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针对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配套政策
国家针对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配套政策
一、政策集中学习
最近国家针对煤炭行业去产能问题,出台一系列宏观性意见和配套措施,其中与人员安置和生产劳动组织有关的政策要点如下:
(一)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
要点:提出了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其中专门对职工安置工作提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把职工安置作为重中之重。
1.保障职工利益,安置方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转岗培训等方式稳定现有工作岗位,由失业保险支付稳岗补贴。
3.实行内部退养,发放生活费,不再缴纳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
4.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发改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593号)
要点:自2016年开始,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核定生产能力,即按照现有合规产能的0.84核减。同时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保证职工正常节假日休假休息。
(三)人社部《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32号
要点:强调在现有的劳动法律法规框架内,用市场办法,解决人员安置问题。
1.支持企业内部分流。一是开展转岗培训,政府给予培训补贴;二是企业开展双创和多种经营,采取灵活工时稳定现有岗位,不裁员或少裁员,政府给予稳岗补贴。目前,公司权属单位中,2016年的稳岗补贴,大部分单位已申领到位。
2.对不能安置离开企业的职工由政府进行再就业帮扶,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政策支持,组织跨地区劳务输出,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
3.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发放生活费,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内退人员所在单位破产的,可以选择领取经济补偿金或预留社会保险费和生活费。内退人员在企业职工安置方案通过时一次性确定。
4.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托底,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
5.强调妥善处理劳动关系。企业合并分立的,职工工龄连续计算,实行内部退养和转岗安置的,变更劳动合同,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6.对企业拖欠的工资、社会保险费、退养费用、经济补偿金等,应由企业或所属集团公司等筹集资金解决。中央财政设专项奖补资金。专项奖补资金结合地方和中央企业任务完成情况(与产能挂钩)、需安置人数、困难程度等因素,进行梯级奖补,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统筹用于符合要求的职工安置工作。
(四)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6】118号)
【略】
(五)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土资规【2016】3号)
【略】
(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安监管四【2016】38号)
要点:1.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核定生产能力,即按照现有合规产能的0.84(276除以330)取整数核减。
2.做好节假日停产和恢复生产的安全工作。煤炭企业要建立停产企业和复工的管理制度,制定恢复生产的方案和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应急值守、安全调度和恢复生产前的检查工作。停产期间保证正常的通风、排水,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安排瓦检员正常巡查。恢复生产前,必须安排人员对通风等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地点、机电硐室和关键岗位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七)国家煤监局《关于全国煤矿生产能力重新确定工作部署会议精神》
要点:
1.解读了276天工作日的由来:全年365天-11个法定节假日-78个休息日(全年52周,每周运行1天半休息);
2.按照矿井生产能力核减而不是按照企业或者集团的产量核减;
3.即将开展两个专项行动,一是督查276天确定产能和按照备案工作日制度组织生产的情况,二是6月份开始各省煤监系统超能力生产专项检查;
4.2016年生产天数前4个月按照原生产能力和330个工作日考核,从5月1日起开始按照重新确认的产能和276个工作日考核。
二、工作措施
(一)跟踪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加强研读,借鉴同行好的做法,出台《瘦身减负工作实施意见》,对内部退养、创新创业、人员分流问题进行规范。
(二)完善内部两级劳动力市场办法,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在权属企业间灵活调配人员。
(三)化解产能矿井输出人员统一按借用关系管理,出台《集团公司借用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原劳务输入输出单位的用工机制。
(四)做好化解产能单位人员管理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奖补政策。
第二篇:国家去产能政策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
国家去产能政策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去产能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全国共退出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2.5亿吨的目标任务,2017年煤炭去产能1.5亿吨目标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两年内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
同时,国家去产能政策的有效执行也进一步提升了煤炭产业的集中度,目前,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三地,数据显示,2017年前9个月,晋陕蒙宁四省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36%。此外,煤矿数量也在大幅减少,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目前的不足8000处,1200多处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比重占全国的75%以上。
