是可以自控的
16、健康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ABCD A.知晓健康信息; B.健康概念认同; C.态度转变; D.采纳健康行为
17、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发力量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BC A.认知因素; B.目标效价; C.期望值; D.情感因素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ABCDE A.感染功能; B.暗示功能; C.同化功能; D.激励功能; E.心理调试功能
6、发现式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意义上,主要指()。ABCD A.有助于学后长时记忆; B.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C.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D.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一般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和()。CD A.恋爱关系; B.人生态度; C.学校教育; D.人际关系
12、品德具有如下特征:个体性、道德性和()。ACD A.整体性; B.主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15、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性体现在()。ABCD A.感染性强、影响广泛; B.效率高、省时省力; C.效果易巩固; D.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1、()是知觉的基本特征。BCD A.分散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3、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BD A.虚荣心较强; B.过高评价自己; C.好胜心太强; D.过低评价自己
4、大学生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点()。BCD A.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 B.形式逻辑思维已趋完善; C.再造性思维已趋成熟; D.创造性思维初步发展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2、对大学生品德问题的矫正我们要充满信心,要做到()。ABCD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14、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有()。ABCD A.天性的游戏倾向; B.自制力不足; C.对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D.个性特征
17、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ABC A.教育机智; B.教学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班级管理能力
2、人的心理是()。ABC A.脑的功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 C.主观映象; D.大脑活动的产品
4、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培养措施有()。BD A.引导学生宣泄; B.引导学生转移注意;
C.引导学生把不愉快的事主动遗忘; D.引导学生调节看法
3、大学生过高评价自我有哪些原因()。ABC A.在家人的帮助下生活一帆风顺; B.好胜心过于强烈; C.思想偏激; D.自我认识从消极方面入手
4、为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AD A.问题式教学; B.案例式教学; C.问答式教学; D.沙龙式教学
6、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ABD A.先行组织者; B.呈现学习材料; C.产生上位学习; D.形成知识系统
9、人际沟通的功能主要包括()。ABC A.心理功能; B.社会功能; C.协调功能; D.自我完善功能
12、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的表现主要有()。ABCD A.上课忘关手机; B.上网成瘾; C.不按时就寝; D.阅览室聊天
1、情绪和情感()。ABD A.以需要为中介;
B.是一种主观感受; C.与认识过程无关;
D.会引起生理变化
1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ABCD A.空间距离;
B.容貌与仪表; C.相似性;
D.互补性
17、大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ABCD A.指导学生学习;
B.引导学生人生发展; C.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D.指导大学生的就业
1、人的个性倾向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BD A.情绪;
B.需要; C.意志;
D.动机
11、道德意志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BCD A.认同心;
B.下决心; C.树信心;
D.立恒心
1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的实务指导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ACD A.自我了解;
B.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决定;
C.获取有关职业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17、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在()。ABCD A.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B.思维的敏捷性; C.思维的逻辑性;
1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涉及的二因素是()。CD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1、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16、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ABCD A.自我意识发展不足;
B.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C.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D.性心理和性道德冲突
20、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BC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9、大学生社会知觉有有哪些特征()。ABCD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6、意义学习分为哪几个类型?()ACD A.符号学习;
B.配对材料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3、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B A.道德意志;
B.道德行为; C.道德信念;
D.道德理想
14、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技术主要有哪些?()ABCD A.倾听技术;
B.澄清技术; C.共情;
D.具体化技术
17、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包括()。BC A.学术激励;
B.职务考核; C.目标激励;
D.提高待遇
D.思维的独立性
18、教师在实践中树立威信,应()。ABCD A.充分利用首因效应;
B.注意自己的仪表、作风和习惯;
C.加强师生间交往;
D.在课堂中展现自己的睿智
7、吉尔福特认为,应当通过哪几个指标测量个体的发散思维能力?()BCD A.稳定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8、大学教师应用哪些方式解决心理问题()。ABCD A.学会倾诉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B.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C.参加体育锻炼;
D.保持一种以上的爱好
10、促使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ABCD A.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B.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C.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D.不愿意感受与众不同的压力
13、一般认为,大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性因素、知识性因素和()。BCD A.生成性因素; B.组织性因素; C.专业性因素;
D.大学生个体性因素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错
3、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错
4、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错
6、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错
11、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错
17、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错
20、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错
7、动作表征出现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随年龄增加而不再使用动作表征。错
9、侵犯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般包括了动机、行为和后果。错
11、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错
15、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与个别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相同的。错
19、在大学群体文化建设中,无需顾忌师生间的互动。错
3、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错
4、人类个体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社会环境。错
5、学习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会采用意义学习,而不是采用机械学习。错
7、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错
18、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错 20、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体现。错
2、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错
4、人类某种行为和能力的发展错过关键期,这种行为和能力的可能性就不会存在了。错
5、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过程。错
13、品德具有稳定性,所以,品德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错
14、倾听技术是指心理教师全神贯注聆听来访者叙述,对于其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的叙述。错
4、大学生自我评价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符合实际。错
5、在强化学习中,强化物来自外部环境,即只存在外部强化一种形式。错
9、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一定是不好的行为。错
12、品德表现在道德行为之中,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品德的表现。错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错
3、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片面性表现为过高评价自我。错
7、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由概念、规则及原理构成的知识系统。错
2、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学是社会科学。错
4、大学生形式逻辑已趋完善,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水平。错
13、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已基本定型,可塑性很少。错
16、心理健康教育的防治性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错
1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化的人是尽善尽美的“完人”。错
18、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错 20、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精神感染和环境感染起作用的。错
2、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要求,编制一定的问题或表格让被试者回答,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错
7、在建构式学习理论中,讲解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错
17、教师的一般能力在高校中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它并不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错
5、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照他人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错
15、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强调预防和矫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偏差或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错
19、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师生的价值观。错
12、大学生品德教育是大学辅导员的任务。错
2、心理学是仅仅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错
17、大学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效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短效性的特征。错
2、气质类型是有好有坏的。错
10、“合群”是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较高层次。错
16、在使用提问技术进行心理辅导时,使用开放式提问比使用封闭式提问更有效果。错
18、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客观条件的改善,否则主观上再努力也无济于事。错
5、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都是绝对的。错
12、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看,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与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错
11、大学生个人特质的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到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
5、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
7、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对
8、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对
9、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对
10、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
12、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对
13、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对
14、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对
15、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对
16、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对
18、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对
19、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
1、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对
4、心理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增强的过程,也指衰退、减弱的变化。对
5、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解决概念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问题。对
6、先行组织者的实质是利用已经具有的先前知识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对
8、集群行为一般都有自发、短暂、无组织、情绪化、极易受暗示等特点。对
10、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对
12、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对
13、道德性的养成需经过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对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
16、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对
17、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状态。对
18、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教师意志品质的体现。对 20、学生群体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对
1、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对
9、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对
10、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对
1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
13、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对
14、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对
16、生涯规划和择业目标不恰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对
17、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对
1、大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校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对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连续又稳定的变化。对
8、人际沟通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消除孤独感。对
16、开放式提问是建立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为目的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窥探学生的隐私。对
17、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人格基础。对
20、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主要是通过人际间的心理感染和营造特定的环境来实现的。对
7、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理解和记忆而获得,其教与学的形式均以语言为基本载体。对
8、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即人际交往。对
11、大学生的品德修养重在常修,常修就是要突出终身性、经常性、持久性。对
13、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对
16、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在资格、观念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准备。对
17、大学教师还担负着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对
18、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活动。对 20、教师文化与教师形象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对
13、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促进大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对
14、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对
15、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对
17、现在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学团队,因而现在非常强调教师之间的群体协作。对
1、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对
3、一个正常个体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对
5、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对
18、大学教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奏效。对
19、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主要是通过物质环境调试和精神环境调试实现的。对 20、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在学校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对
9、自我观念和社会身份是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对
10、人的亲和行为会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对
19、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从众来实现的。对
20、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
7、“头脑风暴法”有助于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
14、正向的自我表露是指辅导员提出自己的优点和正向经验。对
17、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新人。对
19、校园精神文化渗透在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之中。对
7、韦纳的自我归因理论试图寻求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而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self-worth theory)重在解释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对
1、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对
4、大学是人性格发展和成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促进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和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对
8、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而与熟人交往时,则近因效应有较大影响。对
11、大学生的品德修养的自律性的特点在于强调从“独处”、“微处”和“隐处”进行修养。对
11、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对
20、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中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处事风格等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对
11、自觉性是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对
12、在大学生品德研究范围上,主要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素质。对
15、共情又叫做同感或同理心,是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情绪与想法的一种个人特质。对
18、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自我塑造。对 20、规范与约束是制度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对
19、尊重教师和爱护学生是校园文化中最富有价值追求的要素之一。对
第四篇:山高等教育东高师培训心理学易错题
1.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属于(理智特征)
2.某同学做事有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有自制力。这体现的性格特征是(意志特征)。3.能力的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斯皮尔曼)。