随着煤炭去产能工作的顺利推进,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煤炭消费结束了持续3年的负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煤炭消费量约为28.1亿吨。除建材行业外,电力、钢铁、化工行业用煤均为正增长,四大行业合计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作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也不会改变,所以煤炭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型煤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我国从煤炭大国到煤炭强国的转变,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篇: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去产能建议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去产能建议
字数:3223 来源:智富时代 2016年7期
字体:大中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前处于新常态的经济形势,总结了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表现,分析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结合外观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去产能解决方案,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产能过剩;去产能;僵尸企业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适逢“三期叠加”,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面临结构转型等诸多问题,钢铁行业在过去几年房地产,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下,我国钢铁产量持续上升,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钢铁利用水平低下,行业利润率下降,甚至到了负利润,钢铁行业举步维艰。化解过剩产能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论题,去产能更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表现
(一)产能增加,产业利用率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从2008年的50305.75万吨增长到2014年的82230.63万吨,粗钢产能从2008年的6.6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11.6亿吨,而产能利用率却从2008年的75.8%下降到了2014年的71.6%,低于国际公认的产能利用率合理水平80%。更有预计,2015年粗钢产量8.1亿吨,粗钢产能11.8亿吨,而产能利用率仅为68.6%。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产能利用率已经随产能的增加,超过了最高点,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已经开始下滑,并且已经低于国际合理水平。
(二)钢铁价格下降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引起钢材价格下跌,相关企业效益低下,日常经营活动难以维持。从2011年9月份开始,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从2011年4季度末135.93的高点跌至2015年1月末的77.13,跌幅超过40%。2015年9月末,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61.19点,10月份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2014年全年跌幅。截止2015年11月,钢铁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56.19点,环比下降3.25点,降幅为5.47%,较上月加大2.6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9.10点,降幅为34.12%。钢材价格指数持续跌破自1994年4月有指数记录以来的低点。
(三)行业盈利能力下降,转型困难,人员失业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4万亿元,同比下降两成;亏损总额281.22亿元,钢铁主业亏损552.71亿元。亏损企业49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8.51%,亏损企业亏损额450.42亿元,同比增亏352.85%。钢铁行业一直亏损,产业规模太大,企业对于转型改革有心无力,这也导致了大量钢铁工人失业。
二、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
(一)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巨额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之前,中国钢铁行业市场机制存在严重的扭曲,应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此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向依靠出口拉动的钢铁行业倍受打击,此时,国家投资了4万亿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这就使得原本扭曲的市场无法进行改革转型,变相的保护了一些落后产能,落后技术和落后产品,使得这些企业不断地扩大规模,依靠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存活,形成了所谓的“僵尸企业”。
(二)行业内部存在的自身强化机制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钢铁行业内部会出现一种自身不断强化的机制,在钢铁需求不足时,就会不断扩大企业的规模,多建钢厂及其配套设施,增加供给,在建设钢厂本身时,也需要钢铁,这就自身创造了很多需求,自身的需求带动自身的供给,两者不断促进,使得钢厂的规模持续扩大。在国家形势不好,世界钢需求量下降时,就要降低钢产能,由于钢厂规模太大,不容易进行减产,又不能全体停产,这就造成了钢铁产能的过剩。
(三)行业资金筹措引起的债务偿还与生产的矛盾
钢铁行业投资巨大,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而国企改革以后,钢铁企业开始转向银行申请贷款,在经济形势一片利好的情形下,这有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规模经济的好处开始显现,但是,目前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利润极低,又有较高的利息需要支付。如果不生产,就无法偿还贷款跟利息,更无法继续从银行贷款度过当前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所以,要想持续经营,就要偿还贷款,不断筹措资金,就要不断地生产钢铁,产生现金流,但是越生产,产能就越多,去产能就面临生产与债务偿还矛盾的窘境。
(四)僵尸企业众多,恶性竞争激烈