4.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顺序为(注意-保持-再造-动机)。
5.样例教学这一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主要适用于哪一类问题?(界定良好问题)
6.部分积极分子带头接受教育要求,并协助教师向其余大多数学生提出要求;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分化,出现各种活动的带头者和追随者。这说明班集体的形成处于(初期阶段)。7.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8.维果斯基的理论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之处在于,他特别强调以下哪一种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文化)。
9.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环境应激问题)。10.教育者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过程称为(心里教育)。
11.容量没有限制,记忆痕迹迅速消退,信息处于未被加工的状态,这种记忆是(感觉记忆)。
12.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的特点的是(易变性)。
13.小华认为 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
14.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阶段是(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15.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16.系统脱敏练习:(放松、想象脱敏训练、实地适应训练)
17.自信训练法是通过让人学会表现自己以增强自信心,从而消除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
18.使当事人在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异常的症结所在,并逐渐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式是(精神分析治疗)。
19.先前学习的加法、减法,对以后更高级的乘除法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这种迁移是(纵向迁移)。
20.根据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21.根据知识的不同概括水平将知识划分为(理性知识、感性知识)。22.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控制)。23.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知治疗)。
24.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人本主义心理)。
25.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影响成败期望变化的归因维度是(稳定性)。26.工作记忆的容量为(5-9个信息单元)。27.针对当事人的心理异常,找出致病的家庭因素,引导当事人的家庭成员共同克服和消除不良因素,而使当事人症状得以减轻和改善的治疗方式是(家庭治疗)。28.关于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的知识属于(策略性知识)。
29.就内涵而言,教师素质的结构应该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30.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个人成败经验和归因方式)。3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的阶段有(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32.大多数大学新生常常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很多问题非要追求一个正确的答案。按照佩里的思维发展阶段论,其思维发展处于(二元论阶段)。
33.在临床中,人本主义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当事人中心疗法)。3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结构)。
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以产生(特殊迁移)35.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共同原理)。36.威特洛克非常注重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生成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对意义的理解)。
37.明显偏离正常人格、与社会相悖的持久而牢固的情绪和行为方式称为(人格障碍)。38.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性格)。
39.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搜索策略是(算法式)。
40.班杜拉的交互作用观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有(个体、环境、行为)。41.根据临床研究,易发生精神疾病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抑郁质)
42.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类型属于弱型的人,其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43.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过程具有强、不平衡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是(胆汁质)。44.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过程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等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是(粘液型)。
45.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1879年)
46.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守恒、排序和分类等能力出现的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47.某大学生在分析事物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按照佩里的观点,其思维发展处于的阶段是(约定性阶段)。
48.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学习定势)。
49.个人了解和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态度和情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称为(角色学习)。
50.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标准之首的是(适宜的个性品质)。
51.A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B同学提醒他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而A同学不听。为此,B同学以为A同学不是好学生,B同学的道德发展属于哪个水平?(习俗水平)
52.在模式识别的学习中,对不同的刺激或同类刺激作出相同或相似反应的机制叫做(概括化)。
53.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诸方面所必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构成,称为(条件性知识)。
54.下面哪一个指标指的是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和属性?(效度)
55.一个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称为(信度)。5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57.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尤其重要的是(教师)。
58.目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包括(样例教学、抛锚教学、配对解题、出声思维)。
59.下列属于创造的特征的是(普遍性、能动性、实践性、创新性)。
下面哪一个指标指的是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和属性?(效度)
60.对于大的知识单元,其表征形式为(图式)。
61.样例教学这一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主要适用于哪一类问题?(界定良好问题)62.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称为(人格)。
63.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是指(监控策略)。64.老师在讲噪音前,先给学生补充声音的特性的知识,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噪音。这种方法是(利用先行组织者)。
65.教学监控能力不包括(对教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能力)。66.“一好则百好,一糟则百糟”指的是(晕轮效应)。
67.勇敢、自私、诚实、懒惰、自强、乐观等特征描述的是(性格)。68.学习的认知理论产生于德国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69.元认知的核心成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70.元认知调控主要包括(计划、评估、监督)。71.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72.根据群体之间有无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和接触,可以把群体分为(大群体、小群体)73.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巩固性)74.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成为专家型教师。
75.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这种学习策略是指(调节)。
76.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并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这属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哪个水平?(习俗水平)
77.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称为(随机通达学习)。78.儿童能够通过言语表象和其他符号形式来表征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他们的认知仍然是直觉的,不符合逻辑的,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这属于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前运算阶段)。
79.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80.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使用的学习策略是(精加工策略)。81.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结构)。
82.不需要外来监督,领袖人物和积极分子成为班集体的核心,大多数学生能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友好往来。这说明班集体的形成处于(后期阶段)。83.多数学生对班级的基本问题开始形成一致的意见和态度。这说明班集体的形成处于(中期阶段)。
84.能够说明或代表概念的属性的事或物指的是概念的(例证)。8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精神分析心理学)。86.使当事人在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异常的症结所在,并逐渐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式是(精神分析治疗)。
87.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代表智力活动过程的维度是(操作)。88.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包括(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89.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具有的特点是(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90.德育的移情训练法包括(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价)。
91.根据问题解决所需的算子的质量,可以将问题类型分为(一般领域问题、专门领域问题)。
一般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
92.埃里克森认为,成人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亲密对孤独)。93.气质是指个体稳定的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94.规则学习中的规—例法属于(接受学习)。