由于存在许多僵尸企业,他们之前生产的产品销售量太小,以致现在不再进行生产,就出现了大量裁员的现象,为了增加销售额,他们就打价格战,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就会出现落后企业拖垮先进企业,也会遏制新技术新发明进入该行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更多的过剩。
三、钢铁行业去产能解决对策
现今,我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政府也提出,不会通过“强刺激”投资来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也认为,此次过剩不是简单的产业周期问题,要立足全局通盘考虑,以硬措施解决当前产能过剩。
(一)延长钢铁行业贷款周期
目前钢铁行业正处于资金难关,银行如果收缩银根或者想短时间内收回贷款,对企业来无异于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对贷款收回的可实施性也不大,因为企业现在处于现金流短缺的时刻。延长贷款周期,可以增加企业平稳运行的时间,更大规模更大程度的进行改革,而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银行突然抽贷。同时,可以让企业有更合理的预期,这是企业跟银行的双赢之举。
(二)发挥钢铁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政府倡导简政放权的国家形势下,钢铁行业协会应该适时发挥起自身作用,同时,政府也应该给协会以支持,避免因为经费不足而使协会运行不畅的情形。在运营过程中,协会应该向法国学习,进行职业化,商业化,专业化的运营,形成一条产业链,不仅仅限于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政府也要充分给予协会权利,不能让协会成为一个空中楼阁,要引导其健康有效的运行。
(三)并购、淘汰落后企业
由于“僵尸企业”横行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新科技新发明的应用,政府应积极引导先进企业对一些“僵尸企业”进行并购,让落后的企业成为先进企业的附属,一方面扩大了先进企业的规模,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将落后企业、落后技术淘汰有利于刺激企业进行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四)抓住“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强国外合作,转移过剩产能
适逢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少钢铁行业抓住此机会,建立网上平台,优化钢铁产业链运营,进行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了“互联网+钢铁”的战略。同时,“一带一路”的规划,也加强了中国企业跟外国的联系,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将目标锁定国外的某些客户,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这给钢铁行业去产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要想进一步改变此格局,利用“互联网+”形成合作及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集团公司,形成规模经济,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策。
【参考文献】
[1]赵永升.法国行会分权去产能过剩[J].国际 82-83
[2]许美琪.我国“家具业”的去产能问题[J].木材工业 2013(3):25-28
[3]刘世锦.“去产能”光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 [N].人民政协报2015-05-05
[4]巴曙松,余芽芳.当前去产能背景下的市场化并购与政策配合[J].税务研究 2013(11)
[5]刘海民,“僵尸企业”打哪儿来,奔哪儿去?[J].中国冶金报,2015-12-30-,1-2版
第四篇:煤炭去产能指标置换协议
煤炭去产能指标置换协议
出标人(甲方):峨眉山市鼎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兴宏煤矿)(指标4.5万吨)
购置人(乙方):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
本协议双方均确认四川省煤炭去产能指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本合同当事人自愿、诚实信用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没谈产能指标进行置换。
一、置换数量
甲方依法持有煤矿关闭退出后形成的去产能指标4.5万吨(15万吨×30%)。
二、置换方式
甲方将拥有的去产能指标(4.5万吨)出标给乙方。
三、置换价款
1、置换单价(每万吨)
人民币:()万元人民币(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元正)
2、置换总价款
人民币:()万元人民币(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元正)
四、支付方式
乙方扣除甲方所欠款的余额()万元人民币(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元正)后,将余额转到甲方指定账户上。甲方账户名称: 开户行: 账号:
五、指标交接事项
甲方负责配合乙方在乙方按照本协议,向省化解办申请证明文件。
六、甲方承诺
1、甲方应保证关闭退出煤矿产能指标合法、有效。承诺关闭时间不晚于
****年**月**日。
2、甲方自协议签订后,不得再次向他方商议、出卖本协议事项下的产能指标。
3、甲方负责配合乙方取得省去产能化解办出具的证明文件,配合乙方向省去产能化解办提供所需的相关资料。
七、乙方承诺
1、乙方将去产能置换指标用于用于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项目)新增产能减量置换。
2、乙方全额购置后,新增产能指标外的指标额可以再次转让。乙方不得干涉。
3、乙方应及时向国家权限部门上报其制定的产能置换方案。
八、协议生效
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合同一式七份,甲乙双方各自三份,峨眉山市安监局存档备案一份。
甲方(签章):峨眉山市鼎盛煤业有限公司(兴宏煤矿)法人(或委托人):
签字日期:
****年**月**日
甲方(签章):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 法人(或委托人):
签字日期:
****年**月**日
第五篇:钢铁行业去产能: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共存
钢铁行业去产能: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共存
字数:2476 来源:银行家 2016年10期
字体:大中小 打印当页正文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推动下,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将走出困境,行业经营结构将出现较大分化。在此过程中,行业风险积聚且呈扩散趋势,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将逐步走出困境,经营结构面临分化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逐渐提高,五年后有望脱困
国家制定的用五年时间再压减1亿~1.5亿吨粗钢产能的目标以及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现有产能的计划将有效改变我国钢铁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钢铁价格有望逐步止跌回升。随着房地产、机械、汽车等下游需求的逐渐恢复,钢企销售收入有望提高。同时,从2005年下半年起,我国钢铁企业加大了降本增效力度,主营业务成本与三项费用呈下降趋势。由于高度重视以销定产,钢材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渐恢复,企业有望脱困。
大型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将形成3~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企业集团
按照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将形成3~6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旗舰型企业集团,意味着大型龙头钢企将进行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一是产品结构升级将加快,产品线覆盖的深度与广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将继续大幅扩大。二是大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将增多,强强联合将催生符合现代大规模生产要求的旗舰集团,生产成本将继续下降。近期武钢与宝钢的战略重组揭开了这一序幕。三是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走向国际市场步伐将加快,产品出口与跨国并购都将催生国际一流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通过强身健体与走出国门,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行业的竞争格局将由目前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
中小型钢企生存空间变窄,部分将陆续被市场淘汰
2015年,我国大、中、小型钢企的数量比重分别为3.8%、11.2%和85%,仍以中小型为主,整个钢铁行业尚未进入规模经济的良性发展轨道。对化解产能过剩,不少中小钢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型国有钢企的产能降下来后,自己可以搭上钢价上涨的顺风车,继续经营甚至盈利。实际上,本轮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目的是督促企业提质增效,一但大型钢企的生产成本因规模化生产优势的不断加强而大幅下降,中小钢企原有的价格优势将不再存在。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中低端产品可能面临被国外更低成本、市场成长性更好的产品替代的风险,而产品质量低劣、环保短板、资金短缺等缺陷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部分企业将陆续被市场淘汰,以下三类首当其冲:一是不符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二是是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的企业;三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不一致或不能融合、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企业。
钢贸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在我国工业化的早期,形成了钢厂管生产、钢贸管销售的流通体制。但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应用,生产者直接为终端客户提供服务成为可能,钢厂加快了从产品生产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销售更加重视自有的直供和分支机构。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钢贸行业不再具有批零价差与终端客户资源的优势,生存空间将大幅收窄。自2012年钢贸危机发生以来,全国的钢贸商数量已经从20万家缩减至10万家左右,上海近70%、全国其他地区近30%的钢贸商已退出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内,我国还有三分之一的钢贸企业要倒闭。
钢铁行业风险积聚且呈扩散趋势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与即将发生的结构分化,我国钢铁行业未来五年风险积聚且呈扩散趋势。信用风险在钢贸、钢厂积聚
2012年,随着华东地区钢贸企业的资金链突然断裂,钢贸融资危机浮出水面且呈不断恶化之势。2013年上半年,仅在上海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针对钢贸商的金融借款纠纷就超过600起。由于全国范围内大量的钢贸贷款资金被挪用到商业地产、购买矿产,或者转移至海外,甚者充当了PE(私募股权)、VC(风险投资)的角色投资更加高风险的行业,这次钢贸危机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并延续到现在。2014年,钢厂融资危机爆发,呈现金额巨大、连环违约等特点。信用风险在钢贸、钢厂大量积聚。
经营风险将沿产业链、不同规模企业以及区域扩散
前期将向焦炭、铁矿等钢铁产业链上游行业扩散,后期将向汽车、机械、造船等下游行业扩散。钢铁行业出现的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已经传导到上游的焦炭、铁矿行业。2015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2%,企业亏损面高达70%;铁矿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5%左右,85%的小型矿山处于关停状态。后期,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落实到位,钢铁价格上涨将增加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汽车、机械、造船等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受到负面影响,经营风险加大。
从“僵尸企业”向小型、中型钢企扩散。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政府、银行应对不及时产生了一批“僵尸企业”。未来五年,由于中小钢企生存空间变窄,部分将陆续被市场淘汰,叠加“僵尸企业”的破坏因素,经营风险将从“僵尸企业”向小型、中型钢企扩散。一旦一批“僵尸企业”违约,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一系列中小企业的违约,放大金融风险。同时,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是此次去产能的重头戏,一但“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通道被打通,其他被淘汰的中小企业也会顺利退出市场,市场优胜劣汰的进程将加快。
由西向东扩散。目前我国“地条钢”生产十分猖獗,西部地区新疆、陕西、甘肃都是生产大省,东部产钢大省河北唐山、辽宁辽阳、江苏徐州、连云港等地也有部分生产。随着国家查处“地条钢”力度的加强,生产企业纷纷关门歇业,经营风险迅速从西向东扩散。加上2016年以来,钢价上涨导致中小钢厂复产增多,1~5月,河北、江苏、山东三大产钢大省产量不减反增,去产能举步维艰,东部地区的风险也在积聚。
商业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
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潜在风险不容低估