95.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如果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这符合桑代克的(准备律)。
96.个体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它们是(心理过程、心理特效)97.根据实际功能的不同,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程序性知识区分为哪两种?(模式识别程序、动作步骤程序)
98.改变非本质属性、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称为(变式)。99.维果斯基的理论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之处在于,他特别强调以下哪一种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文化)。100.一个学生不仅知道上课认真听课可以获得好的学习成绩,而且他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讲的课,那么他才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这说明一下哪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101.小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也变得主动回答问题了。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哪种原理来解释?(替代性强化)102.根据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103.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的特点的是(易变性)104.要求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将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所有内容大声连续地告诉他人,而对方要仔细倾听和分析该生解题时的加工活动和进展情况,检查并指出其犯的错误。这种教学策略是(配对解题)。105.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观念)。106.麦克里兰德使用的成就动机测量方法是(主题统觉测验)。107.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归类策略、纲要策略)。108.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学习动机、间接学习动机)。109.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主要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巩固性)。110.心理学家一般把长时记忆分为三个部分,即(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111.班杜拉研究品德发展采用的实验有(抗拒诱惑实验、模仿学习实验)112.大学中的社团属于的群体类型是(非正式群体)。113.对迁移现象最早最系统的研究是(形式训练说)。11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最可能选择以下哪一种成功概率的任务?(0.5)。115.以下哪一个不是精细加工策略?(监控)116.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这样的心理特点称之为(功能固着)。117.某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这说明其处于的角色形成阶段是(角色认同)。118.某个年龄组智力测验的平均分数是85,标准差是10,A得了95分,他的离差智商是(115)。119.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有关的相关知识,称为(实践性知识)。120.柯尔伯格认为,最经常发生从习俗水平向后习俗水平转变的关键期是(15-19岁)。12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始于(感觉记忆)。122.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利于青少年获得自我同一性。这体现了友谊的哪一种功能?(自我意向的支持)12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包括(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24.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有(态度特征、理智、情绪、意志)。125.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集体、联合群体)。126.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解、保持、应用阶段)。127.根据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即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将问题类型分为(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128.PASS智力模型中的三个认知系统是(计划、注意、编码)。129.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采用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130.儿童能够通过言语表象和其他符号形式来表征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他们的认知仍然是直觉的,不符合逻辑的,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性。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这属于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前运算阶段)。131.证明人可以在头脑中对客体的表象进行操作的实验是(心理旋转实验)。132.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如果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这符合桑代克的(准备律)。133.学习者借助别人的力量解决问题,但目的是为了独立学习,而非仅仅获得正确答案。这种学业求助方式是(工具性求助)。134.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搜索策略是(算法式)。135.让晓红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测验表明,对第一组材料的学习效果不如第二组好,这是由于受到(倒摄干扰)136.以人为对象开始研究问题解决模型的心理学家是(杜威)。137.某同学经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问题是(强迫观念)。138.教师的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操作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139.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阀限期、过渡期、成长期)。140.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上层的知识节点和下层的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属于(认知结构优化策略)。141.随着练习的进行,学习者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哪种反馈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内部反馈)142.满灌疗法属于哪个流派的治疗技术?(行为治疗)。143.晓强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逆向迁移)。144.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尤其重要的是(教师)。145.A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B同学提醒他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而A同学不听。为此,B同学以为A同学不是好学生,B同学的道德发展属于哪个水平?(习俗水平)146.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是1924年出版的,作者是(廖世承)。147.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了迁移的(产生式理论)。148.基于问题的教学这一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主要适用于哪一类问题?(界定不良问题)149.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守恒、排序和分类等能力出现的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150.给儿童三种肉、三种蔬菜、三种主食,他能够配出27种食谱,这反映了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51.在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中,解释智力活动的内部结构的是(成分亚理论)。152.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是(思想品德目标)。153.学习者面对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却请求别人替他完成。这种学业求助方式是(执行求助)。
154.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控制)。
155.桑代克提出的练习律中包括(应用律和效果律)。156.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57.社会资本的大小是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压力源。158.工作记忆也就是短时记忆。
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冯特)。
能力的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斯皮尔曼——能撕)。提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伟东)。提出掌握学习概念的是(布卢姆——部长)。联结理论的创始人是(桑代克——代练)。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奈塞尔——忍耐)
提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海德——东海)。提出学习就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表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形成一系列反应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布艺)。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围嘴)。以人为对象开始研究问题解决模型的心理学家是(杜威——镀膜)。创造了“头脑风暴法”的美国创造学之父是(奥斯本——头奥)。
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实验的设计者为(贾德——假的)。以下哪位心理学家于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普洱)
提出问题解决的顿悟模型的心理学家是(科勒/苛勒——可恶)。提出程序教学思想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思成)。提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并将个体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这位心理学家是(埃里克森——爱吧)。
西方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对创造性开展测量学的研究是以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会上所作的主席演说为标志的?(吉尔福特——机主)
奥苏贝尔将个体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与反应直接的联结)。布鲁纳注重研究教学中的学习心理问题,其学习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的知识学习)。班杜拉研究品德发展采用的实验有(抗拒诱惑实验、模仿学习实验)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了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第五篇:高等教育心理学
1.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25.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在婴儿期之后的发展中。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认识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即不同专业标志。11.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26.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不2.心理学的任务;概括地说,心理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监控组成。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
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的各要素方面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课题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19.哥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却存在差异(2)性别差异。从智力发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的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27.智力三元理论:当代美国心理学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陪伴。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3.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12.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处,他们有更多得更处时间,愿意协作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别差异。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活动(2)放松。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33.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乐的时刻(3)工具性支持。青少年从论,他们分别是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选择)13.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朋友处获知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协助论和成分亚理论(1)智力的情境亚理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实践对能力特别4.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年期界定为十一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等。(4)自我意向的支持。来自朋友的论阐述智力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主体所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承认早期或青年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极的自我意象,获得自我同一伴(5)涵,即周围环境对个体智力具有制约作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么。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社会比较。青少年通过朋友的比较可以用。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讨论个体对人物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解5.预测: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或情境的经验水平与他们的智力行为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阶段。适当性(6)亲密。友谊关系是一种充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人在完成新颖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14.整个青少年时期又可分为:(1)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任务、处理新的情况和自动对信息进行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加工时,行为表现不同,则智力高低不统、计算机辅导教学等。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2)青少年中期密。同。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该理论最重要34.(布卢姆)设计了一种掌握学习测。(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20.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的部分,他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成分的程序。6.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阶段;(3)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至二粘液质、抑郁质 结构。35.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心理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十一二岁),相当与大学阶段。21.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28.斯腾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含义:学习风格是标)。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15.成人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人早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29.智力的测量:(1)现代西方心理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16.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2)学中常用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和。希望发生的事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36.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7.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0----2岁)(2)前运算阶段(2-----6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指导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知龄分数与他的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风格,又称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岁)(3)具体运算阶段(6---11岁)(4)(4)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8.高等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以上)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育者。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2)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17.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将大学22.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一个对待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力),采用年方式。
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高等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37.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加二元论阶段。出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来的比较稳定大的心理特征。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1)场独立型:(含义)往往倾向于以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23.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30.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2)有助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2)相对性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3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断事物(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特征。这种据哟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收一与创造能力的划分。模仿能力指个体通教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理/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3)约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过观察外部行为活动而做出相同反应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学的能力/提高其评价和反思能力(3)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成的。的能力。创造能力指个体产生出以前不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24.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1)外曾有过的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2)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既能够确定倾型的大学生感情表露于外,自由奔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意志来决定。(2)场依存型(含义)较色,增强其角色意识/获得各种能力,“这对于我是正确的”。放,当机立断,不据小节,独立性强,分。认知能力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掌握必18.大学生的思维发展:(1)在形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交际,但比较存续和提取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轻率。而内倾型的大学生以自我为出发思维能力等。操作能力指人们运用自己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康/正确认识心里健康问题/掌握一定的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在形式逻辑思维活点,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实际行的身体来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分(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性学科,其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动中,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认识是孤动,顾虑多、易困惑,适应环境困难,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能力,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9.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所谓辩证逻辑交际面狭窄。大学生中外倾型性格的人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更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性,易受暗示,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占多数,符合青年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倾等(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喜欢讨论问题或进行合作学习,接受知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立统一的反应。它不仅反映事物之间的向(2)独立性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个人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同的衰退或消失。相互区别,而且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联信念,善于独立思考,有困难或紧急情具备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为谨慎,10.