2015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季上升,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占比较大。从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钢贸、中小钢企的恶劣处境;焦炭、铁矿、汽车、机械、造船等上下游行业的经营风险以及钢铁行业风险的区域扩散将继续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下行压力。尤其值得担心的是,目前不少经营单位对钢铁行业信贷风险的严峻性与扩散特征认识不足,盲目乐观地认为五年后随着行业脱困,所有企业的偿债能力都会逐步提高,现有的信贷风险会自动化解,个别单位还在冒险开展钢贸融资业务,主观导致信贷资产潜在风险加大。
退出难、逃废债成为化解存量资产风险的大问题
行业困难时期银行对信贷资产减持加固的措施难以得到企业的配合,不少贷款只得被动延期,坐视其恶化而无可奈何。更有甚者,近期借化解产能过剩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频繁出现,主要方式有:采取抽空原单位,组建新法人的办法甩掉包袱,轻装突围,使银行债权悬空;假破产、真逃债,使银行讨债无门;大量采取联保、互保方式取得贷款,出了问题都不认账,这些现象在中小钢贸、钢厂中较为普遍。
当前的被动局面暴露了商业银行风控管理的缺陷
一是经营战略存在误区,大额信贷资金盲目流向投资热点行业。在地方政府鼓励投资钢铁热情高涨之时,盲目参与投资,不计后果地扩大信贷规模,导致出现问题覆水难收;二是贷款的调查和审查偏重微观企业分析,忽视宏观与行业分析,对国家三令五申的行业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盲目跟进贷款;三是信息不对称,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滞后。一家银行往往无法准确掌握一个集团的所有关联企业在所有银行的授信及风险全貌,难以分析和把握其总体经营发展情况。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曾经被各家银行竞相争抢的优质客户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不良贷款大户,而银行却知情有限和滞后。
大型龙头企业代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有大量的金融需求
一是产品结构调整与产品线的丰富完善需要一定的研发资金、启动资金与生产资金,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加;二是强强联合的兼并收购与战略联盟将对并购贷款、银团贷款、投行业务产生较大需求;三是企业走出去将产生全球资金管理服务需求、跨境贸易“结算+融资”服务需求、跨境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四是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非钢业务产生较大的融资需求;五是大量的钢企职工将有银行卡、消费信贷、保险等零售金融业务需求。尽管大型龙头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水平较高,但通过资产重组与增发股份可以增强其资本实力,未来盈利水平的提升将增加其现金流,企业的整体偿债能力与再融资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提高资产运营能力,防范信贷风险扩散
建议商业银行对钢铁行业实行“有退有进”的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发展策略,严格把控产能过剩引发的融资风险,适时、适度寻求新的业务拓展空间,盘活资产,促进客户结构优化和业务发展。
完善预警机制,把握最佳退出时机
一是超前研究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建立行业预警信息指标体系,及时揭示风险;二是全面收集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预警信号,密切跟踪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和风险提示,提高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三是组成全行相关部门参加的风控小组,根据预警信号,分析研究最佳退出时机与方式;四是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预警要定期化、动态化,防止出现断层。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抓住风险源头和重点及时详细排查,调整中小钢铁企业信贷政策
当前钢铁行业的风控重点是防范行业性、集群性风险的蔓延。对此,要抓紧时间进行全行钢铁授信业务的检查,重点是中小钢贸、钢厂的虚假财务报表、同行业担保、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钢铁行业供应链风险,上下游相关行业的风险,对资产质量要做到心里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小钢贸、钢厂制定专门的信贷政策措施,杜绝风险的蔓延。
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和强制退出机制
一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信贷行业分布特点,科学设置行业融资标准与限额,对钢铁行业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二是对于国家明确规定退出的和经营不善、信用等级低、规模偏小、技术落后、担保措施落实不到位、不符合环保政策及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持续减持加固,规避信贷风险;三是对目前出现和即将出现的三类中小型风险企业与僵尸企业,要建立资产减持和强制退出机制,采取一切有效手段确保银行债权;四是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工作,有条件时实现不良资产证券化或批量转让。
围绕盘活资产,抓住机遇,适时、适度发展业务
一是加大对龙头钢铁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信息、资金上的优势,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金融资产服务”创新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方式,帮助企业形成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生产经营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充分发挥“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提升跨境、跨市场服务能力,积极为钢铁行业中综合实力和履约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能提供“走出去”金融服务;三是对于钢铁行业面对的市场销售新领域,拓展供应链融资和低风险业务,把一些潜在需求通过金融服务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促进产能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助推钢铁行业消化产能;四是通过以上增量业务,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整个钢铁行业的资产质量。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总行发展研究部)