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且反况下能沉着镇静,独立发挥自己的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我们平常所说不愿冒险。过程发展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映他们的绝对运动(2)在常规性思维量,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38.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而顺从性的大学生易受暗示,往往屈从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于权势,按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困难具备的能力。39.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相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或紧急情况下表现的惊慌失措。32.能力的水平差异(1)学科差异。信自己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有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控制事态发展。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则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40.正常焦虑:焦虑是个体在一定压力情境中所产生的包含担忧、紧张、恐惧等成分的复合型情绪。因此,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41.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有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42.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这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3.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
4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
45.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创造性的洞察力
46.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47.广义的学习概念,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解释:(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
48.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49.布卢姆的学习分类是比较著名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的,他的分类应该说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组织的。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类。以(布卢姆)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须是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知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目标分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73.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50.奥苏伯尔主要是研究学校学生际意义,即心理意义。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的学习,他的学习分类非常引人注意和61.学习的迁移(简称迁移)是一种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高的概念或命受到重视。首先,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时产生的。
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62.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74.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经验之间的关系吧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和有意义学习。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生的。5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用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75.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63.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美国著名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5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迁移的层次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要逐个尝试解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同,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所谓横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相似而有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又但费时费力,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启发阶段性(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称“水平迁移”。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式以一定的原有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竞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方式搜索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争性和高层次上(4)学习组织的主体的学习)发生的迁移。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性 64.根据迁移先后顺序:顺向迁移和决。5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逆向迁移。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76.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1896年他在哈佛大学开始用小鸡做实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77.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之一。65.根据迁移内容:特殊迁移与普遍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54.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迁移。特殊前一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状态。而实现的 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78.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55.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响。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56.桑代克提出,情境与反应的联结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方法。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具体化。79.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过滤是两66.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学说现象造性:(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帮助大主要定律。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57.观察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概括67.概括化概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了这四个过程的基本成分:(注意过程)是由贾德提出的。贾德在1908年所做展自我管理的技巧(2)激发创造性动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机 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理论的经典实验。(3)塑造创造性人格:激发学生进行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68.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态 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4)创设创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69.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造性环境: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58.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布习的关键。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70.元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是对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80.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方法是发现法。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59.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71.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非人为性的联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的特征和倾向。60.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从客观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8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主要有这样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72.下为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几个方面:研究的范畴不同。影响因素(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不同。性质不同。
82.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8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84.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85.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86.群体的种类:(1)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87.大学生班集体除了具有:
1、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
2、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
3、有合理的组织结构;
4、遵守集体规范。以上这四种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哪个不是大学生班集体特征)1.强制性;
2、同一性;
3、独立性;
4、开放性。
88.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致弱(制约)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致弱(制约)作用。
89.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
90.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91.同学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
92.时空接近性:远亲不如近邻;态度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9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9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